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5|回复: 2

写诗:怎样把抽象与感性结合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0
贡献
24963
金钱
6093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4-11 09: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1-4-26 15:36 编辑

七绝 以诗代序
诗法真宗在自然,却非有语便开篇。要谙技术非文字,须把精研居领先。
——下文刚刚贴在别网系列拙文中的一篇,这部分写于2020年初,举例也是当时的情形,原题:《写诗的原理三百五十九(怎样把抽象与感性结合)》,见huge诗词吾爱网。


写诗:怎样把抽象与感性结合

  抽象就是通过一定介质,如形象和概念,在纷纭复杂的思维活动中,对各种情形进行有一定目的、有一定系统的有效凝聚、加工和提炼,这个过程就是思考,是指理性认识,实际就是见不到摸不着,只能存在于人的思维中,与感性正好相反。感性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是随应激反应而来的认识,之后可以自行消失,也可进入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高度概念化了的认识,是对道理、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运用,理性认识倾向客观,对情感有超越性。感性认识是高度具象化的认识,是对直观形象引起的直接感知、感受、记忆、联想等思维形式的运用,有很强的主观情感倾向。
  “社会主义好”这一句,就是高度概念化了的,尽管说很有内涵,却无法否认意思是抽象的。那么,这样的句子能否用于写感性诗?
  只要懂得具体情形具体分析,就没什么不可。写感性诗,无外乎运用形象思维,或是从起兴开始,或是复归某种感性形象,特点是借助一定的意象和意境,仅此而已。例如:
  千军万马赴江城,各路英雄逆出征。应叹社会主义好,临危无有怕牺牲。
  “千军万马”、“江城”都是当今抗疫的真实且具体的意象,是很感性化的,也就可以用“英雄”来比喻,因而前两句就构成了面对疫情爆发,国家果断施策的一个抗疫斗争场面,有了这样的意境,由此引出后面的抒怀就顺理成章了。
  换言之,尽管“社会主义好”这一句是抽象的,但有了前两句情感十足的意境衬托,这一句就从概念化语言,变成了有实实在在具体内涵的真情吐露,表达是是真真切切的肯定和这样的抒发,而不再是口号和高调。
  后面将要说,要想把“社会主义好”用于写格律诗,就不应拘泥于定式的约定格式,而要从规律上对声调平仄予以化用,所谓“具体情形具体分析”。如果对此尚未理解,不妨就写成古风样式看看。如:
  翌日除夕年味重,武汉传来封城令。一时顿感春步迟,遍地乍寒心头更。
  千门闭户客不迎,万众归家街上净。应道社会主义好,同心同德战疫病。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社会主义”这个意思再怎么有抽象性,还是影响不了写诗转向感性表达,不论写成律式,还是写成古风,不论写成四句,还是写成八句,或者其它样式,都可以自如地运用于诗的各种形式。
  以上是两个从起兴开始的例子,不妨联系一下主席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再来看直抒法。直抒法即赋法,也叫“劈空法”,联系一下主席另一首诗《七律·长征》,又很直观,亦不过是先概括一下,然后该怎么说就还是怎么说。试如:
  社会主义好,红旗热血凝。战时燃烈火,指处出明灯。
  古国江山变,新途日月腾。花园观学子,松畔看苍鹰。
  在这首诗中,很明显“社会主义好”这句一出来,便很突兀,会让人有很多疑问,比如,为什么上来就说这一句,是喊口号,还是想说什么?这么大的概念,该从哪说起,又落到哪里?会不会乏于情感而流于形式,又会不会因主题泛泛而乏于内涵?等等。
  事实是,这首诗并没有用过多的载荷,来笨拙地把一个大的主题,像搬不动似的就大而大,而是采用举重若轻的方式,来加以合理提炼,并有序展开。
  当然,这首先要求作者得有相应的认识,以及围绕认识建立起来的个人内涵,然后才能看得到怎么提炼,所谓“知音见知音”,于是才能举重若轻。
  这首诗就是如此炮制,并把一个大的主题凝结为了两个较小部分。即,先从历史的角度,从形象比喻开始,来概括社会主义必然的性质,这时仅仅抓住“红旗”这一个意象,便一解全解。
  不过,如果作者对社会主义没有合理认识,没有足够的情感,光知道“红旗热血凝”,也是空洞的,很难一下子领会到“红旗”与今天制度的必然联系,即使知道,也不一定说出所联系中的具体内涵在哪。
  比如,他看到红旗就从没有过热火燃腾的感受,又怎么体会战争年代旗帜与奋斗的关系?同样,如果他从没有想过,当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成员,应该有什么责任及其意识,又怎么能有把红旗看做明灯的感受,自然就更不能体会社会主义制度曾经得来之不易。
  这都属于作者的修养和内涵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写诗就不会有这些内涵,即使“战时燃烈火,指处出明灯”这两句意思再简单,还是说不出来,乃至当个读者也没有体会。
  第二个部分,是抓住“和谐”这个意思,来展开对首句中“好”字的解读,并紧紧扣住,既牢牢托住了前四句,又让前四句实实在在丰满了起来,这时后四句便是想空洞也空洞不起来,而是真真切切的内涵了,且有以点带面,以一当十的作用
  就这首诗后四句看,“和谐”这个意思,既没有用到这两个字,也没有罗列万象,仍然是本着举重若轻的策略进行的,无非像镜头转换似的,走了个从大到小,最终聚焦于两个特写,从而表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生活安详自在、恬然富裕的一面。
  “和谐”,是社会主义制度追求共同富裕的本质属性,假如作者连这个仍没有多少认识,即使一味高喊“和谐社会”,也还是空洞的,既证明了不知其内涵在哪里,也证明了作者自己在这上同样是空洞的,同样没有这份内涵,又怎么能从“社会主义好,红旗热血凝”这个激昂的情绪里,一承一转就跳到了“花园观学子,松畔看苍鹰”这么个波澜不惊,却意味深长的场景?
  凡空洞处,就没法从这写诗,写也是枉然,哪怕再有说辞,恐怕除了浮皮蹭痒还是浮皮蹭痒。这说明,写诗的灵感和能力,与作者的修养和内涵是息息相关的,没有啥就不能写啥,仅有想法和念想,既当不了灵感,也当不了内涵,所谓“望洋兴叹”。

本系列在此贴出部分:
360、写诗与怎样明辨是非                   361、写诗与怎样领会美
362、写诗与怎样理解艺术性                 363、写诗与怎样对待艺术性
364、写诗与怎样看艺术美                  365-7、怎样看写诗同理论和实践

2421

主题

5万

帖子

18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61
贡献
58007
金钱
654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4-11 15: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对“怎样把抽象和感性结合”的论述,让我明白了,写诗中感性和理性的相互转化关系和联系。事物有对立统一的一面,也包括人的思维,理性认识再高再深刻,就比如“社会主义好”,也不能以冷冰冰的纯客观方式让人来感受,还是要以温情和谐的一面展示于人,更适合以感性的表达方式来让人感受,甚至理性在某些场合自身就是感性的,举例的诗中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可见理性和感性并非是完全对立的,反而有相反相成的意味,这应该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
     事实上感性和理性也是辩证统一的,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发展,感性不会没有一点理性,理性也绝非纯理性。这样看来,感性就是理性,理性也就是感性,之所以区分是对倾向的描述,是为了让人能够更好的认识和感受到规律的变化。比如毛主席写的《长征》,通篇充满了英雄豪迈主义的感性表达,但是在那样的恶劣环境中,能够激励红军战士保持乐观和斗志昂扬的战斗精神,本身就是最理性的决定。还比如他老人家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通篇充满了不骄不躁的理性辩证精神,但是仔细体会发现,其中有满满的对红军战士的爱护之情,就像普通家长教育孩子一样“不可以骄傲”,同时也充满了对正义的坚守,这又何尝不是最伟大的情怀,正合了诗中最后后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老师的文章同时让我明白了,不管是对立统一,或者是辩证统一,写诗都是认识和情感的共同表达。对理性和感性的理解和运用,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还要有作者实质的内涵跟着,否则一切都没有了基础,勉强为之,一定是空洞且浮皮蹭痒的,这就是无病呻吟和憋诗的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401

帖子

24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8
贡献
397
金钱
1095
发表于 2021-4-12 05: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文论启心达思人心诗心人诗合一的进程,感性情感归于理性认知而抒发情意理的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真善美的精神境界提升,人生生命进程的情感性思维行进于合理思想认知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展现。人生于不断丰富认知的客观事物的运动发展,向客观事物的认知递进深刻,丰富情感达为每一次的对各种情形进行有一定目的、有一定系统的有效凝聚、加工和提炼,运用向之深刻的思考,成为人生生命行进得理性认识的认识再认识的不断深刻进行!老师文论给以诗歌写作学习和诗歌创作的思想情感发于感性归之理性的诗意诗境宏阔,情感之心源以达为人人可诗人人赏诗人人感诗人人益诗,也是人人的感性思维无时不在的理性客观认知的思想性之不断深刻的积极思维运动!思维连广陌,诗象万万重。谁人不见地,美好境界生。己心人之心,诗心明达通。心胸究理义,诗心人心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7 08: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