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0|回复: 1

怎样从内涵和对待灵感体会写诗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0
贡献
24963
金钱
6093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4-6 11: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1-4-26 15:41 编辑

七绝 以诗代序
尊重客观非是错,主观才有误人时。心生灵感先抓住,不可忸怩先曲之。
——下文是贴在别网系列拙文中的一篇,原题:《写诗的原理三百二十三(怎样从内涵和对待灵感体会修养)》,见huge诗词吾爱网。


怎样从内涵和对待灵感体会写诗

  灵感对内涵有导向意义,一旦确定就有定夺下来的客观性质,是确定一首诗有什么具体内涵和内植的根本之处,这也是改什么不能改灵感的一个原因。
  还是以起兴法和劈空法为例,像毛泽东《七律·长征》那样写事件,灵感就可以来自于这些事件,但灵感本身是附着在一定诗意和情绪上的,这就决定了有先尊重什么,后尊重什么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确定,并不是灵感问题,而是如何对待灵感和处理灵感的问题。
  如何对待和处理灵感,表面看是创作手法问题,但从实践上讲,则不这么冷冰冰,而是主观对待内涵问题。如何对待内涵,是个人背景与大背景的综合反映,而如何找到小背景与大背景的联系点,便又成了如何内植问题。
  也是这样,《七律·长征》才以浓烈的感性情绪突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纵然灵感还可以从事件引起,却也能以理性思考突出,于是这就可以分析出,作者是怎么通过个性植入,来因地制宜对待和处理内涵的。
  这就给写诗,带来了绝对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性启示,即,同样形式的七言格律诗,并非是靠内容不同而干巴巴分开的,而是因为对内涵的不同提炼,自然而然形成了色彩各具,才活生生地让二者异彩纷呈。
  当然,这样的分析,再怎么属于欣赏性评介,也是用此经验揣度彼经验,属于绝对的主观,即便以为其中的不同内植策略和方法可以感知,到底是不是符合主席创作这两首诗时的客观情形,还是不得而知。
  何况这样说内植,还是在有一些这方面经验基础上的,多少可以从这样的欣赏中,得到一些写诗三昧,若没有这样的经验,就可能仅仅得到一些干巴巴的形式技法,如同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区别,并非是一回事。
  这又说明,光得到一些形式上的技法,是没用的,不解决在小背景和大背景之间的联系问题,也就无法解决写诗空洞问题,包括呻吟和憋诗。
  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处当然还在于生活和修养,小处则不仅仅是形式技法。学会用内植控制内涵,并围绕内植提炼和赋予内涵,才是根本。
  内植是内涵中的主要矛盾,内涵又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主要矛盾。抓不到主要矛盾,写诗就做不到纲举目张,甚至把网拖到了岸上,还以为有了纲举目张的架势,其实下不了水有何价值?
  水才是纲举目张之地。这层意义至少有两个,一个是,生活才是灵感和内涵的来源,其结合点就是小背景与大背景的联系处。这处就是纲,是作者最在意的痛痒之地。
  一个是,抓住这个痛痒之地,就可顺而带起内涵,包括控制与支配,并形成有效内植,且怎么内植,把内涵导向哪里,只要不违反定夺下来的灵感,不违反灵感所指向的实事求是,主观上便可任意调遣。
  又如拙作《古风·片感》:
  人心何是守,气候可知乎。非常常有律,立本本如初。
  雪花寒且瑞,乡野沃而殊。但抱三春志,严冬亦自如。
  这首诗本意是写个律,当时贴出来时,也的确题成了“五律”,可惜后来看不合律。这作为写律,就是作者常说的“头脑犯昏庸”,属于形式和内容兼顾不够,所以发现后便改题为“古风”,这种做法就是为了坚持灵感,保持对原有内涵的内植,而不再拘泥于形式。
  假如这种情形,作者不说出来,会出现什么情况?有误导并引起疑惑是肯定的。比如,让人误以为写律可以随意破律,也由此导出疑惑和争论,甚至开始拘泥用韵也不合理。
  这势必因习惯从欣赏学诗,而体会不到实际创作实践自身的甘苦,跟着起哄架秧子走了,导致不能体验和透过作者的一时头脑昏庸,发现作者创作的真实内涵和内植。
  如,为什么后来调整为古风,也没有改变当初的想法?这个发现不了,也就不明白创作中的主要矛盾在哪。主要矛盾一丢,同时就不认可作者使用“进退格”用韵,如此便感受不到,这是作者在原理格式中,为了保证内涵所用的内植才进行的选择,不这样,有些内涵就要变化,又可能跟着僵死的格式跑了。
  其结果,最终导致因拘泥于形式,而漏掉了最该学习到的创作信息。这说明,跟写诗学写诗是从主动可靠揭秘入手,而跟欣赏学诗是从被动无端猜秘做起,哪个更直抵要害,不难体会。
  这也说到了,古风诗和格律诗仅仅是形式关系,不存在孰优孰劣,孰美孰不美问题,不过是选择写什么形式就遵循什么形式,至多涉及到哪种手法会不会,多会一些总能丰富个人小背景,但不可借此拔高,也说不上影响与大背景的联系。
  与大背景的联系总是内涵和内植问题,这方面做不好,写起诗来不管用什么手法,该空洞还是要空洞。真正的修养,永远不在形式表面,而在通过修身养性密切关注生活,不断汲取营养,提高情感和认识水平,让写出来的东西不但言之有物,能够反映真情实感的美,更应独到无比,充满无可复制的个性,并因此富于表现力,上升为艺术的美。
  单从形式讲,从一个形式到另一形式的不同,在色彩、味道上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就意味这部分内涵的变化,属于形式意义与形式意义之别,但形式意义终归是靠内容意义支配的,不能削足适履。
  唯如何支配,是不是这个鞋不行,就换那个?非也。同样大小的鞋也有适宜不适宜的问题,毕竟除了大小还有其它情况,如色彩、质地、薄厚、舒适程度等,这都需要具体情形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哪种形式更适合表达灵感的主要方面,即对驾驭内容和表现内涵有利,就用哪种形式,而且形式一旦确定就要尽量遵循下去,以免形式破坏内容而不利于表现内涵,只有在内涵和相关植入,一旦定夺下来,成了客观的东西时,且不宜改动,形式才可让一让。
  形式服从内容,是原则问题,但这个原则不是死的,不意味为了原则可以不顾形式。形式有浅层性质区分意义,涉及是不是,像不像等,在客观存在形式上的感官作用。任何客观存在,都先以形式触及感官,并以这样的方式存在着,这方面不能不尊重。
  想写律,却写成了古风,或破律太多,通常是不允许的,要么说明格式运用不熟练,还没有从初学中走出来,要么说明兼顾不够,属于创作不到位,总之不可轻易打破已经选定的律式。
  能否善于跟写诗学写诗,发现真实可靠的实践信息,总之不管对错,都是清清楚楚的,对学诗写诗的进步和提高,在效果上是不一样的。能,则有利于实际理解和随时处理笔下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能够很好地运用辩证统一和对立统一规律,来正视形式与内容的矛盾。

本系列在此贴出部分:
360、写诗与怎样明辨是非                   361、写诗与怎样领会美
362、写诗与怎样理解艺术性                 363、写诗与怎样对待艺术性
364、写诗与怎样看艺术美                  365-7、怎样看写诗同理论和实践

2381

主题

5万

帖子

18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14
贡献
57331
金钱
6468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4-6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对“怎样从内涵和对待灵感体会写诗”的论述,使我明白了主观客观,内植内涵的联系和关系。通过老师对毛主席写诗的分析,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写诗总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比如前一首《长征》,在我党困难时期,从激发革命战士的斗志和信心考量,主观表达更为适宜。后一首《攻占南京》则不一样,那是我党处在绝对有利地位,所以更要注意不骄不躁而保持理性,所以理性表达比较合适。这样我们就明白,主观与客观的表达方式选择,也正是自身小背景对应大环境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人对大的环境总需要给出自身准确且相应的反应,这就是内植的主要任务。而内涵即是真实的表现,也同样是个性的表现,所以是不允许改变,这和灵感是一样的道理。当然这也是我们的主观猜测,未必就与毛主席当时的想法是一样的。
       灵感是外因和内因相撞而产生的火花,这是内涵的表达情绪顺着开口的喷薄而出,这就是灵感对内涵的导向意义。写诗即是表达内涵,也是抒发灵感,这是要辩证的看待。也就是说,只有相应的灵感才会有相应的内涵,也只有相应的内涵才能激发相应的灵感,同样也只有相应的灵感能引出相应的内涵,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无从存在。写诗寄情于景和托物言志,就是基于这样的原理。所以说一首诗总的来说还是外因与内因的共同结果,唯表达上是一个人的主观决定。
       从老师的话中我更体会到了,跟着会写诗的人学写诗,就能了解到这些实践经验,而不只是从主观欣赏方面猜测方法和经验,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也是艺术实践和艺术欣赏的不同之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一定要服从主要矛盾 ,这关系的表达的准确与否问题,既真实的问题。而写诗的主要矛盾在人,所以要通过不断的修养来提高人的认识和情感,诗中的主要矛盾在内容,所以我们要形式服从内容,内涵和灵感的主要矛盾在内涵,所以我们要不停的修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19 16: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