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4|回复: 4

远山绿叶在此论坛部分评贴记录(8)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0
贡献
24963
金钱
6093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4-6 19: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1-4-26 15:38 编辑

七绝 以诗代序
互动认真都有益,交流仔细出虔诚。浮夸一去虚荣少,努力耕耘人见情。
——以下是近来第八组部分互动,作为素材,正在纳入系列拙文《诗与人的味道》,先期亮相,以为记录。


远山绿叶在此论坛部分评贴记录(8

  1老兄能否加上点自己的体会,像自己怎么认识这样的改动,哪里还有疑惑,或不同意见,然后再贴出来,这样才有益引起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和取长补短。
  2老兄这个感觉、体会过程、这几句话,正体现了写诗和生活阅历、感悟、经验的关系,这就是有生活感受,才可以有悟,并得以悟进,没有生活跟得上,这个体会过程是没有的,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自恃有学,而不注意生活体验,以为什么都是用知识可以解决的,到了知识变成了成见,阻挡了对实践的悟和悟进,还觉得自己很有理,甚至对这样的改动不以为然。
  写诗的人,既然能写出诗的样子,只要是真情实感,通常说明有诗意,且诗意是有价值的,哪怕诗意不完整,不秩序,写出来也不太合理,但只要写出来,就可通过字里行间的蛛丝马迹,来还原这个诗意,并帮助作者按创作的规律,重新利用好。
  懂得这个原理,除非诗意本身就是胡编乱纂,算不上诗意,怎么改都无济于事,否则都不必大动,改动越多,离原来诗意越远,越说明不会改诗,倒有可能改成不是作者写的,或不再是改诗,而是新创作了。
  也是这样,改诗就是把原来诗意,调整为最有价值的状态,并把表达不合理、不准确的地方,调整过来,为作者形成以后的经验,指出适当的做法和途径,可是很多人都以为,别人改动越多,越高明,越觉得有用,其实是把规律弄反了。
  改诗不是写诗的本领,而是教写诗的本领,是更高级的功夫,且涉及不仅仅是写诗本领,而是方方面面的学问和经验,很多人以为改诗评诗很简单,所以对别人的批评就不愿尊重,殊不知写诗处于哪个程度,自己怎么改还是这个程度,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可是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抱着见仁见智的心理,去对待批评,也好维护面子,造成写诗怎么写,怎么改,都离不开原地打转。
  人的进步和提高,在有悟和悟进之前,都相当于坐井观天,只有通过一次次有悟和悟进,一次次从井底到井上,才能实现一次次的进步和提高,这既是我的体验,老兄的体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任何时候,死的知识可能有益于创造物质,却不会创造精神,知识要创造精神,就必须通过生活磨练,通过有悟和悟进才能实现。就从给老兄改诗看,诗虽是老弟改的,但对于我,这仅仅算一次习惯了的工作,而对老兄则意味新的体验和新的精神意识,这个过程因为总是因人而异的,是我没法直接给予的,只能像老兄这样,是一个个人自己的创造。
  我昨天写的一首诗《求实》,也是这个意思,就是希望人人能沉下心来,如同老兄这般,肯于接受本领差异之间的指摘和批评,不犯虚荣任性,没有任何心理情绪地,去对待能力上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长补短,和谐互动,让人人都能感到既写诗,又有提高的乐趣。
  谢谢老兄,把感受提出来,这个对实践的有利证明,对交流怎么对待写诗,怎么对待评论,都很珍贵,而且老兄还能及时即兴一首诗出来,就更意味这是精神的创造,可见一点一滴的有误和悟进,对写诗多么重要。
  不妨老兄再去看看,今天老弟答一位诗友的约评,题目《去中西医结合医院》,或许对老兄也有助益。以诗代话,几句体会,---
  总感评诗累得慌,百般头绪细掂量。秋毫一漏难明察,巨细皆清才适当。
  剥蒜剥葱梳至理,入情入理辨周祥。回回好事成相反,指摘不如舒服香。
  131野菜迎春
  1老弟“阳春二月融冰处,万木萌芽彩欲妍。田埂岭洼嬬妇见,野肴采摘换零钱。”这诗可能不真,阳春不是初春,是清明谷雨前后,或说二月,或说三月,冰已全部消融,故不宜说“融冰”,且“彩”与“妍”重义,应为“色”。
  另,“换”在此诗里义乏,虽实,却显现不出时代进步的美好生活倾向性,在此应改为有“添加”义,如“涨”,“壮",“阔”等。若在讲究些,”岭“字一出,意味地理不平,如丘陵,高原,田多于上下狭窄平地,或坡地整出,又根据此诗行走驻停目视范围,”田埂岭洼“,还可巧置以势,使景境和听读理解更和谐。
  2闺女婚事忙完了?忙完回来!这首诗同样没要老弟跟我论,都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说明情况即可,写首诗有什么保证不保证的?无非是在不在实景里。
  在实景里,只要不扭曲说话,就不容易假,不在实景里,因一时兼顾不周,就容易假,出现不真实情况,是电脑前写诗的通病,连我也在其内,毕竟联系生活,与处于此情此景,是两种艺术移情环境。
  以后要善于摆事实讲道理,从实践到理论的高度来说这些,不要大白话和只形成观点阐述,这对老弟学起来不难。另外,“彩”与“色”更不要争,先不管老弟理解不理解我说的几言几语,相信你大哥的,害不了老弟,相信别人的,相信你的,你就还是你。
  信人不要看说什么,多少人说,要看谁能做什么,做得怎么样,这不用我一再跟老弟提醒,从习惯性壳子里出来就全明白了,而且定是换了一个人
  1龙家小院说的有一定道理,老弟应该听取,题记不是该不该加的问题,而是能加则加的问题,有助于读者对诗的理解和诗的传播,写诗是干嘛的?就是易于更多的人来读和记住的,是以美的力量影响人的。
  只有从题目到诗句,都一下子让人一目了然,才无须题记和注解。题记和注解多少是度的问题,既不能喧宾夺主,成了诗的解释,也不能改有则无,让人有稍许猜谜感。
  古人写诗多有题记,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诗为人熟知,而题记则多散佚,给人留下了诗就是孤零零几行字的错觉,也造成后人以为把诗外的东西避开,或写得隐晦一点,反而是诗的美,殊不知诗的美是可联想余地,与猜测无关。以诗代话,---
  任何时候是非明,有助人间辨视听。岂可就坡驴上下,不分曲直以为精。
  2不争论,总是指从一般情形和规律上说,不关作者特殊需要,作者特殊需要不属于实践规律研究和推广范畴,不是一个概念,无法掺在一块谈。
  133依韵杜老
  1老兄何必写“待修改”呢,诗写出来,什么时候觉得不满意,都可以修改。倒影响诗面世的效果。这首诗总的就意境看,都是美丽欢快的场景,很纯粹,听读也和谐,容易记得住,两个对仗也很自然,唯老弟不谙垂钓,路过时爱看一看,不记得早晨适合不适合钓鱼,毕竟水面气温地,或许与季节有不同?
  2别管这个,道理明白就好,无歧义通音通韵是传统诗习惯例用拟声现象,跟书本学诗没用,跟诗学诗,才明白古人怎么用。
  3老毛病又犯了,不写在一栏里,看着闪烁,那个“旭日”二字,要是没问题,老弟就推个精华了,并饶几句,助个兴:---
  春日迟迟到,东风浅浅飏。温差寒早晚,时异暖中场。
  1这首诗,因与个人遭遇有关,又以“若是病情能缓解,余生会比夕阳红”做结,创作思路便不宜从起兴感悟和提炼为主,应以之为寄托和赋予,以便顺利表达已有和预期的,而不是提炼出来的,心情、心怀、情绪、志向或愿望,这就要求创作要以此为主题,并拟题,让整个思路围绕主题,并直奔主题,进而收到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效果,过程中如果遇到任何素材阻碍,都要被加工掉,留下的是最可用的部分。
  于是,来看这首诗,题目用“去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合适的,首联“院方广告似春风,听得心田绿意萌”,是以事件起兴,道出心情,很真实,很得体,写来也轻松。
  次联是用有一个交叉对子,交待决定和路上的情况,说明已经信了,属自我画像,这时就发现,“霜耀脑”是个理解障碍,若从环境和时令,扣的是前面“似春风”,不若就同下句一样,继续用动作来刻画心情,如“霜不惧”,下句改为“目无憧”,同时用来表达急切心情,下迎美好愿望。
  其中“憧”,是眼神摇摆不定的意思,原句“目圆瞳”,不顺,若说成“二圆瞳”倒可以,可前句“霜”不好换数字,这时要知道用的是谐音对。
  颈联跳转一下,交待情况,说出前因后果,也是合理的,但要表达准确,意思要足,不可把自己的急切事情,也轻描淡写,故“曾”,”遗“二字就不确,不妨两句改成“缘遭车祸惊飞梦,平忍残伤做跛翁“,且内植有坚忍不屈的意思,其中“平”是“无端”义,末联则调整为“笃是病情能好转,余生信比夕阳红”。
  期望朋友常来,可以把这里当做长期驻留之地,进行发帖和讨论,因为这样的评诗,别人那里虽没有,可也不是一知道,下次就能永远会,且用起来总是千变万化,具体情形具体分析的,这是长期熏陶和练习的过程,并最终由自己能会才行,只有参与版块互动,我才好根据情况,便于观察和给出评论,不然这就成了一对一教学,一首诗一首诗地评,我也吃不消,期望朋友,若有意,就做个交心的朋友,把这里当家一样看待。几句体会,---
  评诗甚费心,一字一如金。精力超常见,时间耗热忱。
  浮夸何不逮,诚实尽难寻。我劝诸明友,人人情至深。
  2任何评诗都需要思考一大片,然后还得聚焦于字斟句酌,我这样说了近千字,来对待朋友的56字,朋友就这么回个26个字反馈?
  3能进行有效互动,即,有一定信息,才能看出真诚,也让人觉得为之评点有意义,不白劳动。朋友这样做就很好,使人心慰,且不虚人与人之间的人味。另外,咱们不搞留言数虚量,能搁在一栏里说,就放在一栏里,免得看着晃眼。
  根据朋友的透露的情形,先说一下日常做法。日常学诗写诗评诗,多受朋友间影响和有一定师生渊源,才好进行和交流,因为人与人较熟悉,背景一般信息可省略,相互欣赏和评论时,说一下特殊情况即可,像朋友提供的这些内容,通常仅说说写诗时怎么回事就可以。
  由于受自学影响,造成了写和评点论之间并不熟悉,往往就需要写诗的人提供必要,甚至充足的背景信息,才能得到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欣赏,恰恰在自学中,因人与人不熟悉,信任度低,写诗的人大多不愿意吐露背景情况,还渴望得到评价和欣赏,这不仅不正确,也不可能实现正常的取长补短。
  久而久之,这倒给写诗的人以错觉,以为越隐去背景信息,越让人对诗有想想空间,其中驴屎掺马屎的错误印象,于此中不仅不知道,怎么运用写诗留有的想象余地,也割裂了艺术创作与真实的联系,让写诗学诗评诗永远走不上真正的路子。
  约评是学写诗必要的经历,若不善于约评,或没有人评,写诗就只能停留于孤芳自赏,而不知诗为何物的阶段。任何情况下,一个人怎么认识写诗,怎么看自己写到什么程度,都是用自己的本领看自己的本领,不仅意味看不出啥来,相互间也如是,都摆脱不了盲人摸象对盲人摸象,乃至弄得还人人以为见仁见智,殊不知盲人摸象和明眼人中的见仁见智,永远说的不是一家话。
  正是这样,写诗学诗不能盲人摸象,约评也不能让对方盲人摸象,如此才是正确对待写诗学诗和应有的一点基本文化常识,实际又跟做什么事情都一个道理了。
  当然,我因为长期接触自学写诗的人,深感对这些强求不来,也不可能一次次老提出要求,所以一般情况下,通过看字里行间,对我已经大体足够,对朋友这首诗也是这样来看的,故除了受伤于什么时间不好判断,其它与朋友提供的这些情况并没有什么出入。
  这时就明白,“目圆瞳”虽实,却不美,还是应说成“目无憧”更准确,若从听读和谐自然考虑,前后可说成“轮椅自驱浑有力,稳操手柄信由衷”,前面改过的“缘遭车祸惊飞梦,平忍残伤做跛翁”可不变。
  这样改,也是因为原来“霜”合不合指季节,都在此诗中意义不大,若独独借比年龄,要说成“满头霜”,“霜满头”,“霜满脑袋”,“满脑袋霜”,不能用其它说法,减个字都不行,否则便不是约定俗成,而且这处也不必说年龄,末尾有个“夕阳红”已然足以。
  再至于什么时间出现的遭遇,伤势具体描述,在这首诗里不必提及。写诗有重点非重点之分,有说出来有益无益之别,还有空间允许不允许之虑。
  说这些调整,是说到了创作的处理和加工问题,如何具体处理和加工,不管从普遍规律上讲,还是就一首诗讲,都非一两句话可说清楚,不再多说,通过这两次长复,已经超2000字,若朋友能细细感悟,依然会得之不少。
  与朋友互动,莫怨我总强调有效反馈,这是版块特定,是写在须知里的,也是想有意改变一下论坛的不良氛围。几句自述,----
  我本真诚磊落人,好帮总有可帮因。心心能比为常识,点点应承非可亲。
  崇尚需求先付出,厌烦索取不相珍。丝丝努力皆劳动,岂任斯文不值尘。
  4朋友一言:“通过互动,我学到 了很多东西,学到的东西,在其他地方学一年,也学不到。”,这个感受绝对不虚,本人明白自己几斤几两,说的话不仅古今没有,连样式、风格、视角、见地,都没人能抄袭,一概是古今精华和个人实践的总结,包括对各种案例的论证,不然误人还怕避免不及,怎敢邀朋友常来常驻?
  毕竟我要搞研究,就离不开众多朋友,众多评点写论案例,只要朋友能像这两次真实说话,我便知足,说多说少都可以,唯没有有效信息反馈,我才觉得不值得,真诚欢迎朋友继续。
  1总体都很生动,怎么只感觉第三首和谐,前两首似乎有疑问呢?“呼兰”,“吉林参”,能否有足够提纲挈领的概括力?凑几句,----
  春来了,无意也争开。村近柳芽人不采,野遥田荠影群来。好不惹徘徊。
  2嗨,老兄关注格式关注得只见内容,不见内涵,还是没读懂老弟这首诗说什么,其实老兄连自己的诗也没读懂,本来写的挺好,却不知内心深层如何这般的,包括潜意识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心理和思路怎样。
  当然,这些需要透视自己的能力,需要对复杂心理活动和大脑思维的语言概括能力,不过这不影响往这上思考,最终都会体现为对写诗的透彻实践能力和这方面的相应修养。
  老兄自己解释的“谩忆”,并没有解释清楚。“谩”不等于“漫”,“谩”有蔑视、欺骗义,也可做否定词,否定时,谦语有时也做“慢”。“谩”虽与“漫”有通假用法,在现代汉语使用环境中,则要避免。
  老兄说的“谩忆,汉语词语,意思是随意思忆”,其中是“漫”的意思,“漫”与语言思维联系起来,既是一种思考方式,也是一文体,属散文类,终不是漫无目的的“随意”,而是以开放为主,又极其有秩序的一种思考和行文方式。
  从老兄诗里“谩忆”后面的事例,就可看出,这种思考是有秩序的,并且一两句诗,也说不上多么“漫”,故“谩忆”,就是“别忆”,是汉语言常有的正话反说现象,也就是“应忆”,“更忆”,“最忆”,“特别该忆”的意思,也如此,老兄才能举出了自己认为印象最深刻的例子,特别作为典型。
  老弟的诗于此有照应,所以才说“村近柳芽人不采,野遥田荠影群来”,既不是对“北方柳芽初茁者,采之入汤,云其味胜茶”的否定,也不是说不爱采摘,而是有意在表达春来之美好的同时,也内植一点实事求是的时代内涵。
即,村里和周边、路边的柳芽因污染问题,没有什么人爱采,采也要到安全一点的地方去,这正是农村人的特点,毕竟哪里干净,哪块地打药不打药,都很清楚。
  至于老兄问“默认词林正韵?或是新韵?”,老弟根据情况,适合转成哪个说法,就用哪个说法,通常用旧韵是习惯,新韵因为是现代汉语,说不上习惯不习惯,这首诗从旧韵考虑,碰巧新旧韵皆可,也就涉及不到新旧韵问题。
  不过,老兄对“凉拌柳芽”,让老弟想起了,此时柳芽都快老了,还没有尝一尝,单凉拌柳芽,或用于拌豆腐,或用于夹肉包饺子,都很不做。由此来,----
  新柳好,春绽小芽尖。入口绵柔香又嫩,上盘纤巧绿还鲜。恁地惹人馋。
  3嗨,说话又是迂回战术,太极祖师爷啊。
  136七律·求实
  1“直赋其事,而无优游不迫之趣,沉著痛快之功,首尾率直而已,夫何取焉?”这几句只知其一,未知其二,主观好恶而已,不懂诗为何物,焉可置信?诗笔千变万化,非一首诗,非一个情调,更非一个公式,以后这样的成见偏见,不要拿来,喜欢看老兄说新的,说活生生的,说自己能做的,说具体情形具体分析,而不是跟别人想的、做的一样。
  不能跟一些夸夸其谈,只冒观点,手里却酸腐不堪,照搬书本典籍,而没有创造力的家伙们,染上不争气的习气,不能落得不是井底,就是坑塘。谁写诗也不是永远只写一首,千姿百态,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只要把握住真情实感和艺术表情达意的功能,该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这就是我说了多少年的“换着说话”和“换出美来”,不懂这个,都是憋诗和呻吟,是制作诗,不是活生生写诗。--
  一派胡言莫管他,但凡轻信惹浮夸。心先僵死身何在,如此写诗如假花。
  2老兄忘了前面说的那个“差”字了?不妨再与老兄多聊些话。成见解决不了问题,请老兄从古人诗里去探寻秘密,这样纠缠声韵,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实际是今人对今古两套声音系统,不甚了了,自己混杂一起,便掰不开镊子了。
  今韵要严格按照现有音义进行,不能影响字音字义约定俗成规范,只有在允许音变情形下,方可随音变使用,这两方面需要书本,也不唯书本,不会用,再去照本宣科,归入初学,古韵则有借音拟声现象,基本在没有歧义下,可通用,不了解这些,仍是走不出亦步亦趋的初学。
  这上我写过好多论述,其中二篇《对新韵的看法——由朋友诗想到的》《谈写诗与新韵旧韵》,也谈到了怎么用旧韵,老兄可以在网上搜,现原址在吾爱网。
  这些方面,总是有些人因看不到实践规律,又从主观上理解不了,就老抱着一厢情愿的主观正本清源姿态,把这些搞得很极端,甚至弄出了所谓“国韵”,让写诗本应该专注于表情达意,变成了玩花花肠子,最终成了憋诗和呻吟。
  把声韵用得再极端,写出来的东西,起不到痛快淋漓的说话作用,像摆花瓶一样,还是写诗规律里的狗屎一堆,没有实践意义,反而把实践束缚得不伦不类,啥也不是,偶尔出来一点像样子的,便有屁颠屁颠的感觉。
  写诗如同说话,谁说完话,老有自鸣得意的感觉?一有这感觉,要么还不会说话,要么就是卖弄。这个可分开一个人,是处于写诗初学阶段,还是进入了写诗的必然王国,乃至自由王国。
  我在这个版块须知和规程里,为什么对这些提前做了规定?就是因为当今在写诗能力上参差不齐,观念上良莠混出,纠缠起来都以为自己有资格见仁见智,故没法在这种无用功上耽误功夫,搞得写不好格律诗,连古风也写不来。
  如果摆脱这些,即使想写格律诗而出了格式问题,也会是很好的古风诗,不能为了芝麻丢了西瓜,最终坑害的都是初学者,又把初学者糊弄得不知天高地厚,以为有点格式知识就走过了初学,可以趾高气扬,以为比谁都了不起,当今的浮夸和主观拍砖,就有这方面很大因素。
  为什么写诗的人,一边写诗,一边却对诗没话说,只会看也不看地浮夸,或鼠标复制千篇一律的感受?为什么诗还没写好,就敢坚持这个想法,那个观点?
  不深入学习,不懂得干什么研究什么,只会急功近利弄一些浮皮蹭痒的死知识当技能,并以此为本领的全部,而到了面对考验的地方,除了无话可说,便是用死知识当棒槌,自以为是,甚至见到不懂的,看不透的,就总想见仁见智,完全不自知于什么人看到什么,什么程度就处于什么程度,这就是当今的现状。
  老弟这首诗,正是说这个的,指出的就是,人必须谦虚下来,给自己合理定位,必须对己是人谁有最基本的合理心态,否则老想通过简单读一点书本知识,就以为会写诗,不愿意冷静下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回归以不知为不知的姿态,就不可能真正走出初学。
  这也是老弟的与人为善之处,不然为什么我的诗文别人说不出来,写不出来?写诗到一定程度,有多么好的标准可以不论,也没法论,但写得信手拈来,有感觉就能成诗,又如同说话一样,逻辑清晰,情感分明,意思凝聚,这是最起码的本领,没这个本领怎么鼓捣格式知识,还是格式知识,是死的,没有用处的。
  这方面,对是否走出了初学阶段,任何人都可以自我验证一下,毕竟诗怎么写出来的,可以蒙人,但自己蒙不了自己,稍有离开表情达意的任何迟疑,就意味对灵感游离,一有这种现象,就说明还未走出初学,也就证明存在被死的知识羁绊,而对活的知识和实践掌握不够,若这上有欠缺,焉能走出初学?
  老兄不妨去看看,我在这里给老朋友石火改诗,带给他的体验,见《七绝 作诗随感(新韵)》,下面有我们两个人的对话,就能明白老弟为什么这样说,写诗到底玩的是什么,凭的是什么。
  意见不同,乃正常现象,怎么求得共识才重要,为此这般,仅为沟通,以诗代话,几句时下体会,---
  而今现状甚堪忧,各自为能都是侯。书本一搬充大佬,真情不给弄高愁。
  仅凭印象当生活,却好主观蒙地球。想法堆堆皆任性,怕人戳破失风流。
  3老兄还是有话说话,别闪烁其词,当个裁判不好,互动取长补短,不是说闲话,讲究道理,要说明怎么实践,怎么来的。
  137
  1这首诗能送给你这位大哥,为什么不把他拉过来,与你一同进行?另外,告诉过你要根据情况做随时策略调整,现在这个版块发帖人少,评论自然少,是调整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2行,想周到一些说明你在成长。前几天我一直在给你们灌输,就是想把你们的潜力逼出来,有提前认识和预见各种问题的能力,需要你们配合,不要抵触,只管去做,这就是执行力,不要等想明白再去执行,等想明白再执行,就超脱不了是庸常人。
  这是一种训练方法,对有心人管用,对没心人不管用,没心人都是一般的人,是到一时想一时,总以为时候不到就处理不了问题,有心人则善于提前想问题,走在问题前面,处理在问题前面。
  有心人再是凡夫俗胎之常人,再底子薄,也可造就,相反老犯常人心理,底子厚也是不知不觉,或某种机会积累起来的,最终还是因目光短浅而没有准确去向,也就不可造就。
  咋们现在这个团队,目前有酬笔道,石火(适旻),树阴照水,你和张润东,还有我,就是想把你们带出像须知和规程里的那样人物,如果你们也沉迷于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你们就还是你们自己,也就是我说的老路,恐怕今生也不一定有自己的独树一帜真本领和见到想要的亮光。
  所以,我要考察你们的潜力,并根据甚至连你们自己都不知道的优缺点,来分别与你们说话,布置要求和任务,其实你们执行得怎么样,我心里都有预知和准备,这就要看你们自己怎么认识和安排自己了。
  一个人什么时候逃出他自己的局限,什么时候就是他走向成功,不仅有一席之地,而且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时候,前几日说的那些话,都是用来让你们自己有能力为自己打铺垫的,没有我说这些话,你们就不可能知道从哪里打。
  正是这样,看这咱们这个版块的点击,先不要看少或多,这与我止吸有关系,假如高点时有机会,止吸的影响,恐怕会涉及多几倍的人,因为相差200多人,概率自然会高一些,从四五十、三四十,包括其中还有咱们自己反复点击开始止吸,剩下的概率自然会低很多,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估计,现在已经没有不肯互动的人来这里,每个点击都很实在,沉甸甸,就说明很成功,哪怕仅剩几个点击,因为没有水分,就比那些日有好几百个点击的版块,存在几个点击就强过几个百分之百。
  看咱们这个版块,要这样看,乐观还是要的,不能急功近利,唯记住的是再没有水分,也要面向发展,怎么让没有水分的点击上升,仍是要考虑的极其重要问题,还是我说的那句话,一个版块靠三五个人是开不下去的。
  我跟你说过,一段时间以来我在网外考察的情况利与弊,利是咱们这个版块开得绝无仅有,弊是咱们面临没有人可用,要么光写而不会评,要么会论也是书本搬家而自以为是,前者对咱们暂时没有意义,后者面临改造人的问题,更不好办,人跟不上来,最终只能坏事。
  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在版块有影响以后,才可通过好的氛围,用同化的办法来改变,起步阶段,不仅因你们几个还没有全部明白怎么回事,有可能被牵着鼻子走,甚至把你们同化,而且直接意味对这个版块的致命冲击。
  咱们这个版块不怕初学者,怕的就是半半铲子和自以为是,你可以就按你的想法,多找些像你堂侄子那样的年轻人,这对他们并不是坏事,有可能就是今后利用论坛建立威望,并有自己故事和选择的人。
  至于明日立秋,做得来就做,做不来就不强求,他的问题不取决于你的意志,而取决于我上面说的是什么人的问题,他若不是有心人,自然不会有相应的敏觉和锐眼,再多的聪明劲也是凡夫俗胎,即使过来,改变不了,还是没有大用。
  咱们这个版块,工作要咱们自己做,问题不在咱们身上,是大环境问题,这个我在与大浪淘沙一起商议的时候,就有估计,犹如当初建立的党小组,面对的环境是自己生死选择问题。
  这种情况,只有发展种子才能壮大起来,但局势似乎比那时还难堪,那时不仅兵荒马乱,还吃不饱,总有几个为此卖命的,而现在广泛图安逸,精神需要普遍处于次要地位,没有直接利益的开拓,很少有人愿意干,至多安于小趣,缺乏抱负,这就是咱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你问“怎么了?”这就是怎么了。
  如此,就更需要年轻人开动脑筋,做新时期的先行者,正如你和张润东谈话时,他说的“也许将来有一天你会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今天的诸多点评写论,真的是,人过留墨迹,诗写真情谊,苦口婆心语,善箴破痴迷”,你说的“这也是人生的宝贵经历和经验,回头往事更能让人百感交集”。
  把我上面的话,可以在你们的微信里,互相好好议一议,若没建全就赶快建全。-----
  当先取路自孤单,荆棘必教开拓难。或死或生须抉择,不成不败且偷安。
  但凡抱负心中守,岂任因循手上欢。总有一批真壮士,瓦全玉碎宁为残。
  138跛脚夜行
  中间二联要学会对仗,“风吹千叶响,树下影孤单。探步草从湿,回身蛙吠连”,如改成“风吹千叶响,树掩一身单。探步草丛湿,回身蛙语连。”“吠”专指狗叫。
  老弟这首诗,在诗意和境界上十分好,可惜创作不精,因囿于个人态度,缺少普遍规律考量,而窄化了思路,若远离一些时下熏染,少一些个人想法,无掣肘地写诗,这首诗一定是脍炙人口,可让人记得住,并能够流传的一首诗。
  帮老弟改一下,看看变一下角度,怎么让诗意完全纯粹起来,不漏痕迹,如百姓可详,少一些匠气和酸腐,且不要争,也不要带任何心理活动,以后不管论诗评诗讨论,还是什么情况下,也如此,只静静地悟,权当对自己的挑战,悟不到就想着以后慢慢消化,如“国外归鴻穿万岭,墨香回送涉重洋;南来北往飞仙客,叶不辞根吟故乡”。
  再者,把黑括号里的东西去掉,这是一个时期以来形成的既不自信,又想卖弄的恶习,不仅酸,且臭,影响了老弟这首诗的美好诗意和内在铿锵的气蕴。
  这首诗从结构上,是中规中矩,但诗不是这么写的,尤其男子写儿女情长,不应带女气,且失于自我亵渎,如此便是轻挑了,也就写不出刻骨铭心的爱恋之美,正如这首诗已然道明的那样,是“子规本是风流种,到处拈花惹浪潮”,这虽然叫有什么说什么,却是不健康的心理需要,也是这样的暴露。
  141入律
  1一是,不可歧视古风,在总结二者体会的时候,要公平对待,一偏颇则意味哪个也没弄明白。二是,总结这样的体会,是抽象功夫,本身已经很难,若再概括和凝结为诗句,则难上加难,所以千万不可故意做,用日常语言总结无妨,想用诗句总结,可以一句一句来,用一年攒成一首诗也是收获,毕竟这不属于即景即情,也就不能当即景即情来,硬来就定然失准。
  2不要急于回复,要多想一想,再回复我的话,你还没有足够能力这么快理解,要沉住气,先去评论那些你没有评论过的帖子,这既是工作,也是最该多吸收,多体会,多找正反营养的地方。
  3不可没边没际随意意会,你还没有到总结这种规律的时候,谈的都是你自己的体会,而这种体会一旦用诗固化下来,就有口诀效应,好尚可,不好就是蒙人,要注意这些,即使想写也要时时加以明确限定,不要给人以插葱充象感。
  任何时候,写出来的东西一旦有一丝让人感觉没资格、没信用,有拉大旗作虎皮的印象,有一百次挽回都无济于事,直接冲击的就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历史活着的价值,因为写诗的人毕竟有诗要留下来,不可出现自我讽刺,一有这个弯途,至少会同时否定三五年的作品,想争哪首好,哪首不好,都没有意义。
  我说的不要歧视古风,是因为你把古风比喻成了“闲潭”,一个“闲”字就透露了你对古风的理解,实际是实践和研究上有欠缺,还没有足够认识的东西,怎么能去说三道四呢?故你才想不到更好的概述,让我一问便跑起了火车。
  改“深潭”即可,“深”字一说出来,是人能悟,可惜不知者没有,浮知又回不去,这就是真理和谬误仅一纸之隔的意思。而这一纸之隔便意味多少年,乃至一生一世。
  让你发诗,不是让你琢磨诗,也不可有小得意,而是你让人先体会做事的方法和策略,版块互动少了,自然要提供互动材料,自己的诗写得好与不好,可次之,版块互动才重要。
  版块相对活跃,重点就应该转到向人家学习和评论上,这都是对互动的引导,是通过这个来练自己掌控局势的能力,这才是更大的修养,境界和眼光,没有这种能力,写诗永远是憋犊子,没有出息。
  要想评好他人的诗,知道怎么分辨好坏,就要先学会看我怎么评,怎么互动,看我怎么根据情况写诗,又形成什么文字出来,这是基础,没这个基础,光有这个版块,对你有什么用?
  我还担心,你们的微信联系得怎么样?这体现你们互相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规划能力和领导能力,树荫照水活动少了,你了解不了解情况?
  是不是以为这个版块一开,或者人一多,你们就有了前途?非也,即使你们不再浮夸,该是原来的本领还是原来的本领,浮夸和你们的本领之间,仅仅是样子不同,能力也是量上的区别,如果不出现认识和能力质的变化,不管这个版块的人有多少,至多是换了一种形式。
  所以,在这个版块要做可造就的人,我所寻找的人才也是可造就的人,不要不可造就的人,如果仅仅是图着自己说着、写着痛快,都还是原来的视野和想法,也就仅仅类如把浮夸翻了个面,这个版块开不开下去,都没有什么意义。
  你看看,你还空着多少该学习的东西,体现可造就的地方,没有去做。却一再关心我给你写的评论,若你没有跟得上的学习基础和及时感受能力,包括笔头能力,怎么理解我给你写的评论?是不是还在急功近利中,还没有踏实下来,还没有明白该从什么事上做起?
  我说过,写诗是挂角一将,如果满脑子净想写诗,说明满脑子还是草包,因为眼里没水,才直奔目的而去。只有什么东西放下了,又在视野中,这个东西才信手拈来,否则都如同抱着不放又搬不动的石头,结果可想而知。
  通常情况下,人怕给机会,一有机会就能飞,而且是大家一起飞,所谓“英雄创造历史”。永远要从大处看,要让自己站得高一些,看得到大的场子,先把这个场子打开和占据制高点,然后从大处一点一滴做起,表面看这不为自己,实际则形成的是自己一个个小本领和随时可有大余地的大本领,看不到宽度高度深度,甚至对这些不敏感,哪来的大本领?
  英雄与练武之地不是割裂的,没有练武之地出不了英雄,只有打得开并用得了练武之地,才是英雄,岂有低头干自己的事,而等着天赐练武之地的?何况练武之地就在眼前,却用不上,看不到?
  我尽管有耐心,有思想准备,但想法总是有的,看我在思考什么?-----
  常思做事有何难,缺少良才春也寒。戏已开锣应畅演,人如给力则祥欢。
  逆流直上扶天道,赶鸭一群登架杆。仍信从今惊世界,随波逐去只偷安。
  4好吧,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去,你就做好我说的事,不能按你自己的来,现在的成年人,有这样那样的团队,却由于竞争也不一定有这样那样团队精神,都不想重新被约束,反而想做官,领导人,支配人,这是出于不成功中的不自知,不自信使然,没有合理定位和明确志向,造成越想出口气,越出不了,实际是不懂得怎么争气。
  成年人不是不可再成功,只是不能再随波逐流,抢独木桥,要回到原点重新起步,可是很多人以为没时间了,不相信会赢,所以不懂得辩证法,人心一死,也是无可奈何。
  1首版这一组诗,应该说首首不错,大体自然和谐,清新为上,诗风合我口味,也是我推崇的传统“天然去雕饰”一脉,不知怎么读出了诗里在创作上的理念挣扎感,也就导致首首好,首首又有期待。
  像,1有捉字感,意思到,表现有欠,2实,但艺未到,3描状很细,却欠生动,4表达准确,又失于平淡,5仍工于实,而乏美,6手法轻松,突出于其它,又止于斯而失于斯,7出于情而胜情,又因“赏”不如“顾”,乏于生动,8很有概括力,但“吸”和“赏”各自不够兼顾实和虚,9末句有奇瞻,又因视界过狭过实,而容虚不足,10仍未摆脱捉字眼的痕迹,影响了语言表达力量的穿透力和活生生。
  不知这个评论,会引起首版怎样反映,我想邀请首版常来这里,做朋友,以相互讨论的互动形式,共同研究写诗实践,期待!
  2那就坚持在此长期互动,以严谨学术之趣,不带任何心理活动,只从相互探讨切磋各种技艺想法的磕磕碰碰中,寻求共同发展,如何?
  3就这样,彼此言而有信,一言为定,诗谊共守!
  4这个快动作可是比不了,好。我才加了“彼此”二字,以表严谨,首版则早已登先,堪我学习。既然说定,我可候着了!
  能否把这首诗,凝成四句,试试看,写在底下。
  144夏雨感怀
  这首诗写得不错,很顺口,读来形神兼备,情意理俱通,但能否把顺口,调成铿锵,还可试一试。
  145上班途中
  把题目改成:雾霾,首联调整为:沉沉如天幕,穿出两束光。
  146票难求
  很写实,也现实,把题目改一下,有所升华。
  147赞医者
  这首诗写得很好,很凝聚,逻辑条理也清楚,把“毒风薰”改成“疫情临”,这处近韵即可。
  148造化
  这首诗尽在道理明不明,明是好诗,不明就是胡说八道,把题目改一下,看能不能表现出来,另外,把“无防”改为“无妨”。


141

主题

401

帖子

24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8
贡献
397
金钱
1095
发表于 2021-4-7 07: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思腾广远,韵念义为先。精气神达练,宏明岁月田。言诚深厚启,促进步伐坚。美好心缘感,晴空万里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7

主题

5万

帖子

18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45
贡献
57782
金钱
652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4-7 16: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评帖记录,让我更加明白了写诗的实践论性质。让我理解,万事自有其规律,写诗要严格遵循艺术规律的真实性,要抓住表情达意的主要矛盾,而非局限于形式,格式,知识等等。虽然写诗是一种主观创造行为,但写出来了就是客观的存在,所以自有其评判的客观标准,对于人诗合一的诗是这样,对扭曲造作的诗也是这样,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根本就不是诗,只是文字的堆砌而已。
     老师的言论还让我明白,写诗的人永远不要局限于写诗,绝不能为了艺术而艺术,否则就是功利思想在作怪。在现实生活中,人总是要以解决问题为首要,总要以有益于社会为责任,这才是我们修养的大方向。修养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根基,这和认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是同样的道理,因为认识本身就是修养。所以修养是任何艺术的根基,这也是为什么说“诗的功夫在诗外”的原因。这样我就明白了修养的目的是什么?就是通过认识和情感的进步,让人有真正有智慧,让人有掌控全局的本领和能力。当然,也不要忘了个人的服务对象永远是整个人类社会,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任何追求都有其自私的一面。
      如此我就更加明白,一个人的胸怀格局,就代表了这个人认识情感的高度,宽度,深度和厚度,所以胸怀远大才是与人为善的前提和保障。对于社会主义新中国来说,每个人最应有的就是家国情怀和共产主义理想,因为这里面既包含了人性,也包含了理性,即唯物主义。所以,我同样也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说:“写诗是挂角一将”?为什么要“逆流直上扶天道”?天道就是真理,其中包含了人类和万物的所有美好前途,写诗也是为了彰显天道,任何艺术都应如此,因为这才是追求的主要矛盾和终极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773
贡献
22151
金钱
2431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4-8 15: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火 于 2021-4-8 15:32 编辑

互动成果皆珍品,收藏学习要认真。谢谢老师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7

主题

5万

帖子

1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075
贡献
55154
金钱
60657

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QQ
发表于 2021-4-9 09: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的点评记录,是学习的阶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4 12: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