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精华805
注册时间2021-2-27
威望18572
金钱60940
贡献24966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威望- 18572 点
贡献- 24966 次
金钱- 6094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1-3-25 11: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忘了前面说的那个“差”字了?不妨再与老兄多聊些话。成见解决不了问题,请老兄从古人诗里去探寻秘密,这样纠缠声韵,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实际是今人对今古两套声音系统,不甚了了,自己混杂一起,便掰不开镊子了。
今韵要严格按照现有音义进行,不能影响字音字义约定俗成规范,只有在允许音变情形下,方可随音变使用,这两方面需要书本,也不唯书本,不会用,再去照本宣科,归入初学,古韵则有借音拟声现象,基本在没有歧义下,可通用,不了解这些,仍是走不出亦步亦趋的初学。
这上我写过好多论述,其中二篇《对新韵的看法——由朋友诗想到的》《谈写诗与新韵旧韵》,也谈到了怎么用旧韵,老兄可以在网上搜,现原址在吾爱网。
这些方面,总是有些人因看不到实践规律,又从主观上理解不了,就老抱着一厢情愿的主观正本清源姿态,把这些搞得很极端,甚至弄出了所谓“国韵”,让写诗本应该专注于表情达意,变成了玩花花肠子,最终成了憋诗和呻吟。
把声韵用得再极端,写出来的东西,起不到痛快淋漓的说话作用,像摆花瓶一样,还是写诗规律里的狗屎一堆,没有实践意义,反而把实践束缚得不伦不类,啥也不是,偶尔出来一点像样子的,便有屁颠屁颠的感觉。
写诗如同说话,谁说完话,老有自鸣得意的感觉?一有这感觉,要么还不会说话,要么就是卖弄。这个可分开一个人,是处于写诗初学阶段,还是进入了写诗的必然王国,乃至自由王国。
我在这个版块须知和规程里,为什么对这些提前做了规定?就是因为当今在写诗能力上参差不齐,观念上良莠混出,纠缠起来都以为自己有资格见仁见智,故没法在这种无用功上耽误功夫,搞得写不好格律诗,连古风也写不来。
如果摆脱这些,即使想写格律诗而出了格式问题,也会是很好的古风诗,不能为了芝麻丢了西瓜,最终坑害的都是初学者,又把初学者糊弄得不知天高地厚,以为有点格式知识就走过了初学,可以趾高气扬,以为比谁都了不起,当今的浮夸和主观拍砖,就有这方面很大因素。
为什么写诗的人,一边写诗,一边却对诗没话说,只会看也不看地浮夸,或鼠标复制千篇一律的感受?为什么诗还没写好,就敢坚持这个想法,那个观点?
不深入学习,不懂得干什么研究什么,只会急功近利弄一些浮皮蹭痒的死知识当技能,并以此为本领的全部,而到了面对考验的地方,除了无话可说,便是用死知识当棒槌,自以为是,甚至见到不懂的,看不透的,就总想见仁见智,完全不自知于什么人看到什么,什么程度就处于什么程度,这就是当今的现状。
老弟这首诗,正是说这个的,指出的就是,人必须谦虚下来,给自己合理定位,必须对己是人谁有最基本的合理心态,否则老想通过简单读一点书本知识,就以为会写诗,不愿意冷静下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回归以不知为不知的姿态,就不可能真正走出初学。
这也是老弟的与人为善之处,不然为什么我的诗文别人说不出来,写不出来?写诗到一定程度,有多么好的标准可以不论,也没法论,但写得信手拈来,有感觉就能成诗,又如同说话一样,逻辑清晰,情感分明,意思凝聚,这是最起码的本领,没这个本领怎么鼓捣格式知识,还是格式知识,是死的,没有用处的。
这方面,对是否走出了初学阶段,任何人都可以自我验证一下,毕竟诗怎么写出来的,可以蒙人,但自己蒙不了自己,稍有离开表情达意的任何迟疑,就意味对灵感游离,一有这种现象,就说明还未走出初学,也就证明存在被死的知识羁绊,而对活的知识和实践掌握不够,若这上有欠缺,焉能走出初学?
老兄不妨去看看,我在这里给老朋友石火改诗,带给他的体验,见《七绝 作诗随感(新韵)》,下面有我们两个人的对话,就能明白老弟为什么这样说,写诗到底玩的是什么,凭的是什么。
意见不同,乃正常现象,怎么求得共识才重要,为此这般,仅为沟通,以诗代话,几句时下体会,---
而今现状甚堪忧,各自为能都是侯。书本一搬充大佬,真情不给弄高愁。
仅凭印象当生活,却好主观蒙地球。想法堆堆皆任性,怕人戳破失风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