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
1万
7万
论坛元老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8 09:27 24大法是总结前人(含唐)创作经验而来,不比划唐近体,难道比划白话诗? ...
使用道具 举报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8 09:33 那你说是25有关还是24有关?
69
1314
7988
金牌会员
三羊 发表于 2019-8-18 09:39 对于【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理论来说: 你既可以说是唐近体的总结! ...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8 09:46 先归纳总结,而后自然成标准--这里是应当遵循,不是必须遵循。
三羊 发表于 2019-8-18 09:54 这叫什么标准呢? 所谓标准,是用来制作近体诗和辨别近体诗的。遵循标准的就是近体诗,反之,就不是近体 ...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8 09:59 好吧。那你说是符合25大法的是近体,还是符合24大法是近体?
27
3802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三羊 发表于 2019-8-18 10:01 唐朝的律句,是【二五四声律】!决然不是【二四平仄律】!!
大眼怪 发表于 2019-8-18 10:06 不管你是240,还是250,都没有人信你。
三羊 发表于 2019-8-18 10:10 信不信由你,你不信三羊信! 三羊更信:你就是找不到唐朝近体诗律句是【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8 10:07 那请证明之。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8 09:19 2212,2221没有主次,互为变奏,前者可视为‘’AB和C‘’连接的自然语句,后者可视为单音节的长音取代双音 ...
三羊 发表于 2019-8-18 10:23 证明1、元兢诗: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 ...
大眼怪 发表于 2019-8-18 10:23 四句标准句,没什么主次和优先的问题。实践中首句我常在押不押韵上来回倒腾,把7移来移去。7是单音节,随 ...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8 10:29 这不是问题,有特例说,一楼从理论探讨了这个问题。这不是看不看一个样。诗例很好,证明24大法是符合实际 ...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8 10:31 如果为仄,还真不长:我的意思是单音取代双音,留一个音位成为长音(其实是顿)。 ...
大眼怪 发表于 2019-8-18 10:31 用你的铁律来解释平平仄平仄,你能解释吗? 很咁显,该句是合律的,但你就无法解释。可笑吧? ...
大眼怪 发表于 2019-8-18 10:35 5与6本来是一个完整的音节(78也是),因为句长才取五言,所以切6留5后,5成了单音节。一个独扛,不顿也不 ...
三羊 发表于 2019-8-18 10:37 符合【二五四声律】,三羊说的【二五四声律】,也即元兢继承的沈约蜂腰法! ...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8 10:49 早期实践可以有25大法,但不合节奏而被淘汰了,如此而已。
大眼怪 发表于 2019-8-18 10:58 平仄律就是对四声律的简化,你不知道吗?
三羊 发表于 2019-8-18 11:01 自从有了永明格律体,历经千年到如今,共有两个不变,一是沈约【上尾】的声律没有变,一是沈约【上二·下 ...
三羊 发表于 2019-8-18 11:04 这个问题,在下三羊是知道的!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管理员
|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2 1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