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62|回复: 324

二说格律

[复制链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发表于 2019-8-14 08: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主(双)音节平平仄仄交替
2)五七言,加一单音节(句节)。平平收句,句节为仄,不入平韵则加在句尾,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入平韵则加在尾节前或尾节中(非典型),如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非典型)。仄仄收句,句节为平,不入平韵则加在尾节前,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入平韵则加在句尾,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3)句节前主(双)音节可以一三五不论,但句节前如有平平主音节则不论后应含有一处连平声(拟双平),否则孤平。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句节在尾一三五可以不论,但其中应有一平;仄仄平平仄,只有一可以不论。句节在尾音节前则只有一三可以不论。
4)一般地,一联间主(双)音节句间相对(对),一篇间主(双)音节联间相对(粘)。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08: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1)早期文言以单音词为主体,后期文言以双音词为主体,并延续至今。有人说唐诗以口语入诗,这是不对的,应当说是以口语词(通常是双音词)入诗,语法还是文言。从曲调来说,强弱交变是所有曲调的主轴,诗词的扬抑顿挫也同此意,当然前提是吟诵,这是提倡新韵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8-14 08: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楼是否弄复杂了,先以五言论,句式不外就四个标准句,其余是变通,七言是五言的延续

1)早期文言以单音词为主体,后期文言以双音词为主体,并延续至今。有人说唐诗以口语入诗,这是不对的,应当说是以口语词(通常是双音词)入诗,语法还是文言。从曲调来说,强弱交变是所有曲调的主轴,诗词的扬抑顿挫也同此意
-------
这点倒是对的,也是格律与古风之别

待读其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09: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2)句节在诗句中起到调节节奏的作用,使主音节交变自如,不破坏主音节交替。如果没有句节词,仄仄收尾而须押平声韵,句尾须变双音为单音,这里就不顺畅,如六言之仄仄平平仄仄变为仄仄平平仄平(或者选择失粘,多联失粘那就太单调了)。
      双音词变调的重点是后音,在句节前是可以一、三、五不论的;但在句节后就不行了,这会破坏主音节的交变(自行印证)。
       要求有拟双平的原因,其实就是避免马蹄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09: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4 08:44
1)早期文言以单音词为主体,后期文言以双音词为主体,并延续至今。有人说唐诗以口语入诗,这是不对的,应 ...

谢谢讨论。其实不复杂,这里的重点是试图解析所以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09: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3)中国的中庸的审美一般是大同求变,三变为极,求之于诗词格律,也是如此。平头是求变,失粘也是求变。六言在失粘和变节奏中选择,以篇为重,多联时应以变节奏为选择。宋人喜欢引韵用邻韵,这也是一种求变,形式为内容服务,诗中情感突变处,最好是有节奏或用韵的求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0: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8-14 08:55
主楼是否弄复杂了,先以五言论,句式不外就四个标准句,其余是变通,七言是五言的延续

1)早期文言以单音 ...

谢谢讨论。其实不复杂,这里的重点是试图解析所以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8-14 12: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4 09:19
2)句节在诗句中起到调节节奏的作用,使主音节交变自如,不破坏主音节交替。如果没有句节词,仄仄收尾而须 ...

这个有点玄
节奏无非是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之变,主音节的重心都落在第二字上,如四言可变为仄平平仄和平仄仄平
我觉得五言是三言的延续,于近体而言选择了双音节故它是三言基础上的双音节叠加,三言识合双音节的无外四个基本句型,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在这四句上前叠加即是近体的四个基本句型,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正如你其1所说的,近体可能仅仅是一种择优的选择,这样也许可以解释平平仄平仄为什么么会被后人延袭而其对应句仄仄平仄平则较少运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1: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8-14 12:11
这个有点玄
节奏无非是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之变,主音节的重心都落在第二字上,如四言可变为仄平平仄和平 ...

      五言是四言的延续,多一个单音词以便换气(句节)和连接。如果看成三音词叠加双音词,不符合汉语习惯,这就是羊羊25大法(23音节)被实践淘汰的原因。
      老程说“近体可能仅仅是一种择优的选择”应当是对的,这也是咱认为格律是修辞的原因。但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就是因为换气和连接(句节)符合人们的吟读习惯,特例句平平仄平仄是句节平插入尾音节仄仄而形成的,非典型但不破坏主音节的交替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8-15 12: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9-8-16 03:46 编辑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5 11:57
五言是四言的延续,多一个单音词以便换气(句节)和连接。如果看成三音词叠加双音词,不符合汉语习惯,这就是羊羊25大法(23音节)被实践淘汰的原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三羊未看懂,能否具体一点,详细一点?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2: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8-14 12:11
这个有点玄
节奏无非是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之变,主音节的重心都落在第二字上,如四言可变为仄平平仄和平 ...

      老程说‘’主音节的重心都落在第二字上”,这就是一三五不论的理由,但是只能在句节字前,否则与字节组合会破坏主节奏交变(自行印证),这也是被认为句尾是三字词的原因。从句节来看,五言音变格律就两种,212和221,其中1是句节,2是主音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8-15 12: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5 12:12
老程说‘’主音节的重心都落在第二字上”,这就是一三五不论的理由,但是只能在句节字前,否则与字 ...

三羊明确告诉你,五言律诗23的节奏,是千年不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8-15 12: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5 12:12
老程说‘’主音节的重心都落在第二字上”,这就是一三五不论的理由,但是只能在句节字前,否则与字 ...

三羊明确告诉你,五言律诗23的节奏,是千年不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2: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8-15 12:04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三羊为看懂,能否具体一点,详细一点?谢谢!

谢谢讨论。这就是说,如果音节交变看成23,则25是音节重心,25异读产生交变效果是对的(咱古体一般如此处理,为什么?),如果音节交变看成221,则24是音节重心,看成212,则25是重心,但34不能同声成为虚主音节,则25大法对221是错的,对212则是不足,都不可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8-15 12: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8-15 12:15
三羊明确告诉你,五言律诗23的节奏,是千年不变的!

放你妈的狗屁,一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屁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8-15 12: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5 12:23
谢谢讨论。这就是说,如果音节交变看成23,则25是音节重心,25异读产生交变效果是对的(咱古体一般如此处 ...

清人论声律,不谈节奏是缺陷!
王力论声律,谈及节奏谈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9-8-15 12:34: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8-15 12:25
放你妈的狗屁,一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屁话

程先生说话文明点,不要影响到版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8-15 12: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9-8-15 12:34
程先生说话文明点,不要影响到版面。

文明是应该的,但对这个神经病实在文明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8-15 12: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5 12:23
谢谢讨论。这就是说,如果音节交变看成23,则25是音节重心,25异读产生交变效果是对的(咱古体一般如此处 ...

声律鼻祖沈约说: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
五言永明体的节奏,是【上二下三】;五言近体诗的节奏,依旧是【上二下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8-15 12: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5 12:23
谢谢讨论。这就是说,如果音节交变看成23,则25是音节重心,25异读产生交变效果是对的(咱古体一般如此处 ...

声律鼻祖沈约说: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
五言永明体的节奏,是【上二下三】;五言近体诗的节奏,依旧是【上二下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8-15 12: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5 12:23
谢谢讨论。这就是说,如果音节交变看成23,则25是音节重心,25异读产生交变效果是对的(咱古体一般如此处 ...

明朝·游艺《诗法入门》解读真空理论的说法:

一三五不论,谓诗句中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或当用平而用仄亦可,或当用仄而用平亦可,不必拘定。

二四六分明,谓诗句中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当用平者,一定用平;当用仄者,一定用仄,不可移易。如五言律,止论第二、第四字


五律止论【二四】,七言止论【二四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2: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8-15 12:37
声律鼻祖沈约说: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
五言永明体的节奏,是【上二下三】;五言近体诗的节奏 ...

23音变从22音变而来,早期有这样的认知可以理解,但这不符合语言格律。举一个例子,网球计分为15,30,40,为什么是40而不是45(三刻)?因为45是三音词而40是双音词。汉语双音词是主体,单音词是副体,这就是为什么五言是212或221的音变得原因,而122只能归为词语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3: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8-15 12:32
清人论声律,不谈节奏是缺陷!
王力论声律,谈及节奏谈错了!

应当说,王力知其然大体是符合历代创作的,王力缺的是知其所以然的完整叙述。这才是我们努力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3: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8-15 12:49
明朝·游艺《诗法入门》解读真空理论的说法:

一三五不论,谓诗句中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或当用平而 ...

二四六分明和上二下三的说法是矛盾体,前者取代后者是对语音规律的进一步认知(创作中不一定自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8-15 13: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5 13:13
二四六分明和上二下三的说法是矛盾体,前者取代后者是对语音规律的进一步认知(创作中不一定自觉)。 ...

矛盾何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3: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者认为音节是2221(24法),后者认为是(2)23(25法),岂不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8-15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5 13:31
前者认为音节是2221(24法),后者认为是(2)23(25法),岂不矛盾?

七言是三个节奏:223.
五言是两个节奏: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8-15 13: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5 13:31
前者认为音节是2221(24法),后者认为是(2)23(25法),岂不矛盾?

闻一多的著名节奏理论:
春水、船如、天上坐,实为三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8-15 17: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9-8-15 18:08 编辑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5 11:57
五言是四言的延续,多一个单音词以便换气(句节)和连接。如果看成三音词叠加双音词,不符合汉语习 ...

五言是四言的延续,多一个单音词以便换气(句节)和连接。
----------
这是比较传统的看法,当然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重点在‘’多一个单音词以便换气(句节)和连接‘’的表述不错,颇能解释王力的中间穿插和尾上添尾之说,也可以说是写作和吟诵实践的一个心得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复而为五言依王力说则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但我更愿意把前两句的所谓穿插前置而用了一个通俗词‘摇头摆尾’以利于初学易记、易学,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如此平仄倒是好记了,但在解释上还真不如换气和连接来得易晓,也许可以互补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8-15 18: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8-15 13:31
前者认为音节是2221(24法),后者认为是(2)23(25法),岂不矛盾?

实际上刘滔很早就提出了五言的24异声说,白痴羊不懂而已

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这里的用一用四即是24异声说,谓居其要也即说明了24异声是位在要位,不可随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诗,一个诗体有一个诗体之规,有些是可以参照的,有些则是需要辨别的,只有白痴羊这样的瓜物才会不懂分辨而长年靠混帐鬼扯一气,这样的瓜球是十足的神经病,何足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2 12: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