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1-4-29 08:55 编辑
五律 以诗代序 众为写诗何,附庸风雅多。虚荣掺任性,落后叠蹉跎。 文化当儿戏,人生赚琢磨。不知三两语,教否子孙哦。 ——以下是近来第十五组部分互动,作为素材,正在纳入系列拙文《诗与人的味道》,先期亮相,以为记录。
远山绿叶在此论坛部分评贴记录(15)
这首诗基本把意思写出来了,但从艺术讲好多还不到位,一是凝练不够,二是表达问题,语言也不太顺,影响听读,去看看龙家小院的《文骨》,有通病。 这首诗倒不像写立冬,很像写立春,因为“肃气潜”与“肃气深”不同义,姑且按“肃气潜”来解,撇开题目。 如此,这首诗意思晓畅,遣语笨了,首句“时序周流肃气潜”中,时序本来就有循环义,要想把这个意思说出来,也要尽量用熟语,不自造,越自然越好,避免弄巧成拙,通常用“循环”,“轮回”,“轮转”等,而且首句本身义俗,“肃气”过正,不和谐,次句“收藏顺应亦怡然”,也同理,通常这时用“敛藏”,唯与首句联系,有重义,用“抑扬”好些,两句合起来,似乎说成“时序转阳阴气潜,有收有放亦怡然”好些。 下联总体感觉尚可,“唯期”二字听起来音弱,且都是闭合音,不若首字改“但”。 从首句“玉露金风送爽天”看来,这其实是对气候的反写,不写转寒,只写主观感受之转“爽”,且更甚之而“送爽”,恰如同写春,读来很自然,听读也不错。 一是,“评点写论”版块不属于这里,属“大中华诗词论坛”,huge在那里就是“远山绿叶”。二是。人是平等的,诗友来去自由,明确关系是我对想加入团队的成员要求,不过我都以老兄老弟称呼。 没有约束就没有规范,就还会让版块回到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局面。我的要求,也是我的一段研究方向,是利用能拿得出来的一年半左右时间,通过把一些不想随波逐流的人,推向全国,有独树一帜的影响,让这些人当种子,做真正会写诗、懂诗并掌握写诗实践规律的人,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助益。进而多少改变一下,现在全国诗坛普遍不会评点论,写也写不好,还好浮夸炫耀,甚至看不惯就主观拍砖的现状。 在这么短时间内,包括很多还是初学者,以及更多是半半铲子,凭原有观念作风是不行的,如果仍任由发展,就没有什么意义,必须经过这个版块的打造,而打造又必须要求可塑性,这就是忠诚,眼力见和执行力。 没有这三样,比如,什么都听不进去,在纷纭复杂中看不出是非,该学习和该会的落实不了,如此,再好的想法和目标都会泡汤,我也没法负有效责任,这就同别的版块没什么两样了,也就没有了意义。 这不是一般印象中的个人主义,权威主义,这些主义没有价值,是欲望的东西,心胸狭隘的表现,我做的是对所有人都能与人为善的事,但没有一定保证也是做不成,故明确关系是明确团队精神,不过采用了传统办法来表述。 我不干那些陪人打发日子,让我付出,又个个不知珍惜的事,实际是没有这时间和精力,都是一边以求真方式做严谨研究,一边做些指导辅导工作,二者缺一,哪个也做不来,一样得打发日子,再如何,也都称不上了。 几周以来,我都在全国各个论坛找人才,可惜现状中的人大多习惯了现状,普遍懒惰,有的喜欢这个版块有话语权,却不喜欢改变成见,一边寻求我的保护和帮助,一边又想走老路,这不是可用的人,也是无奈。 就是这个意思,朋友要是过来,就尽快过来,版块还在起步调整阶段,不像普遍那样以人气为乐,相反一个多月以来进行了止吸,就是把那些打发日子的,裹乱的,乱冒观点误人的,赚眼球、赚评论,又不学习互动的,都拒之门外,留下的都是想有点成就的,现在这样的人剩下才几个,正是共同起步的好时机,一点点学和练,出息就看个人努力和进步的程度。 这种办版形式和方法,如同一所专门研究写诗实践的学校,评点写论并重,讲究用实际能力自证本领如何,全国唯一,所以也就有了全国唯一这种特色的版块须知和规程。以诗代话,--- 写诗要想出重围,落在群中怎发挥。千里良驹愁伯乐,百年老树羡芳菲。 高山附会游人众,流水知音过客稀。本领加身非易事,跟风而动做人微。 纤怀小绪,即感即来,很好地反映了诗的广泛适应性,体现出事事可书,诗无不写,短小精悍。信手可得,却极富于真情实感魅力的一面。 这才是学诗写诗应该朝向的路,即使其中遇到什么创作困难,如形式运用,内容处理,表达出新等,也是创造实践自身的甘苦问题,并由此指向修身养性,即,通过发现各种积淀的欠缺,然后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就顺理成章了,总比反着来,不知缺在哪里,还老想自我维护,弄得写诗成了原地打转而不自觉,又到处找借口来证明多么有理。要明智一百倍。 谢谢老兄,以这么波澜不惊的一首小作示人,对当今写诗现状却有很强的启示意义,至少在好多人不承认自己是在憋诗和呻吟的情况下,能让人体会到,什么叫不憋也是憋,什么叫憋也是不憋。 1)很不错,体会得出这首诗很好地表达出了作者心中的主要意思,包括所显现的快乐心情,唯稍感首联“黄叶黄花满目昕,古今意蕴倍加亲”中,“古今”跳跃远了点,细细咂味尚觉说得过去。 2)“红黄秋色交相映,一派风光不逊春。极目遥岑家是否?亦如他乡岁岁新。”,如此写来,这首诗不用多评,无论从技法,还是从情感表达所承德尚,都很得法于经典清新利落之风范, 3)朋友这首诗,不妨单发一帖,让更多的诗友欣赏和学习。 1)这首诗在转过来前,是“红黄秋色交相映,一派风光不逊春。极目遥岑家是否?亦如他乡岁岁新。”,之所以当时说“如此写来,这首诗不用多评,无论从技法,还是从情感表达所承德尚,都很得法于经典清新利落之风范”,就是因为情感自然,也让灵感来得天然,促成了创作毫无雕饰之感。 首句从大景而来,由于心情好,自然可谓“一派风光不逊春”,前四字成了对首句的概括,后三字也顺而成了提炼,并把好的心情赋予了过来,很贴切,无一丝表达不适的痕迹,显现了把握格式的熟练程度,而且两个句子的是互为渲染关系,又是分总联系,意思上位置可互换。 好的心情和景色与家乡分享,进而表现思乡情绪是最自然不过的了,所以通过视角聚焦,以合理意象形成有效联系,寄寓思怀,并形成有效联想,然后用末句托意而出,这便是很成功的创作,也定然对读者有移情作用。 这此将后两句改成了“万里遥岑凭眼量,家乡岁月逐时新”,在主观审美上则显得稍硬,有了雕琢痕迹。例如,“凭眼量”是硬主观,需要一定升华才可以有的,交给“家乡岁月逐时新”,非但没有比原来多出新意,反而多了不自然,况且“万里遥岑”很富于想象效果,用“凭眼量”倒窄化了这种效果。-- 家乡不忘居何处,在外时时好思亲。便借重阳遥望眼,一方怀是一方人。 2)明白朋友这个意思,带着格式说话,是兼顾问题,当遇到形式与内容不便调和之处,看内容表达怎样,兼顾下可就格式,无法兼顾时则就内容,同样称得上带着格式说法,不外乎严格看来,成了带律古风,但怎么用律和怎么归类,不完全是一回事。 不要怕别人说不懂格律,而且证明格式熟练不熟练,不凭一首诗,既然会写诗,谁一辈子也不只写一首,总要具体情形具体对待,写诗总以正确和美地表达思想感情为上,格式仅仅是形式美的一部分,语言美、趣味美和内涵美才是表达美的关键。 细细品味和比较,“万里遥岑凭眼量”与“极目遥岑家是否”,“家乡岁月逐时新”与“亦如他乡岁岁新”,就能体会哪个更符合作者原意,哪个是最有灵动性的表达,哪个更易于引起读者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这段感受谈得不错,“如果没有这些胸怀和气度,任何技法也无法改变写诗中的无病呻吟”,这个认识很好,写诗总要拿给人看,却不都是同病相怜,终要面对这样那样广大读者,既不能写出来厚此薄彼,也不能没写之前就定了圈子,于是气度就成了作者要修养和在创作过程中,都要体现的冥冥中的决定因素,有这就意味有读者,没这就意味自我呻吟,即使技术娴熟,写得信手拈来,呻吟的本质仍不会变。 总的理解是很好的,但在行动上就不仅仅是理解的问题了,理解了的,不一定能做,也不一定做得对。“评点写论”四个字,哪个字也不好做,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说不了话,都需要经验和认识。 有经验没认识,经验不可靠,意味胡说八道,有认识没经验,认识就是空洞,仍意味胡说八道,故评点写论,对于你,千万不可搞成话语权,不是想说就说的,不能图说话痛快,这不是做学术的作风。 只有先做好学术,扎实到了经得起检验,才能以学术的科学性、严谨性、合理性,推广到更多的人,并运用到非学术探讨,也才能对不搞学术的人有用,且被信服和接受。 也是这样,面向学术研究,却不是为了摆学术姿态,而是为了更好服务大多数人。还是这样,这个版块虽称为“评点写论”,却不是为此而此,不能把这四个字搞成说话的借口,拉大旗作虎皮,而是先立足于学和练,以开放的姿态,与诗友进行平等讨论,取长补短,不能以观点对观点,要习惯用举例分析,进行交换意见,一旦没有可证明的东西,就只能谈感想。 在推广版块性质时,也要避免弄成借口,最好在介绍版块性质时,不要同讨论形成必然联系,以免让人家倒生出了反感。版块与讨论的必然联系,不在于具体的内容,而在于有无区别于其它版块的行动,所以即使实话实说,也必须建立于有确凿且严谨合理的事实依据,不可拿简单观点和想法,当实话实说。 实话实说,若不关写诗,怎么都无所谓,一关写诗就是专门之事,非有学术能力不可,而这不单单是建立在对我的话的理解上,更在于你把诗写到了什么程度,毕竟本领才是硬实力,是说话的唯一资格,这个资格不够时,就只有低头学习。 这个关系弄好了,且能够牢牢掌控住,说话自然如鱼得水,怎么说都在合理的范围内,不然驴屎掺马屎,因为找不清谁拉的屎,怎么说话都成了不是。这就是评点写论最浅显的常识和原则,成长也是这么走出来的。--- 秋毫可辨人无误,不败之身风不摧。恰若岭松成拄柱,压来大雪俏依偎。 1)“本领胸怀皆不够,才知热闹竞空欢”,这个说的很实在,也是实感,不过还应该有后四句,人人都有成长过程,既是必经之路,也是教训变经验之路,所以希望总大于“空欢”,没后四句,这个空欢就长,有后四句,空欢就短。 2)(《七律·求实》下)这才够样子,写诗和思考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一样,永远不能滋生一点气馁之意,总抱有积极向上且越挫越勇的志向,既鼓舞自己,也激励他人。时刻要明白,人从来不是被别人打倒的,恰恰是自己的俘虏,好也是,坏也是。 刚才出去走走,还在想你已经处于涅槃期中的起伏阶段,到底这个阶段有多长多短,全凭你自己,看来你自己也已经意识到了,恐怕是自己也感觉到了进步,而有了这个信心和判断。 但要知道,涅槃不意味一定重生,因为涅槃是痛苦的,是痛苦就有两种选择,两种结果,要么在痛苦中一败涂地而灭亡,要么在痛苦中站起来而重生,这还取决于自己。 不过,这是就你上首诗而言,你完成了加上后四句,但按要求不折不扣,在我这个帖子下面谈一谈,还没有完成,是不是因犟于这首诗又拐弯了?拐了便还是意味问题。 1)歌颂诗要注意服人,如此才能引起共鸣和深入人心,不然有可能适得其反。现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还没有解决,懒政,腐败还大量存在,基层贿选也很普遍,少数人占有利益上风和绝对财富仍是事实,百姓话语权尚体现不出来,等等。 这些让“当家民作主”实际还处于美好愿望上,也就不能当事实来歌颂,或加以反思,或加以技巧性表达,才好成立,不妨将颈联化作“当家民作主,致富福如春”,躲开“盛世”这个周全概念。 2)这样说,还是理解,主要是写诗的心情特别可以理解,我在党内发言时,也特别强调要从党的历史功绩来看党的历史、发展和前途,必须相信党,不可被一些暂时的迷惑,把党员自己的眼睛也长歪了,但这是在党内,是必须有的清晰认识,对党外,见老百姓则要说实话,面对他们的不满,回应他们的呼声,有些现象躲不过,逃不掉,规避不了。 像有的老百姓去年的抗疫执勤补助还没领到,今年基层干部贿选,别的地方发了八百,这个地方发了三百,甚至为一壶油没领到,都会叽叽歪歪,如此怎么体现百姓当家做主?这与党的初心是矛盾的,焉能视而不见? 写诗如同说者无意,听者会听,这已经不是作者可控制的的了,但为什么控制不了,如果写诗前进行一下调查研究,会不会让写诗更切实际,也无须后来解释?写诗也是说话,不是随便想说就说的,总要实事求是,才能让人有的听,有的启迪,有的欣赏,更有的可觉悟。 写诗的艺术性,就包括思想感情的合理性,认识的深刻性,反映问题的真实性,以及被读者的接受的程度,这些不注意,作者多么好的初衷,也算不了什么。 3)好吧,“我写诗从来无习惯解释,只是用交流来纠正以避免一些误读罢了。谢谢你的欣赏和解读。”这个说法先尊重,把别人当工具了,别人也不再好说什么。 这个写得很生动形象,“一扬手臂腕一抖,滋滋滋滋窜心窝”,很有美味感。 把“美好的情怀 坚实的步伐 行进的明天 宏壮起无限”,写得的确让人可感可见,就是觉得有点缺乏凝练。 这个觉得没写出南湖来,还应再加工加工。 1)这首诗,感觉还是写出了作者想要的意涵,唯“光阴如流水”有点唐突,压了风景。 2)这首诗每个句子都很亮堂,积极,说到“光阴”,也应该是光阴荏苒,一切向好的方面变迁,如说成“光阴出巨变”,若说成了“光阴如流水”,则是消极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白白过去了”,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不是想怎么拿来用,就怎么拿来用。 比如,说“这几十年变化大,日新月异,时时都有新气象,光阴如流水啊,到处都充满生机勃勃,情满人间”,其中“光阴如流水”,是不是用错了,大煞风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学会谦虚谨慎,维护自身良好修养形象,不是维护不合理意识,修养表现为冷静思考,不骄不躁,有理有据,有礼有节,言行适度,哪样也不能少,这才配得上写诗的人之斯文精神,相反则是把写诗和做人割裂的,是反面证明。 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带着这个道理,什么时候,不论怎么做,怎么想,怎么说,都错不到哪去,都能得体,也不再需要自我维护,自我解释,或出现误会,老以为别人对自己不利,所以信心就来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不会把好话也弄反了听,搞得没有争论变成争论,本来是一家话变成两家说。 时下风气很不好,普遍遇事不善于思考,更不会摆事实讲道理,反而图简单痛快,没事找茬,强词夺理,歇斯底里,甚至怀疑一切,狗急跳墙,翻脸不认人,自以为永远正确,写诗的人恰恰要摆脱这些,不能连自我否定都不觉得,落得别人没有坏心,自己却把别人想的坏,倒把自己置于了事后一明白就很尴尬的位置,弄不好又得犯好脸好面,自我维护,就成了恶性循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另一个解释,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前者指做法,后者指态度,都是一个人有文化的体现,有这种体现就说明有文化,反之有多少知识,也说不上有文化,也是这样才把有文化的人称为有修养的人,明智之人。 写诗的人因为有文化才写诗,也因为有文化才明智,文化和明智相辅相成,互为证明,更因可互为证明,才证明了写诗,一旦不明智,文化也荡然无存,写诗就成了白白鼓捣文字,瞎耽误工夫,不但没了价值,也没人信,如此何必? 不能要这样的恶性循环,谁走出这样的恶性循环,谁就最先占领了道德制高点,谁的本领就最先提高得快,且容易让人承认和高看,也就真正为这个社会做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良性贡献,否则一切还是白说,不是夸夸其谈,也是纸上谈兵。---- 奋斗靠精神,须从修养真。岂能无自证,落得剩躯身。 致富昏头日,拜金成鬼人。是非如反置,得失乱寻因。 这首咏“果茶”,从作者的角度看去,觉得还算中规中矩,但让人想跟着尝一尝的感觉,似乎没写出来。 这首诗感觉很俏皮,也很有清新扑面感,甚至闻到了面的香味,很不错。 对这首诗,感觉到的是作者写诗的特色,但“水泥台”的形象,我这个读者,脑子还没形成。 看了前四句,还在想后四句怎么写,可惜作者拐弯了,写起了别的。 这个写得很生活化,把师傅涂护手油的过程写得很细,让人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者不惧辛劳的伟大形象,不得不让人对劳动和劳动者肃然起敬。 这是写铆钉吗,写螺丝钉是不是也可这样写? 这不叫直言,叫观点,观点还须理由支撑,很想听听用实践摆事实讲道理,用什么定义,以什么标准,判断什么是文,什么是诗,主观印象可不行,出于好恶还不行,人云亦云更是不行,要从诗或文的长河里去找,这才是直言,我可恭候了。 把你在这个版块的言论,像我贴出的记录一样,编辑成文稿,形成认识和探索脉络,就有了研究性意义,个别文字可以调整一下表达,特别是打字有误处,总体保持实事求是,不做删减,然后发出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系统,研究价值就出来了,同时也能改掉狗熊掰棒子,而有了做学术的习惯,任何提高,离开了学术都不彻底。 以下想说两方面内容。一是,你还没有走过必要的认识阶段,一定要逼着自己有想法,谈感受,看得进去,养成过目便能有认识的敏感和用语言思维迅速概括的能力,而且尽量有常看常新的视角和本领,这是各种有效用脑和形成扎实本领的基础修养和基本功。 目前的现状之所以氤氲一片,都是人庸造成的,根本还是缺少了求真求实的作风,也就只能随波逐流,被急功近利所绑架,既什么都缺,又自以为是,一个个都变成了两面派,还以为自己仍有资格写诗。 人这个决定因素,如果没有起好的作用,就一定起坏的作用。写诗也是这样。一个人各方面本领漏洞太多,写诗就自然而然会反映出来,而且不自觉地跑冒滴漏个没完没了,也就无法形成及时有效快速提高。 像“三月人间花色繁,鸟鸣碧树尽情欢”,这是普遍之景,而“渔夫撒网歌声亮”则是特殊之景,需要交待来龙去脉,这时拟题就很必要,不然就是东锤西镐和憋诗,也就让结句“不觉春光快过完”,本来对前两句很有意义,变成了同全诗一样,没有了欣赏价值。 写诗,表面看,是写诗的人的主要之事,但诗是从哪里来的?绝非有个爱好,学几本书,就可为之,爱好是因有爱好的兴趣资本,学几本书是最起码地末节,而支持兴趣和托起末节的,都是生活中的所有基本修养,这跟干其它的事没有区别,所以我才说写诗是“挂角一将”,无法连人都不是,仅仅通过学几步走法,就能完美走到胜利“将军”。 二是,因此要说到,你和酬笔道两人的争论,我也在看着,别人也在看着,都要想到,这不是你们在互相怎么样,而是你们自己跟自己在挑战,是你们自己在给自己证明,能否配得上作为一个写诗的人。 对待任何事情,好也是,坏也是,简单说,都在体现涵养如何,无非有两个明智之策,一个是韬光养晦,一个是奋发有为,两方面都建立在自知之明上,所谓“知己知彼”,既要想到开始,也要想到收场,而且会收场,看谁不犯糊涂,不管面对有利不利,都能树立良好现象,而不是相反。 写诗,并因写诗而需要学习和修养,终是这里的主要矛盾方面,谁游离了这个方面都是输,比较一下在遇到疫情时的中美做法,解决疫情和树立新的形象总是主要矛盾,但中美分别是怎么做的呢?是主观说了算,还是事实修养说了算? 写诗和修养都是用事实说话,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树立形象没法通过虚荣获得,面子不解决问题,尊严是做到了就有,做不到就没有,总是别人给不给,而不是要来的,是自己能不能战胜自己的问题。 叶公好龙是笑话,宠辱不惊是佳话,都要懂得这个基本常识,任何时候,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想到别人才是检察官,绝不能自以为是,要避免犯丢西瓜捡芝麻的蠢事。 很多争论,都是因为高估自己才引起的,实际是没有能力,又想满足主观愿望,也就成了做不来,还要虚荣之事,根子则是想改变他人,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自私自利狭隘心理所致。 要知道,法律社会,人除了“从我做起”,永远没有超越职权要求他人做什么,不做什么的权利,在思想道德层面,也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以身作则来进行说服教育,不允许在自身做不来的情况下说三道四,更不允许有任何强加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尤其对毫不相干的人,否则小则是颐指气使,大则是侵权。 你们两个都是基层体力劳动者,都应该有着最朴实的劳动阶级色彩,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出现一般认识矛盾尚可,出现尖锐矛盾,就一定证明有自我定位错了的,而出现了虚假站位,定然会以扭曲的认识和态度,来看待自己和对待对方,谁在这个错觉之中,谁都是愚蠢。 一个人不管有什么言论和行为,天下都没有可干的越俎代庖之事,越俎代庖违背人类发展规律,只能坏事,只能意味唯恐天下不乱。我曾经跟你说过: “任何本领要想到术有专攻的程度,都意味从自己未能的领域。跳入别人能的领域,这个过程是质的区别,也是质的变化,这种区别和变化,哪是轻易得来的?即便一点就通,还有用多少训练和时间,形成具体能力的问题,何况还达不到一点就通呢? 质的本领,总是一个人综合积淀经过水涨船高逐渐形成的,水涨不上来,船就上不来,岂能就船说船?你就常犯这种急功近利的毛病,如果这样的毛病改不掉,我讲的那些道理,即使再明白,也不可能立马变成你的能力。” 这对你们二位都适用,对这个世界上任何追求进步的人都适用,不同意这个说法,就等于对谁都是自我否定,再怎么嘴上说着好听的,在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 说这些,供你们二位冷静想一想,具体如何做,在你们自己,这下面都不要急着回复,有耐心,能冷静,懂理性,才是不言自胜的真胜利者,是真正有修养、有自信的表现,不然不论写好,写坏,都意味还是不自知地给自己做反面证明,属于越抹越黑自毁形象。--- 语言君子本无端,争论无休为那般。行为高矮旁人见,嘴上浅深空自欢。 怎么样,想通了没用?改现状,拓新路,干大事,赖大通,我相信老弟是个明白人,也是个千里马,不该被汪洋淹掉。 水里游,船上行,在局势不给时,无法兼得,何况别无选择,哪怕是条贼船,好歹是船,有船就有机会,而且要影响这条船,就得上船,只有先到了必然王国,才可能是自由王国。赠老弟几句,供理性思考,---- 英雄用武岂无台,千里腾挪非自开。一片天空能作美,还须练就制宜才。 编辑也是一门学问,是组织文稿的最起码修养,中小学都学了的,没有这个能力,也就等于永远没有用文字说话的资格。用文字不是用秃了吧唧的文字,要有一套使用规则跟着。像怎么拟题,怎么排布正文,大标题,副标题,小标题,哪些用什么字体,哪些文字该加重,怎么分大小段落,首行缩进,段落用什么数字排序,怎么显示层次,不懂这些,还要用文字,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傻子过年瞧街坊,你看我那些是怎么编辑的,难道非得一句句话告诉不可?你那俩眼是喝西北风的?脑子是吃浆糊长大的?像这些网址怎么这么乱糊?发现乱糊,难道就不会想一想,摸一下规律?你以为发明网络的人,都跟你一样是傻子,连方便用户都考虑不到吗? 把所有的都回回手,整理得像个有出息的样子,别成年人了,还跟个长不大似的,如此有什么权利,干没有能力的事情?---- 太息人人都有梦,哪知漏洞一重重。千疮百孔糟基础,竟盼登天不去庸。 1)去到各个版块寻一下花果山的踪迹,看看又换了什么马甲,他现在的空间已经锁定了,而且把这里的踪迹也删掉或者隐藏了,想想怎么找到他,问问他为什么总是说什么犯什么,删了自己贴了,也删了互动,不懂得尊重别人,到底是不是他做的,他要学会规则就在邀请他过来,不懂事就让他解释清楚,好自为之,你看怎么把这个办好,可以结合着你在外面互动进行。 2)不是花果山干的就好,说明他还有希望。既然了解了情况,不管他们这些乌七八糟的事,这些都是本该避免的,是不该发生的,就告诉他别那么小气,老受制于人,还小打小闹,战胜别人最好的选择就是强过别人,让别人仰视。 问他愿意不愿意稳定下来,这里才是他的沃土,有他成长之梯,除了这里,这个世道哪都不会有他好的去处,他想玩世不恭,玩不出意思来,就没有不恭的资格,只能让别人玩,要想玩别人,先得把自己玩出意思来,希望你把这事情办好。 你这几个网址怎么点不进?全是乌有,再去找找规律,看我给你改过来的怎么就成,你的问题在哪里?整体上,再照我做的细细观察观察,实在不行,一行一行,一个标点符号一个标点符号地对照,以后要避免这种手把手教,这说明还不会学习。 要知道,世界上就没有人干不成的事,没有眼看不透的门道,没有脑袋想不过来的问题,没有手解决不了的困难,没有脚迈不过去的地方,所以学习也一样,只要想学习,有什么漏洞都能在学习之前补回来,不能让学习过程中总有这个阻碍,那个阻碍,把学习又搞成了漏洞百出。 一件事不想干,才干不成,一个人干不成事,不管有多少借口,多么任性,都与“懒蛋”、“怂包”这四个字有关。“懒蛋”、“怂包”,都是不明事理造成是,不知己是人谁,实际是看不起自己,才懒得付出,没有胆识,还要用小聪明转嫁和逃避矛盾,赖事赖人赖难度懒时间赖精力赖兴趣。 凡不明事理,犯小聪明,再有经历和知识,也是没用之人,总离不开缺这少那,还不懂得查漏补缺,因为事情的道理才是最根本的知识和经历,且无法死记硬背,非行动起来就无法见诸。故这才是活的知识和经历,也就总跟着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又成了总的能力和各种专项能力。 就通过这样的小事,一次次联系和顿悟大事理,就不愁改不掉狗熊掰棒子,丢三落四,顾头顾不了脚,就不愁有什么想不到、想不全,脑筋不够用-,就不愁有什么学不会、学不好,强不过别人,落得没自信,还老想投机取巧,找回面子,而且一旦彻晓事理,一大堆死的知识,也不如一点活的知识管用。 现在写诗的人多,诗之所以不兴,就是因为个个虽心有大梦,却因图安逸,犯懒惰,不得不用想玩玩,赚个小虚荣的心理,来维护不自信,这就是不求甚解,不敢付出,懒蛋怂包状态所使然,生生把本来该是好好的写诗的人,也搞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事情。----- 饱暖生闲事,俭良兴自苛。用心能进取,耽梦则蹉跎。 骏马腾千里,瘸驴围一箩。他乡传凯奏,红眼这厢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