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转载老师《谈写诗的感受五(文化)》

[复制链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5: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如杜甫《客至》。首联以依山傍水,群鸥飞临两个特征营造了一个幽住闲居的环境,接着引出次联,不单单是点出迎客过程,也道出了作者视稀客为贵的热情之意,至颈联说完备膳情况,到此关于“客至”的立意可谓已满,剩余两句如何归篇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5: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忽然笔锋一转,写起了一边征求客人意见,一边呼唤邻居过来饮酒的情形,既表现出宾主对饮的高潮气氛,又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弃疾《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前片似乎一气铺陈絮叨,感慨议论,又仿佛情不可遏,下片亦东征西引,以续其情,直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才见抽出立意,让人恍然大悟,才知道说的是什么,堪为一转。原来作者在喟叹自己的境遇。如果就此作结,全诗的“意”大可算完整,唯格式空间尚有余地,才不算完整,那么是否可以草率作结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6: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不可。作者把渴望“知音”这层意思一直暗隐不提,置全词于郁闷孤独的情调,好像只有大自然才是“料”而“应如是”的“知我者”。这层意思的真正揭示一直压到全词最后一句的“知我者,二三子”,才给人以赫然洞开的感受,既归拢了全篇,又把“知音难觅、知音可贵”这层言外之意串联了起来,留给读者去思考、去品味、反过来不得不与作者的感受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6: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诗的归篇。凡说话都有其意,何况写出来的文字?立意是写任何文章的需要,自然也是诗这种韵文文体形式的需要,忽视立意是写不好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6: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归篇也是说话完整性的体现,文字的东西就更需要归篇,无非诗的归篇稍讲究些,仍然未出“万变不离其宗”这个道理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6: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归篇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恰到好处”这十二个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6: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了这十二个字,就知道诗的收结不够分量是不好的,而过分重视诗的收结仍是不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6: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分重视收结等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就会盲目夸大收结的作用,导致把收结看成一味追求所谓“佳句”的演武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6: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收结,也就成了假大空装门面形式化的东西,免不了造成自以为收结再好,全诗也是不争气的花架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6: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4、逻辑联 系
这是诗的结构内涵。诗有起承转合,有情意理三条线,在谋篇布局、立意归篇的过程中怎样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有机整体而牢不可破,是无法用写诗本身的技巧来解释的,唯有通过人的文化修养和思维的合理性与完整性才能解释,并加以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6: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4、逻辑联 系
这是诗的结构内涵。诗有起承转合,有情意理三条线,在谋篇布局、立意归篇的过程中怎样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有机整体而牢不可破,是无法用写诗本身的技巧来解释的,唯有通过人的文化修养和思维的合理性与完整性才能解释,并加以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6: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在谋篇布局上。第一,不仅要结构完整,还要有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6: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面毛泽东三首律诗为例,《七律·长征》,以倒叙法先对红军的英勇做总的评价,然后拣取重点事件先后层层展开,直到表现红军会师后的喜悦为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以时间顺序列举了红军中出现的大是大非问题,然后道出写诗的原委,表达对战友的缅怀和悼念。《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以说理的前后关系为序,先说事件、其次说事件的影响、而后转为从历史教训得出反思和建议,最后表明态度,归结全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6: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要重视诗句间的层次和因果联 系。如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从自述情况开始,然后点出惆怅的原因,进而感慨、发问、想象,至小结上片,引出下片。下片从想象回到现实,这又给把自己与古人对照的联想提 供了机会,于是便有了“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的猜断,同时也把个中的人格态度引了出来,给了作者以借酒说理的契机。接着就势又转回现实,道出心怀,稍以过渡,既引出立意也做了立意的基础,让“云飞风气”与“吾狂”两两相扣,更使归篇的“知我者,二三子”忽出于“古人”之外,显得自自然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7: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从层次上看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如果从因果关系上看,没有开篇“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的慨叹,又何以出得“知我者,二三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7: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要重视语词的承接、迎让和转折联 系。比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其中“宜将”、“不可”两个词语不仅形成了对仗句的内部照应,也分别起到了关联前后诗句的承接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7: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如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和“而今”二语很好地控制了时间的先后联 系,“却道”二字又很好地控制了情景的转折,既让开了对“愁滋味”的语言延续,又迎起了表面上毫无关联的“天凉好个秋”。甚至说,在这样的转折里,一个“却”字就代表了作者多少人生无奈与选择!多少“愁滋味”,也只好交给“欲说还休”了。想一想,心非所是,言不由衷之时,该说些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7: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诗句间缺乏必要的承接、迎让、转折等语词,就会造成逻辑关系混乱。当涉及时间关系,层进关系或转折关系,如果这些地方显著还好,即使有所跳跃,哪怕有些费解,终归还有让人理解的可能,若是并列的关系,或者需要分清事情的原委,缺失了必要的承接,迎让和关联词语,则绝对是有害逻辑关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7: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在立意归篇上。第一,要重视立意的合理性。这一点无须多论,基本属于大是大非问题,如思想认识、生活观念正确与否,或对学习和生活所得到的体会和感悟的真与缪,实非写诗本身上的一点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7: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在诗的字里行间中是先寓意还是先立意,很难说清,要因而制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7: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就是先寓意而后立意,《七律·长征》则是先立意而后寓意,其实是逐层举例阐释。从写诗的经验看,也是这样。本人认为,只要把握好谋篇布局的条理性、层次性和因果关系,逻辑联 系就能保证。这无非就是一个类似写文章的顺序问题,无可纠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7: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是有一点要清楚,也是不能违犯的,就是在运用寄托、比喻、联想、想象这些方法表现作者意涵,即寓意的时候,要在本体与客体间找到它们共有的相似特征,才能建立起合理的联 系。比如“一尊搔首东窗里”与“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之间因情形极具吻合性,联想就很自然。“飞流直下三千尺”与“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7: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如毛泽东《蝶恋花 答李淑一》,借人物姓氏联想到杨和柳,又借杨和柳形姿刚柔相济,飞絮洁白的特点展开进一步联想,层层递进,直至引出“且为忠魂舞”,方转寓意为立意,表达了作者对“忠魂”的肯定与讴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7: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要重视归篇的灵活性。诗由于体裁空间的限制和它业已形成的欣赏习惯,在归篇上并不要求像其它文体那样,在总结时或以概括为能事,或面面俱到地都要点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7: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归篇总的看就是,既要有收束作用,更要有收转作用,也就是除了能收束全篇,还能给人以联想和启迪,所谓出于其内,达乎其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7: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如毛泽东《蝶恋花 答李淑一》。本来从主要意涵上看,到“且为忠魂舞”,全词的意思已经收结了,但格式所需,归篇便视作尚未完成,于是以“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归篇。这即可以视作两句归篇,共同表达对人物的告慰,也当然可以视作一句归篇,因为这两句在全篇里具有忽出性,可看做又一迭宕。在立意之后,“忽报”一语明显具有转折特征,而以“泪飞顿作倾盆雨”归篇,则更表现出作者与词中人物的情感关系,无疑增加了立意的深刻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7: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归篇的性质讲,这与“却道天凉好个秋”殊途同归,不失为一种转折式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7: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除此之外,归篇的特点还有延续式、联想式、扣题式、问答式、反问式、感叹式、解疑式等等,不一而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9 15: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