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转载老师《谈写诗的感受五(文化)》

[复制链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0: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意归篇是把握诗的本质内涵的关键,也最能看出实质上诗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0: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究根到底,写诗最终都是在寓意说理,都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些信息,特别包括像王维《鹿柴》一类似乎纯写景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0: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写诗从来不能没有主题,即写什么、怎么写,用什么形式,也就是先确定作者写诗的意思,不能信马由缰地任情感泛滥,跟着感觉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0: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因此,作者来了诗兴以后,就要能归拢情感,聚焦主题,立意于笔先,收笔于归篇,如此方能成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0: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既有遣情之意,也有说理之意,前者通常寓于意境之中,后者则往往浸透于包括意境在内的字里行间的结构关系,二者又是很难拆开来的一体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0: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概括而言,诗的寓意说理,都要从立意开始,先出于作者心怀,而后寓于诗内,进而达于诗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0: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0: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韩偓《咏柳》:
袅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宋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清唐彦谦《垂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比较这四首咏物诗,会发现,作者创作心情的不同,情感自然不同。在各自情感的制约下,他们对物的感受就不一样,因而所生发的思维内涵也必然不一样,所以咏出来的诗就各具特点,各有其意。这正是意在笔先的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0: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意在笔先”,最终还是要靠语言表现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0: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将“意”想方设法抒发或阐释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需要有一个具体立意的过程,或通过营造意境意象以明确寄托的方式寓意,或通过直接叙述和刻画描状,用语言或平铺直叙,或发感慨演绎的方式来概括意旨,总之写诗的过程不能没有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意,有时被人以为就是立意境,其实这样理解是错误的。立意不是立意境,而是立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思”里才有内涵,立意境也是为立意思服 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端地立意境如同空中造屋,既然没有用场,也就没有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意境的目的,在于用来方便表达作者相对明确的意涵,也就是有利于使“意”能站得起来,戳得住。这时,具有明显的立意特征才是主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看李白《望庐山瀑布》,前两句既是营造意境,也是寓意的过程,因为没有这个过程,下一句便是无本之木,但终归诗的重点与核心不在这里,而在“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由作者创造出的主观意象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主观意象,亦远非前两句意境之“象”,已然从简单的寓意之“象”转为了立意之象,因而才有其后的想象和赞叹。又可见,“意”也是从先有的铺垫中抽取出来的,而后才有了“立”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贺知章《咏柳》为例,前两句抓住事物的季节变化特点,营造了一个“意场”,即以置景托出“意”的端倪,形成“意”的氛围,但如此还不能算立意,也立不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只有让人听得明白才算立住,才叫立意。因而又知,诗的立意总是从意场中抽出来的,然后才是立什么,怎么立,立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采取什么风格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贺诗看,后两句笔锋一转,从意场中摘取作者认为最合适的一个意象“细叶”,自然地就与意场中的另一个意象“春风”联 系了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5-2-12 11:42 编辑

如果仅此而已,也只是有了立意的可能,如何使“意”立住,还要看作者的立意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贺诗看,后两句笔锋一转,从意场中摘取作者认为最合适的一个意象“细叶”,自然地就与意场中的另一个意象“春风”联 系了起来。如果仅此而已,也只是有了立意的可能,如何使“意”立住,还要看作者的立意技术。其一,作者没有割裂立意与意场的联 系,而是将意场中无时不在的意象“春风”,由幕后配角转为台上主角,以这样的方式把“意”前后打通,使寓意由暗到明,为起承转合之“转”设下伏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二,用重点意象“细叶”提衣挈领地概括意场中蕴含的因果关系,预示“下有分解”,为立意准备铺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三,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启发读者联想,把作者真实的意涵顺理成章地引了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就是以这样的过程,完成了全诗的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表面看贺诗四句都在写“柳”,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春风”二字,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适当的词语选择与搭配也是不可少的,比如“裁出”、“剪刀”、“二月”这些词语,巧妙地刻画出了早春新风中的“细叶”萌发时的嫩柔与坚挺的特点,更有助于表现“春风”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不是从诗的“意”出发来理解这首诗,反而抓住“碧玉”二字去做文章,以为是作者把“柳”想象成了女人而进行的人格写状。也许是,却不是重点,至多算是比喻的影子,与女人实际上没有多大联 系,不能因为柳有婆娑之态,人有柳眉之相,就牵强附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是诗的核心,也是写诗的真正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1: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意”也是控制情感、聚拢情感的中枢,更是避免诗兴一来就漫无边际“找不到北”的锁钥,然而“意”却不是诗的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9 15: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