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转载老师《谈写诗的感受五(文化)》

[复制链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5: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说明,情意理固然可以逐个分析,可以分别对待,可以有所侧重,却不可、也无法绝对分开来看待。情意理总是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中是这样,创作也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5: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换言之,把写诗与用日常语言说话相比较,如果撇开艺术及其形式这层意义讲,它们之间实际没有根本区别,都不过是为了表情达意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5: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说,不管因情而说话,还是因说话而达意,或反过来讲,因意而说话,因说话而表情,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通过语言和让语言有了功能,人才有了交流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5: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的基本功能和人用语言说话的目的,所谓“表情达意”,就是表达情意理,因而情意理是所有语言及其环境中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5: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就是对语言功能和语言环境的运用,无非是特殊的运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5: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日常环境中,情到极处可无语,写诗则不可以这样,有谁见过“无言诗”?还有,在日常环境中,说话有“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现象,写诗也不能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5: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说,诗总是情极而言、语则随心的,这就是写诗相对于运用日常语言的特殊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5: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情意理三者中,情几乎是创作过程里只靠自身便无法考虑的因素,只有借助理的牵制才能把情和意表达和表现出来,故而就创作的本质讲,意与理则显得更加至关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5: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情无疑是创作中最自然的因素,情的这一特点又要求意与理必须与情时刻相顺应,让其成为情的自然流露,不可与之掣肘,相互扭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5: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人在日常生活中,情本身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其本身就有可能是自我扭曲的,导致生活观念、态度,认识倾向也必然是扭曲的,如果以这样的情发起创作或反映于创作之中,那么从中建立起来的意与理,就很难说是自然而恰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5: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2、寓意揭理
这是诗的本质功能,是内涵的体现。诗中不管有否意境,寓意和揭理都是第一位的,否则诗连同创作本身便没有了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居易《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诗中前三联都在写景,如果离开了尾联,这些对景色的描画还有什么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中除次联写景外,其余都是叙事,显然作者的立意并不在写景上,而在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现实心怀。再从上下阕的关联看,首联和次联又都可谓意境营造,虽重点刻画洞庭湖的宽广与包容,却仅仅给出了这样一个视角而无心赞美,作者这样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诗的内涵不在意境本身,而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种主观的感受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感受正是作者有意拿出来示给人的东西,是其价值取向,也才是诗的创作的本质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诗的创作这种本质意义与文化又有什么关联呢?关联就在“寓意揭理”这四个字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寓意,一方面指写诗主要说的是什么,要把这个核心意思建立起来,不能让读者读不懂,因而叫“立意”;一方面指写诗本身言辞上的意思也要建立起来,既能支持诗的核心意思,也有自身相对明确的意思,这个叫“托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寓”虽当“深含”讲,“托”也有“寄托”、“承载”、“呈出”义,这些说法却不必纠缠,只是描述角度不同,都指的是让写诗对话语的应用要有内涵,有价值,能深刻的意思,以免写出诗来让人觉得像白开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是寓意与立意是有别的。广义上,寓意就是立意,寓意的过程也是立意的过程。当然,说立意的过程也是寓意的过程,也讲得通。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狭义上,寓意是对所有内涵的讲究,包括诗的整体和其中各个诗句,乃至一个个字词和词组,而立意则专指对全诗核心意思的建立和这样的一个全部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显然,立意的过程必然包括寓意,而寓意也就是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寓意有铺垫性,立意则需要铺垫,立意可以从寓意中抽出来,寓意则围绕立意展开和收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寓意,包括同时寓情和寓理,不仅有如何寓意这个技术问题,还有寓什么意这个内容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理,意思上有寓理、说理、明理等说法,涉及到创作的不同侧重,包括揭什么理,说什么情,道什么意的问题,不仅有怎样揭理的能力问题,还有揭理的立场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理是寓意的另一种形式,无非侧重的是理。理解了寓意,也就明白了揭理。寓意与揭理不是割裂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而非寓意就不能揭理、揭理就无以寓意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寓意与揭理的这种关系决定,写诗不仅意味着要有真情实感,还意味着作者拥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体验、感悟、修养等一系列内在的精神品质。这不是文化,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仅靠一点聪明劲,是体会不到这些的,更理解不了这些。这也说明,诗的内涵就是作者的内涵,至少是离不开作者的内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既然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悠闲豁达的心怀,为什么偏偏不去置以重景,而把语言重点交于借其生活处境而明理?开篇便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甚至,恐嫌不够,又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说事,嘱咐世人注意“此中有真意”。可以见诸,作者此时的心是多么缠绵纠结,充满着现实生活与人生抱负的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6: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诗中无一置境,全是“剥筋”之语,却以高度的人生概括,将寓意埋于字里行间,以无可争辩之理,道破了写诗的本质。作者之所以能道破这些,还不是与他自身的经历、修养、胸怀、视野、抱负等文化内涵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0: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3、立意归篇
这是诗的形式内涵。通常人们好把“立意归篇”划入创作的章法,仅仅看成谋篇布局上的技巧,这是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是见木不见林的,总是目光短浅的,跳不出就诗论诗这种简单的能力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9 15: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