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8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5904
金钱107697
贡献95229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5904 点
贡献- 95229 次
金钱- 107697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5-2-13 18: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情感是抽象的,所要表达的意涵和道理也往往这样,尤其把这些用文字表达出来更是如此。不借助一定的方法、途径、媒介、形象,不制造一定的氛围、环境、条件,再严密的语言也难免因空洞、干瘪而缺乏表现力。正因如此,移情的介入,虚实转换,就成了诗的必要的创作手法。
说到底,写诗还是给人看的,不给人看,一切还有什么必要?这也表明传统诗绝对不是唯己的,而是唯他的。写诗出于己愿,写出来却是以欣赏为目的的。为了欣赏,把抽象的东西移情给人人都能理解和感受的,包括一般体验在内的具象的事和物,也就是最合理不过的了。
因此可以说,之于写诗,作者是主体,所移情的事物是客体,把主客体联 系起来的是情意理三条线,而之于诗,它本身自然成为了读者欣赏的客体,读者才是主体,把这二者联 系起来的则是诗的作者所移情的事物。是这些事物以媒介的身份,把作者所移之情转达给读者,而它又以之于读者的客体身份被读者欣赏,最终实现和诗的互动。这就是诗的虚写的真实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