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1-12-3
威望589
金钱1838
贡献1188
高级会员

威望- 589 点
贡献- 1188 次
金钱- 1838 枚
|
发表于 2023-5-8 21:2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门外谈诗 于 2023-5-8 21:31 编辑
五言近体格律的形成研究(台湾 林继伯)
提要
在新诗出现之前,依照格律写作近体诗是历代任何文人皆能为之的,而这个格律的确立在于唐代·若从文学史的立场来看,任何一种体裁皆非凭空产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或与时代风气互为因果,或与当时流行的文学形式有所互动·就时代风气而言,格律所重者,在追求声韵的流畅悦耳,而魏晋以降,佛经转读的“韵响清雅”·以及清谈玄言时所重视的“辞气清畅”,对于格律的产生有著不可磨灭的影响·
再者,格律虽是唐代所确立,然究其产生的经过,诸家文学史多半追究到沉约创为四声之说为始·四声固然是格律的基础,但细分格律的条件,则这些条件实际上是建立在平仄之上,而究平仄之起,则可追溯到汉赋:汉赋中已有许多章节,其每句末字实际上已是平仄递用了·换言之,平仄区分是随著语言发展自然产生的现象,而非四声理论建立之后的规范。
其次,一个文学体裁的建立,绝非一蹴可即,初唐所建立的近体诗格律,也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追寻格律的渊源,历来的研究多半将重心放在齐梁永明或四声八病,这些都是格律在形成时曾经尝试过的试验·然而对这些声病的探讨.在过去的研究方法中,多半只能举例说明,未能有一全面的观察·因此本研究则採取新的研究方法,利用电脑对魏晋到隋的所有古诗来进行分析,直接在实际作品中过滤出近体诗格律的各个条件,并加以统计·透过这个方法,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格律的各个条件实际上在齐梁时代,即已成为文人作诗时的习惯,而与格律不同者,则是各别出现,而非一有系统的结构·例如律句拗句,出现的比例与近体诗几乎相同,但一联中的组合,可能为“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仄平”·不能成为律联·
经此对格律的全面观察,近体诗格律的各个条件,早在唐代以前已是文人在诗歌创作时所惯用,但集大成而建立完整的格律,则是唐代的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