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金筑子

沈约永明体(旧作重发)

[复制链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3-5-8 18:3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3-5-8 18:23
这个表很能说明问题。对我很有启发。既有粘式,又有对式,说明它还处于矛盾对立期,因此不能出统一体的要 ...

才看到这个表?你的格律观是刚性的,非甲即乙,而研究诗律史是需要柔性思维,你既不读别人研究,又不会考察诗例,仅靠自己固化了的现代格律观去谈格律,主观性太强,客观性不足,虽发了不少研究文章,没有多大参考价值。

点评

这个表诗格是残缺的表,不能全面说明永明特点,因为它还少了一项。刚刚用它与你的什么文章毫无关系,是借此讽刺你,知不知道?你本引用是为自己作论据用的,刚刚却用它做三段论用,证明你们错了。你还洋洋自得的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9 07:13
你则为0,或为负值  发表于 2023-5-8 19: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2
贡献
7952
金钱
10412
发表于 2023-5-8 19: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5-8 19:15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5-8 18:34
你的举证四声碎用是六朝人的理论?用你的逻辑,沈约在什么地方说他在“四声碎用”了?
...

皎然的《诗式》就是文献呀,《文镜秘府论》也是文献呀,《文镜秘府论》里记录的八病还是文献呀,《文镜秘府论》里就有沈约的八病,也有刘滔的论述,这些当然是六朝人的理论,《诗式》里就直说了四声碎用,从《文镜秘府论》的文献里也能得出四声碎用,而你,有什么文献能证明沈约用的是平仄律了?又有什么文献能得出沈约用的是平仄律了?

点评

你说的这些能证明是沈约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0:06
平仄律是哄你的,“碎”则是欺我的  发表于 2023-5-8 19: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2
贡献
7952
金钱
10412
发表于 2023-5-8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5-8 19:44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23-5-8 18:23
这个表很能说明问题。对我很有启发。既有粘式,又有对式,说明它还处于矛盾对立期,因此不能出统一体的要 ...

先去搞搞清楚啥叫文体、诗体、风格这些好么

当然,从这个表里也是能看出相粘的才能划归唐近体,而失粘的则划归齐梁体,所以才说元兢的拈二理论对近体的形成贡献非常大,也所以从徐青的分类中能看出其跟王力的论述‘拗粘拗对正是齐梁体的特征’是一脉相承的

点评

是说我没搞清?  发表于 2023-5-8 1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2
贡献
7952
金钱
10412
发表于 2023-5-8 20: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携手曲 南梁 · 沈约
舍辔下雕辂,更衣奉玉床。
斜簪映秋水,开镜比春妆。
所畏红颜促,君恩不可长。
鵁冠且容裔,岂吝桂枝亡⑴。


《登北固楼诗》
南北朝   沈约
六代旧山川。兴亡几百年。
繁华今寂寞。朝市昔喧阗。
夜月琉璃水。春风柳色天。
伤时为怀古。垂泪国门前。

没读过永明体的我记得N年前针叶林谈暗合现象的时候就找过沈约最象近体的这两首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8 20: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3-5-8 20:13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5-8 19:11
皎然的《诗式》就是文献呀,《文镜秘府论》也是文献呀,《文镜秘府论》里记录的八病还是文献呀,《文镜秘 ...

你说的这些能证明是沈约说的?能证明沈约是按什么碎用写诗的?沈约的哪首诗全是什么四声碎用?

点评

不是沈约说的难道是你穿越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2
贡献
7952
金钱
10412
发表于 2023-5-8 20: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5-8 20:21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5-8 20:06
你说的这些能证明是沈约说的?

沈氏云都出来了还不是沈约说的不是沈约说的难道是你穿越说的?文献都在,当代学者的研究《从永明体到近体》也都在,当然能证明沈约是按四声碎用写诗的,也当然能证明沈约的诗全是四声碎用

还真不象你,啥都没就敢胡扯

点评

胡说:沈约的四声八病理论后代人在各种文献中都证实已经失传,只留八病题目,哪来沈约云四声碎用?什叫四声碎用,叫你用沈约诗句解释,你又王顾左右而言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8 20: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5-8 20:08
沈氏云都出来了还不是沈约说的?不是沈约说的难道是你穿越说的?

胡说:沈约的四声八病理论后代人在各种文献中都证实已经失传,只留八病题目,哪来沈约云四声碎用?什叫四声碎用,叫你用沈约诗句解释,你又王顾左右而言他!

点评

你才胡说呢,《文镜秘府论》不是文献呀?《诗式》不是文献呀? 用沈约诗句解释了呀,125、128,包括你复制的134都有,又假装失盲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2
贡献
7952
金钱
10412
发表于 2023-5-8 20: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5-8 20:22
胡说:沈约的四声八病理论后代人在各种文献中都证实已经失传,只留八病题目,哪来沈约云四声碎用?什叫四 ...

你才胡说呢,《文镜秘府论》不是文献呀?《诗式》不是文献呀?

用沈约诗句解释了呀,125、128,包括你复制的134都有,又假装失盲呀?

点评

看见了,那不是什么碎用,唐人近体诗中这种句子多得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8 20: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5-8 20:28
你才胡说呢,《文镜秘府论》不是文献呀?《诗式》不是文献呀?

用沈约诗句解释了呀,125、128,包括你复 ...

看见了,那不是什么碎用,唐人近体诗中这种句子多得很!

点评

唐人近体诗中这种句子多得很沈约就不能用了?这是什么逻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2
贡献
7952
金钱
10412
发表于 2023-5-8 20: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5-8 20:40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5-8 20:31
看见了,那不是什么碎用,唐人近体诗中这种句子多得很!

你说不是碎用就不是碎用了?唐人近体诗中这种句子多得很沈约就不能用了?这是什么逻辑?沈约诗中的句式汉人诗中还多得很呢,汉人也不能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3-5-8 20: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沈约 的《携手曲》是一首近体诗,仅对这首来说,与其说沈约立足于碎用四声,倒不如说他是立足于平仄。

  08 :岂吝桂枝亡。    (亡,下平七阳 )
     :●●●○○     :上去去平平     标准式: B11100  (韵)

点评

有立足于平仄的相关文献依据或依据相关文献的论证么? 就这么以今律古,苏版是不是也得说汉人立足于平仄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2
贡献
7952
金钱
10412
发表于 2023-5-8 20: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3-5-8 20:48
沈约 的《携手曲》是一首近体诗,仅对这首来说,与其说沈约立足于碎用四声,倒不如说他是立足于平仄。

  0 ...

有立足于平仄的相关文献依据或依据相关文献的论证么?

就这么以今律古,苏版是不是也得说汉人立足于平仄了?

点评

有一个粗略的、大致的、没有成熟的估计就是:沈约 以前的时代是不讲究四声的。汉人不得不 立足于平仄,但也不轻视四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1:07
正在研究中,不敢乱下结论。 上贴是 "仅对这首来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0: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3-5-8 20: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5-8 20:53
有立足于平仄的相关文献依据或依据相关文献的论证么?

就这么以今律古,苏版是不是也得说汉人立足于平仄 ...

正在研究中,不敢乱下结论。

上贴是 "仅对这首来说,"。

点评

或者按着这逻辑换个方式来说,譬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四句按普通话的读法来说也是符合的,是不是也可以说王之涣是按普通话的读法写诗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2
贡献
7952
金钱
10412
发表于 2023-5-8 21: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5-8 21:07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23-5-8 20:59
正在研究中,不敢乱下结论。

上贴是 "仅对这首来说,"。

或者按着这逻辑换个方式来说,譬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四句按普通话的读法来说也是符合的,是不是也可以说王之涣是按普通话的读法、或立足于普通话的读法写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3-5-8 21:06: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一段台湾学者的研究摘要:

第四章的重点在于探讨五言律诗律调平仄黏对的形成过程,将南北朝到初唐二十一位重要诗人的1011首五言八句诗逐一标示平仄,结论是平仄相对的原则在永明体时即已获得关注,而相黏,则要到南北朝末期庾信、徐陵等人的作品中才看出大量试验的迹象。

点评

正是这样。对南北朝诗人的诗的分析,我也得出这样的结论。  发表于 2023-5-8 2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3-5-8 21: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5-8 20:53
有立足于平仄的相关文献依据或依据相关文献的论证么?

就这么以今律古,苏版是不是也得说汉人立足于平仄 ...

有一个粗略的、大致的、没有成熟的估计就是:沈约 以前的时代是不讲究四声的。汉人不得不 立足于平仄,但也不轻视四声。

点评

更没谱了,没读过沈陆之争么?就算没读过沈陆之争李登、吕静的韵书按五声分韵总知道吧? 汉代连四声说都没生出来,咋就汉人不得不 立足于平仄但也不轻视四声了? 大抵把汉人作汉民族人了,可这里有说及外族人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2
贡献
7952
金钱
10412
发表于 2023-5-8 21: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5-9 01:06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23-5-8 21:07
有一个粗略的、大致的、没有成熟的估计就是:沈约 以前的时代是不讲究四声的。汉人不得不 立足于平仄,但 ...

更没谱了,没读过沈约答甄公论么?就算没读过沈约答甄公论,李登、吕静的韵书按五声分韵总知道吧?

汉代连四声说都没生出来,咋就汉人不得不 立足于平仄但也不轻视四声了?

大抵把汉人作汉民族人了,可这里有说及外族人吗?咋汉人就不能理解为汉朝人了?

点评

说的是用于诗的方法。  发表于 2023-5-8 2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3-5-8 21: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3-5-8 21:23 编辑

谢谢你的指正:订正如下:

有一个粗略的、大致的、没有成熟的估计就是:沈约 以前的时代的是不讲究碎用四声的。汉人的不得不 立足于平仄,但也不轻视四声。

点评

真服了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1: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3-5-8 21:2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门外谈诗 于 2023-5-8 21:31 编辑

五言近体格律的形成研究(台湾 林继伯)

提要
在新诗出现之前,依照格律写作近体诗是历代任何文人皆能为之的,而这个格律的确立在于唐代·若从文学史的立场来看,任何一种体裁皆非凭空产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或与时代风气互为因果,或与当时流行的文学形式有所互动·就时代风气而言,格律所重者,在追求声韵的流畅悦耳,而魏晋以降,佛经转读的“韵响清雅”·以及清谈玄言时所重视的“辞气清畅”,对于格律的产生有著不可磨灭的影响·
再者,格律虽是唐代所确立,然究其产生的经过,诸家文学史多半追究到沉约创为四声之说为始·四声固然是格律的基础,但细分格律的条件,则这些条件实际上是建立在平仄之上,而究平仄之起,则可追溯到汉赋:汉赋中已有许多章节,其每句末字实际上已是平仄递用了·换言之,平仄区分是随著语言发展自然产生的现象,而非四声理论建立之后的规范。
其次,一个文学体裁的建立,绝非一蹴可即,初唐所建立的近体诗格律,也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追寻格律的渊源,历来的研究多半将重心放在齐梁永明或四声八病,这些都是格律在形成时曾经尝试过的试验·然而对这些声病的探讨.在过去的研究方法中,多半只能举例说明,未能有一全面的观察·因此本研究则採取新的研究方法,利用电脑对魏晋到隋的所有古诗来进行分析,直接在实际作品中过滤出近体诗格律的各个条件,并加以统计·透过这个方法,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格律的各个条件实际上在齐梁时代,即已成为文人作诗时的习惯,而与格律不同者,则是各别出现,而非一有系统的结构·例如律句拗句,出现的比例与近体诗几乎相同,但一联中的组合,可能为“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仄平”·不能成为律联·
经此对格律的全面观察,近体诗格律的各个条件,早在唐代以前已是文人在诗歌创作时所惯用,但集大成而建立完整的格律,则是唐代的成就。

点评

沈氏《答甄公论》云:“昔神农重八卦,卦无不纯,立四象,象无不象。但能作诗,无四声之患,则同诸四象。四象既立,万象生焉;四声既周,群声类焉。经典史籍,唯有五声,而无四声。然则四声之用,何伤五声也。五声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8 21: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3-5-8 21:37 编辑

       温柔的风不要王顾左右而言他!老金举例的沈约诗其句子都是按四声二四平仄句构成的(不管沈约是不是对此称其为平仄),但它的实质是依平仄而成句子的。但你能找出沈约的哪首诗是全用你说的“四声碎用”句子成篇的?你怎么老是迴避这个实质问题?!

点评

不用再混,你说的实质根本就存在 沈约的诗全都是按四声碎用写的,原因特简单,沈约含沈约时代只有四声说而无平仄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1: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2
贡献
7952
金钱
10412
发表于 2023-5-8 21: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5-8 21:44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5-8 21:34
不要王顾左右而言他!老金举例的沈约诗其句子都是按四声二四平仄句构成的(不管沈约是不是对这称其为平仄) ...

不用再混,你说的实质根本就不存在

沈约的诗全都是按四声碎用写的,原因特简单,沈约含沈约时代只有四声说而无平仄说,混淆八百万遍你也举证不出沈约论平仄的文献来

点评

是的,没有平仄说,只浮切说,但两者是一回事。更有平仄诗!但沈氏也没有碎声说,更没有碎声句诗是不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2
贡献
7952
金钱
10412
发表于 2023-5-8 21: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3-5-8 21:20
谢谢你的指正:订正如下:

有一个粗略的、大致的、没有成熟的估计就是:沈约 以前的时代的诗是不讲究碎用 ...

真服了你

点评

本来一直所谈的主题是 诗。没留意到你会钻空子拉向无边际,我会更小心。  发表于 2023-5-8 21: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8 21: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3-5-8 21:52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5-8 21:38
不用再混,你说的实质根本就不存在

沈约的诗全都是按四声碎用写的,原因特简单,沈约含沈约时代只有四声 ...

是的,没有平仄说,只浮切说,但两者是一回事。更有平仄诗!但沈氏也没有碎声说,更没有碎声句诗是不是?
(平仄句子的节点在二四字处,以平对上去入,它是有规律的;你的碎四声,一二三四五字,何处分配平上去入各字,请举出使用规律!)

点评

改帖了? 沈约永明体的节点跟近体完全就是两码事,【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2:06
承认没有平仄说了?承认没有平仄说了咋敢胡扯什么【沈约永明体中,以下诗绝大多数句子是以平仄律出现的】?胡扯什么更有平仄诗? 平仄说浮切说是一回事?论证呢?别又什么屁论都没有就胡扯哈 什么【但沈氏也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1: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2
贡献
7952
金钱
10412
发表于 2023-5-8 21: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5-8 21:54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5-8 21:44
是的,没有平仄说,只浮切说,但两者是一回事。更有平仄诗!但沈氏也没有碎声说,更没有碎声句诗是不是? ...

承认没有平仄说了?承认没有平仄说了咋敢胡扯什么【沈约永明体中,以下诗绝大多数句子是以平仄律出现的】?胡扯什么更有平仄诗?

平仄说浮切说是一回事?论证呢?别又什么屁论都没有就胡扯哈

什么【但沈氏也没有碎声说,更没有碎声句诗是不是?】?文献里有啊,当代学者的相关研究论述里也有啊,又失盲了?

点评

文献有?是记沈约的?哪沈约作诗为什么不使用自己的发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1:56
请冷静一下, 看看 门外谈诗 的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发表于 2023-5-8 2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8 21: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5-8 21:51
承认没有平仄说了?承认没有平仄说了咋敢胡扯什么【沈约永明体中,以下诗绝大多数句子是以平仄律出现的】 ...

文献有?是记沈约的?哪沈约作诗为什么不使用自己的发明?

点评

文献当然是是记沈约的 沈约哪几首诗不使用自己的发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2
贡献
7952
金钱
10412
发表于 2023-5-8 22: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5-8 21:44
是的,没有平仄说,只浮切说,但两者是一回事。更有平仄诗!但沈氏也没有碎声说,更没有碎声句诗是不是?
...

改帖了?

沈约永明体的节点跟近体完全就是两码事,【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这段没读过还是读不懂?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夫五色相宣,八音谐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没读过?

点评

刘氏、宋书是六朝理论?他们去叫沈约写诗用“碎声”;碎诗在哪里?你怎么找不出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2
贡献
7952
金钱
10412
发表于 2023-5-8 22: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5-8 21:56
文献有?是记沈约的?哪沈约作诗为什么不使用自己的发明?

文献当然是是记沈约的

沈约哪几首诗不使用自己的发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2
贡献
7952
金钱
10412
发表于 2023-5-8 22: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5-8 21:27
五言近体格律的形成研究(台湾 林继伯)

提要

沈氏《答甄公论》云:“昔神农重八卦,卦无不纯,立四象,象无不象。但能作诗,无四声之患,则同诸四象。四象既立,万象生焉;四声既周,群声类焉。经典史籍,唯有五声,而无四声。然则四声之用,何伤五声也。五声者,宫商角徵羽,上下相应,则乐声和矣;君臣民事物,五者相得,则国家治矣。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洁。明各有所施,不相妨废。昔周、孔所以不论四声者,正以春为阳中,德泽不偏,即平声之象;夏草木茂盛,炎炽如火,即上声之象;秋霜凝木落,去根离本,即去声之象;冬天地闭藏,万物尽收,即入声之象:以其四时之中,合有其义,故不标出之耳。是以《中庸》云:“圣人有所不知,匹夫匹妇,犹有所知焉。斯之谓也。”

这么敢扯,真当沈约的话是空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8 22: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3-5-8 22:20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5-8 22:06
改帖了?

沈约永明体的节点跟近体完全就是两码事,【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 ...

刘氏、宋书是六朝理论?他们去叫沈约写诗用“碎声”?碎诗在哪里?你不是自称读过永明体吗?你怎么找不出来?

点评

没看见沈氏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2
贡献
7952
金钱
10412
发表于 2023-5-8 22: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5-8 22:25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5-8 22:17
刘氏、宋书是六朝理论?他们去叫沈约写诗用“碎声”?碎诗在哪里?你怎么找不出来?
...

没看见沈氏曰?不知道宋书是沈约编的呀?选择性失盲还知识这么贫乏,怪不得这么多废话,沈约诗每首都是四声碎用

点评

那你用一首沈约诗解释你认为的四声碎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8 22: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02: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