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牧心诗社特邀顾问
精华46
注册时间2019-5-25
威望1806
金钱7216
贡献3131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牧心诗社特邀顾问
 
威望- 1806 点
贡献- 3131 次
金钱- 7216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2-12-25 19: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邓钧 于 2022-12-25 19:26 编辑
关于孤平拗救(用百度搜索来的)
所谓“孤平”,就是指在“仄平脚”的句子中,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型中,除了韵脚的那个平声字以外,不能只有一个平声。也就是说,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必须用平声,不能用仄声。否则,就是“犯孤平”。孤平是律绝的大忌。古人有时宁可二四六不分明,也要避免犯孤平。
“拗救”,是绝句、律诗写作中常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法。在词、曲的写作中也用“拗救”。“拗”和“救”其实是两个意思。拗,是指在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救,是指在该用平声的地方已经用了仄声,那么就要在本句或与之相对的句子中的相应的地方进行“补救”,即在本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一个平声字。这种变通以后形成的句子,叫做“拗句”。上述仄平脚的两个句型,通过“拗救”,就产生了相应的“变格”(即拗句)
孤平与拗救相辅相成,先有孤平,后有拗救.
律诗都是压平韵,因此最后一个字也即韵脚的平仄是固定不能改变的,是平就平,是仄就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七言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必须用平声),第一字后者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另有一种补救办法,那就是拗救.
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唐诗中经常见到的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形式就是一种拗句的样式。还有几种情况也是相当常见的,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救”,就是补偿、补救。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本句自救: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对句相救: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拗救方法如下:
1、当句自救:
格式 变格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
2、对句互救,用对句第三字的平声来补救出句第四字(或三、四两字)的仄声。
格式 变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3、一字双救,既自救又互救。用对句第三字的平声既补救本句第一字的仄声同时补救出句第四字(或三、四两字)的仄声。
格式 变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第四字没用仄声,只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第五字用了仄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