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57|回复: 240

关于特拗

   关闭 [复制链接]

369

主题

2015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牧心诗社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1806
贡献
3131
金钱
7216
发表于 2022-12-12 12: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特拗
      
     一般说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是二四六分明有一个例外:就是七言诗的第六字该平而仄,第五字该仄而平;五言诗第四字该仄而平,第三字该平而仄,这种句式在前人诗中屡见不鲜。这种特许犯规的句式,称为特拗(见王力《汉语诗词律学》。
  特拗的例子:
              七言: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七句第六字“胡”是特拗。用本句的“作”来救。)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第三句第六字“深”是特拗。用本句的“夜”来救。)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第三句第六字“时”是特拗。用本句的“旧”来救。)
   
                 五言: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第七句第四字“乡”字是特拗。用本句的“故”来救。)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其二)
  
                  杜甫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第二首第四字“公”字是特拗。用本句的“共”来救。)
      以上诗句的格律本该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
     现在变成: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
    以上特拗是出句本句自救。对句的格律不变。 这种特拗的句式,多用于尾联的出句,成为唐宋诗人的一种时尚。用于其他联的出句也有,但是较少。
    所谓尾联的出句,就是绝句第三句,七律的第七句。

       根据王佐邦《诗词津梁》(长征出版社)
  
采用特拗是为了诗句通顺自然,例如上面的“作胡语”“夜深坐”“旧时月”“故乡水”“共公子”。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2-12-12 15:24: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拗在唐代不算拗,在《诗章中用声法式》五言三平声中排首位,是优先使用的句式,唐代并无二四六分明的格律。

点评

说的对,在现在也不算拗,根本不用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0:28
不承认没关系。 不承认,则特拗,拗救之类的说法,就没有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15: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失对了,还不是错误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15: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2-12-12 15:30 编辑

采用特拗是为了诗句通顺自然,例如上面的“作胡语”“夜深坐”“旧时月”“故乡水”“共公子”。
   不拗,就不自然了。
你还可以说,采用特拗,是为了使诗意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15: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现特拗,或其它拗句,会使作品失对,就好比人穿衣服,没有扣好扣子,没有上好拉链。

点评

说得形象生动。发现安版与原来看法不一致了,看来是中了我的毒了。我又成功的“腐蚀”了一个网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15: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15: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2-12-12 16:07 编辑

违反,或否定一三五,二四六的任何说法,或做法,都是诡辩,都是违反律诗定义和交替原则的,都只能带来无谓的争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15: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2-12-12 15:44 编辑

如果作者在写作中,觉得遵守律诗定义,按交替原则写诗,会使语句不通顺,语意不深刻,尽可不写律诗,采用其它诗体来写,来很好的表情达意。

即然是写律诗,就要遵守律诗定义,按交替原则去写。
诗的体裁或种类多的是,抒发情意,不一定非用律诗。

点评

欢迎安版从我的反对派成为我的拥护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15: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15: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2-12-12 16:13 编辑

律诗中是不能出现拗句的,律诗必须句句用律句去写。
律诗中如果出现拗句,说得好听,是扭秧歌,说得不好听,是挂羊头,卖狗肉。
要很好地表情达意,尽可写自由诗,现代诗,散文诗。还可写屈原体,陶渊明体,三国建安体。不要为了图虚荣,去硬写律诗,硬凑律诗,写一些非驴非马的作品。

不会写律诗,并不表示一个人文学水平低,诗词水平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15: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2-12-12 15:28
出现特拗,或其它拗句,会使作品失对,就好比人穿衣服,没有扣好扣子,没有上好拉链。 ...

说得形象生动。发现安版与原来看法不一致了,看来是中了我的毒了。我又成功的“腐蚀”了一个网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15: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承认它是“特许犯规的句式”,就没有什么可说的,“犯规”,犯什么规?246不分明,犯“相间”,即非律句。律诗是由律句构成的诗,既然是非律句,就是非律诗了,你要写非律诗,怎么写也可以,但何必硬把它插到律诗中,破坏律诗的纯洁性呢?
所以要谈拗救,你就去救,你救你的,但你不能说它就回到了律诗的轨道上,路已开错了,是不可能回到原路的。上句246不分明,你下句救,能使上句的246分明吗?我真不知道这些拗救的人是怎样脑回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15: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2-12-12 15:38
如果作者在写作中,觉得遵守律诗定义,按交替原则写诗,会使语句不通顺,语意不深刻,尽可不写律诗,采用其 ...

欢迎安版从我的反对派成为我的拥护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16: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拗救的诗只是律诗的亲戚,表弟表妹之类,却不是亲哥哥亲妹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16: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平仄平仄,是三拗四拗,何来自救之说。

点评

一个理论,要能解释和说明 历史上律诗。才为一种正确的理论。 这就是这种理论的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分水岭。 安铜川先生, 以其嘴巴硬顶,不如找出一组合理的例子来说明 历史上律诗不能有“平平仄平仄”这个格式。来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19: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2-12-12 19: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2-12-12 16:03
平平仄平仄,是三拗四拗,何来自救之说。

一个理论,要能解释和说明 历史上律诗。才为一种正确的理论。
这就是这种理论的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分水岭。

安铜川先生, 以其嘴巴硬顶,不如找出一组合理的例子来说明 历史上律诗不能有“平平仄平仄”这个格式。来证明自己的看法如何?

点评

找出来,大易事,(75%以上为正律句)但证明不了含三四拗句就是非律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29 17:14
南北朝时出现四声,称之新体(新古风,与汉晋区别)。 然后又从古风句中分出一种246平仄分明的句子,称之为律句。 然后出现一种全诗由律句构成的新体诗,称之为律诗。 唐初期为律诗增添了相对, 到沈宋时又完善了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0:31
你那个理论,都违反了律诗定义,交替原则,根本不值 一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0:24
你那个正确的理论又能说明什么,只能带来无谓的争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0:21
楼主所举诗例,都违反了律诗定义,违 反了交替原则,不是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20: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2-12-12 19:41
一个理论,要能解释和说明 历史上律诗。才为一种正确的理论。
这就是这种理论的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分水岭。 ...

如何硬顶了?
二四六分明,你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20: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2-12-12 19:41
一个理论,要能解释和说明 历史上律诗。才为一种正确的理论。
这就是这种理论的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分水岭。 ...

平平仄平仄,是三拗四拗,何来自救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20: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2-12-12 20:19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22-12-12 19:41
一个理论,要能解释和说明 历史上律诗。才为一种正确的理论。
这就是这种理论的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分水岭。 ...

楼主所举诗例,都违反了律诗定义,违反了交替原则,不是律诗。人家写的就是古体诗,或是按二五四声律在写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20: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2-12-12 15:24
特拗在唐代不算拗,在《诗章中用声法式》五言三平声中排首位,是优先使用的句式,唐代并无二四六分明的格律 ...

不承认没关系。
不承认,则特拗,拗救之类的说法,就没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20: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2-12-12 19:41
一个理论,要能解释和说明 历史上律诗。才为一种正确的理论。
这就是这种理论的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分水岭。 ...

你那个正确的理论又能说明什么,只能带来无谓的争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2-12-12 20: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大可不必争论。平平仄平仄。是一个可用的句式。为律句和律诗增加了灵活性。

点评

平平仄平仄,违反了交替原则,且在古体诗中经常出现,不可能是律句,或特拗句。 如果硬要用,作品就会出现失对的情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0:52
平平仄平仄,就是一个十足的古风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0:35
都 失对了,如何增加灵活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20: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2-12-12 20:28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22-12-12 19:41
一个理论,要能解释和说明 历史上律诗。才为一种正确的理论。
这就是这种理论的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分水岭。 ...

你那个理论,都违反了律诗定义,交替原则,根本不值 一提。按你那个理论,就是说可以法外有法,盗中有道了。按你那个理论,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了。按你那个理论,执行法律,就可以法外开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51

帖子

21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2
贡献
530
金钱
885
发表于 2022-12-12 20: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2-12-12 15:24
特拗在唐代不算拗,在《诗章中用声法式》五言三平声中排首位,是优先使用的句式,唐代并无二四六分明的格律 ...


     说的对,在现在也不算拗,根本不用救。

点评

不承认二四六,没有关系。承认了,就不要搞自相矛盾的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0:32
不承认二四六,没有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20: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2-12-12 20:23
这个大可不必争论。平平仄平仄。是一个可用的句式。为律句和律诗增加了灵活性。 ...

都失对了,如何增加灵活性。

点评

组句时可以有另外的选择,这不是灵活性? 如果取消灵活性,那一三五不论也不应该要。干脆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样保证不失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20: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弋攱 发表于 2022-12-12 20:28
说的对,在现在也不算拗,根本不用救。

不承认二四六,没有关系。承认了,就不要搞自相矛盾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20: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2-12-12 20:34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22-12-12 19:41
一个理论,要能解释和说明 历史上律诗。才为一种正确的理论。
这就是这种理论的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分水岭。 ...


南北朝时出现四声,称之新体(新古风,与汉晋区别)。
然后又从古风句中分出一种246平仄分明的句子,称之为律句。
然后出现一种全诗由律句构成的新体诗,称之为律诗。
唐初期为律诗增添了相对,
到沈宋时又完善了相粘,格律诗初步成型,
再以后押韵、对仗等完善,到唐中晚期格律诗定型。
因此“平平仄平仄”这个格式属于古风句,这点专家学者都承认。律诗必须由律句组成,大家总没问题吧。有古风句的自然不是真律诗。但对多数为律句的诗统称为律诗也可以。正如天花后遗症叫麻子,但脸上有雀斑的,有粉刺的,有痣的,统称为麻子,也没大错一样。但从定义上则有严格的区别。
至于拗救,是种调声,拗句常常平仄个数差异太大,或者平仄位置出现问题,于是在下句进行相应调整,使上下句协调起来,更具美感或乐感。但后来被人们误会为是律诗中救平仄了。
试想想,上句“平平仄平仄”,平仄已错,下句再怎样救,能纠正“平平仄平仄”的平仄,回到246分明吗?
所以不管是专家权威,只要是解释救平仄的,大约都脑子进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20: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弋攱 发表于 2022-12-12 20:28
说的对,在现在也不算拗,根本不用救。

不承认二四六,没有关系。承认了,就不要搞自相矛盾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2-12-12 20: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2-12-12 20:30
都失对了,如何增加灵活性。

组句时可以有另外的选择,这不是灵活性?
如果取消灵活性,那一三五不论也不应该要。干脆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样保证不失对。

点评

一个人的作品,如果只有一个古风句,视为准律诗,或律诗,还可考虑。 那有什么特拗,拗救之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1:02
135,246已经把灵活性,原则性统一起来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0:43
一三五不论,就是让写诗具有灵活性。不须要另搞 灵活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0: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20: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2-12-12 20:23
这个大可不必争论。平平仄平仄。是一个可用的句式。为律句和律诗增加了灵活性。 ...

平平仄平仄,就是一个十足的古风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20: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2-12-12 20:46 编辑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2-12-12 20:35
组句时可以有另外的选择,这不是灵活性?
如果取消灵活性,那一三五不论也不应该要。干脆就是仄仄平平仄 ...

一三五不论,就是让写诗具有灵活性。不须要另搞灵活性,更不需要通过拗救来增加灵活性。

点评

如果一三五可以不论,那仄平仄也可以不论。至于这种句式叫什么,根本无所谓。仄平仄。无须救,因为它本身就不是拗,而只是一个特殊句式,只是一种灵活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3: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4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6
贡献
7686
金钱
159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20: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2-12-12 20:35
组句时可以有另外的选择,这不是灵活性?
如果取消灵活性,那一三五不论也不应该要。干脆就是仄仄平平仄 ...

135,246已经把灵活性,原则性统一起来了。

点评

另外增加一种灵活性,不是原则性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12 23: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0: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