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1-2-28
威望1116
金钱7609
贡献6454
金牌会员
 
威望- 1116 点
贡献- 6454 次
金钱- 7609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1-6-18 21: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川典第二百九十八卷洞庭湖部藝文一
洞庭賦 宋夏侯嘉正
楚之南有水曰洞庭,環帶五郡,淼不知其幾百里。臣乙酉夏,使岳陽,抵湖上,思搆賦明日披襟而觀之,則翼然動,促然跂慄,然駭愕,然眙恍若駕春雲而軾霓浩若浮汗漫,而朝躋退。若據泰山之安進,若履千仞之危,懵若無識,炯若通微,跛若不倚,蹌若將馳,耳不及掩,目不暇移,情悸心嬉。二三日而後神,始宅氣、始正。若此,不敢以賦為事者。二年,然眷眷不已。一日,登崇丘,望大澤,有雲崒兮、興欻兮、止興,止未霽。忽若有遇,由是漬陽輝,沐芳澤,睹一異人于巖之,際霞為、裾雲為、袂冰膚雪肌,金環玉珮浮丘羨門,斯實其對因言曰:若非好辭者耶。臣曰:然、然、則若智有所不通,識有所不窮用,不通不窮而循乎。無端之紀。若得無殆乎。臣又曰:然、然、志極,則物應思精,則道通嘉若之勤,無譁談吾為。若稱云太極之生曰:地、曰天、中、含,五精,五精之用而水居一焉。水之疏邇,則為江兮,遠則為河,積則為瀦兮,總則為湖。若今所謂洞庭者,傑立而孤廓,然其無區,其大無徒含陽字陰元神之都曖曖昧昧、百川不敢逾,有若神者,有若賓者,有若僕者,有若子者,有若附庸者,有若娣姒者,若禹會塗山,武巡牧野,千同百會紛處麾下。每六合澄靜中流,迴睨莽莽蒼蒼,纖靄不翳,太陽望舒出沒其間。萬頃,咸沸彊而名之為巨澤、為長川、為水府、為大淵,縱之不踰跼之,不卑乍若賢人以重自持,誘之,不前犯之,愈堅又若良將以謀守邊,澎澎濞濞浩爾一致,又若太始未有名義,沖沖漠漠二氣交錯,又若混沌凝然未鑿此,乃方輿之心,胸溳海之郛郭也。三代之前,其氣濩落,浩浩滔天,與物迴薄滅木襄,陵無際、無廓,上帝降鑒巨人斯作,乃命元夷授禹之機,隧山湮谷滌源暢微。然後若金在鎔、若木在工、流精成器。夫何不通,是澤之設允執厥中。既巽其性,遂得其正,有升有降,有動有靜,臣應之曰:升降、動靜、可得聞乎。神曰:水之性,非圓非方,非柔非剛,非直非曲,非元非黃,劃象為坎本乎。羲皇外婉而固,內健而彰,降以姤,始升以復。張其靜處陰,其動隨陽六府之甲,萬化之綱式,觀是,澤乃知天常,若乃四序之變,九夏攸處烘然,而炎沸然,而煮群物澒洞爍為。隆暑澤之作頎然,其容若去、若住、若茹、若吐、靈趨怪覲,杳不可睹,蒸之為、雲散之為、雨倏忽萬象,如還太古,真可嘉也。若乃秋之為,神素氣清泚。肅肅翛翛、群籟四起、澤之動黝,然其姿,若挺、若倚、若行、若止、巽宮離離為之,騰風蒼梧、崇崇為之,供雲四顧一色,黯然氤氳其聲瀰瀰,若商非商、若徵非徵、東湊海門,一浪五千里,又足畏也。言其狀,則石然、而骨岸然、而革蒸然、而榮洚然、而脈有山、而心有洞、而腹有玉、而體有珠、而目穹、鼻孤、島呀、口萬谷,臂帶三吳,足跬荊巫,或跂然,而望;或翼然而趨,彭蠡震澤、詎可云乎。臣又問曰:澤之態已聞,命矣。水之族將何如。居神曰:大道變易,或文、或質、沉潛自遂其類,非一或被甲而邅,或曳裾而[ ],或禿而跋,或角而蜿,或吞而呀,或呿而牙,或心以之懈,或目以之暇,或修臂而立,或橫騖而疾,或髮於首,或髯於肘,或儼而莊,或毅而黝,彪彪玢玢、若太虛之含萬彙,各循其生,而合乎群者也。臣又問曰:若神之資,其品何如也。神曰:清矣,靜矣、麗矣、至矣、邈難知矣,肇于古,古有所未達形于今,今有所未察。非希非夷,合其心於自然,然後上天入地,把三根六況水居陸處,夫何不燭彼鞚鯉之賢轡龍之仙,乃吾之肩也。其餘海若天吳陽侯神胥,齪齪而遊曾不我儔。臣又問曰:易稱王公設險,是澤之險可以為固,而歷代興衰,其義安取。神曰:天道以順不以逆,地道以謙不以盈,故治理之世,建仁為旌聚心為城而弧不假弦、矛不假鋒,四海以之而大同,何必恃險阻,何必據要衝,若秦得百二,為帝齊得十二。為王其山、為金其水、為湯守之不義欻然,而亡水不在大恃之者,敗水不在微怙之者,危若漢疲于昆明,桀困于酒池,亦其類也。故黃帝張樂而興三苗,棄義而傾,則知洞庭之波以仁不以亂、以道不以賊,惟賢者觀之,而後得也。于是盤桓徙倚凝精流、視罄以辭對,倏然而晦。
【洞庭賦】 宋 夏侯嘉正
楚之南有水曰洞庭,環帶五郡,淼不知其幾百里。
臣乙酉夏,使岳陽,抵湖上,思搆賦。
明日披襟而觀之,則
翼然動,促然跂。【促然跂慄,然駭愕,】
慄然駭,愕然眙。【然眙恍若駕春雲而軾霓浩若浮汗漫,】
恍若駕春雲而軾霓,浩若浮汗漫而朝躋。【而朝躋退。】
退若據泰山之安,進若履千仞之危。【若據泰山之安進,若履千仞之危,】
懵若無識,炯若通微。
跛若不倚,蹌若將馳。
耳不及掩,目不暇移。
情悸心嬉。
二三日而後,神始宅,氣始正。【二三日而後神,始宅氣、始正。】
若此,不敢以賦為事者,二年。
然眷眷不已。
一日,登崇丘,望大澤。
有雲崒兮興,欻兮止。【有雲崒兮、興欻兮、止興,】
興止未霽,忽若有遇。【止未霽。忽若有遇,】
由是漬陽輝,沐芳澤。
睹一異人,于巖之際。【睹一異人于巖之,際霞為、】
霞為裾,雲為袂。【裾雲為、袂冰膚雪肌,】
冰膚雪肌,金環玉珮。【金環玉珮浮丘羨門,】
浮丘羨門,斯實其對。【斯實其對因言曰:】
因言曰:若非好辭者耶。
臣曰:然、然、則若智有所不通,識有所不窮。【則若智有所不通,識有所不窮用,】
用不通不窮,而循乎無端之紀。【不通不窮而循乎。無端之紀。】
若得無殆乎。
臣又曰:然、然、志極則物應,思精則道通。【志極,則物應思精,則道通嘉若之勤,】
嘉若之勤,無譁談。
吾為若稱云,太極之生
曰地曰天,中含五精,五精之用,而水居一焉。
水之疏,
邇則為江兮,遠則為河。【水之疏邇,則為江兮,遠則為河。】
積則為瀦兮,總則為湖。
若今所謂洞庭者,傑立而孤。【若今所謂洞庭者,傑立而孤廓,】
廓然其無區,其大無徒。
含陽字陰,元神之都。
曖曖昧昧、百川不敢逾。
有若神者,有若賓者;
有若僕者,有若子者;
有若附庸者,有若娣姒者。
若禹會塗山,武巡牧野。ya
千同百會,紛處麾下。xa【千同百會紛處麾下。】
每六合澄靜,中流迴睨。【每六合澄靜中流,迴睨莽莽蒼蒼,】
莽莽蒼蒼,纖靄不翳。
太陽望舒,出沒其間。【太陽望舒出沒其間。】
萬頃咸沸,彊而名之
為巨澤、為長川;
為水府、為大淵。
縱之不踰,跼之不卑。【縱之不踰跼之,不卑乍若賢人以重自持,】
乍若賢人,以重自持。
誘之不前,犯之愈堅。【誘之,不前犯之,愈堅又若良將以謀守邊,】
又若良將,以謀守邊。
澎澎濞濞,浩爾一致。【澎澎濞濞浩爾一致,】
又若太始,未有名義。【又若太始未有名義,】
沖沖漠漠,二氣交錯。【沖沖漠漠二氣交錯,】
又若混沌,凝然未鑿。【又若混沌凝然未鑿此,】
此乃方輿之心胸,溳海之郛郭也。【乃方輿之心,胸溳海之郛郭也。】
三代之前,其氣濩落。
浩浩滔天,與物迴薄。【與物迴薄滅木襄,】
滅木襄陵,無際無廓。【陵無際、無廓,】
上帝降鑒。巨人斯作。【上帝降鑒巨人斯作,】
乃命元夷,授禹之機。【乃命元夷授禹之機,】
隧山湮谷,滌源暢微。【隧山湮谷滌源暢微。】
然後若金在鎔、若木在工。
流精成器,夫何不通。
是澤之設,允執厥中。【是澤之設允執厥中。】
既巽其性,遂得其正。
有升有降,有動有靜。
臣應之曰:升降動靜、可得聞乎。
神曰:水之性,非圓非方,非柔非剛。
非直非曲,非元非黃。
劃象為坎,本乎羲皇。【劃象為坎本乎。羲皇外婉而固,】
外婉而固,內健而彰。
降以姤始,升以復張。【降以姤,始升以復。張其靜處陰,】
其靜處陰,其動隨陽。【其動隨陽六府之甲,】
六府之甲,萬化之綱。【萬化之綱式,觀是,澤乃知天常,】
式觀是澤,乃知天常。
若乃四序之變,九夏攸處。【九夏攸處烘然,】
烘然而炎,沸然而煮。【而炎沸然,而煮群物澒洞爍為。】
群物澒洞,爍為隆暑。【隆暑澤之作頎然,】
澤之作,頎然其容,
若去若住,若茹若吐。
靈趨怪覲,杳不可睹。
蒸之為雲,散之為雨。【蒸之為、雲散之為、雨倏忽萬象,】
倏忽萬象,如還太古。
真可嘉也。
若乃秋之為神,素氣清泚。【若乃秋之為,神素氣清泚。】
肅肅翛翛、群籟四起。
澤之動,黝然其姿,
若挺若倚,若行若止。
巽宮離離,為之騰風。【巽宮離離為之,騰風蒼梧、】
蒼梧崇崇,為之供雲。【崇崇為之,供雲四顧一色,】
四顧一色,黯然氤氳。【黯然氤氳其聲瀰瀰。】
其聲瀰瀰,若商非商、若徵非徵。
東湊海門,一浪五千里。
又足畏也。
言其狀,則石然而骨,岸然而革。【則石然、而骨岸然、而革蒸然、】
蒸然而榮,洚然而脈。【而榮洚然、而脈有山、】
有山而心,有洞而腹。【而心有洞、而腹有玉、】
有玉而體,有珠而目。【而體有珠、而目穹、】
穹鼻孤島,呀口萬谷。【鼻孤、島呀、口萬谷,】
臂帶三吳,足跬荊巫。
或跂然而望;或翼然而趨。【或跂然,而望;或翼然而趨。】
彭蠡震澤、詎可云乎。
臣又問曰:澤之態,已聞命矣。水之族將何如居。【水之族將何如,居神曰:】
神曰:大道變易,或文或質。
沉潛自遂,其類非一。【沉潛自遂其類,非一或被甲而邅,】
或被甲而邅,或曳裾而[ ]。
或禿而跋,或角而蜿。
或吞而呀,或呿而牙。
或心以之懈,或目以之暇。
或修臂而立,或橫騖而疾。
或髮於首,或髯於肘。
或儼而莊,或毅而黝。
彪彪玢玢、若太虛之含萬彙。
各循其生,而合乎群 者也。
臣又問曰:若神之資,其品何如也。
神曰:清矣,靜矣、麗矣、至矣、邈難知矣。
肇于古,古有所未達;【古有所未達形于今,】
形于今,今有所未察。
非希非夷,合其心於自然。
然後上天入地,把三根六況,水居陸處。【把三根六況水居陸處,】
夫何不燭彼鞚鯉之賢,轡龍之仙,乃吾之肩也。【夫何不燭彼鞚鯉之賢轡龍之仙,乃吾之肩也。】
其餘海若天吳,陽侯神胥。【其餘海若天吳陽侯神胥,】
齪齪而遊,曾不我儔。【齪齪而遊曾不我儔。】
臣又問曰:
易稱:王公設險,是澤之險,可以為固。【易稱王公設險,是澤之險可以為固。】
而歷代興衰,其義安取。
神曰:天道以順不以逆,地道以謙不以盈。
故治理之世,建仁為旌,聚心為城。【建仁為旌聚心為城而弧不假弦、】
而弧不假弦、矛不假鋒。
四海以之而大同。
何必恃險阻,何必據要衝。
若秦得百二為帝,齊得十二為王。【若秦得百二,為帝齊得十二。為王其山、】
其山為金,其水為湯。【為金其水、為湯守之不義欻然,】
守之不義,欻然而亡。【而亡水不在大恃之者,】
水不在大,
恃之者敗。
水不在微,
怙之者危。【敗水不在微怙之者,危若漢疲于昆明,】
若漢疲于昆明,桀困于酒池。
亦其類也。
故黃帝張樂而興,三苗棄義而傾。【故黃帝張樂而興三苗,棄義而傾,】
則知洞庭之波以仁不以亂,以道不以賊。
惟賢者觀之,而後得也。
于是盤桓徙倚,凝精流視。
罄以辭對,倏然而晦。【于是盤桓徙倚凝精流、視罄以辭對,倏然而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