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
注册时间2016-5-8
威望2657
金钱26620
贡献20946
论坛元老
 
威望- 2657 点
贡献- 20946 次
金钱- 2662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0-4-8 17: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套格律体系》原文:
先来谈谈王力近体格律,有人错误的以为王力平平仄仄的平仄格式是从唐朝流传下来的,其实是他们没有去故纸堆里钩沉平仄谱的历史。我经过近十年研究,找出当前16种平仄格式产生的历史源流。其实源头就在清朝初期,是清初王士祯破天荒地出了一本《律诗定体》,里面叙述了近体平仄的规则,赵执信《声调谱》也有研究,以后经董文焕《声调四谱》发扬光大,为集大成之著。后来现代王力先生参考清朝的平仄研究,出了《汉语诗律学》一书,普及本就是《诗词格律》,这是这套近体平仄规则的源流路线,其特征是以唐近体诗为依据,进行归纳总结而来,难免以偏概全。这套平仄规则优点是简便易学,有章可循,便于入门。缺点是以偏概全,不便于解释唐诗近体的各种变格,比如目前争的不可开交的所谓拗,拗救。
那么唐朝有这种清晰的平仄格式吗?答案是“没有”,好多诗人想当然地以为唐朝也有王力一样的平仄格律书,只是后来失传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注》作者葛兆光先生在论述《黄鹤楼》一诗时说:唐朝根本就没有平平仄仄那样死板的格套。
评点:
北山先生对王力近体格律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对“平仄格律”否定身上。
北山先生认为“近体平仄格式和平仄规则”的最早源头是清初王士祯破天荒所撰写的《律诗定体》,后经清代赵执信、董文焕和现代学者王力先生的归纳总结才得以成立。唐代根本没有“清晰的”“近体平仄格式和平仄规则”。
其唯一的理由是唐代根本不存在“平仄谱”。
这一结论是十分荒谬的,其论据根本不成立。
第一、早在公元 939年〔唐末五代时期〕,日本大江朝纲所撰写的《作文大体》一书就比较完整地记载了唐近体诗的平仄格式。从行文和所引实例来看。《作文大体》是日本学者根据中唐典籍编撰而成;由此可证:至少早在晚唐已经有了完整的近体诗平仄格式了。可参见本人撰写的《简评唐代近体诗格律专著“作文大体”》[3]一文。
第二、从中唐元和后的诗人王睿写的《炙毂子诗格》一文对近体诗变格的论述可以推断,至少在中唐已经有完整的近体诗平仄格式了。可参见本人撰写的《从“炙毂子诗格”看唐代近体诗格律》[4]一文。
第三、更重要的是:事实胜于雄辩,从唐代直至当代,遵循平仄格律的近体诗专集一直没有断绝过。
————以上摘抄孙逐明《评北山钓者先生的“两套格律体系”》————
三羊闲话:
日本鬼子《作文大体》的实例总计13首,10首犯中国王力。
符合中国王力声律的百分比:3÷13=23%
【1】含丹在头亲。平平仄平平。
【3】批阅有疑拭眼花。通仄仄平仄仄平。
【3】暮过林崔注文加。仄平平平仄平平。
【4】三途苦时多。平平仄平平。
【5】病容近秋思,仄平仄平仄,
【6】欲倾夜雨中。仄平仄仄平。
【7】落耀留不得,惆怅仰纤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8】华影水文浅亦深。平仄仄平仄仄平。
【10】相赠有言莫自轻。平仄仄平仄仄平。
【11】与我染毫欲晓更。仄仄仄平仄仄平。
【12】石危自动心。仄平仄仄平。
1
《资父事君》菅三品文时卿
怀忠偏得仁,至孝自成人。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拔白何轻死,含丹在头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王生犹有母,曾子岂非臣。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若向宫廷论,应知两取生。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
《草树暗迎春》纪纳言长谷雄
春生无迹渐从东,草木相迎暗至中。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向暖因缘唯媚景,浔阳媒介足柔风。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庭增气色晴沙绿,林变容晖宿雪红。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芳艳不知何处契,谁教计会一时通。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
《秋雁数行书》
秋雁随阳来几赊,数行书点暮天斜。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篇章不定迷言叶,批阅有疑拭眼花。平平仄仄平平仄,通仄仄平仄仄平。
朝隐山云缃帙卷,暮过林崔注文加。平仄平平平仄通,仄平平平仄平平。
老儒渐耄虽疲业,宿癖相侵望句遮。仄平通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通仄平。
4
《与儿孙诗》纪纳言长谷雄作
六旬余日少,三途苦时多。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不义非吾富,儿孙没奈何。通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5
《秋夜月诗》菅三品
病容近秋思,愁人送夜情。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莫言偏待月,多是睡难成。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6
《赋聚沙为佛塔》庆宝胤
聚沙为佛塔,此事出儿童。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应失秋霜底,欲倾夜雨中。通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人唯看作戏,佛不舍其功。平平通仄仄,仄仄仄平平。
彼已得成道,菩提遂不空。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7
《赋月诗》纪纳言
皎皎孤悬月,清光万里过。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映轩添粉壁,临水起金波。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魏鹊飞无止,吴牛喘几多。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落耀留不得,惆怅仰纤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8
《游净土寺诗》庆宝胤
一来净土脱尘衾,华影水文浅亦深。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非水非花非笔砚,为思极乐苦相寻。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9
《赋法华序品诗》后中书王
四十余年探秘法,时来欲使众生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先呈六瑞无人觉,唯有文殊说旧仪。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10
《践大周然上人赴唐诗》庆宝胤
遥寻异域出皇城,相赠有言莫自轻。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抚我半头秋雪冷,思君万里暮云行。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难期此土重相见,已契西方共往生。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久在后生非势利,菩提应赴旧交情。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11
《越调诗》
灯前谈话吟咏几,与我染毫欲晓更。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花锦褥柳丝经〇,玩来终夜动心情。平仄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平。
12
《离合诗》
烟霞望晓好,因我忽光临。平平通仄仄,平仄仄平平。
蹬际青苔满,石危自动心。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13
源英明诗云
春雨何因细脚频,为过花面洗红尘。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花情若听吾微诲,莫待妖姿妄折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