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石先生您好!
以下是权威人士的后续点评:“记者:
其次呢?您对侃石先生这段话怎么看:“平水韵的功绩在于定字的声调与韵部。诗词的继承与创新可以从平水韵开始,所谓方言韵已在平水韵里基本统一。” 权威人士: 其次,这又是一种糊涂认识。字的声调不是平水韵表定的,而是《切韵》、《唐韵》、《广韵》等切韵系韵书厘定的。韵部也不全是平水韵表定的,准确地说,绝大多数都不是平水韵表定的,而是许敬宗奏折、礼部韵略、唐宋诗人为诗实践综合确定的。王文郁、刘渊等人不过是归纳总结前人成果,并将许敬宗以降之同用惯例和唐宋诗人用韵习惯大致固化成平水韵表而已。就历史长河而言,那不过是个十分短暂、基本合理(十三元当时就不甚合理)的阶段性用韵规则罢了。 第三,诗词的继承与创新都不是从平水韵开始的,侃石先生的说法实在是一种误解,熟悉中国诗史的朋友都不会认同。事实上,中国传统诗词的继承与创新早就开始了,现在仍在进行中,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结束。 第四,不知“所谓方言韵已在平水韵里基本统一”究竟想表达什么,故此不便深入置评。但这句话无论从哪方面看,似乎都有问题。如果是在为现今五花八门的方言土语冒称中古平水韵找台阶,那就更不足取了。须知,能在一定区域内自由交流的任何一地方言都是内部一致的,方言之间则不然,方言与正音/官话/国语/普通话之间则大不然。平水韵表依托唐宋正音,怎能基本统一各地方言韵呢?那不过是热衷于玩弄纸间平仄的朋友们的一种托词嘛! 最后,您也可以恭请侃石先生用唐宋正音示范一下《静夜思》与《登鹳雀楼》的规范读法,并请教一下他是哪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