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77|回复: 131

三羊闲话:孙逐明《评北山钓者先生的两套格律体系》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8 16: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羊闲话:孙逐明的《评北山钓者先生的“两套格律体系”》

       羊注:三羊闲话见另一楼层,楼顶只转发孙逐明的原文。

《评北山钓者先生的“两套格律体系”》      

  诗歌格律化是世界诗史里的普遍现象。世界各国的诗律都不约而同地根据本民族语音要素来建立诗歌格律。西方诗歌的轻重律诗歌、长短律诗歌和汉语诗歌里的平仄律诗歌,莫不如此;可以说轻重律、长短律和平仄律是世界诗史中的三朵奇葩。

  唐诗之所以艺术魅力光芒四射,一定程度上得力于平仄理论的成熟,导致了讲究平仄格律的近体诗与不讲究平仄的古体诗并驾齐驱,致使唐诗成为了我国诗史中的黄金时代。其后的宋词和元曲的诞生,更是平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由此可见,平仄理论是汉语诗歌里最优秀的遗产。
  近些年古体诗词创作日趋活跃,古典诗词格律理论的研究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这应当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值得鼓励。

  但也不能不指出,这些新思想新观念里也不乏荒诞不经的奇谈怪论。特别是一股否定古典诗歌平仄格律的风气正在悄然兴起;己丑牛先生的《子虚乌有的格律》和北山钓者先生的《两套格律体系》为其代表作。

  二位先生共同的主要观点是:唐代近体诗里根本不存在平仄格律。此论极其荒谬,根本不符合一千多年来广大诗人的创作实践,是对我国诗律优秀传统的彻底否定。

  由于这一谬说得到了少部分人的热捧,各种否定平仄格律的奇谈怪论不断涌现,对古典诗歌创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予以彻底的清算。

  《子虚乌有的格律》一文之谬,我已经在《“子虚乌有的格律”论可以休矣 》[1]和《评己丑牛“子虚乌有的格律”——兼答北山钓者版主》[2]两篇文章里进行了雄辩的批驳。北山钓者先生《两套格律体系》之谬,我也曾在跟帖中进行过诘难,但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清算。下面将对此文的原文逐段批驳于下:

------------------------------
  《两套格律体系》原文:
  王力近体格律与唐朝近体诗律是两套体系,来源不同,解释也有异,前者显得刻板僵化,后者显得灵活。

  评点:
  己丑牛先生基本的观点是“在清末以前根本不存在平仄格律”;北山钓者同样认为“近体平仄格律”是清初王士祯之后形成的,唐代根本不存在“近体平仄系统”,只存在《文镜秘府论》所记载的“近体诗律”。而且北山先生褒扬后者,贬斥前者。
  此论根本站不住脚。理由见下。

------------------------------  
  《两套格律体系》原文:
  在揭示这个格律真相之前,我先讲个关于红楼梦的故事。据说红楼梦脂本发现之前,读者一则以为程甲本是红楼梦原著,直到上世纪发现了甲戍本,再经胡适之先生大力介绍,人们才知道红楼梦原著本来面目与程甲本是大相径庭的。
  同样,在《金瓶梅词话》发现之前,人们以为经删改过的《金瓶梅》就是原著,直到《金瓶梅词话》重新面世后,逊色不少的《金瓶梅》就被弃之墙角。
  事物的规律总是那么相似,在近体诗诗律中,也存在这种现象,王力近体格律相当于改篡过的程甲本、金瓶梅,而《文镜秘府论》里反映的唐诗诗律,则是原汁原味的脂本、金瓶梅词话。

  评点:
  本段采用类比的手法来否定“近体平仄格律”。
  单纯的类比根本不能成为可靠的论据,这应当是众所周知的起码常识。

------------------------------
  《两套格律体系》原文:
  先来谈谈王力近体格律,有人错误的以为王力平平仄仄的平仄格式是从唐朝流传下来的,其实是他们没有去故纸堆里钩沉平仄谱的历史。我经过近十年研究,找出当前16种平仄格式产生的历史源流。其实源头就在清朝初期,是清初王士祯破天荒地出了一本《律诗定体》,里面叙述了近体平仄的规则,赵执信《声调谱》也有研究,以后经董文焕《声调四谱》发扬光大,为集大成之著。后来现代王力先生参考清朝的平仄研究,出了《汉语诗律学》一书,普及本就是《诗词格律》,这是这套近体平仄规则的源流路线,其特征是以唐近体诗为依据,进行归纳总结而来,难免以偏概全。这套平仄规则优点是简便易学,有章可循,便于入门。缺点是以偏概全,不便于解释唐诗近体的各种变格,比如目前争的不可开交的所谓拗,拗救。
  那么唐朝有这种清晰的平仄格式吗?答案是“没有”,好多诗人想当然地以为唐朝也有王力一样的平仄格律书,只是后来失传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注》作者葛兆光先生在论述《黄鹤楼》一诗时说:唐朝根本就没有平平仄仄那样死板的格套。

  评点:
  北山先生对王力近体格律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对“平仄格律”否定身上。
  北山先生认为“近体平仄格式和平仄规则”的最早源头是清初王士祯破天荒所撰写的《律诗定体》,后经清代赵执信、董文焕和现代学者王力先生的归纳总结才得以成立。唐代根本没有“清晰的”“近体平仄格式和平仄规则”。

  其唯一的理由是唐代根本不存在“平仄谱”。
  这一结论是十分荒谬的,其论据根本不成立。
  第一、早在公元 939年〔唐末五代时期〕,日本大江朝纲所撰写的《作文大体》一书就比较完整地记载了唐近体诗的平仄格式。从行文和所引实例来看。《作文大体》是日本学者根据中唐典籍编撰而成;由此可证:至少早在晚唐已经有了完整的近体诗平仄格式了。可参见本人撰写的《简评唐代近体诗格律专著“作文大体”》[3]一文。

  第二、从中唐元和后的诗人王睿写的《炙毂子诗格》一文对近体诗变格的论述可以推断,至少在中唐已经有完整的近体诗平仄格式了。可参见本人撰写的《从“炙毂子诗格”看唐代近体诗格律》[4]一文。

  第三、更重要的是:事实胜于雄辩,从唐代直至当代,遵循平仄格律的近体诗专集一直没有断绝过。
  1、中唐优秀诗人白居易本人编撰个人诗歌专集《白氏长庆集》里就有近体诗专集。
  《白氏长庆集》对于唐诗的体例有明确的区分,清四库全书的《白氏长庆集》影印本里就有清楚的目录:第一卷至十一卷是“古调诗”“新乐府”和“歌行曲引”,第十三卷至十八卷是“律诗”,第二十一卷是“杂诗”“格体”和“歌行”。每一个“律诗”卷的前面,都明明白白地标明了体例:“律诗,五言,七言,自两韵至一百韵,凡一百首”。八卷共编撰了800首律诗。这些律诗就是当代人所说的“近体诗”。

  这800首律诗里,我随机选取了第十八卷律诗专辑里一百首近体律诗,除了一首长短句杂言诗之外,全部都是根据平仄格律写作的。可参见本人撰写的《从“白氏长庆集”看唐代诗歌格律》[5]一文。其余700首也大体如此。

  2、元人编的唐诗七律专集《唐诗鼓吹集》,以晚唐近体诗作为主,选唐诗人96家,近体七律597首。元人编撰的《瀛奎律髓》专选唐宋两代的五、七言律诗,共选唐代作家180余家,宋代作家190余家。七言律诗二千九百九十二首)。其中唐代入选一百六十四家、一千二百四十九首,宋代入选二百二十一家、一千七百六十五首。这两本近体诗专集都是根据平仄理论写作的。

  本人曾经对《唐诗鼓吹集》的平仄格律逐一进行了分析,此作品597首,诗句4776句。其中符合王力先生的平仄法度者有569首,占95.3%;违背王力平仄法度者仅有28首,仅占4.7%。如果按诗句计算,不符合王力平仄法度的只有76句,仅占1.5%。请详见《从“唐诗鼓吹集”里的拗句看唐人的格律观》[6]一文。

  3、唐代试帖诗全部是近体诗中的五言排律,它们也是最有力的证据。
  本人统计了唐代四十首试帖诗,其平韵排律三十八首,仄韵排律两首。
  从句法看,一共有458个诗句,无一例犯孤平,也无一例三平尾,三仄尾8句。只有三个拗句,仄韵排律里两句〔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排律里一句〔平仄仄仄仄〕,仅占千分之六。换言之,与王力总结的平仄句法的吻合度达百分之九十九点四。

  从篇法看,229联里,无失对现象,仅有两联失粘,且正好是两首仄韵排律,平韵排律里无失粘现象。
  这些试帖诗里,最早的两首是唐开元二十六年戊寅科奉试明堂火珠崔曙〔状元〕和唐天宝四年乙酉科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殷寅〔状元〕,和崔曙殷寅都是盛唐的状元,由此可证:至少在盛唐时期已经有完整的近体诗平仄格式了。可参见本人撰写的《从唐五代殿试试帖诗看近体诗格律》[7]

  4、初唐四杰里都写作了大量完全按照平仄格律的五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泉宴》、《关晨度》、《薛华》……;杨炯的《战城南》、《进临津房少府》、《折杨柳 》、《紫骝马》、《有所思》、《梅花落》 …… 卢照邻的《酬杨比部员外暮宿琴堂朝跻书阁率》、《酬张少府京之》、《春晚山庄率题》、《大剑送别刘右史》……骆宾王的名篇《在狱咏蝉》〔骆宾王由于反对武则天而隐遁,传世诗作甚少〕。

  这些完全按照平仄格律的五律足以证明初唐时期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平仄格式了。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理论典籍的记载还是唐人的创作实践,都雄辩地证明了北山钓者先生以及己丑牛先生的“唐代不存在平仄格律”之论根本站不住脚,纯粹是故作惊人之语、眩人耳目的谬说。

------------------------------
  《两套格律体系》原文:
  那么唐朝流行的诗律书籍是什么样子?唐朝流行的不是王力《诗词格律》,而是崔融《唐朝新定诗格》、王昌龄《诗格》、元兢《诗髓脑》、皎然《诗议》,由于这些书籍早已在中国失传,我们无法窥其原貌,但是这些书籍内容却幸运地被异国他乡的日本东洋保留了一千年,并于清朝末年重新传回东土大陆,这就是日僧遍照金刚所著《文镜秘府论》,此书记录了唐朝德宗年间(806-809年)流行于唐朝首都长安的各种诗律理论,由于此前三十年杜甫已经去世(770年),那么这些理论基本代表了唐朝近体诗成熟时期的诗律。有人辩解说盛唐时期的近体诗律还不成熟,中晚唐近体诗律才算成熟,我真不知他们还要退缩到哪里,要知道王力格律的鼻祖——赵执信《声调谱》研究律诗平仄规律,也只取盛唐王维杜甫的律诗来研究,他并没有取中晚唐人的律诗来研究。
   但是你们能想象到徽钦二帝倘被金国送回南宋,会受到什么待遇吗?高宗会把他们迎上帝位,还是打入冷宫?老百姓还认识他们吗?由于历史无法重演,我们无法估计其结果。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文镜秘府论》回国以后的待遇,他已经被冷落了一百多年了!我们现在谈近体格律,津津乐道于引用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纲要》、《诗词格律十讲》、《诗词格律》、《汉语诗律学》、《古代汉语》,有几个人曾经研究过《文镜秘府论》?

  评点:
  北山先生认为唯有《文镜秘府论》所保存的声病理论才是真正的唐代“近体诗律”,这也完全是无稽之谈。
  北山先生煞有介事地声称:“有几个人曾经研究过《文镜秘府论》?”似乎惟有他研究过《文镜秘府论》似的,岂不是笑话?
  学术界对于《文镜秘府论》的研究还少吗?大家只要百度一下“文镜秘府论”,就会发现研究《文镜秘府论》的专题论文比比皆是;特别是罗根泽、郭绍虞、卢盛江、王梦鸥、王晋江、王利器、张伯伟等知名学者都对《文镜秘府论》记载的声律理论做过详尽的研究,学术论文和专著不知凡几。
  他们与北山先生的差异仅仅在于:众多学者们没有得出《文镜秘府论》所载的声律理论被唐代诗人广泛遵守的荒谬结论而已。

------------------------------
  《两套格律体系》原文:

  我们从《文镜秘府论》理看到,唐朝近体声律是讲四声的,还讲轻重清浊。但是平仄规定有的严格,称“诗律”,不可轻犯,有的松泛,称“病犯”,犯之无妨,只是不美而已,就好比做人的道理,大错误不可犯,犯则触动刑法,小错误可以不断,只受道德约束。
  我们来看《文镜秘府论》里的论述:
   天卷调声记载:“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这是唐代关于诗律的记载,讲的是粘对的规则,粘对一词在唐代是有记载的,比如殷璠《河岳英灵集集论》说:“夫能文者,匪谓四声尽要流美,八病咸须避之,纵不拈二(拈缀)(即粘对),未为深缺。” 是沈宋主持的科举考试里,首次把粘对用于评分规则,因此人们把近体的创立归到沈宋名下。
  《文镜秘府论》西卷文二十八种病记述了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我们取蜂腰记述来分析:
  “刘氏(即刘善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如阮《止欲赋》云:“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即“体”与“粉”、“衣”与“除”同声是也。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然用全句,平上可为上句取,固无全用。如古诗曰:“迢迢牵牛星”,亦并不用。若古诗曰:“脉脉不得语”,此则不相废也。犹如丹素成章,盐梅致味,宫羽调音,炎凉御节,相参而和矣。”
  这里讲到二五、二四需要分明的声律讲究,并论述了一句中平仄的用法,这些叙述与王力先生论述的平仄格式有差异。
  我们看到八病之说在唐朝是作为声病来看待,并不作为诗律看待,人犯病还可以是人,近体诗犯病也还是近体。
  只有把诗律和病犯的轻重分清楚,才可以解释为什么唐朝近体诗有很多变格。

   评点:
  诗歌格律的一种实用性的理论,检验这种实用性理论的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近体诗的创作实践;唐代近体诗究竟是采用平仄理论还是《文镜秘府论》,必须用唐代近体诗专集里的作品来检验。

  为了考证古代近体诗遵循的格律,我选用了唐代《白氏长庆集》第十八卷律诗专辑里的一百首五七言的律诗、元代七律专集《唐诗鼓吹集》里的579首七律,和唐五代40首殿试试帖诗,仔细比对了它们的的平仄格式,发现它们与王力先生总结的平仄格式的吻合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雄辩地证明了唐代近体诗遵循的是平仄格律。

  北山先生认为唐代近体诗遵循的不是平仄格律,而是《文镜秘府论》。可他的论证方法是只从《文镜秘府论》这一“本本”里寻章摘句,就匆匆忙忙地下结论。可他根本不联系唐代近体律诗的实际,甚至连一首遵守《文镜秘府论》的范诗都举不出,更谈不上用唐人的近体诗专辑来进行检验了。

  北山先生要想证明唐代近体诗遵循的不是平仄格律,而是《文镜秘府论》,就必须用白居易的近体律诗专辑来进行检验。
  ——可以预料,北山先生是绝对不敢作这样的检验工作的。是不是这样,大家拭目以待。
------------------------------
  《两套格律体系》原文:  
  总之,《文镜秘府论》里反映的唐诗近体声律与清朝以来王渔洋董文焕王力系统的近体声律是两套不同的近体声律体系,前者是唐朝近体诗实践的总结,并反过来指导着唐近体诗的实践,而后者是根据唐人近体作品归纳出来的。由于唐近体声律文献久已失传,因此后者,也就是王力近体诗律没有参考前者,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并被近代一些人僵化——-表现为,唐朝把近体平仄称作调声术(换头、护腰、相承),文病(文二十八种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既然是“术”、“病”,说明他们不是硬性规定,即便触犯,也不废为近体。而近代人把王力的汉语诗律改称诗词格律,既然是格律,那就如同法律,严不可犯。由于古人并没有把近体诗律称作格律,把诗律称格律是很晚近的事情,这就使得去年有个己丑牛老先生,想要研究古人关于格律论述,竟然查不到王力之前有“诗词格律”一词的文献,于是转而作了一篇慨叹文章《子虚乌有的格律》。  
   这两套近体诗律,不仅是有出入,而且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也不一样,一个是柔性的规则,一个是刚性的规则,这就容易明白,为什么历代公认的七律《黄鹤楼》,在改革开放后,会遭遇被开除出七律的危险。
  参见:
  无患子:由唐人诗格看崔颢《黄鹤楼》诗的声律  
  己丑牛:子虚乌有的格律  

  评点:
  北山先生的《两套格律系统》与己丑牛先生的《子虚乌有的格律》如出一辙,都是对传统平仄格律理论的完全否定。这种否定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如果北山先生和己丑牛先生仅仅是得出了某种错误观点,这本来也算不了什么,谁敢说自己的研究没有错误观点呢?

  二位先生论文的最大不足在于他们的研究方法有严重错误。  
  北山钓者先生的《两套格律系统》和己丑牛先生的《子虚乌有的格律》的共同特点是根本不联系创作实践,把古代典籍有无记载作为理论正误的唯一标准。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只要是古代典籍里没有记载的理论,就一定不存在。——己丑牛先生认为唐代典籍里没有“格律”一词,北山钓者先生认为唐代典籍没有平仄谱,二位先生就断定唐代不存在平仄格律。
  二、只要是古代典籍里有记载的理论,就一定是正确的。——北山钓者先生认为《文镜秘府论?记载了声病说、换头术等等声律理论,就断定它们就是唐代近体诗遵守的诗律。
  古代典籍没有记载就一定不存在是很荒谬的:
  在牛顿之前没有万有引力定律,难道那时的苹果不是落到地上而是飞上太空不成?
  在孟德尔之前没有遗传基因理论,难道古代生物体内就没有遗传基因不成?
  我国清代以前没有语法学,难道古人说的话就不存在主谓宾定状补不成?
  ……
  古代典籍有记载的就一定正确,也是很荒谬的。
  我国古籍记载“天圆地方”,难道古代的天竟然是圆盘、地竟然是四方砚台了不成?
  我国古籍记载我国处在世界的中央,“中国”的命名就由此而来,难道中国真的是世界的中央了不成?
  ……
  真正正确的方法应当是从实际出发,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众所周知,“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显而易见,北山先生和己丑牛先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不折不扣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这种教条主义的研究方法的危害性更加严重,值得大家引以为戒。


[1]《“子虚乌有的格律”论可以休矣 》
http://www.zhfys.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2625

[2]《评“己丑牛《子虚乌有的格律》”——兼答北山钓者版主》http://www.zhfys.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6666

[3]《简评唐代近体诗格律专著“作文大体”》  http://www.zhfys.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1362

[4]《从“炙毂子诗格”看唐代近体诗格律》  http://www.zhfys.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5701

[5]《从“白氏长庆集”看唐代诗歌格律》  http://www.zhfys.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0843

[6]《从“唐诗鼓吹集”里的拗句看唐人的格律观》http://www.zhfys.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7846

[7] 《从唐五代殿试试帖诗看近体诗格律》
http://www.zhfys.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1019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4-8 17: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4-8 17:46 编辑

崔颢的《黄鹤楼》为何被古人列为七律之首?

狭义近体需要明确孤平拗救与失替拗救的概念

又想翻旧账?请三羊先生再重新复习一遍如观的旧文再发言。就知道引用孙逐明的文章,你怎么不引用如观的?保你百战百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8 17: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套格律体系》原文:
  先来谈谈王力近体格律,有人错误的以为王力平平仄仄的平仄格式是从唐朝流传下来的,其实是他们没有去故纸堆里钩沉平仄谱的历史。我经过近十年研究,找出当前16种平仄格式产生的历史源流。其实源头就在清朝初期,是清初王士祯破天荒地出了一本《律诗定体》,里面叙述了近体平仄的规则,赵执信《声调谱》也有研究,以后经董文焕《声调四谱》发扬光大,为集大成之著。后来现代王力先生参考清朝的平仄研究,出了《汉语诗律学》一书,普及本就是《诗词格律》,这是这套近体平仄规则的源流路线,其特征是以唐近体诗为依据,进行归纳总结而来,难免以偏概全。这套平仄规则优点是简便易学,有章可循,便于入门。缺点是以偏概全,不便于解释唐诗近体的各种变格,比如目前争的不可开交的所谓拗,拗救。
  那么唐朝有这种清晰的平仄格式吗?答案是“没有”,好多诗人想当然地以为唐朝也有王力一样的平仄格律书,只是后来失传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注》作者葛兆光先生在论述《黄鹤楼》一诗时说:唐朝根本就没有平平仄仄那样死板的格套。

  评点:
  北山先生对王力近体格律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对“平仄格律”否定身上。
  北山先生认为“近体平仄格式和平仄规则”的最早源头是清初王士祯破天荒所撰写的《律诗定体》,后经清代赵执信、董文焕和现代学者王力先生的归纳总结才得以成立。唐代根本没有“清晰的”“近体平仄格式和平仄规则”。

  其唯一的理由是唐代根本不存在“平仄谱”。
  这一结论是十分荒谬的,其论据根本不成立。
  第一、早在公元 939年〔唐末五代时期〕,日本大江朝纲所撰写的《作文大体》一书就比较完整地记载了唐近体诗的平仄格式。从行文和所引实例来看。《作文大体》是日本学者根据中唐典籍编撰而成;由此可证:至少早在晚唐已经有了完整的近体诗平仄格式了。可参见本人撰写的《简评唐代近体诗格律专著“作文大体”》[3]一文。

  第二、从中唐元和后的诗人王睿写的《炙毂子诗格》一文对近体诗变格的论述可以推断,至少在中唐已经有完整的近体诗平仄格式了。可参见本人撰写的《从“炙毂子诗格”看唐代近体诗格律》[4]一文。

  第三、更重要的是:事实胜于雄辩,从唐代直至当代,遵循平仄格律的近体诗专集一直没有断绝过。
————以上摘抄孙逐明《评北山钓者先生的“两套格律体系”》————

三羊闲话:
日本鬼子《作文大体》的实例总计13首,10首犯中国王力。
符合中国王力声律的百分比:3÷13=23%
【1】含丹在头亲。平平仄平平。
【3】批阅有疑拭眼花。通仄仄平仄仄平。
【3】暮过林崔注文加。仄平平平仄平平。
【4】三途苦时多。平平仄平平。
【5】病容近秋思,仄平仄平仄,
【6】欲倾夜雨中。仄平仄仄平。
【7】落耀留不得,惆怅仰纤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8】华影水文浅亦深。平仄仄平仄仄平。
【10】相赠有言莫自轻。平仄仄平仄仄平。
【11】与我染毫欲晓更。仄仄仄平仄仄平。
【12】石危自动心。仄平仄仄平。
1
《资父事君》菅三品文时卿
怀忠偏得仁,至孝自成人。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拔白何轻死,含丹在头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王生犹有母,曾子岂非臣。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若向宫廷论,应知两取生。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
《草树暗迎春》纪纳言长谷雄
春生无迹渐从东,草木相迎暗至中。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向暖因缘唯媚景,浔阳媒介足柔风。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庭增气色晴沙绿,林变容晖宿雪红。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芳艳不知何处契,谁教计会一时通。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
《秋雁数行书》
秋雁随阳来几赊,数行书点暮天斜。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篇章不定迷言叶,批阅有疑拭眼花。平平仄仄平平仄,通仄仄平仄仄平。
朝隐山云缃帙卷,暮过林崔注文加。平仄平平平仄通,仄平平平仄平平。
老儒渐耄虽疲业,宿癖相侵望句遮。仄平通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通仄平。
4
《与儿孙诗》纪纳言长谷雄作
六旬余日少,三途苦时多。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不义非吾富,儿孙没奈何。通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5
《秋夜月诗》菅三品
病容近秋思,愁人送夜情。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莫言偏待月,多是睡难成。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6
《赋聚沙为佛塔》庆宝胤
聚沙为佛塔,此事出儿童。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应失秋霜底,欲倾夜雨中。通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人唯看作戏,佛不舍其功。平平通仄仄,仄仄仄平平。
彼已得成道,菩提遂不空。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7
《赋月诗》纪纳言
皎皎孤悬月,清光万里过。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映轩添粉壁,临水起金波。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魏鹊飞无止,吴牛喘几多。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落耀留不得,惆怅仰纤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8
《游净土寺诗》庆宝胤
一来净土脱尘衾,华影水文浅亦深。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非水非花非笔砚,为思极乐苦相寻。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9
《赋法华序品诗》后中书王
四十余年探秘法,时来欲使众生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先呈六瑞无人觉,唯有文殊说旧仪。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10
《践大周然上人赴唐诗》庆宝胤
遥寻异域出皇城,相赠有言莫自轻。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抚我半头秋雪冷,思君万里暮云行。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难期此土重相见,已契西方共往生。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久在后生非势利,菩提应赴旧交情。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11
《越调诗》
灯前谈话吟咏几,与我染毫欲晓更。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花锦褥柳丝经〇,玩来终夜动心情。平仄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平。
12
《离合诗》
烟霞望晓好,因我忽光临。平平通仄仄,平仄仄平平。
蹬际青苔满,石危自动心。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13
源英明诗云
春雨何因细脚频,为过花面洗红尘。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花情若听吾微诲,莫待妖姿妄折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4-8 17: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4-8 21:32 编辑

已乘黄鹤,此空余黄鹤
一去不复,白千载空悠
历历汉阳,芳萋萋鹦鹉
乡关何处?烟江上使人
-----------------------------------------------------

广义律诗与古风、永明的分界,在关于诗体的界定标准中如观已经进行过阐述,这里只是在强调说明一下。近体诗的要点应为:

1.不可失粘,2.除首联韵尾字不可失对,3.双数句为平韵尾。


王力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只是说《黄鹤楼》属于半古风半律句。实则并非如此,它是标准的广义近体格律诗。是如观首次发现了它并未失粘与失对,完善了王力的理论。


点评

失粘失对也是格律诗之变体!难不成是古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8 18: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8 17: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4-8 17:56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声律新解——三羊撰文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提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崔颢的《黄鹤楼》,随有“唐人七律,崔颢第一”的盛名,从此广为流传,至今千年不衰。

    所谓“唐人七律,崔颢第一”,既不是“声律”第一,也不是“意境”第一。声律,是硬指标,声律有合律不合律之分,声律没有第一第二之说。意境,是软指标。意境有美好不美好的相对表述,意境没有第一第二的绝对说法。南宋诗论家,严羽的“唐人七律,崔颢第一”,应该是相对于具备硬指标的修辞艺术而言。

    崔颢的《黄鹤楼》,频繁使用修辞手法,仅从【双声、叠韵、重字、叠词】来论,因修辞所牵连的字数高达30个。修辞的字数,是非修辞字数的1.2倍。不管是从盛唐来说,也不管从大唐来论;不管是从古风来说,也不管从律诗来论;不管是从崔前来说,也不管从崔后来论。崔颢可谓,空前绝后,无人超越。尤其前句一二三,字字围绕黄鹤间。三扣主题《黄鹤楼》,堪称今古第一流!

    尤为精彩的,崔颢《黄鹤楼》颈联的句法。前四后三的遣词造句,中间省略系词谓语的手法。这在唐人的七言律诗中,当属空前卓越的第一人。唐朝温庭筠和宋朝马致远的诗词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其诗词手法,大概源于崔颢《黄鹤楼》。
晴川【平】历历【入】汉阳树【去】,
春草【上】萋萋【平】鹦鹉洲【平】。

    解读崔颢七律《黄鹤楼》,重要环节有三:一是,“已乘”的“乘”字,音读“去”声,意作“记载”;二是,“一去”的“去”字,音读“平”声,意作“疾走”;三是,使用元兢四声25法,七言则是四声247法。崔颢七律《黄鹤楼》:

昔人【平】已乘【去】黄鹤去【上】,
此地【去】空馀【平】黄鹤楼【平】。

黄鹤【入】一去【平】不复返【上】,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悠【平】。

晴川【平】历历【入】汉阳树【去】,
春草【上】萋萋【平】鹦鹉洲【平】。

日暮【去】乡关【平】何处是【去】,
烟波【平】江上【去】使人愁【平】。

点评

黄鹤疾走?(为什么不飞?)无异于梦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8 18: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8 18: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4-8 17:56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如观:你怎么不标注声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4-8 18: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4-8 18:25 编辑

洛阳雅音是贯穿中国官韵发展史的主体、主流与主线


新韵制定的原则与终极标准


又是你的四声律标注法。我想这个连孙逐明也不会赞同吧?

关于诗韵、诗律、诗体,如观的这几篇论文都是属于终极理论。如观现在正式授权你引用、转发。保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如有人挑战你摆不平的可以告诉我,我来负责摆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4-8 18: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8 18:13
如观:你怎么不标注声调呢?

已乘黄鹤,此空余黄鹤
一去不复,白千载空悠
历历汉阳,芳萋萋鹦鹉
乡关何处?烟江上使人
---------------------------------------------------
红字为平,蓝字为仄。其它的字没有标。因为广义格律诗只需满足上述的条件即可,其它的字不管出不出律都没有必要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8 18: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4-8 18:18
洛阳雅音是贯穿中国官韵发展史的主体、主流与主线

又是你的四声律标注法。我想这个连孙逐明也不会赞同吧? ...

孙逐明也不会赞同】,你是怎么知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194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5
贡献
3121
金钱
4549
发表于 2020-4-8 18:3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多许多 于 2020-4-8 18:35 编辑

不管谁,是人是鬼还是羊,在正式场合,出律扣分,出韵整诗作废。标上律绝,决不会用三羊先生的平仄标准格律标准及用韵准则。仅标律绝又注明用新韵,只是天下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4-8 18: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4-8 17:56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失粘失对也是格律诗之变体!难不成是古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4-8 18: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8 18:13
如观:你怎么不标注声调呢?

别再坚持你的四声律了。如果你说永明体里有,我能相信。但正是因为永明体实验四声律失败了才向广义律诗的平仄格律转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4-8 18: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8 17:58
崔颢《黄鹤楼》声律新解——三羊撰文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提出:“唐人七言律诗,当 ...

黄鹤疾走?(为什么不飞?)无异于梦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8 18: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4-8 18:48
失粘失对也是格律诗之变体!难不成是古风?!

话在你的嘴里,你怎么说都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8 18: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4-8 18:53
黄鹤疾走?(为什么不飞?)无异于梦呓

大概也就是,害怕雨梦的梦呓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4-8 19: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4-9 00:59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4-8 18:48
失粘失对也是格律诗之变体!难不成是古风?!

已乘黄鹤,此空余黄鹤
一去不复,白千载空悠
历历汉阳,芳萋萋鹦鹉
乡关何处?烟江上使人
--------------------------------------------------
失对和失替是不是一个概念?

不失对是专门指的每句的句尾必须平仄交替。

不失粘是指前联对句第二字与次联出句第二字平仄一致。

不失替是指每句的第四字、第六字的位置必须平仄也交替

所以《黄鹤楼》满足于不失粘、不失对,因此它是广义律诗。

理论界很多学者(包括王力)并没有把这两个概念搞清,所以才造成争吵至今,总是形成不了定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4-8 19: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4-8 18:48
失粘失对也是格律诗之变体!难不成是古风?!

广义近体:1.不可失粘,2.除首联韵尾字不可失对,3.双数句为平韵尾。

狭义近体:1.不可失粘,2.除首联韵尾字不可失对,3.双数句为平韵尾,4.不可失替,5.不可犯孤平,6.不可三平尾、三仄尾。
------------------------------------------------------
所以,如观所说的失替与失对不是一个概念。

一首诗拿来,只要满足于上述条件,就可以认定是相应的狭义近体还是广义近体。

不管你是不是什么小扭救不救,大扭救不救,只要看他是否满足于上述条件。

点评

2.除首联韵尾字不可失对, 。。。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此二种首联句式,除去韵脚,第三字均失对,也不是近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8 20:21
那李白之登凤凰台不是近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8 20:17
故人西辞黄鹤楼,千朵万朵厌枝低如何? 。。。 如观所说的失替与失对不是一个概念。 那又是什么概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8 2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8 19: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4-8 19:20
广义近体:1.不可失粘,2.除首联韵尾字不可失对,3.双数句为平韵尾。

狭义近体:1.不可失粘,2.除首联韵 ...

    台湾大学中文系蔡瑜提出质疑,他认为应该用唐人诗格作品中的调声理论来理解唐人诗律,他并尝试用初唐诗格作品中的调声理论来检视部分作品,发现这些诗歌都合于这些规范。蔡瑜因而认为唐人的诗律应该以诗格作品中的理论为依据,而非是依据后人归纳出来的【律化】法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4-8 20: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4-8 19:20
广义近体:1.不可失粘,2.除首联韵尾字不可失对,3.双数句为平韵尾。

狭义近体:1.不可失粘,2.除首联韵 ...

故人西辞黄鹤楼,千朵万朵厌枝低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4-8 20: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8 19:44
台湾大学中文系蔡瑜提出质疑,他认为应该用唐人诗格作品中的调声理论来理解唐人诗律,他并尝试用初唐 ...

人本身的生理构造不允许组合那么多声,把四声都引入诗中是永明体的一种实验,但是证明它失败了,所以才转为平仄二声。

汉语能区分四声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高考语文为什么还要考拼音?是因为迄今为止中国还仍有无法分清四声的人存在。

创近体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声乐更好听。一句诗文中只区分二、五字,其它的不管,那创这种体有什么意义?

所以你的二五4声律既便有也是属于应被马上淘汰的。你受他人误导,中毒太深。

但是现在,你口气上比以前平和多了。可见你也终于感觉到那个所谓理论的错误。

三羊,尽早抛弃。要研究的课题太多了,不要再在那上面耗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4-8 20: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4-8 19:20
广义近体:1.不可失粘,2.除首联韵尾字不可失对,3.双数句为平韵尾。

狭义近体:1.不可失粘,2.除首联韵 ...

故人西辞黄鹤楼,千朵万朵厌枝低如何?
。。。
如观所说的失替与失对不是一个概念。
那又是什么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4-8 20: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4-8 19:20
广义近体:1.不可失粘,2.除首联韵尾字不可失对,3.双数句为平韵尾。

狭义近体:1.不可失粘,2.除首联韵 ...

那李白之登凤凰台不是近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4-8 20: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4-8 19:20
广义近体:1.不可失粘,2.除首联韵尾字不可失对,3.双数句为平韵尾。

狭义近体:1.不可失粘,2.除首联韵 ...

2.除首联韵尾字不可失对,
。。。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此二种首联句式,除去韵脚,第三字均失对,也不是近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4-8 20: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指不链犯上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4-8 20: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4-8 20:08
故人西辞黄鹤楼,千朵万朵厌枝低如何?

西辞黄鹤楼,烟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两句两个字都为平声,失粘。首句入平声韵其实也是违律的,是后来规定的算正格。

所以一票否决,此诗为古风。

我们铺地砖时,一般工人都会选择最靠近门的那块为标准,以此来找水平线。

崔颢的《黄鹤楼》为什么要放在七律之首?就是在暗示选律诗的标准。要以他的为标准。

崔颢的所谓出律只是出的狭义近体的律,并没有出广义近体的律,所以他的那首就可以算为广义近体。

李白,整天自由散漫,他号称律诗的诗经常出律,这不少见。后人盲目崇拜,才把他很多出律的诗也给定为了近体律诗。

由此可见,律再乱,只要不违背上述原则仍是律,律再工,只要一个字违背上述原则仍非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8 20: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理论漏洞百出,不值一驳。早就被驳得体无完肤了!三羊又拿来当靶子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4-8 20: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4-9 00:56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4-8 20:21
2.除首联韵尾字不可失对,
。。。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不失对是专门指的每句的句尾必须平仄交替。

不失粘是指前联结句第二字与次联出句第二字平仄一致。

不失替是指每句的第四字、第六字的位置必须平仄也交替

---------------------------------------------------------------
概念如观不是讲的很清楚?

失对与否只看韵尾的一个字,失粘与否只看每句的第二个字,与否只看每句的第四、第六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4-8 2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4-8 20:17
那李白之登凤凰台不是近体!?

反正原则如观都讲的很清楚了,具体的你们可以去匡去。

崔颢《黄鹤楼》与李白的那首下扬州,从格律上看两人完全是矛盾的,对立的。

你按照崔颢的,就不能再按照李白的。但是从理论上讲,崔颢的应是正确的。所以律诗以后明确要按此标准。

一票否决。你写的律再工,只要有一个字违反原则就要马上否决。

广义近体失粘的性质同狭义近体的孤平性质是一样的,是大忌。因此就必须要一票否决。

诗体、诗律没有了标准,那诗词理论界会永远争吵下去,永无宁日。

但是如观制定的标准最具传承性、现实性、唯一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4-8 21: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4-8 20:21
2.除首联韵尾字不可失对,
。。。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无论诗韵、诗体、诗律,为什么如观能很快理清、理顺?还是你们不爱听的那句话,缘于学佛。

你们看看编的那新韵,还有官韵正脉的梳理,这次的界定近体诗。要是佛法都是象世俗这样漏洞百出那能行吗?那还怎么去弘法、传法?谁还会信?

佛法中有一个字的漏洞、一处的矛盾那都是不允许的。圣义谛的我们在这里不讨论,就俗义谛而言,学了佛法对你研究世俗的学问绝对是有帮助的。可见那些轻慢佛法的人是有多么的无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9 01: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4-8 17:43
崔颢的《黄鹤楼》为何被古人列为七律之首?

狭义近体需要明确孤平拗救与失替拗救的概念

接地气,与束之高阁不是一个档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5 1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