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放棹江湖

浅说唐音:王之涣之凉州词

  [复制链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12: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19 15:26 编辑

问好各位诗友,关于王之涣《凉州词》的讨论,主楼帖外,我还需要做一些补充。

第一,我的帖子题目,我写出“唐音”二字,就是因为王之涣《凉州词》是唐音的典型代表,什么是唐音,我在主题帖写了,不再复述。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由此可知,王之涣也是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黄河远上白云间,如果是黄沙直上白云间,还能感受到它是唐音的典型代表吗,还能称之为它是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吗。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第二,我要说说,诗人王之涣在哪里写的这首诗,我在主题帖说,不在黄河、不在凉州、不在玉门关,而在更远的唐朝西部边疆,即使王之涣写诗的时候不在西部边疆,那诗的本身也是描写的西部边疆、安西都护府的境内的一个地方,写的是那里戌边将士们的不得还乡的怨情,情调悲而不失其壮。

第三,唐玄宗的时候,凉州地方官郭知运整理了一批西域乐谱进献朝廷。玄宗大喜,异域风情的音乐也由此在长安流行起来,诗人们纷纷为这些曲子填写歌词,这些歌词就都叫做《凉州词》。这首诗是王之涣在长安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不存在什么借景抒情,所以黄沙直上白云间的诗兴大发,是不可能的,王之涣肯定有出游边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这是必须的。黄河远上白云间,就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最好体现,作为起兴,黄河远上引出诗境的开阔渺远,直指西部边关,我看这里的白云间也不是真正的景象,白云间是一种浪漫的表现手法,也是对西部边疆遥远的形象描写,白云间也很神秘,也可以指天山、昆仑山,昆仑山是为万山之祖,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人文始祖伏羲的王都。

第四,白云间不作实际景象,如果把白云间看做浪漫的表达,带有一点神话味道,那白云间所处的景象就和第二句万仞山联系起来了,黄河远上只是指了一个向西向上的方向,白云之下是万仞山,我看这里的万仞山就是指天山或者昆仑山,这都在安西都护府边疆境内。

第五,我建议把唐朝地图拿来,放在一起读,才或可领略盛唐诗歌之伟美。不要做毛主席说的宋人不懂形象思维。我看启功先生也不懂形象思维,他老人家说:“如果是‘黄河远上白云间’,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草木,人们就不必‘怨杨柳’了,‘春风’也就‘度’过‘玉门关’了。”我在这里,再说一遍我的看法,诗里的“怨杨柳”,在哪里怨,不在黄河、不在凉州、不在玉门关,而在更远的唐朝西部边疆、安西都护府的境内的一个地方。

第六,诗的第一二句是写景,山川之雄阔苍凉,戌边者处境之孤危,这是全诗的基调,才引出三四句抒情,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悲凉而慷慨,绝句嘛,一般三四句转结才是全诗主旨所在。黄河远上白云间是起兴,是营造一种山川开阔远大之距离和境界,照应第四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因为大唐江山万里,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哪还能吹到更远的西部边疆。黄沙直上白云间,和全诗联系起来,能产生这样的诗歌艺术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第一句如果是黄沙直上,就和全诗的基调不一致,全诗意境开阔、大气磅礴,黄河远上正确,黄沙直上就显得很局促、不在一个频道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13: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焚詩爐 发表于 2018-3-19 10:16
其实挺简单,就一句话:黄河与孤城,都不能坐实理解。
建议你不必再说下去了,对于理解力不到这一层的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3-19 18: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3-18 20:03
问好梅花山人,这诗让你我来读,也许不需要这么费劲写这么多。论坛上这么多读者思维境界不够开阔,不具备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77
贡献
13790
金钱
16796
发表于 2018-3-19 18:52: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3-18 16:24
吾闽同志你好,呵呵,我在主题帖说了,请参照唐代地图,黄河的河套地区以西都可以称之为上游地带。。。。 ...

哈,“黄河之水天上来”,讲的不就是黄河之水不会“远上”、“直上”白云间么?
“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渡玉门关。”
(见于《唐人选唐诗·国秀集》一九七八年九月新一版一八五页。)
有了第一句“一片孤城万仞山”,还能和黄“河"有关?黄“河”还能是“直上"的?“远上”也是不能了。
历史证明,黄河越能改道,则越是“九曲"的。
所以真要推论的话,简直就是“沙”被“河”代替了,“直”被“远”代替,第二句诗句给调上来第一句的位置,第一句诗却调至第二句处。
再就是“春光”的高明处,计较起来,也能避开文字是非,“春风”则难说。

点评

问好山水诗友,最早记录王之涣《凉州词》的是《国秀集 》,第一二句是: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后来的《集异记》,第一二句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你说你相信哪一个,《国秀集 》印刷难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9 2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21: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0 09:12 编辑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18-3-19 18:52
哈,“黄河之水天上来”,讲的不就是黄河之水不会“远上”、“直上”白云间么?
“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 ...

问好山水诗友,最早记录王之涣《凉州词》的是《国秀集 》,第一二句是: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后来的《集异记》,第一二句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你说你相信哪一个,《国秀集 》印刷难道不可能出现疏忽吗,你可知道《国秀集》的作者芮挺章老眼昏花,在写人家作者名字的时候,王之涣三字写成了王涣之,这不是疏忽吗,大大的疏忽。《集异记》写的是唐代民间旗亭梨园伶官唱的曲调,哪个更值得相信。就从诗歌本身的起承转合关系来看,你也应该能分辨出来。

我在今天的补充叙述的帖子里说了,这首诗是王之涣在长安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写的是唐朝西部边疆、安西都护府的境内的一个边关戌城,那里戌边将士们的不得还乡的怨情,情调悲而不失其壮。

黄河远上白云间,这是浪漫主义表现,起兴,黄河远上开阔了诗境,也是一个方向指引,向西向上的方向,我现在的理解是,黄河远上与白云间不在同一个地方,白云间不作真实景象,白云间所指的地方就是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





点评

放棹江湖先生好! 其实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黄沙″、“黄河”我一直不持立场,不过见先生所论,全然不顾自己的立论可被“反将一军”,也一往无前,故忍不住多嘴搭讪而已。这不,又要忍不住多嘴一下了。先生说《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03: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8-3-19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19 10:22
唐尧说同意黄河说的都是不懂诗词的人一一很可笑。你是说纪晓岚也不懂诗词? ...

纪晓岚同此诗有什么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23

帖子

22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1
贡献
591
金钱
863
发表于 2018-3-19 21: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2年,我的《唐诗三百首》书法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书写所用底本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横塘退士”选本,这是一个通行且比较权威的版本。清样出来后,我请启功先生过目。先生已经89岁高龄,他看到书稿很兴奋,仔细翻看,并感叹:“你花这么大力气来写,字写到这个程度很不容易。”讲着讲着,他突然说:《唐诗三百首》里有两首诗有问题,你注意到了没有?我说:“没发现。”他说: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的第一句是错的。如果是“黄河远上白云间”,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草木,人们就不必“怨杨柳”了,“春风”也就“度”过“玉门关”了。所以,这首诗第一句应该是“黄沙直上白云间”。汉朝时西北地区就有龙卷风和沙尘暴,唐朝也有,所以不应当是“黄河远上”。我回来翻检《全唐诗》,果然有一条注释,说“一本作‘黄沙直上白云间’”,“第二句作第一句”,即“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沙直上白云间”。我又查阅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所收此诗也与先生所讲完全一致。另一首是沈佺期的诗《独不见》,先生说:此诗最后两句“谁知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与格律不合,这两句应当是“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说话间,先生找了一片纸,用铅笔把这两句写在上面。我查书,又证明先生所讲是对的。但这些问题,我以前所见各种版本中均未见有注释说明或修正。

点评

用不着拿启功先生的头像来唬人,吓不着我,你复制的一段话,我今天在网上早就查过了,请看我65楼做的补充叙述,我已经写到了,启功先生是学问家,但不是诗人,更不是浪漫诗人,也不懂唐人的形象思维,我这篇帖子的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9 21: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21: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雪 发表于 2018-3-19 21:1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好江南雪,谢谢关注,晚上好。

其实王之涣的《凉州词》外,还有一首王昌龄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里的青海长云也是和黄河远上一样运用同样的比兴手法,浪漫主义的表现。








点评

对,这里用的就是“黄沙”。盛唐西域边塞诗,有“黄沙”,多“黄沙”,唯王之涣的那个“黄河”——大概率是抄错所致。  发表于 2018-3-19 2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8-3-19 21: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雪 发表于 2018-3-19 21:17
成天只知道抬杠,就不能把心静下来去感悟楼主的感受吗?  这样,也可提高你的境界啊! ...

此话怎讲?我抬杠?这个话题是我始发起的,一个多月来,就只见他们轮番来同我抬杠?论不赢就另开主题,这个楼主完全可以在我的主题跟帖。这个诗的核心问题是黄河远上离此诗的主题了。一诗两主题了。这诗还成立?懂不懂诗?一篇诗起句写东,承句写西,知道吗?他们抬来抬去就为了使起句合理化?这看不出来。连起承转合都搞不懂的人有资格来论诗?黄河远上后承句应怎么写?一片孤城同起句黄河远上有什么承接?同后三句有什么承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21: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19 22:12 编辑
赵信先生 发表于 2018-3-19 21:31
2002年,我的《唐诗三百首》书法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书写所用底本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横塘退士 ...

用不着拿启功先生的头像来唬人,吓不着我,你复制的一段话,我今天在网上早就查过了,请看我65楼做的补充叙述,我已经写到了,启功先生是学问家,但不是诗人,更不是浪漫诗人,也不懂唐人的形象思维,我这篇帖子的重点就是唐人精神、唐诗气象,我们太渺小、离唐音太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21: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19 22:06 编辑

吾闽     发表于 16 分钟前
对,这里用的就是“黄沙”。盛唐西域边塞诗,有“黄沙”,多“黄沙”,唯王之涣的那个“黄河”——大概率是抄错所致。
————————————————————————



是你抄错了吧,河抄成了沙,我该说的上面已经说了,语境、语境、语境,自己理解去………






点评

以书法而论,“河”误“沙”,概率小;“沙”误作“河”,概率大。但书法事,于此违规,故不说。  发表于 2018-3-19 2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8-3-19 21: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22: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吾闽 发表于 9 秒前
以书法而论,“河”误“沙”,概率小;“沙”误作“河”,概率大。但书法事,于此违规,故不说。
————————————————————————



你恰恰说反了,你不知道的,我比你懂书法………



点评

吾闽又在跑题,呵呵。。。。。  发表于 2018-3-19 22:20
试试?  发表于 2018-3-19 22: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8-3-19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3-19 21:55
用不着拿启功先生的头像来唬人,吓不着我,你复制的一段话,我今天在网上早就查过了,请看我65楼做的补充 ...

既然承认启功先生是学问家,为什么不认同启功先生的说法?难道论诗不需要学问?按你说启功不是诗人,没资格谈诗论诗?那你是诗人哦?你谈谈黄河远上白云间后承句应该怎么写?一片孤城承接了黄河远上句什么东西?那怕隐性承接的因素有没有?注意我问你不是抬杠。是根据你的发言来问你的。要搞清楚,这是有据可查的。

点评

好好看清楚我在帖子里讲的,我在今天的补充叙述的帖子里说了,这首诗是王之涣在长安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写的是唐朝西部边疆、安西都护府的境内的一个边关戌城,那里戌边将士们的不得还乡的怨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9 22: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22: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吾闽 发表于 2018-3-19 21:59
说得个“黄沙直上”就不是形象似的,嘿嘿,果然高论。

一切崇高美好的艺术形象所具有的魅力一样,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七个字的艺术效果,决不是“黄沙直上白云间”的景象所能比拟的。甚至可以武断地说:假如“黄河”原来真是“黄沙”,这首诗一定不会受到当时的人和后人如此热烈的赞赏。

点评

单句论,我也选“黄河”。问题是诗有四句,还有主旨。  发表于 2018-3-19 22: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22: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雪 发表于 2018-3-19 22:06
起句都为了造境,渲染气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22: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8-3-19 22:21
既然承认启功先生是学问家,为什么不认同启功先生的说法?难道论诗不需要学问?按你说启功不是诗人,没资 ...

好好看清楚我在帖子里讲的,我在今天的补充叙述的帖子里说了,这首诗是王之涣在长安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写的是唐朝西部边疆、安西都护府的境内的一个边关戌城,那里戌边将士们的不得还乡的怨情,情调悲而不失其壮。

黄河远上白云间,这是浪漫主义表现,起兴,黄河远上开阔了诗境,也是一个方向指引,向西向上的方向,黄河远上与白云间不在同一个地方,白云间不作真实景象,白云间所指的地方就是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8-3-19 22: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3-19 21:23
问好山水诗友,最早记录王之涣《凉州词》的是《国秀集 》,第一二句是: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 ...

最早版本能说明什么问题?拿不出王之焕的手稿都不足为证。懂吗?版本多也不足为证?这些最多作为旁证,参考是可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8-3-19 22: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22: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吾闽     发表于 45 秒前
单句论,我也选“黄河”。问题是诗有四句,还有主旨。  
————————————————————————


你不要跟我争论了,我在帖子里写的清清楚楚,读去吧,你就是毛主席说的宋人不懂形象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8-3-19 22: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8-3-19 22: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8-3-19 22: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8-3-20 06:26 编辑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3-19 21:40
问好江南雪,谢谢关注,晚上好。

其实王之涣的《凉州词》外,还有一首王昌龄的《从军行》:

王昌龄的诗搬出来能证明什么?证明王昌龄模仿王之涣诗写的?还是王之涣模仿王昌龄?简直是莫名其妙?王昌龄诗是“黄河百战穿金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8-3-19 22: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22: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雪 发表于 2018-3-19 22:38
先生初来乍到,或许不知道这里有些诗友们理解诗词的能力及性格。其实,针对有些诗友不必理会,沉默就是最 ...

晚安,江南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8-3-19 22: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8-3-19 22: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雪 发表于 2018-3-19 22:15
你要用境界去感受啊!你感受不到诗中的境界,我对你的任何规劝都没有用哦!你可以不相信我之所言,但国家 ...

教育部门选中此诗是根据古本。照抄照搬,万事大吉。他们懂不懂起承转合同选诗无关。此话同纪晓岚懂不懂诗如出一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22: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雪 发表于 2018-3-19 22:43
人家楼主一直在就诗谈诗,你杨逍又开始东扯西拉了。要不,本座把版主辞了再来好好教教你,帮你杨逍再长进 ...

晚安,江南雪,这个帖子,我不参与了就是,我该说的已经都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8-3-19 22: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8-3-19 22: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8-3-19 22:21
既然承认启功先生是学问家,为什么不认同启功先生的说法?难道论诗不需要学问?按你说启功不是诗人,没资 ...

你的帖子有什么新东西,都是以前帖子里人家讲过的拚凑而成,套话大话,无东西可看?在酒楼茶馆里唱的能证明什么?

点评

以前你们的讨论了什么,我还真没关注,我只是看到版面上一段时间一直飘着关于王之涣《凉州词》的话题,说说我的看法和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9 22: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0 09: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