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8-2-20
威望933
金钱3450
贡献2280
金牌会员
 
威望- 933 点
贡献- 2280 次
金钱- 345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8-3-19 12: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19 15:26 编辑
问好各位诗友,关于王之涣《凉州词》的讨论,主楼帖外,我还需要做一些补充。
第一,我的帖子题目,我写出“唐音”二字,就是因为王之涣《凉州词》是唐音的典型代表,什么是唐音,我在主题帖写了,不再复述。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由此可知,王之涣也是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黄河远上白云间,如果是黄沙直上白云间,还能感受到它是唐音的典型代表吗,还能称之为它是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吗。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第二,我要说说,诗人王之涣在哪里写的这首诗,我在主题帖说,不在黄河、不在凉州、不在玉门关,而在更远的唐朝西部边疆,即使王之涣写诗的时候不在西部边疆,那诗的本身也是描写的西部边疆、安西都护府的境内的一个地方,写的是那里戌边将士们的不得还乡的怨情,情调悲而不失其壮。
第三,唐玄宗的时候,凉州地方官郭知运整理了一批西域乐谱进献朝廷。玄宗大喜,异域风情的音乐也由此在长安流行起来,诗人们纷纷为这些曲子填写歌词,这些歌词就都叫做《凉州词》。这首诗是王之涣在长安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不存在什么借景抒情,所以黄沙直上白云间的诗兴大发,是不可能的,王之涣肯定有出游边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这是必须的。黄河远上白云间,就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最好体现,作为起兴,黄河远上引出诗境的开阔渺远,直指西部边关,我看这里的白云间也不是真正的景象,白云间是一种浪漫的表现手法,也是对西部边疆遥远的形象描写,白云间也很神秘,也可以指天山、昆仑山,昆仑山是为万山之祖,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人文始祖伏羲的王都。
第四,白云间不作实际景象,如果把白云间看做浪漫的表达,带有一点神话味道,那白云间所处的景象就和第二句万仞山联系起来了,黄河远上只是指了一个向西向上的方向,白云之下是万仞山,我看这里的万仞山就是指天山或者昆仑山,这都在安西都护府边疆境内。
第五,我建议把唐朝地图拿来,放在一起读,才或可领略盛唐诗歌之伟美。不要做毛主席说的宋人不懂形象思维。我看启功先生也不懂形象思维,他老人家说:“如果是‘黄河远上白云间’,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草木,人们就不必‘怨杨柳’了,‘春风’也就‘度’过‘玉门关’了。”我在这里,再说一遍我的看法,诗里的“怨杨柳”,在哪里怨,不在黄河、不在凉州、不在玉门关,而在更远的唐朝西部边疆、安西都护府的境内的一个地方。
第六,诗的第一二句是写景,山川之雄阔苍凉,戌边者处境之孤危,这是全诗的基调,才引出三四句抒情,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悲凉而慷慨,绝句嘛,一般三四句转结才是全诗主旨所在。黄河远上白云间是起兴,是营造一种山川开阔远大之距离和境界,照应第四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因为大唐江山万里,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哪还能吹到更远的西部边疆。黄沙直上白云间,和全诗联系起来,能产生这样的诗歌艺术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第一句如果是黄沙直上,就和全诗的基调不一致,全诗意境开阔、大气磅礴,黄河远上正确,黄沙直上就显得很局促、不在一个频道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