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读老师《闲话诗的几个“物理量”》

[复制链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8: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8: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这两首诗会发现,前者一句紧跟一句,唯转处稍有跌宕,加之语气倾向凝重,纵颈联语意豪迈,也无法掩饰整体诗句的紧张感,其咄咄逼人之气,堪谓“密不透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8: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者以“莫笑”引出自问自答,巧置轻松情调,采用两句一回旋的手法,则给人以似乎由两首绝句妙接而来的感受,疏朗了得,又可谓“疏能跑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8: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冗度可能是按一定条理一点点留出来的,如毛泽东《七律·长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8: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可能是按结构分布出来的,如《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8: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可能是主动开拓出来的,如李商隐《锦瑟》,又可能是巧置开合跳跃而生发的,如陆游《游山西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8: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可能是以一两个字眼或句子就决定了的,如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之“白云飞”,《七律·到韶山》之“别梦”与“故园三十二年前”,也包括《七律·长征》“不怕”、“只等闲”两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8: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诗的冗度是一份必要且有益的保证,是保证诗的空间有效发挥和利用,并体现其容量舒适性,或曰合理性的一个重要量度,更是保证诗的载荷及其自然感的一个重要量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9: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不留冗度,意思就可能不完整而像话未说全,也可能由于过分运用压缩而造成诗句奥涩难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9: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反冗度过大,也会给人以凑字、凑句,没话找话似的扭曲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9: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以实话实感,再拙吟一首,试一试冗度的好处和有没有凑字凑句之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9: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五律·自嘲》:
落日近山岗,余霞徒有光。繁星如不替,皓月也旁藏。
如遇乌云起,更遭昏夜长。醒眠皆是受,只好道无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9: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这样写很消极,其实此时一点没有消极情绪,不过自比“余霞”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9: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拍在沙滩上”总是历史规律,“只好”二字便是我的真实感受,应往乐观处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9: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将这几句改作四句,诗中的冗度就好见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9: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
落日近山岗,余霞徒有光。醒眠皆是受,只好道无妨。
可见,理解诗的冗度对写诗多么重要。如果说,理解诗的容量能够让作者走向游刃有余,那么,理解诗的冗度则让他首先懂得对容量的调度和对空间的合理配置,进而学会信手拈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9: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者至多关乎诗的现成印象,后者则不仅如此,还关乎写诗的具体行为和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9: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者的结合,才是诗这种独特艺术应有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9: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反对信手拈来写诗,或不相信、不承认诗可以信手拈来,以为非“苦吟”便不能准确表达所思所想所感,其实是对写诗的误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9: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字眼而“苦吟”,可以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9: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从头至尾都以为非“苦吟”不可,耗到情绪都跑掉了,或许诗写出来了,却成了无用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9: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是表情达意的,犹如与人说话,怎么重视也尚不至于“结巴”到二里地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9: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诗的余地
所谓“有所到,有所不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诗的余地就是这样的“不到”和“不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9: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到,不为,不意味不存在,而是把这样的存在放到诗的言语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既是给驾驭形式和内容,实际是驾驭语言本身,留出回旋的空间,也是给读者留出联想和想象的可能与机会,进而增加诗的拓展和延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20: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余地也是其吃重感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20: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余地等于满负荷承载,就意味吃重到了极点,这时给人的印象是压力,而不是美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20: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感不在,诗就没有吸引力,剩下的无非是招来同情或笑话,这样写诗无疑是要归入“多此一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20: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避免“多此一举”,除了把一些想说而无益于回旋的内容放到言语之外,就是要尽量增加词句的概括力和涵盖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74
金钱
10685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20: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如毛泽东《七律·答友人》。就前四句来说,一句“帝子乘风下翠微”带出了多么美好的联想,接下来“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两句虚写,对英勇牺牲的、作者念念一生的革命伴侣杨开慧烈士的光辉形象,具有多么深刻的概括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7: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