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读老师《闲话诗的几个“物理量”》

[复制链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31
金钱
1068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14: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话,人有点内涵不难,难的是也同时有很好的视野和胸怀,总能想着他人、想着规律,这也是诗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31
金钱
1068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14: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诗的余地是适度“留白”,虽留给诗句之外,亦与纸内一样,非越多越大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31
金钱
1068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过大,等于降低诗的属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31
金钱
1068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14: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地过小,则乏而无味,不易吸引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31
金钱
1068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14: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适度留一些联想的空间,读者才有事做,才能形成与诗的联 系,进而有所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31
金钱
1068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14: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诗的余地也是诗的魅力的表现,是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乃至给人以熏陶、启迪和引导的,重要且不可缺少的支点,是写诗不可忽视的极其有价值的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31
金钱
1068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14: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换个角度讲,诗的余地不仅仅与语言、形式、情调、趣味、章法等有关,也不仅仅是作者心态和如何处理内容方面的事,更主要在于诗这种艺术本身的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31
金钱
1068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14: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说,要把诗写好,非如此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31
金钱
1068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14: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进一步领会可知,诗的余地表面看是“不到”、“不为”,是“计白当黑”,深层里却是欲攻先退,欲放先收,寓大于小,立有于无,这些传统哲学观点的反映,是寻求更好发挥某种效能的巨大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31
金钱
1068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14: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讲究“中和”思想,欣赏观念里以“恰到好处”为主意识,不讲究主动进攻和张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31
金钱
1068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15: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观念中的“余地”意识,并非只针对自身,而更强调以不强迫、不强加的方式,实现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期望达到相互交融,和谐相处的“大同”境界,其实是“与人为善”这个根本人性理念的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31
金钱
1068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15: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写诗不重视留有余地,就不符合中国人的欣赏倾向,在读者面前是要打伤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31
金钱
1068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15: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这种艺术欣赏观念,不能不说是中国人奉献给人类的独特美学创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4: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