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三羊

论证唐朝声律,盛唐·殷璠是当之无愧第一人!!!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0: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5 10:02
殷璠谈了什么狗屁25律么,,乖乖,他怎么谈的都是24律呢?请睁大眼睛看原文

崔曙状元贴,平平仄平仄,是24平仄律,还是25四声律?


王昌龄《诗格》;唐·王昌龄;


王昌龄《诗格》


唐·王昌龄


卷上


王昌龄《诗格》
○调声


    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头边廿字一管亦得。六十、七十、百字诗,廿字一管,即生其意。语不用合帖,须直道天真,宛媚为上。且须识一切题目义最要,立文多用其意,须令左穿右穴,不可拘捡。作语不得辛苦,须整理其道、格。(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律调其言,言无相妨。以字轻重清浊间之须稳。至如有轻重者,有轻中重,重中轻,当韵之即见。且“庄”字全轻,“霜”字轻中重,“疮”字重中轻,“床”字全重。如“清”字全轻,“青”字全浊。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管。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
皇甫冉诗曰(五言):
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才光汉缙绅。
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处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平平平仄去?仄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入?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又钱起《献岁归山》诗曰(五言):
欲知愚谷好,久别与春还。莺暖初归树,云晴却恋山。
石田耕种少,野客性情闲。求仲时应见,残阳且掩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又陈润《罢官后却归旧居》诗曰:
不归江畔久,旧业已凋残。露草虫丝湿,湖泥鸟迹干。
买山开客舍,选竹作鱼竿。何必劳州县,驱驰效一官。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又五言绝句诗曰:
胡风迎马首,汉月送娥眉。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平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五言侧头正律势尖头】
又崔曙《试得明堂火珠》诗曰: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
平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去?仄仄仄平平?


【齐梁调诗】
张谓《题故人别业》诗曰(五言):
平子归田处,园林接汝濆。落花开户入,啼鸟隔窗闻。
池净流春水,山明敛霁云。画游仍不厌,乘月夜寻君。
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入?平仄仄平平?
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去?平仄仄平平?


何逊《伤徐主簿》诗曰:
世上逸群士,人间彻总贤。毕池论赏诧,蒋迳笃周旋。
仄去仄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去?平仄仄平平?


又曰:
一旦辞东序,千秋送北邙。客箫虽有乐,邻笛遂还伤。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入?平仄仄平平?


又曰:
提琴就阮籍,载酒觅扬雄。直荷行罩水,斜柳细牵风。
平平去仄入?仄仄入平平?仄平平仄上?平仄仄平平?


【七言尖头律】
皇甫冉诗曰
闲看秋水心无染,高卧寒林手自栽。庐阜高僧留偈别,茅山道士寄书来。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残薄何时称献纳,临歧终日自迟回。
平平平上平平去?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通平仄入平平去?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又曰:
自哂鄙夫多野性,贫居数亩半临湍。溪云带雨来茅洞,山鹊将雏上药栏。
仙箓满床闲不厌,阴符在箧老羞看。更怜童子宜春服,花里寻师到杏坛。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上平平去?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上平平入?平仄平平仄仄平?

点评

这种常识都不知?格律诗句句正确的是真正的格律诗,叫正格。 只要24不对的叫拗句,拗句就是不合格的句子,不属于律句。但因为大多数句子是律句,所以从宽处理,但又不能让他们乱来,便称它们为变式。 假如按格律打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7:02
回答,百分之百的24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6:30
平平平仄去?仄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入?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这是原文还是你搞出来的? 我不相信原文会这样仄与上去入混在一起讲的,有这样糊涂的古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4:20
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这不就是平仄吗?哪来的25.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4: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5 10: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2-7-5 10:12
你弄这些例子,也不能证明唐朝律句就是24平仄律吧!

那你弄这些能说明25律,但是被我一而再再而三驳斥了多少?你还能坚持下去,我只能赞一声,好一张子弹都打不穿的脸呀

点评

你能驳斥了状元贴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5 10: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2-7-5 09:53
这样难道有毛病吗?

这还不是毛病,那什么是毛病

点评

肯定不是毛病!你能将【教·看】判为【仄·仄】,三羊不能!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5 10: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2-7-5 09:53
既然这样三羊标注就没有错误!

你没错,但我错了么?既然可以两读,就说明你的没有说服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0: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5 10:15
可惜,我的班级年年高考语文全年级第一名。至今留在美国毕业的博士生都十几个。我女儿语文也是我教的,至 ...

你可以吹牛,你不能将唐朝律句吹成24平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5 10: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2-7-5 09:36
平平仄平仄,都说是律句,你承认是24平仄律的律句吗?

符合平仄的是律句,不合的是拗句,这不是我规定的吧

点评

没有说是你规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5 10: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2-7-5 09:35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 (藥韻)
《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 ...

你又读了啰。这是通假字,通落,是动词,读入声,不是名词。音随意转你懂这个原则么,岂能想当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5 10: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2-7-5 09:27
都说是24平仄律,都是没有根据的!

那你批驳那些人的书,我可不与没水平的人闲扯

点评

拿着平平仄平仄,当成24平仄律,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0:39
扯与不扯,你也不能将平平仄平仄扯成24平仄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0: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5 10:19
这还不是毛病,那什么是毛病

肯定不是毛病!你能将【教·】判为【仄·仄】,三羊不能!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日月换新天。
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点评

又在不懂装懂了。这是音变义不变,再买弄也没人买你的账。真不知你的大脑中塞了些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2:13
别不懂装懂,只会使自己出丑。 音随意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音变义不变,一种是音变义也变。只知发帖,不知反省与学习,文风很不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5 10: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呀,我劝你真得好好的学,别一味固执,自以为是啦

点评

当老师的职业病才会自以为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0: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0: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5 10:18
那你弄这些能说明25律,但是被我一而再再而三驳斥了多少?你还能坚持下去,我只能赞一声,好一张子弹都打 ...

你能驳斥了状元贴吗?

点评

驳斥的是你,不是状元,你别拉虎皮当大旗。因为你不懂的东西太多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2: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0: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5 10:25
那你批驳那些人的书,我可不与没水平的人闲扯

扯与不扯,你也不能将平平仄平仄扯成24平仄律!

点评

我说了这是24律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6: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0: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5 10:21
符合平仄的是律句,不合的是拗句,这不是我规定的吧

没有说是你规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0: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5 10:26
三羊呀,我劝你真得好好的学,别一味固执,自以为是啦

当老师的职业病才会自以为是!

点评

历史证明,也是自以为是?我在一个学校只呆了15年,却教了10届高三,人家30年还未必能教到10届呢,我不行的话能让我教这么多届么?还给中国科技大学输送了十多名少年大学生。这不是自以为是,借小品中的话叫“我自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2: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0: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5 10:25
那你批驳那些人的书,我可不与没水平的人闲扯

拿着平平仄平仄,当成24平仄律,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点评

平平仄平仄,能当成24平仄律么?我说了么?不能由你怎么安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6: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0: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2-7-5 10:47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21-10-26 19:08此文基本上是谈论永明声律在唐朝的变迁,与近体诗关系甚微。由于三羊始终认为永明体就是近体诗,所以把错误当真理。这种无法讨论的东西,大家不要去浪费时间,让他一个人去自得其乐吧。
其次永明体的“体”根本不是诗体的“体”,而是风格的“体”因此永明体不是近体诗,连诗体二字都谈不上。
理论是讲究科学的,不是想当然的
你这不是明目张胆的瞎扯蛋!

点评

我这个帖子经得起时间与实践的考验。有人说我错么?你的观点有一个铁粉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5 12: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2-7-5 10:26
肯定不是毛病!你能将【教·看】判为【仄·仄】,三羊不能!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别不懂装懂,只会使自己出丑。
音随意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音变义不变,一种是音变义也变。只知发帖,不知反省与学习,文风很不正

点评

【教·看】是不是,平仄两读两用啊?你怎么只能读平声不能读仄声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4: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5 12: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2-7-5 10:44
你这不是明目张胆的瞎扯蛋!

我这个帖子经得起时间与实践的考验。有人说我错么?你的观点有一个铁粉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5 12: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2-7-5 10:26
肯定不是毛病!你能将【教·看】判为【仄·仄】,三羊不能!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又在不懂装懂了。这是音变义不变,再买弄也没人买你的账。真不知你的大脑中塞了些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5 12: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2-7-5 10:32
当老师的职业病才会自以为是!

历史证明,也是自以为是?我在一个学校只呆了15年,却教了10届高三,人家30年还未必能教到10届呢,我不行的话能让我教这么多届么?还给中国科技大学输送了十多名少年大学生。这不是自以为是,借小品中的话叫“我自豪我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5 12: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2-7-5 10:27
你能驳斥了状元贴吗?

驳斥的是你,不是状元,你别拉虎皮当大旗。因为你不懂的东西太多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5 14: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2-7-5 10:17
崔曙状元贴,平平仄平仄,是24平仄律,还是25四声律?

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这不就是平仄吗?哪来的25.只不过没用仄,而用上去入代替而已

点评

这是说的律句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4: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5 14: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2-7-5 10:17
崔曙状元贴,平平仄平仄,是24平仄律,还是25四声律?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这是原文还是你搞出来的?
我不相信原文会这样仄与上去入混在一起讲的,有这样糊涂的古人?

点评

这是三羊的标注。 这样标注很省劲! 搜韵网有段时间可以查询四声,现在只能查平仄。我是查好平仄再在25关键节点换成四声。大家都能看明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4: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5 14: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2-7-5 15:53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1-10-26 11:52
卢盛江《殷璠声律说释疑——唐代文术论札记》
    内容提要

卢盛江《殷璠声律说释疑——唐代文术论札记》
    内容提要

    殷璠《河岳英灵集》,其序及其集论,有不少地方论及声律。《河岳英灵集叙》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格律诗的格律这时还只是始备,并未定型)《河岳英灵集·集论》论编选原则,说:“言气骨则建安为俦,论宫商则太康不逮。”《河岳英灵集》评刘眘虚:“顷东南高唱者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但是殷璠论声律有很多费解之处。殷璠是盛唐有代表性的诗论家,他的声律说,反映的是盛唐人的思想。对殷璠声律说,释其疑惑之点,解其费解之处,对于准确把握殷璠乃至盛唐人的声律和文学思想,就很有必要了。

    【一】
    殷璠论声律的疑惑费解之点有好几处。
    殷璠明确反对齐梁声律说(即反对永明声律。三羊你还赞他,怪也)。《河岳英灵集·集论》追溯历代声律,说:“齐梁陈隋,下品寔繁,专争拘忌,弥损厥道。夫能文者,匪谓四声尽要流美,八病咸须避之。”他是明确反对四声八病的(反对四声八病的人,还会赞成25律吗?三羊是怎样脑袋急转弯的?)。他又说:“沈生虽怪曹王‘曾无先觉’,隐侯去之更远。”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认为声律是他的发明,不但自骚人以来,此秘未睹,而且汉魏时的张衡、蔡邕、曹植、王粲等人“曾无先觉”。殷璠则反其说而言之,认为恰恰是沈约本人“去之更远”,更为远离了声律之道。这都看出殷璠对齐梁声律说的态度。殷璠认为,近体诗律也未必需要严格遵守(连近体格律都不赞成严格遵守的人,还能赞成严格的25律么?他总不至于发神经吧)。收入《河岳英灵集》的作品,大量的是古体或者歌行体。这些古体诗和歌行,并不合近体诗律(可见他并不是专论近体诗格律,更不会去谈神经病的25律了)。《河岳英灵集叙》说:“至如曹刘诗,多直语,少切对,或五言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五言并侧,十字俱平,既未避齐梁声病说,也不合近体诗律,而殷璠却认为它“逸价终存”。他说四声八病未必要避忌,然后说:“纵不拈二,未为深缺。”这里所谓“拈二”,就是元兢所说的“双换头”,是说每一联头二字平仄相对,而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互粘(即使上下句头二字平仄不相对也不要紧,这样宽松,还回去提倡25律么,吃饭吃醉了吧?)。这事实上已将齐梁声律的平头说发展为近体诗律的粘对说。不拈二,也违背了近体诗律的原则

    既反对齐梁声律,又认为不需严格遵守近体诗律,那么,为什么又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论宫商则太康不逮呢?

    刘眘虚的例子也颇为费解。现存《河岳英灵集》选诗人24家,以“声律宛态”给予高度评价,刘昚虚是唯一的一个。但奇怪的是,《河岳英灵集》选入刘昚虚诗共11首,虽其中也有一些律句,却没有一首完全合于近体诗律②。(看清楚了么,律句都只是有一些而已,“没有一首完全合于近体诗律”,哪来的近体诗?三羊真会乱吃草,也不怕中毒。)大量的是三平声、四平声,乃至五平声,或四仄声、五仄声(根本是格律诗无关的句子)。至于其他的二、四同声,则更为普遍(这就指出格律诗的24律,而刘诗很多不合24律,所以不是律句,“普遍而严重地违背了近体诗律”)。所选刘昚虚的诗句,普遍而严重地违背了近体诗律,为什么却说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呢?

    【二】
    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分析殷璠声律说的具体内容。
    殷璠对声律的态度,他的声律说的具体内容是复杂的。
    一方面,殷璠确实反对齐梁声律,认为不必严格遵守近体诗律,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是不讲声律,相反,从他的论述来看,他还很重视声律。《河岳英灵集·集论》说:“昔伶伦造律,盖为文章之本也。是以气因律而生,节假律而明,才得律而清焉。豫于词场,不可不知音律焉。”以声律为文章之本,就是说,对文章来说,声律是不可或缺的(不讲永明体,不讲近体诗,但只要是韵文体都得讲声律,只是声律各自不同而已,这便是我强调过的)。他又说:“孔圣删诗,非代议所及。自汉、魏至于晋、宋,高唱者十有余人;然观其乐府,犹时有小失(各代声律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免不了有缺点。但各自的时代特色不可否认)。”历代在声律上都时有小失,即使只有小失,也受到他的批评,这说明他是看重声律的。

    他事实上接受了近体诗律(虽然认为近体诗格律不必看得过重,但不反对近体诗律。思想还是挺进步的,能跟着时代步伐)。《河岳英灵集》所选诗作,确实大量是不合律的古体或者歌行体,但也有不少近体律诗(注意,不是刘的11首)。有的诗人,近体律诗占的比例还比较大。比如,选綦毋潜6首中有4首,祖咏6首中有3首,孟浩然6首中有4首,崔国辅13首中有6首,王湾8首中有5首。这些近体律诗,绝大部分完全合律,少数的有一处二处平仄不合,或未讲粘法(那时代粘还刚提出,不遵守也不奇怪)。不是近体律诗的诗作中,也有一些多有律句律联(永明时律句已越来越多,但律句多不代表格律诗,因为这只是三要素的相间而已,是格律诗的基本条件之一),而且既讲对,又讲粘。从诗体来说,比较多的是五言律诗,还有七绝、五绝、五言排律。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七言律诗。据殷璠自述,《河岳英灵集》的编纂“终癸巳”,也就是终于天宝十二载(753)。这时七言律诗还没有发展成熟,出现数量不多。这时七言律诗的重要作家是杜甫,《河岳英灵集》没有收录杜甫的作品,而杜甫那些名世的七言律诗,主要作于这之后,有人作过统计,天宝十三载之前,杜甫七律还只有5首。而《河岳英灵集》却选入不少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除第二联不合律,崔颢《雁门胡人歌》除第一句第六字,第二句第二字,第五句末字平仄不合,其余均合七律。而高适《九日酬顾少府》则完全合律。 还有一些长篇七言诗(那时超过8句的都不可能是近体诗,所以刘诗11首不可能是格律诗。这是常识),就诗体来说,是七言歌行,或说七言古诗,但其中多有律联(不能因为有律句律联便给它安上格律诗,这是极不严肃的)。比如,李颀《送陈章甫》九联中五个律联,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14联中6个律联,高适《燕歌行》14联中9个律联。这已很接近七言排律(只是接近而已,不是等于)。如李颀《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除第一第二句,其余的除个别字外,均合诗律,直接可称之为七言排律也未尝不可。所以,说殷璠实际上接受了近体诗律,是有事实根据的。这一点,从殷璠所编的《丹阳集》也可以看出。殷璠编《丹阳集》,全书今已佚,《吟窗杂录》存有残文。据陈尚君著《殷璠〈丹阳集〉辑考》,确收入《丹阳集》的诗,共20首又26句,20首中,五律8首,七律1首,五绝3首,近体律诗也占相当比例。这或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殷璠的思想。讲到这里,应该回过头来看殷璠那句话。他说:“纵不拈二,未为深缺。”他只是说未为“深缺”,它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只是小缺,反过来说,则是犹有小缺既不必像齐梁以来诗人一样对声律“专事拘忌”,又接受近体诗律,认为不守诗律,虽未为深缺,却犹有小缺。这样来理解殷璠,是不是更为完整一些呢?接受近体诗律,且有诗体类型众多,可以说,后来近体律诗的主要类型基本都有。是不是正在这个意义上,殷璠说声律“始备”呢?

    【三】
    在声律上,殷璠可能还有他自己的标准,有他自己的一些思想。
    《河岳英灵集·集论》说:“即‘罗衣何飘飘,长裾随风还’,雅调仍在,况其他句乎?故词有刚柔,调有高下;但令词与调合,首末相称,中间不败,便是知音。”又说:“璠今所集,颇异诸家,既闲新声,复晓古体。”这里提出几点:一是雅调;二是既闲新声,复晓古体;三是词与调合。这三点或者集中反映了殷璠的声律标准和思想。

    雅调应该是最基本的标准。《河岳英灵集叙》说建安曹植刘桢之诗,“或五言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集论》说的“罗衣何飘飘,长裾随风还”二句,就是十字俱平。这样的诗,逸价终存,雅调仍在。可见,对声律来说,雅调是第一位的。所谓雅调,可能指声调之雅,但更可能指格调之雅,指思想格调感情格调之雅。在具体创作中,离开思想内容感情格调,就单纯的声调而言,是无所谓雅俗之分的。《河岳英灵集叙》提出雅体、野体、鄙体、俗体,这里说的雅、野、鄙、俗,就是指诗的整体风貌。所谓雅调,也就是雅体,而所谓雅体,是从广义上来说的。气扬采飞,淡远细婉,兴寄托情,兴象玲珑,神来气来情来,都是雅。只要有雅调,不论怎样的声律形式,都是被容许的。这完全是依诗的雅调兴象而随任自然的声律。这或者就是殷璠的一个思想。

    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是又一个思想。所谓新声,显然指近体诗律。近体诗律是从齐梁声律发展而来的(是发展而来的,但并不是齐梁声律,估计三羊永远接受不了这种看法)。所谓闲,是娴(闲)熟。既闲新声,既表明了殷璠对近体诗律的态度,也可能还说明他熟习齐梁声律。所谓古体,可能从内容上讲,从诗的整体风貌上讲。从这方面讲,所谓古体,应该就是指有风骨。所谓复晓古体,也就是下文所说的“言气骨则建安为俦”。但既与新声相对,所谓古体也还可能是从声律上来讲,兼指声律之古体。而不论从内容上讲还是从声律上讲,这古体都当以建安文学为中心。从声律上讲,所谓古体当指建安文学体现出来的声律特点(即旧古风的特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如曹植、刘桢等人虽五字并侧,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雅调仍在”的声律特点。当然,也可能泛指齐梁体之前的古代声律。这就很让人想起杜甫《戏为六绝句》所说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所谓“既闲新声,复晓古体”,可能就表明在声律上兼容并包的态度。《河岳英灵集》选诗,既有大量古体,也有不少近体,或许正可以作为声律上这种兼收并蓄态度的生动印证。

    还有一点重要的,是词与调合。什么是词与调合?殷璠也没有具体说明,我们可以结合殷璠的其他论述和选诗评诗作些推测。它可能是前面说的,诗要有雅调。不论新声古体,都在格调高雅,都要与诗的高雅的感情格调思想格调相合。但它还可能有别的意思。

    所谓词与调合,可能还指声律要随诗的内容格调而变化。我们可以看刘昚虚的诗。前面我们说过,《河岳英灵集》中,以“声律宛态”给予高度评价,刘昚虚是唯一的一个。细细分析一下,《河岳英灵集》所选刘昚虚的诗,它的声律变化和诗的内容格调变化总有些关系。连用平声的,诗的感情格调往往比较平和舒缓,或者境界比较平远。比如《浔阳陶氏别业》,诗有三个三平声句,一个四平声句,一个五平声句,而诗写陶家归隐江边,而霁云明岭,秋水澄天,物象清旷,野情绵联,而最后兴发归耕东田之愿,总的格调比较闲适,比较平和。《登庐山峰顶寺》写登庐山峰顶寺而见秋气高清,林端江明,山门幽声,而照有无之界,识真机之静;《寻东溪还湖中作》写日暮清溪,云峰幽兴,湖水远心,舟中鸣琴,都写得悠闲自得,心静意平,而前诗有二个三平声,一个四平声,一个五平声,而后诗有一个三平声,二个四平声。而连用仄声的,则感情格调往往起伏较大,欹侧不平(这就是我说的四声的运用是为了情感的需要,所以古风比近体诗难写,难就难在四声的情感的发挥)。比如《海上诗送薛文学归东海》,沧溟万里而友人唯一孤舟归于东海,于是旷望绝国之所,微茫天海之际,心生愁思,起伏不平。这时用了一个五仄声的句子。殷璠是不是认为,声律节奏应该和感情节奏相合呢(又与我的看法一致)?如果这样认为还有些道理,那么,刘昚虚的诗明显普遍地不合诗律(不合诗律,但从四声的情感搭配上又很有特色。这种特色不是三羊的25律,用三羊的25律,什么诗都情感发挥不出来了,因为它死气沉沉呀),殷璠却称他“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前面提出的这一疑问也许就不那么费解了。

    殷璠所谓词与调合,可能还说要根据其他具体情况处理声律问题。刘昚虚仍然是一个例证。基本的原则还是要平仄和谐,节奏分明,但常常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25律能做到灵活处理么?那是教条主义)。他有一些五言诗,上句二、四同为平声或仄声,而下句二、四则改用仄声或平声,以和上句相对(与近体诗的24律比较)。《海上诗送薛文学归东海》“有时近仙境,不定若梦游”,《寄阎防》“晚心复南望,山远情独亲”,《莫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寻东溪还湖中作》“昔游有初迹,此路还独寻”,“幽兴方在往,归怀复为今”,都是例子。有时,则是五言第四字平仄不合,而在第三字改用仄声或平声以求谐调。前面这些二、四同声的句子多数也同时可以看到这一点,(与近体诗的24律比较)另外,《送韩平兼寄郭微》“近家见门柳”,《寄阎防》“深林度空夜”,《越中问海客》“自云发南海”,《江南曲》“湖上风日长”,也都是例子(与近体诗的24律比较)。殷璠说刘昚虚“声律宛态”,是不是也指这种情况呢(与近体诗的24律比较)?类似的例子,其他诗人也有(与近体诗的24律比较)。常建《闲斋卧疾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作》“旬时结阴霖,檐外初白日。斋沐清病容,心魂畏虚室。闲梅照前户,明镜悲旧质”;王湾《晚夏马升卿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竹绕清渭湄,泉流白渠口”,“林静秋色多,潭深月光厚”;王湾《奉使登终南山》“数朝至林岭,百仞登嵬岌”,“虚洞策杖鸣,低云拂衣湿。倚岩见庐舍,入户欣拜揖”,“境绝人不行,潭深鸟空立”,都是上句二、四同为平声或仄声,而下句二、四则改用仄声或平声,以和上句相对。至于五言第四字平仄不合,则在第三字改用仄声或平声以求谐调,例子就更多了(与近体诗的24律比较)。前面引的例子基本都属这种情况。此外綦毋潜《若耶溪逢孔九》“相逢此溪曲”,“人言上皇代”,祖咏《古意二首》其二“碧罗象天阁”,“年深玉颜老”,“生前妒歌舞”,还有孟浩然《归故园作》“北阙休上书”,李颀《东郊寄万楚》“偃息青琐闱”,李颀《送卢逸人》“青溪入云木”,薛据《题丹阳陶司马厅壁》“唯余好文客”,王湾《哭补阙亡友綦毋学士》“登山一临哭”,都是例子。这些诗句,只要三、四字平仄互换,就合于诗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声律问题,是否就是殷璠所谓词与调合的的一层意思呢?

    【四】
    反对齐梁声病,而接受近体诗律,同时主张声律要随诗的内容格调而变化,在讲求节奏,和谐变化的大的原则之下,根据其他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声律问题。声律要有内在的雅调,在诗的雅调兴象基础上,讲求因任自然的声律。根据《河岳英灵集》所提供的线索,或者可以这样描述殷璠关于声律的基本思想。

    前面提出的那些似乎费解的问题,也就可以解释了。殷璠既反对齐梁声病,又认为不需严格遵守近体诗律,何以又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论宫商则太康不逮,就因为他对声律的态度比较复杂,论声律有他的标准。刘昚虚的诗没有一首完全合律,却高度评价其“声律宛态”,也可能因为他的诗能做到词与调合诗的声律既能随诗的内容格调而变化,又能灵活处理各种情况(应加一句:都是为了情感表达的需求)

    这或者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声律思想。一方面严密而节奏和谐的近体诗律已经成熟并仍在发展,杜甫后来就发展了七律和排律。但另一方面,又不愿受格律的束缚,不论是齐梁四声八病说还是近体诗律。感情的抒发,凛然的风骨与峻发的气势,兴象玲珑的诗境的创造,对他们来说仍是第一位的。因此他们在声律上仍然追求自然。因任自然的艺术追求,在声律上也表现出来。也正因为此,所以盛唐时代不仅诗体大盛,诗美的境界大盛,而且声律形式也是既日臻成熟又丰富多彩。一方面,诗体类型众多,后来近体律诗的主要类型基本都有,另一方面,古体也注入新鲜血液而得以大盛,既雅调仍在,诗的声律又能随内容而变化,而且出现各种灵活的平仄形式。如殷璠所说的,既闲新声,复晓古体,而且词与调合。是不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殷璠说开元十五年后,盛唐时代“声律风骨始备”呢?

    注释:
    ①本文所用殷璠《河岳英灵集》,据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河岳英灵集叙》及《集论》的个别异文,据卢盛江《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
    ②《寄江滔求孟六遗文》:“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相如有遗草,为一问家人。”是其中最为合律的,即使这一首,它的第七句“相如有遗草”第四字仍然是当仄而用平。
    ③如《海上诗送薛文学归东海》“此路劳夷犹”为三平声,“送君东悠悠”,“永怀空沧洲”为四平声,“旷望绝国所”为五仄声;《送东林廉上人还庐山》“岂复无清机”为三平声;《寄阎防》“深路入古寺”为四仄声;《莫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天海空青苍”为三平声;《浔阳陶氏别业》“秋水澄寒天”,“明宰非徒然”为三平声,“野情何绵联”,“萧萧丘中赏”为四平声,“归耕东山田”为五平声;《登庐山峰顶寺》“秋气何高清”,“振锡闻幽声”为三平声,“林端西江明”为五平声,“徒知真机静”为四平声;《寻东溪还湖中作》“日莫清溪深”为三平声,“云峰劳前意”,“坐鸣舟中琴”为四平声;《江南曲》“玉手欲有赠”为五仄声,“裴徊双明珰”为五平声。
    ④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雁门胡人歌》:“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雾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⑤高适《九日酬顾少府》:“檐前白日应可惜,篱下黄花为谁有。客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苏秦憔悴时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

【参考文献】
    [1]傅璇琮. 唐人选唐诗新编[M].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陈尚君. 唐代文学丛考[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杨胜宽. 从《河岳英灵集》不选杜诗说到殷璠的选诗标准[J]. 杜甫研究丛刊,1994(1).
    [4]卢盛江. 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M]. 北京:中华书局,2005.
    [5]仇兆鳌. 杜诗详注[M]. 北京. 中华书局,1979.6号

点评

你粘贴卢盛江干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4: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4: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5 09:42
物象自清旷,仄上仄平去,
【正字通】象有平、上、去三聲,諸韻書收入養韻,漾韻不收,《正韻》亦然。
谁说 ...

依照你的歪理,三羊谁说不能读平声?

点评

原则在。一看什么诗体,在什么地方,二看什么意思,音和义是否协调 你以为我和你一样信口开河,想怎样说就怎样说。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要经得起推敲,错了就要认错的,不会像你这样只知硬撑,却不知对不起科学,对不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6: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4: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5 12:09
别不懂装懂,只会使自己出丑。
音随意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音变义不变,一种是音变义也变。只知发帖, ...

【教·看】是不是,平仄两读两用啊?你怎么只能读平声不能读仄声呢?

点评

这里只能读平,读仄就是错误的,读仄的人说明他不懂诗,不懂格律,只能从幼儿班开始重新学起(开玩笑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6:49
这是平仄两读字,在什么地方就读什么音,地方定了,音便定了,不能再两读的。连这种知识都不懂,你谈什么理论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6: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4: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5 14:16
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 ...

这是说的律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4: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5 14:24
卢盛江《殷璠声律说释疑——唐代文术论札记》
    内容提要

你粘贴卢盛江干么?

点评

我那是粘么,你瞪大眼睛再发言。我是评析,证明你在胡说八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7:06
你不是赞殷璠怎样怎样么,你的例句就是拖这篇文章,因此我便用这篇文章,要驳得你体无完肤。可以看出你根本就不会读文章,尽是想当然,然后乱发议论,浪费我的时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6: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4: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5 14:20
平平平仄去?仄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入?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

这是三羊的标注。
这样标注很省劲!
搜韵网有段时间可以查询四声,现在只能查平仄。我是查好平仄再在25关键节点换成四声。大家都能看明白!

点评

怪不得我说古人水平怎么这么差,老师居然不打他们的屁屁。原来是三羊大师的杰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6: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5 16: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10-26 19:35
不要自开小灶!永明体与近体诗也可以重叠!

三羊大师新理论  永明体居然可以与近体诗重叠
滑天下之大稽,误尽天下苍生

点评

徐陵诗——既符合沈约声律,又符合元兢声律,还符合真空声律 陈朝·徐陵 袅袅河堤树,依依魏主营。〇上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仄〇平仄,〇平〇仄平。 江陵有旧曲,洛下作新声。〇平〇〇入,〇仄〇〇平。〇平〇仄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7:18
既是永明体又是近体诗的6首沈宋体 盛唐·沈佺期 陇山飞落叶,陇雁度寒天。仄平平仄入,仄仄仄平平。 愁见三秋水,分为两地泉。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西流入羌郡,东下向秦川。平平仄平去,平仄仄平平。 征客重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5 16: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21: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