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讨教】一个铁杆平水韵拥趸的瞬间蜕变究竟说明了什么?

   关闭 [复制链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0: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彼时小中华百家论坛严禁涉韵,违者删你禁你没商量。千年老山参先生的《时人为诗到底是给谁读的》打了个擦边球都不行,被人先警告后又找茬禁言了。主要就是因为这帖:

时人为诗到底是给谁读的?

文/千年老山参

      看到这个题目,有的诗友可能会哑然失笑。说实话,一年前提出这个问题时,连我自己都有这种感觉。但是,纵观有关诗词刊物、文学网站、诗词论坛等诗词园地,这还真是一个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应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吧。
      说它简单,是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过简单,简单得连幼儿园的娃娃都不难理解。试想,历朝历代的古人均已作古,而死了的人是不会说话的,可见古人是无法来诵读、欣赏时人的诗作的。我们可以学习、欣赏、借鉴古人的作品,反之则不然。三岁的娃娃都懂这个道理吧?
      那是给未来之后人读的吗?这倒完全可能。不过,有的可能是,有的则可能不是。如果你的诗作可以流传,料想一般会有后人赏读;如果你的诗作不能流传,后人又到哪儿去读呢?
      流传的最佳方式无疑是在纸质介质上留下痕迹的基础上辅之以口耳相传,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历代名篇。光留下纸质的东西也未必有后人来读,哪怕你贵为一国之君。挂在乾隆名下的诗作总共有四万余首,时人中有几人能背诵几首呢?在大城市的大书店连乾隆爷的御制诗集都买不到啊。当然不是因为洛阳纸贵,那为什么呢,因为没人愿读、没有市场呗。出版社才不干那种赔本儿的买卖呢。
      打个或许不恰当的比方,写诗属卖方市场,而读诗、赏诗则属买方市场。以历史的角度观之,人们发表或出版的诗作优劣不是由作者个人说了算,也不是由某板块某论坛飘红、加精说了算,还不是诗者自费出诗集说了算——乾隆爷的御制诗集也不过如彼嘛,同样不是由相对更大范围的某个小圈子说了算。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真正优秀作品的评判与流传都不是这样的。李太白在世时便名声在外,杜子美则是去世后很久才声名鹊起的。由此看来,一般而言,此等身后之事实难说得清楚。
      时人的诗作古人无法赏读,广义之后人能否有机会和兴趣赏读又是个未知数,看来还是争取让在世的国人赏识与共鸣最切实际。我泱泱中华是个人口大国,各色人等达十数亿之众,其中绝大多数都受过或即将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如果国人对你的诗作感兴趣,必要时借助字典词典,一般还是能够读懂的吧。
      当然,真正对你的作品感兴趣的,更多时候可能只局限在广义文学爱好者的范畴,这个基数也很大呀。据悉,现在光写诗的人即达数百万人,那么广义文学爱好者当有数千万之众了吧?多么巨大的潜在市场啊!
      然而,遗憾的是,一些诗友有意无意之间,偏要以让大家读不懂甚至读不出自己的作品为能事。不仅让广大文学爱好者们读不出,还让同样是诗者的其他一些诗友读不出。比如一些诗友的近体诗,名曰五律、七律或五绝、七绝,可是,即便让一些颇有成就的其他诗者读来,事实上竟然时常是出律的。这就太过令人费解了吧。
      至此不难看出,“时人为诗到底是给谁读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复杂得很,显然不是这篇小文能够解说清楚的。没关系,笔者郑重提出这个问题后,若能引发列位看官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也算物有所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0: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年老山参等人屡屡被禁被删的罪名,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不同程度地涉韵。比如千年老山参前文中的这段话,便刺激了一些专职打手的神经,有人硬是以影射平水韵为由,大开杀戒:
“当然,真正对你的作品感兴趣的,更多时候可能只局限在广义文学爱好者的范畴,这个基数也很大呀。据悉,现在光写诗的人即达数百万人,那么广义文学爱好者当有数千万之众了吧?多么巨大的潜在市场啊!
然而,遗憾的是,一些诗友有意无意之间,偏要以让大家读不懂甚至读不出自己的作品为能事。不仅让广大文学爱好者们读不出,还让同样是诗者的其他一些诗友读不出。比如一些诗友的近体诗,名曰五律、七律或五绝、七绝,可是,即便让一些颇有成就的其他诗者读来,事实上竟然时常是出律的。这就太过令人费解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前小中华,诸如此类事例很多,多得不得了。有一个时期,打擦边球也不行,绝对不行,有关打手可谓见一个杀一个,见一对灭一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0: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自2012年8月1日宣布亮剑——为新韵诗词护航之日起,吟者先生在前小中华女子诗文、新韵诗词、燕赵风骨等栏目以专帖形式高调研讨之后,此后多年根本就没形成过什么韵争。韵争之说实为借口,纯属无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争是双方的事情,得实力差不多,有来有往,互有胜负,才可谓之争。
当年小中华的所谓新声旧韵之争,不过是一种刻意遮羞的美化说法,一方极度强势,另一方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又算得哪门子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0: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味难求兀自求 于 2021-9-13 00:57 编辑

当年在小中华,曾有一时,新声韵的压倒性优势简直可将铁块压成齑粉。
有个葬花人先生,曾经公开贴出一个“舌战天下群儒”的主题帖,虽有跃跃欲试者,无不三招两式便败下阵去,偌大个前小中华,竟然无人敢于撄其锋。那是大体对等的所谓韵争吗?那是连我一味难求吾自求都不忍直视的完全压到性的一边倒啊!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中华才渐次严加管制,直至将百家论坛更名为“诗品诗论”,只许谈诗,不许论韵。违者格杀勿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1: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心的朋友可能早已看出:那的确不是什么韵争,因为一方根本就不是另一方的对手。唯有借助无端禁言、删帖、屏蔽、锁沉等封口手段,才能维系表面上的动平衡。那能叫韵争吗?
这,就是近十年来有些人口中的所谓韵争。只要稍具基本辨识能力,谁又看不明白这一点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1: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天前,在某兄弟诗词园地,有位相当资深的潭州某某先生被人请求示范《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唐宋正音规范读法时,潭州某某先生居然依旧如此嘴硬:
“潭州某某跟评: 2021-09-07 23:53
早叫尓等赴川面聆,老夫望穿秋水,不见魅影-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1: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先生也一再寻衅滋事,并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地胡说什么“花瓜娃,花,呼瓜切,瓜,古华切,娃,於佳切,三个字均古今同音,还坚持平水韵是哑巴韵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1: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则是,他也好,你也好,我也好,他们也好,你们也好,我们也罢,就中古平水韵所依托的唐宋正音而言,其实谁都无法确知用于反切的上字声母,下字韵母、声调以及调值的唐宋确切读法了。没有例外!全广东省没有,全中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
试想,连郑张尚芳那样的古音韵大家都拎不清的事情,他个小小古音韵爱好者温柔的风,又怎能拎得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味难求兀自求 于 2021-9-13 08:40 编辑

据《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白皮书》第八节第五大部分第三小部分披露:
3、古音韵大家认为“复原推广古音不现实”

“下面这段话摘自程奇先生对郑张尚芳先生的采访文章原文:

““复原推广古音不现

对复原推广古音,郑张尚芳认为并不现实。他说,重新构拟出来的古音只是个大概,不能确定古代是否就是这样发音的,因为“死无对证”嘛。用古音来念古诗文当然更有味道,能更好地体现其原有的韵律美,但是普通人根本听不懂,这样做也就失去了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实在是想不通,古今语言变异如彼之大,没有必要的声像资料佐证,连著名古音韵学家都拎不清的事情,那温柔的风怎就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地如此瞎说八道呢:
不是要学术吗?花花瓜娃,花,呼瓜切,瓜,古华切,娃,於佳切,三个字均古今同音,还坚持平水韵是哑巴韵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味难求兀自求 于 2021-9-13 10:26 编辑

对于温柔的风此等行径,我们老家有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说法;胡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绝非骂那温柔的风,只是家乡方言的一个形象说法而已:就是给骡马驴之类大牲口带上嚼子之后,它还呲牙咧嘴地乱叫的那样一副情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只是偶尔开开玩笑,顺带着活跃活跃气氛,其实倒也未尝不可。
问题是那温柔的风先生动辄如此插科打诨,并且动辄摆出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紧接着就是一通又一通的胡话,相信大家近日便已看过不少温柔的风式瞎说吧打。
这就未免太过滑稽可笑了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9: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那温柔的风究竟几岁了,想来也该老大不小了,毕竟不是小孩子了,动辄如此这般,并且是在十分严肃的学术交流场合,列位看官不妨说说,这成何体统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9: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温柔的风诸如此类胡搅蛮缠,我们家先话还有一个十分形象的说法儿,那就是:耍狗坨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9: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是骂人,各地民间语言丰富多彩罢了。
温柔的风先生自己也不妨说说,你诸如此类行径又能算个什么呢?总归不是学术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10: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各大诗词园地,像温柔的风那样“耍狗拖字”也好,“胡勒”也好,瞎起哄也罢,这样的人还少吗?那是学术吗?那就是所谓群众呼声吗?那就是所谓民意吗?出于各种私人或小团体利益而蓄意“告状”者中,又有几个不是诸如此类货色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10: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38楼曾援引相当资深的平水韵诗友潭州某某6天前刚刚说过的原话:
“潭州某某跟评: 2021-09-07 23:53
早叫尓等赴川面聆,老夫望穿秋水,不见魅影-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10: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背景是,屏间交流过程中,有人如是敦请潭州某某:
说别的没用,还是当众示范一下李太白《静夜思》与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唐宋正音读法吧!唐代正音也好,宋代正音也罢,那可是尔等奉若神明的中古平水韵的根本依托呀!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10: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敦请者&质疑者还着重说明:上传音视频资料或者用注音符号标注均可。

潭州某某却如是打太极:“早叫尓等赴川面聆,老夫望穿秋水,不见魅影-个!

请问列位方家,像温柔的风、潭州某某、诸如此类之徒那样打哈哈,算是韵争吗?配称韵争吗?温柔的风、潭州某某以及诸如此类之徒够得上对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9-13 11:01: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有机会谈你对平水韵的认识,谈你的观点即可,不要连篇累牍涉及他人,非理论的东西大家不愿意看,如控制不住,可到子版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11: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眼人早就看出:事实上,起码近十年来,整个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界根本就不存在韵争,起码自2012年8月1日吟者先生公开亮剑——为新韵诗词护航以来,整个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界从来就没有过对等抑或基本对等意义上的韵争!难道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11: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9-13 11:01
既然有机会谈你对平水韵的认识,谈你的观点即可,不要连篇累牍涉及他人,非理论的东西大家不愿意看,如控制 ...

近日根本不守学术规矩,公然拿着不是当理说,进而胡搅搅者疑似已成气候,像打群架一样,才轻轻地点了一下。就这样点到为止吧,以下只说事,不涉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11: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味难求兀自求 于 2021-9-13 11:56 编辑

【承54楼】
诗争也好,韵争也好,其它方面的争论也罢,总得双方实力大体相当或者基本相等的时候才成立,才成其为争论。
若是一方明显不敌另一方,抑或根本就不是另一方的对手——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那还成其为争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11: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几何时,在多个著名诗词园地,面对“难倒当今诗词界的一个小儿科问题”,不计其数的资深平水韵诗友都曾被问得理屈词穷,哑口无言啊!
稍有些资历的朋友都还熟悉那段掌故,一些颇有来头的朋友被人一而再、再而三......七而八、八而九地追问而无言以对时,又是多么窘迫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12: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味难求兀自求 于 2021-9-13 12:03 编辑

那个难到当今诗词界的小儿科问题是:
请问诸位先生:你真能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吗?
直接答“能”或“不能”即可,其他答案无效。谢谢合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12: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很难吗?当然不是。连幼儿园的娃娃都能脱口而的答二选一问题,当然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那为什么有那么多绝对资深的平水韵诗友既不敢答“能”又不敢答“不能”呢?
列位看官中有谁仔细揣摩过这一怪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12: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味难求兀自求 于 2021-9-13 12:21 编辑

我们不妨简单设想一下:如果有人真能读得出、听得懂依托唐宋正音的中古平水韵,如果他/她还不傻,他/她又怎么会在被人指着鼻子追问的时候,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保持沉默呢?这又怎么可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0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