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3|回复: 0

龙家小院在此论坛的部分评帖留言(18)

[复制链接]

4649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64
贡献
102632
金钱
1158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14 07: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1-5-14 07:32 编辑

1、 求知
1)   谢谢诗友的留言,正是,所以要珍惜时光,努力求知而明理。
2)  诗谢诗友的留言,是这个意思,干什么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
2、 沧桑
谢谢诗友的诗作,毛主席有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所以,人只有经历沧桑才能形成真正的智慧,才能匡扶正义,向您问好。
3、 思无邪漫谈之骂鲁第一人
1)   谢谢诗友的文章,我以前也听说过这件事,不过到底是也谁没深究,反正知道是一
个无足轻重的人。平时老百姓讲话都要言之有据,何况是文人?文人是有社会责任的人,就更应该坚守斯文精神。如果和别人有不同意见,或者不认同别人的文章,大可以当面讨论,或者书信咨询也可以,或者用事实依据来证明别人的错误也可以,哪里可以凭空的无端诋毁和谩骂?这是泼妇行径,绝非才女所为。况且是在别人死后,不论对错,这已经是卑劣的行径无疑。“论人需持平,爱能知其深,恶能知其美……”胡适的言论还算中肯,从这里也可以证明,鲁迅是一个连他的敌人都敬佩的人,苏雪林又哪来的资格批评?无非就是小文人的狭隘心理作怪,想利用别人的名气来刷存在感,抑或是献媚于蒋家王朝,这样的人格扭曲渺小之极,不足道也。再次谢谢诗友的文章,欢迎以后多多互动。
2)  诗友用这样的方式和策略来传播正能量,来与人为善,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效果上
也是很好,欢迎您以后多多来这里互动,向您问好。
4、 歇后语是否属于国学?
1谢谢诗友的文章,很好的论述的歇后语的分门别类,前世今生,最终也回答了作者自己的疑问。我们老家,歇后语也就脑筋急转弯,小孩子的时候经常做这样的游戏。比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孙悟空的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竹篮打水一场空等等。我小时候也很喜欢这种游戏,即益智又有趣,学会了之后,还向别的小伙伴们吹牛,考考他们。再次谢谢诗友的文章,欢迎常来这里发帖,我们可以多多互动,也写两句奉友,如下:
说起脑筋急转弯,儿时乐趣忆心间。
整天缠着老人讲,学会虚荣侃大山。
2) 歇后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欢迎诗友用这种益智的方式与人为善,学习了,望以后常来。
5、 俏脸谱
谢谢诗友的诗作,生活感受非常丰富,从文中也感受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习了,向您问好。
6、 糖画乐娃娃
谢谢诗友的诗,好有生活气息,想起了童年的记忆,向您问好。
7、 漫談射雕英雄傳之誰愛英雄?
谢谢诗友的认可和鼓励,欢迎以后多多交流。
8、 新旧诗争其一
1谢谢诗友的转载,这几句很能引起作者的共鸣,我想,谁都有荒废时光的时候,如能及时醒悟,也算是亡羊补牢了。
2谢谢您,引用的好,说出是引用就更好。写两句奉友,如下:
酒绿灯红不记年,人生谁不悔从前?
及时醒悟还能改,反璞归真做为先。
3颇有感悟,再写一首奉友,如下:
繁华落尽一场空,平淡归真要始终。
放下人间名和利,浑身自在好轻松。
4) 谢谢诗友的认可和鼓励,也向您问好。
1)谢谢领导的留言,您说的对,没法混搭。
2)谢谢领导的鼓励和认可。
3)对啊,您这个观点我喜欢,本来就没什么好争的,谢谢诗友的认同,望以后多多互动,向您问好。
http://www.hksc888.com/thread-1698318-1-1.html
9、射雕人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出了郭靖的成长经历,总结概括的也很好。首联,写出了家庭身世,以及主人公的天赋一般。颔联,承上联之抑而稍扬,写出了主人公天性仁义勇敢,当然也反胦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颈联,继续承接上联,“丹”字用了借代,以对应数量,写出了主人公学习的过程,师承的门派,这也是对其生活环境进一步的反应。尾联,总揽全文,呼应首联,客观的写出了主人翁因资质一般,学习成果就很有限,但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主人翁的努力,还是成就了一代哲别的名号,也为以后的英雄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天赋不高的人,只要肯努力,还是能有所成就的。再次谢谢诗友,望以后多多互动,来为这冷清之地增加点人气,也为中国的诗歌文化,增加一点正义的呼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向您们好。
10、《现代自由诗的一些粗浅审视》
    1谢谢领导光临“评点写论”版块,本人感到非常荣幸。老师因身体有恙在休养,我就来讲一点自己对此文的感受。首先,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述了现代诗的来龙去脉。比如胡适《尝试集》这个名字就很考究,是一种新诗体的尝试,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是具有时代和自证的双重意义的。
     其次,您又从郭沫若的《女神》说起,又到近些年的一些作家等等,可见现代诗的光景确实是大不如以前了。您说的写现代诗属于通俗文学,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通俗是浅显易懂的意思,除此没有其它的含义。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观点,说近体诗是韵文诗,现代诗是散文诗,这个有些道理,不过,现代诗刚开始的时候也有压韵的,只是后来慢慢发展就抛开了押韵。可以说,没有押韵的诗已经完全成了大白话,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诗有着不同的内涵。至于今人为什么有些贬低近体诗,我想大概是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近体诗吧!就像我不明白什么是现代诗一样的道理。区别是,我对不熟悉的东西不敢随便否认。
     最后,再次谢谢领导的赐玉,像这样的好文章就应该分享,望以后常来这冷清之地,多多互动和指导学习。
    2好的,谢谢。
    3刚看过,可见,现代诗的发展也就是这样了。我老师多次提到舒婷的《致橡树》,刚才也看了下,确实有很强的散文功底,更兼思想性于一体,她应该就是当今写现代诗的代表了
致橡树
现代 · 舒婷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不,
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
紧握在地下;叶,
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
霹雳;我们共享雾霭、
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4)她写的很美,写散文也应该这样写,向她学习。
5)您说的对,确实可以相互参考和借鉴,所以中国人写现代诗和外国人就不同,因为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都不同,只是现代人好多即丢失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没有学到西方的文化精髓,以致于写诗不伦不类,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我的想法是,作为中国人,有继承前人文化的责任,有弘扬传统文化的义务,除此之外,还要吸收和借鉴西方的优秀文化,从而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最终的目的是发展和丰富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绵不绝。
6)  李金发的诗我刚才查了下,评价都很高,比如”国内所无,别开生面”等等,以后一定去读一读,学习下。
7) 好的,即如此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以后就以诗友相称。
11、平淡归真
谢谢诗友的留言鼓励,望以后多多互动。
12、新诗
    1谢谢诗友的赐玉,新诗旧诗之争确实很不应该,本来就是两种体裁,况且产生的地域也不同。说后者居上的人,是存在攀比之心的,就算是煌煌宋词,也不敢说在唐诗之上。各有千秋,没必要瞎比较,能不能写的好,选择哪种体裁来表情达意,这才是作者要思考的问题。中华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体系,从古到今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所以,继承中华文化的人也应该有这样博大的心胸。新诗也会成为中华文化家庭中的一员,不过就其根源也要有事实求是的态度,就像佛经一样,最初也是舶来品,但今天已经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2布衣诗友且息怒,“野种”一词并非作者有意说,而是一种客观的白描写法。原句是“哪来的野种,有人问,”和“本是同根,诗人说”,这两个句子一前一后,一问一答,刚好形成不同的意见,写出了一个争论的场景,是一种艺术的再现手法,作者个人并无褒贬。您好好想想,看是不是这回事。
    3郑伯农说的还算客观,本来就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种东西,有毕要争来争去的吗?事实上,新诗的“诗”字,指的更多是西方文学理念里的“诗”,倾向于一种短小的散文体,中国的“诗“有自身的含义,都是指韵文体。所以此“诗”非彼“诗”,您说是吗?这是我个人想法,欢迎探讨。
    4布衣诗友息怒,没人割裂,中国人写的内容当然是事实,但诗体属于学习西方,佛经最初都是梵文,就是翻译过来了,也还要尊重原作者,不能据为己有的,属于中国文化,但不属于中国的专利,因为中华文华本身是不断融合新知识的。新诗和旧诗只是名字都有"诗"字,但不能强行说成是什么同根,因为发源地不一样,语言文字也不一样,“ 诗"的具体内涵就不同。比如,荷马史诗也是诗,那和中国就没什么关系。好好想想,欢迎探讨。
    5欢迎布衣诗友多来这里发帖和点评,这个问题就暂时撇开吧。   
13、本是同根生,相讦何太急?
    1领导捍卫近体诗决心是值得敬佩的,您的理论功底我是认同的,不妨写一篇《现代诗的由来和特点》的文章挂起来,以正视听。因为好多人根本不明白现代诗是哪国的?到底近体诗和现代诗(白话诗)有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文体,还有没有比的必要?只有这些问题分清楚了,也就有了客观上的依据。比如诗词虽是两种文学体裁,就没有人敢随随便便乱比,因为它们的规则是明确的,也就有了共存的余地,而不会引起似是而非的,凭主观爱好想怎么说都可以。以上是我的个人建议,不到之处请多多批评。
    2还有一点,欢迎领导有时间到“评点 写论”版块发表文章和指点工作,我的老师非常喜欢说真话的人,我也是这样。随时恭候您的大驾,果真如此,真的是蓬荜生辉。
    3紫竹花诗友也在这里,这厢有礼了,只要是有才能,有度量的人我都喜欢,我都会请他到家里做客,这也是人之常情。您啥时候回去也帮帮忙,我有点支撑不住了,先行谢过了。
    4领导说的很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客观的学术态度,受教了,向您学习问好。
    5谢谢领导的推荐,我会细读的。
    6谢谢诗友的留言,我说的已经很短了,那以后就再说的简短一些可好?我希望您常来,当然是在您空闲的时候。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您尽可以直言不讳,像现在这样说的就很好。来吧,您也可以说一点您感兴趣的事情,我刚就为您特意发了一篇武侠小说的评论,恭候您的大架光临。
    7再说,我也不会觉得真诚的互动累,只要有时间,我会一个不漏的全部回复。
    8不过诗友要觉得累的话,可以空闲时指点一下我,我已经深感厚意了。
    9谢谢领导的文章,正如您说的那样,本来就是两条路上的车,又如何不能放在一起比呢?比如,外国美女和中国美女比,总不能把外国人说的都是好,把中国人贬得一文不值吧?胡适当初的尝试是可以的,毕竟当时的人多数有传统的文化基础,多数有家国情怀,写现代诗也只是换了一种文学体裁而已,所以当时出了一些有内涵,有思想的名句。但好多现代人都已经丢失了传统文化,丢失的家国情怀,普遍以崇洋媚外为荣,所以也就写不出了当初的那种内涵有诗句。这也就是说,不是现代诗没落了,而是现在的人普遍自私自利,听不进道理,浅薄而不想深入,普遍抱有投机取巧心理,和喜欢简单粗暴相对人对事,实际是即缺乏自信,也缺乏耐心的表现,是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不如前人了。所以,现代诗写不好就很好理解了,实际是,近体诗写的好的人也不多。以上是我个人观点,谬误之处还请多多批评。
    10对了领导,这么好的文章,不能自己独享,“评点写论”版块欢迎您的发帖。
    11http://www.hksc888.com/forum-644-1.html(这是评点写论版块网址,随时恭候欢迎互动)
14、短视和远视
1好,马上。
2)谢谢领导的指导,您看这样是否看着好一些?
3)谢谢领导的鼓励和认可。
4)好的,谢谢。
5)谢谢领导的理解, 实在有问题,指出来就不算钻牛角。
6)谢谢领导的留言,理论和实践永远不能割裂的来看待, 我的老师坚持写诗实践论,就是要检验古今的理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哪些是美玉?哪些是窠臼?并从理论的高度阐述实践的规律,倡导的是人人都能写诗,诗无不写,换着说话,写出美来的人诗合一理念。内容上和贵版块是相互补充的。所以,我欢迎领导常常去我们版块互动沟通。
7)谢谢领导的鼓励和认可,实践就是理论,理论也是实践,缺少前者变成纸上谈兵,缺少后者变成盲目无知,所以一定要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出真知并重,用两条腿走路,才不至于偏薄。
8)谢谢诗友的留言,请具体说明“什么是正常视力?”
9)谢谢您的留言,同意诗友的意见,望以后多多互动和交流,向您问好。
15、以拙作新旧诗之争二首为例,讲述说理诗的写法
     1领导,这个是说理诗,就不再赘述其它理论了。
     2谢谢诗友的修改,向您问好,顺便讯问新诗的由来?望高才不吝赐教,感激不尽。
     3)谢谢诗友的留言,握个手。如果不是这样,那到底是怎样呢?难道起源于清朝?或者更早?请先生解惑,本人不胜感激。
     4)谢谢领导的留言,没关系的,是我考虑不周,给您添麻烦了。我刚才上网查了,现代诗用1920出版后《尝试集》开始,您的观点有历史依据支撑,别人是否认不了的,谢谢解惑,望以后多多交流互动,向您问好。
     5)应该的,我理论方面比较欠缺,遭到否定的意见,不查不行。
     6)您说的对,我也有这方面的习惯,所以也不敢随便肯定什么,同样也不敢随便否定,只有真凭实据才敢说话。
     7)好的,马上修改。
     8)已经修改了,诗友看一下怎么样?
     9)谢谢诗友,没关系的,放在哪都一样。
    10)谢谢诗友的留言,还是您查的资料更加的详细和准确。从前奏期,准备期,到开创期,这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才是诗歌发展的应有脉络,有理有据,让我的迷惑顷刻间烟消云散,受益非浅。我想,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学,但这些文学一定要以传统文学为基础,比如格律诗就是对古体诗的创新,但创新的领军人物并没有否定和贬低古体诗,从“李杜”对“陶潜,谢灵运,屈原,宋玉”等等古体诗引领者的崇拜就可见得到证明。创新总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它们之间没有矛盾,也不应该有矛盾,所以,褒今而贬古是犯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褒古而贬今也是抱有先入为主成见的表现。新诗的发展自有白话文作为基础的客观条件,但也不能因此顾头不顾尾的抛弃传统,因为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统一体,不能割裂的看待。再次谢谢诗友的详细论述,非常的客观有理,向您问好。
1)   谢谢首版的点评,您说的非常有道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新诗是很好的切入
点。也正如您所言的那样,出新是必要的,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可惜的是,现在好多人急功近利,完全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基础,这样就让发展变得没有了跟由,就像是临空架屋,已经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极端,这一点是值得深思的。就比如,李白和杜甫是诗仙和诗圣,他们引领的诗体改革在当时可以称为创新,但他们心目中的偶像却是传统文学的旗手“陶潜,谢灵运,宋玉,屈原”等等,这才是既继承传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再次谢谢领导的高论,若有空闲,邀请您到“评点写论”版块这个荒凉之地赐玉和指导工作,本人翘首以盼,这里先行谢过了,向您问好。

评点写论版块网址
http://www.hksc888.com/forum-644-1.html
2) 谢谢领导的留言和问好,也请您有空到“评点写论”这个荒凉之地赐玉和互动,那将是我们的荣幸,先行谢过了。

3)谢谢版主的问候,也向您问好,望以后多多互动。
16横夏
1谢谢领导的问候,也可您问好。
2)谢谢版主的青眼有加,欢迎以后多多互动,有空到评点写论版块做客,随时恭候光临。
3)谢谢衡的鼓励和评点,过誉了。
4)谢谢领导的厚爱,有空欢迎到“评点写论”版块赐玉和指导工作,随时恭候光临。
5)期待真诚的交流。
6)谢谢兄长的鼓励,是这样的,向您问好,也祝伯母身体健康。
http://www.hksc888.com/thread-1699007-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5 10: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