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5|回复: 5

从《文镜秘府论》可知沈宋只是推广提倡近体诗型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7 16: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文镜秘府论》中元兢诗论可知沈宋只是推广提倡近体诗型



    元兢,字思敬,以字行。生卒年机关皆不详。自言龙朔元年(六六一),为周王府参军。史称总章中(六六八——六六九),曾与许敬宗上官仪等同修类书《芳林要览》三百卷。其诗论《诗髓脑》一卷。
    许敬宗(五九二——六七二),隋入唐,为著作郎,兼修国史。元兢同他同代,比沈佺期宋之问在年龄上大一辈。从他的《诗髓脑》载:“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
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
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
    可见早于沈宋之前,元兢就称粘对型近体诗为“是最善也”,并有理论阐述。按《文镜秘府论》为中唐时期日本和尚空海来唐朝留学所记录,如果沈宋有关于近体诗的理论,《文镜秘府论》必有记载。况元兢已把永明体中的“最善”诗型列举出来;更说了次之型: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
    另可证明是“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足以说明元兢时代就认为平为一方,上去入合并为一方,虽然没命名上去入为仄,实质上已将平与上去入相对举。而永明体诗句也是平声与上去入对举的,平仄之分在永明体诗中就作为相对使用的,找不出永明体一首诗的上下句全是用上去入相对的,或下句押平声句中只用上去入相对的。(只有上句句中可以用上去入相对,但下句必须同时用三平声承之。“用三平承之”即是平声与上去入相对。)
    可见,沈宋于近体诗之功,只是提倡推广罢了。当然,提倡推广也是伟大的,并非就是在抵毁沈宋的功劳!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8
发表于 2017-5-17 1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去入”三字,《文笔眼心抄》引作“侧字”。

点评

也有把上去入称为侧、他的,但不知起于何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7 1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6: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7 16:31
“上去入”三字,《文笔眼心抄》引作“侧字”。

也有把上去入称为侧、他的,但不知起于何时。

点评

《全唐五代诗格汇考·诗髓脑》——张伯伟编校 诗髓脑 元兢 调 声   声有五声,角征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征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征相变,低昂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7 18:04
他字见作文大体诗谱,至少是唐晚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7 1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5-17 17: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7 16:38
也有把上去入称为侧、他的,但不知起于何时。

他字见【作文大体】诗谱,至少是唐晚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5-17 17: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侧声(侧声)

词语解释
仄声。与平声相对。凡上、去、入声之字皆属之。 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四:"梅圣俞尝云:古人造语,有纯用平声琢句,天然浑成者,如'枯桑知天风'是也。有纯用侧声作诗者,如'月出断岸口,影照别舸背。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8
发表于 2017-5-17 18: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7 16:38
也有把上去入称为侧、他的,但不知起于何时。

《全唐五代诗格汇考·诗髓脑》——张伯伟编校

诗髓脑    元兢

调 声

  声有五声,角征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征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征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固知调声之义,其为大矣。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云: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飘飖宕渠域,平平仄平仄】====24同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去,去去入平平;上去平平上,平平去入平。
平平平去入,入去上平平;入去平平入,平平上去平。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①;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若不可得如此,即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②此换头,或名拈二。拈二者,谓平声为一字,上去入为一字。第一句第二字若安上去入声,第二、第三句第二字皆须平声。第四、第五句第二字还须上去入声,第六、第七句第二字安平声,以次避之。如庾信诗云:“今日小园中,桃花数树红。欣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③“日”与“酌”同入声。只如此体,词合宫商,又复流美,此为佳妙。


“上去入”三字,《文笔眼心抄》引作“侧字”,下同。

以下一百二十二字,据《文笔眼心抄》补。《眼心抄》诸本文字或有异同,此据兴膳宏译注《文笔眼心抄》本。

此庾信《答王司空饷酒》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