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8|回复: 18

平水韵的前身和后世

[复制链接]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36
贡献
16975
金钱
3005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5 07: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6-5 19:08 编辑

平水韵的前身和后世

   
平水韵是和近体诗紧紧地联糸在一起的。近体诗脱胎于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平水韵的前身也是永明体使用的江东韵。
    近体诗是初唐时期沈佺期宋之问利用考官的地位,将永明体诗的一种"约句准篇″,择优五言八句体定为律诗而成。
    近体诗的用韵,则为较沈宋更早的许敬宗奏请皇帝固定下来的,这韵部实质上就是永明体使用的江东韵。
    这个韵部只要从唐人的用韵实际同永明体诗的用韵实际相比照就能得出结论。
    到了宋末元初,才有人以韵部表的形式固定下来,这韵部表也就是唐近体诗用的江东韵。后人在习惯上称为平水韵。
    按诗的押韵原理,该是诗人自己用当时的时音最为合理。然而初唐时期的宰相许敬宗是隋初人(公元592年—公元672年),他根据自己的口音认为永明体诗的用韵是最为合理的,于是就将其上奏高宗皇帝固定下来了。唐朝三百年,唐初经皇帝固定下来的当然就是不可改变的。其实唐代的时音早己大变。到了宋代,赵家只是从武统上取得政权,文人的用韵则继承不变,于是这永明体江东韵就一直用到宋末。因金、元外族统治,北人大量南移,社会时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写诗翻书押韵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在元代类似平水韵的书表就达五种之多!明代朱元璋试图改变近体诗押韵的不合理,但因皇室内部之争而未成功。清代更变本加历,钦定平水韵表为佩文诗韵,直到清亡!
    这样,事实上的平水韵就与近体诗相影随行了一千多年。
    到了民国,押韵相对自由,南方人逐渐宽到词韵,北方人则宽到国语(北方话)。《诗韵新编》就是用国语的韵书。这中间还有《词林正韵》和《诗韵新编》混合用的。朱德的用韵是这方面的代表。
    到了新世纪,改革老干发明了新韵平仄双轨制,网上使用了懒人软件:非新轨平仄即旧韵平水,其佘一律为"出韵"之列。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6-5 08: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江东韵,应是阳休之的切韵,为56部,南北朝之诗人宗之

至唐近体兴,韵已转用陆法言之切韵,此切韵非彼切韵,不可不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36
贡献
16975
金钱
3005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2: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人可否介绍一下阳休之的切韵,为56部?

点评

严格说来应是阳休之的韵略 56韵之说出于颜氏家训集解 趙曦明曰:「隋書經籍志:『韻略一卷,陽休之撰。』」周祖謨曰:「北齊書卷四十二陽休之傳云:『休之,字子烈,右北平無終人。父固,魏洛陽令。休之俊爽有風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6 0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5 17: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民国,押韵相对自由,南方人逐渐宽到词韵,北方人则宽到国语(北方话)。《诗韵新编》就是用国语的韵书。这中间还有《词林正韵》和《诗韵新编》混合用的。朱德的用韵是这方面的代表。
-----金筑子虽然刚承认了许敬宗进奏唐中宗是胡说,但又发表了新的乱说一气!请你把“南方人宽到词韵,北方人宽到诗韵新编”的律诗例子举出来。

点评

五四以后革命前辈的诗你重来不读,为你举例了不下二十遍,你被你的“不押平水韵就是二吊子诗”的理论闷得油盐不进,有什么办法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5 18: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36
贡献
16975
金钱
3005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8: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5 17:35
到了民国,押韵相对自由,南方人逐渐宽到词韵,北方人则宽到国语(北方话)。《诗韵新编》就是用国语的 ...

五四以后革命前辈的诗你重来不读,为你举例了不下二十遍,你被你的“不押平水韵就是二吊子诗”的理论闷得油盐不进,有什么办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6-6 00: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6-6 00:54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6-5 12:13
山人可否介绍一下阳休之的切韵,为56部?

严格说来应是阳休之的韵略

56韵之说出于颜氏家训集解

趙曦明曰:「隋書經籍志:『韻略一卷,陽休之撰。』」周祖謨曰:「北齊書卷四十二陽休之傳云:『休之,字子烈,右北平無終人。父固,魏洛陽令。休之俊爽有風概,少勤學,愛文藻,仕齊為尚書右僕射。周武平齊,除開府儀同。隋開皇二年終於洛陽。』其所著韻略已亡。(器案:今有任大椿、馬國翰輯本。)劉善經四聲論云:『齊僕射陽休之,當世之文匠也。乃以音有楚、夏,韻有訛切,辭人代用,今古不同,遂辨其尤相涉者五十六韻,科以四聲,名曰韻略。制作之士,咸取則焉。後生晚學,所賴多矣。』據此可知其書體例之大概。王仁昫切韻亦記其分韻之部類,如冬、鍾、江不分,元、痕、魂不分,山、先、仙不分,蕭、宵、肴不分,皆與切韻不合。其分韻之寬,尤甚於李季節音譜,此顏氏之所以譏其疏野也。」器案:陸法言切韻序:「陽休之韻略、周思言音韻、李季節音譜、杜臺卿韻略等,各有乖互。」切韻之作,之推「多所決定」,宜二家之論定陽、李之書,講若畫一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36
贡献
16975
金钱
3005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07: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永明体中沈约等的用韵亦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口音押韵。如果一个人写诗自己读来都莫名其妙,把自己的嘴巴和耳朵挂起来当摆设,以去翻书“合韵”为满足,这还叫诗么?远古人哼“杭育杭育”不是自己听来押韵,而是去翻什么神的韵书决定是否押韵,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许敬宗的初衷是为了考试的统一标准,嫌切韵太苛,又懒得去制订唐时音的新韵,只是把永明体押的江东口音韵上奏皇帝了事,没想到造成的恶果罪孽如此深重,使近体诗翻书押韵了一千多年!

点评

按时音押韵的说法并非全错,但得分其体,近体用切韵却非时音,因切韵本古今方国之音,余可参考汉语诗律学之韵之大概,王力分为三个历史时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7 00:36
把永明体押的江东口音韵上奏皇帝了事一说可榷,不知金先生有没有确证去证明许敬宗所奏的韵为江东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6 10:09
提几点供金先生参考 1,陆法言制切韵初衷是什么 2,所谓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是怎么回事,有一点可参考的是,路法言之时代的人认为北人音正而吾音鄙俗 3,前人有云,宋人得唐人之音止一二,明人得唐宋音无一,假若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6 10: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6-6 10: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6-6 10:11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6-6 07:37
可见永明体中沈约等的用韵亦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口音押韵。如果一个人写诗自己读来都莫名其妙,把自己的嘴巴和 ...

提几点供金先生参考

1,陆法言制切韵初衷是什么
2,所谓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是怎么回事,有一点可参考的是,路法言之时代的人认为北人音正而吴音鄙俗
3,前人有云,宋人得唐人之音止一二,明人得唐宋音无一,假若此说为真,宋人为何仍以切韵为凭制礼部韵略
4,诗乃心声,韵乃声韵,古人说来本没错,但要留意到诗、词由可歌而变为文体的基本事实
5,我们既要继承唐宋之诗词文体又不想去继承唐宋诗词的声律、用韵习惯,哪么,近体还是近体么,宋词还是宋词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6-6 10: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6-6 07:37
可见永明体中沈约等的用韵亦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口音押韵。如果一个人写诗自己读来都莫名其妙,把自己的嘴巴和 ...

把永明体押的江东口音韵上奏皇帝了事一说可榷,不知金先生有没有确证去证明许敬宗所奏的韵为江东韵

点评

唐近体与永明体押韵高度一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6 1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36
贡献
16975
金钱
3005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11: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6-6 10:09
把永明体押的江东口音韵上奏皇帝了事一说可榷,不知金先生有没有确证去证明许敬宗所奏的韵为江东韵 ...

唐近体与永明体押韵高度一致。

点评

此论可榷,南北朝人用韵比较宽,比如江阳同用等 许敬宗之奏请同用按后来统计亦112韵,此同用比南北朝人用韵是严得多的,即便再往后之106韵亦严于六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6 2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6-6 23: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6-7 00:27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6-6 11:18
唐近体与永明体押韵高度一致。

此论可榷,南北朝人用韵比较宽,比如江阳、支微同用等;

南北朝时,韵书既多且杂,并无统一的韵书,以江东取韵为主流,如阳休之之韵略,沈约之四声谱等,陆法言制切韵之初衷便是对其甚为不满,故有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之语

许敬宗之奏请同用按后来统计亦112韵,此同用比南北朝人用韵是严得多的,即便再往后之106韵亦严于六朝


金先生有空可参阅一下颜氏家训集解之音辞篇,其中集有多家解读,可避免主观之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6-7 00: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6-6 07:37
可见永明体中沈约等的用韵亦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口音押韵。如果一个人写诗自己读来都莫名其妙,把自己的嘴巴和 ...

按时音押韵的说法并非全错,但得分其体,近体用切韵却非时音,因切韵本古今方国之音,余可参考汉语诗律学之韵之大概,王力分为三个历史时段

点评

近体诗只用切韵的四声平仄,“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与近体诗的用韵宽窄没有多大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7 07:34
我是用永明体诗(沈约以后)的用韵同唐近体诗用韵对比得出两者用韵相同的。因陆法言《切韵》风行后,南北朝风起的“切韵”尽皆失传,不能得出“”比近体用韵宽的结论。(特别指近体押平声的30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7 07: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36
贡献
16975
金钱
3005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7: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6-7 07:30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6-7 00:36
按时音押韵的说法并非全错,但得分其体,近体用切韵却非时音,因切韵本古今方国之音,余可参考汉语诗律学 ...

我是用永明体诗(沈约以后)的用韵同唐近体诗用韵对比得出两者用韵相同的。因陆法言《切韵》风行后,南北朝风起的“切韵”尽皆失传,不能得出“阳休之之韵略,沈约之四声谱”比近体用韵宽的结论。(特别指近体押平声的30部)
沈约发现汉语四声只能按他所处的时音定韵,沈约不可能去找别地别人的韵音韵书去分辩四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36
贡献
16975
金钱
3005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7: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6-7 00:36
按时音押韵的说法并非全错,但得分其体,近体用切韵却非时音,因切韵本古今方国之音,余可参考汉语诗律学 ...

近体诗只用切韵的四声平仄,“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与近体诗的用韵宽窄没有多大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36
贡献
16975
金钱
3005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7: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敬宗的奏请是不是就是同用、独用,后人只是猜测,更不能就说是112韵。唐人在许奏请之前的和以后的用韵并无差异,尚不能肯定近体诗的用韵就一定与此有关。这只能从统计近体与永明体两者的用韵比较得出结论!一句话,不能全凭古人怎么说就得出怎样的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36
贡献
16975
金钱
3005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8: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6-7 08:07 编辑

钟江互押需要通转,唐人也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36
贡献
16975
金钱
3005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8: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钟江互押须要通转,唐人也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36
贡献
16975
金钱
3005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8: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格说来应是阳休之的韵略

56韵之说出于颜氏家训集解

趙曦明曰:「隋書經籍志:『韻略一卷,陽休之撰。』」周祖謨曰:「北齊書卷四十二陽休之傳云:『休之,字子烈,右北平無終人。父固,魏洛陽令。休之俊爽有風概,少勤學,愛文藻,仕齊為尚書右僕射。周武平齊,除開府儀同。隋開皇二年終於洛陽。』其所著韻略已亡。(器案:今有任大椿、馬國翰輯本。)劉善經四聲論云:『齊僕射陽休之,當世之文匠也。乃以音有楚、夏,韻有訛切,辭人代用,今古不同,遂辨其尤相涉者五十六韻,科以四聲,名曰韻略。制作之士,咸取則焉。後生晚學,所賴多矣。』據此可知其書體例之大概。王仁昫切韻亦記其分韻之部類,如冬、鍾、江不分,元、痕、魂不分,山、先、仙不分,蕭、宵、肴不分,皆與切韻不合。其分韻之寬,尤甚於李季節音譜,此顏氏之所以譏其疏野也。」器案:陸法言切韻序:「陽休之韻略、周思言音韻、李季節音譜、杜臺卿韻略等,各有乖互。」切韻之作,之推「多所決定」,宜二家之論定陽、李之書,講若畫一也。
------------
永明体之律不同于近体八句,是可转韵的,并非一韵到底,不能说诗中有山、先、仙不分,蕭、宵、肴不分就是用《陽休之韻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3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36
贡献
16975
金钱
3005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10: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颜之推(531年-591年),琅琊临沂(山东省临沂市)人,南梁至隋朝皆为官员,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公元577年 ,北齐为北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 ,隋代北周,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
---------
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可见沈约永明体的用韵与颜之推的主张不同。切韵把十三元分为两部:元、痕分开。根据永明体用韵合十三元,近体诗也用十三元,以此为人最头疼的十三元推论,永明体与近体韵并无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21 10: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