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会入声读法并不等于会读平水韵

[复制链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10-11 15: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言哉 于 2016-10-11 15:06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1 13:47
没有哪一个的语音学家会将平水韵都定为某一地的方言音。只是对于少数字的主要是介音,有不同的看法吧。但 ...

你连平水韵是怎么回事都拎不清了?谁告诉你只有介音变了?口型变了,什么韵头韵尾声母都会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5: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11 09:11
这你就错了,因为我知道,如果李白、杜甫复活,用他们纯正的唐音吟诵,你也会断定,这不是中古音!唐朝不 ...

冤枉!那是我二〇一九五四的辩风吗?那不分明是君等的支应之词吗?
用不着李杜复活示范唐音,也不一定示范洛阳读书音,你学堂先生示范一下即可,建康音、长安音乃至你的长沙音都行,怎么样,够宽容了吧,有请学堂先生示范一下!

点评

示长沙音或者赣音(浏阳乃周瑜食邑,明初又多为赣移民,东南北区为赣方言,受长沙影响,西区为湘方言,)当然可以,但须得面示,拼音书面不能达也,看有机会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6: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5: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0-11 12:18
呵呵,答不上了就朝别处胡扯了?

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之际便东拉西扯,,这是彼等惯用的伎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7

主题

474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41
贡献
4433
金钱
8051
发表于 2016-10-11 16: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15:33
冤枉!那是我二〇一九五四的辩风吗?那不分明是君等的支应之词吗?
用不着李杜复活示范唐音,也不一定示 ...

示长沙音或者赣音(浏阳乃周瑜食邑,明初又多为赣移民,东南北区为赣方言,受长沙影响,西区为湘方言,)当然可以,但须得面示,拼音书面不能达也,看有机会否?

点评

学堂先生怕是误会了吧?我是问你中古洛阳音、建康音、长安音或长沙音呢,你拿时下的方言凑数可不算哦。 像郑张尚芳先生等人那样先用字母标注一下即可,以后若有机会,再当面请教不迟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8: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6: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11 16:55 编辑
言哉 发表于 2016-10-11 15:01
问你怎么知道只有平水一家是ü、u同压的?答不上就胡扯,难道中古其它方言就不能ü、u同压?? ...

呵呵。我是讲韵书言的。另方言所谓的ü、u押,其实是iu与u押,并非普通的话的ü音。这点可要搞清楚哦。我地方言还保留着这个iu音,故能理解平水中那些今读ü韵的字,怎么会与读u韵字的押韵。不懂音变历史的是不会理解这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7: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11 17:25 编辑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15:35
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之际便东拉西扯,,这是彼等惯用的伎俩~~~

呵呵。五四就是再多的马匣,都没有用的。因为你连音变的历史都不敢承认。连平水在明清时候,也是与时音脱节这点都不敢承认的。从明时起,平水就与实际读书音(也就是官话音)脱节了,但人们写诗还是大多用平水的(用洪武正韵的人并不多),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用新韵写诗的,也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事了。——写格律诗,确实与一般人无关呢。至于读吗?谁也不会呆到用古音去读的(不是能不能读的问题,而是受众听不懂的问题)。现在大学里,教写格律诗的,还是在教人们:要记住常用的约二百余个今读平声的入声字。为何?难道这些教授都不如你?既然是学写格律诗,对中古音的平上去入不了解点,那如何理解唐诗宋词的平仄和押韵?教学诗词的,可没有教人们如何读平水音吧。平水音如何读,是语音学家们的事,是想研究语音的人的事。你就是想学,但如你偏要问个是否绝对标准?那就是让语音大师来,也是不敢教你的吧。呵呵。




点评

捏造事实,逻辑混乱。 我曾几次说过,金兵和元蒙铁蹄践踏之后,中原正音便面目全非了。 诗人用平水韵写诗,却要语音大师解释该如何读,这都什么逻辑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8:06
难道这些教授都不如你? -----那些教授不过是些书呆子,比起吟者的滚刀肉劲头可差远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7: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7: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1 17:09
呵呵。五四就是再多的马匣,都没有用的。因为你连音变的历史都不敢承认。连平水在明清时候,也是与时音脱 ...

难道这些教授都不如你?
-----那些教授不过是些书呆子,比起吟者的滚刀肉劲头可差远了~~~

点评

吟者在几楼招惹你了?骂吟者去找吟者骂去,别污染了这里的环境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8: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8: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11 16:22
示长沙音或者赣音(浏阳乃周瑜食邑,明初又多为赣移民,东南北区为赣方言,受长沙影响,西区为湘方言,) ...

学堂先生怕是误会了吧?我是问你中古洛阳音、建康音、长安音或长沙音呢,你拿时下的方言凑数可不算哦。
像郑张尚芳先生等人那样先用字母标注一下即可,以后若有机会,再当面请教不迟哈。

点评

因为先生没有注明“中古”二字,所以理解为时音并非误会。不过加上中古也可,一是面示,二是我示了不可随意否定,你必须有足够的根据否定我的不是中古赣方言或中古湘方言,在下随时恭候采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9: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8: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1 17:09
呵呵。五四就是再多的马匣,都没有用的。因为你连音变的历史都不敢承认。连平水在明清时候,也是与时音脱 ...

捏造事实,逻辑混乱。
我曾几次说过,金兵和元蒙铁蹄践踏之后,中原正音便面目全非了。
诗人用平水韵写诗,却要语音大师解释该如何读,这都什么逻辑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8: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1 17:36
难道这些教授都不如你?
-----那些教授不过是些书呆子,比起吟者的滚刀肉劲头可差远了~~~ ...

吟者在几楼招惹你了?骂吟者去找吟者骂去,别污染了这里的环境哈。

点评

不知你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国家宣布写诗凡用平水韵者一律格杀勿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8: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18:06
捏造事实,逻辑混乱。
我曾几次说过,金兵和元蒙铁蹄践踏之后,中原正音便面目全非了。
诗人用平水韵写诗 ...

你又不是不知道,平水韵从明清开始,本就与时音脱节了。但人们还是大多用这个平水,连洪武正韵都不能压过他,为什么?这主要是受唐宋诗押韵及用韵习惯氛围的影响。呵呵。

点评

瞎说! 那是迫于封建科举制度压力,不得不然,满清统治者想玩死汉族士子你也得受着。当然,也有部分汉族士子是出于民族情结考虑,宁愿采用早已面目全非的平水韵的。还有其他原因,均属次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8: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8: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1 18:25
你又不是不知道,平水韵从明清开始,本就与时音脱节了。但人们还是大多用这个平水,连洪武正韵都不能压过 ...

瞎说!
那是迫于封建科举制度压力,不得不然,满清统治者想玩死汉族士子你也得受着。当然,也有部分汉族士子是出于民族情结考虑,宁愿采用早已面目全非的平水韵的。还有其他原因,均属次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8: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18:08
吟者在几楼招惹你了?骂吟者去找吟者骂去,别污染了这里的环境哈。

不知你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国家宣布写诗凡用平水韵者一律格杀勿论?

点评

你不说话还怕别人把你当哑巴卖了吗? 说就像个说的样子,如此插科打诨,多没劲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8: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18:30
瞎说!
那是迫于封建科举制度压力,不得不然,满清统治者想玩死汉族士子你也得受着。当然,也有部分汉族 ...

呵呵。明时有洪武正韵吧。但写诗用洪武正韵的人并不多。那时,用平水难道是为了反对朱姓王朝?这种解释显然是不通的。用平水,更是一种习惯或者说是氛围也可。习惯是延续下来的,不是一天两天就取消得了的。用平水韵的消亡也要个时间。估计近几年内是解决不了的,你的二O一九五四这个逼宫时间,恐怕又要要落空了。到时你会如何自处啊。
哎,你还是自己开个网站去好啊。宣布一下:凡旧韵诗一律不准进你的论坛;对古诗词,凡以今天读音较对不合平仄的,也一律不准在你的面前出现。那时才叫强呢。

点评

呵呵,你是真能搅啊! 我前边说的分明是元清,你却扯到明朝去了。有明一代用平水韵怎会是反明朝呢?经金兵长期践踏,又经元蒙铁蹄强化,广义中原地区的语音实际上已经不可逆了,洪武正韵既不是唐宋正音的原样复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7

主题

474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41
贡献
4433
金钱
8051
发表于 2016-10-11 19: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18:02
学堂先生怕是误会了吧?我是问你中古洛阳音、建康音、长安音或长沙音呢,你拿时下的方言凑数可不算哦。
...

因为先生没有注明“中古”二字,所以理解为时音并非误会。不过加上中古也可,一是面示,二是我示了不可随意否定,你必须有足够的根据否定我的不是中古赣方言或中古湘方言,在下随时恭候采访!

点评

既然学堂先生如此博学,连湘方言、赣方言都不在话下,那还是请你先示范一下中古读书音吧。 OK,就是李白的那首《静夜思》,按学堂先生心目中的中古平水韵读法,用注音符号标出即可。 学堂先生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20: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1 18:48
呵呵。明时有洪武正韵吧。但写诗用洪武正韵的人并不多。那时,用平水难道是为了反对朱姓王朝?这种解释显 ...

呵呵,你是真能搅啊!
我前边说的分明是元清,你却扯到明朝去了。有明一代用平水韵怎会是反明朝呢?经金兵长期践踏,又经元蒙铁蹄强化,广义中原地区的语音实际上已经不可逆了,洪武正韵既不是唐宋正音的原样复制,又未顾北方地区入声几近消失的事实,有点儿不伦不类。如此而已。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二〇一九五四不是我定的,而是历史要求的,我们总得对现代诗词历史有所交代不是。逼宫之说言重了,届时尔等当然可以我行我素,只要不怕被全国人们戳脊梁骨,只要能禁得住良心的谴责,只要不怕被永久性地钉在现代诗词历史的耻辱柱上......
自处事宜就不劳你操心了,届时我们只要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并辅以必要的配套手段即可。须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中国大陆并未完全解放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20: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1 18:32
不知你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国家宣布写诗凡用平水韵者一律格杀勿论? ...

你不说话还怕别人把你当哑巴卖了吗?
说就像个说的样子,如此插科打诨,多没劲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20: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11 20:17 编辑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20:09
呵呵,你是真能搅啊!
我前边说的分明是元清,你却扯到明朝去了。有明一代用平水韵怎会是反明朝呢?经金 ...

呵呵。你比习大大还权大呢?还庄严宣告,配以必要的手段。简直就是一个狂人在说话。

点评

习大大日理万机,暂时抽不出时间管诗词界破事儿,当此之际,诗词界首先应该进行行业自律。是吧? 我等虽为普通诗友,然诗词兴衰,匹夫有责,联合一干同道振臂一呼,份所当为,略尽绵薄之力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20: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11 19:51
因为先生没有注明“中古”二字,所以理解为时音并非误会。不过加上中古也可,一是面示,二是我示了不可随 ...

既然学堂先生如此博学,连湘方言、赣方言都不在话下,那还是请你先示范一下中古读书音吧。
OK,就是李白的那首《静夜思》,按学堂先生心目中的中古平水韵读法,用注音符号标出即可。

学堂先生请!

点评

注音没用,连入声都无法表示,你怎么品味?还是来我处一趟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0: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20: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1 20:15
呵呵。你比习大大还权大呢?还庄严宣告,配以必要的手段。简直就是一个狂人在说话。 ...

习大大日理万机,暂时抽不出时间管诗词界破事儿,当此之际,诗词界首先应该进行行业自律。是吧?
我等虽为普通诗友,然诗词兴衰,匹夫有责,联合一干同道振臂一呼,份所当为,略尽绵薄之力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21: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20:23
习大大日理万机,暂时抽不出时间管诗词界破事儿,当此之际,诗词界首先应该进行行业自律。是吧?
我等虽 ...

旧韵诗退出诗坛主流,一要靠用旧韵的人越来越少(人总要死的吧),二还得靠用新韵写诗的争气。在新韵诗押韵上,有东、英韵押的,比用押词韵的感觉差多了。用词韵押韵,按今音读来,押韵上没有什么别扭,至于句中个别字的平仄,偶有一两处拗的,就是唐人律诗中也有,这不算什么大病(至少还能作别格看呢);而押韵音不谐,确是个大问题。难道你就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不妨在诗韵改革上,在合理归韵上多写点东东,以使押韵更规范些才好。而习惯用旧韵的,又岂会因你的几句嚷嚷,就改用新韵的?!特别是用旧韵的大多是一些年纪大的人,写个几句的,就当图个开心罢了。你为新韵喊的够多了,新韵版的又有几人支持你啊。没有几人吧。因为大多人都是不愿白费力气的。就象我跟你说过的:争也好,不争也罢,都是这样。你的用韵争论,对新韵诗起不到丝毫的作用。如果有的话,还是你写的诗——多写出些好诗来吧。你诗写得不错,理论也有些,那就在这个上多尽点心吧。我是不写诗的了,用何韵写诗,实与我无关呢。只是对于事实存在的,还是想对你相告的——不想让你继续错下去呢。把力气化在用韵争论上,太可惜了。我只是把上论坛当作聊天的呢,不然也是太可惜了。呵呵。遥握。

点评

言重了,旧韵只要让出正统诗韵地位即可。 旧韵诗者也不必越来越少,旧韵诗者万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2:03
送送不写诗,论了白论,不论则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10-11 21: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1 21:04
旧韵诗退出诗坛主流,一要靠用旧韵的人越来越少(人总要死的吧),二还得靠用新韵写诗的争气。在新韵诗押 ...

送送不写诗,论了白论,不论则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21: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0-11 21:18
送送不写诗,论了白论,不论则可。

呵呵。只是替五四可惜,把大好的时间化在这个上,多写点好诗多好啊。当然呼吁用新韵写诗,有些出语狂悖些,也可看作是心太急了。比那种“押韵用今音,平仄用平水”的谬论(实际就是要用两部韵书解释)要好多了。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22: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1 21:04
旧韵诗退出诗坛主流,一要靠用旧韵的人越来越少(人总要死的吧),二还得靠用新韵写诗的争气。在新韵诗押 ...

言重了,旧韵只要让出正统诗韵地位即可。
旧韵诗者也不必越来越少,旧韵诗者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7

主题

474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41
贡献
4433
金钱
8051
发表于 2016-10-12 00: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20:17
既然学堂先生如此博学,连湘方言、赣方言都不在话下,那还是请你先示范一下中古读书音吧。
OK,就是李白 ...

注音没用,连入声都无法表示,你怎么品味?还是来我处一趟吧!

点评

像郑张尚芳先生等人那样表示即可,必要时可辅以文字描述。对学堂先生这样的平水韵大家应该不算什么难事吧? 当然,你若能证明自己真能读中古平水韵,我就立即买票飞过去朝夕讨教。可是,你若是诓我呢?那我不白跑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2 07: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12 07:17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12 00:39
注音没用,连入声都无法表示,你怎么品味?还是来我处一趟吧!

那时没有造出注意符号来。但也用反切来表示了,也就相当于有声韵母了。广韵中,只要将这些反切音搞清楚,也就行了。就是有注音,那么这些注音符号怎么读,也是个问题啊。呵呵。
又:语音学家,对广韵字的拟音,也就相当于注音吧。只是年代久远,对有些的读音还有争议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10: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12 00:39
注音没用,连入声都无法表示,你怎么品味?还是来我处一趟吧!

像郑张尚芳先生等人那样表示即可,必要时可辅以文字描述。对学堂先生这样的平水韵大家应该不算什么难事吧?
当然,你若能证明自己真能读中古平水韵,我就立即买票飞过去朝夕讨教。可是你若是诓我呢?那我不白跑了吗?

点评

怎么证明?就如今天的普通话,民国时期称之为国语,元代称之为中原音韵,是不是起源于元代,不是吧?且不说王昭君和亲时期是否因为她的孩子们因为胡人基因影响到发不出入声,唐宋应该出现了吧?算不算得中古音? 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7: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7

主题

474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41
贡献
4433
金钱
8051
发表于 2016-10-12 17: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堂窝人 于 2016-10-12 17:20 编辑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2 10:16
像郑张尚芳先生等人那样表示即可,必要时可辅以文字描述。对学堂先生这样的平水韵大家应该不算什么难事吧 ...

怎么证明?就如今天的普通话,民国时期称之为国语,元代称之为中原音韵,是不是起源于元代,不是吧?且不说王昭君和亲时期是否因为她的孩子们胡人基因影响到发不出入声,唐宋应该出现了吧?算不算得中古音?
我的母语,从迁浏始祖开始,就在一个很小的环境中传承,后辈外出经商的都极少,语言极为稳定,从元末明初至今,就有数朝历史了,而来浏祖青少年时期生活的故乡,离迁居地仅数十里,是一个大山区,他定型的语音其先人讲了多少代?比中原音韵当早得多,算不算得中古音?
先生一讲中古音以为是外星球来的,普通话就是解放后才出现似的,怎能如此看待语音的传承?黄鹂起源于远古,到现在叫声应该没有变化,即使有些变化,绝对不会是牛鸣马啸声,人类语音变化会大一些,但幅度频率也不会是很大的。
音韵学家们研究古声韵,是从全局来看,并非某一特定方言的前后对比。古声韵在当时也是各地不同的,为了照顾全国,将各地不同发音综合而成,才有《切韵》一书,因为人群的迁移,本来在中原讲某种方言的一个家族,迁到湖南或者广东,他们的语言还是中原语音,而从北方迁到洛阳的某个家族或人群,自然讲的还是他们的北方乡音,用他们的语音与洛阳本地原来语音比较,就有很大差异,这不是渐变,而是一年或几年之间便会出现的。用移动的人群与不动的区域去进行语音比较,这就是声韵学家们方向性、历史性的错误,而人们却以之为权威来作理论探讨,科学吗?合理吗?只有极少数语音学家能将历史、人群、语音统一起来考察,得出有语音活化石的结论,这才是可取的!
你要我用赣方言和湘方言注明《静夜思》,确实有困难,一是入声无法表示,我用特殊符号,没有入声体验的人们无法读出来,再就是有些韵母,汉语拼音方案中是没有的,有些发音,普通话也是没有的,我先用我的母语赣方言(古代称为吴音)做个粗略的表示试试看你是否可以理解:
qin  ya  si
cong    q(无)   min   nve   gong,
ni          shi           ti       shang   song,
ju         tiao     wang    min    nve,
di          tiao     si          gu      xiong.

点评

鸟鸣就不要拿来说了,没有语言只有简单的鸣叫声,发音器官是不需要大变动的。人类自语言发端,语言能力是随着器官变化而增强的,岂有不变之理。语言要是保持远古,发音器官就会很不发达,要是依某个傻人的想法代代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9: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18: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证明?就如今天的普通话,民国时期称之为国语,元代称之为中原音韵,是不是起源于元代,不是吧?且不说王昭君和亲时期是否因为她的孩子们胡人基因影响到发不出入声,唐宋应该出现了吧?算不算得中古音?
普通话里肯定有中原音韵的影子,不过据郑张先生研究,现代普通话是清代中叶的北京话与满语有机融合的结果,我给你复制过相关链接,你却一直没看或没认真看。昭君云云扯得就更远了。

我的母语,从迁浏始祖开始,就在一个很小的环境中传承,后辈外出经商的都极少,语言极为稳定,从元末明初至今,就有数朝历史了,而来浏祖青少年时期生活的故乡,离迁居地仅数十里,是一个大山区,他定型的语音其先人讲了多少代?比中原音韵当早得多,算不算得中古音?

我之所为中古音,说白了便是平水音。前可溯源至隋代,后则止于宋末元初(北方更早)。你那个当然算不得中古音喽。在相对封闭落后的环境下,语音变异的确相对较慢,这倒是事实。不过,有元一代对汉语的改造不小,你家元末迁浏时,迁出地与迁入地语音已不复唐宋之纯正了,与平水音已经不能划等号了,又经满清统治数百年,就更没有可比性了。

先生一讲中古音以为是外星球来的,普通话就是解放后才出现似的,怎能如此看待语音的传承?黄鹂起源于远古,到现在叫声应该没有变化,即使有些变化,绝对不会是牛鸣马啸声,人类语音变化会大一些,但幅度频率也不会是很大的。

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你这个比喻尤其蹩脚。莺啼马嘶怎可与人言相提并论?一些英联邦国家的母语已经消失殆尽,英语大行其道,与莺啼马嘶能比吗?普通话当然不是一夜之间变出来的,可大陆与台湾的普通话还是不尽相同的,陆法言时期亦然,所以才需要正音。我请你示范的便是隋唐宋的正音。

音韵学家们研究古声韵,是从全局来看,并非某一特定方言的前后对比。古声韵在当时也是各地不同的,为了照顾全国,将各地不同发音综合而成,才有《切韵》一书,因为人群的迁移,本来在中原讲某种方言的一个家族,迁到湖南或者广东,他们的语言还是中原语音,而从北方迁到洛阳的某个家族或人群,自然讲的还是他们的北方乡音,用他们的语音与洛阳本地原来语音比较,就有很大差异,这不是渐变,而是一年或几年之间便会出现的。用移动的人群与不动的区域去进行语音比较,这就是声韵学家们方向性、历史性的错误,而人们却以之为权威来作理论探讨,科学吗?合理吗?只有极少数语音学家能将历史、人群、语音统一起来考察,得出有语音活化石的结论,这才是可取的!

如此说来你并不了解切韵,也不清楚读书音或曰官话的地位与性质。须知,历史上的雅言也好,正音也罢,无论基于哪一地或几地方言,也无论以哪地语音为主为正,一经厘定,只要官方认可,便是内部一致的,即在读书人阶层和官场内可以通行全国的。就唐宋时候的正音而言,起码当时优秀的读书人都会读,而你们却读不出,我们也读不出,全国人民同样读不出,时下最优秀的读书人也读不出。你们号称的平水音作品亦然。这才是我们争论的焦点。遗憾的是,你们一直有意无意地回避这至关重要的一点,总是习惯于王顾左右而言他。

你要我用赣方言和湘方言注明《静夜思》,确实有困难,一是入声无法表示,我用特殊符号,没有入声体验的人们无法读出来,再就是有些韵母,汉语拼音方案中是没有的,有些发音,普通话也是没有的,我先用我的母语赣方言(古代称为吴音)做个粗略的表示试试看你是否可以理解:
qin  ya  si
cong    q(无)   min   nve   gong,
ni          shi           ti       shang   song,
ju         tiao     wang    min    nve,
di          tiao     si          gu      xiong.



我前帖已经说得很明确:
既然学堂先生如此博学,连湘方言、赣方言都不在话下,那还是请你先示范一下中古读书音吧。
OK,就是李白的那首《静夜思》,按学堂先生心目中的中古平水韵读法,用注音符号标出即可。

呵呵,用你学堂窝人先生心目中的平水韵读法,给李白的《静夜思》注音,难道还不够明确吗?
可你又刻意刻意回避平水韵,刻意回避唐宋正音,居然一下子扯到赣方言——古代吴音上去了~




不过这个注法倒不错,尽管未得尽解,然大体可以理解,若加个小注就更好了。学堂先生辛苦了!
好吧,那就有劳尊驾,按着这样的模式(可再适当优化,比如加个小注)注明静夜思的平水音罢~


点评

先生推介的郑张先生的论文以前在中诗词和有关书刊看过,音韵学古今文论并不多,应该说比较重要的著作都拜读过,正因为如此,我才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为了不使人认为并非独立的和对自己负责,我只用一个网名发言,不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8: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10-12 19: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12 17:17
怎么证明?就如今天的普通话,民国时期称之为国语,元代称之为中原音韵,是不是起源于元代,不是吧?且不 ...

鸟鸣就不要拿来说了,没有语言只有简单的鸣叫声,发音器官是不需要大变动的。人类自语言发端,语言能力是随着器官变化而增强的,岂有不变之理。语言要是保持远古,发音器官就会很不发达,要是依某个傻人的想法代代相传不变的语音,哪会有现在发达的发音器官呢?

点评

现代人不仅能说人话,还能学鸟叫,不仅能说本国语言,还能学说世界各种语言,这在上古乃至远古时期恐怕很难做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0: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5 15: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