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东方龙

七绝 给蔡英文

 关闭 [复制链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14: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方龙 于 2016-1-30 14:25 编辑

ruolan1对理论版性质、方向一直有异议,又借讨论反复说要研究理论不谈政治,就此回答过几次,原来的发言一下子找不到,这里以主帖作一次回答。

理论版,当然是谈理论。但任何理论,都是有归属的,不是流浪儿,也不是都只拜一个祖宗。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文学理论的性质、标准、任务,不会相同。这问题,对于理论版,就要首先明确、首先解决,如同新生婴儿一出生就要有名字,要确定是谁家孩子一样。百家理论版是社会主义的,这就是它的性质,这也是百家论坛坚持的。若兰1对此有异议,既站不住脚,也不会被采纳。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论,但没有实质意义。

xx论坛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因为中华诗词论坛所处国籍所决定的,它注册于中国,姓中华,它在九百六十五万公里的土地之中,它属于我们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部分。这不可动摇,必须若此。

坚持这个性质,也是在中国境内几乎所有文艺协会、文学社团、文化网站的共同原则,百家论坛自然不能例外。这同时还有个广大网民的意愿问题,相信他们不会信奉、执行美利坚的文艺原则。

ruolan1对此有异议,栏目已多次回答。回答这个,是要若兰1知道栏目的性质和原则(若ruolan当时是版主)这是不可更改的,但其却说栏目不谈理论总谈政治,这颇令人哭笑不得。这是理论版的方向、性质问题,必须明确。就如同若兰1上大学你的家长要与你研究上哪家大学,学习什么专业。有人对此议论;"研究啥子上哪个大学?不务正业嘛!把学习搞好才是正事!" 这人可笑不?还有,是ruolan1一直要讨论这个,而栏目是被动回答,回答你这个问题却成了你责备栏目不谈理论的口实?这有些不讲道理了吧?

还有,订立一个不能不有且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共性性质问题,它不是百家的标新立异,更非栏目要据此施行什么特殊管理。比如有人说,是“为了一花独放”,还有人说是“打着红旗反红旗”——这有误解,歪曲,还有有意污蔑。

社会主义文艺方针,其本身,就包括了在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和在创作上的百花齐放。
而咬定”打着红旗反红旗“,要有事实,讲逻辑,以己度人,胡乱联系,无限上纲,这是文革做法,这种污蔑欺骗不了舆论。而我们更要看这”红旗“指的是甚么。人民性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和谐自由的红旗,百家高举;所谓普世的,极端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甚至封建主义的,闹分裂搞无行的这旗帜,百家一定扳倒。

回答这问题,当然不仅仅是为了ruolan1,故主帖,挂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14: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了一致,尽管表面上看几位朋友的发言似乎是异议。其实都不错,都是很有道理的论及了问题的某一方面。

浑河的用意是好的,基本观点完全站得住。他强调了基调、方向,即理论版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国土中的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方向的诗词理论版块,它不姓资,也不姓封。这是基石,是文化网站所必须遵依的,互联网的有关规定对此都已界定清楚。在我们社会主义自己的意识形态阵地,岂能让姓资的来占领?谁搞这个,离垮掉和被撤除都为期不远;其中严重者,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所谓社会主义文艺性质条件下的理论版,当然是在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指导下,研讨诗词理论,学习文学理论,鉴赏解析古典,分析评论新作,谈诗词创作的宏观与微观等等。在这一条件下,百家争鸣,畅所欲言,言论自由;不要轻易否定异议,不能重蹈旧辙搞打棍子那一套。若兰1的表达,基本义与此差不多,我对此甚为赞同。

针兄和糊里糊涂兄的意见,在有针对性的具体表述中,其实是兼顾了浑河兄与若兰1兄的意见。既表明了理论版要坚决维护底线,也申明了理论版要最大限度的实现争鸣自由。

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方向,这是政治原则,这在理论版不会动摇,不必羞涩大可亮出鲜明的旗帜。最大程度的实现争鸣自由,在不违背互联网底线的基础上,说什么怎么说都是人权所赋予,这是言论自由的鸣放原则。也不会对网友设有色眼镜,百家的宽容就在这里,不管谁,做过什么,你来说诗词谈理论,都是绿灯。

自由又不是绝对的,有违互联网底线,有违做人底线,有违道德底线,有违政治底线,都会被制止,这一点是管理原则,执行起来不会含糊。

政治原则、争鸣原则和管理原则,这是理论版必须兼顾坚持的,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不能用其中任何一个代替或否定另一个,不能顾此失彼。
我其实只是把各位的意见综合了一下,这应该是理论版本色的全面的办栏原则或者叫做理论版应该坚守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0: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蒋当年不抵抗,把球踢给了张少帅,他凭一篇“地不分南北”,树立了中正形象,糊弄了不少民族热血。有一腔抱负的精卫先生,一头扎进东瀛怀抱,猛志不在,但依然不忘继续好名头:曲线救国”。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无异于“八女投江”,她们最后获得的,当是流芳千古也人世间鲜有的烈女牌坊(羊脂球要大为相形见拙);杜十娘也可以的,颁个准牌坊,相信会有一些人点赞。

       文人们的舌头,常常可以是高大上的牌坊,但类不护细行,又鲜能保名节。《诗经》最早涉及了这个,也是无可奈何:“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因其舌巧如簧,什么美声都能婉转;因其脸厚如墙,什么缺德事都敢动作。网上小文人,大湿人,就更没了顾忌,歪曲事实,颠倒黑白,信口不实,恶意辱骂,因了一些异议或为的一个虚拟班班,上串下跳,大打出手,长期纠缠,不择手段,丧心病狂,竭尽诬谗,无耻无畏,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不意间在某栏看了一篇《论坛上与生活中》,作帖者是一网上能征惯战嗜好攻击十八般武器皆可玩耍下三路尤为精通又配一副如簧舌头的骁将。
      我的评论是:

      抛开作者,这贴的观点,都不错。倘出于一般人之手,我对此是肯定的,可以给70分。
      但不幸此贴出在巧舌如簧之口,这就一似一个人带着面具,又捏着假嗓在发声,调门选的还很高,超过了g大调。这就应验了那如簧自己常说的那句名言: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矬子,确切说是行动的人渣。

      一个交流可以遇到异议就骂人、可以下流的骂出“你妈看了我的阴毛”、可以注册“二剑他爷爷”这样卑劣的网名来辱骂辩论对手、可以没当上虚拟首席就长期污蔑拆台、可以为了一己仇肠数次挑起闹乱、可以在几个网站窜跳攻击网人、可以多次造谣诽谤污损对手的名誉、可以与几个知名网上无赖沆瀣一气制造骚乱、可以无视他人人格和网上法纪坏事干净德行全无的人,他就是打扮成孔孟摸样在孔子学院做博士生导师授课,并且搞得天花乱坠,有谁会信?
      因此我不能不佩服:奇葩啊! 也不能不感叹:真乃笑料,颇具讽刺!
      怎么寻思的呢?!是精神病?还是厚颜无耻?

      我便不能不友情提示:查查这个词条吧!这如簧应该对外国文学极少涉猎:答尔丢夫——实事求是地说,这答尔丢夫比这如簧要高贵、含蓄。这如簧尽管有时可以写出这《论坛上与生活中》的冠冕堂皇,尽管可以不时的阿q一下,但其实际,与牛二和上海滩的阿飞,是一个级别,远远比不了宋之问,也比不上王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0: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碎话

自由
自由是相对的,并非绝对。
无疑须有言论自由,对话自由,学术自由,创作自由。但这些自由,是在遵守社会主义价值观、遵守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条件下拥有的。也因此,任何一个文明所在,都不会允许有谩骂自由、闹乱自由、腥臊自由、暴力自由、造谣自由、泄愤自由、报复自由和邪恶自由。

批评
这个武器目前钝而多锈,这个作风已接近异化,官场如此,社会如此,网上颇多时候不止马尾穿豆腐尤其“糟的很”。
不知批评为何物有之,听不得批评有之,闻批评即怒即耿耿即纠缠谩骂有之,滥用邪用批评有之。
批评须善意,不是无情打击,批评不是批判。可坦率,亦可尖锐,独不可恶毒。批评须道德,不是造谣,不是毁人,不是侮辱,不是蹂躏。批评须平等,不可训斥,不能你打我听,要有尊重,要开通相互批评。批评要讲政治,出公心,为建设,重事实,依大道,讲求方法,开诚布公,不是为私见,拉关系,扣帽子,打标签,泄私愤,图报复。

对话
网上诗词原创,理论讨论,版务交流,对话是基本形式,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
对话的基本点有三:一文明,二平等,三公心。
没有文明,盘踞的就只能是纠缠和谩骂;没有平等,武断、非礼、训斥、打压等便接踵而来,不平也随之而来;没有公心,矛盾会层出不穷,关系会不断恶化。
对话的一种高贵,是倾听,没有倾听不会有大度,自然不会引来真正的对话。对话的一个原则,是要人把话讲完,畅所欲言,言者无罪,只要不是纠缠不是攻击,呵斥休矣,霸道不可。

管理
有人群集结就有人际管理,放弃管理就等于不要公共秩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0: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文共欣赏,骂者传真经。云头雁和金丹风相继发帖,高调肯定骂,说权呼吁骂。真是到了完全不顾中华文明,丝毫不顾文人雅称的地步,令人惊诧!这个话题,也确应该讨论一下。在某种现象司空见惯,某种偏见甚嚣尘上之时,正确的是什么?人们应该坚持什么?是应该明确的。上但掩盖不了你在百家对骚客和其他诗友的骂的低劣。

你对骚客和寸草,是追随而来,你先是在他们的帖子里长期纠缠,轻薄讥骂,继而搬弄你们在别处的是非。这种情况下,栏目对你进行了劝阻,你不听还骂人,这时对你警告,后来发了通告。
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你一直纠缠,但骚客并没理会你,只是偶尔表示轻蔑。这如果对于有身份、有分寸,讲文明的,应该离开。你没有,采取了野蛮纠缠。
二、你是纠缠,还说及别处是非,又骂人,并没有贴出你评价骚客作品的文章,完全是触及底线而无所顾忌,又拿出你在他处换了60多个马甲攻击一版主最后那版主对你服了的壮举来威胁。

网上有骂战,还不少,但终究是低劣。把骂战视为网上交流正常标准,看作是标准模式,这是对交流的无知,也是对文明道德的否定。把千年无行和一个阶段以来的网上无法纪、无品性视为合理化,这不是中华网上的道德文明要求,离社会主义价值观甚远,这是痞子之风,必须刹住。

而中诗坛和百家的有关规定,是合于现实法律、互谅网规定的。骂风,不可长!辱骂,不是战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0: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思无邪a 于 2015-7-29 14:25 编辑


针叶林兄发了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算诗友网友?》,这话题有意义。

称谓,用于社交的,时代性很强。过去很长时期,使用“同志”普遍,。那时她是神圣的,是我们信仰、实践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种极富时代性的称呼。现在除了党内和官场,“同志”已经基本不再使用,即便党内和官场,使用范围也很有限。我很多时候,在公共场合要与别人问话或攀谈,这个称谓会很自然地浮到嘴边,但会很快放弃因为已经不合时宜。实际情况也是,并不都是“同志”。现在的“同志”,则更多的属于一个特殊的人际关系。
称谓,换用中性色彩,更平和一些,去掉过多的政治味道,利于表达交流,它反映了社会向平稳、平和转型。

“诗友”,是把现实中已经使用但所用范围和概率都很有限的这一固定称谓,拿到了网上,与“同志”的使用性质方法基本一样。实际上,并不都是”友“。

我在使用这个称谓的时候,还是注意把握分寸的。
对确是”友“的关系,平时大多时候称呼并不带”友“字,即使用也少。更多的是称谓“兄”,或“老x”之类。对一般熟悉或初见的,会用”诗友“或”朋友“称呼。
对毫无底线、网行卑劣、惯骂赖缠、乱坛害人的,对打攻异己、无法无天、滥用职权、装官弄淫的,我一般会直呼其名,或称职务,或用名字加会员,绝不会称”诗友“。除非,他(她)发生根本转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0: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的被认识,被肯定,是后来好一段时间的事。先前是很不被看好、很不被待见的。那是个忠君时代,是个否认个性的时代,屈原被视为反动、异类,不会来事,不能调和,表现自己。这个“屈原否定论”(借用),班固,颜之推都有。批评屈原“常陷轻薄,显暴君过“。过了那个特定具体年代,楚国不存在了一段时间,人们对屈原才有了客观的评价。后世负面评价极少,正面肯定强大而不可逆。近代和建国后的”屈原否定论“,是不认为历史上有屈原这个人或屈原的作品是别人的创作,这否定以胡适、廖季平为代表,多少年后有一两个日本浪人也掺合进来。这个否定遭到了、梁启超、鲁迅、郭沫若、闻一多以及后来颇多专家、学者的驳论,这观点成为主流,捍卫了屈原。
屈原的存在是历史
昨天写了篇两千字的屈原,没写完,点击了“保存草稿”。这以前使用过,但今天一查,那“草稿”却不见了,“保存”失效?!不知这是个别问题,还是共性问题。     说屈原,是说屈原抱石沉江后的一段时间里,屈原并不被人待见,基本不被认可,更没有伟大的颂扬,当时的盖棺论定与后来的评价,有着天壤之别。其中原因,恐怕是年代太近,楚国在屈原死后,又苟延残喘的维系了几十年。当朝的楚君及其臣僚,自然不会承认被他们放逐又向他们大发牢骚的人。而时代的关系,那时不讲个性,唯有忠君,屈原的牢骚和投江,是被看做了自绝于朝廷,自绝于楚君的。至少是楚国灭亡后,又过了不短时间,有识之士和官方,才逐渐认识到,屈原是高洁的,是爱国的,是臣民的楷模。
      屈原不被看好,“屈原否定论”(借用后来的这说法),是说屈原不会来事儿,个性强,处不好同僚关系,一些事情过于坚持原则,又暴露君王的缺点。持这个观点的,是班固和颜之推。二十世纪和建国后的“屈原否定论”,是认为屈原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屈原作品是别人的创作。提出这个论题的,主要是廖季平、胡适之还有建国后的几个专家学者,有意思的是,倭国一两个浪人也耽于此调,叽嘞哇啦的也跟着掺和春秋。战国之后,所有的大儒和著名学者文人,基本都视屈原为忠贞,洁志,华采,这种认识成为正宗主流。
      屈原最壮丽一笔,不在诗词,在于他的抱石一投。这一投感动了后世,惊天地泣鬼神。后来生发的故事,两千多年来被人称颂,近代又被推崇为世界四大名人,都因了这一投。
      屈原的这一投,对于屈原来说是一种必然。他面对的矛盾不可调和,渔父的思想工作是诚恳的,但对于屈原来说是一种庸俗,这庸俗为绝大多数人所持有。屈原是澧兰沅芷,云中仙鹤,他是独立特行的,这也正是屈原的宿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0: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味堡人 于 2015-2-8 21:57 编辑


也谈余秀华的“睡”

近段忙于家乡文债,耽误了专栏“漫谈”,今天先补一个,由“睡”谈起。
余秀华因“睡”而一日爆红网络、走红诗界——报道铺天盖地,好评啧啧不断。反观百家,栏中十之有七,对余氏之“睡”表达了一致异议,其中又有诗友尤其表示了强烈的反感与厌恶——犹如面对淫妇、荡妇、婊子贾南风、夏姬、潘金莲、赛金花······

何以视“睡”如敌?视“睡”如洪水猛兽?恕我直说而一言以蔽之:已离开诗歌本身,已偏离文学轨道。此篇,拟着重从文学批评的三个要点来谈,以与朋友们商榷,欢迎反批评。

出于文本,是文学批评的原则之一。离开具体文本的鉴赏、品评,无疑等于挥拳击打空气即无的放矢,这既无益于所评作品,更无益于自己批评立论,亦无益于整个批评活动。文本为何?作者立意、构思尤作品人物、情节、文字、主题、情绪是也。正确的批评或好的批评,一切生发议论都紧拈文本,不会游离或脱离。离开文本的纵横捭阖,不是离题万里,便是另有他意(对另有它意不做臧否),在毫无意义于该作品本身评论这一点上,它们是一致的。余秀华“睡诗”文本是什么?无非一个爱字。诗中之“睡”,其实是“爱”。“睡”是比喻,代喻,它率真、生动、野性、生猛、具象,因而强化了诗意,引起反响。诗人表达爱,乃天性天职;爱,也是文学和人类的共同主题,在坦率表达真爱的篇什里,评论岂能离开文本杀威棒喝!?

注重艺术审美,是文学批评的另一原则。诗歌作为文学艺术之一种是由生活审美而来,文学批评面对一个诗作,那就势必不能离开艺术审美,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文艺美学的标准,来鉴赏、考量其在美感性、情感性、自由性和形象性的完成程度。艺术作品有其特殊性,它是艺术而非生活,余秀华的“睡诗”是艺术品,那就不能用对待报告文学、通讯或求爱宣言或做爱申请书来看待。它是艺术而不是生活,它是大我而不是自白,为何一定要单单揪住“睡”字而不罢手呢?而由古至今,表达情爱,述诸男女恋事的作品不计其数:《诗经》大胆示爱有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唐诗”深切表达相思之苦有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宋词缠绵、执着有之,“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 却人间无数 ” ( 秦观《雁邱词》) ;元代凄婉、痴情有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  元好问 《雁邱词》)······这都是千古名作,没有人怀疑它们的品格。而柳永、秦观、周邦彦作为”婉约派“代表,他们的颇多篇什,也都是”香艳“代表,这些作品就风格和格调,个人欣赏我历来反感,但若从文学批评角度,却不能不承认它们的风格,这些也不影响他们在诗词史中的应有地位。对于”睡“,鲁迅曾就红学有一段特别精彩的议论,拿来或许会说明些问题:"一部红楼,经学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

”知人论世“,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方法。知人,对鉴赏、评论一个作品或某位作家诗人的全部作品,至关重要,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有时甚至一下就可以让你找到解开作品的密码,实现”以意逆志“。余秀华,农民,有残疾,可以做些一般农务,很少与村民交流,存事实婚姻而无爱情生活,大部分时间蜗居上网读诗、写诗,嗜爱诗歌,已经在诗刊和地方杂志发表过作品。一个蜗居于底层、又有脑殘,但精神却高蹈于蓝天的农妇,她倔强的生命意识,自由意识,表达意识和文学意识,是令人叹服的。这样的人,这样不挠的人,她的诗会是什么色彩?会是什么主调?是不用她言而可以喻的,是可想而知的。而大致看了她的一些作品,其创作是健康、倔强、向上的:没有无病呻吟,没有卿卿我我,没有下半身,没有故作高深,更没有云里雾里,自然也没有矫揉造作······她唯有真诚、直接,因为她本身就是拙朴。而她的野性、凶猛,则是她不屈性格在作品里的必然反映。这样的人,她的诗,她的“睡”,不会香艳,不会下流。仅凭一个或做名词或作动词的“睡”字即做否定,应该乏力,当属曲解。

余秀华的走红(应该是接近成功或已被认可),不是偶然,绝非是因了“睡”字,尽管表面看是这样。其实在"睡诗"出现之前,她的诗已被《诗刊》用了组诗,也在地方杂志发过诗作。她确实是为网络所承认并传播,但没有网络时代的过去,能在《诗刊》发表组诗的(我说的是新诗诗刊即由臧克家开创并为第一任主编的《诗刊》),都是可以被认为是国家级别的诗人,都是成功的诗人,也会被诗歌界所承认和看重。

“余秀华现象”,也不是一个残疾者作为弱者的被惊诧和被悲悯,当是诗歌现象,是余秀华诗歌的真才实创而被大众认可,是一匹来于乡野的黑马独特而有力度的奔腾吸引了观众。
余秀华的诗,已经被颇多名诗人和专业评论家所赞赏,她也因此当选为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余秀华现在还无法比肩艾米丽·迪肯森,但她有向艾米丽·迪肯森进发的条件,她的广阔道路在以后——如果继续持久而方向正确的话。

就目前我有限浏览过的专业评述里,真的还没有看到对余秀华“睡诗”的道德批评和道德否定,更没有见到批判其是“下半身”或是“占有狂”,独独在这里看到了,因而针对性的异议一辩。

我以为,无论如何,对余秀华的出现,我们都应该祝贺——这是好事,为农民,为余秀华,更为诗歌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0: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的书单    今天是毛泽东诞辰121周年,新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毛泽东的书单》,以时间为脉络,讲述了毛泽东同志的读书生涯,客观解读了毛泽东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的各类书籍,和对他以及中国革命实践的影响。
    三本书入门
    1919年12月,湖南各界发起驱逐军阀张敬尧运动。毛泽东作为逐张代表第二次去北京。他在北大图书馆热心搜寻和阅读为数不多的介绍宣传共产主义的书籍。他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在1920年,我开始被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影响所指导。在第二次游北京期间,我读了许多关于俄国的书,在我的脑海里,有三本书印象特别深,并建立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分别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而起草的第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完成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1848年2月在伦敦出版。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陈望道翻译,1920年8月出版,为社会主义研究社所出的“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这本书开宗明义说“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成了毛泽东终身服膺的指导思想。《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读物。
    1936年,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十月革命以前,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并非一无所知。早在1906年,就有《共产党宣言》的节译本。20世纪初也曾发生过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但影响非常有限。只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才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潮传入中国。1920年,几种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的中文本相继问世。
    据学者高放研究,新中国成立前,国内的《共产党宣言》共有8种译本,第一种中译本是1907年在东京出版的。由当时留日学生署名蜀魂翻译。东京社会主义研究社1906年12月出版的幸德秋水著、蜀魂译《社会主义神髓》一书曾附有社会主义研究社的“社会主义丛书出版预告”,其中列出全由蜀魂译的五本书里,就有一本《共产党宣言》,德国马尔克、嫣及尔(即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第二种中译本是1908年在东京出版的。由当时留日学生署名民鸣翻译的。1908年1月15日在东京出版的《天义》报月刊第15卷曾经刊出该报关于出版社会主义书籍的如下广告:“本报下册汇列新译各书成一最巨之册,其目如下……”第一本书就是《共产党宣言》,马尔克斯、因格尔斯著(即马克思、恩格斯著)。广告之末还写明:“特此预告,不日出版。”在这一期《天义》报上还首先发表了民鸣译的恩格斯著《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908年3月15日出版的《天义》报第16、17、18、19卷合刊上,登载有民鸣译的《共产党宣言》前引和第一章全文。但是3月下旬该报停刊,没有见到后续第二、三、四章译文,也没有见到此书单行本。第三种中译本是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在国内最早出版的这个中译本在二三十年代多次多处重印,广为传播,可以说是培养了一整代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第四种是1930年华岗译本。1929年,党中央在上海成立华兴书局,华岗受命要按照1888年恩格斯亲自校订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重新翻译出版。他参照自己学习过的陈望道的译本,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终于在1930年初,由华兴书局第一次出版了署名华岗译的《共产党宣言》中英文对照本。第五、六、七种中译本就是1938年成仿吾、徐冰的合译本, 1943年陈瘦石译本和博古校译本。第八种中译本是乔冠华校译本。为纪念1948年《宣言》出版百周年,中国出版社在香港出版了这个校译本。该书仍然署名译者为成仿吾、徐冰。
    领悟书本理论的精髓
    1939年底,毛泽东对即将进马列学院学习的曾志同志说:“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很重要,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要精读,读了还要理解它,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去分析,去探索,去理解。理论和实践结合了,理论就会是行动的指南。”他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当然不必要一律都精读,而是遇到实际问题,就去请教马列主义,时常翻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他还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读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可以从中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争论和批判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认识。”
    在毛泽东看来,任何载述理论的书本都是具有局限性的,即使是马恩的经典著作,因为你从中找不到“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但是,书本又是有用的,即使像不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考茨基的书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柯卡普的书,也同样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只要是看问题的角度适当,不是愚蠢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者。毛泽东十分服膺清代学者颜元的“实践出真知”的思想。自己也提倡和身体力行。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毛泽东从事领导中国革命的最大特点就是他能迅速而简捷地把握和领悟书本理论的精髓,并且“老老实实”在实践中加以体证,这也是他使某些能成段背诵《资本论》的人——如王明等人所不能望其项背的最主要原因。
    历史观的飞跃
    1926年3月18日,为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毛泽东在国民党政治讲习班上所做的《纪念巴黎公社应注意的几点》(编入《毛泽东文集》第1卷时,题目改为《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的讲演中,毛泽东又进一步批判了当时存在的“怀疑或反对阶级斗争”的倾向,指出“人类的历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他还分析了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战争,得出了“4000多年的中国史,也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的结论。其初衷就是为了回答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阶级调和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阶级斗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赖以撬动中国社会、推动中国革命的法宝,也是毛泽东终身服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毛泽东的这段讲话,不仅仅回答了当时国民党右派的种种奇谈怪论,而且,也是他日后读书读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开了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历史的先河。
    众所周知,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于他的乡人曾国藩是十分敬佩的,他曾对知己好友发出过“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感喟。并深受以曾国藩为首的,主张“实践理性”的湘学传统的影响。然而,当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他的立场和观点就转了过来,不再以“英雄伟业”的观点来看历史,而是站在被压迫者一边,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从钦服曾国藩“讨平洪杨”的完满无缺,到痛责其镇压农民革命之凶残。这是毛泽东历史观的一个飞跃。这种飞跃,我们在他日后的许多著述以及读书评注中都可以见到其痕迹。
    1941年9月13日,毛泽东在《关于农村调查》的文章中说:“记得我在1920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
    《毛泽东的书单》
    作者:高海萍 张云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0: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的航船是需要不时拨正的。在诗歌陷入醉心于个人自我抚摸、散文大面积走向小情绪小境界的时候,“大诗”“大散文”的提出无疑是一种纠正,正是在这样一种意义上,我同意张九紫文友《大文论》的基本主张。
      “大散文”的提出,始于贾平凹,应该有六七年了。诗要从“个人抚摸”和“自我呻吟”走出来,近年间是谢冕又重新提出来的,也有两三年了。我之同意九紫,需要明确的,是完全鉴于目前诗歌和散文的整体形势尤其问题,而非离开当下具体创作实践一味或单纯求“大”。实际上或者理论上,“大”要写,“小”也要写,不能偏废;各种题材,不同立意,多样篇幅,都须顾及,俱不可少。
       所谓“大”,应该是重大题材、重大事件、典型人事,应该是恢宏的结构,如椽之笔,应该是典型的揭示、深度的发掘,应该有大格局、大气象、大境界,应该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审美冲击,应该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篇幅大是其中一因素,但不该是绝对因素。还有气魄大,也很重要。大诗和大散文,应该同时具备以上几点,但无须全部具备。题材大,笔力不逮,表现不出来内在,思想与艺术平庸,无法称其为“大”。这现象大有实例,比如大量应时讴歌重大事件重大节日的诗歌。篇幅虽长而不具备其它,很可能只是一堆文字垃圾。譬如长篇小说,2010年达到3000部,数量世界第一,但大气象大境界者,凤毛麟角。文字少但却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重大主题,挖掘深刻,升华了境界,有典型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抑或文化意义,应该无愧于“大’。诸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高适的《燕歌行》、杜甫的《春望》、《登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陆游的《书愤》、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顾炎武的《海上》、黄遵宪的《上岳阳楼》、丘逢甲的《春愁》、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郭沫若的《天狗》等等,都是篇什简短的诗词,谁能说不“大”呢?
       对张紫九的具体论证,有几点不能苟同:
       1、“几千年来竟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大诗”。事实绝非如此。在中国诗歌史上,就叙事史诗来说,与希腊、罗马、印度等国固然有差距,这是共识,梁启超、王国维等对此都有论述。因此有的人甚至认定中国没有史诗,其实不然,《孔雀东南飞》、《格萨尔王》,无疑史诗。九紫所议大诗当然与史诗并非一个概念,应该比史诗小得多,那这结论,就尤为武断。《孔雀东南飞》与《格萨尔王》就不说了,就题材与篇幅,“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诗》、屈原的《离骚》、《天问》,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长恨歌》,大诗无疑。现当代的新诗则有郭沫若的《凤凰涅槃》、艾青的《向太阳》、李季的《向昆仑》、闻捷的《复仇的火焰》、贺敬之的《雷锋之歌》、纪宇的《风流歌》、海子的《河流》、杨炼的《诺日朗》、王久辛的《狂雪》等等总得过百。篇幅短而不失为“大”又有一定影响力的古今诗歌力作就更不胜枚举了,前已有涉,这里从略。
       2、“散文发展到现在······只有小散文了”。不尽然,建国之前姑且不说,只说建国后,矛盾、秦牧、刘白羽、贾平凹、余秋雨、徐刚、周国平、李存葆、周涛、王充闾等等,都是方家大匠,皆有宏文伟构。而这里面贾平凹对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反映的真实细腻,余秋雨钩沉历史的博大文化视角,周国平观察社会的哲学笔触,李存葆对环境对民族的忧患意识,都要超过建国前的散文而无愧古代名家。
       3、“提倡大文是适合时代特点和符合时代要求的”。如果离开某种创作问题倾向而孤立的如此主张,这样提倡显然是不正确的。任何一个时代,需要大文,也需要中文,还需要小文。需要旭日喷薄,鹰击长空,大河奔流,江山社稷,但也需要小桥流水,花前月下,蝉鸣莺唱,市井民俗;需要高文典册,体大思博,冠绝时流,也需要佳章懿言,精微融贯,自树一帜;需要纵横捭阖,汪洋恣肆,气魄沉雄,也需要细腻经营,流丽婀娜,造微入胜。无论从对生活的反映还是从人民群众的需要来说,百花齐放,多彩多姿,更应该是时代对文学的完整要求。
      读之仓促,网上信笔,率意直言,难免错漏,诚望谅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0: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一瞥:比利时掠影

        吃完晚饭,天色已经黑了。导游孙博士只简单一句:“先去‘大广场’去看一下吧”!我们便随他出了饭店。大约10分钟,来到了一个四周有楼、中间是一块场地的地方。“这就是布鲁塞尔大广场!”孙博士说。我心里很纳闷:“它都没有我上小学时的操场大!”
       大广场中间有50多个持枪的士兵在练正步,好像是仪仗队。士兵高低不整,步伐长短不一,队形参差不齐。
那广场仪仗队实在没什么意思,又天色已晚,我们看了一会儿就回饭店了。
       第二天上午,孙博士又把我们“导”到了“大广场”。这时广场基本没有人,我目测了一下,大广场长约近200米,宽约90米左右,面积实在不能说“大”。
       但大广场四周的建筑,的确精美别致。面对入口居中矗立的,是市政厅,建于15世纪,为哥特风格,雄伟华丽。它的钟楼又高又尖,因为人与楼之间的距离太近,看到它的顶部得仰视才行。
       市政厅的斜对面是一座四层小楼,小楼二层处挂着一个牌子。孙博士说,上面写的是马克思曾在这里居住过的字样。19世纪中叶,无产阶级革命活动为统治阶级所不容,马克思是在被不断驱逐中度日的。在流浪中,马克思曾经在这里住过3年,他在这里写下了《哲学的贫困》。
       大广场是布鲁塞尔的中心,首都的各种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每两年举办的布鲁塞尔“鲜花地毯节”,“香”誉世界。
大广场也曾控制过布鲁塞尔的经济和文化。大广场周围的楼房,基本都是布鲁塞尔各行会的会址。
       承载并演绎了布鲁塞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地方,焉能不“大”?

       早就知道一泡尿浇灭炸药的导火索并以此挽救了全城人性命的“尿尿小孩”的故事。但见到他还是很突然,没一点儿准备。
       孙博士不愿多言,很多时候并不事先告诉我们上哪儿和看什么。
       从布鲁塞尔大广场出来,走了10分钟然后一拐,在一个小胡同,孙博士用手指着一个角落:“这就是布鲁塞尔第一公民”!
       哦!那个在报纸和刊物上不止一次看到的“尿尿小孩”原来就在这里?!他是“布鲁塞尔第一公民”?
       这个小孩叫于连,传说是15世纪的一个王子。在一次外敌入侵企图炸毁布鲁塞尔的时候,他身边什么也没有,有也不会用,急中生智玩起了常玩的把戏——撒了一泡尿,把导火索浇灭了,成了布鲁塞尔的救命恩人。
       这是个非常不惹眼的地方,小胡同,小角落;这是个非常不起眼的雕塑,小规模,小形象。小于连的塑像不高,有六七十公分左右,被放在一个两米左右的理石台上。小英雄光着屁股,头发蓬乱,脸带微笑,右手卡腰,左手擒“小鸡”,一柱“尿液”呈弧线型洒下……
       欧洲城市,雕像为一景,一般不是英雄就是美女。站立的,骑马的,执戟的,持剑的,英雄们威风八面;坐着的,卧着的,扭身的,屈体的,美女们仪态万方。小于连没有这般英雄美仪,他没有被“拔高”塑造,而是被“真实”还原了一个“原生态”男孩的自然、灵巧、俏皮、淘气当然还有传奇的形象。
       自然而又传奇的小于连很受待见。欣赏他的不只一般游客,也有富商大贾,政要名流,甚至国家首脑。有很多人还给光屁股的小于连送来了衣服,据说小于连已经收到800多套衣服了。
       对待一个孩子照样顶礼膜拜,布鲁塞尔人的感恩是真诚而不分等级的!

       秋日的滑铁卢,宁静而多彩。若不是有一些着了五色的树木,苍凉和寂寥,就该是这小镇的特色了。
       除了我们一行7人,来这里的没有几个人。小镇本身,也没见有多少人。
       滑铁卢是比利时500多个城镇中的一个非常普通的小镇,直到1815年6月,它还没有什么特别个性的东西值得人们去注意。
       但是到了1815年的6月18日,这个小镇一下子声名雀起——法国军队与英国、荷兰、比利时、普鲁士四国联军在这里的一场殊死决战——最后以法军覆灭而告终,让世界自此知道了“滑铁卢”。
       滑铁卢仍然是悲哀的。其实,人们记住的还不是滑铁卢,而是在滑铁卢发生的震惊世界的战事;人们知道的滑铁卢也不是做为小镇地名的滑铁卢,而是一个伟大人物在这里遭遇到的人生夭折。
       这时的“滑铁卢”,已经不再是表达地名的滑铁卢了,而是用来代指“失败”的词语,如我们的“走麦城”。
       滑铁卢战役是由拿破仑一世率法军与英国威灵顿将军率四国联军的对垒。双方投入总兵力14万多,法军7.4万人,联军6.7万人。法军有大炮240门,联军有大炮159门。双方激战了10个小时。
拿下滑铁卢战役,在拿破仑看来,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拿破仑胸有成竹,根本没把对方统帅“小英国人”威灵顿看在眼里。他认为,只消一顿饭的功夫,就可以解决战斗。
      没有想到,战役的情况与结果却都是向着拿破仑预测的相反方向发展的。战役的头一天晚上下了雨,法军大炮无法按预定时间到位;总攻击时间因此而推迟,失去在敌军援军到来之前就击垮联军的机会;联军的3万援军在没有受到任何阻挡的情况下顺利赶到主战场;法军的打援部队在联军援军驰援时以未接到阻援命令而按兵不动……
       拿破仑不在意这些。从上午11点发起进攻,打到晚上八点半,10几次进攻打得联军所剩无几,但联军就是坚守不溃,直至援军赶到。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表达了对拿破仑的痛惜,他提出了几个假如:假如战役之前的6月17日晚上不下雨,假如战役是从早晨6点发动进攻而不是迟至11点,假如法军格鲁希将军能率部阻击联军布吕歇尔的普鲁士援军……几个假如之后,欧洲的历史将会是另外一种写法。
       历史是不存在“假如”的,所有“假如”都是“马后炮”。不管是偶然还是必然,发生过的才是事实,发生过以后就成为历史,与事实相反的“设想”和“假如”永远是“假如”而不是历史。
       就像北京奥运的刘翔,国人多么希望假如他的脚不受伤,那北京奥运的110米栏冠军就又可能是非刘翔莫属了。但历史只承认发生过或者存在着的,无情的事实是刘翔千真万确受了伤,退了赛,被10几亿人注目期待的110米栏冠军是古巴小子罗伯斯而非刘翔,这时候,说多少“假如”都没有用。
       拿破仑让雨果和所有法国人以及凯旋门对这场决定命运的战役都变成了仅仅是一种期待,“滑铁卢”则让拿破仑以最后的完败而走进历史。
       有意思的是,拿破仑既使失败了,当人们提起滑铁卢的时候,想到和记起的仍然是拿破仑而不是威灵顿。尽管威灵顿及其联军是胜利者,还在滑铁卢造了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式山丘并在山丘上铸了一头雄狮盯着法兰西的方向以炫耀胜利。但人们到这里不是来感受胜利,而是缅怀失败;不是来祝贺威灵顿,而是来拜谒拿破仑。
       我在商店花5美元买了一个小铜狮子,我心里想的是以此留念拿破仑。
       伟大人物即使失败,依然不影响他的伟大。

       比利时是个小国,有疆域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千万多一点儿。这样一个小国,又处在德国、法国、荷兰、英国的环伺之中,很多世纪以来,比利时都是处在“国无宁日”的状态。外部列强经常把比利时或者作为多国厮杀的战场、或者作为战争冲突的缓冲地带,“欧洲战场”,是比利时的代名词。
       比利时交通发达,是西欧的重要交通枢纽。国际机场每天有200多个航班的飞机在这里起降;铁路在布鲁塞尔就有3个国际车站,可通抵巴黎、伦敦、科隆等地,每天往返几十车次;有号称欧洲“第四大码头”的安特卫普港,从这里可以抵达世界任何一个港口。
       比利时文化多元,作为把日尔曼文化与拉丁文化融和到一起的比利时,一方面仍然在顽强守护着本民族的生活传统,另一方面对外民族文化也采取了开放亲和的态度。如在语言上,国内分为两大区,南部讲法语,北部说弗拉芒语。而在教材、出版物和广播电视的语言文字使用上,法律规定要使用双语。如印一个文件,要印上两种文字。
       比利时还是文学艺术的重地,按疆域面积平均计算,比利时的画家是世界最多的。15世纪的凡·艾克是西洋画的创始者,他的《阿尔诺凡尼夫妻像》,被认为是世界仅存最古老的油画。而《神秘的羔羊》,是欧洲油画史上的第一件作品。而文学呢,据说最早的法语文学是在比利时完成的,《圣·阿列克西传》要早于任何一部法文版本。《乌仑斯比格的传说》,则是比利时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西默农创作了几百部小说,他尤以创作梅格雷特探长形象而著名,《梅格雷特探长》系列创作达近百部,成为巴尔扎克之后又一位高产作家。
      比列时之所以成为比利时,与上述因素都有关系。是这些优势与劣势,是这些长处与“短板”,共同塑造了比利时。比如劣势或者“短板”,正因为弱小,不能与强国对峙,才避开了周边大国的防备和敌意,才促使自己时时去考虑和寻求生存与壮大。
      比利时于1830年独立,在1944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比利时。
      现在的比利时已经与往日迥异。经济异军突起,工业贸易发达,机械,纺织,汽车,石化等领域早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让人刮目相看的还不仅于此,它在国际关系和事务中的活跃作用实在让人叹服。在军事上,比利时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卢森堡等6国结盟,创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就设在布鲁塞尔。在政治上,比利时与荷兰、卢森堡、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联盟,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尔后又变成欧盟,成员国现在已达到30多个,总部也设在布鲁塞尔。
       在布鲁塞尔,代表欧盟的黄星兰旗在兰色天宇下高高飘扬,100多个外交使团和以欧盟、北约为代表的7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总部或者办事处都设代这里,近百万人口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于外国。比利时在国际舞台上绝对不小,就是很多大国,也望尘莫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0: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戴河a版主日前发了一个主贴:《发现一个最关注百家论坛的高管》。览后觉里面要向网友们透露的信息不止文字表面。当时因有他事而无以成文,今上午闲暇,兹将当时览帖时右脑的直觉反映实录如下:


       北戴河a君是我在论坛上颇为看重的诗友,不仅仅是他那颇为可观的旧体创作,也不仅仅是他的颇多文章显示了一定的古籍知识占有,还不仅仅是他的独立的研讨意识与个性的文字表达······他对异议的点到即止绝不多余一句话,他对讥骂者的不纠缠甚至不回答乃至“眼珠子都不转一下”,他在顾及版事而又不影响自己主业以及不会因有干扰而影响个人要做之事等等方面上的特点,都是为我所欣赏的。当然,他不会没缺点,这里请允许我从略。


       北戴河a君主贴《发现一个最关注百家论坛的高管》,“发现”的是论坛站长张驰先生,“发现的”是作为论坛站长张弛先生一直在百家发诗词理论主帖。所统计数据有37篇,不知这是否是张弛先生在百家论坛的发帖全部,也不知这是哪一时间段的理论成果。但应该已经够了,似乎不需其他。这里的信息是什么呢?
        1)作为论坛一站之长如此之事务繁多,居然也在百家发贴?
        2)张弛先生发的是诗词理论帖,说明其与诗词理论有渊源起码可资证明张驰先生是诗词理论的爱好者抑或可能是研究者;
        3)张弛先生所发主贴都为诗词理论的有关技巧做法和诗人作品有关评价的内容,为纯粹诗词理论;
        4)张弛先生所发主贴百分之九十五都为转帖。
       北戴河a君的这个’发现",要告诉大家什么呢?
        1)北戴河a君对张弛先生的这一细节行为是经由惊诧继而至赞同的;
        2)北戴河a君在提示百家论坛在发帖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张驰先生所转发的那诗词理论的纯粹性;
        3)北戴河a君在提醒百家版主要向站长那样多发主贴,多干正事,避免纠缠;
        4)北戴河a君在告诉大家,理论版的帖子转载同样重要,而好贴,经典帖,有指导意义的帖子,基本都是转载;
        5)北戴河a君在说明理论版,其不仅是大众理论平台可供讨论交流,还是网友们的图书馆、资料库和阅览室应该储备大量精神食粮给来浏览的网友们以作足飨。


       北戴河a君是聪明的,也是含蓄的。他的帖子往往像小说,我说的不是小说的故事性与虚构性,而是小说的含蓄风格和隐藏特点即不直接说出反对什么和拥护什么,给你空间,让你联想。他有时还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者旁敲侧击。但这一切,他都有度,都还中庸,是君子式,看来他谨记了圣人的“过犹不及”。
       我的这些脑信号不知是否是北戴河的本意,我把这些脑电图式的输出来,供大家参考,也向北戴河a君请教。




附:《发现一个最关注百家论坛的高管 》


发现一个最关注百家论坛的高管,他在其他版面的发帖极少,主要主题是发在信息和版主之家,其次理论性帖子发的最多的就在百家论坛,虽然有一些是转帖,说明他日常的兴趣也在诗词理论上花费了很多精力,早几年的帖子较多,近几年减少了,但还是经常来看看,帖子内容也比较广泛。他就是本网站的出资人,站长:张弛,这个问题值得注意。
现将他在本版发表的部分主题整理如下,不是全部。
1. 毛泽东评陈毅诗:大作大气磅礴 但和我一样没入门。
2. [星汉]浅说诗词的借句、偷句和抄袭。
3. 关于百家论坛发展的几点意见.
4. 《忆雪堂春社》“社课”评点.
5. 代贴丁国成:中华神韵凝成诗——序吴泓奇《觉林集》
6. [求助]丘成桐教授诗词,征集评论! ... 1 2
7. 转帖]刘霞:天山诗人邓世广诗词略论
8. [代帖]郭万芹/陈石奇:培养学生写作诗歌的一点体会
9.陈石奇:兴趣 仿写 创作——谈指导学生学习创作少儿诗歌的体会
10.边鸿志:关于旧体诗词中平仄声韵的一点意见 ... 1 2
11.]太和子:神品至上——太和诗论.
12.代帖]陈石奇:教学生写诗 需要由仿到创
13. 代贴:杭州钱明锵:“赵本山现象”可以休矣.
14. 转帖]朱 晨:诗词随笔——我的诗词观 (新改稿)
15. 转帖]张士方:毛诗吹毛(修订版)
16. 陈国明:九声粤语平北派 千字文章捧南宗。
17. 代贴]张闻田:与子卿先生书。
18. 代贴]王国钦:倾听地震中诗歌的声音!
19. 代贴]唐北海:王力先生关于平仄律的几点疏漏
20. [代贴]星汉:和谐社会说精品
21. 代贴]张士方:奢侈的新韵书
22. 《畦乐诗集》征集点校
23. 征集点校 ... 1 2
24. [代贴]重庆万龙生:当代诗词与格律体新诗漫议
25. [转帖]从辛弃疾文学家的诞生模式
26. 转帖]黎先汉与他的“野菊轩”
27. 濯缨轩主]《论语新编》系列讲座——序论
28. 转帖]郑欣淼谈旧体诗创作
29. [转帖]朱晨:为中华诗词在现代的大普及、大繁荣、大发展——三论“旧体新诗”
30. 转帖朱晨:再论“旧体新诗”, [转帖]朱晨:试论“旧体新诗”, [转帖]朱晨:四论“旧体新诗”
31. [转帖][钱明锵]山水旅游诗写作八法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6/clip_image001.gif' alt="精华 1" align=absmiddle v:shapes="_x0000_i1025">
32. 塞上白衣子]绝句章法引谈(上) ... 1 233.
33. ]张士方:绝句为何被俳句挤出国际诗坛
34. [转帖] 邓世广:易中天教授“病历”分析
34. 转帖]张士方:闲聊格律诗
35. 推荐][转帖]星汉:再说诗韵改革
36. 转帖]诗品与人品
37. 推荐][转帖]迦陵诗词稿中的乡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0: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格这个词,是外来语。它的本义,就是“个人性”或“私人性”。这样看,人格本来就是独立的。否定人格的独立性,就是否定人格本身。
由一个个人格独立的人组成的,就是社会。社会能够成立,是因为人格独立。独立,才可以商量,也才可以组织。所以,用所谓“社会学”来否定人格的独立性,是荒谬的。只有尊重每个人人格的独立性,才是好社会。
好社会要有道德。最道德的道德,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尤其是尊重他人人格的独立性。所以,有人格,只是一个事实,无所谓道德不道德。尊重人格,包括尊重他人和自己的人格,才是道德。
尊重人格,就要尊重隐私。因为隐私标志着人格的“不可入性”。不可入,才是独立的。这个“不可入”的隐私,就是我们的“破房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所以,打探、暴露、议论别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
但是,任何人都可以自己暴露自己的隐私(自暴家丑),也可以自己敞开自己的心扉(自报家门)。这是他的权利,是只有他自己才能行使的权利。
这个权利,就叫自由。
自由首先表现为意志的自由。没有意志,就无所谓自由不自由。但,意志的自由是自发的,不讲道理的,不可追究的。人们不是在想好该笑不该笑以后才笑的。想好以后的笑,就不是笑,或者笑起来比哭还难看。
无所顾忌的开怀大笑,才是自由的表现。
能够放声大笑,首先因为他是人。见过动物笑吗?没有。因为它们不是人,没有人格。其次,则是因为人格独立。见过奴才们在主子面前的假笑吗?那一定是一脸的谄媚,皮笑肉不笑。
独立,才自由。
自由首先是“任意性”,也就是“想怎么就怎么”。但这个权利,必须人人都有,一律平等。社会的腐败和不公,就因为大多数人没这个权利,少数人却能为所欲为。
然而自由是人的本质。但凡是人,本质上都是自由的。你可以限制他人身的自由,行为的自由,甚至言论的自由,却无法限制他思想的自由。退一万步讲,就算你不准他“胡思乱想”,也总不能限制他做梦。梦,是不能设计、要求和规定的,也无法干预。没有人能够进入他人的梦境。梦的“不可入”,正体现了人格的“不可入”。
自由意志既然来自独立人格,那么,当你行使自由权时,就必须尊重别人的人格,不能妨碍别人的自由。这才需要约法,设定共同遵守的底线。突破这个底线,就得付出代价。故,自由即责任。
以上这些话,都是我说的,当然由我负责。
同时也要告诉大家,把这个问题说得最好最清楚的一本书,是邓晓芒先生的《灵之舞》。我的观点,都是从他那里学来的,有的部分干脆就是照抄。说明这一点,是为了尊重晓芒的著作权,同时以免掠人之美,抄袭之嫌,并非我就可以不负责任。
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1: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居易有关老子的两首诗
        白乐天思想杂取儒佛道,对老子是尊崇的。但有首诗,向老子开了个玩笑,说批判,也未尝不可。
        诗是这样的: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智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是对老子五千言《道德经》去的。因为里面说:“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
        老子若在世,量也无话可说,白乐天真话也!

        白乐天诗多,官大。为政先是兼济天下,后来独善其身,苦头吃过,但大大好于苏轼,应该是仕途还顺,也享了清福。他信奉道学,晚年又有一篇学习心得。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愁。
               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出于老年的回顾,又是学习老子思想,是经验谈,也是哲理之谈。人生之遭际,成功与失败,都有其缘由,不必忧虑。而名利,不宜贪求,这也是老子的修身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1: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历:生于1953年3月14日,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国家公务员.1970年在大庆参加工作,从事过工人、军人、地方公务员等职业。少时即喜爱文学,自部队始进行业余文学创作,发表新诗、小戏、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300余篇,出版诗集、散文集两部。赋闲后耽于网上研习诗词和诗词理论,发表诗文700余篇。


           国学门外仰视abc           
       我早年从军,读中文是业余,又业余时间读了一点点儿书。我的阅读经历即那一点点儿读书就文字量来说,依次为现当代文学、俄罗斯文学、新诗、文学评论、戏剧,最后,才是中国古典文学。因而我谈“国学”,应该有些“不知深浅”、“大言不惭”。自知之明之后,不能不标明“门外”。原来拟用“门外匍匐”,后来觉“仰视”应该更为妥贴。而之所以abc,是考虑,无论我怎样使出浑身解数,最后一定是万难搞出高端、深奥而又标新立异、震动今古哪怕是惊诧一下栏友的东西,所以,只能是常识。因而此文标题,便成了这个样子。                    
       言归正传。        
        
      “国学”概念。               
       因其朝代、时期不同,所指事物和含义也不尽相同,称谓亦不同,要回溯或达十几种。“国学”一词正规出现,见自于梁启超大师与黄遵宪先生创办的《国学报》,是相对于“西学”而言。此后众家释义,大体相当,章太炎解释“国学”即“一国固有之学”,被各家基本认同总结为:“国学”即“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现代汉语词典“国学”词条阐释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首都师范大学一位教授近来侧重从内涵进行表述似更为周延:“‘国学’是‘中国学术’或‘中华学术’的国内简称,是研究中国即中华民族之传统学术文化之源流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推动我国和世界学术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为目的的科学。”
        
      “国学”内容。
      “国学”不仅囊括中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包括了山、医、卜、命、相等五术和诸子学说。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对“国学”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按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分别是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所以,也可以说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大体同义的。
       "国学"内容不会是静止不变的,如果文化不中断的话,它应该是发展的、延续的、连绵不断的。"国学"内容的划分是在二十世纪初,现在再划,理应把清末和五四以来直至新中国建立这一大段时间的有关内容和人物纳入进去,如此,梁启超、王国维、鲁迅、章太炎、毛泽东、郭沫若、钱钟书等一批思想文化科学大师,很自然的要代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这一段革新历史自豪的跨入中华民族的文化长廊中并成为里程碑式的人物。
        
     “国学”于当今意义。        
       章太炎先生是把“国学”的兴亡与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的,南怀瑾先生据此提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观点:“亡国了还可以复国,而文化的灭亡,则会万劫不复。”宋代张横渠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应该是深刻而有高度的指出了国学文化的重要性和学习继承它的必要性。
        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要有自己的精神、理想和追求,而它们的载体,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和科学。“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泛深远。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是纽带,将多类、多种的传统文化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体现,它是土壤,培育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使中华文化以特有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文化的继承性而言,“国学”是建设新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资源,其优秀的思想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永恒的财富,它的精神会超越时空,绵延不绝。就文明互补性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和其他民族优秀文明开展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中华文化在保持其主体性的同时包容与汲取世界其他优秀文化提供了载体、创造了契机。
      “国学”之于当今中国的意义,从民族整体而言不外两点:一为传承文化,一为在提高民族素质中强国。具体则在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挖掘国学的当代价值,提高国人的文化道德素养,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升国际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个体而言,也不外乎两点:学习知识,提高素质,正常者概莫例外。
      
       如何推介与学习"国学"。
       如果了解了“国学”内容,知道了“国学"意义,其实本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一切答案都在其中,除非叶公好龙,或另有别意。
       推介学习什么呢?“国学”内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即使皓首穷经、焚膏继晷也无法曲尽其妙。同时,“国学”本身毕竟是古代社会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精华与糟粕并存。对此,我们不能不辨青红真伪一味高唱赞歌,也不能因为它存在某种问题而一概抹杀,更不能左道旁门拾人牙慧,对“国学”的研究和学习,须有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严肃过程,完全“拿来主义”或荒谬“离经叛道”都要不得。
       首先,能大面积阅读或推介最好,不能那就退而求其次,选择“国粹”和“经典”,或再缩小范围,选择大家和代表作。
       其次,读原文,求正解。对“国学”学理与文本要进行正确解读,把握符合史实和中正的“国学”知识。推介、学习古代和先人的思想、精神、胸怀、品质、风度,推介学习中华民族的爱国、忠诚、仁爱、勇敢、务实、创新,推介、学习优秀文人的情怀、视野、艺术、文法和诗法。把握时代脉搏,知古鉴今,经世致用。
       第三,对古典对先贤要有敬畏之心。对“国学”,应怀敬畏之心,戒避哗众取宠,当煞歪曲为我所用,不可亵渎不能误导,万不可轻薄开“国学”玩笑。反对恶搞,打住戏说,作秀无聊,滥说有害。 以讹传讹、人云亦云、荒村野史、奇谈怪论、断章取义、盲目质疑、随意卫星、滑稽立异、颠覆经典、泼污英雄、鼓吹虚无等等——如此“国学”,应该打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1: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讨论,不宜局促。一笑,而已。

戏油两首以和浑河大侠
一、
无产阶级非老郭,
刻舟主义是浑河。
骚潭弄韵凭何道?
半桶清波淌那浊。
二、
习之两不俺原则,
殉道老儿思不邪。
肩有两星扛礼义,
功勋叫阵走兵戈。

浑河大侠原作
诗苑西施乃老郭,
九千佳丽染黑波。
二星诗友何足道,
战战兢兢一丑娥


其实还是讨论郭老问题。

郭老有缺憾,但对其,须用历史唯物主义考量。那个时代,老邓不也是举了文革的赞成票吗?
我们当然可以站在现在的历史高度回望过去,但却不可以苛求过去的历史和人物。批评老杜创作没有民主精神、不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是真知还是傻瓜?
而对毛,郭是作为毛的同时代人、诗友、朋友和下属的那真诚、真意拥戴,不是谄媚。

郭老的文化贡献,应该只在鲁后。他的社会活动、他的反蒋、他的甲骨考证、他的历史著述、他的楚辞研究、他的新诗爆发、他的戏剧崛起、他的文艺理论博大、他的散文别具一格——在现代中国,都是独领风骚抑或独占鳌头的。

所谓富者出身,不影响他的道路,这是都应该知道的常识。他参与了无产者的革命运动,参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参与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些在过去,统称为无产阶级运动。能因为现在不做这样称谓,就篡改历史?就否定郭的红色奋斗吗?

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文学活动(文学、文艺、历史等),不可以叫无产阶级文学吗?郭是鲁迅之后的领军人物,称其为"无产阶级文学的领军人物",不是再正常不过吗?非得让郭老去安源下井采煤?去南昌屠宰场杀猪?须知他是文化活动,啊,那得让他去商务印刷厂排字?否则,就不算无产阶级?老毛没有挎过盒子炮,但没人否认他是军事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1: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过早期的一些帖子,以为好帖不少。有的是理论性的,有自己;也有个别是学术的,有创见;还有较多的知识性、常识性转载,可阅读。这些,对来这里浏览、学习或研究的网友,都有益处。

较长时期以来,看到也耳闻,有关声韵的话题多有争吵,有关网友之间个人对话分歧时有纠缠,有关因异见而敌意而诋毁而混战,有关版务与管理的矛盾不时重提,——这些,尽管是出现在某段时期或某些网友,但都不同程度的干扰了这里的研讨与交流,也浪费了网友的精力和时间,对栏目和网友,都产生一定影响。但也应该提及,理论版的性质与特征,涉及的内容与交流的分歧,争鸣的由来和发展,决定了理论版的吵是正常,但吵什么,应该不断总结和及时调整。

应该看到,论坛对理论版是很重视的,想了一些办法。近日以来,无聊口水有所减少,骂语有所减少,正常话体和正常交流已开始形成,讨论交流的整体形势和趋势有所好转,如此发展下去,理论版会有希望。

以正常标准要求,理论版还须做较大改进,无论讨论内容、讨论方式和讨论态度以及讨论规矩以及诗友素质,都有待提高。这些方提高了,才可以与论坛的大形势协调一致,才会产生理论版应该产生的作用。

研究课题、讨论内容或转引文章应该提高层次,亦应扩大研究讨论内容范围。
诗词本身的研究,覆盖面尽可能大一些。鉴赏评论同步走,不但要照顾古代的名作、现当代的名作,亦应对本论坛的优秀作品或有创作得失借鉴的作品进行鉴赏、评论,这对论坛和诗友会有帮助。对本论坛作品评论中说真话,对诗友帮助大,对创作更有益。

诗词重要理论有意识搜集全一些,亦要汇集本论坛好的理论文章储备在栏。

推介、转载也是重点,不可偏废。对一些研究诗与时代、诗与民众、诗与美学、诗与生活、诗人诗品的古代尤当代杰作,要注意创作和选择,在诗词理论版的理论库里有意储存高视角、大视野的文章。

诗内重要,诗外决不可忽视。栏里就诗外内容,要予以提供、研究、交流。主要是涉及国学内容,国学内容浩瀚,是我们的独有,没有对于这些精华的涉猎、学习甚至研究,要写出好诗,研究明白诗,是不可想象的。而就理论版目前涉及内容,应该看到,还很单薄。

网友们的论题要尽可能考虑有价值、有意义,避免低层次。保证都高层次不可能,但不能甘于低层次。“圆规”类的借代内容,说说即可,将其视为高深夸夸而谈,喋喋不休,就有些大不值得,还浪费资源,毕竟那只是中学生修辞常识。

对有争议作品的讨论,应把握适可而止。明白背景、诗意、手法、分歧等,即差不多。如“小山”,如“锦瑟”,非要搞个谁是谁非,谁对谁错,古时没办到,现在也办不到。而我们的交流,就占有和视角,只能更有限、更二手。最后弄个意气行事,或俨然专家、或敝帚自珍、或指责他人、或气急贬低,则完全失去本来意义。这样的内容,最容易搞成旷日持久的无意义纠缠和相持不下的无聊意气口水,甚至酿成骂。

交流须具备起码修养。
要懂文学批评和文学评论的规矩。任何人都有评论和批评古代、现当代作品的权力,都有评论和批评栏内网友主贴或临时发言的权利,只要是对作品、是就诗词,只要不属攻击、不违底线,都可以。
任何人都没有拒绝和攻击来于网友的评论和批评的理由,都不该对批评怀狭隘离开讨论正题去搞人身报复和人格污蔑。这种问题较为多见,反映了一些网人对批评不懂、不习惯、修养不够以及文人易无行的一面。来网上,要交流,这方面的修养和素质,就要准备,就要培养。

要有相应的讨论素质。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无中生有、自相矛盾、偷换概念、立论无据、对话狡辩,为辩论而辩论等等,都是很不好的交流现象,时有出现,这使得一些讨论档次很低,也容易流于口水。要改进这些毛病,诗友们一方面要培养一个好的交流品质,与人为善,包容大度、坦率诚恳,对题不对人。一方面要掌握有关交流和论辩的正确方法,实事求是,用事实讲道理,学会运用辩证法、同一律和矛盾律等等。

要培养好的学风、文风。实事求是,老实严谨;中庸平和,切忌浮躁;摆正位置,不装专家(没有专家,装有何用?);少卖弄,勿蒙人;不做假,休抄袭;有善意,不攻击;言之有物,无话则短;放弃炒作,不写自己都没搞明白的帖子。
努力消除类似文革思维。这一问题和现象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文革思维好理解,因而这样用了,其实是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痼疾,就是文人因文事生隙或激化或就是文人看问题的绝对化、片面化和极端化。所以,要坚持文本第一的原则,坚持与人为善的原则,坚持理性思维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忌意气用事,切忌打棍子、扣帽子。这个“装腔”,那个“势力”,这个“混子”,那个“叵测”,甚至动辄污蔑持异议的网友是"捣乱",——这种暴力,应休矣!

不要伤及人身。对话多了,说不过了,被批急了,气从中来,品自下落,骂语口出,污蔑人身,这类现象,各方应引起重视,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前段对此类处理有效果,要坚持。

对攻击劝阻无效,对下流骂人,不能容忍。对诗词理论及有关的讨论实行最大自由,不违底线不要干扰,但对骂和下流骂,一定严管,依法不庇。对此类管理不到位,本来就容易争吵、容易出意气、搞出骂的对话环境,就更容易失控,有的网友就会失去理智,而有的网友亦会受到辱骂侵权。这个把握好了,秩序才有保证,人心才能稳定,讨论才能无阻,栏目才有和谐。实行最大自由与施以严格管理,是理论版的一对矛盾,也是理论版的制版关键,这对矛盾解决好了,理论版的希望才能成为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2: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再生贴出《中庸之道适于写诗吗?》的主帖,已经有日,我缄默了两天,不能不说出真话:

我先按这命题的逻辑设计若干,列位来看:
脾气好的适于写诗吗?性格暴躁的适于写诗吗?高个子适于写诗吗?矮个子适于写诗吗?希腊人适于写诗吗?朝鲜人适于写诗吗?南半球的人适于写诗吗?北半球的人适于写诗吗?男人适于写诗吗?女人适于写诗吗?黑皮肤适于写诗吗?白皮肤适于写吗?信奉三民主义的国民党人适于写诗吗?信仰耶稣的新旧教徒适于写诗吗?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大家以为如何?

诗乃文学之一种,历史悠久,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述及心灵愿望的主要文学体裁,她由语言、诗意、节奏、声韵等诸要素构成。举凡有情感,有生活,有灵感、懂技巧,谁都可以兴观群怨,这与信仰、国际、种族、语言、年代等等,都没有关系!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中国文化几千年来,占主流地位的一直是儒家孔孟思想。自汉始,历朝都在为自己的统治积极推崇中庸,几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官员和绝大多数士子都是中庸之道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而其中的诗人,也几无例外的都是在这道里产生。如此这般,那“中庸之道适于写诗吗”的立题和发问,不是很是无知、可笑吗?

所以坦率的说:《中庸之道适于写诗吗?》的主题,是个荒唐的伪命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2: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罗雀兄说:“窃以为与其空作膜拜,不如为乃师论证一下,“小山”如何得指“屏山”,以开茅塞,思兄以为如何?”

     我回复:
     我之对叶氏(叶嘉莹),只是尊重,不存在膜拜。她既不是我的老师,我也并非古典文学专业出身。
     对于飞卿《菩萨蛮》“小山”的讨论,我为何一直没参与?我如是想:一是那早有争议,且都是方家们的争议,现在依然莫衷一是。于此讨论起来,定然又是如同先有鸡和先有蛋的那争辩,难有一是,循环往返,没完没了,置喙无益。二是我自己对此完全没有个人见识和新的考证,嚼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用别人的观点和材料,甚至对别人的产权只是一爪半鳞的占有,就理直气壮的进行所谓的学术交流甚或居高临下的指责对方,我没有这勇气。三是几位网友的讨论已经基本说明白,并且没有超出方家门的原有解读,我更没必要再参与其中。因此三点,我一直旁观。
     至于我就《品令·咏棋》的讨论参与,因它非名作,知其者少,摆渡亦没有,大家都是在独立解读,品味起来很新鲜,也会检验参与者的诗词品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及其相关知识占有,所以我参与了。
     我倒是真诚的希望罗雀兄离开“小山”,开拓更广阔的平原。重复无趣,不会有一个标准也没意义,而我也没看出你在这词句的释义上有超出方家们的解读,如果有,那会很有意义,自然另当别论。车轱辘话多了令人厌倦以至厌烦,有争议的作品和词句不是不可以讨论,对此讨论会生出不同解读,可见文字的多义性、文学的复杂性和审美的差异性,但应适可而止,原地踏步,会流于口水,旷日持久,争吵亦会疲劳。找些没读过的作品,网上少有评论的作品,来讨论,会有意思。找些名作而少有分歧的来学习、重温,也有助于了解诗词、丰厚积淀。一般有争议的,知其各自观点和分歧所在,也就可以了,再论难免旧辙,流于瞎犟。
     但不管是“床”,还是“山”,或是“鸦鹭”,就整体而言,应该都是诗词学习、文学交流和争鸣批评的有意义对话,都是理论版的正途,此途大方向正确,由此修正、开拓、深入、坚持下去,会有益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2: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罗雀《七言八句调叶嘉莹老师》
    众芳摇落独喧哗,占尽风情向小花。
    妙法横斜水深浅,高名耸动美加拿。
    承焘有识输先入,罗雀无言对细牙。
    幸有小山能饱腹,不须檀板唱莲华。

     万一这八句流传後世,只怕又会引起争论不休。不如作者先行注释吧:

     注:小花,小花园也。
     美加拿:美国、加拿大也。
     先入:先入之见也;细牙:细月牙也。
     小山:小山羊也。莲华:莲花落,乞丐所唱之曲也。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尊。

       思无邪先生似乎缺少幽默细胞,所以不能体会以调侃笔调论理的东西,同时还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拜神情结,对“名人”抱有一种不可名状的迷信。对诗意的解释无疑也深深地受到这些情绪的干扰。
      这八句是用逻辑上的归谬法演绎一种新构词方法可能的谬误结果。首二句不过是剥林和靖先生名作之皮而开的一个玩笑罢了,而思无邪先生却专注于“喧哗”一词。叶氏对诗词的鉴赏研究成就如何,我不得而知,但他对温词的词义所作的解析是根本经不起推敲的。而这种经不起推敲的解析居然像独喧妍的梅花一样占尽风情向小园,能不让人觉得遗憾吗?
      夏承焘先生首先发现“小山”一词解释有误,有理有据地提出新见,本来应该澄清旧误,却被人们的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所忽视。因此在这个小论坛上,罗雀也只能无言对苍天了。这个意思难道很隐晦?难道就是思无邪先生理解的“与夏承焘并列”?


      上述内容红色是罗雀先生的,其中蓝字是宋代林逋的。我在霜剑先生的帖子里对罗雀先生的诗说了两句,罗雀先生几天后回了五百余字,看来罗先生颇重视,那就主贴再议几句。
      罗雀先生的“诗”,我对其基调是否定的,当然可以写是他的权力,但我来评也是再正当不过。我之所以否定,是因为罗雀先生的调侃委实有失分寸,质疑权威无可非议,但取笑前辈应该不妥——尤其罗雀的小山解他还并未完全搞明白,而对飞卿之“小山”释读历来有争议,如同解析义山之《锦瑟》。拿了并非全懂或一家之言,就以为发现了新大陆,便如同获得荆山之玉,遂即就迫不及待的嘲讽前辈名不副实,这是浅薄?还是狂妄?有关叶嘉莹,她之经历、专业以及贡献不必多说,大家都知道的,建议罗雀先生了解一下这个女士,如果已知其人,或许不会出现这般造次。
      夏承焘大名,应该不好与罗雀并列,无论如何都该如是说。叶剑英有“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句,前句指伟人毛泽东,后句说他本人。《八十抒怀》当然写的是他自己,但在诗句里,提到“导师”之后,他并没有用“老叶”或“元帅”,用的是“侪辈”。这里的意思很多,我的理解:用他的名字或职衔来对毛失敬不妥,无法并列;用“侪辈”这个毛同时代的人的集体称谓,应该更为合适;这里有对毛伟人的尊敬、钦佩,有自叹弗如又坚定不移。承焘,专家里的权威;罗雀,业余中的网民,如何比较?怎能比较?
      幽默,是个好习惯,也是好性格。我的幽默与否,不影响对幽默效果的判断。我理解的幽默,得讲分寸,分场合,择对象,看性质。并非什么幽默,怎样幽默,与谁幽默,都可以出彩,都获得好效果。送葬之时不该穿红,婚礼之时不好哭丧。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代表会议似乎不该着装三点式,与德高望重老人说话最好放下翘着的二郎腿。
      你诗不是剥皮诗。林逋山园诗并不出名,没有名做效应;并无通常的剥皮手法,是死用几句,然后其他完全抛开;文字上全无剥皮之颠倒、挪移、增删之机智、妙用;韵脚看不见剥皮痕迹。坦率的说,你诗是窃用其中语句。你发表时没有注明剥皮,而此前交流中你也一直没有说是剥皮。后来有人贴出了原作,你才说剥皮。
     诗中硬造较多。“小花”,岂能代替“小园”?“美加拿”,就是美利坚,加拿大?没有如此简称吧?解成是美国、加蓬、拿大家(文革后期一相声里有发挥:加拿大、拿大家、大家拿),也不会有人反对吧?“细牙”,等于“细月牙”?请举出前人范例。如果是这样,那“大牙”,则完全可以是“大月牙”喽?罗先生此解,真是让诗友笑掉大牙!如此敢字当头,如此牵强制造,百家论坛“客座教授”的学术创造精神,的确让我这个不懂幽默、不知诗词的门外汉大开眼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2: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律诗栏看到一位诗友这样一首,有关韩国送还我志愿军烈士遗骸题材,诗是这样的:

   当曰高歌跨过江,如今寂寂返乡邦。
   归途旧事浑如梦,原野新楼正打桩。
   惯见土豪迁外国,时闻老虎吼东窗。
   生还战友知何在?节近清明泪眼双。

       看了一遍,感觉有待修改。可以肯定的是,“写什么”不存在问题:角度可以,反腐应该,批判没错,写的合适会产生一种反差,可以给人一种思想情感的撼动和冲击。问题在于“怎么写”,在于立意和写法还不够合适和准确。目前没能给人或深沉、或启迪、或警示、或悲壮、或悲愤、或力量······这是我的感觉。这个角度有艺术个性,很好,但要表现好,应该更难一些,目前不行,笔力似有不逮。
       出兵朝鲜和马革裹尸,还是英雄主义与国际主义的,这不能不肯定,要历史唯物主义的看问题,不能因为现在的腐败与不公,因为现在的国际形势,而否定当初的正义之战、否定烈士的英勇牺牲——参战英明,牺牲伟大,人民铭记。
       作者主观应该没有否定上述种种,也没有本质否定现实,但在个别词语以及分寸的把握上,使全诗并没有达到这角度本身应该达到的境界 。
      首联次句与次联出句尤不合适,个别处再修改,应该可以立住。
      但如果换个角度写,题材本身的光明、正义、献身、悲壮等意义,无疑会更容易发掘和表现,那应该会给人以汹涌澎湃的正能量。不存在“如果”,作者选择了一个颇费功夫与大多不同的视角,遗憾的是还没有达意,期待修改后跃上一层。
      律诗版里其它几首如田牧、铁血玫瑰和九门提督等诸诗友的此类篇什,无论在历史观、思想性和诗意等方面来说,都是表达的蛮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2: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拟将有关在此处(即日及日后)交流诗词和有关讨论内容的随机、零星发言,辑录于此,是为只言片语集。

       1、各种形式、写法、风格俱可,不该人为划定何者行或不行的界限。只能是各用所长,各取所需,因而有专家说,“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有兴趣的”。少用典,可以提倡,不能限制;完全泥古或食古不化,无疑应该戒避。
       2、一个满腹经纶的古文化博学者与一个长期身在底层有生活经验但缺乏一定书本阅历的人来吟诗弄词,其语言、风格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所以,要求玫瑰发出紫罗兰同样的芳香,不但是徒劳的,也是愚蠢的。
       3、我看“老干体”。其长处:写作思想健康向上,富有情感,这一点是其显著的共性;时代感强,这也颇为突出;有生活积淀,视野开阔,反映题材大而广阔;其中好作品不容忽视。
     “老干体”通病:相当多的作品概念化、口号化、跟风多、艺术性粗糙;不在少数的内容盲目媚世,一味廉价歌颂。
       不能静止地看待“老干体”。“老干体”也在发展,艺术质量整体上在进步。在艺术表达上,他们依然保持着以往的炽热情感与大视野关照生活的同时,有的“老干”痕迹在逐渐减弱,有的甚至已完全褪去“老干”外衣,他们已崛起为诗坛上的一支重要方面军。
       所以,有一点不该被当今诗坛忽略:十几年来旧体写作之所以表现出人多势众作品多的向繁荣大踏步进军的趋势,“老干体”的影响推动、“老干体”的积极贡献,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我相信:历史会清醒地对此真实记录。
       4、把明朗、直抒胸臆、议论之类,都视为“老干体”,其实是审美的偏见。花儿之所以美丽,在于多姿多彩。只是偏狭的把古奥、晦涩甚或盲目生硬泥古,当做旧体的正宗或唯一,是不符合旧诗写作实际的,也是错误的。
       5、“老干”们毫不例外的用大脑这个“体”来思维和写诗,“老干”们的文化、信仰、人生观、境界、经历、诗词浸淫长短等等,构成了他们的思维和审美定式。他们的健康、乐观、积极、大视野与正能量,是“诗词浸淫”前那几条决定的。他们的审美与表达的改变,主要是通过“诗内”的不断冶炼、锻造这一方法逐渐进行、实现的。
       6、艺术没有国界,又有国界。艺术越是民族的,也才越是世界的。艺术至上到现在依然不成立。爱国在国家存在的前提下,它的主题是永恒的。
       7、这里都是学习、研讨,没有专业,没有大家,不过爱好或接触时间多寡。而学习与研究,各有偏好,各有专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必俨然全才大家。交流多了自然会出错话,难免露出羞涩或错谬,圣人也有错何况我等。错了,丢怯了,反思了,也就完了,不必自我掩盖,何必文过饰非,虚荣于网上何用?
       8、说句实话,在所谓“考证”上,正是某位网人(原来有名字,再集去掉更好),需要切实了解和把握其实质涵义与正确运用。而在这论坛,其实大家都不过是在“引证”、“援引”,远远谈不上“考证”,没那些个事儿,更没那本事。从实际来“引证”来看,有些诗友的“引证”,首先应对所引经典和他人诗文搞懂弄通,切忌望文生义,力戒张冠李戴,不可随心所欲,应知约定俗成,拿来应为有据——算为共勉。
       9、赋在近十年开始升温,是好事。既是继承发扬国粹,亦可推动文化、经济双得利,有何不好?
       有些活动确存有问题,诸如急功近利、谋名谋利、抢夺文化、抢夺名人、形式主义等等应该不少,但这是非主流,正确的态度是,是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兴赋大局,还是好的,不应否定。
       比如2007——2008(?)光明日报搞的《百城赋》,我看就非常好。不但兴赋,更是名城,让读者借此了解众多城市的历史和现在,很有积极意义。
       当今之赋,我意既可以古香古色,也可以新潮现代。语言和形式不必完全泥古,可以适当变化。
       10、史诗,但就这一名词或文学体裁本身,就是用来歌颂的。是啊,人类早期都知道歌颂,何况现在。而人类早期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史诗性,也在于他的歌颂。
       生活是多样、多面的。可歌颂,可批判,可奉世,可警世······不在于采用哪种形式,而在于你站在什么立场、用什么视角来表现,而在于你是否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去发见,是否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而在于这些不同反映是不是表达了人类的良知和美德。

       11、是的,十七年文学成果是无愧于历史的,她也影响了那一时代的人,也拥有那个时代的读者。现在的文学,已经越来越边缘,有几个会做文学梦呢?有几个在读文学呢?
       这应该是时代使然,与文学数量、质量,关系不大。
       12、敬畏,是敬畏英雄、敬畏圣贤、敬畏大众。对历史的丑角如秦桧、汪精卫,只有唾弃。
       林彪是个人物,但一逃往前苏,就是变节,不论他手指头多粗(汪精卫和秦桧的手指头不比他的细),他只是也只能是被人民、被历史唾弃的猥琐角色。
       说什么,是有原则的。随意不得,一随意,这个民族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人格标准等等,就没了,就出现了一个词,叫做虚无,然后是混乱。
       别说民族和国家,即便宗教,也是不允许背叛的,所以才有了臭名昭著的犹大。
       文学(诗词),更要遵循和体现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它是这个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情感史、审美感的记录。
       13、写什么,没有绝对自由,必须符合中国正常人的基本审美。
       14、在中国,谈文学,说作品,不以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要求,不以现今社会的共同准则以及宪法来衡量,不以文学的理论标准和审美标准来判定,用什麽?你来说说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诗词同样。   
      15、读者,是指整体。由个体组成,但任何一位个体,都代表不了整体。整体的读者,不是几个几十个也不是几百几千个,甚至不仅需要几年有的或许需要几十年以至几百年。读者的组成也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群体,是全部,有一般读者,有专业评论。这个读者,放在时间经纬,就是历史。如果读者都决定不了一部作品或某人作品或某个时代的作品或某种文学样式的作品的评价和认定,如果历史对人类的文学作品都评价认定不了。请问列位,那有哪个来评定认定?      
       16、(在老帖子《中国诗歌的缺陷》里的发言)有的议论是客观的,有的是唯心片面的。
       比如叙事的挑剔,国粹旧体大都短小,叙事自然不是长处,只能发挥一技之长:抒情。而抒情,正是中华诗歌的根本特点。
越是民族也越是世界的,不同民族表达方式、表达特点、表达风格也自然不同,不必也不可能全世界都是一个模式,西方有西方的表达,东方有东方的表达,各国都有自己的表达特点。也正因为有了各自不同,才有了纷呈万象的世界文学。
        强求一致,是艺术的大敌。      
       17、 今人有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望远镜,回头看唐宋李杜苏辛,自然又是一个评价基点,所谓更上一层楼。      
       18、年代过去时,鲁迅文字又很独特,读起来是要难一点儿。但教材里小学及初高中的鲁迅作品是有选择的,实际上完全可以读懂。比如过去小学有少年闰土和祥林嫂,还是比较好读的。
       教材去鲁、去旧体诗词,当休矣。应该有最好的文学进入教材,这才是对学生、对文学、对文化、对历史的负责。      
       19、留“中国化”,是留其精髓,精神、规律、胸怀、品德、风貌、特征;而盲目自大、愚昧劣根、抽大烟娶小老婆以及长辫马褂,还有文人无行以及八股文字狱等等,要坚决去掉!      
       20、文艺紧跟时代,不是跟风,不能把紧跟时代曾经出现过偏途归结在紧跟时代是错的结论。譬如改革,是一个运动,是探索性前行,中间会走弯路,甚至会有失足,这很正常,不能出现了问题就否定改革。文学拈紧时代有跟风的,而且不少,但这是错误理解时代,要汲取教训,这是文学极端政治化的结果,不能把帐记在文学的时代性要求上。      
        21、文艺,一种形式有一种形式的特点,属于民间的艺术自然有其通俗化的特征,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都是存在都要有一席之地,就这一点,我同意折兄意见。
       但是,通俗不是低俗。赵本山团队的颇多表演,不是通俗而是低俗。二人转近年很火,在都市有专场,在县城有票房,靠什么?靠低俗感官刺激,靠男女逗色抖荤甚或下流。这是民间二人转的基本特点,普遍风格。它适应它所在的人群,它的存在就是靠这样一种土壤。这是存在。
       又但是,文艺是担负提高人群精神素养任务的,不能片面迎合所谓的欣赏和叫好,不能一味迎合市场,它需要大众化,又需要高雅化起码通俗化,它需要承担和引领提高人群精神层面健康向上的任务,不仅仅是娱乐,这就需要健康以至高雅。
       还有,一个民族的文艺水准,要体现在主流形式上,要保持一定高度,靠娱乐,或完全靠下里巴人,是不行的。只以俄罗斯为例,它的文艺名片是什么?是以“胡桃夹子”、“天鹅湖”为代表的古典芭蕾舞,是以穆索尔斯基、基柴可夫斯基为代表的音乐创作,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奥特洛夫斯基和果戈里为代表的戏剧创作与演出,是以普希金、别林斯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高尔基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及评论······
       当今文艺譬如戏剧,如果输给关汉卿、李渔、洪昇,那是悲哀!        
        22、两位诗人都是现当代杰出诗人,各有特点,但都才华横溢,感情炽烈。郭小川,应该只能在艾青、郭沫若之后,超过闻一多、臧克家。我少年时对他们两位都怀有崇拜。
小川不幸,这贴是客观的,与陈毅差不多,都是听说大奸被扳倒而喝了酒而生意外。闻捷之死,与当时极左形势有关,当时戴厚英的《诗人之死》也看过,类似莱蒙托夫对普希金的怀念也是《诗人之死》。      
       23、创业史是新中国文学记叙农民翻身解放、农村革命建设的事史诗性作品,发表在五十年代。作者柳青投入十几年精力,也因此奠定了文学地位,这作品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
        浩然继承了前辈作家的传统,注重表现农民,注重把农村的变化和发展与整个时代联系起来,代表作《艳阳天》基本是无可挑剔的,发于文革前,写的是合作化时期农村变革。
      《金光大道》也是浩然作品,发于文革时期,因为受时代局限,创作有高大全倾向,在改革开放后被批评以至否定。浩然长期生活在农村,所有作品都为农村题材,其作品反映了旧社会以至新中国几个时代的农村变化,也有史诗性。对金光大道,不可一棍子打倒,要辩证看,要历史看,要全面看。
       24、就新中国的农村与旧社会农村相比,新社会是艳阳天无疑。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后的天是艳阳天,这是人民群众心底的呼唤。
       无论建国后曾经出现何种困难,发生多少问题,新中国的主流,新中国农村发展的主流,新社会的本质,要肯定。所以,《艳阳天》对新社会农村本质、主流以及进步发展的肯定和记叙,是不能否定的。
       不能否定前三十年,历史是联系的,65年是个完整的历史河流。不想用领导人的话来说什么,习近平明确说过前后三十年不可否认,更不可互相否定,都要承认。
       25、拗救是旧体格律的允许犯错,亦是对格律的自我拓宽。断臂和连续断臂说(有说拗救是断了左胳膊又去截肢右胳膊),不恰当。声韵与节奏是旧体格律诗的两个飞翔翅膀,断了翅膀何以翱翔?
       26、旧体,代替不了歌词;歌词,也取缔不了旧体。旧体,更多的是给人看的;歌曲,则完全是让人听的。
       两者可以有融合有共同服务的时候,但机会较少。这有题材、语言、视觉、听觉的特殊要求与区别。所以宋代词曲盛极一时,就是格律与古风有很难曲唱、传唱的一面,大家又要歌唱,宋词便应运而生。
       歌曲,无论在题材还是在词语上,有大众性、普及性的特点,格律诗很多不具备,也不能统统做此要求。
      一种形式适应一种表达,形式的划分不是无原则的,也是经过千百年实践的。旧体与歌曲两种形式得兼,极难;互代,不可能。
       在特殊题材上搞搞旧体与音乐的融洽结合,如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和有些专门礼仪(孔家祭奠,华夏祭祖等),是必然。
       有意识对一些古诗词经典配乐传唱,或作为一种文化保留,可以选择性实践,这已有先例。 27、对于不知诗为何物,过高看重自己地位的所谓诗人,要他低下头面对生活,面对民众,是对的。很多人已忘却诗人其实与一般人是一样的这个道理,表现的狂妄而好笑,这要提及。
      但对于更多的诗者和诗歌,其实不必要求是跪着,他也要站着。诗人和诗歌,它表达的是多种情绪,面对的是多类人型,对民族、人民,无疑是跪着。但对于丑类,对于敌人,它无疑是站着的,而且要站得高。      
      28、文学,不能不求道,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对于青年人,对于有志于以此为事业的人,当如此
      但目前文学网站的创作,很大一部分,是赋闲,是消遣,是娱乐。并无职业要求,并无成名立腕之念,这部分的标准,不一定要很高。这也可以理解。
      而对于不以求文学大道为荣,却以能绉几首小诗而目空一切的,以现今文学实际地位来开导,则尤为必要。
      哗众取宠,就实在没意思,没有任何意义,不名一文。
      29、艺术家与匠人。一般是否定匠人,因为它是承袭、重复、制造,美术厂的美工画师,大都此类。而艺术家,本质是创造,创新,是独特的劳动而不是重复。匠人也有笨拙机械重复之意,艺术家是心里自然流淌。
      但”巨匠“,是与”匠人“不同的,是文学与艺术大师级别。      
      30、或主题,或灵魂,或情绪,或氛围,这是诗之不能没有的。不过有的集中,有的分散罢了
           
      31、先有生活后有诗歌;乃为生活而歌而非为歌而生活。      
      32、诗贵自然,招摇、雕琢、扭捏、粉饰或诘曲聱牙或词不逮意或矫揉造作,都离自然远矣,都令人不舒服,也都不够艺术。      
      33、诗歌,旧体老者多,当然年轻人也不少还写得不错;新诗,年轻者居多。
      新诗写者,到了一定年纪有不少转到旧体。但写旧体者,却极少有人转向新诗的。
      此前不知有谁有个话题,说新诗容易,旧诗难。我不大同意这观点。这就好比乐器,要演奏好,不论哪种都有难度。但入门,会不一样。二胡入门容易,小提琴入门难,但实际上,要达到一定程度,都不容易。
      新诗似乎很少障碍,入门容易,谁都可以吟两句。但要想写好,写出诗意,写出含蓄,写的激荡,其实很难。旧体入门难,入了门之后,按要求制造,也容易像那么回事。但要想流淌自然,搞出诗意,或典雅,或含蓄,或深刻,有新气,没有多年功夫,是难能办到的。      34、诗人的本事很多,在驾驭题材上,有善写大题材,有巧于身边琐细,写好了,都是好诗。
      在题材上,大和小都能驾驭还写得好的,古今颇多。而善于某一题材而不大会写另一题材的,也有。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最熟悉的,我倾向写自己最熟悉的,认识透的,感兴趣的,如此会有味道,会出好诗。当然,对不熟悉的要通过不断学习、创作也会有长进,已达到多能,更好的反映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2: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狼诗话9则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41305
(出处: 中华诗词论坛)

孤狼诗话一则:周啸天《将进茶》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75244
(出处: 中华诗词论坛)

满卷清灵气,一个善评人——读张金英《留馨集》(代序)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11872
(出处: 中华诗词论坛)

孤狼诗话一则:花炮诗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42897
(出处: 中华诗词论坛)

孤狼诗话一则:诗忌蛇足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81327
(出处: 中华诗词论坛)

绥江新城景点全国诗词联征稿优秀作品荐评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33981
(出处: 中华诗词论坛)

鲁迅文学奖,你围观了吗?——侃侃第六届鲁迅文学诗歌奖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68177
(出处: 中华诗词论坛)

诗词例改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84554
(出处: 中华诗词论坛)

孤狼诗话一则:此等改诗,诚可休矣。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05214
(出处: 中华诗词论坛)

专家,被各种比赛脱光裤子裸奔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41513
(出处: 中华诗词论坛)

读他几多事,劝君莫成“前”——读古人诗词随想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22314
(出处: 中华诗词论坛)

东篱词兴浓,趣味结中觅——祁国明《东篱柘枝词》集序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81596
(出处: 中华诗词论坛)

一托物什境更佳——《朱芳森诗词集》序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25406
(出处: 中华诗词论坛)

网络催生的“睡”文化—读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32789
(出处: 中华诗词论坛)

孤狼诗话(最新版本)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29750
(出处: 中华诗词论坛)


没细统计,大抵这些。就数量,不算少,就这里的版主加常客,在主贴数量上,可居中等。
质量整体不错。有的严肃,有的不甚严肃;有的用了功夫,有的率意而为;有的的确不错,有的近于垃圾。
无论质量,就帖子量,孤狼先生对百家,还是垂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2: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诗文最讲立意,由古至今,概莫能外。这应该取决于中华民族的文学观、文化观和价值观。从文学观来说,民族国粹奉行“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这就决定了不能不讲立意。“意在笔先”,“以立意为宗”,”意乃灵魂“,“文应逮意”,诗清立意新”,“立意有高低深浅之分”等等,古今诗文方家墨客对此推崇议论汗牛充栋,亦无不身体力行、不敢造次。
         
     《雁归来》,高调而来。颇有高尔基《海燕》的意味,亦有《鸟儿问答》的气魄。写的都是禽,歌咏的都是斗争。然立意如何?笔者试在三者之间作以简单比较(严肃的说,《雁归来》无论从哪方面都不可能与那两篇杰作相提并论。但题材毕竟相近,从立意角度,说说无害)。
      高尔基的《海燕》,写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兴起之际,海燕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及其人民,暴风雨是推翻沙皇的阶级斗争。这是高尔基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预示,是对未来人类社会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的呼唤,这立意,有时代的阶级的高度!
      毛泽东的《鸟儿问答》,反映的是社会主义与修正主义的斗争,具体表现在两个媒介身上,一是鲲鹏,她是社会主义的形象,另一是蓬间雀,它是修正主义的代表。在中国社会主义遇到几条战线的困难之时,毛泽东一如既往的显示了他伟大革命家战略家的清醒、睿智和胆识,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寓咏了这一题材,把残酷史诗般的斗争,化为一阕幽默,几句嬉笑。歌颂了鲲鹏的抱负、正大、果敢,讽刺了蓬间雀的渺小,短视和猥琐。胸怀足见,立意不言自高。

      云头雁的《雁归来》,与上述两位大家的作品异曲同工,有与他们作品同样的象征、比喻。但在立意上,实在与《海雁》和《鸟儿问答》是云泥之别。前两者就社会、就国家、就民族,就高也!而《雁归来》,表现的是一个人(没加本应该加的定语)与一个栏目的斗争,这关照明显小了。不过消遣,不过学习,不过讨论,至于”列阵“?”金鸣“?又齐楚燕韩赵魏秦的!?   
     通观《雁归来》的立意,坦率的说,是狭小的,短气的,低格的,因而也是无价值的。这样的诗,放在几个人私下唱和嬉戏,应为勉强。高调回归,人生宣言一样隆重推出,在如此开放的论坛,委实无意义了些。
     
     恐金筑子又要害笑掉大牙之苦呢!
   (本篇结束,附另一个发言于后)


      全诗在表义上,有些错乱,矛盾。
      写的是大雁归来,归来后大雁看到的情景和雁阵的英勇战斗姿态。有点儿高尔基海燕的意思,预示一场大革命就要来临,海燕将是获胜一方。
      首联是大雁俯瞰,它是欣赏的。欣赏的是百家局面?还是大雁自家庄园?不知所云。但无论是谁,这欣赏的调子,怎么突然又将以进攻的姿态去面对呢?矛盾!
      二联,说的是大雁自己还是百家形势?同样,无论说的是哪一个,都与首联全拧。而若说是百家形势,那就更为多余,因为一联大雁已经”欣赏“过了。
       三联,极状”海燕们“的身手不凡、骁勇善战:横眉立目,上下翻飞,唿哨盘旋,看起来有些像白头秃鹫在行动。
       尾联接三联的高昂战斗句,转句”形势大好“,照此发展顺理成诗。但结句,却成了”形势严峻“:革命尚未成功,大雁仍须搏击。尾句令看官失望,更没有给踌躇满志志在必得的大雁们以欢欣鼓舞。

     有用词和对仗瑕疵。
     ”列阵“与”枰綦“,对不上。”扬眉分白羽“,这是大雁的器官和衣着,用”分“不合适,尽管白羽可以是武器可以是兵将。”楚衡“,没见用过,只有”衡楚“。”泰安“变成”安泰“,意思已变。”白山黑水“,有专指;山白水黑,已非原词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2: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云头雁:《吊笑林》题目错在在哪儿?

        有诗友发了七绝“吊笑林”,云头雁先后以七八个马甲发言,说:《吊笑林》题目不对,语法错误,没有这样立题的。只能是《吊屈原赋》。作者说:那《吊罗荣桓同志》呢?云头雁说:人家那名字后面有“同志”,你有吗?你没有“赋”,没有“同志”,不能“吊”。作者说:请说出道理。云头雁说:不用道理,就是不能吊+人名,只能吊+人名+文体,或吊+人名+同志。云头雁又对作者说:这是常识,不要瞎犟。作者愕然。
        这是几个月前的小问题,云头雁此回又翻了出来,做他的指谬例证。我认为,把这问题搞清楚了,不无意义。但云头雁云山雾罩的一个劲的“吊”,就是不具体谈为何不能《吊笑林》,就是不谈问题在哪儿?实是让人不知所云
       我看《吊笑林》,在语法上,是个动宾结构短语,语法没有错误;在语义上,表达清楚,不存在不清或混乱;在创作实践上,吊+人名屡屡多见。作为诗的标题,是常用的也是没有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2: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来孔子”即艾儒略,意大利人。活动于公元1582年——1649年,17世纪初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讲道、授业、解惑40年,在哲学、绘画、建筑、地理学、天文学和医学等艺术科学领域,给中国民众带来福音,因而被美称“西来孔子”。名不及利玛窦,誉胜出利玛窦。
      艾儒略,是无以数计西方来中国传教士之一;传教士,是西方宗教输出别国的苦行宣传员。
      据传,来中国传教者最先人,是巴多罗买,时间在公元1世纪。而史书确切记载,为唐代贞观9年,叙利亚人阿罗本由丝绸之路抵长安,太宗李世民接见过他。
      传教士最有名者,是利玛窦,由罗马天主教派往亚洲,1582年来澳门,1610年逝世,在中国传教传布科技近30年。与中国上流社会交往甚笃,与民众也友好,死后被破例葬于北京,明神宗的颇多文武官员都参加了他的葬礼。
      传教士在洋人传播中华文化开启先河的,是意大利人罗明坚,他来中国早于利玛窦,主要贡献在中华经典西译,同时用中文写作,有旧体58首,其有“西方汉学之父”之称。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积极作用是历代公认的,毋庸讳言:送来了耶稣,传布了科技,募捐济民,帮修水利,治病救人······
     19世纪后,传教士的宗教作用基本被政治利用,大多传教士实际成了列强侵略中国、瓜分中国、殖民中国的政治帮凶和殖民鹰犬。所谓传教,基本徒具空壳,乃挂羊头卖狗肉——而披着华丽而至纯的宗教外衣来欺骗,侵略,掠夺,尤其丑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2: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驳金丹风水对中国现代文艺的历史虚无

      我的栏目称谓“漫谈”,有不拘、轻松和闲适的意味。但面对的毕竟是纷纭,所以严肃和战斗,也避不可免,这也是文艺话题的应有之义,本题即是。

      金丹风水鲜见谈艺、谈诗词,更多的是骂人,在别网站都是用马甲骂人。其几乎是以在互联网里辱骂、攻击批评过他和处罚过他的网民为己任,为网上最大快事——天天骂、月月讦、年年谗,乐此不彼。

      鲜见谈艺的金丹风水,近日突放厥词:
      “浑河大虾称赞《白毛女》是正能量,当年曾经激发无产阶级斗志。可是现在还有谁关注《白毛女》,有谁阅读它?左派文学包括所有延安时代的作品都是短命作品,现在有谁对这些作品感兴趣,反到是《红楼梦》这部右翼作品长命,莎士比亚的作品也算是右翼作品,为什么右翼文学作品总比左翼文学作品长命呢?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研究‘‘。

       ——这一段仅仅130几字的文字,只标点符号,就用错了几个,而内容,如果不是无知,那无疑反动。
      很显然,金丹风水是反对左派作家和延安革命根据地作家的文学观和作品的,那么试问:如果现代文学里拿去鲁迅、郭沫若、矛盾、蒋光慈、郁达夫、柔石、丁玲、艾青、冯雪峰、田间、袁水拍、田汉、周扬、张天翼、刘白羽、沙丁、艾芜等等这些左翼作家,那,还能称谓中国的现代文学吗?中国的现代文学还有实质内容吗?
      如果现代艺术里,没有了洪深、田汉、夏衍、阳翰笙、光未然、曹禺、蔡若虹、华君武和贺敬之这些左翼、进步艺术家的作品,那,还能是完整、先进、时代的现代艺术吗?

       这是常识。这也是有关中国现代文艺的认知问题和立场问题。      
      上述作家艺术家的作品,除了蔡若虹的一部文艺论集我没有开卷,其他我都读过,而且是作品集。可以说,他们是中国现代文艺的主流、中坚、方向,也是中国现代文艺的先人、引路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无愧于时代、足可以传世的宏思杰作。他们的作品,是反封、反殖、反独裁的,集中而鲜明的反映了国家命运和被压迫人民的命运,有时代性,亦有世界意义。
      还要特殊强调的是,这些人及其创作,有很多,是积极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文艺批判观,富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富有人民性的。

      如果否定这些,请问金丹风水,你要向知其现代文艺和不知其现代文艺的人们,推荐甚么?推荐谁个?
      毫无疑问,不论是无知也好,还是狂言也罢,客观论及这段言论,金丹风水的观点,是反社会的,反历史的,自然也是反人民的。
      这是虚无历史,反动客观的谰言。不值一驳,必须批判。
      而说“《红楼梦》是右翼”,又言“莎士比亚是右翼”。闻所未闻,荒唐至极!金丹风水在哪部文学史,在哪个老师那里,得知红楼梦和莎士比亚是“右翼”?这不是信口开河,胡言乱语,无稽之谈吗?
      《红楼梦》,歌颂叛逆,揭示封建社会末世危机;莎士比亚高举文艺复兴大旗,宣扬人文主义,被誉为“时代灵魂”,他们,都代表了社会的先进意识,先进思想,右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2: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漠孤烟直”另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使至塞上》中一联。对大自然有高度审美力且又长于写景的王摩诘,只用了寥寥十个字,便凝练、准确而传神的活画出一幅大漠夕照图。画面宏阔,意境雄浑。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曹雪芹也借香菱之口不禁赞扬:“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也找不出两个字来。”
       看似无理的“直烟",大多注家认为,这"烟"并非“炊烟”,而是“狼烟”。段成式《酉阳杂俎》:“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宋陆佃《禆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袁行霈在古代文学史中讲:“狼烟浓重故直,可见‘直’字是有根据的”。
       对这些阐释,我在很长时间,自然是相信的。但在一次与一位长期生活在张掖地区的军旅朋友闲聊边塞诗中,我思维中“直烟”是“狼烟”的概念,被颠覆了。朋友说,他多次途经居延地区,那里是巴丹吉林沙漠腹部,浩瀚沙海,一望无边;从祁连山蜿蜒而下的弱水河由南向北横穿沙漠,注入居延海。春秋两季,漠上常有旋风出现,旋风卷起沙尘直上云霄,上下粗细相当,像一根移动的立柱,与横在地面上的长长弱水相交,印象极深。他还说,王维“大漠孤烟直”的“烟”,很可能是那旋风卷起的“尘烟”而非“狼烟”。朋友的这番话让我震撼,我后来又读这诗并联系王维出使背景,以为朋友所言不谬。
       开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宣慰。《使至塞上》背后,就是这样一种政治历史情况。这样一种背景,已经很明了:唐军大胜,边情和缓。如此形势,何来"狼烟"?而诗中“都护在燕然”,也明白的表达,河西节度使在燕然山前线。燕然山即杭爱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远离前线的边塞,又战役已经结束,客观的说,是不应该有报警的“烽烟”的。还有,“孤烟直”也透露一些端倪。我们知道,“烽烟”用来报警,一般都是由多个连接来传递消息的。王维写的是“孤烟”,作为了解边塞生活的诗人来说,应该不会用“孤烟”来描写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腾腾上升的“烽烟”。而“孤”对“尘烟”来讲,应该是再恰当不过。朋友又说:“尘烟”出现的时间、地点不固定,但同时视野中出现两或两个以上的烟尘柱,极其罕见。
       而从诗中颈联所创造的意境氛围来说,是营造一个奇丽壮阔静美的边塞画图,此处如用了“狼烟”,将大煞风景。长于山水的诗匠,是不会不深谙此理的。
       为“孤烟直”作注,与众家不同的有清人赵殿臣。他说:“边外多回风,其风迅疾,袅烟沙而直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我以为,这种理解,应该更接近王维当时的真实感受,是合乎实情实境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2: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围棋,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古文献资料来看,围棋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别称。

       根据围棋盘和围棋子的外部形状,有人称它为“方圆”,这是因为围棋盘是方形的,棋子、棋盒是圆形的。梁武帝萧衍《围棋赋》:“圆奁象天,方局法地。”唐张乔《咏棋子赠弈僧》诗:“黑白维能用入玄,千回生死体方圆。”
       围棋盘上纵横交叉的线条,犹如河网一般,有人称它为“河洛”。河指黄河,洛指洛水。河、洛水分别为东西、南北流向,围棋盘上纵横交叉之线犹如河洛水系的河网,故称。明朱茂曙《逢锡山过叟》诗:“倚数本河洛,问君然不然?”又,纵横交叉的线条亦如地图,故亦称“吴图”,敦煌写本《棋经》中有“吴图二十四盘”之说。唐杜牧《送国手王逢》诗:“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复吴图。”
       围棋子分黑白两色,根据棋子色彩,围棋又称“黑白”。唐元稹《酬段元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诗:“异日玄黄队,今宵黑白棋。”清袁枚《观弈》诗:“黑白分明全局在,输赢终究自知难。”清毕沅《观棋》诗:“冷眼不难收黑白,当场终自恋输赢。”
       又,因为乌鸦色黑,鹭鸟色白,可代表黑白两色,故有人又称围棋为“乌鹭”。
       围棋又称“手谈”,这是因为下棋时棋手默不作声,仅靠手的中指、食指运筹棋子来斗智斗勇。也由于棋手下棋时正襟危坐、专心致志、诸事不闻、毫无喜怒哀乐的表情犹如僧人参禅入定一般,故围棋又称“坐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支公以围棋为手谈”。清张潮《幽梦影》:“‘胜固欣然,败弈可喜’,二句极手谈之妙镜。”南朝宋李石《续博物志》:“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或亦谓之为手谈。”唐太宗《五言咏棋》诗:“手谈标昔美,坐隐隐前良。”元黄庚《棋声》诗:“何处仙翁爱手谈,时闻剥啄竹林间。”宋黄庭坚《弈棋二首呈任渐》诗:“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清王世贞《宛委余编》:“王中郎之坐隐,支隐人之手谈,雅语也。”
       棋手对弈时思想集中,心无旁鹜,可以忘记一切的烦恼和忧虑,故围棋又称“忘忧”。汉班固《弈旨》:“乐以忘忧。”宋徽宗《御制棋练》诗:“忘忧清乐在枰棋,仙子精工岁未笄。”
       围棋又称“烂柯”,这是根据古代王质观仙人弈,一局未终而所执斧头柄已经朽烂的神话故事而得名的。传说晋朝时衢州人王质入山观仙人弈,一局未终,而“所执伐薪斧柯已烂朽。”元黄庚《棋声》诗:“烂柯人去收残局,寂寂空亭石几寒。”
       古代多用玉石做棋子,以楸木作棋盘,故用“楸枰”、“玉楸枰”指代围棋,“枰”即棋盘。明徐渭《赋得弈仙》诗:“楸玉枰开暎指长,美人凝思倚新妆。”。元王恽《谢太傅弈棋图》诗:“怡然一笑楸枰里,未碍东山是矫情。”
       自古以来,嗜棋成痴者沉湎枰中竟会废寝忘食,故而人说棋枰是“木野狐”,迷得人忘乎所以。弈者对垒,“三尺之局兮作战场”,投子于枰,布阵列势,宛若将帅在调动兵马,布置攻防,然而棋子毕竟是没有生命力的静物,所以竟有称棋为“鬼阵”者。 明清的古典小说中多有围棋场面的描述,如《西游记》中唐太宗召魏征对棋、《红楼梦》中贾政命清客詹光陪弈,但那里都用“大棋”相称。此外,“略阵”、“围猎”、“坐藩”等,也都曾经是围棋的别名,可惜,这些别名人们久已不用,都已渐渐淡忘了。
      
       明朝大诗人解缙曾作过一首《观弈棋》的七律诗,把围棋的十个别名嵌在诗句内,颇具匠心:“鸡鸭乌鹭玉楸枰,君臣黑白竟输赢。烂柯岁月刀兵见,方圆世界泪皆凝。河洛千条待整治,吴图万里需修容。何必手谈国家事,忘忧坐隐到天明。”据传,解缙因此诗有讽谕明成祖沉溺于弈棋,不关心人民疾苦之嫌而获罪。(转)

本主题由 张驰 于 昨天 11:53 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4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
贡献
204
金钱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2: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在针叶林主贴里的临帖不无意义,决定单发 ,加标题如上。   
        针文标题好。有典故、有创意。一篇文章有了一个好的标题,先就成功一半,亦会给文章增色几分。
       用事实说话。是一般议论批评文体的基本特征亦是其立得起来的基本条件,本文于此是明显的。没有过多议论,没有繁琐论证,都为常识性问题,拿出事实,旁证援引,问题自然明了,谬误自然无地。
       批评的严肃性、客观性显而易见。争鸣和批评,本是理论版的常规现象,但由于多种原因,不懂、不理解还有偏见甚至敌意,到处充斥。有的不容置疑,一遇异议就动怒,然后出口不逊,回以口水;有的不能批评,见批评就耿耿,瞄准时机就报复,不惜长期污蔑诋毁;更有甚者把论辩对手视为不共戴天的敌人,不择手段,丧心病狂,整人害人,以至把论坛之外的东西也造谣编排就是要把对手打倒;有的出于偏见则把本来正常的理论争鸣、严肃的文学批评也看成骂战;有的一看政治倾向批评不问青红皂白便斥极左——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对理论争鸣和文学批评的无知、偏见以及还不具争鸣批评的起码素质与品质——所以打架,所以打压,所以纠缠,所以敌意,所以无德。
      我们主张具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审美,有社会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的公心、原则、客观或坦率或婉转或尖锐或诙谐的健康、正道的批评。没有批评难成争鸣;离开原则也不是批评;不逊辱骂更不是讨论。楼主批评是坚持文本,出于事实,夲依严肃的。
      金筑子的理论及其交流,荒唐是主流,错乱乃多见,纠缠是常态,卫星不时有,谩骂不间断,这源于他占有的支离玻碎和发论目的不健康还有······
       而金筑子的反党反社会意识,在论坛一直蠢蠢欲动、有时表现嚣张恣意。这是原则问题,互联网有规定,国家有法规,在此必须旗帜鲜明的表达反对,给予批判。金筑子的“山坡羊”,是反党反社会主义作品。
       看一个作品是揭露腐败还是反党反社会,一个根本,是看其立意表达的是对社会本质、主流的肯定还是否定。“山坡羊”对新中国的本质、主流,是否定的,它不是对枝节、局部的批评或揭露。
       对罗烈烈,可以区别开来,她只是知识占有还不够,很多呈不懂和半生不熟,但又很愿意表达(愿意交流是好事),她与金筑子不同。
       在网上坚持原则批评和公正管理要挨骂,为了道,正直正义的人们是不会妥协的。在一个无道辱骂的网站,那里会立马传出金筑子等的骂声,这或许就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论坛和理论版需要严肃的、敢于批评的、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具良心责任的、尽显中正卫道的论辩批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5 14: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