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8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5866
金钱106895
贡献94510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5866 点
贡献- 94510 次
金钱- 106895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4-12-3 16: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
插话:探究传统诗词的格式,目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更深地理解词谱和发现其中的规律。研究既然以格式为对象和以规律为目的,就要时刻围绕内在的属性联 系,而不是想破坏这个联 系,进而谋求建立一套为我所用的东西。这个想法不能有,有了就连正常的研究态度也没了。
做起来就会知道,研究传统诗词的格式,即诗谱词谱,实际不如自己创设一套新的更容易。弄一套新的怎么都是主观多余客观,也就怎么都能自圆其说,而要弄清传统的东西只凭自圆其说便不够,必须透过观察古人的一切做法抓住来龙去脉,以找到最根本的东西。
以这个莺啼序词牌为例,毕竟原来的曲子不复影踪,今天只能根据看得见的语言格式,而且还得是古人的,然后通过各种情况的对照和观察来摸索踪迹。古人可以根据曲子任意变换声调和韵,也可能都在其规律之内,今人则没有这个可能。
面对这样的难处,人们不免总嫌其束缚而更乐于另搞一套,或频频主张打破格式,或自开门庭,其实这样一来还等于建立的是新的束缚,无非是对自己方便了,且一旦被人效仿,不仅助长了挂羊头卖狗肉之风,也背离了传统诗词脱胎于吟咏和演唱这一历史形成的积淀,就很难说是科学的正确的做法,因为总不至于用今人的吟咏观和演唱观来看待传统诗词的继承和发展。
单就词说,是从当初作为曲子词而来的,故一调一式,理论上讲,只要曲子在,这样的调式可至无穷无尽,传统流传下来的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现实是,只要古人曲子不在,它的调式就是有尽的,即古人留下来的现成词牌。
因对这些词牌语言审美的延伸,今人随便仿写一番便有词的味道,但这不能与传统意味的宋词形式划等号,对待元曲也是这个道理。不能借这点味道就抛开曲子的孕育而生出不应有的标新立异之念,搞成所谓“创新”。
这方面可以尝试,却不能硬往传统诗词里塞。什么事物像归像,不是同一个本质就不是同一个本质,正如什么娘胎里孕育的就是什么娘胎里孕育的,不能狸猫换太子搞成张冠李戴,哪怕根源有关,橘枳也要分清。
一个人要写诗填词,如果图省事就老老实实地按某个格式走,也免得跟格式纠缠,若出现纠缠也好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倒知道该怎么努力。如果想让格式主动为自己服 务,就需要增加一点不怕麻烦的深入的研究,以给自己找到这样做的基础和理由。
写传统诗词,对待格式只有这两条道。离了这两条道,都不能算写传统诗词。说诗论诗也如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