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再读老师《谈写诗与人的劣根性》

[复制链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怕这是个很好的意境,且给人以多么悠然自得、恬静舒适的美感,也仅仅是再现而已,而作者真正要表达的,即他的发现和表现,还是“断肠人、在天涯”这个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现永远是艺术的感性部分,光有感性而没有人的理性感受,就看不出一个人具体且高级的,也就是进步的,主观能动性在哪里,就等于他只懂得把眼前看到的景象用文字描述下来,还处于低级的认识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与一般动物的眼睛所看到的情形,没有性质上的分别,无非是动物看到的还是人看到的差异,仍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就不能真的代表有什么独特的,且以人性的视角自主的发现和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再现和再现力是为了从中有所发现,才获得自身存在价值的,也是为进而把发现的尽量表现出来服 务的,是不能把仅仅有再现和再现力的写诗当做津津乐道的,更不能以此为美,否则依然逃不出劣根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方面,在历史上的确有以再现和再现力为主的写诗情形,如所谓“以画入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多是时代局限使然,让作者在逃世倾向下,有时不情愿把自己的态度直接表现在创作中,而更愿意以浅浅的流露方式渗透于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就是以再现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以为这样就与作者没关系了,诗中之所以去捕捉这个空灵且恬适的素材,以及流露出对光影的敏感,已然说明了作者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这首诗写得很美,乃千古写景力作,对传统诗创作历来有很大影响,尽管作者也是尽量从意境美好的一面去发现和表现的,尽管与“小桥流水人家”一样,其支配视角和组织语言的手法于再现力是强大的,但也只能算诗歌创作诸多手法和表达倾向之一,远远说不上传统创作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诗歌创作,真正的主流都是态度明朗的,即使出现不很鲜明的情形,也不至于含蓄到隐晦的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与此诗较接近的张继《枫桥夜泊》。
况且,过于关注再现,对相对美的素材还好说,对丑的素材如果过度再现,不仅会给人以不适感,从作者角度讲,不管给出的结论如何,也简直是对丑的赞美,这已然是诡异的创作心理了,非劣根性不足以道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像这样写诗,因作者态度不很清晰而显得过于含蓄和朦胧,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不足以表达人们触景生情或有感而发的痛快淋漓的情绪,故弄不好很可能就成了消极隐晦的东西,暴露的反而是劣根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首诗再联 系到作者,不难清楚,一个人在自自然然的创作状态下,他的作品就一定与这个人的精神世界,乃至精神境界,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反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精神世界决定了一个人的具体创作倾向和相应的情调,而精神境界则决定了这个人的具体创作观念和最高尚的人性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20: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这还是反映了“是什么人就能看到什么和表现什么”这么个浅显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20: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等于又说到了“人诗合一”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20: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只要一个人自自然然的流露,只要他有良好的观念和做人准则,他就不必担心没有好的人性,就怎么写出诗来都不会缺少正常美的发现和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20: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此诗很有这方面的借鉴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20: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要用王维曾经有过所谓“叛变”的历史来打马虎眼,企图否认“人诗合一”这个最基本的创作规律,进而否认写诗对人的修身养性的文化作用,从而给鼓吹写诗可以绕开人格,逃避人性、规避现实找借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20: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借口,无非是想既企图逞写诗之能以哗众取宠,又想虚饰和掩盖背后的劣根性,这是一种内心晦暗、居心叵测、偷梁换柱、主动不求进步的表现,根子则是愚蠢无知、愚昧透顶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20: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对王维的评价与严嵩、蔡京等终归是不一样的,有着显著的性质不同,也就不能趁着今天的价值观泛滥搞别有用心,这暴露的仍然是劣根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20: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就是写诗,是与人分不开的写诗,是与文明、与文化、与人性、与现实紧密关联的艺术的写诗,不是冷不丁地天上掉下来的“写诗就是写诗”,故写诗也好,欣赏也好,都不能上“就诗论诗”的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20: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就诗论诗”者,都在举着严嵩、蔡京、和珅、秦桧,以及蒋介石的“大作”们说事,同时也给像王维这样古今喜闻乐见的诗词大家鸡蛋里挑骨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20: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人虽不一定意味同严嵩等是一类人,却也不可否认,面对以健康审美为主流的中国传统诗歌长河,他们已经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来引人关注,以满足他们标新立异、邀怜乞宠、虚荣浮躁的心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20: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也是自不量力、自命不凡、滥竽充数、唯恐天下不乱、给人扎套、拉人下水、搞小聪明的一种心态,如果这些人真的认为写诗与人毫不相干,又为什么千方百计拿给人看,还渴望别人认可,并用以证 明自己怎怎样?可见,其劣根性之多么顽固不化和多么缺少自知之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00: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