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再读老师《谈写诗与人的劣根性》

[复制链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3: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也是人类独有的文明现象,凡人类本着以人性为核心的一思一念、一举一动、一成一就,无不是文化的表现和文化的结果,因而文化也是最能反映人类生存和活动与文明和进步间的最大关系及其联 系,包括这样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3: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劣根性,自然是不属于文化里头的东西,至少也要看做落后文化。或许人类之初的任何文化都带有劣根性,甚至相较而言那时还是进步的,但过了几百万年以后,就不该以此为津津乐道,即使进步的一旦变成了落后,后来的人再如此效仿就应该心以为耻,毕竟后人总是要传承前人好的东西,才叫人类的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3: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又与写诗有关系了。写诗是对前人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的运用,这就是传承,那么该用什么眼光来看待这种艺术形式,怎样运用它,是亦步亦趋,还是完全不论?显然这两种做法都不符合传承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3: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承既然是传承前人好的东西,其本身就意味有进步意义,然后才说得上是传承。进步是以发展的眼光,通过比较才能看得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3: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人创造了诗的形式及其用法,在主流上从没有把这些当做静止和僵死的东西来对待。这是不是好的一面,至少从大量口口相传遗留下来的作品来看,其中都没有静止和僵死的迹象,反倒是一些仅仅被记载下来的作品,有这种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3: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说明,既有遵循,又不以静止和僵死的眼光来对待传承,才是真的传承。也就说明,没有遵循,是不管不顾的行为,自然说不上传承,而以静止和僵死的眼光来对待传承,包括这样的态度和做法,是因循守旧的,自然也提不上传承,那么这两个方面的表现,就恐怕只能归入人的劣根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3: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退一步讲,传承总是需要探寻轨迹的,也就要知道“打哪来,到哪去”,所谓“来龙去脉”,因此又离不开暂时的亦步亦趋,也就暂时需要点“因循守旧”,但这是学习、练习和研究时的事,是学会做事的基础,也是人学会做某一方面人的低级阶段,虽算不上劣根性,却也不是真正运用时的事,也就不能代表真正的做事和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4: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不在学习和练习阶段,也不是搞研究,写诗就意味是创作属性的,就意味是对诗的形式在普遍规律上的正式、精到而准确的运用,也包括对相应度的把握和实践,这就要走真正传承之路,否则便是劣根性。
例如,写诗如果用旧韵,那么平水韵是要守的,却也不是死守,毕竟平水韵在后,诗的定型在前,平水韵不过是可以探寻到的一个最早的轨迹而已,所以不守平水韵是劣根性,死守也是劣根性。
为什么这么说?比如,前者与玩世不恭无异,后者与曲直不辨无二。
对待声调也是如此。近体诗的格式终极到了顶端就成了定格,但这个定格也仅仅是方便了对声调的考试而已,放着古人都能允许的“可平可仄”视而不见,却硬要说怎么非平非仄不可,也就是一种顽固不化的劣根性。
同样,沈约发明了“八病”,哪怕遭到了钟嵘的批评,怎么也算得上那时古人的进步,但接下来的是大量的近体诗创作并没有以此为主流,这就说明“八病”还仅仅是为人们提 供了一种对规律认识的见解,哪怕这个见解再清晰,也不能代表规律就非得这么运用不可,至少不能当做死规凿似的窠臼钻进去而出不来,也说明钟嵘还是对了。
如果今天的人仍旧按“八病”写诗,甚至以为圭臬,像是死在了“八病”上,乃至以为这就是写诗的真学问,动不动就提起它,搞成了热衷宣传,奔走相告,自然就是愚昧透顶、贪图腐朽的表现,且不无唯恐天下不乱、给人扎套的劣根性质。
写诗是文化性质,也就意味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这些事,还要有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具体的创作。比如,创作什么内容,怎么创作,为什么创作,以什么观念来审视创作?
创作是把没有的东西通过一定的发现而展现出来,或把不完善的东西表现为完善。其中,发现和表现是创作的核心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是创作。
艺术不是天生的,都要产生于创作。如果说艺术是人类进步的产物,那么创作就必须是进步的。创作是艺术产生的自始至终的核心过程,是艺术的贯穿性核心性质,因而创作既是一个过程,也是艺术的命脉。
艺术与创作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创作既不是对内容的照搬,也不是想怎么创作就怎么创作,而必须保证是有所发现和有所表现的创作。
也只有这样,才叫顺理成章地干什么像什么,这是做任何事情的规律,也是艺术的规律,写诗当然不能例外。例外了,艺术的命脉也就没有了,显然就走入了歪门邪道,无疑是劣根性的。
是创作促成了艺术,又是发现和表现促成了创作,那么创作到底要发现什么和表现什么呢?答案是:“美”。
表面看,世间万物有美丑之别。从辩证角度讲,美丑是可以转化的。这也就说明,“美”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无外乎是浅层看还是深层看的问题,也就是现象与本质的问题,是二者相互有什么关系和怎么个联 系的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美是现象,那么深层就可能有发现丑的一面。同样,如果丑是现象,深层也一定能有发现美的一面。当然,这要懂得把握事物的性质,并非简单地你一说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4: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说丑,你一说丑,我就说美,这般地抬死眼杠,否则又是劣根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4: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得把握性质,就会把美丑弄混,如同颠倒黑白,弄得美也不是,丑也不是,也就等于没了是非曲直,还会因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造成公婆各话。
例如,煤球是黑的,它就是黑的,怎么把它染白,它也是被蒙上了白,其性质还是黑的,只有当从它身上提炼出化纤来,它才可能变为透明的东西而接受各种颜色性质的改变。这是一个化学过程,是这个化学过程让人从煤球里看到了白,否则就是瞎说八道,还是出于劣根性认识的结果。
通过化学过程从煤球里看到白,这就是发现,一旦在这个化学过程里提炼出了白,这就是表现。
这个道理用在写诗上,写诗就如同一个化学过程。没有这个化学过程,就不可能有写诗所要的发现。同样,写诗也要有提炼,没有提炼也就没有表现。
再比如,贪污腐败是丑的,到什么时候都是丑的。能不能从中发现美?有的人恐怕说不能,我则说可以,唯要分清怎么“说”才可以。这个“说”字,是“审美”的意思。
以贪污腐败为美,当然是不行的,这本身就是劣根性,以之为美就更是劣根性。那么它“美”在哪里呢?美在艺术里,美在艺术有个化学过程。有这个化学过程,就不愁提炼不出艺术所需要的发现和美,更不愁把这表现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4: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顺口诌几句做例,看看美丑是怎么辩证联 系起来的,是什么样的性质关系,又是怎样通过一个化学过程提炼出这个关系的。题《五绝·有讽》:
鬻印一何痴,当权愁过时。它村无此店,有购已然迟。
以“鬻印”指钱权交易,鬻印当然就是不美的行为及其现象。这时,一个人只要认识不出现偏差,观念正常,是非就一定能清楚,就知道写诗也把这美不起来,所以这不过是个素材,即便写到诗里,是丑陋的就依然是丑陋,再怎么也还是美不了。这说明,素材本身决定不了创作,素材的美与丑同艺术的美没有直接联 系。
那么,如何从这样的丑的素材中发现艺术的美,并通过提炼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化学过程。
比如,通过“鬻印”这个比喻,来揭露用公权力搞钱权交易的腐败实质;用“痴”,来刻画这种人为所欲为的内心世界;用“一何”,来加强“痴”对刻画这种现象的丑陋程度;用“愁”,来提炼这种人扭曲的心理活动,等等。
这些都是这首诗对素材所进行的化学过程中化学变化的体现,进而通过这种化学变化,把一个丑的素材发现成了一个好的反面教材,从而也通过这样的提炼表现为了“坏事变好事”的美的转化。
具体而言,这种发现和表现就是,这首诗的讽刺效果和用艺术表达把权利回归大众、反对腐败的意识,以及由此给人带来的启示和诗的美感享受。这里也有“艺术高于生活”的道理。
这之中,转化是用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也才谓创作。就此诗而言,创作手法也包括对“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过此村,没此店”这种熟语的化用。
不过,这也仅仅是这首诗化学变化过程的一个方面。如果简单认为这就是艺术的全部化学变化过程,就不免会停留于对写诗的表面认识,如“唯技巧论”。
创作需要技巧,但技巧也仅仅是创作的方法和工具而已,搞“工具论”显然是不科学的。
还就此诗讲,之所以用这些艺术手法,决定因素并不在于这些手法本身,而在于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换言之,写诗是表达,应该问一问,作者想表达什么,或为什么,才运用了这些技巧?
在正常的认识里,印炳代表公权力,手握印炳的人只能用印炳履职,而没有私人支配权。因为公家的印柄与个人没有关系,也就与这个人的任期和各种私心杂念没有必然联 系,故把印炳的这层本质意义揭示出来,当权的人怎么对待印炳就有了照妖镜。这种用对比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无疑也具有化学变化的效果。
再就此诗讲,这种效果,完全是在具体创作之前选择素材时就有预期的。如果没有这个预期就开始创作是盲目的,其效果就必定成了打哪指哪,是不靠谱的。
也看得出来,在具体创作之前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对创作有重要意义。换言之,这虽然能够指向创作,却和创作本身实际没有多大直接联 系,反而是这部分成就了具体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本身的质量。
创作质量是通过创作过程,且必须通过创作过程,也就是化学变化,所表达出的人性正面意义的多少。创作质量是对创作进步性的量度。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创作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反映,特别是精神境界的反映,所反映的正是这个作者的情感和情感倾向,认识和观念态度,对听闻和知学以及生活经历经验的感受和感悟,是这些让对美的发现和表现有了抓手和这样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4: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一个人不认为钱权交易是丑的,或对腐败问题没有什么敏感,甚至麻木不仁,抑或就以为谁当官谁就有权支配印炳,那么试问一下,他会不会这么写?甚至喜好不喜好选择这个素材?
即使选择,也可能要么将颠倒是非,要么就是准备复制素材和发牢骚的,也就不可能定然指向创作的进步性,反而可能是劣根性。
创作之前的一切想法和做法,表面看似乎与这首诗写什么和怎么写联 系上了,其实这于干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情形,完全属于人的日常积淀和这样的现成储备。
这种积淀和储备并不意味与创作有必然联 系,干什么事都得依赖这些。只有把这些积淀和储备真正用于了创作,才和创作有联 系,且一旦有联 系,这部分积淀和储备就是创作能否具有进步性的决定因素。
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有人的积淀和储备才能让人有能力发现美和表现美。美是自自然然存在的,有的在表面,有的在深层,有的要通过一定的干预才可能发现。
一个人身上的积淀和储备,既是做事情的基础,也是审美的基础,离开了人的积淀和储备,或者积淀和储备不够,抑或积淀和储备有负面的成分,都可能影响对美的发现和表现,甚至以人的劣根性把丑当做美,进而做出各种扭曲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8

主题

4130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55
贡献
4861
金钱
9684
发表于 2024-10-12 15: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题目不错,在论坛有现实意义。
诸如此类和有关诗论,都可以发zai百家。

我提两个建议,一人的劣根性,还是侧重在诗人的劣根性上。二,在简化集中一些,着重谈网上诗人劣根性特点。

点评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建议,好,有此类的文章我会转到百家。这文章是我老师写的,我也在学习,所以也就暂时没有修改的能力。倒是可就您的两个建议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如下: “我提两个建议,一人的劣根性,还是侧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0-12 18: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8: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之达 发表于 2024-10-12 15:37
这个题目不错,在论坛有现实意义。
诸如此类和有关诗论,都可以发zai百家。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建议,好,有此类的文章我会转到百家。这文章是我老师写的,我也在学习,所以也就暂时没有修改的能力。倒是可就您的两个建议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如下:
“我提两个建议,一人的劣根性,还是侧重在诗人的劣根性上。二,在简化集中一些,着重谈网上诗人劣根性特点。”
      非常理解您这样的观点,事实上我刚开始读我老师文章时心中也暗暗有这样的诉求,读的久了就知道了些原由,因为他文中就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多次回答,即“当长则长,当短则短,根据需要”。老师的文章多是从理论到实践,普遍到特殊,现象到本质,过往到如今,前因与后果,存在到意识,思想到行动等等全方面的举例说明和详细阐述,犹如剥葱剥蒜般,总是为了让读者明白其中的所有来龙去脉而能有所收获,故不图简单了事,也不因为别人的想法而轻易改变初衷和原则,这个我是知道的。
      其实人和诗人没有本质区别,诗人首先应该做好人,做好人就要克服人的劣根性,然后才是好人写好诗,这就是我老师经常倡导的“人诗合意”观点。推而广之,做好人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和前提,写诗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做好人就要先明道理,所以他的文章很多内容都是普及道理且详述因由。这是我读他文章的一点理解,不一定对,错谬之处还请多多批评,敬茶问好。

点评

在诗坛,谈诗人劣根性更有现实意义,有针对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0-12 1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8

主题

4130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55
贡献
4861
金钱
9684
发表于 2024-10-12 19: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4-10-12 18:55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建议,好,有此类的文章我会转到百家。这文章是我老师写的,我也在学习,所以也就 ...

在诗坛,谈诗人劣根性更有现实意义,有针对性。

点评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教诲,我记得也有论述诗坛乱象的文章,明天我找一篇发发,敬茶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0-12 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9: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之达 发表于 2024-10-12 19:21
在诗坛,谈诗人劣根性更有现实意义,有针对性。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教诲,我记得也有论述诗坛乱象的文章,明天我找一篇发发,敬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6: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是美的,不接受不美的所谓“发现”和“表现”,也就容不得出现任何扭曲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6: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不美的发现和表现都是落后的,是劣根性的,即使套用了艺术形式,也称不上艺术,倒有可能是反艺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6: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承认,创作的进步性来源于人的进步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6: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人的进步性,创作也不可能有进步性,即使给人以进步性的印象,或曰美的感受,也是表象的、虚假的,经不起广泛探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6: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化学变化是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不同于物理变化那样只是形态上的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6: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如果仅凭对素材照相式、复制式、搬家式这种物理变化,然后就以为从诗外来到诗内了,又设想这么简单地对待创作就能给人带来再回到诗外的余味,这种以小博大的创作心理无疑是劣根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6: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小博大与以小见大是两个性质。以小博大的根源是好逸恶劳的心理和这样的心态在作怪,以小见大则是以深厚功底从细小处发力,意在给人以赫然洞明、发人深省的美感享受,二者哪个在心理和创作上是进步性的,不难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7: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比较一下先秦《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显然前者有素材复制之嫌,后者有素材照相之疑,二者都不乏给人以对素材搬家似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7: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复制和照相也需要一些技艺,比如,前者凝练的视角和干净利索的语言表达,后者对素材选择和意境处理的概括性,但这毕竟是物理变化,不能成为降低艺术所需要的发现和表现的借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7: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复制和照相也需要一些技艺,比如,前者凝练的视角和干净利索的语言表达,后者对素材选择和意境处理的概括性,但这毕竟是物理变化,不能成为降低艺术所需要的发现和表现的借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秦《弹歌》还处于诗歌的雏形,是诗歌发展的早期痕迹,属于艺术要有所再现和通过再现力进而实现表现和表现力的一种发展脉络,以及这样的规律走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后来的写诗,也仅仅把创作始终停留在再现阶段,或就以再现为主,便是倒退,再以之为美则必然成了劣根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况且,历来传统诗歌的发展说明,再现和再现力是诗歌创作的必要成分,却不是主要成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桥流水人家”,毋庸置疑属于创作中的再现成分,然而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并不在此,也就不属于马致远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以及这首诗的核心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0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