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9|回复: 0

龙家小院在此论坛的部分评帖留言(22)

[复制链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25 16: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1-5-25 16:20 编辑

1、闻云南青海接连地震,为苍生祝福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很好。我也是看了您的诗才知道,刚才上网一看都在报道这个事。西方边境真的是多灾多难,汶川已经让人民损失惨重,谁想今天又来了云南青海。不过也不用太发愁,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没有解决不好的事。也些两句表达一下心情,如下:
听闻青海云南震,墻裂灯摇骨肉分。
大地无情人有情,八方救援复耕耘。  
2、黄药师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很好。黄岛主看似孤高,实际是最心疼女儿的人。看是不受封建礼教束缚,但是遇到女儿的婚姻大事还是很迷信的。也些两句奉友,如下:
桃花岛主爱吹牛,故作清高迷信头。
闺女出阁排八字,聪明一世少风流。
3、老顽童
   1)谢谢诗友的诗作,完全写出了老顽童一生的际遇,他真是一个 天上的道者,永远保持了一颗纯真的心。如过每个学习知识的人都像他那样,那就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
   2也写两句奉友,如下:
腥风血雨江湖事,苦难相随兄弟情。
郭靖并非真蠢笨,伯通未必假聪明。
只因大道无机巧,好似观音心态诚。
不见流芳千古者,坚持气节少蝇营。
4、七律.悼念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非常好,尤其最后一句”不朽精神真物质,千秋代世间盈。“学习了,也写两句向您问好,如下:
人民不忘袁隆平,噩耗传来泪满盈。
当代神农恩义重,杂交水稻好收成。
5、悼念袁隆平
   1)谢谢诗友的鼓励和认可,对于袁老用再多的赞美之词都不为过,因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让人民饿肚子。他的真诚在当代是无人能及的 ,他的贡献更是无人能及,就像当初的神农氏,对我们炎黄子孙的贡献是一样的。
   2谢谢诗友的鼓励和认可,您过奖了,这可能就是真情实感的魅力吧,袁隆平乃当代圣人,又有谁不为他的离去而伤心呢?中国人民是这样,世界人民也应该是这样。
6、岳麓书院
   谢谢诗友的诗作,很有生活情调,岳麓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充斥着千古的文化气息,学习了,向您问好。
7、七绝 接种疫苗(新韵)
   谢谢诗友的诗作,前两联写出了写出场景,后两联写出意义,非常的真实和科学,学习了,向您问好。
8、五律 痛悼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仙逝(新韵)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非常好。首联,交代事件,令人痛惜。颔联,承接上联,继续交代袁老的宏远和胸怀,令人敬佩。颈联,继续承接上联,交代出袁老的科研成果和实践方向,令人感动。尾联,总揽全文,说出了袁老贡献的巨大意义,引发人无限的怀念之情。学习了,向您问好,也写两句奉友,如下:
平生只为民,野地汗流巾。
育就杂交稻,全球少饿人。
9、挽袁隆平院士(孤雁出群格)
   1)谢谢诗友的赐玉,前面三句铺垫的非常好,完全烘托出来了一种沉重的氛围,这样尾联说出悼念袁老事,就顺理成章和自然而然。学习了,也写两句,向您问好,如下:
沉痛哀思袁老去,杂交水稻世间留。
中华因此无饥馁,壮士平生志已酬。
  2谢谢诗友的留言,让我们共同向袁老致敬,感谢他老人家让我们农民也能吃饱饭。
  3谢谢诗友的留言,非常认同您的这种气魄和胸怀,我也是连三平调都不管了,直接写诗。  
   4)感谢诗友的真情流露,您说得对,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应忘了“民以食为天”,这句中国几千年来的大实话,袁老的功德惠及亿兆百姓,这在古代就是圣人,我也在此向当代神农致以最高的敬意。
   5诗友客气了,最近中国发生了好的事情,国际上也是风起云涌。
10七绝.问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很好,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如今的年轻人,普遍缺乏吃亏耐劳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确实令人担忧。不过,我想还是会有一些仁人志士,愿意接过袁老手中的火炬,继续为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勇敢探索和前进。也些两句奉友,如下:
袁老虽然骑鹤去,神州留下稻梁篇。
后人若肯真心读,禾下乘凉胜以前。
11、资江夜行(两首)
1)谢谢诗友的赐玉,写的很有生活且真实,光线的变化和景物的描写都很细致。学习了,也写两句奉友,如下:
两岸青山看不真,万家灯火照离人。
何时能做逍遥客,日月清风伴我巡。
2)谢谢诗友的鼓励和认可,向您问好。
11、翻出新意
   谢谢诗友的赐玉,写的非常好,班婕妤的《团扇》我已经也读过,写的很委婉却又能表达心意,不愧为才女。对于苏小小其人虽有耳闻,却不甚了解。刚才百度看了一下,实际上也是一个才女,同样是一个流落风尘的痴情女子。封建社会最不好的地方,就是不尊重女性,致使好多爱情的悲剧发生。而今天的社会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愚弄了女性,满网的心灵鸡汤,及韩剧等等等。可见,红颜薄命是真的,因为社会没有提供一个让她们能够清醒的环境,也就摆脱不了行差踏错。说得此篇文章,您说得没错,读前人的文章是最有效,且最经济的学习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批判的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思想和理论。
12、中神通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很真实,基本还原了金庸先生的武侠原意。事实上,王重阳才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也是一位抗金的英雄,最隐迹山林也是没有办法。毕竟岳飞都那样结果,连韩世忠最后都辞官不干了,明白人看得清清楚楚,封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才不管什么收复河山,这和慈禧的”“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论调如出一辙。这同时也证明了“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可以就中国”,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代表人民民主专政的意志,是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是经过毛主席和马克思两位伟人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的。
13、从境界看雅俗
    1)谢谢诗友的赐玉,写的很好,通过对比也让雅俗有了明显的区分,也同时有了,词意皆俗,词意皆雅,词雅而意俗和词俗和意雅四种种变化。可见,俗和雅也是相对而言的。常常听人说,才子之才很难有过于苏轼的,苏轼是真正的大才,可惜就是有点以才自恃的文人老毛病,这是胸襟气魄不够宽广的表现,王安石就相对好一些。我非常赞同“因为这是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严重相悖的"这个观点,这是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说得。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是先进科学和正确的,就是因为比资本主义社会和封建社会更有优势,这当然不仅仅指物质生产方面,更指的是人民普遍的思想道德觉悟。所以,只有毛主席敢喊”人民万岁“,这就是胸怀和气度,是任何封建帝王和官员都不能比的,这是一种对真理的自信,是一种坚决摒弃个人自私狭隘的决心,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诠释,这就是知行合一。
  2谢谢诗友的留言,您说的有道理。可见,俗有两分,一是俗气,二是通俗。前者确实是思想和认识不高的表现,后者却是为了让别人更容易理解。
14母亲节
    1)谢谢兄长的诗作,是这样的,老人们的最大希望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所以我们做后辈的也要学习和传承母亲这种无私且伟大的人间至情。写两句奉上,愿天下母亲都快快乐乐,永远健康,如下:
世上何人情最深,儿行天下母担心。
老来还要抚孙辈,华发根根重过金。
  2谢谢兄长的留言,同饮此杯,并祝您一切顺利,也祝福伯母身体健康和万事如意。
  3谢谢兄长的留言,出院了就好,老人家最大的幸福就是健康。我倒没什么辛苦的,都是应该做的,老师还在术后恢复阶段,也向您问好。
15悼念袁老两首
谢谢兄长的留言,让我们共同为两位人民的功臣致敬和默哀,愿他们的功业和精神永远在中华大地上流传,永远引导和激励着炎黄子孙们,奋勇向前和与人为善。
16白鹿洞书院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既有历史内涵,也同样有文化内涵,让人读了心里很有感触,学习了,向您问好。
17写诗与怎样看艺术美
    1) 谢谢老师对“写诗与怎样看艺术美”的论述,让我明白了艺术美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形式美,包括结构,内容等方方面面,写诗也是这样。写诗的整个过程,是人用主观认识和情感来支配客观工具的过程,也就是用客观工具来承载主观美的过程,所以诗的艺术美是形式美和主观美的共同结果。
     比如,主观的美来自于人对包括自身在内的客观世界的正确和准确的反映,即来源于人对生活的认识再认识,同样来自于对规律的探索,把握和运用,终究是一个长期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学习和实践的大背景就是生活,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打开生活的大门。生活是形成和提高人的修养和素质的来源,更是艺术的源泉。所以,每个人对生活都要有严肃且正确的态度,不能仅仅为了生活而生活,更不能把生活看成了个人自私自利的舞台。一个人要能够通过不断的战胜自我,透过生活的现象看到了其中的规律,也就等于看到了其中的问题,从而才能寻求正确和准确的解决办法,这样的认识就叫一针见血和入木三分,也叫“有出息”
     总之,只有先解决了人这个主体的问题,然后能够有美赋于艺术性,否则哪来的美?壳子再美也是客观的,与人没有太大的关系,执着于此就必定成为千人一面和无病呻吟。
2谢谢老师的文章,从"人诗合一”的角度讲,艺术美就是人性美,从认识的角度讲,就是认识不凡,从感情方面讲,就是感情合理。
3谢谢老师的论述,让我明白了,艺术美正是对艺术的要求,如果不能为表达人的内涵美服务,也就谈不上艺术美,这也是形式服从内容的原理。
4谢谢兄长的留言,的确这样,艺术的美是人的内涵美赋予艺术形式的,而非艺术形式自身带有的。所以,艺术美和艺术性美是两个概念,前者指人的内涵,后者指诗的形式。
18、悼念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1)谢谢兄长的留言和鼓励,让我们共同为两位人民的劳动模范致敬和默哀,让他们的精神永远引领和激励着我们前进。
2)谢谢诗友的留言,的确如此,这样的人才是没有白活,是体现了人生价值的人,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有用的人。
19、五律.王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非常好,很好的体现了一个胸怀农民的学者,认真刻苦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也些两句奉友,如下:
世间最累是何人?日晒风吹瘦骨嶙。

遇见灾荒多饿死,生逢惨况泪无垠。

少年立志学农业,老骥图强苦自身。

水稻杂交终实现,神州自此少饥民。
20、乡思两首
谢谢的赐玉,写的很好,把在外人的思乡之情完全表达了出来,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也些两句奉友,如下:
谁人不忆少年情,鸟语鸡鸣是旧声。
每到秋风吹落叶,乡心片片似天成。
21、五绝.愿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不错,表达了对袁老离开的依依不舍之情,完全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也些两句奉友,如下:
人去难回返,空思枉断肠。
不如亲种稻,可解此中详。
22、浅谈齐己“诗有三格”说
1)谢谢各位领导的鼓励和认可,有空欢迎到评点写论版块交流互动,向你们问好。
2)您说的有道理,因为现在的人,多不像古人那样有追求。
3谢谢领导的鼓励和认可,谢谢您,希望以后多多互动和交流。
4谢谢诗友的真诚留言,您说得很好。“烟浪漾秋色,高吟似有邻。一轮湘渚月,万古独醒人。” 虽是是舒胸臆,但也确实有起兴的意味。实际上任何诗都需要情意理具备,否则就算不上合格的诗。这首诗多用形象思维,故我说它是感性诗。
  ““那堪怀远道,犹自上高楼。” 似是五律的颔联。”我对您的判断由衷的感到佩服,应是如此,可见您是有深厚的写诗实践的,这些东西从单纯的理论和欣赏的角度是很难察觉的。
     我同样非常赞成您关于:”一首好诗的意和气是贯通始终的“的观点,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气就像人的语言一样,是意思的载体,否则的话就成了词不达意。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不借助形象,却也是直抒胸臆,情义理具足,我觉得属于用意。
最后,非常欢迎诗友到”评点写轮“这个荒凉的版块,做客和指导工作,非常期待,向您问好。
评点写论地址:http://www.hksc888.com/forum-644-1.html
5谢谢诗友的真诚留言,及鼓励和认可,亦可,希望以后多多互动。
1)谢谢诗友的鼓励和认可,只是我个人的体会,向您问好。
2)谢谢诗友的指点,确是如此,有些句子是需要通篇才能理解的。我再想想,您发现什么问题可以直言不讳,这个对我也是有帮助的。
3)谢谢诗友的留言,概念是一种区分,不是一种绝对的划分。况且,我就怕别人不理解,文章结尾已经有言在先“感性和理性不能分开来看,它们之间是发展的关系,是相对的关系,是认识进步的关系,是基础和高程的关系,绝对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也许是我表达的不清楚,但是我已经尽力表达了。我本身并没有什么理论基础,是用实践论的方法来分析古人理论的。
4)诗友试着抛开现有理论的束缚,从自己写诗的实践经验上去理解,看看能不能理解。也可以抛开我文章的论述,从齐己直接的例证中去体会。这是我的个人建议。
5)谢谢诗友的真诚留言,我完全同意您的观点。所以,我们就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的角度去批判的吸收前人理论,而不是为了技法而技法。齐己既然是诗道大家,他的理论也必然是实践的结果,这就即是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再次感谢诗友的高论,欢迎以后到”评点写论“版块做客和指导工作,非常期待,向您问好。
评点写论地址:http://www.hksc888.com/forum-644-1.html
6)谢谢晓晴的评论,确实如此,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关键在于心领神会,也欢迎随时做客”评点写论“版块,随时恭候,向您问好。
23、浅谈诗的三种表达方式
1)谢谢诗友的留言,说得不错,是我表达能力有限。
2)谢谢诗友的批评和教诲,学习了。没关系的,猛然一接触和自己理论相悖的东西,一般人都很难接受,我能理解您此时此刻的心情。意见不同可以求同存异。
3谢谢诗友的留言,您说得也有道理,我的表达能力不好,非常抱歉,向您问好。有空也到我们版块发点文章,也好让我学习一下,意见不同没有关系的,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4谢谢紫竹花诗友的意见,非常想念您,有空的话常回去看看,我们可以共同探讨
5谢谢诗友的批评和指导,您说的也有道理,那就求同存异吧。
6谢谢诗友的转帖,我好好看看,学习学习。
7谢谢诗友,费心了,这几首诗还蛮不错的,学习了。
8您说的有道理,所以“情意理”绝对不能割裂来看,我在文中也事先说过“主要看它们突出的是情感,还是理性。所以,感性诗和议论诗的不同是相对的,这处不可以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以免以偏概全。“
http://www.hksc888.com/thread-1706789-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0: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