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农民王旭龙

发现纰漏是我读书的乐趣

  [复制链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5: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擊磬賦〈以敬明爾志人將辨之為韻〉 呂牧
大哉!將聖樂天知命。憲章文武,昭宣孝敬,遊道藝之門,觀魯衛之政,知禮文之述,作繫王道之衰盛,將有托於知音。故先擊其浮磬,翕如始奏泠。然激揚旁達,草木獨調,宮商律中節,而搏以拊聲。清引而越,以長何一氣之立,則若五色而成,章羽可以振振,獸可以蹌蹌,神人以和舍,此奚取樂懸之位斯焉?是將諧協於國風,本一於心。始將此易俗,非為悅己。作於朝而君臣同和,聽於家而少長咸喜。不達情者,莫究其理。不賞音者,莫知其旨。非有為而作焉,豈苟樂而為爾?噫!斯道之行,如磬之聲,合於制度,發以清英,應小大以隨,戛擊原始,終不可將,迎伊物情之滯隔,莫不由此而發明,謂為藝以吾不試語之道,而知吾志固非繫而不食,豈止垂之如墜?曾見訪於萇弘,反受嗤於荷,蕢彼往而不返,欲潔其身。如樂之無節,則可奪倫義,有昧於反舌耳,無間於日,新何沒沒於隱者,亦硜硜於小人,必也。審音居然大辨,動應而溥暢,虛中而獨善,使石聲無定,則我心可轉。初未明乎,弛張庸詎,議乎深淺,一雅一變,正聲久遺,子擊此者,亦屢嘆之。唯聖有作,闡教命夔,乃知樂正雅頌,復在於明時。

【子擊磬賦】 呂牧
大哉將聖,樂天知命。ming/mieng【大哉!將聖樂天知命。】
憲章文武,昭宣孝敬。jing/jieng
遊道藝之門,觀魯衛之政。zing/zheng
知禮文之述作,繫王道之衰盛。ring/sheng【知禮文之述,作繫王道之衰盛,】
將有托於知音,故先擊其浮磬。qing/qieng

翕如始奏,泠然激揚。【翕如始奏泠。然激揚旁達,】
旁達草木,獨調宮商。【草木獨調,宮商律中節,】
律中節而搏以拊,聲清引而越以長。【而搏以拊聲。清引而越,以長何一氣之立,】
何一氣之立則,若五色而成章。【則若五色而成,章羽可以振振,】
羽可以振振,獸可以蹌蹌。
神人以和,舍此奚取;【神人以和舍,此奚取樂懸之位斯焉?】
樂懸之位,斯焉是將。【是將諧協於國風,】

諧協於國風,本一於心始。【本一於心。始將此易俗,】
將此易俗,非為悅己。
作於朝而君臣同和,聽於家而少長咸喜。
不達情者,莫究其理;
不賞音者,莫知其旨。
非有為而作焉,豈苟樂而為爾。

噫!
斯道之行,如磬之聲。
合於制度,發以清英。
應小大,以隨戛擊;
原始終,不可將迎。【應小大以隨,戛擊原始,終不可將,迎伊物情之滯隔,】
伊物情之滯隔,莫不由此而發明。

謂為藝以吾不試,語之道而知吾志。
固非繫而不食,豈止垂之如墜。
曾見訪於萇弘,反受嗤於荷蕢。

彼往而不返,欲潔其身;
如樂之無節,則可奪倫。【則可奪倫義,】
義有昧於反舌,耳無間於日新。【有昧於反舌耳,無間於日,新何沒沒於隱者,】
何沒沒於隱者,亦硜硜於小人。

必也審音,居然大辨。
動應而溥暢,虛中而獨善。
使石聲無定,則我心可轉。
初未明乎弛張,庸詎議乎深淺。【初未明乎,弛張庸詎,議乎深淺,】

一雅一變,正聲久遺。
子擊此者,亦屢嘆之。
唯聖有作,闡教命夔。
乃知樂正雅頌,復在於明時。

性習相近遠賦〈以君子之所慎焉為韻〉 白居易
噫!下自人上,達君咸德,以慎立而性由習。分習則有常,將俾夫善惡區別,慎之在始,必辨乎?是非糾紛,原夫性相近者,豈不以有教無類,其歸於一揆習相遠者,豈不以殊途異致,乃差於千里,昏明波注導,為愚智之原,邪正岐分,開成理亂之軌,安得不稽其本,謀其始?觀所由察,所以考成敗而取捨,審臧否而行止俾,流遁者返迷途於騷人,積習者遵要道於君子。且夫德莫德於老氏,乃曰:道是從矣,聖莫聖於宣尼。亦曰:非生知之,則知德在修身。將見素而抱朴,聖原志學必切問,而近思在乎積,藝業於累黍,慎言行於毫釐,故得其門志彌篤兮,性彌近矣。由其徑習愈精兮,道愈遠。而其旨可顯,其義可舉,勿謂習之近,徇跡而相背,重阻勿謂性之遠,反真而相去幾許,亦猶一源。派別隨渾澄,而或濁或清,一氣脈分任吹喣,而為寒為暑,是以君子稽古於時習之初,辨惑於成性之所。然則性者中之和習者,外之徇中,和思於馴致,外徇誡於妄進,非所習而習,則性傷得所習,而習則性順,故聖與狂,由乎念與。罔念福與,禍在乎慎與不慎。慎之義,莫匪乎。率道為本,見善則遷觀,炯誡於既往,審進退於未然,故得之則至性大同,若水濟水也。失之則眾心不等,猶面如面,焉誠哉?習性之說,吾將以為教先。

【性習相近遠賦】 白居易
噫!下自人,上達君。【下自人上,達君咸德,】
咸德以慎立,而性由習分。【以慎立而性由習。分習則有常,】
習則有常,將俾夫善惡區別;慎之在始,必辨乎是非糾紛。

原夫
性相近者,豈不以有教無類,其歸於一揆;【其歸於一揆習相遠者,】
習相遠者,豈不以殊途異致,乃差於千里。
昏明波注,導為愚智之原;【昏明波注導,為愚智之原,】
邪正岐分,開成理亂之軌。

安得不稽其本,謀其始。
觀所由,察所以。【觀所由察,所以考成敗而取捨,】
考成敗而取捨,審臧否而行止。
俾流遁者返迷途於騷人,積習者遵要道於君子。
且夫
德莫德於老氏,乃曰道是從矣;
聖莫聖於宣尼,亦曰非生知之,。
則知
德在修身,將見素而抱朴;
聖原志學,必切問而近思。【聖原志學必切問,而近思在乎積,】
在乎積藝業於累黍,慎言行於毫釐。

得其門;志彌篤兮性彌近矣。
由其徑,習愈精兮道愈遠而。【由其徑習愈精兮,道愈遠。而其旨可顯,】

其旨可顯,其義可舉。
勿謂習之近,徇跡而相背重阻
勿謂性之遠,反真而相去幾許。
亦猶
一源派別,隨渾澄而或濁或清;【亦猶一源。派別隨渾澄,而或濁或清,】
一氣脈分,任吹喣而為寒為暑。【一氣脈分任吹喣,而為寒為暑,】
是以君子稽古於時習之初,辨惑於成性之所。

然則性者中之和,習者外之徇。【然則性者中之和習者,外之徇中,】
中和思於馴致,外徇誡於妄進。
非所習而習,則性傷;
得所習而習,則性順。【非所習而習,則性傷得所習,而習則性順,】


聖與狂,由乎念與罔念;
福與禍,在乎慎與不慎。

慎之義,莫匪乎率道為本,見善則遷。
觀炯誡於既往,審進退於未然。


得之則至性大同,若水濟水也。
失之則眾心不等,猶面如面焉。
誠哉習性之說,吾將以為教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5: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性習相近遠賦     鄭俞
酌人心之善敗,惟性習之所分。習者,物之遷,以動為主性者,生之質以靜,為君運情,有同於鎔鑄。《通志》亦比夫耕耘,或定心以純一,或逐境而糾紛,故定心者,若疏源而自得。逐境者,猶理絲而又棼。且物之感人,無窮人之徇物無已。近之,則歸於正性。遠之,則滅於天理。雖真妄之多端,諒御用而由己。至若習於所見,則孟母之訓子,其居也。初闤闠之是鄰,遂賈鬻而無恥,及夫又徙於學徒,示以墳史,卒能振文,行以標名,鬱古今而播美,豈不以性相近而習之至矣?又若效之,而非則壽陵之從師,其故也。等善行之無轍,見大道之甚夷,及夫邯鄲之學,匍匐於茲,既所能之未盡,終故步而莫追,豈不以習既相遠,而性亦失之?固宜人定其情物,安其所。苟欲遷性習,以交喪易賢,愚之攸處,則捨於己,而效於人。學彌深而性彌阻,遵而莫息,亦莫之禦。是非乖理,而亦徇未若襲。真而委順,勿牽外以騖名,在執中而克慎欽。若奧旨聞諸古,先習之,則善道可進守之,則至理自全茲義也。智所不染遇,亦難遷儻中庸之可甄顧斯焉,而取焉。

【性習相近遠賦】鄭俞
酌人心之善敗,惟性習之所分。
習者,物之遷,以動為主;性者,生之質,以靜為君。
運情有同於鎔鑄,通志亦比夫耕耘。
或定心以純一,或逐境而糾紛。
故定心者,若疏源而自得;逐境者,猶理絲而又棼。

且物之感人無窮,人之徇物無已。
近之,則歸於正性;遠之,則滅於天理。
雖真妄之多端,諒御用而由己。
至若習於所見,則孟母之訓子。
其居也,初闤闠之是鄰;遂賈鬻而無恥。
及夫又徙於學徒,示以墳史。
卒能振文行以標名,鬱古今而播美。
豈不以性相近而習之至矣?

又若效之而非,則壽陵之從師。
其故也,等善行之無轍,見大道之甚夷。
及夫邯鄲之學,匍匐於茲。
既所能之未盡,終故步而莫追。
豈不以習既相遠,而性亦失之?

固宜人定其情,物安其所。
苟欲遷性習以交喪,易賢愚之攸處。
則捨於己而效於人,學彌深而性彌阻。
遵而莫息,亦莫之禦。

是非乖理而亦徇,未若襲真而委順。
勿牽外以騖名,在執中而克慎。

欽若奧旨,聞諸古先。
習之則善道可進,守之則至理自全。
茲義也智所不染,遇亦難遷。
儻中庸之可甄,顧斯焉而取焉。

鑽燧改火賦         王起
乾坤設兮,其儀有二。寒暑運兮,其序有四。聖人則天,而順氣,故改火而鑽,燧大矣。其功博哉!其利智以濟物,時以作事,萬人由是資生,六府以之咸遂爾。其始也。命工徒案林麓選槐檀之樹,榆柳之木斬,而取也。期克順於陰陽,鑽而改之序,不愆於寒燠既類。夫求美玉而琢山石,又似乎採明珠而剖蚌腹爾,其鑽也。勢若旋風,聲如驟雨,星彩晨出,螢光夜聚,赫戲鬱攸,赩熾振,怒青煙生,而陽氣作丹,焰發而炎,精吐影旁射而曜,威氣上騰而作,苦冠五行,以斯用審四時而。是取司方守赤,以備乎南北東西,利物濟人,用配乎。金木水土則知火之為德,候而為期火之為用,無以尚茲輝,赫赫而不滅,性烈烈而自馳,其猛也。物則望而畏矣,其炎也人。則寒而附之,豈不以陽氣所稟,厚生所資,用於燧人之氏,職於火正之司,及乎日月,其逝春秋相推,取捨有常,必假於人力,新舊迭用,無乖於天時,惟火之用,其則有順,其初也鑽。一木而挺英,其大也。燒萬物而為燼,豈止夫田單克燕,孟明伐晉。或焚舟而濟河,或爇牛而破陣而已哉!今我國家七德聿修,九牧入貢,若以之爍金為鼎,可以備物致用。若以之鑄金為器,可以安人和眾。然則鑽燧之始,既已如彼,利用之美,又亦如此,濟乎?今古達乎。遐邇歟火之不可缺也,如此。

【鑽燧改火賦】         王起
乾坤設兮其儀有二,寒暑運兮其序有四。
聖人則天而順氣,故改火而鑽燧。
大矣其功,博哉其利。
智以濟物,時以作事。
萬人由是資生,六府以之咸遂。

爾其始也,命工徒,案林麓。
選槐檀之樹,榆柳之木。
斬而取也,期克順於陰陽;鑽而改之,序不愆於寒燠。
既類夫求美玉而琢山石,又似乎採明珠而剖蚌腹。

爾其鑽也,勢若旋風,聲如驟雨。
星彩晨出,螢光夜聚。
赫戲鬱攸,赩熾振怒。
青煙生而陽氣作,丹焰發而炎精吐。
影旁射而曜威,氣上騰而作苦。
冠五行以斯用,審四時而是取。
司方守赤,以備乎南北東西;利物濟人,用配乎金木水土。

則知火之為德,候而為期。
火之為用,無以尚茲。
輝赫赫而不滅,性烈烈而自馳。
其猛也。物則望而畏矣,其炎也,人則寒而附之,

豈不以陽氣所稟,厚生所資。
用於燧人之氏,職於火正之司。
及乎日月其逝,春秋相推。
取捨有常,必假於人力;新舊迭用,無乖於天時。

惟火之用,其則有順。
其初也,鑽一木而挺英;其大也,燒萬物而為燼。
豈止夫田單克燕,孟明伐晉。
或焚舟而濟河,或爇牛而破陣  而已哉!

今我國家七德聿修,九牧入貢。
若以之爍金為鼎,可以備物致用。
若以之鑄金為器,可以安人和眾。

然則
鑽燧之始,既已如彼;
利用之美,又亦如此。
濟乎今古,達乎遐邇。
歟火之不可缺也,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7: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書同文賦          王起
巍巍乎,我皇之宅也。寰海無氛,書契同文,宣於小學,成彼大勳,六藝殊途,考為篆之古史,萬邦同德,知結繩之聖君,於時四方,有謐九區。如一二教翼,宣儒風洋溢。或簡牒而異制,或草隸而殊質,莫不採摭。其文錯綜,其術由是,日月所燭,舟車所通,布八體而咸若合六書,而大同垂露成規。既由近而及遠,崩雲殊象,亦自西而徂東,流離翰墨之場,暉映詩書之閫。或蟲形而惟錯,或鳥跡以相混,三墳八索,何患乎?闕疑二首六身,或因而知遠,況其名臣染翰,行於寓書昌言。非同而不達遙思,非同而不攄敷奏。或乖自無驚於問,馬遐邇不壅。固有樂於烹魚,為學則孚執藝,無詐文加點,而何有書盡言而?是藉或筆或削,決百事之紛拏。如絲如綸,宣一人之教化。則知同文之義大道,惟昌合我。人則覃於鬼方,匪來規於,率土將作範於後,王巧者,莫能革其故。暴者,無能易其常。則帝羲龍圖,寧務其八卦史籀蟲篆,徒列於三蒼,故宜飛聲後代,布德無外銘鐘鼎而勤休施竹帛而圖,大逸少之。能攸著伯英之妙,咸賴信乎?觀彼人文,而樂我平泰。

【書同文賦】          王起
巍巍乎,我皇之宅也。
寰海無氛,書契同文。
宣於小學,成彼大勳。
六藝殊途,考為篆之古史;
萬邦同德,知結繩之聖君。

於時四方有謐,九區如一。【於時四方,有謐九區。如一二教翼,】
二教翼宣,儒風洋溢。【宣儒風洋溢。】
或簡牒而異制,或草隸而殊質。
莫不採摭其文,錯綜其術。【莫不採摭。其文錯綜,其術由是,】

由是日月所燭,舟車所通。
布八體而咸若,合六書而大同。【布八體而咸若合六書,而大同垂露成規。】
垂露成規,既由近而及遠;崩雲殊象,亦自西而徂東。

流離翰墨之場,暉映詩書之閫。
或蟲形而惟錯,或鳥跡以相混。
三墳八索,何患乎闕疑;【何患乎?闕疑二首六身,】
二首六身,或因而知遠。

況其名臣染翰,行於寓書。【行於寓書昌言。】
昌言非同而不達,遙思非同而不攄。【非同而不達遙思,非同而不攄敷奏。】
敷奏或乖,自無驚於問馬;【或乖自無驚於問,馬遐邇不壅。】
遐邇不壅,固有樂於烹魚。

為學則孚,執藝無詐。【為學則孚執藝,無詐文加點,】
文加點而何有,書盡言而是藉。【而何有書盡言而?是藉或筆或削,】
或筆或削,決百事之紛拏;如絲如綸,宣一人之教化。

則知同文之義,大道惟昌。【則知同文之義大道,惟昌合我。】
合我人則,覃於鬼方。【人則覃於鬼方,】
匪來規於率土,將作範於後王。【匪來規於,率土將作範於後,王巧者,】
巧者,莫能革其故;暴者,無能易其常。

帝羲龍圖,寧務其八卦;【寧務其八卦史籀蟲篆,】
史籀蟲篆,徒列於三蒼。

故宜飛聲後代,布德無外。【布德無外銘鐘鼎而勤休施竹帛而圖,】
銘鐘鼎而勤休,施竹帛而圖大。【大逸少之。能攸著伯英之妙,】
逸少之能攸著,伯英之妙咸賴。【能攸著伯英之妙,咸賴信乎?】
信乎,觀彼人文,而樂我平泰。

車同軌賦         白行簡
倬彼皇道,大哉!聖君窮厚載於宇宙,俾咸駕於海濆,故得遙遙之形,周八埏而匪間。彭彭之響,經萬國而俱聞,所以義在知方。理資從式,見軫轉而不阻,諒輻輳而有,則弘濟之利,既均美於三。無順動之端,方齊功於一德。是故達於疆場,踐彼幽遐表,合縱而道廣,知轍跡而路賒,亦由誡於險,去其邪?推善御於有截,被至治於無譁,殊途同歸,方見域中之大,引重致遠,是睹天下為家。然則將利於時,必徵所措。既同轍而異履,爰發軔而循度,周流勿越,誠轉蓬之足,施轥轢非逾,將挂轊而可布。至若偈兮,無外隱爾。如斯念徵至,而必繼嘉大同。而在茲,固將混區宇會,華彝始曳輪,而寧虧遠邇,終推轂而不失毫釐。觀其政之大者,道亦斯假。苟憑軾而知風,矧擊轅而合雅,願踐履之,希到豈獨不東信?應用之無疆,寧惟諸夏?原夫建皇極開,帝功三才既美,九有攸同,可使循環。如貫運動,不窮四會五達之莊,悠然盡屆,島夷卉服之俗逖矣。皆通爾。乃庶政聿修遐,方可討俾守位者,將順其理利轉者,必會其道。故車書而混同,誠鴻業之斯保。

【車同軌賦】         白行簡
倬彼皇道,大哉聖君。【大哉!聖君窮厚載於宇宙,】
窮厚載於宇宙,俾咸駕於海濆。
故得遙遙之形,周八埏而匪間;彭彭之響,經萬國而俱聞。

所以義在知方,理資從式。
見軫轉而不阻,諒輻輳而有則。【諒輻輳而有,則弘濟之利,】
弘濟之利既均,美於三無;【弘濟之利,既均美於三。無順動之端,】
順動之端方齊,功於一德。【方齊功於一德。】

是故達於疆埸,踐彼幽遐。【是故達於疆場,踐彼幽遐表,】
【場chang字讹,应为埸yi,前篇即为埸】
表合縱而道廣,知轍跡而路賒。
亦由誡於險,去其邪。
推善御於有截,被至治於無譁。
殊途同歸,方見域中之大;引重致遠,是睹天下為家。

然則將利於時,必徵所措。
既同轍而異履,爰發軔而循度。
周流勿越,誠轉蓬之足施;【誠轉蓬之足,施轥轢非逾,】
轥轢非逾,將挂轊而可布。

至若偈兮無外,隱爾如斯。【至若偈兮,無外隱爾。如斯念徵至,】
念徵至而必繼,嘉大同而在茲。【而必繼嘉大同。而在茲,】
固將混區宇,會華彝。【固將混區宇會,華彝始曳輪,】
始曳輪而寧虧遠邇,終推轂而不失毫釐。

觀其政之大者,道亦斯假。
苟憑軾而知風,矧擊轅而合雅。
願踐履之希到,豈獨不東;【願踐履之,希到豈獨不東信?】
信應用之無疆,寧惟諸夏。【應用之無疆,寧惟諸夏?】

原夫建皇極,開帝功。【原夫建皇極開,帝功三才既美,】
三才既美,九有攸同。
可使循環如貫,運動不窮。【可使循環。如貫運動,不窮四會五達之莊,】
四會五達之莊,悠然盡屆;
島夷卉服之俗,逖矣皆通。【島夷卉服之俗逖矣。皆通爾。】

爾乃庶政聿修,遐方可討。【乃庶政聿修遐,方可討俾守位者,】

守位者,將順其理;【將順其理利轉者,】
利轉者,必會其道。
故車書而混同,誠鴻業之斯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7: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禹聞善言則拜賦       闕名
大禹君臨勤求意深,苟一言之入耳,必載拜以明心,蓋以勵華彝形。古今所以旨酒盈前,莫縱彈絲之響,美詞將貢,俄聞撼玉之音,豈不以詢彼芻蕘防乎?驕逸既可大而可久,亦無固。而無必所以嘉謀,乍聽當嶪嶪以折腰,直語纔聆復虔虔而屈膝,蓋以廣乎?所見求其所聞,欲使善惡之源,自別賢愚之路,斯分況乎?傳舜之規,受堯之命,得不固社稷根本。察風俗利病,是以臣不能諫君兮。非曰忠君,不能納諫兮。非曰聖執至理,以垂教採昌言而化人。苟有言可佐王道正人倫陶也,不得不進禹也,不得不遵,所以聞妙略,以開容,拖冕旒而拂地,覽宏謨而致敬低珩珮,以鏘身懼溝洫之未通憂禮樂,以將壞,以正直,為龜鏡以忠讜為規戒。是以蘊嘉謨兮,不可不陳。聞善言兮,不得不拜。遂使共守丕業,上光帝基,若魚水相逢之日,同雲龍會合之時,符郊畤以陳儀,固難比矣。望宮牆而設禮,曷可方之我?皇紹九聖之雄圖,舉百王之令典,急於求士,樂於聞善,所以獻昌言之忠臣,必待之台鉉。

【禹聞善言則拜賦】       闕名
大禹君臨,勤求意深。
苟一言之入耳,必載拜以明心。
蓋以勵華彝,形古今。
所以旨酒盈前,莫縱彈絲之響;美詞將貢,俄聞撼玉之音。

豈不以詢彼芻蕘,防乎驕逸。
既可大而可久,亦無固而無必。
所以嘉謀乍聽,當嶪嶪以折腰;直語纔聆,復虔虔而屈膝。

蓋以廣乎所見,求其所聞。
欲使善惡之源自別,賢愚之路斯分。

況乎傳舜之規,受堯之命。
得不固社稷根本,察風俗利病。
是以臣不能諫君兮非曰忠,君不能納諫兮非曰聖。

執至理以垂教,採昌言而化人。
苟有言可佐王道,正人倫。
陶也不得不進,禹也不得不遵。
所以聞妙略以開容,拖冕旒而拂地;覽宏謨而致敬,低珩珮以鏘身。

懼溝洫之未通,憂禮樂以將壞。huai
以正直為龜鏡,以忠讜為規戒。gai【另读jie】
是以蘊嘉謨兮不可不陳;聞善言兮不得不拜。bai

遂使共守丕業,上光帝基。
若魚水相逢之日,同雲龍會合之時。
符郊畤以陳儀,固難比矣;望宮牆而設禮,曷可方之。

我皇紹九聖之雄圖,舉百王之令典。
急於求士,樂於聞善。
所以獻昌言之忠臣,必待之台鉉。

性猶湍水賦         侯冽
人立性兮,誠明為本。水激湍兮,動直惟柔。將以遊心於澹,故其從善如流,天理斯在,坎德可求,謂寘懷而必將流惡,同赴勢而咸得處休。至人之情,唯當浩浩君子之道,所以猶猶原夫性本,皆善誘成遷,化湍有常,行決而上下,得其道則致和平,汨其流,遂成姦詐,故聖人行當順,動義不詭,隨欲淊淊,而處下逾潔,將淼淼而致遠,不疲順意,周流誠隨波而遷染,由衷激發,庶合道以云為託以洗心,從之潔已。遵派別脈分之要道,守滌瑕蕩穢之至理,符老君之立教,心乃善泉同太史之奏,言德方在水勢,雖相近意,當一揆法潤下流謙之跡,莫非有為?為之受漂沙宕石之功,是皆景行行止。心源洞適德澤潛敷在審思,其決泄豈求潤於霑濡?遠近相沿,宛見為仁由己,始終共濟,足見循道而趨。不然則喪其真,失其正。動必旁午志,皆紛競,安能使通達為無滯之姿,稟受成善利之性德,如毛而轉潤行,有葉而逾滋心鏡之前,若光明而上下察也。情田之內,同澹泊而左右流之,懿其義戒中,人事標前典,是明各有原,本不可遷移,豈徒虛閱波瀾以方清淺?若然者,信乎?孟子之言,所謂懲惡而勸善。

【性猶湍水賦】         侯冽
人立性兮誠明為本;水激湍兮動直惟柔。
將以遊心於澹,故其從善如流。
天理斯在,坎德可求。
謂寘懷而必將流惡,同赴勢而咸得處休。
至人之情,唯當浩浩;君子之道,所以猶猶。

原夫性本皆善,誘成遷化。
湍有常行,決而上下。
得其道,則致和平;汨其流,遂成姦詐。

故聖人行當順動,義不詭隨。
欲淊淊而處下逾潔,將淼淼而致遠不疲。
順意周流,誠隨波而遷染;由衷激發,庶合道以云為。
託以洗心,從之潔己。【從之潔已。已yi字讹,应为己ji】
遵派別脈分之要道,守滌瑕蕩穢之至理。
符老君之立教,心乃善泉;同太史之奏言,德方在水。
勢雖相近,意當一揆。
法潤下,流謙之跡莫非有為為之;
受漂沙,宕石之功是皆景行行止。

心源洞適,德澤潛敷。
在審思其決泄,豈求潤於霑濡。
遠近相沿,宛見為仁由己;
始終共濟,足見循道而趨。

不然則
喪其真,失其正。
動必旁午,志皆紛競。
安能使通達為無滯之姿,稟受成善利之性。

德如毛而轉潤,行有葉而逾滋。
心鏡之前,若光明而上下察也;
情田之內,同澹泊而左右流之。
懿其義戒中人,事標前典;
是明各有原本,不可遷移。

豈徒虛閱波瀾,以方清淺。
若然者,信乎孟子之言,所謂懲惡而勸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8: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義路賦           王棨
義則本在路,猶強名,雖無有而為有,亦時行而。則行人或未知,謂投足以山險,心如能制信在躬,而砥平既絕,回邪無差正,直居則思之,而可見忽爾。覓之而安得默識,終始潛名,南北昧其所在,迷吾道之康莊能,此是敦造先王之閫閾。然而視之者,不為好徑赴之者,豈曰:多岐邁德而謂其達矣。立身而何莫,由斯聖人每修孰慮乎?崩榛所塞,君子常喻,寧求其老馬能知稽。夫近遠甚,夷往來無,苟周朝之柱,史奚棄鄘國之貞,妻自守旁生,行葉於列樹,以寧殊中引德車在摧輪而何有?莫不亙深仁宅,遙通禮園,匪豺狼之所到。惟干櫓以斯存,若乃循其軌,遊其藩,有如入顏巷之中,恬然自樂,復似經桃蹊之上寂爾。無言可以導彼深誠臻乎。奧旨相逢盡重氣之士,相護皆舍生之子,徘徊其側,多感分以遺身,馳騖於中,必先人而後己,厥大斯。著其高或聞異邪途之徑捷與左道,以岐分五霸三王,既適此,以圖業忠臣烈士,亦從茲而報君。夫如是,則踶跋所為,坦夷斯喻,於以闢百家之蔽塞,於以洞五帝之旨趣。悲夫!衝蒙行險之徒,曷不遵乎此路?

【義路賦】          王棨
義則本在,路猶強名。
雖無有而為有,亦時行而則行。
人或未知,謂投足以山險;心如能制,信在躬而砥平。

既絕回邪,無差正直。
居則思之而可見,忽爾覓之而安得。
默識終始,潛名南北。
昧其所在,迷吾道之康莊;能此是敦,造先王之閫閾。

然而視之者,不為好徑;赴之者,豈曰多岐。
邁德而謂其達矣,立身而何莫由斯。
聖人每修,孰慮乎崩榛所塞;君子常喻,寧求其老馬能知。

稽夫近遠甚夷,往來無苟。
周朝之柱史奚棄,鄘國之貞妻自守。
旁生行葉,於列樹以寧殊;中引德車,在摧輪而何有。

莫不亙深仁宅,遙通禮園。yuan/yuen
匪豺狼之所到,惟干櫓以斯存。ran/cuen
若乃循其軌,遊其藩。fan/fen
有如入顏巷之中,恬然自樂;復似經桃蹊之上,寂爾無言。yan/yen

可以導彼深誠,臻乎奧旨。
相逢盡重氣之士,相護皆舍生之子。
徘徊其側,多感分以遺身;馳騖於中,必先人而後己。

厥大斯著,其高或聞。
異邪途之徑捷,與左道以岐分。
五霸三王,既適此以圖業;忠臣烈士,亦從茲而報君。

夫如是則踶跋所為,坦夷斯喻。
於以闢百家之蔽塞,於以洞五帝之旨趣。
悲夫!衝蒙行險之徒,曷不遵乎此路。

中者天下之大本賦    宋文彥博
中者存乎性。性者,命於天為,萬化所宗之本,乃七情未發之前澹乎?自持政教,自茲而出矣。感而後動,吉凶由是以生焉。原夫賾禮典之淵,微得中和之用,舍聖人極之以育物,君子循之,而化下人生而靜,故能用其中焉。教所由興,是以謂之本也。始其惟寂惟寞,何慮何思,道所從而隆矣。人可得而由之,喜怒不形,守為樸素之本。嗜欲將至散,成禮樂之基外物,未牽中扃是,斆苟能發以中節,是致廣而成教始,惟所稟金則義,而木則仁。終乃有遷父為慈,而子為孝。是知言其中者,哀樂之未發。謂乎本者,教化之必由蘊之,則五常盡在散之,則百禮交修,何異夫大樸將分上者?道而下者,器洪鈞欲播達乎。萌而出乎,勾得不載,考斯言,詳觀至理,雖化育之甚大,亦權輿而自此誠明內著,兩儀蟠極之宗,和順外融萬物,經綸之始,有如此者不其偉而為最靈,而可美著達道,以攸宜。若然,則天下之精,無能及此。縱域中之大,何莫由斯。故知道不自於天生,禮非從於地出。起於人性之靜肇,彼民心之質,所以王者之致中和,雖百慮而同歸於一。

【中者天下之大本賦】    宋  文彥博
中者,存乎性;性者,命於天。
為萬化所宗之本,乃七情未發之前。
澹乎自持,政教自茲而出矣;感而後動,吉凶由是以生焉。

原夫賾禮典之淵微,得中和之用舍。
聖人極之以育物,君子循之而化下。
人生而靜,故能用其中焉;教所由興,是以謂之本也。

始其惟寂惟寞,何慮何思。
道所從而隆矣,人可得而由之。
喜怒不形,守為樸素之本;嗜欲將至,散成禮樂之基。

外物未牽,中扃是斆。
苟能發以中節,是致廣而成教。
始惟所稟,金則義而木則仁;終乃有遷,父為慈而子為孝。

是知言其中者,哀樂之未發;謂乎本者,教化之必由。
蘊之則五常盡在,散之則百禮交修。
何異夫大樸將分,上者道而下者器;洪鈞欲播,達乎萌而出乎勾。

得不載考斯言,詳觀至理。
雖化育之甚大,亦權輿而自此。
誠明內著,兩儀蟠極之宗;和順外融,萬物經綸之始。

有如此者,不其偉而。
為最靈而可美,著達道以攸宜。
若然則天下之精,無能及此;縱域中之大,何莫由斯。

故知道不自於天生,禮非從於地出。
起於人性之靜,肇彼民心之質。
所以王者之致中和,雖百慮而同歸於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9: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不遠人賦         陳普
道本同得學,惟反思不於人而遠也。率吾性以為之,即是理之常行。稟生則具取諸身,而皆有莫近於斯。聞之天賦,性命之正,皆在吾身日用之常。莫非至理渾然,全體至善至粹,凡厥有生,甚親甚邇,所當行者,命則然,而性則然,夫豈遠乎?人在此而道在此,是道也。本太極體為天地公,坦易明白,流行貫通,視聽貌思,各有天倫之極。喜怒哀樂俱全,未發之中,並生天地,均賦均得,豈有須臾不偕不同?是謂理。然不過云為動靜,其於我也。未嘗南北西東道者,何也?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男外女內,君臣上下,皆自近取初,何外假?但求於我欲,則至矣。如在於室未之思也,人者仁也。不亦善乎?道即性焉,又何遠者?即是訓是行之洪範,並受共由,凡有物有則之烝民,有操無舍,大抵人之相去,雖尺寸以異,地理之同,得無毫釐之離人塞。吾體帥吾性,何止戶庭,見於面,盎於背,本無主賓,信知一理之費隱。常與四支而屈伸,恭常在手,重固在足,正豈外心修,寧外身固,無毫髮之疏遠,但用工夫於率循影形,響聲尚有,彼之與此,天水地火,猶分類以殊倫。自陰陽二氣,賦質化生,而健順五常,同時付托純四體之中,默然自喻,隨百感之來,順時如躍暗者,顧之有如天壤秦越明者,取之若在苞苴囊橐求之,斯得舍之,斯失離之。則非由之,何莫所謂不下帶而存夫,豈捕風之若?所以孟軻洞見,但求端於性情。劉子深知惟驗中於動作。噫!禮樂散殊,充周於天地高下。夫婦知行,昭晰於鳶。魚躍飛序,別見於鴻鴈睢鳩之小仁義,見於豺狼螻螘之微。彼兩間有萬,皆與道以無間,此三才居一,豈有時而或違去道?而遠曰:仁則非胡。乃慕彼糠糜,忘肥甘之在己,棄其蘭茝蘇糞壤,以充幃。又當知月至而已者,忘逆旅之非家,日用不知者,昧自身之有室,冥行方寸,邈若海山,明於一念,取之懷抱。此孔子於豈不爾思室?是遠而之詩,而以未思言之,教求道者,但用心於內也已。

【道不遠人賦】         陳普【慢慢如抽丝剥茧才整理出来】
道本同得,
學惟反思。si

不於人而遠也,
率吾性以為之。zhi

即是理之常行,稟生則具;
取諸身而皆有,莫近於斯。si

聞之天賦,
性命之正,皆在吾身;
日用之常,莫非至理。li

渾然全體,至善至粹;
凡厥有生,甚親甚邇。ni

所當行者,命則然而性則然;
夫豈遠乎,人在此而道在此。ci


是道也,
本太極體,
為天地公。gong

坦易明白,
流行貫通。tong

視聽貌思,各有天倫之極;
喜怒哀樂,俱全未發之中。zong

並生天地,均賦均得,
豈有須臾,不偕不同。tong

是謂理然,不過云為動靜;
其於我也,未嘗南北西東。domh

道者何也,父慈子孝,兄友弟恭。gong


男外女內,君臣上下。xa
皆自近取,初何外假。ja

但求於我,欲則至矣;
如在於室,未之思也。ya

人者仁也,不亦善乎;
道即性焉,又何遠者。ja

即是訓是行之洪範,並受共由;
凡有物有則之烝民,有操無舍。xa

大抵
人之相去,雖尺寸以異地;
理之同得,無毫釐之離人。ren

塞吾體,帥吾性,何止戶庭;
見於面,盎於背,本無主賓。bien

信知一理之費隱,
常與四支而屈伸。sen

恭常在手,重固在足;
正豈外心,修寧外身。sen

固無毫髮之疏遠,
但用工夫於率循。xven

影形響聲,尚有彼之與此;
天水地火,猶分類以殊倫。luen

自陰陽二氣,賦質化生;
而健順五常,同時付托。tuo

純四體之中,默然自喻;
隨百感之來,順時如躍。yuo

暗者顧之,有如天壤秦越;
明者取之,若在苞苴囊橐。tuo

求之斯得,舍之斯失;
離之則非,由之何莫。mo

所謂
不下帶而存夫
豈捕風之[ ]若。ruo

所以
孟軻洞見,但求端於性情;
劉子深知,惟驗中於動作。zuo


噫!
禮樂散殊,充周於天地高下;
夫婦知行,昭晰於鳶魚躍飛。fei

序別見於鴻鴈睢鳩之小,
仁義見於豺狼螻螘之微。wei

彼兩間有萬,皆與道以無間;
此三才居一,豈有時而或違。wei

去道而遠,
曰仁則非。fei

胡乃
慕彼糠糜,忘肥甘之在己;
棄其蘭茝,蘇糞壤以充幃。wei

又當知
月至而已者,忘逆旅之非家;
日用不知者,昧自身之有室。

冥行方寸,邈若海山;明於一念,取之懷抱。bao
此孔子於[豈不爾思,室是遠而] 之詩,而以未思言之教。jiao

求道者,但用心於內也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0: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孝者善繼人之志賦     文彥博
稽禮經之垂訓,見孝子之奉親。俾繼襲於先志,蓋博諭於後人,必學為箕既顯奉親之要,無改於父克彰務本之因,得不載考斯。文深窮祕,旨非徒樹彼教本,蓋以勗於人,子欲令不悖於親,固在必從於始克纘丕。緒始則揚武王之休,追祀先公。次則顯周旦之美,徒觀其孝道斯盛,國家遂行。悉務無違之教,或敦不匱之誠。其父析薪,孰云負之,靡克若考作室,但見構之方成,斯蓋君令臣從,上行下效,俾百姓以從化,則一國而興。孝用勞用,力率從安義之文。學禮學詩,敢悖過庭之教,罔墜先德彌。增懿稱於顛沛,而克肖實前後,以相承子路之貧,屢傷斯為直養,孟莊之臣不改。是謂難能,所謂乎君子能勞。後代有繼遵地義,以寧失守天經,而罔替克紹前烈,我則益務於矜,莊無廢舊,勳我則彌懷於遜悌,是曰有後。無聞辱先,非惟世濟,其美抑亦代不乏賢。史談著書,遷繼而立言垂世,夏鯀治水,禹紹而隨,山濬川懿哉。念凱風之言,遵白華之義,蓋將無忝爾。祖是用不違其志,夫然則上自君而下達民,固宜守茲而勿墜。

【孝者善繼人之志賦】     文彥博
稽禮經之垂訓,見孝子之奉親。
俾繼襲於先志,蓋博諭於後人。
必學為箕,既顯奉親之要;無改於父,克彰務本之因。

得不載考斯文,深窮祕旨。
非徒樹彼教本,蓋以勗於人子。
欲令不悖於親,固在必從於始。
克纘丕緒,始則揚武王之休;追祀先公,次則顯周旦之美。

徒觀其孝道斯盛,國家遂行。
悉務無違之教,或敦不匱之誠。
其父析薪,孰云負之靡克;若考作室,但見構之方成。

斯蓋君令臣從,上行下效。
俾百姓以從化,則一國而興孝。
用勞用力,率從安義之文;學禮學詩,敢悖過庭之教。

罔墜先德,彌增懿稱。
於顛沛而克肖,實前後以相承。
子路之貧屢傷,斯為直養;孟莊之臣不改,是謂難能。

所謂乎君子能勞,後代有繼。
遵地義以寧失,守天經而罔替。
克紹前烈,我則益務於矜莊;無廢舊勳,我則彌懷於遜悌。

是曰有後,無聞辱先。
非惟世濟其美,抑亦代不乏賢。
史談著書,遷繼而立言垂世;夏鯀治水,禹紹而隨山濬川。

懿哉,念凱風之言,遵白華之義。
蓋將無忝爾祖,是用不違其志。
夫然則上自君而下達民,固宜守茲而勿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1: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誠明謂之性賦      范仲淹
聖人生稟正命,動由至誠,發聖德而非習本天性,以惟明生而神靈,實降五行之秀,發於事業,克宣三代之英,稽《中庸》之有云:仰上聖之莫越,性以誠著,德由明發,其誠也。感於乾坤,其明也。配乎日月,我生既異,初郁郁而有容,我性在斯終存,存而不竭,上智不移,無為而為,蘊彼精醇之志,發為濬哲之資,文王之德之純,既由天啟周公之才之美,亦自生知,故得冠乎。人倫立乎聖域,所以見至矣。之性所以成,自然之識,究其本也,蓋鍾純粹之精,及其顯焉。乃著文明之德,豈不以自誠而明者,生而非常自明,而誠者學而有方,生而德者,實茲睿聖,學而及者,惟彼賢良。顏生則自明,而臻謂賢人而可擬。夫子則自誠,而至與天道而彌彰,若然則誠之道也。既如此明之道也。又如彼蓋殊途而同致,亦相須而成理,發乎仁義,遂使跂而及之著乎。聖神所謂,誠則明矣。且夫明乃誠之表,誠乃明之先。存乎誠而正,性既立貫乎,明而盛德迺宣,有感必通,始料乎在心,為志不求,而得終知乎,受命於天大矣哉!考彼格言,見茲元聖施為,可睹於君德動靜,必遵於天命,由至誠而達至明,是為聖人之性。

【自誠明謂之性賦】      范仲淹
聖人生稟正命,動由至誠。
發聖德而非習,本天性以惟明。
生而神靈,實降五行之秀;發於事業,克宣三代之英。

稽中庸之有云,仰上聖之莫越。yve
性以誠著,德由明發。qve【另读fa】
其誠也,感於乾坤;其明也,配乎日月。yve
我生既異,初郁郁而有容;我性在斯,終存存而不竭。jie

上智不移,無為而為。
蘊彼精醇之志,發為濬哲之資。
文王之德之純,既由天啟;周公之才之美,亦自生知。

故得冠乎人倫,立乎聖域。
所以見至矣之性,所以成自然之識。
究其本也,蓋鍾純粹之精;及其顯焉,乃著文明之德。

豈不以自誠而明者,生而非常;
自明而誠者,學而有方。
生而德者,實茲睿聖;學而及者,惟彼賢良。
顏生則自明而臻,謂賢人而可擬;
夫子則自誠而至,與天道而彌彰。

若然則誠之道也既如此,明之道也又如彼。
蓋殊途而同致,亦相須而成理。
發乎仁義,遂使跂而及之;著乎聖神,所謂誠則明矣。

且夫明乃誠之表,誠乃明之先。
存乎誠而正性既立,貫乎明而盛德迺宣。
有感必通,始料乎在心為志;不求而得,終知乎受命於天。

大矣哉!
考彼格言,見茲元聖。
施為可睹於君德,動靜必遵於天命。
由至誠而達至明,是為聖人之性。

畏天者保其國賦      歐陽修
聖人以凝命恭默膺圖肅祗,爰務畏天之義,但彰保國之規,惟帝難之翼翼。固欽於乾道,為人上者,兢兢慎守於邦基,用能御寶位,而惟永隆昌運,以咸熙者也。探齊王之式陳懿子,輿之所謂,將設治民之術,先本為君之貴。且曰:天惟簡,在誠由乎。不敢荒寧國,乃治平,是宜乎?克自抑畏,惠此方國欽,若昊天實克遵於慄,慄示無爽於乾,乾慮威宣咫尺之間。所以嚴恭罔怠,致疆啟幅員之內,所以底定無愆,蓋由仰高明以惟勤,遂邦家而永保。又新之戒,斯在無逸之篇,可考順帝之,則始敦危懼之誠,俾民不迷,終得阜安之道,豈不以天者本降鑒而?是顯國者在輯綏,而以興畏乎天表,降鑒之甚邇保乎國,示輯綏而可憑審。雖休勿休之理,遵日慎一日之稱,是故懼無災以為懷,見楚莊之勿伐,不敢康而在念,識周成之有能。夫如是,則垂拱是圖,持盈可久不遑啟居兮,以圓靈之。是奉無敢暇豫兮,以中區而自守昭事,而宜乎宗社。咸寧之旨,攸同欽承,而惠彼民人,設險之功,何有不然?又安得惟寅謹爾?匪懈昭其,蓋足憚於覆燾,必克固於蕃,維周詩垂陟降之文,亦足畏也。洊雷著修省之說,於時保之至哉!闡繹聖猷鋪,昭皇極眷戁悚,以為本在撫綏,而作式有以見。惟天為大,而君則之,故定於萬國。

【畏天者保其國賦】      歐陽修
聖人以凝命恭默,膺圖肅祗。
爰務畏天之義,但彰保國之規。
惟帝難之翼翼,固欽於乾道;為人上者兢兢,慎守於邦基。
用能御寶位而惟永,隆昌運以咸熙   者也。

探齊王之式陳,懿子輿之所謂;
將設治民之術,先本為君之貴。
且曰:
天惟簡在,誠由乎不敢荒寧;
國乃治平,是宜乎克自抑畏。

惠此方國,欽若昊天。
實克遵於慄慄,示無爽於乾乾。
慮威宣咫尺之間,所以嚴恭罔怠;
致疆啟幅員之內,所以底定無愆。

蓋由仰高明以惟勤,遂邦家而永保。
又新之戒斯在,無逸之篇可考。
順帝之則,始敦危懼之誠;俾民不迷,終得阜安之道。

豈不以天者本降鑒而是顯,國者在輯綏而以興。
畏乎天,表降鑒之甚邇;保乎國,示輯綏而可憑。
審雖休勿休之理,遵日慎一日之稱。
是故懼無災以為懷,見楚莊之勿伐;不敢康而在念,識周成之有能。

夫如是則垂拱是圖,持盈可久。
不遑啟居兮以圓靈之是奉;無敢暇豫兮以中區而自守。
昭事而宜乎宗社,咸寧之旨攸同;欽承而惠彼民人,設險之功何有。

不然又安得惟寅謹爾,匪懈昭其。
蓋足憚於覆燾,必克固於蕃維。
周詩垂陟降之文,亦足畏也;洊雷著修省之說,於時保之。

至哉!
闡繹聖猷,鋪昭皇極。
眷戁悚以為本,在撫綏而作式。
有以見惟天為大,而君則之,故定於萬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1: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責難賦           王回
臣卑而君尊兮,侔地道之承天。北面贄以伏朝兮,南面受之。偃然役股肱於夙夜兮,須有命而後虔含厥美。以自忠兮,避成功而不敢先。何責善於難行兮,奄恭名而獨傳。蓋曰:善之為猷兮,匪身修而弗克。五事生之所稟兮,覺初微而漸碩儻。一失其本原兮,外物來而橫逆。況宅摯於人上兮,百度叢而歸。責治則身安而名榮兮,亂甚者喪其家國。賢臣出而登用兮,爵既好而祿又豐。師保阿衡受教兮,箴諫謹於群工。匪聖法而不敢述兮,推天命於始終。使吾君至誠兮,執忠信以自主。使吾君達其所忍兮,仁無不恕。使吾君恥不若先王兮,遵義之路。使吾君不敢慢於匹夫兮,禮乃大具。使吾君察天下之理而無鑿兮,智足以成務勤君之思。而劬君之力兮,誰謂吾倨。蓋志行則爵祿可報兮,否則遁焉。而去昔舜禹之相堯兮,斯猷著於典謨。商摯慕其遺風兮,引撻市而為虞說。冢宰於武丁兮,繩正木。而靡渝周公之告孺子兮,揚文武之永圖。召伯又歌乎公劉兮,美厚民而匪居。彼孔孟之游於衰世兮,固守經而嚴。如宜其名實之一揆兮,彼興廢何區區。後千載豈無臣兮,忘鑽仰於我。極逢君欲以就利兮,幾枉尋而直尺。量君才為不及兮,聊順時而姑息。詆高論曰迂闊兮,喜近已而循跡。嗚呼!君名貶於雜伯兮,專頌美於在昔。臣不恭莫甚於此兮,徒沒齒而愧惕。竊獨嘉夫魏公兮,沃唐文而迓衡。知正已而民服兮,破俗辨之刑名。既柔遠而能邇兮,尚惜其學疏略而功速成。作正位之儆戒兮,雖芻蕘者亦聽。匪吾言之能賦兮,唯尚文之易明。

【責難賦】           王回
臣卑而君尊兮,侔地道之承天。
北面贄以伏朝兮,南面受之偃然。【南面受之。偃然役股肱於夙夜兮,】
役股肱於夙夜兮,須有命而後虔。【須有命而後虔含厥美。】
含厥美以自忠兮,避成功而不敢先。
何責善於難行兮,奄恭名而獨傳。

蓋曰:善之為猷兮,匪身修而弗克。
五事生之所稟兮,覺初微而漸碩。【覺初微而漸碩儻。】
儻一失其本原兮,外物來而橫逆。
況宅摯於人上兮,百度叢而歸責。【百度叢而歸。責治則身安而名榮兮,】
治則身安而名榮兮,亂甚者喪其家國。

賢臣出而登用兮,爵既好而祿又豐。
師保阿衡受教兮,箴諫謹於群工。
匪聖法而不敢述兮,推天命於始終。

使吾君至誠兮,執忠信以自主。
使吾君達其所忍兮,仁無不恕。
使吾君恥不若先王兮,遵義之路。
使吾君不敢慢於匹夫兮,禮乃大具。
使吾君察天下之理而無鑿兮,智足以成務。【智足以成務勤君之思。】
勤君之思而劬君之力兮,誰謂吾倨。
蓋志行則爵祿可報兮,否則遁焉而去。【否則遁焉。而去昔舜禹之相堯兮,】
昔舜禹之相堯兮,斯猷著於典謨。
商摯慕其遺風兮,引撻市而為虞。【引撻市而為虞說。冢宰於武丁兮,】
說冢宰於武丁兮,繩正木而靡渝。【繩正木。而靡渝周公之告孺子兮,】
周公之告孺子兮,揚文武之永圖。
召伯又歌乎公劉兮,美厚民而匪居。
彼孔孟之游於衰世兮,固守經而嚴如。【固守經而嚴。如宜其名實之一揆兮,】
宜其名實之一揆兮,彼興廢何區區。

後千載豈無臣兮,忘鑽仰於我極。【忘鑽仰於我。極逢君欲以就利兮,】
逢君欲以就利兮,幾枉尋而直尺。
量君才為不及兮,聊順時而姑息。
詆高論曰迂闊兮,喜近已而循跡。
嗚呼!
君名貶於雜伯兮,專頌美於在昔。
臣不恭莫甚於此兮,徒沒齒而愧惕。

竊獨嘉夫魏公兮,沃唐文而迓衡。
知正已而民服兮,破俗辨之刑名。
既柔遠而能邇兮,尚惜其學疏略而功速成。
作正位之儆戒兮,雖芻蕘者亦聽。
匪吾言之能賦兮,唯尚文之易明。

智若禹之行水賦      孔平仲
古有大智中潛至明何行水,以為喻,蓋存心之自誠,淵然創物之謀,敏而外發,沛若決川之勢,順以東傾。夫惟靈萬類,而生毓五常之粹,不滯於物。其端曰:智然,順其故。則不致於交譎悖其本,則浸成於大偽居。惟適正委美質之自然,舉若下鴻措安流於無事,審利圖害籌安計危,蘊千慮以無惑,包萬殊而不遺,每優游而處此,不汨亂以行之內,畜清明陶天真而去,詐遠侔疏鑿,適地勢以流,卑湛然恬養於中廓。然識周於外,不滌源而滌性之垢,不治水而治情之害,較跡無間,成功亦大。可通塞壅順意,表以瀰淪。如決懷襄貫地中而滂沛,大扺多計者,流於機巧好辨者,溺於空虛,其弊明甚。惟人戒歟。故我抱靈鑒以無隱,導沉幾而自如心,常惡其鑿也。勢若排而注諸,舜以是而察邇言,聰明並決,堯因之而急先務障蔽,皆除夫運至計,以利仁紹徽謀於平土德一也,何獨議乎智人一也,何獨尊乎禹。蓋智之於物兮,必順適其理。而禹之於水兮,亦疏導其苦。苟能此道,宜效皋陶之謨,一失其原,或謂白圭之愈,後世蘇張之辨勝,莊老之道,鳴其耀才者,或籠愚而不正其矯枉者。又絕聖以無營,皆與性以相戾,譬濬川而逆行,亦猶戕柳以為之棬,並非其質揠苗而助之長,反害其生。噫!喻玉瑩者,楚有屈平侔蓍龜者,秦聞樗里或以易變而貽誚,或以不知而為恥,皆莫若順其性,以行焉。所謂智者,樂水。

【智若禹之行水賦】      孔平仲
古有大智,中潛至明。
何行水以為喻,蓋存心之自誠。
淵然創物之謀,敏而外發;沛若決川之勢,順以東傾。

夫惟靈萬類而生,毓五常之粹。
不滯於物,其端曰智。
然順其故,則不致於交譎;悖其本,則浸成於大偽。
居惟適正,委美質之自然;舉若下鴻,措安流於無事。

審利圖害,籌安計危。
蘊千慮以無惑,包萬殊而不遺。
每優游而處此,不汨亂以行之。
內畜清明,陶天真而去詐;遠侔疏鑿,適地勢以流卑。

湛然恬養於中,廓然識周於外。
不滌源而滌性之垢,不治水而治情之害。
較跡無間,成功亦大。
可通塞壅,順意表以瀰淪;如決懷襄,貫地中而滂沛。

大扺多計者,流於機巧;好辨者,溺於空虛。
其弊明甚,惟人戒歟。
故我抱靈鑒以無隱,導沉幾而自如。
心常惡其鑿也,勢若排而注諸。
舜以是而察邇言,聰明並決;堯因之而急先務,障蔽皆除。
夫運至計以利仁,紹徽謀於平土。
德一也,何獨議乎智;人一也,何獨尊乎禹。
蓋智之於物兮,必順適其理;而禹之於水兮,亦疏導其苦。
苟能此道,宜效皋陶之謨;一失其原,或謂白圭之愈。

後世蘇張之辨勝,莊老之道鳴。
其耀才者,或籠愚而不正;其矯枉者,又絕聖以無營。
皆與性以相戾,譬濬川而逆行。
亦猶戕柳以為之棬,並非其質;揠苗而助之長,反害其生。

噫!喻玉瑩者,楚有屈平;侔蓍龜者,秦聞樗里。
或以易變而貽誚,或以不知而為恥。
皆莫若順其性以行焉,所謂智者樂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07: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匠誨人以規矩賦  歐陽修【韵骈文,注意韵脚与骈对结构,就能解开乱麻团】
工善其事,器無不良。用準繩而相誨由規矩,以為常度木隨形,俾不欺於曲直。運斤取法,必先正於圓方。載考前文,爰稽哲匠伊作器於祖,善必誨人,而攸尚有模有範,俾從教之,克精中矩中規。貴任材而必當,誠以人於道也。非學而弗至,匠之能也。在器而攸施,既諄諄而誨爾。俾拳拳而服之,默受以全曲,則輪而直,則軫動皆有法,捖為鞠而斷為。棋然則道不可以弗知,人不可以無誨。苟審材之義失,則教人之理昧。規矩有取,為圭為璧,以異宜制度,可詢象地象天,以是配匠之心也。本乎大巧工之事也。作於聖人,因從繩而取喻彰,治材而有倫學,在其中辨。蓋輿之異狀藝,成而下明,鑿枘之殊,陳義不徒云。道皆有以將博我,而斯在寧小巧而專美殊玉工之作器。惟求磨琢之精,異扁人之斲輪。但述苦甘之旨,是知直在其中者,謂之矩曲盡其妙者,本乎規然,工藝以斯下俾,後來之可師道,或相營引圓生方生,而作喻言。如未達譬周旋拆旋而可知是何樸斲為工剞劂。斯主玩其役,以雖末聽,乃言而可取,故孟子謂學者之誨,人亦必由於規矩。

【大匠誨人以規矩賦】     歐陽修
工善其事,器無不良。
用準繩而相誨,由規矩以為常。
度木隨形,俾不欺於曲直;運斤取法,必先正於圓方。

載考前文,爰稽哲匠。
伊作器於祖善,必誨人而攸尚。
有模有範,俾從教之克精;中矩中規,貴任材而必當。

誠以人於道也,非學而弗至;匠之能也,在器而攸施。
既諄諄而誨爾,俾拳拳而服之。
默受以全,曲則輪而直則軫;動皆有法,捖為鞠而斷為棋。

然則道不可以弗知,人不可以無誨。
苟審材之義失,則教人之理昧。
規矩有取,為圭為璧以異宜;制度可詢,象地象天以是配。

匠之心也,本乎大巧;工之事也,作於聖人。
因從繩而取喻,彰治材而有倫。
學在其中,辨蓋輿之異狀;藝成而下,明鑿枘之殊陳。

義不徒云,道皆有以。
將博我而斯在,寧小巧而專美。
殊玉工之作器,惟求磨琢之精;異扁人之斲輪,但述苦甘之旨。

是知直在其中者,謂之矩;曲盡其妙者,本乎規。
然工藝以斯下,俾後來之可師。
道或相營,引圓生方生而作喻;言如未達,譬周旋拆旋而可知。

是何樸斲為工,剞劂斯主。
玩其役以雖末,聽乃言而可取。
故孟子謂學者之誨,人亦必由於規矩。


这些属于消遣文学,既非瑰宝,亦非芜草。只是官宦文人酒足饭饱之余的零食,山鲜野炒,与斗茶斗鸡等类休闲活动类似。教化类有点驯民作用,状物写景的,斗鲜争奇纯粹是无聊打发消磨闲暇。
所以后人难以读懂,搞错也无关紧要。我把他们整理出符合作者原意的样式,也没有多大意义。只是觉得象牛肉干韧劲足,有点【嚼头】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08: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夫子之牆賦       元汪克寬
敏學主人與博古先生遊於尼山之麓,曲阜之墟,造孔林之闕里,瞻至聖之攸居,楩楠連雲,而薈鬱檜柏,參天而扶疏,蹕亭嵯峨,而倚空杏壇,甃甓而荒蕪,列橫序之層,構峙鉅殿之中。巋屹崇門之突兀,繚周垣之迴紆,主人喟然而歎曰:端木子所謂數仞之牆,其在茲乎?吾子衣蹁躚之逢掖,冠崔嵬之章甫,塗抹丹鉛,摹寫今古行式,淵騫言稱求路,盍為抽思逞辭飭,章繪句鋪,張弘麗之規,緣飾高廣之度,極詞人之炫燿,亟援筆而為賦。先生曰:嘻!所謂夫子之牆,豈今之所謂牆哉!粵自二龍繞空,五星降庭,萃大塊之清淑,會元氣之晶英,纘聖神之華冑,集條理之大成,拓天下之廣居,開億代之文明。夫是以覆泰宇,以為簷立。人極而為柱,存至誠而為基,凝至道以為土,文章為之華飾,德業為之培壘,貫一理以為楨崇,萬善而為堵,仁義中正,乃其版載之,方詩書禮樂,乃其畚鍤之,具不思不勉,初何事於經營,彌高彌堅,又奚煩於削?鏤悠久無疆,乃斯牆鞏固之跡。博厚配地,乃斯牆延袤之數。蓋非有馮馮之聲,俾人得而聞,又非有薨薨之形,俾人得而睹。子輿守約而獨侍復聖,瞻前而無方,衛贛及肩之淺室。仲由駐足,而升堂彼州仇之何人,固無惑乎?不足以窺聖域之渺茫。主人囅然而笑,曰:繄尼父之誨人,若太虛之時雨,示後進之表儀,固無行而不與夫,豈強蔽於垣墉岌岌乎?城堞之扞禦,使升高而無階謾,顒顒而延。佇先生曰:非也!夫物理之不齊,亶鉅纖之異,宜凡藏蓄之廣博,必高深而難窺儻其中之狹隘,外卑薄以奚疑?苟處下而視高會,何異乎?斥鷃笑大鵬於藩籬主人,於是與客躡高[ ],眺清賞闢,重扃披宿,莽歷石級而步趨睇宮庭之峻,廣扣玲瓏之綺,疏拜蒙倛之遺像,覽碑碣之籀文,聆絲竹之絕響,爰從容而詠,歸挹清風之蕭爽。

【夫子之牆賦】       元  汪克寬
敏學主人與博古先生遊於
尼山之麓,曲阜之墟。
造孔林之闕里,瞻至聖之攸居。
楩楠連雲而薈鬱,檜柏參天而扶疏。【楩楠連雲,而薈鬱檜柏,參天而扶疏,】
蹕亭嵯峨而倚空,杏壇甃甓而荒蕪。【蹕亭嵯峨,而倚空杏壇,甃甓而荒蕪,】
列橫序之層構,峙鉅殿之中巋;【列橫序之層,構峙鉅殿之中。巋屹崇門之突兀,】
屹崇門之突兀,繚周垣之迴紆。

主人喟然而歎曰:端木子所謂數仞之牆,其在茲乎?
吾子衣蹁躚之逢掖,冠崔嵬之章甫。
塗抹丹鉛,摹寫今古。【摹寫今古行式,】
行式淵騫,言稱求路。【淵騫言稱求路,】
盍為抽思逞辭,飭章繪句。【盍為抽思逞辭飭,章繪句鋪,】
鋪張弘麗之規,緣飾高廣之度。【張弘麗之規,】
極詞人之炫燿,亟援筆而為賦。

先生曰:嘻!所謂夫子之牆,豈今之所謂牆哉!
粵自二龍繞空,五星降庭。
萃大塊之清淑,會元氣之晶英。
纘聖神之華冑,集條理之大成。
拓天下之廣居,開億代之文明。

夫是以覆泰宇以為簷,立人極而為柱。【夫是以覆泰宇,以為簷立。人極而為柱,】
存至誠而為基,凝至道以為土。
文章為之華飾,德業為之培壘;
貫一理以為楨,崇萬善而為堵。
仁義中正,乃其版載之方;【乃其版載之,方詩書禮樂,】
詩書禮樂,乃其畚鍤之具。【乃其畚鍤之,具不思不勉,】
不思不勉,初何事於經營;彌高彌堅,又奚煩於削鏤。【又奚煩於削?鏤悠久無疆,】
悠久無疆,乃斯牆鞏固之跡;博厚配地,乃斯牆延袤之數。
蓋非有馮馮之聲,俾人得而聞;又非有薨薨之形,俾人得而睹。

子輿守約而獨侍,復聖瞻前而無方。
衛贛及肩之淺室,仲由駐足而升堂。【仲由駐足,而升堂彼州仇之何人,】
彼州仇之何人,固無惑乎,不足以窺聖域之渺茫。

主人囅然而笑,曰:
繄尼父之誨人,若太虛之時雨。
示後進之表儀,固無行而不與。【固無行而不與夫,】
夫豈強蔽於垣墉,岌岌乎城堞之扞禦。【豈強蔽於垣墉岌岌乎?城堞之扞禦,】
使升高而無階,謾顒顒而延佇。【使升高而無階謾,顒顒而延。佇先生曰:】

先生曰:非也!夫物理之不齊,亶鉅纖之異宜。【亶鉅纖之異,宜凡藏蓄之廣博,】
凡藏蓄之廣博,必高深而難窺。【必高深而難窺儻其中之狹隘,】
儻其中之狹隘,外卑薄以奚疑。
苟處下而視高會,何異乎斥鷃笑大鵬於藩籬。【何異乎?斥鷃笑大鵬於藩籬主人,】

主人,於是與客躡高[ ],眺清賞。【於是與客躡高[ ],眺清賞闢,】
闢重扃,披宿莽。【重扃披宿,莽歷石級而步趨睇宮庭之峻,】
歷石級而步趨,睇宮庭之峻廣。【廣扣玲瓏之綺,】
扣玲瓏之綺疏,拜蒙倛之遺像。【疏拜蒙倛之遺像,】
覽碑碣之籀文,聆絲竹之絕響。
爰從容而詠歸,挹清風之蕭爽。【爰從容而詠,歸挹清風之蕭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09: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爵賦          明陶安
赫上帝之有命賦,良貴於心,官全眾美,而光榮超萬。物而尊安,蓋是爵得於天之所賦,何假分茅而胙土?班瑞而錫鞶也,惟人有心主宰一身,克具天理。故曰:天君當其大化,渾淪沖氣,絪縕質凝,胚腪靈秀,為人帝令誕,敷付以性真。上帝若曰:咨爾心官,聰聽誥戒,天地生物。元德至大全體為仁妙用,為愛畀汝。斯爵惻隱,爰在服此,寵嘉力行,無怠制事之宜。其理為義,應酬裁度,發彊剛毅畀汝。斯爵羞惡所繫,申服嚴訓,擴充必至。維爾心官,朕所簡閱,尚其毋貳,臨汝昭晰,行之以禮,粲然有節,文之詳明之,以智截然有是非之別,既降衷而不遺,當秉彝而對越。然而與是德者,天之道。實其德者,人之功盡己而。忠則仁義實蘊於其中,循物而信,則仁義實用於無窮。樂夫!善而不倦,會無間於始終,茲皆天爵,可慕可從咨爾。心官以思為職,代天作工,為民立極敬授爾。爵其永無斁,於是尊居靈臺,光闢泰宇,端莊整肅,臨莅而處以方寸,為所封之土,以誠信為所佩之組耳。目之司有其統筋骸之束,有其主維屏維翰,嚴禦欲之雄藩,如圭如璧。瑩真純之奧府,遂乃極高明而為堂蹈,中正而為塗。觀艮象以行庭,御巽風以乘車,施廣譽而代繡,積太和而成廚,醉以道德之醇飫,以義理之腴袞衣,赤紱未足為重,高牙大纛,何足為殊,凡君臣父子之有倫,隆殺等級之異,宜揭綱常於萬世,示法則於群黎於以為邦家之光,於以立太平之基,則又皆出於斯也。嗚呼!時降風移,人爵是炫。趙孟斯貴,趙孟能賤,枉己求合,浮雲歆羨,昧天爵之。當修宜鄒,孟氏感於世變也。系曰:皇天無私兮,賦德在躬。彝倫咸備兮,委任實隆匪。軒冕而自榮兮,不品秩而能崇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守而不能舍也。誓忠貞以自許兮,庶幾因時而待賈也。

【天爵賦】          明   陶安
赫上帝之有命,賦良貴於心官。【赫上帝之有命賦,良貴於心,官全眾美,】
全眾美而光榮,超萬物而尊安。【而光榮超萬。物而尊安,】
蓋是爵得於天之所賦;何假分茅而胙土,班瑞而錫鞶  也。

惟人有心,主宰一身。【惟人有心主宰一身,】
克具天理,故曰天君。【故曰:天君當其大化,】
當其大化渾淪,沖氣絪縕。【渾淪沖氣,絪縕質凝,】
質凝胚腪,靈秀為人。【胚腪靈秀,為人帝令誕,】
帝令誕敷,付以性真。【敷付以性真。】

上帝若曰:
咨爾心官,聰聽誥戒。gai
天地生物,元德至大。dai【元德至大全體為仁妙用,】
全體為仁,妙用為愛。ai【為愛畀汝。斯爵惻隱,】
畀汝斯爵,惻隱爰在。zai【爰在服此,寵嘉力行,無怠制事之宜。】
服此寵嘉,力行無怠。dai

制事之宜,其理為義。
應酬裁度,發彊剛毅。【發彊剛毅畀汝。】
畀汝斯爵,羞惡所繫。【斯爵羞惡所繫,】
申服嚴訓,擴充必至。

維爾心官,朕所簡閱。
尚其毋貳,臨汝昭晣。【臨汝昭晰,晰xi字讹,应为晣zhe/jie】
行之以禮,口口口口,粲然有口口口節。【有缺失】
文之以詳,明之以智;截然有是非之別。【文之詳明之,以智截然有是非之別,】
【我妄补以字】
既降衷而不遺,當秉彝而對越。

然而與是德者,天之道;實其德者,人之功。【人之功盡己而。】
盡己而忠,則仁義實蘊於其中;【忠則仁義實蘊於其中,】
循物而信,則仁義實用於無窮。
樂夫!善而不倦,會無間於始終。
茲皆天爵,可慕可從。【可慕可從咨爾。】

咨爾心官,以思為職。【心官以思為職,】
代天作工,為民立極。【為民立極敬授爾。爵其永無斁,】
敬授爾爵,其永無斁。

於是
尊居靈臺,光闢泰宇。
端莊整肅,臨莅而處。【臨莅而處以方寸,】
以方寸為所封之土,【為所封之土,以誠信為所佩之組耳。】
以誠信為所佩之組。
耳目之司有其統,【目之司有其統筋骸之束,有其主維屏維翰,】
筋骸之束有其主。
維屏維翰,嚴禦欲之雄藩;
如圭如璧。瑩真純之奧府。

遂乃
極高明而為堂,蹈中正而為塗。tu/tv【遂乃極高明而為堂蹈,中正而為塗。】
觀艮象以行庭,御巽風以乘車。cu/jv
施廣譽而代繡,積太和而成廚。chu/zv
醉以道德之醇,飫以義理之腴。yu/yv【醉以道德之醇飫,以義理之腴袞衣,】
袞衣赤紱,未足為重;【赤紱未足為重,】
高牙大纛,何足為殊。shu/shv

凡君臣父子之有倫,隆殺等級之異宜。【隆殺等級之異,宜揭綱常於萬世,】
揭綱常於萬世,示法則於群黎。【示法則於群黎於以為邦家之光,】
於以為邦家之光,於以立太平之基。
則又皆出於斯也。

嗚呼!
時降風移,人爵是炫。
趙孟斯貴,趙孟能賤。
枉己求合,浮雲歆羨。
昧天爵之當修,宜鄒孟氏感於世變   也。【昧天爵之。當修宜鄒,孟氏感於世變也。】

系曰:
皇天無私兮,賦德在躬。
彝倫咸備兮,委任實隆。【委任實隆匪。】
匪軒冕而自榮兮,不品秩而能崇。【不品秩而能崇紛】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守而不能舍     也。xia/su/she
誓忠貞以自許兮,庶幾因時而待賈  也。jia/gu/ge

【天爵賦】          明   陶安
赫上帝之有命,賦良貴於心官。
全眾美而光榮,超萬物而尊安。
蓋是爵得於天之所賦;何假分茅而胙土,班瑞而錫鞶也。

惟人有心,主宰一身。
克具天理,故曰天君。
當其大化渾淪,沖氣絪縕。
質凝胚腪,靈秀為人。
帝令誕敷,付以性真。

上帝若曰:
咨爾心官,聰聽誥戒。
天地生物,元德至大。
全體為仁,妙用為愛。
畀汝斯爵,惻隱爰在。
服此寵嘉,力行無怠。

制事之宜,其理為義。
應酬裁度,發彊剛毅。
畀汝斯爵,羞惡所繫。
申服嚴訓,擴充必至。

維爾心官,朕所簡閱。
尚其毋貳,臨汝昭晣。
行之以禮,口口口口,粲然有口口口節。
文之以詳,明之以智,截然有是非之別。
既降衷而不遺,當秉彝而對越。

然而與是德者,天之道;實其德者,人之功。
盡己而忠,則仁義實蘊於其中;
循物而信,則仁義實用於無窮。
樂夫!善而不倦,會無間於始終。
茲皆天爵,可慕可從。

咨爾心官,以思為職。
代天作工,為民立極。
敬授爾爵,其永無斁。

於是尊居靈臺,光闢泰宇。
端莊整肅,臨莅而處。
以方寸為所封之土;以誠信為所佩之組。
耳目之司有其統,筋骸之束有其主。
維屏維翰,嚴禦欲之雄藩;如圭如璧。瑩真純之奧府。

遂乃
極高明而為堂,蹈中正而為塗。
觀艮象以行庭,御巽風以乘車。
施廣譽而代繡,積太和而成廚。
醉以道德之醇,飫以義理之腴。
袞衣赤紱,未足為重;高牙大纛,何足為殊。

凡君臣父子之有倫,隆殺等級之異宜。
揭綱常於萬世,示法則於群黎。
於以為邦家之光,於以立太平之基。
則又皆出於斯也。

嗚呼!
時降風移,人爵是炫。
趙孟斯貴,趙孟能賤。
枉己求合,浮雲歆羨。
昧天爵之當修,宜鄒孟氏感於世變也。

系曰:
皇天無私兮,賦德在躬。
彝倫咸備兮,委任實隆。
匪軒冕而自榮兮,不品秩而能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守而不能舍也。
誓忠貞以自許兮,庶幾因時而待賈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09: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經籍典第二百九十九卷四書部藝文二〈詩〉
齋居感興二十首〈錄一首〉 宋朱熹【五字齐言韵诗,也搞错】
顏生躬四勿,曾子日三省。《中庸》首謹獨衣錦思,尚絅偉哉!鄒孟氏雄辯極馳騁,操存一言要為爾。挈裘領丹青,著明法,古今垂煥炳,何事千載餘,無人踐斯境。

【齋居感興二十首〈錄一首〉】 宋   朱熹
顏生躬四勿,曾子日三省。xing/sheng
中庸首謹獨,衣錦思尚絅。jing/jieng【另读jiong】【《中庸》首謹獨衣錦思,尚絅偉哉!】
偉哉鄒孟氏,雄辯極馳騁。ping/cheng【鄒孟氏雄辯極馳騁,】
操存一言要,為爾挈裘領。ling/lieng【操存一言要為爾。挈裘領丹青,】
丹青著明法,古今垂煥炳。bing/bieng【著明法,古今垂煥炳,】
何事千載餘,無人踐斯境。jing/jieng

只有首尾两联没搞错。

經籍典第三百三卷孝經部藝文一
《曾參贊》唐·蘇頲【一半错】
百行之極,三才以教聖人,敘經曾氏知孝,全予手足,動斯容貌,事君事親,是則是效。

【曾參贊】唐·蘇頲
百行之極,三才以教。【三才以教聖人,】
聖人敘經,曾氏知孝。【敘經曾氏知孝,】
全予手足,動斯容貌。
事君事親,是則是效。

《孝經臺賦》張昔
孝為行先教,實理本。故元宗探宣尼之旨,窺聖理之閫,爰索隱以鉤深,或詞約而意遠然。後勒睿旨於他山之石,樹崇臺為儒林之苑,天文煥發知孝道之克,宣微旨高懸,示仁風之已返,上崇君德,下達人情,王猷玉潤,帝典金清,誼雖刑於子,道理實暢乎家聲,施之於人,風俗可移,於孝理懸之,於教日月方,比於貞明。不然,何以卓爾孤標?介然守正,金字累累,以條貫銀鉤,歷歷而交映,故嚮之者,修睦就之者,起敬。斯乃示生民之大端,仰高山之景行至哉!聖化本本元元。酌其旨而薄俗,可厚毗於政,而理道可敦。故德以順民為大,而治以肅教為尊,非無《詩》《書》殆務,陳其行本,非無貴賤,必願宗其化源,且高而不危者,尚乎臺磨而不磷者,莫如石揭貞質於庠序,殊祕府之竹帛,諒乃侔天地而始終,豈特垂載祀於千百?靜而繹思文。固在茲一人有作比屋允,釐覽君君臣臣之間,則心乎愛矣,於尊尊卑卑之道,則學而知之矧乎,雕琢成章,區分式序,方隅而不失其正篇次,而各得其所,三千子之鼓篋邈矣,具瞻十八章之箴規,觸之備舉,乃知孝理馨香,有時而彰,不壞不朽,化被無疆,所以播鴻休於玉葉,表嗣子於明王,故曰:孝者,天之經也。宜乎配地久而天長!

【孝經臺賦】張昔
孝為行先,教實理本。【孝為行先教,實理本。】
故元宗探宣尼之旨,窺聖理之閫。

爰索隱以鉤深,或詞約而意遠。【或詞約而意遠然。】
然後勒睿旨於他山之石,樹崇臺為儒林之苑。
天文煥發,知孝道之克宣;【天文煥發知孝道之克,宣微旨高懸,】
微旨高懸,示仁風之已返。

上崇君德,下達人情。
王猷玉潤,帝典金清。
誼雖刑於子道,理實暢乎家聲。【誼雖刑於子,道理實暢乎家聲,】
施之於人,風俗可移於孝理;【風俗可移,於孝理懸之,於教日月方,比於貞明。】
懸之於教,日月方比於貞明。

不然,
何以卓爾孤標,介然守正。
金字累累以條貫,銀鉤歷歷而交映。【金字累累,以條貫銀鉤,歷歷而交映,】
故嚮之者,修睦;就之者,起敬。【故嚮之者,修睦就之者,起敬。】
斯乃示生民之大端,仰高山之景行。【仰高山之景行至哉!】

至哉聖化,本本元元。【聖化本本元元。】
酌其旨而薄俗可厚,毗於政而理道可敦。【酌其旨而薄俗,可厚毗於政,而理道可敦。】
故德以順民為大,而治以肅教為尊。
非無詩書,殆務陳其行本,【非無《詩》《書》殆務,陳其行本,】
非無貴賤,必願宗其化源。

且高而不危者,尚乎臺;【尚乎臺磨而不磷者,】
磨而不磷者,莫如石。【莫如石揭貞質於庠序,】
揭貞質於庠序,殊祕府之竹帛。
諒乃侔天地而始終,豈特垂載祀於千百。

靜而繹思,文固在茲。【靜而繹思文。固在茲一人有作比屋允,】
一人有作,比屋允釐。【釐覽君君臣臣之間,】
覽君君臣臣之間,則心乎愛矣;
於尊尊卑卑之道,則學而知之。【則學而知之矧乎,】

矧乎雕琢成章,區分式序。
方隅而不失其正,篇次而各得其所。【方隅而不失其正篇次,而各得其所,】
三千子之鼓篋,邈矣具瞻;【三千子之鼓篋邈矣,具瞻十八章之箴規,】
十八章之箴規,觸之備舉。

乃知孝理馨香,有時而彰。
不壞不朽,化被無疆。
所以播鴻休於玉葉,表嗣子於明王。
故曰:孝者,天之經也,宜乎配地久而天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0: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代皇子謝賜御書孝經十六句表》王應麟

臣某言伏蒙聖慈,賜臣御書《孝經》十六句者,睿謨垂裕,夙承父訓之嚴,神畫流恩,備舉聖經之要,因心立教,拭目知榮,臣某惶懼惶懼,頓首頓首,惟夫子之發微言,為曾參而陳孝道,首述君親之事,謹始及終,復虞富貴之移,戒危與溢,身行口言之無失天經地義。之兼該事,可法德可尊表裡,俱正居致敬養,致樂造次,弗違神明,四海以交孚,進退一忱,而匪懈有覽,顯親揚名之旨,繹其精微,披至德要,道之編撮,其樞要創熙朝資善之學,肇祥符丙辰之春,詔儒臣而續是經,錫宸章而刊諸石,洊觀洪藻宏賁前,猷臣德愧溫文性慚,岐嶷出,有師入,有保蚤;齒虞庠親,則父尊,則君恪,趨周寢曩者,分封之渙,號誨之全,孝以移忠,旨趨會於五經,未窺聖縕德,教加於百姓,徒仰皇明,載睹河雒圖書之光,如親洙泗問答之語,茲蓋恭遇學稽古典,筆寓天常祚嗣,萬年受祉,而施於子冠冕,百行得手而應於心,約漆簡千有餘,言探驪珠六十四字,淳化祕丘之刻祖武,可繩紹興御書之朌人文增煥臣敢不聿嚴,琰寫式廣家藏明發誦六章之《詩》,遠邁唐宮之賜,札夙夜事一人之訓,凜如建邸之陳圖。臣無任感天荷聖激切屏營之至,謹奉表稱謝以聞,臣某惶懼惶懼,頓首頓首,謹言。

【代皇子謝賜御書孝經十六句表】王應麟
臣某言:
伏蒙聖慈,賜臣御書《孝經》十六句者。

睿謨垂裕,夙承父訓之嚴;
神畫流恩,備舉聖經之要。

因心立教,拭目知榮。

臣某惶懼惶懼,頓首頓首。

惟夫子之發微言,
為曾參而陳孝道。

首述君親之事,謹始及終;
復虞富貴之移,戒危與溢。

身行口言之無失,
天經地義之兼該。

事可法,德可尊,表裡俱正;
居致敬,養致樂,造次弗違。

神明四海以交孚,
進退一忱而匪懈。


覽顯親揚名之旨,繹其精微,
披至德要道之編,撮其樞要。

創熙朝資善之學,
肇祥符丙辰之春。

詔儒臣而續是經,
錫宸章而刊諸石。

洊觀洪藻,
宏賁前猷。


德愧溫文,
性慚岐嶷。

出有師,入有保,蚤齒虞庠;
親則父,尊則君,恪趨周寢。

曩者
分封之渙,
號誨之全。

孝以移忠旨,趨會於五經;
未窺聖縕德,教加於百姓。

徒仰皇明,
載睹河雒圖書之光,
如親洙泗問答之語。

茲蓋恭遇學稽古典,筆寓天常。

祚嗣萬年,受祉而施於子;
冠冕百行,得手而應於心。

約漆簡,千有餘言;
探驪珠,六十四字。

淳化祕丘之刻,祖武可繩;
紹興御書之朌,人文增煥。

臣敢不聿嚴琰寫,式廣家藏。

明發誦六章之詩,遠邁唐宮之賜札;
夙夜事一人之訓,凜如建邸之陳圖。

臣無任感天荷聖,激切屏營之至,謹奉表稱謝以聞。
臣某惶懼惶懼,頓首頓首。
謹言。

《孝經圖劄子》文彥博
臣以官忝師保得侍邇英伏睹閣中有,仁祖命學士蔡襄所書《孝經圖》張於南壁,以便觀覽,有以見仁祖孝德在躬,推廣以及天下恭,以皇帝陛下天資聖德,行在《孝經》,嘗聞令講官備錄經義,進於禁中,臣伏望陛下,日省而時思之。

【孝經圖劄子】文彥博
臣以官忝師保,得侍邇英。【臣以官忝師保得侍邇英伏睹閣中有,】
伏睹閣中,有仁祖命學士蔡襄所書《孝經圖》,張於南壁,以便觀覽。
有以見仁祖孝德在躬,推廣以及天下。【推廣以及天下恭,】

恭以皇帝陛下
天資聖德,行在孝經。
嘗聞令講官備錄經義,進於禁中。
臣伏望陛下,日省而時思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1: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經籍典第三百六十一卷經學部藝文一
《五經閣賦》〈以禮傳詩書易成教為韻〉許堯佐【前已有出过】
王者為邦,實先學校,不有載籍,何以垂教,必由乎文字,使知乎忠孝,東序西序取乎游焉息焉八索九丘,俾其是則是,效粵我后矣。聖哲者歟命儒官兮至公以居所崇,唯學所寶,惟書搜群,言而斯在,立重閣而藏,諸觀其結構孤高,軒扉對啟,飾不及侈,儉而中禮,丹楹之上標銀牓之煌煌,峻宇之前閱子衿之濟濟,於是六籍咸萃,百代無遺,恭儉之教比事之,辭虞夏商周之五典,國風雅頌之四詩,既精微之與廣博莫不森羅,而在茲文移科斗之質字別魚魯之疑軸,星攢而花散,帶蜺舒而草滋櫺,檻風來動,芸香之苾苾,綺疏日映見,鉛槧之纍纍,覽彼縑緗,請披記傳,或崇其臺以邀非望之福,或邃其榭以逞荒怠之讌,未若事惟師古政以化成樸斲之勤,每弛怠於儒學黼藻之飾不加賁於檐楹,由是事美德風人歌懿績校,則同於天祿藏乃異於魯壁左平右墄,雖有陋於明堂,上棟下宇,乃不踰於大易別有名繫庠序,身衣縫掖,睹茲閣之岧嶢,諒吾道之弘益。

【五經閣賦】許堯佐
王者為邦,實先學校。
不有載籍,何以垂教。
必由乎文字,使知乎忠孝。
東序西序,取乎游焉息焉;【東序西序取乎游焉息焉八索九丘,】
八索九丘,俾其是則是效。【俾其是則是,效粵我后矣。】

粵我后矣,聖哲者歟。【聖哲者歟命儒官兮至公以居所崇,】
命儒官兮,至公以居。
所崇唯學,所寶惟書。【唯學所寶,惟書搜群,】
搜群言而斯在,立重閣而藏諸。【言而斯在,立重閣而藏,諸觀其結構孤高,】

觀其結構孤高,軒扉對啟。
飾不及侈,儉而中禮。
丹楹之上,標銀牓之煌煌;峻宇之前,閱子衿之濟濟。

於是六籍咸萃,百代無遺。
恭儉之教,比事之辭。【恭儉之教比事之,辭虞夏商周之五典,】
虞夏商周之五典,國風雅頌之四詩。
既精微之與廣博,莫不森羅而在茲。【既精微之與廣博莫不森羅,而在茲文移科斗之質字別魚魯之疑軸,】
文移科斗之質,字別魚魯之疑。
軸星攢而花散,帶蜺舒而草滋。【星攢而花散,帶蜺舒而草滋櫺,】
櫺檻風來,動芸香之苾苾;【檻風來動,芸香之苾苾,】
綺疏日映,見鉛槧之纍纍。【綺疏日映見,鉛槧之纍纍,】

覽彼縑緗,請披記傳。
或崇其臺,以邀非望之福;或邃其榭,以逞荒怠之讌。

未若事惟師古,政以化成。【未若事惟師古政以化成樸斲之勤,】
樸斲之勤,每弛怠於儒學;【每弛怠於儒學黼藻之飾不加賁於檐楹,】
黼藻之飾,不加賁於檐楹。

由是事美德風,人歌懿績。【由是事美德風人歌懿績校,】
校則同於天祿,藏乃異於魯壁。【則同於天祿藏乃異於魯壁左平右墄,】
左平右墄,雖有陋於明堂;上棟下宇,乃不踰於大易。【乃不踰於大易別有名繫庠序,】
別有名繫庠序,身衣縫掖。yi【另读ye】
睹茲閣之岧嶢,諒吾道之弘益。

《漢章帝白武殿觀諸儒講五經賦》
漢章帝以文教式孚象德崇儒倣石渠徵校文之所配白武集青衿之徒於是,發明詔,下皇都,宏辨者憤憤悱悱,博議者雲萃風趨,所以讚揚政理,豈惟探討典謨?爾其高觀洞開,鴻儒四會,擅古今之美,為皇王之最,八索九丘之籍,理析異同,三墳五典之書義,分小大舉兩端而擬議,與百代而沙汰,既理貫於中,亦聲聞于外,實鉤深而索隱況,致遠而情高,信積學而無倦,豈待問而有勞,談柄乍揮,振冠蓋之岌岌,詞源忽注,瀉江海之滔滔。將以演制度之善論威儀之盛,撮五經之閫閾為九流之龜鏡連山,魯史自此而刊禮義詩書,自茲乃正夫如是,始可以化人倫,施國柄,有典有則,惟明惟聖,上知恭勤,下審教令,然後代有等威理,歸清淨懿哉?釋鈐鍵之樞奧,賾精微而討論。疑之者風散冰釋,學之者理順義存,可以明乎褒貶,從其簡易,貢別九州,興窮六義,豈惟槭之說蓋亦識之智,今我后化葉人文莫群陋漢日越堯君觀其環林森森,璧池浩浩,鴻儒碩生旦夕,探討曲盡庶彙旁流聖造,則知儒者可為帝王之師保。

【漢章帝白武殿觀諸儒講五經賦】漢章帝
【漢章帝以文教式孚象德崇儒倣石渠徵校文之所配白武集青衿之徒於是,】
以文教式孚,象德崇儒。
倣石渠,徵校文之所;配白武,集青衿之徒。
於是發明詔,下皇都。
宏辨者,憤憤悱悱;博議者,雲萃風趨。
所以讚揚政理,豈惟探討典謨。

爾其高觀洞開,鴻儒四會。
擅古今之美,為皇王之最,
八索九丘之籍,理析異同;
三墳五典之書。義分小大。【三墳五典之書義,分小大舉兩端而擬議,】
舉兩端而擬議,與百代而沙汰。
既理貫於中,亦聲聞于外。

實鉤深而索隱,況致遠而情高。【實鉤深而索隱況,致遠而情高,】
信積學而無倦,豈待問而有勞。
談柄乍揮,振冠蓋之岌岌;詞源忽注,瀉江海之滔滔。

將以演制度之善,論威儀之盛。【將以演制度之善論威儀之盛,】
撮五經之閫閾,為九流之龜鏡。【撮五經之閫閾為九流之龜鏡連山,】
連山魯史,自此而刊;【魯史自此而刊禮義詩書,】
禮義詩書,自茲乃正。【自茲乃正夫如是,】
夫如是,始可以化人倫,施國柄。
有典有則,惟明惟聖。
上知恭勤,下審教令。
然後代有等威,理歸清淨。【然後代有等威理,歸清淨懿哉?】

懿哉,
釋鈐鍵之樞奧,賾精微而討論。
疑之者風散冰釋,學之者理順義存。

可以明乎褒貶,從其簡易。
貢別九州,興窮六義。
豈惟槭之說,蓋亦識之智。

今我后化葉人文。
莫群陋漢,日越堯君。

觀其環林森森,璧池浩浩。
鴻儒碩生,旦夕探討。【鴻儒碩生旦夕,探討曲盡庶彙旁流聖造,】
曲盡庶彙,旁流聖造。
則知儒者,可為帝王之師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6: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學壁經賦》〈以六經典法刊正文字為韻〉王履貞
國家誕敷文命建學崇政,置六經于屋壁,作群儒之龜鏡,剪遺文以辯謬,俾雅誥以詳正,是以儒業益敷,皇風載盛,斆學既闡廓宇斯分,飾素壁而照月,構丹梁而結雲,於是集青衿之侶,延鴻鶴之群,貞八索,起三墳,採典謨之淪翳,次編簡之繽紛,稽古至今,從百家之正義,歸真背偽,俾四海之同文於是,博考群臣,宣明舊典,既科斗之互缺亦魚魯之相舛,依鳥跡而難從,訪蛇形而莫辯,定茲金,簡規程,邈之隸書,遵彼古文,參史籀之大篆,然後命鍾張之藝,詔文學之官,界四壁以繩,直揮五色之毫端,粲爾其彩,照然可觀,雖一勞之克定,乃千載之不刊,錯綜既備,班列有次欲昭明於六書,先褒貶於一字,俾去舛訛之惑,用全述作之意,苟不絕乎?韋編將永齊於石記,至於止戈為武,反正為文,將為後生之式,必憲先王之法,爰及垂露懸鍼鶴頭蛟足,酌前賢之模楷,為後來之軌躅,瞻彼垣牆,代茲簡牘,篇章煥炳,文雅照燭,正以先王之脩,則曲禮三千,習以孔門之徒,則冠者五六,所謂一人作則,京國儀刑光我廊廟,異彼丹青示人,範於古訓,正國常以典經,既文明乎天下,宜遠域而來庭。

【太學壁經賦】王履貞
國家誕敷文命,建學崇政。【國家誕敷文命建學崇政,】
置六經于屋壁,作群儒之龜鏡。
剪遺文以辯謬,俾雅誥以詳正。
是以儒業益敷,皇風載盛。

斆學既闡,廓宇斯分。
飾素壁而照月,構丹梁而結雲。
於是集青衿之侶,延鴻鶴之群。
貞八索,起三墳。
採典謨之淪翳,次編簡之繽紛。
稽古至今,從百家之正義;歸真背偽,俾四海之同文。【俾四海之同文於是,】

於是,博考群臣,宣明舊典。
既科斗之互缺,亦魚魯之相舛。【既科斗之互缺亦魚魯之相舛,】
依鳥跡而難從,訪蛇形而莫辯。
定茲金簡,規程邈之隸書;【定茲金,簡規程,邈之隸書,】
遵彼古文,參史籀之大篆。

然後命鍾張之藝,詔文學之官。
界四壁以繩直,揮五色之毫端。【界四壁以繩,直揮五色之毫端,】
粲爾其彩,照然可觀。
雖一勞之克定,乃千載之不刊。

錯綜既備,班列有次。【班列有次欲昭明於六書,】
欲昭明於六書,先褒貶於一字。
俾去舛訛之惑,用全述作之意。
苟不絕乎韋編,將永齊於石記。【苟不絕乎?韋編將永齊於石記,】

至於止戈為武,反正為文。

將為後生之式,必憲先王之法。

爰及垂露懸鍼,鶴頭蛟足。【爰及垂露懸鍼鶴頭蛟足,】
酌前賢之模楷,為後來之軌躅。
瞻彼垣牆,代茲簡牘。
篇章煥炳,文雅照燭。
正以先王之脩,則曲禮三千;習以孔門之徒,則冠者五六。

所謂
一人作則,京國儀刑。【京國儀刑光我廊廟,】
光我廊廟,異彼丹青。【異彼丹青示人,】
示人範於古訓,正國常以典經。【範於古訓,正國常以典經。】
既文明乎天下,宜遠域而來庭。

《太學刱置石經賦》王履貞
我國家學校是崇創石經于其中,用千年之聖將,遺萬古之風,元化式敷厥德既彰于有截聲詩再闡斯文庶表於無窮,既而招學苑之徒命他山之役,綴滿壁之鴻文,結峻天之遠碧,且曰:道自人弘,教由時易,若不考深旨,勒貞石,布落落於廣庭,陳岩岩於千尺,則何以表吾道之不騫?見伊唐之有赫者哉。由是雕鎪之功備矣,文質之義昭然,鑿寒光而嶄嶄迭映,駢古色而字字相宣,儼彼貞規韞玉之姿益壯,窮諸墨妙崩雲之勢彌堅。事既葉於造,微理乃符於摭實削成,豈勞於執簡壁立,更逾於散帙,旁分鳥跡且非精衛之銜來,遠映天光有若蝸皇之補出,可謂洙泗之風不墜,而教化之道益敦鑽仰苟同於深奧咫尺,可見於微言,五色參差,天下之文章,盡在丹楹。俯矙聖人之閫閾斯存,豈非吾君秉茲一德光被四極堅貞為庶士之規,考禮作百王之式,既乃辨舛錯而定魯魚,然後二三子是效是則。

【太學刱置石經賦】王履貞
我國家學校是崇,創石經于其中。【我國家學校是崇創石經于其中,】
用千年之聖。將遺萬古之風。
元化式敷,厥德既彰于有截;【元化式敷厥德既彰于有截聲詩再闡斯文庶表於無窮,】
聲詩再闡,斯文庶表於無窮。

既而招學苑之徒,命他山之役。
綴滿壁之鴻文,結峻天之遠碧。
且曰:道自人弘,教由時易。
若不考深旨,勒貞石。
布落落於廣庭,陳岩岩於千尺。
則何以表吾道之不騫?見伊唐之有赫者哉。

由是雕鎪之功備矣,文質之義昭然。
鑿寒光而嶄嶄迭映,駢古色而字字相宣。
儼彼貞規,韞玉之姿益壯;窮諸墨妙,崩雲之勢彌堅。

事既葉於造微,理乃符於摭實。【事既葉於造,微理乃符於摭實削成,】
削成豈勞於執簡,壁立更逾於散帙。【豈勞於執簡壁立,更逾於散帙,】
旁分鳥跡,且非精衛之銜來;遠映天光,有若蝸皇之補出。

可謂洙泗之風不墜,而教化之道益敦。【而教化之道益敦鑽仰苟同於深奧咫尺,】
鑽仰苟同於深奧,咫尺可見於微言。【可見於微言,】
五色參差,天下之文章盡在;【天下之文章,盡在丹楹。】
丹楹俯矙,聖人之閫閾斯存。【俯矙聖人之閫閾斯存,】

豈非吾君秉茲一德,光被四極。【豈非吾君秉茲一德光被四極堅貞為庶士之規,】
堅貞為庶士之規,考禮作百王之式。
既乃辨舛錯而定魯魚,然後二三子是效是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7: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壞宅得書賦》蔣凝
孔氏之居中藏古書,當霸魯壞隳之日,見亡秦焚滅之餘,卜數仞為繚垣時之潛矣,定四科于竹簡,世以傳諸當其漢偃兵戈,魯修宮掖將窮下國之侈,遂去前賢之籍,并吞一畝,方取地以崇居,摧折兩楹,遂得書于暗壁,悲夫其宅也,人亡道窮,削跡于中,瓦毀而阼階缺裂,塵飛而環堵空濛,鯉也必趨之。庭將為輦路,仲由未入之室欲創離宮,其書也藏深廢久。坑儒之後,蟲侵而鳥跡微,虧土蝕而韋編欲朽,虞夏不刊之典出彼圬墁,殷周將喪之文存于培塿,于是升彼堂矣,棄諸簡焉,信遺趾兮,必毀寧古文兮,可傳將卜樓臺划榛蕪而矻若俄聞金石扣寂寞以鏗然,王乃凝思潛聽,追蹤往索,欽其宅兮不壞,知其書兮可學。悔隳古而榮今,願習禮而聞樂,門庭猶在,存聖者之規模,蟲篆難詳,是古人之質樸倚伏相推于焉有之不廣其居則斯文永墜,不聞其樂則往跡全隳,信乎君子所居亦廢興而有數,聖人大道當用舍而隨時,今皇家修典墳,崇閫閾,開儒館以待士,設文教以濟國,千秋萬歲知此道之無窮,四海九州信將來之有得。

【壞宅得書賦】蔣凝
孔氏之居,中藏古書。
當霸魯壞隳之日,見亡秦焚滅之餘。
卜數仞為繚垣,時之潛矣;【卜數仞為繚垣時之潛矣,】
定四科于竹簡,世以傳諸。【世以傳諸當其漢偃兵戈,】

當其漢偃兵戈,魯修宮掖。【魯修宮掖將窮下國之侈,】
將窮下國之侈,遂去前賢之籍。
并吞一畝,方取地以崇居;摧折兩楹,遂得書于暗壁。

悲夫其宅也,人亡道窮,削跡于中。
瓦毀而阼階缺裂,塵飛而環堵空濛。
鯉也必趨之庭,將為輦路;【鯉也必趨之。庭將為輦路,】
仲由未入之室,欲創離宮。【仲由未入之室欲創離宮,】

其書也,藏深廢久。
坑儒之後,蟲侵而鳥跡微虧,土蝕而韋編欲朽。
虞夏不刊之典,出彼圬墁;【虞夏不刊之典出彼圬墁,】
殷周將喪之文,存于培塿。【殷周將喪之文存于培塿,】

于是升彼堂矣,棄諸簡焉。
信遺趾兮必毀,寧古文兮可傳。【必毀寧古文兮,可傳將卜樓臺划榛蕪而矻若俄聞金石扣寂寞以鏗然,】
將卜樓臺,划榛蕪而矻若;俄聞金石,扣寂寞以鏗然。

王乃凝思潛聽,追蹤往索。
欽其宅兮不壞,知其書兮可學。
悔隳古而榮今,願習禮而聞樂。
門庭猶在,存聖者之規模;
蟲篆難詳,是古人之質樸。【是古人之質樸倚伏相推于焉有之不廣其居則斯文永墜,】

倚伏相推,于焉有之。
不廣其居,則斯文永墜;
不聞其樂,則往跡全隳。【不聞其樂則往跡全隳,】
信乎君子所居,亦廢興而有數;聖人大道,當用舍而隨時。

今皇家修典墳,崇閫閾。
開儒館以待士,設文教以濟國。
千秋萬歲,知此道之無窮;四海九州,信將來之有得。

《經神賦》〈以明識經旨能若神矣為韻〉文彥博
昔鄭康成英聰挺生,擅窮經之妙譽,著饗德之嘉名,識洞精微,我則惟變所適,學臻幾奧,我則用晦而明,豈不以溫故知新、博聞強識明先典之奧義?曉聖人之遺則,是以道並無方功侔不測下帷靡,怠莫窮乎?變化云為開卷,自精可驗乎?聰明正直,豈止夫遊心萬仞,皓首一經,爰因學以知道,遂表人之最靈闡揚乎?黃卷青箱,難迷禍福,講貫乎三墳五典,可洞幽冥嶽嶽、騰芳孜孜,擅美允符得一之義,克配害盈之理。敦《詩》罔倦,應遵嶽降之言。學《易》彌勤,自合蓍圓之旨。若夫彼之神兮,於冥漠而足稱此之神兮。在探討以為能諒,咸因於廣博固靡,自而依憑,劉孝標之書淫豈能方軌,杜元凱之傳癖誠宜服膺,厥號堪嘉斯言可度,蓋經明之是務,豈石言之,有託多文為美知福善以攸同,非聖不談信依仁而宛若偉哉。斯人揚名立學,以學優而既顯將誠感以斯親有同乎?周季劉臻皆稱漢聖,且異夫隋初楊素止號江神,是何盛德昭然,遺芳若此。當一時之攸仰俾千載而可韙神兮。神兮與百神而有殊,吾亦禱之久矣。

【經神賦】文彥博
昔鄭康成,英聰挺生。
擅窮經之妙譽,著饗德之嘉名。
識洞精微,我則惟變所適;學臻幾奧,我則用晦而明。

豈不以溫故知新、博聞強識。【博聞強識明先典之奧義?】
明先典之奧義,曉聖人之遺則。
是以道並無方,功侔不測。【是以道並無方功侔不測下帷靡,】
下帷靡怠,莫窮乎變化云為;【怠莫窮乎?變化云為開卷,】
開卷自精,可驗乎聰明正直。【自精可驗乎?聰明正直,】

豈止夫遊心萬仞,皓首一經。
爰因學以知道,遂表人之最靈。【遂表人之最靈闡揚乎?】
闡揚乎黃卷青箱,難迷禍福;【黃卷青箱,難迷禍福,講貫乎三墳五典,】
講貫乎三墳五典,可洞幽冥。【可洞幽冥嶽嶽、騰芳孜孜,】

嶽嶽騰芳,孜孜擅美。【擅美允符得一之義,】
允符得一之義,克配害盈之理。
敦詩罔倦,應遵嶽降之言;學易彌勤,自合蓍圓之旨。

若夫
彼之神兮,於冥漠而足稱;【若夫彼之神兮,於冥漠而足稱此之神兮。】
此之神兮,在探討以為能。【在探討以為能諒,】
諒咸因於廣博,固靡自而依憑。【咸因於廣博固靡,自而依憑,】
劉孝標之書淫,豈能方軌;杜元凱之傳癖,誠宜服膺。

厥號堪嘉,斯言可度。duo【厥號堪嘉斯言可度,】
蓋經明之是務,豈石言之有託。tuo【豈石言之,有託多文為美知福善以攸同,】
多文為美,知福善以攸同;非聖不談,信依仁而宛若。ruo【非聖不談信依仁而宛若偉哉。】
偉哉斯人,揚名立學。xuo【另读xve】

以學優而既顯,將誠感以斯親。
有同乎周季劉臻,皆稱漢聖;且異夫隋初楊素,止號江神。

是何盛德昭然,遺芳若此。
當一時之攸仰,俾千載而可韙。【當一時之攸仰俾千載而可韙神兮。】
神兮神兮,與百神而有殊,吾亦禱之久矣。【神兮與百神而有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9: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徒擢塵判》李暄
曲阜縣申孔禮教授生徒仲春欲祭,令生徒顏恭
炊飯,及有塵落甑中,恭先食有塵之飯,恭友仲勇譖,恭於禮失,恭云不知,將祭州科罪者斷,雪。

曲阜境帶龜蒙地,鄰鳧繹,淹中禮樂,仲尼之盛德不渝,闕里詩書洙泗之英規,尚在孔禮家承學府。業宗詞林,黃金滿籯,白珪無玷,泮宮刷羽,方宣鳳德之儀,沂水騰鱗再啟,龍蹲之教,壇花啟杏,設絳帳而橫經,市葉抽槐,據緇帷而闡教經來斯,講式崇函丈之規,龍見而雩大備嚴禋之禮,顏恭躬膺冑子跡齒顓門叨承俎豆之間,竊聽弦歌之末爰,崇奠祭乃肅粢盛。方執爨於吳樵,忽飛塵於范甑,師乃未飯,豈可先嘗,神且將歆,寧宜預食,不恭之罰,罪合寘於嚴科,無大之刑理,或存於宥過,州司忽罰,頗涉深文,臺局寬刑,實尊平曲。

【生徒擢塵判】李暄
曲阜縣,申孔禮,教授生徒,仲春欲祭。
令生徒顏恭炊飯。及有塵落甑中。恭先食有塵之飯。
恭友仲勇,譖恭於禮失。
恭云:不知將祭。
州科罪者斷,雪。

曲阜境帶龜蒙,地鄰鳧繹。【曲阜境帶龜蒙地,鄰鳧繹,】
淹中禮樂,仲尼之盛德不渝;
闕里詩書,洙泗之英規尚在。【闕里詩書洙泗之英規,尚在孔禮家承學府。】
孔禮家承學府,業宗詞林。
黃金滿籯,白珪無玷。
泮宮刷羽,方宣鳳德之儀;
沂水騰鱗,再啟龍蹲之教。【沂水騰鱗再啟,龍蹲之教,】
壇花啟杏,設絳帳而橫經;
市葉抽槐,據緇帷而闡教。【據緇帷而闡教經來斯,】
經來斯講,式崇函丈之規;【講式崇函丈之規,】
龍見而雩,大備嚴禋之禮。【龍見而雩大備嚴禋之禮,】

顏恭躬膺冑子,跡齒顓門。【顏恭躬膺冑子跡齒顓門叨承俎豆之間,】
叨承俎豆之間,竊聽弦歌之末。【竊聽弦歌之末爰,】
爰崇奠祭,乃肅粢盛。【崇奠祭乃肅粢盛。】
方執爨於吳樵,忽飛塵於范甑。
師乃未飯,豈可先嘗;神且將歆,寧宜預食。
不恭之罰,罪合寘於嚴科;無大之刑,理或存於宥過。【無大之刑理,或存於宥過,】
州司忽罰,頗涉深文;臺局寬刑,實尊平曲。

《申公杜門判》亡名氏
申公杜門不出,聚遠方眾百餘人里中興訟。

儒惟教先,學乃德本,苟立誠以脩業,終養中而果行,故道存斯貴,方類是歸,無愆自遠之會,庶廣克成之業。雖門人請益,既有孚於鼎新,而邑里無儀卻興言於獄訟沉吟,漢牘反復周典黨而成,聚義非止於嚴科,問以辯之理,何妨於聚學兄,杜門不出事,匪干進敦魯服之元風,指楚郊之遠避,講習典禮,翱翔墳索,足以激揚時俗,光闡儒門,諒旌賁之可知。豈訟聲之所及?捨而勿問,深謂國章。

【申公杜門判】亡名氏
申公杜門不出,聚遠方眾百餘人里中興訟。

儒惟教先,學乃德本。
苟立誠以脩業,終養中而果行。
故道存斯貴,方類是歸。
無愆自遠之會,庶廣克成之業。
雖門人請益,既有孚於鼎新;
而邑里無儀,卻興言於獄訟。【而邑里無儀卻興言於獄訟沉吟,】
沉吟漢牘,反復周典。【漢牘反復周典黨而成,】
黨而成聚,義非止於嚴科;【聚義非止於嚴科,】
問以辯之,理何妨於聚學。【問以辯之理,何妨於聚學兄,】

杜門不出,事匪干進。【杜門不出事,匪干進敦魯服之元風,】
敦魯服之元風,指楚郊之遠避。
講習典禮,翱翔墳索。
足以激揚時俗,光闡儒門。
諒旌賁之可知,豈訟聲之所及。
捨而勿問,深謂國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20: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申公杜門判》毋煚 jing/jiong【廣韻】【集韻】俱永ving切,音憬。
達士遵德,至人榮道,金圖玉簡,自勤鄒壁之書,綠綬青章,不樂漢庭之貴。申公括囊墳史,養道衡門洞任氏之書倉,擬曹家之經苑,廣居自樂,任吾德以逾高俗里罕,通杜茲門而不出仲舒之帷,屢下太丘之眾增多。適光聞於邦,儒遽辭興於里訟,況詩宗傳府皆馬鄭之徒,鴻儒碩生盡游夏之黨,周人紀律不睹於前科,鄭國鑄書未彰乎舊法,庶惟先託謂合通方。

【申公杜門判】毋煚
達士遵德,至人榮道。
金圖玉簡,自勤鄒壁之書;綠綬青章,不樂漢庭之貴。
申公括囊墳史,養道衡門。【養道衡門洞任氏之書倉,】
洞任氏之書倉,擬曹家之經苑。
廣居自樂,任吾德以逾高;【任吾德以逾高俗里罕,】
俗里罕通,杜茲門而不出。【通杜茲門而不出仲舒之帷,】
仲舒之帷屢下,太丘之眾增多。【屢下太丘之眾增多。】
適光聞於邦儒,遽辭興於里訟。【適光聞於邦,儒遽辭興於里訟,】

況詩宗傳府,皆馬鄭之徒;
鴻儒碩生,盡游夏之黨。【況詩宗傳府皆馬鄭之徒;鴻儒碩生盡游夏之黨。】

周人紀律,不睹於前科;
鄭國鑄書,未彰乎舊法。【周人紀律不睹於前科;鄭國鑄書未彰乎舊法。】

庶惟先託,謂合通方。【庶惟先託謂合通方。】

《坐於左塾判》盧昌
里胥坐於左塾,鄰長怒而逐之,縣科無禮,鄰長訴其毀儒叛道之失。

人最物靈,道由學立。詩書禮樂列聖,巨儒之教,行孝慈忠良,父子君臣之義,備是以國學宏建,列於東序西序者,盡是桓門弟子。鄉校大起,游於右塾。左塾者無非馬帳,生徒聞詩以言執禮,而動遵夫子之善誘,仰先師之至言,渺爾里胥,莫知令典,公門鞠躬,未彰於嘉,躅黌塾促膝有戾於憲章似茲,無禮之人難免有皮之詠,幸接孟氏芳鄰,愧無武城,令宰欲聞絃歌,尚須讀法。

【坐於左塾判】盧昌
里胥坐於左塾,鄰長怒而逐之,縣科無禮,鄰長訴其毀儒叛道之失。

人最物靈,道由學立。
詩書禮樂,列聖巨儒之教行;【詩書禮樂列聖,巨儒之教,行孝慈忠良,】
孝慈忠良,父子君臣之義備。【父子君臣之義,備是以國學宏建,】

是以
國學宏建,列於東序西序者,盡是桓門弟子;
鄉校大起,游於右塾左塾者,無非馬帳生徒。【游於右塾。左塾者無非馬帳,生徒聞詩以言執禮,】

聞詩以言,執禮而動。【而動遵夫子之善誘,】
遵夫子之善誘,仰先師之至言。
渺爾里胥,莫知令典。

公門鞠躬,未彰於嘉躅;【未彰於嘉,躅黌塾促膝有戾於憲章似茲,】
黌塾促膝,有戾於憲章。

似茲無禮之人,【無禮之人難免有皮之詠,】
難免有皮之詠。

幸接孟氏芳鄰,
愧無武城令宰。【愧無武城,令宰欲聞絃歌,】

欲聞絃歌,尚須讀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08: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聚徒教授判》宋·少真
甲聚徒教授,每春秋享射以素木瓠葉為俎豆。

學以知道行,以成德,謂脩己之不懈,斯化人而有孚。甲括習詩書,佩服忠信,談經不同於稷下,請益其多,強學頗類。於關西發蒙,斯眾既聞講道,亦見習儀,且享以訓人射則觀德。維茲素木匏葉哉,足表獻酬之,教矧彼桑弧蒿矢耳方昭揖遜之,容學不殖其落乎?禮不行,斯壞矣,春秋勿替何迷,鄒魯之風禮義不愆,敢忘城闕之刺祭,遵施之於軍旅尚不云,非劉昆列之於家庭,且未言失古,則可據今何以疑,所謂習不違經,學無廢業,彼譖人者,徒效西鄰之責,言何尤女兮。請遵東觀之故事。

【聚徒教授判】宋·少真
甲聚徒教授,每春秋享射,以素木瓠葉為俎豆。

學以知道,行以成德。【學以知道行,以成德,】
謂脩己之不懈,斯化人而有孚。

括習詩書,佩服忠信。

談經不同於稷下,請益其多;
強學頗類於關西,發蒙斯眾。【強學頗類。於關西發蒙,斯眾既聞講道,】

既聞講道,亦見習儀。
且享以訓人,射則觀德。【且享以訓人射則觀德。】

維茲素木匏葉哉,足表獻酬之教;【足表獻酬之,教矧彼桑弧蒿矢耳方昭揖遜之,】
矧彼桑弧蒿矢耳,方昭揖遜之容。【容學不殖其落乎?】

學不殖,其落乎,【學不殖其落乎,】
禮不行,斯壞矣。

春秋勿替,何迷鄒魯之風;【春秋勿替何迷,鄒魯之風禮義不愆,】
禮義不愆,敢忘城闕之刺。【敢忘城闕之刺祭,】

祭遵施之於軍旅,尚不云非;【遵施之於軍旅尚不云,非劉昆列之於家庭,】
劉昆列之於家庭,且未言失。【且未言失古,】
古則可據,今何以疑。【則可據今何以疑,】
所謂習不違經,學無廢業。

彼譖人者,徒效西鄰之責言;【徒效西鄰之責,言何尤女兮。】
何尤女兮,請遵東觀之故事。

聚徒教授判      胡連
學以道尊,禮為教首,事克師古人焉。生惑眷言,彼甲惟德潤身敦,詩說禮奉,守先王之訓,博聞強識能為君子之儒,是以生徒駿奔負笈,雲集橫經,紛其滿席,執禮爛其盈門,故能春秋匪懈,享祀不忒,教冑子之威儀,陳鄉人之揖遜,登以素器射從,薄物稽諸匏葉有若蘩蘋,桑弧不類於桃弧,兔首豈齊於狸首,同劉昆之故事,習俎豆於私室,異祭遵之,前式陳禮,容於軍旅,古則無議,今亦何傷。徒小有言,責其行禮,欲崇北海之術,謹遵東觀之詞。

【聚徒教授判】胡連
學以道尊,禮為教首。
事克師古,人焉生惑。【事克師古人焉。生惑眷言,】
眷言彼甲,惟德潤身。【彼甲惟德潤身敦,】
敦詩說禮,奉守先王之訓;【詩說禮奉,守先王之訓,博聞強識能為君子之儒,】
博聞強識,能為君子之儒。

是以生徒駿奔,負笈雲集。【是以生徒駿奔負笈,雲集橫經,】
橫經紛其滿席,執禮爛其盈門。【紛其滿席,執禮爛其盈門,】
故能春秋匪懈,享祀不忒。
教冑子之威儀,陳鄉人之揖遜。
登以素器,射從薄物。【登以素器射從,薄物稽諸匏葉有若蘩蘋,】
稽諸匏葉,有若蘩蘋。【稽諸匏葉有若蘩蘋,】
桑弧不類於桃弧,兔首豈齊於狸首。
同劉昆之故事,習俎豆於私室;
異祭遵之前式,陳禮容於軍旅。【異祭遵之,前式陳禮,容於軍旅,】
古則無議,今亦何傷。
徒小有言,責其行禮。
欲崇北海之術,謹遵東觀之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08: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鄰壁光判》亡名氏
郗珍性好讀書,家貧。鄰家富,乃穿鄰壁,取燭光,鄰告為盜。

郗珍黃冠野客,白屋寒生,仰桂林之一枝,猶思對策,掩蓬門之三逕,無忘偷光。但學以資身,行不踰志,因人之利,尚或不為竊鄰之光,何居而可,必欲三餘不棄。百遍無疲,原憲弊衣杖藜而非病顏回陋巷,飲水而多歡,既知讀書,應聞對馬與其穿壁,何如聚螢?若觀過,知仁推情敝獄,束縕之婦尚未過於黃沙,懸梁之夫庶獲哀於丹筆,違禮入律理或難容,居法徇私,斯焉有在。

【求鄰壁光判】无名氏
郗珍性好讀書,家貧。鄰家富,乃穿鄰壁,取燭光,鄰告為盜。

郗珍黃冠野客,白屋寒生。
仰桂林之一枝,猶思對策;掩蓬門之三逕,無忘偷光。
但學以資身,行不踰志。
因人之利,尚或不為;【尚或不為竊鄰之光,】
竊鄰之光,何居而可。

必欲三餘不棄,百遍無疲。

原憲弊衣杖藜而非病,【原憲弊衣杖藜而非病顏回陋巷,飲水而多歡,】
顏回陋巷飲水而多歡。

既知讀書,應聞對馬;【應聞對馬與其穿壁,】
與其穿壁,何如聚螢?

若觀過知仁,推情敝獄。【若觀過,知仁推情敝獄,】

束縕之婦,尚未過於黃沙;【束縕之婦尚未過於黃沙,】
懸梁之夫,庶獲哀於丹筆。【懸梁之夫庶獲哀於丹筆,】

違禮入律,理或難容 ;【違禮入律理或難容,】
居法徇私,斯焉有在。

求鄰壁光判   康廷之
郗珍荷衣橫帶,緝柳編蒲,有賤籯金將希片玉。南都自富,北郭實貧,殊謝梁鴻不求因熱,乃如蘇季願借餘光,已接武於匡衡,方齊蹤於甯越,室仞非邃,未窺夫子之牆,紡織可兼,輒鑿鄰人之壁,情非竊,伏事涉穿窬,抑有前聞,宜徵故實,從按記過,不合論辜。

【求鄰壁光判】康廷之
郗珍荷衣橫帶,緝柳編蒲。
有賤籯金,將希片玉。【有賤籯金將希片玉。】
南都自富,北郭實貧。【北郭實貧殊謝梁鴻不求因熱,】
殊謝梁鴻,不求因熱;【殊謝梁鴻不求因熱,】
乃如蘇季,願借餘光。【乃如蘇季願借餘光,】
已接武於匡衡,方齊蹤於甯越。
室仞非邃,未窺夫子之牆;
紡織可兼,輒鑿鄰人之壁。
情非竊伏,事涉穿窬。【情非竊,伏事涉穿窬,】
抑有前聞,宜徵故實。
從按記過,不合論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08: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耽書著床判》崔融
孔安家貧,耽書一座,數載不移,故穿床。邑宰以為惰農,遂蒙笞責,廉使謂高賢附狀。

孔安家承闕里訓,習淹中黃叔度之生平、朱買臣之故事,康成進德斯覽卷於八千,士安行道,願加年於數百。邑宰職當訓俗,務在化人,管幼安之藜床莫欽高義,王君公之板榻,靡尚真規,縲絏冶長,昔聞其事,鞭撻甯越,今見其人,徒有望於勤農,終致慚於勵學,廉使親承聖旨,肅事澄清,一字之褒,人知激節,片言之貶,士識愧心,附狀稱不優賢,據理自須慚德,更懷文過須是提刑。

【耽書著床判】崔融
孔安家貧,耽書一座,數載不移,故穿床。邑宰以為惰農,遂蒙笞責,廉使謂高賢附狀。

孔安家承闕里,訓習淹中。【孔安家承闕里訓,習淹中黃叔度之生平、】
黃叔度之生平,朱買臣之故事。
康成進德,斯覽卷於八千;【康成進德斯覽卷於八千,】
士安行道,願加年於數百。
邑宰職當訓俗,務在化人。
管幼安之藜床,莫欽高義;【管幼安之藜床莫欽高義,】
王君公之板榻,靡尚真規。

縲絏冶長,昔聞其事;
鞭撻甯越,今見其人。

徒有望於勤農,
終致慚於勵學。

廉使親承聖旨,肅事澄清。

一字之褒,人知激節;
片言之貶,士識愧心。

附狀稱不優賢,
據理自須慚德。

更懷文過,須是提刑。【更懷文過須是提刑。】

《直講無他伎判》王靈潮
丁專經直講每無他伎,進考或人告。

丁以聚學立身,脩詞果行,從師氏之六藝,當孔門之四科,淑行惟新,鱣魚已落,清言如屑,麈尾先搖,既珍席之,有光亦經笥之攸屬,籯金奪價,琢玉成功,皆取判於一經,蓋不資於他,伎誣其善誘,生此薄言由也。兼人常聞於片折參則不敏,必造其兩詞,更請推尋,然議斷割。

【直講無他伎判】王靈潮
丁專經直講,每無他伎,進考,或人告。

丁以聚學立身,脩詞果行。
從師氏之六藝,當孔門之四科。

淑行惟新,鱣魚已落;
清言如屑,麈尾先搖。

既珍席之有光,【既珍席之,有光亦經笥之攸屬,】
亦經笥之攸屬。

籯金奪價,
琢玉成功。

皆取判於一經,
蓋不資於他伎。【蓋不資於他,伎誣其善誘,】

誣其善誘,生此薄言。【生此薄言由也。】

由也兼人,常聞於片折;【兼人常聞於片折參則不敏,必造其兩詞,】
參則不敏,必造其兩詞。

更請推尋,然議斷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0: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代守臣謝賜御書周易尚書表》湯思退
宸章帝藻粲如琬琰之傳,神畫聖謨較若天人之備,啟函拜賜,拭目知榮,竊以法始,四營莫辯乎易,文兼五典皆聚於書,續東魯之韋編,發先秦之竹簡,意廣大而孰測辭灝噩以莫窺,其在累朝以為世訓,顧宣帝立梁丘之學,豈革荄茲之談,彼明皇睹洪範之篇,徒改陂頗之字,未有留神乙夜。探賾前經,刪妄論於九師,掇徽言於四代,寫之縑帙,示於薦紳,體飛動於龍鸞,義昭回於星斗,月將日就,彰聖學於祇勤墨妙筆,精竦侯藩之瞻戴懋,乃非常之績,屬我中興之朝,恭惟皇帝陛下識際道真,行高世表,垂衣裳而致治,蓋取乾坤廣視,聽以御圖,一似堯禹,故此躬行之至見乎。心畫之間教兼被於臣鄰賜,不殊於中外祕書,深刻已參,淳化之孝經,方國咸頒遠陋漢光之手札臣叨分符竹獲睹寶奎八法難如徒驚端勁遒偉之狀一圻所治願布精微疏通之風。

【代守臣謝賜御書周易尚書表】湯思退
宸章帝藻,粲如琬琰之傳;
神畫聖謨,較若天人之備。

啟函拜賜,
拭目知榮。

竊以
法始四營,莫辯乎易;
文兼五典,皆聚於書。

續東魯之韋編,
發先秦之竹簡。

意廣大而孰測;
辭灝噩以莫窺。

其在累朝,
以為世訓。

顧宣帝立梁丘之學,豈革荄茲之談;
彼明皇睹洪範之篇,徒改陂頗之字。

未有
留神乙夜,
探賾前經。

刪妄論於九師,
掇徽言於四代。

寫之縑帙,
示於薦紳。

體飛動於龍鸞,
義昭回於星斗。

月將日就,彰聖學於祇勤;
墨妙筆精,竦侯藩之瞻戴。

懋乃非常之績,
屬我中興之朝。

恭惟皇帝陛下
識際道真,行高世表。
垂衣裳而致治,蓋取乾坤;
廣視聽以御圖,一似堯禹。

故此躬行之至,
見乎心畫之間。

教兼被於臣鄰;
賜不殊於中外。

祕書深刻,已參淳化之孝經;
方國咸頒,遠陋漢光之手札。

臣叨分符竹,獲睹寶奎。

八法難如,徒驚端勁遒偉之狀;
一圻所治,願布精微疏通之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經賦》〈有序〉貝瓊
五經載道之器,秦燒詩書,經燬而道自若也。漢求壞爛之餘,《書》、《禮》、《樂》已殘缺十九,惟《易》以卜筮存。《詩》以弦歌存,《春秋》以口授存,而俗儒章句之徒傅會穿鑿,使五經大義不明於天下,不亦悲夫。靈帝熹平四年,議郎蔡邕與棠溪楊賜馬日磾、張馴、韓說單颺等求定五經文字,詔許之,邕乃書丹於石,命工刻之立於太學門外,時四方摹者日以千計,然未知道之所存也,特以邕之書耳。洎唐文宗時,高重為國子祭酒,與鄭覃復刊定九經於石,嗚呼!漢唐石經已風摧雨剝於數百年之久,與岐陽之鼓、嶧山之碑同一榛莽,已因推衍,其凡以為之賦云

繄聖作而明述兮,尼父集夫大成,歷四海其遑遑兮,威鳳瘖而不鳴吁嗟時之終否兮。託空言以載道,世莫知予奚恤兮。閱萬世其杲杲,嬴既暴而不德兮,舉六籍而焚之,薄先王之仁義兮。尚法律而為治,悲祖龍之鮑腥兮。阬亦湮而無煙,《易》幸存於卜筮兮。《詩》亦肄於筦絃,《春秋》閟而不出兮。《禮》、《樂》佚而不全,蝌蚪蠹於壁中兮。光白虹之射,天嬴遂僨而劉王兮。家六合而寧謐,乃約法而除律兮。掇壞爛於十一洎六葉而遘武兮。炳大明之當中,黜百家之淆亂兮。一道術之異同,易蝌蚪而為隸兮。復家畜而人誦,道固不可泯兮。亦何待夫汗牛而充棟時,既降而道晦兮。經蟳滅而莫收割申勸之或舛兮。眾咸失於校讎,屬熹平之四祀兮。帝孝靈之當宁,正儒術之穿鑿兮。偉中郎之博古,辨魯魚與亥豕兮。割南山之堅珉巍乎,四十有六兮,樹翼翼之成均鉤銕畫之屈強兮。妙骨氣之洞達,非餓隸之羸形兮。非寒巖之枯枿,非醉草之欹斜兮,非劍舞之渾脫,初崩雲之恍恍兮。粲列宿之離離鸞,振翼以夭矯兮。樹交枝以參差,鷙鳥以乍飛兮,群鵝游而戲海,彼鶴頭與隼尾兮,曾何足以為態捷奔泉之渴驥兮。縱入草之驚蛇勢,或埒於墜石兮,體已悟於畫沙觀者,紛其堵立兮。車連連其日至豈八法之是尚兮。幸經存而不墜,陋石鼓之苔剝兮,鄙漆書之土瘞觀,奇陽而偶陰兮。窮太極于有無感堯湯之禪放兮,求厥中於典謨何二南之和平兮。悲雅變而逮風儀,三千與三百兮。伊朝夕之攸執何曲折而精微兮。謹一出而一入,嗟聖人之憂世兮。徒感麟而掩泣,二百四十二年之筆削兮。善既勸而奸戢正彝夏之內外兮。亦綱常之攸立夫何經之徒存兮。昧古訓之時式痛賣官而列肆兮。盛後宮之傾國奄豎黨以盤錯兮。又孰恤乎社稷九州裂而鼎峙兮,黎庶化而為豺經,雖鑴而何補兮。政與道而相乖逮有唐之文宗兮,乃繼漢而有作礱巨石之嶄嶄兮,列廣庭之落落吁回首其幾何兮。悉風摧而雨剝文斷殘而莫辨兮。委荊棘之漠漠吾恐為沈犀於蜀門兮,同刻鯨於昆池曾不若慶雲與松風兮。託艮岳而效奇又焉得紀功千載兮。擬岣嶁之禹碑誶曰已焉哉。石經泐兮剡藤出書連車兮。布萬國撫遺墨兮。相得失道之存兮昭白日。

【石經賦〈有序〉】貝瓊
五經載道之器,秦燒詩書,經燬而道自若也。漢求壞爛之餘,《書》、《禮》、《樂》已殘缺十九,惟《易》以卜筮存。《詩》以弦歌存,《春秋》以口授存,而俗儒章句之徒傅會穿鑿,使五經大義不明於天下,不亦悲夫。靈帝熹平四年,議郎蔡邕與棠溪楊賜馬日磾、張馴、韓說單颺等求定五經文字,詔許之,邕乃書丹於石,命工刻之立於太學門外,時四方摹者日以千計,然未知道之所存也,特以邕之書耳。洎唐文宗時,高重為國子祭酒,與鄭覃復刊定九經於石,嗚呼!漢唐石經已風摧雨剝於數百年之久,與岐陽之鼓、嶧山之碑同一榛莽,已因推衍,其凡以為之賦云

繄聖作而明述兮,尼父集夫大成。
歷四海其遑遑兮,威鳳瘖而不鳴。

吁嗟時之終否兮,託空言以載道。
世莫知予奚恤兮。閱萬世其杲杲。

嬴既暴而不德兮,舉六籍而焚之。
薄先王之仁義兮。尚法律而為治。

悲祖龍之鮑腥兮,阬亦湮而無煙。
易幸存於卜筮兮。詩亦肄於筦絃。

春秋閟而不出兮。禮樂佚而不全。
蝌蚪蠹於壁中兮,光白虹之射天。【光白虹之射,天嬴遂僨而劉王兮。】

嬴遂僨而劉王兮,家六合而寧謐。
乃約法而除律兮,掇壞爛於十一。【掇壞爛於十一洎六葉而遘武兮。】

洎六葉而遘武兮,炳大明之當中。
黜百家之淆亂兮,一道術之異同。

易蝌蚪而為隸兮,復家畜而人誦。
道固不可泯兮,亦何待夫汗牛而充棟。【亦何待夫汗牛而充棟時,】

時既降而道晦兮,經蟳滅而莫收。【既降而道晦兮。經蟳滅而莫收割申勸之或舛兮。】
割申勸之或舛兮,眾咸失於校讎。

屬熹平之四祀兮,帝孝靈之當佇。zhu【帝孝靈之當宁。宁ning不韵,讹。佇,久也】
正儒術之穿鑿兮,偉中郎之博古。gu

辨魯魚與亥豕兮,割南山之堅珉。【割南山之堅珉巍乎,】
巍乎四十有六兮,樹翼翼之成均。【四十有六兮,樹翼翼之成均鉤銕畫之屈強兮。】

鉤銕畫之屈強兮,妙骨氣之洞達。

非餓隸之羸形兮,非寒巖之枯枿。huei/【另读nie即蘖】
非醉草之欹斜兮,非劍舞之渾脫。tuei/【另读tuo】

初崩雲之恍恍兮,粲列宿之離離。li【粲列宿之離離鸞,】
鸞振翼以夭矯兮,樹交枝以參差。chi

鷙鳥以乍飛兮,群鵝游而戲海。hai
彼鶴頭與隼尾兮,曾何足以為態。tai【曾何足以為態捷奔泉之渴驥兮。】

捷奔泉之渴驥兮,縱入草之驚蛇。xia/xu/she【縱入草之驚蛇勢,】
勢或埒於墜石兮,體已悟於畫沙。sha/su/she【或埒於墜石兮,體已悟於畫沙觀者,】

觀者紛其堵立兮,車連連其日至。zhi/zei【紛其堵立兮。車連連其日至豈八法之是尚兮。】
豈八法之是尚兮,幸經存而不墜。zvi/zhuei
陋石鼓之苔剝兮,鄙漆書之土瘞。yi/yei

觀奇陽而偶陰兮,窮太極于有無。wu
感堯湯之禪放兮,求厥中於典謨。mu【求厥中於典謨何二南之和平兮。】

何二南之和平兮,悲雅變而逮風儀。yi/ye
三千與三百兮,伊朝夕之攸執。zhi/zhe【伊朝夕之攸執何曲折而精微兮。】

何曲折而精微兮,謹一出而一入。ri/re【另读ru】
嗟聖人之憂世兮,徒感麟而掩泣。qi/qe

二百四十二年之筆削兮,善既勸而奸戢。ji【善既勸而奸戢正彝夏之內外兮。】
正彝夏之內外兮,亦綱常之攸立。li【亦綱常之攸立夫何經之徒存兮。】

夫何經之徒存兮,昧古訓之時式。she/shi/sei【昧古訓之時式痛賣官而列肆兮。】
痛賣官而列肆兮,盛後宮之傾國。gue/guei【盛後宮之傾國奄豎黨以盤錯兮。】
奄豎黨以盤錯兮,又孰恤乎社稷。je/ji/jei【又孰恤乎社稷九州裂而鼎峙兮,】

九州裂而鼎峙兮,黎庶化而為豺。cai【黎庶化而為豺經,】
經雖鑴而何補兮,政與道而相乖。guai【雖鑴而何補兮。政與道而相乖逮有唐之文宗兮,】

逮有唐之文宗兮,乃繼漢而有作。zuo【乃繼漢而有作礱巨石之嶄嶄兮,】
礱巨石之嶄嶄兮,列廣庭之落落。luo【列廣庭之落落吁回首其幾何兮。】

吁回首其幾何兮,悉風摧而雨剝。bo【悉風摧而雨剝文斷殘而莫辨兮。】
文斷殘而莫辨兮,委荊棘之漠漠。mo【委荊棘之漠漠吾恐為沈犀於蜀門兮,】

吾恐為沈犀於蜀門兮,同刻鯨於昆池。chi/chei【同刻鯨於昆池曾不若慶雲與松風兮。】
曾不若慶雲與松風兮,託艮岳而效奇。qi/qei【託艮岳而效奇又焉得紀功千載兮。】
又焉得紀功千載兮,擬岣嶁之禹碑。bi/bei【擬岣嶁之禹碑誶曰已焉哉。】

誶曰:
已焉哉,
石經泐兮剡藤出。qvei/qve/cuo/chu【石經泐兮剡藤出書連車兮。】
書連車兮布萬國。guei/gue/guo/gu【布萬國撫遺墨兮。】

撫遺墨兮相得失。she/shi【相得失道之存兮昭白日。】
道之存兮昭白日。re /r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6: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故而知新,上午翻到之前整理的古艺文,当时没发现一个错别字,只以为是缺一个字
【搜韵】【类书集成】乾象典第三十三卷日部藝文一
《秋日懸清光賦》唐文獻
有趨炎公子,方弭蓋于廣原,乍停驂于曲畛。于時眾芳,歇槁葉殞。對靈景之蕭森,愬鳴飆以凄緊。惝兮恍兮,歎無愁而不盡揚清。大夫過而揖之曰:先生其類宋玉之愁乎。且四時皆天之行,而何悲此凜秋。是未知炎炎者易滅,而隆隆者不可以久留。請賦秋日,令先生釋煩襟、洗塵眸焉。若夫視融解馭,蓐收司蕝,霜禽應令,風篁協節,寒潭潦收,淪池波滅。槭高梧之森森,萎芳蘭之茁茁。時維清旻載肅,涼夜未央。聆天雞兮咿喔,起金鴉兮扶桑。既熒熒而閃閃,亦煜煜而煌煌。騁六螭之逸足,散九道之輪光。奄昒昕而始旦,視陽鼉乎垂芒。寒商助其清暉,閶闔翼以高翔。爾其蟬露乍晞,鷹風未競,柔祇若拭,圓靈似鏡。睇九陌之無氛,儼八埏乎朗映。銅鉦挂兮崇蓋明,玉宇輝兮澄江淨。既乃禪于午位,宅是離宮。埽涼煙之曭莽,占灝氣之玲瓏。晃朗乎傾玉壺之萬壑,熠焴乎紛匹練于長空。既合璧以生潤,亦抱珥而有融。雖金行肅殺,乍回光于凋柳;而奔駒迅疾,猶委照于疏桐。影霞天兮孤騖,流江瀨兮離鴻。揮魯戈兮返舍,候漢瑞兮再中。半規乍沒,[ ]曀不對。靄西崑之餘映,恍大地其銀鎔。于是庭飄沆瀣,砌冷鳴蛩。瞻皓月何纖纖,借藻景之膧膧。繄澄暉乎宵晝,維大明兮始終。若其連觀蜿蜓,周除嵾畢,朱户葳蕤,丹楹爽塏。驚墮粉於蓮房,睠飄香於蘭茝。爾乃緣隙通煇,乘虛炫彩。雲屏非暗,綺疏不礙。景謝玉虛,光搖碧海。縰點綴以微雲,亦曜靈之無改。遂使菊圃散一叢之金,桂苑霏千林之釆。疇云具腓,芳菲若在。亦有綠雲遍野,黃茂盈阡,多黍多稌,甫田大田,斯箱擊轂,袒負摩肩。發御廩,開百廛,肅霜維時,朗旭高懸。出農甿於胼胝,滋我稼之穎堅。歌堯日兮煙晃,樂舜畝兮有年。若夫榆關晝開,羽書不歇,壯士苛殳,將軍載瞂,草枯胡騎。驕露冷,鳴笳發。聽邊馬兮有歸心,俄翔陽兮挂清樾。爍彼琱弧,燿茲元鉞。揚我師之景炎,蕩游氛于窮髮。指杲曜以長驅,志慨慷而吞戎。羯又有林泉曠士,嘉遯逸人,偶塵圭綬,終懷隱淪。茲日兮何日,幽蘭兮可紉。羡山川之映帶,思故國之鱸蓴。爰尋荔服,爰謝蒲輪。豈太清乎可滓,庶比潔於秋旻。於是又為歌曰:秋容淡兮秋宇寒,秋日霽威兮清可餐。安得繫之長繩兮永盤桓。趨炎子迺嗒然而喪,𢥠然而服。相與長嘯乎秋林,願永矢其弗告。
2021-2-18 11:03:07【秋日懸清光賦】唐文獻
有趨炎公子,方弭蓋于廣原,乍停驂于曲畛。
于時眾芳歇,槁葉殞。【于時眾芳,歇槁葉殞】
對靈景之蕭森,愬鳴飆以凄緊。
惝兮恍兮,歎無愁而不盡。【歎無愁而不盡揚清】

揚清大夫過而揖之曰:先生其類宋玉之愁乎。
且四時皆天之行,而何悲此凜秋。
是未知炎炎者易滅,而隆隆者不可以久留。
請賦秋日,令先生釋煩襟、洗塵眸焉。

若夫視融解馭,蓐收司蕝。
霜禽應令,風篁協節。
寒潭潦收,淪池波滅。
槭高梧之森森,萎芳蘭之茁茁。

時維清旻載肅,涼夜未央。
聆天雞兮咿喔,起金鴉兮扶桑。
既熒熒而閃閃,亦煜煜而煌煌。
騁六螭之逸足,散九道之輪光。
奄昒昕而始旦,視陽鼉乎垂芒。
寒商助其清暉,閶闔翼以高翔。

爾其蟬露乍晞,鷹風未競。
柔祇若拭,圓靈似鏡。
睇九陌之無氛,儼八埏乎朗映。
銅鉦挂兮崇蓋明,玉宇輝兮澄江淨。

既乃禪于午位,宅是離宮。
埽涼煙之曭莽,占灝氣之玲瓏。
晃朗乎傾玉壺之萬壑,熠焴乎紛匹練于長空。
既合璧以生潤,亦抱珥而有融。
雖金行肅殺,乍回光于凋柳;而奔駒迅疾,猶委照于疏桐。
影霞天兮孤騖,流江瀨兮離鴻。
揮魯戈兮返舍,候漢瑞兮再中。
半規乍沒, 曀不對    。【半規乍沒,曀不對。缺一字,】
靄西崑之餘映,恍大地其銀鎔。
于是庭飄沆瀣,砌冷鳴蛩。
瞻皓月何纖纖,借藻景之膧膧。
繄澄暉乎宵晝,維大明兮始終。

若其
連觀蜿蜓,周除嵾畢。
朱户葳蕤,丹楹爽塏。
驚墮粉於蓮房,睠飄香於蘭茝。
爾乃
緣隙通煇,乘虛炫彩。
雲屏非暗,綺疏不礙。
景謝玉虛,光搖碧海。
縰點綴以微雲,亦曜靈之無改。gai
遂使菊圃散一叢之金,桂苑霏千林之采。cai【桂苑霏千林之釆bian不韵,讹。应为采】
疇云具腓,芳菲若在。zai
【开始未发现,仔细看,才知道这里是釆不是采cai字,釆采极其相似】

亦有
綠雲遍野,黃茂盈阡。
多黍多稌,甫田大田。
斯箱擊轂,袒負摩肩。
發御廩,開百廛。
肅霜維時,朗旭高懸。
出農甿於胼胝,滋我稼之穎堅。
歌堯日兮煙晃,樂舜畝兮有年。an

若夫
榆關晝開,羽書不歇。xia/xie/xio
壯士苛殳,將軍載瞂。fa/pie/bo
草枯胡騎驕,露冷鳴笳發。fa/qve/fo【草枯胡騎。驕露冷,鳴笳發】
聽邊馬兮有歸心,俄翔陽兮挂清樾。yua/yve/yuo
爍彼琱弧,燿茲元鉞。yua/yve/yuo
揚我師之景炎,蕩游氛于窮髮。fa/qve/fo
指杲曜以長驅,志慨慷而吞戎羯。jia /jie/jio【指杲曜以長驅,志慨慷而吞戎。羯又有林泉曠士。】

又有
林泉曠士,嘉遯逸人。ren
偶塵圭綬,終懷隱淪。luen
茲日兮何日,幽蘭兮可紉。ren
羡山川之映帶,思故國之鱸蓴。chuen蓴莼
爰尋荔服,爰謝蒲輪。luen
豈太清乎可滓,庶比潔於秋旻。men从文音。【另读min】

於是又為歌曰:
秋容淡兮秋宇寒。
秋日霽威兮清可餐。
安得繫之長繩兮永盤桓。

趨炎子迺嗒然而喪,愯然而服。fou//fao/fu【[忄雙]然而服,[忄雙]同愯song3,】
相與長嘯乎秋林,願永矢其弗告。gou/gao/gu
【百度百科】
釆读作biàn,是象形字,模拟兽爪留下的印迹,引申为分辨。也读作biǎn,指兽爪。
釆极易与“采”弄混,“釆”是“撇”下面就是“米”,而“采”是由“爫”和“木”组成,需注意。
釆也是一个重要意符,审、審、番、悉、释、釉都是以釆为意符的汉字。
【完】

其中:
揮魯戈兮返舍,候漢瑞兮再中。
半規乍沒, 曀不對   。【半規乍沒,曀不對。缺一字,】
靄西崑之餘映,恍大地其銀鎔。

今天重读网文,发现应该是【[ ]曀不對】,是前面缺了一个字。那么【對】是处于韵脚,而此章是ong韵,中zhong對duei鎔rong,對字不韵。显然不能认为對字在古代读ong,念dong。于是上网输入【揮魯戈兮返舍,候漢瑞兮再中。】一查,是【 霗曀不封 fong】.

既乃禪于午位,宅是離宮。gong
埽涼煙之曭莽,占灝氣之玲瓏。long
晃朗乎傾玉壺之萬壑,熠焴乎紛匹練于長空。kong
既合璧以生潤,亦抱珥而有融。rong
雖金行肅殺,乍回光于凋柳;而奔駒迅疾,猶委照于疏桐。tong
影霞天兮孤騖,流江瀨兮離鴻。hong
揮魯戈兮返舍,候漢瑞兮再中。zhong
半規乍沒, 霗曀不封    。fong
靄西崑之餘映,恍大地其銀鎔。rong
于是庭飄沆瀣,砌冷鳴蛩。qiong
瞻皓月何纖纖,借藻景之膧膧。tong【另读chuang】
繄澄暉乎宵晝,維大明兮始終。zho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7: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經籍典第三百六十二卷經學部藝文二
《擬翰林學士胡廣等進四書五經大全表》程文
伏以景運天開丕,顯右文之治,聖功日就,式弘典學之謨編,摩總百代之微言,述作備一朝之大訓,肆菁華之采,綴耿雲漢,以昭回恭獻,明廷仰勤睿覽臣廣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竊惟天道至教,圖書呈龍馬之祥,聖人代興制作,洩乾坤之祕本,陰陽於法象六位,時成敘政事于典謨一中允執三代禪,而禮樂明備,咸稱文質之宜二南化,而里巷歌謠各止性情之正,當是時也,何其盛歟。自周道之既微,肆孔聖之有作義,存筆削志在春秋,蓋經始成于獲麟,而時適當夫歎鳳洙泗共派親,承一貫之微,鄒魯同風載闡七篇之旨,祖孫濟美授受皆真,絜矩而天下以平修道而化,育可贊自時厥,后遂失其傳,異軌分馳,固烈焚于秦焰,殊途競出,又牽合于漢疏。爰及唐宗,徒崇靡習何如。宋室聯出,真儒訓詁,雖有專門著述或多異說,遺書散見窮鄉,莫睹其全舊籍,搜聞眾議,未歸于一,必聖人在天子之位,乃昌期會道統之,傳茲蓋伏遇,德合三皇,功高五帝,天人協應法湯武之順時,曆數在躬,昭舜禹之嗣,服闢堯封,于九有奠周鼎于萬年,誕成一統之休何異,眾星之拱,時當偃武首尚修文,蓋雖能自得師,尤欲取人為善,謂孔孟以前之道如江河之在地,無日不行,而程朱以下之言,即川流之匯海,雖微必納,爰開史館,博選儒臣石室兼收,睹簡編之充棟,金函并發綴典籍以盈車,摘句尋章,分門別類,凡關係於五經者,搜羅不廢,能羽翼乎四書者,讎校亦多,取百代之言,分標傳後集群工之見,折衷大成,竊魯史一字之權,祛易學九師之弊,將欲因文見道,奚辭以子翼經,豈期衡石之程,遂獲表章之績,詞華雖富,義理賴以相資,卷帙縱繁,綱目秩然不紊,謹完繕寫,循次函封,恭進彤庭,承一人之寵命,暨頒寰宇,啟四海,以同風,將使斲輪,忘言自陋,齊桓之讀,豈徒投戈,論道漫誇,漢祖之英,臣廣等學本致身心,無他技,幸際玉堂之邃,得窺金匱之藏,信若蓍龜,敬如俎豆,睹河洛之盛,思切朝宗,登泰山之高,志勤仰止,擇善固執,敢云天下中庸誠意,正心奚取漢家仁義,徒切循牆之懼,難鳴擊壤之謠,伏願學以盡心,知性為功政,以祈天永命,為至惜寸陰於內殿,先事詩書,廣兼聽于合宮,不遺葑菲,篤恭以迓大化,位天地而成能,制禮以開太平,垂衣裳而致治臣等無任云云。

【擬翰林學士胡廣等進四書五經大全表】程文
伏以景運天開,丕顯右文之治;聖功日就,式弘典學之謨。【式弘典學之謨編,】
編摩總百代之微言,述作備一朝之大訓。
肆菁華之采綴,耿雲漢以昭回。【肆菁華之采,綴耿雲漢,以昭回恭獻,】
恭獻明廷,仰勤睿覽。【明廷仰勤睿覽臣廣等,】

臣廣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竊惟天道至教,圖書呈龍馬之祥;
聖人代興。制作洩乾坤之祕。【聖人代興制作,洩乾坤之祕本,】
本陰陽於法象,六位時成;【陰陽於法象六位,時成敘政事于典謨一中允執三代禪,】
敘政事于典謨,一中允執。
三代禪而禮樂明備,咸稱文質之宜;【而禮樂明備,咸稱文質之宜二南化,】
二南化而里巷歌謠,各止性情之正。【而里巷歌謠各止性情之正,】

當是時也,何其盛歟。
自周道之既微,肆孔聖之有作。【肆孔聖之有作義,】
義存筆削,志在春秋。
蓋經始成于獲麟,而時適當夫歎鳳。【而時適當夫歎鳳洙泗共派親,】
洙泗共派,親承一貫之微;【承一貫之微,】
鄒魯同風,載闡七篇之旨。【鄒魯同風載闡七篇之旨,】
祖孫濟美,授受皆真。【祖孫濟美授受皆真,】
絜矩而天下以平,修道而化育可贊。【絜矩而天下以平修道而化,育可贊自時厥,】
自時厥后,遂失其傳。【自時厥,后遂失其傳,】
異軌分馳,固烈焚于秦焰;殊途競出,又牽合于漢疏。

爰及唐宗,徒崇靡習;何如宋室,聯出真儒。【徒崇靡習何如。宋室聯出,真儒訓詁,】
訓詁雖有專門,著述或多異說;【雖有專門著述或多異說,】
遺書散見窮鄉,莫睹其全舊籍。
搜聞眾議,未歸于一。
必聖人在天子之位,乃昌期會道統之傳。【乃昌期會道統之,傳茲蓋伏遇,】

茲蓋伏遇德合三皇,功高五帝。
天人協應,法湯武之順時;【天人協應法湯武之順時,】
曆數在躬,昭舜禹之嗣服。【昭舜禹之嗣,服闢堯封,】
闢堯封于九有,奠周鼎于萬年。【于九有奠周鼎于萬年,】
誕成一統之休,何異眾星之拱。【誕成一統之休何異,眾星之拱,】
時當偃武,首尚修文。【時當偃武首尚修文,】
蓋雖能自得師,尤欲取人為善。
謂孔孟以前之道,如江河之在地,無日不行;【謂孔孟以前之道如江河之在地,】
而程朱以下之言,即川流之匯海,雖微必納。
爰開史館,博選儒臣。【博選儒臣石室兼收,】
石室兼收,睹簡編之充棟;金函并發,綴典籍以盈車。【金函并發綴典籍以盈車,】
摘句尋章,分門別類。
凡關係於五經者,搜羅不廢;能羽翼乎四書者,讎校亦多。
取百代之言,分標傳後;【分標傳後集群工之見,】
集群工之見,折衷大成。
竊魯史一字之權,祛易學九師之弊。
將欲因文見道,奚辭以子翼經。
豈期衡石之程,遂獲表章之績。
詞華雖富,義理賴以相資;卷帙縱繁,綱目秩然不紊。
謹完繕寫,循次函封。
恭進彤庭,承一人之寵命;暨頒寰宇,啟四海以同風。【啟四海,以同風,】
將使斲輪忘言,自陋齊桓之讀;【將使斲輪,忘言自陋,齊桓之讀,】
豈徒投戈論道,漫誇漢祖之英。【豈徒投戈,論道漫誇,漢祖之英,】

臣廣等學本致身,心無他技。【臣廣等學本致身心,無他技,】
幸際玉堂之邃,得窺金匱之藏。
信若蓍龜,敬如俎豆。
睹河洛之盛,思切朝宗;登泰山之高,志勤仰止。
擇善固執,敢云天下中庸;【敢云天下中庸誠意,】
誠意正心,奚取漢家仁義。【正心奚取漢家仁義,】
徒切循牆之懼,難鳴擊壤之謠。
伏願學以盡心,知性為功。【知性為功政,】
政以祈天,永命為至。【以祈天永命,為至惜寸陰於內殿,】
惜寸陰於內殿,先事詩書;廣兼聽于合宮,不遺葑菲。
篤恭以迓大化,位天地而成能;
制禮以開太平,垂衣裳而致治。【垂衣裳而致治臣等無任云云。】
臣等無任云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7: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擬宋頒九經于州縣學校儒臣謝表》程文
伏以雲漢章天舊典,弘昭于聖制,車書極地同文,遂遍于賢關,仰皇極之敷言,對聖人于方策古訓為式徽,猷是經俎豆含輝,藻金生色,臣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竊惟帝王之治莫不以育才為先,俊乂之興,則必典學,是尚其教統宗于一聖,其文散見于九經,故《易》辨陰陽,號為八索,而書陳政事,約有百篇四。始以詠性情三禮相為經傳,經則有禮儀威儀之辨,記則有大戴小戴之傳,九旨三科,志嚴魯史,天經地義,行在孝經,以及洙泗之徒,共成齊魯之論,文雖時顯而時晦,道則愈久而愈明,譬彼天文燦七曜二樞之順,軌方諸地,紀同五嶽四瀆之流,形顧秦火之餘,幾遇詩書之厄,自孔壁之出,猶云傳錄之艱,家有賜書,班生惜而不借,籍存祕帙,蘇昌泄以為,尤在漢熹平石經始立,及周廣順木本斯行觀摹弗及于遐,陬印鬻率入于市道,貧士至編摩于蒲柳名流,或手錄于巾箱眾理思辨于全牛,寡學實慚于半豹,殺青兼兩畏,罹漢吏之譏,自表一車,難冀晉臣之遇,豈期甕牖繩樞之子,獲睹金匱石室之藏,惟聖人善與人同聖,主惠而不費茲,蓋伏遇聰明,天縱問學,日新比歲,求言無負天心之仁愛,一經補吏,深貽世祿之箕裘,謂宰相須用讀書人,以五行益,重經術士,設直廬于祕閣,屬文苑以校讎,當疆場偃武之餘,舉庠序右文之治,崇樂正之四術,兼陳《禮》、《樂》、《詩》、《書》,本漢氏之七經,益以《孝經》、《論語》,假青編于白士,冀素食于鴻儒,游之于緇帷之林,錫之以縹緗之富,二帝三王之道,燦然前陳,百家眾技之流,略焉弗取耳。笙簧而目,珠玉州藏,墳典之書,食雞蹠而襲,狐裘人擅紛綸之譽,聲教遍馳于禹跡,文章昭布於堯言,易象春秋不獨周禮之在魯,聲名文物豈徒韶箾之聞齊,信聖經之日月中天,靡容光而不照見,斯道如江河,行地於中衢,而置尊將俾味道于鉛黃,豈曰邀榮于青紫,臣等學慚牆面才謝宅心運際清時無假,求觀于祕府,居多黃卷,何須庸作于書家,分部品題略依甲乙丙丁之次,升堂入室,如聞金石絲竹之聲,敢不口誦,心維躬行力踐體,剛柔之大分,守精一之真傳,求性情于無邪,罔斯須而不敬,尊王黜霸,資父事君,凡尼父之微言咸潛心而願學,開卷有益,神智矧茲,載籍之多半部可致太平,務究窮經之用,窺牖中之白日,以精而明,感太乙之青藜,實昌而博學,成麟角不徒比數于牛毛,妙契斲輪,毋使含譏于書簏,庶因菁莪之育,少酬豐芑之仁,伏願集群聖之大成,金聲玉振懋哲王之典學,日就月將,經正則庶民,興聖作而萬物,睹觀民為治,丕昭敷教之寬,以經法天默契無言之代臣等無任云云。

【擬宋頒九經于州縣學校儒臣謝表】程文
伏以
雲漢章天,舊典弘昭于聖制;【伏以雲漢章天舊典,弘昭于聖制,】
車書極地,同文遂遍于賢關。【車書極地同文,遂遍于賢關,】
仰皇極之敷言,對聖人于方策。【對聖人于方策古訓為式徽,】
古訓為式,徽猷是經。【古訓為式徽,猷是經俎豆含輝,】
俎豆含輝,藻金生色。
臣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
上言竊惟帝王之治,莫不以育才為先。【上言竊惟帝王之治莫不以育才為先,】
俊乂之興,則必典學是尚。【則必典學。是尚其教統宗于一聖,】
其教統宗于一聖,其文散見于九經。
故易辨陰陽,號為八索;而書陳政事,約有百篇。【約有百篇四。】
四始以詠性情,三禮相為經傳。【始以詠性情三禮相為經傳,】
經則有禮儀威儀之辨,記則有大戴小戴之傳。
九旨三科,志嚴魯史;天經地義,行在孝經。
以及洙泗之徒,共成齊魯之論。
文雖時顯而時晦,道則愈久而愈明。
譬彼天文,燦七曜二樞之順軌;【譬彼天文燦七曜二樞之順,】
方諸地紀,同五嶽四瀆之流形。【軌方諸地,紀同五嶽四瀆之流,形顧秦火之餘,】
顧秦火之餘,幾遇詩書之厄;自孔壁之出,猶云傳錄之艱。
家有賜書,班生惜而不借;
籍存祕帙,蘇昌泄以為尤。【蘇昌泄以為,尤在漢熹平石經始立,】

在漢熹平,石經始立。【在漢熹平石經始立,】
及周廣順,木本斯行。【及周廣順木本斯行觀摹弗及于遐,】
觀摹弗及于遐陬,印鬻率入于市道。【陬印鬻率入于市道,】
貧士至編摩于蒲柳;【貧士至編摩于蒲柳名流,或手錄于巾箱眾理思辨于全牛,】
名流或手錄于巾箱。
眾理思辨于全牛,寡學實慚于半豹。
殺青兼兩,畏罹漢吏之譏;【殺青兼兩畏,罹漢吏之譏,】
自表一車,難冀晉臣之遇。
豈期甕牖繩樞之子,獲睹金匱石室之藏。
惟聖人善與人同,聖主惠而不費。【惟聖人善與人同聖,主惠而不費茲,】

茲蓋伏遇聰明天縱,問學日新。【蓋伏遇聰明,天縱問學,日新比歲,】
比歲求言,無負天心之仁愛;【求言無負天心之仁愛,】
一經補吏,深貽世祿之箕裘。
謂宰相須用讀書人,以五行益重經術士。【以五行益,重經術士,】
設直廬于祕閣,屬文苑以校讎。
當疆場偃武之餘,舉庠序右文之治。
崇樂正之四術,兼陳禮樂詩書;
本漢氏之七經,益以孝經論語。
假青編于白士,冀素食于鴻儒。
游之于緇帷之林,錫之以縹緗之富。
二帝三王之道,燦然前陳;百家眾技之流,略焉弗取。【略焉弗取耳。】
耳笙簧而目珠玉,州藏墳典之書;【笙簧而目,珠玉州藏,墳典之書,】
食雞蹠而襲狐裘,人擅紛綸之譽。【食雞蹠而襲,狐裘人擅紛綸之譽,】
聲教遍馳于禹跡,文章昭布於堯言。
易象春秋,不獨周禮之在魯;聲名文物,豈徒韶箾之聞齊。
信聖經之日月中天,靡容光而不照;【靡容光而不照見,】
見斯道如江河行地,於中衢而置尊。【斯道如江河,行地於中衢,而置尊將俾味道于鉛黃,】
將俾味道于鉛黃,豈曰邀榮于青紫。
臣等學慚牆面,才謝宅心。【臣等學慚牆面才謝宅心運際清時無假,】
運際清時,無假求觀于祕府;【求觀于祕府,】
居多黃卷,何須庸作于書家。
分部品題,略依甲乙丙丁之次;【分部品題略依甲乙丙丁之次,】
升堂入室,如聞金石絲竹之聲。
敢不口誦心維,躬行力踐。【敢不口誦,心維躬行力踐體,剛柔之大分,】
體剛柔之大分,守精一之真傳。
求性情于無邪,罔斯須而不敬。
尊王黜霸,資父事君。
凡尼父之微言,咸潛心而願學。
開卷有益神智,矧茲載籍之多;【開卷有益,神智矧茲,載籍之多半部可致太平,】
半部可致太平,務究窮經之用。
窺牖中之白日,以精而明;感太乙之青藜,實昌而博。【實昌而博學,】
學成麟角,不徒比數于牛毛;【成麟角不徒比數于牛毛,】
妙契斲輪,毋使含譏于書簏。

庶因菁莪之育,少酬豐芑之仁。

伏願
集群聖之大成,金聲玉振;【金聲玉振懋哲王之典學,】
懋哲王之典學,日就月將。
經正則庶民興,聖作而萬物睹。【經正則庶民,興聖作而萬物,睹觀民為治,】
觀民為治,丕昭敷教之寬;
以經法天,默契無言之代。【以經法天默契無言之代臣等無任云云。】
臣等無任云云。

一遍就算完事,管它有无错失或疏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20: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擬進十三經註疏表》程文
伏以奎壁星躔,帝學益隆,稽古圖書,運啟宸衷,獨鬯橫經編,摩殫先哲之遺言,章句奏微臣之薄技,用發酉山之籍,敬塵乙夜之觀,臣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竊惟羲繩,既易三星,刻石以摛華,堯檢初呈,五老浮河,而闡祕元訓,珠飛于往,哲竹素成,園繁文綺合于末師丹青,充棟笙簧,坑乎秦焰,枝葉漫于漢庭,略以七分,詎是足千雞跖部區四類,寧非學萬牛毛,邕定書碑摹寫,致車填太學,雄觀蠲俸標題煩筆,賜上方十席,增榮戴說,競通碎義百條,取要呈祥,割裂全書,如欲粉澤,皇猷必藉旁搜洪帙況經籍,傳心于往聖而注疏,漱潤于先儒妙籥管三宏綱總百美刺兼備經曲具明得鼠辨文,而爾雅斯著,獲麟絕筆,而三傳迭興孝行,善言兩部,揭日星於萬祀,敷仁揚義,七篇接洙泗于一源,雖諸家訓詁不用總歌鼓吹而列代表章,無異允作龜鑑運,不中天文,幾墜地茲,蓋伏遇神摛,載玉道,契寢成,隆孝養于兩宮,晨鐘長樂,勤詢諮于三事,晝漏金華,拓地軸以登皇樹,威稜于警,異掩天紘,而踐帝開昌籙于元同,謂太學為賢士,所關宜先藜照,而註疏乃聖經之翼,當辨豕迷爰採葑菲之言,特新剞劂之令,假編繙以歲月字字祛韓昶之訛,極讎校于雌黃,人人取邢卲之適,是以今編煥古舊典,增新鐫刻,精明照徹,類西秦之鏡,篇章煥發,導迷同指南之車,編可謝韋璧,寧求魯經緯燦于掌上,損益具在目前,博極萬殊,肯貽搦生,勤學之誚,深茲左癖,頓開墨守痼疾之疑,窺星炳之素文,瞻巖高之英氣,陰陶帝虎,徒嗟脫簡驚心,璀璨珠璣,今喜新編觸手迴環,展誦昭哉。龍馬呈祥,反覆思維,恍矣。聖賢對語金匱,石室光連,璧水生輝,芝檢蘭函,色映雲霞,絢綵綜方冊而面命何如,遊市肆洛陽挈正印,以耳提不必瞻天球東壁,蓋誠一王不刊之盛典而萬世有賴之鴻編也。臣等學類豹斑才,慚麟角鐸聲,未能振魯竽吹,竊已混齊涉文字以來之書粗能成誦,乘斯文未墜之統,謂必可師卷帙恭成函封敬進,伏願元探畫前之旨,奧窺紙上之言,畋索獵墳得意于筌蹄之外,含宮嚼徵忘象于糟粕之中,詩書禮樂致太平,民擊壤士,弦歌堯鏡,常輝于億載,中正仁義。立人極下登三上咸五軒圖廣耀于八埏臣等無任云云。

【擬進十三經註疏表】程文
伏以奎壁星躔,帝學益隆。

稽古圖書運啟,宸衷獨鬯橫經。

編摩殫先哲之遺言,
章句奏微臣之薄技。

用發酉山之籍,敬塵乙夜之觀。

臣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
竊惟
羲繩既易,三星刻石以摛華;
堯檢初呈,五老浮河而闡祕。

元訓,珠飛于往哲,竹素成園;
繁文,綺合于末師,丹青充棟。

笙簧坑乎秦焰,
枝葉漫于漢庭。

略以七分,詎是足千雞跖;
部區四類,寧非學萬牛毛。

邕定書碑,摹寫致車填太學;
雄觀蠲俸,標題煩筆賜上方。

十席增榮戴說,競通碎義;
百條取要呈祥,割裂全書。

如欲粉澤皇猷,必藉旁搜洪帙。

況經籍傳心于往聖,而注疏漱潤于先儒。

妙籥管三,宏綱總百。

美刺兼備,經曲具明。

得鼠辨文,而爾雅斯著;
獲麟絕筆,而三傳迭興。

孝行善言,兩部揭日星於萬祀;
敷仁揚義,七篇接洙泗于一源。

雖諸家訓詁不用,總歌鼓吹而列代。

表章無異,允作龜鑑。
運不中天,文幾墜地。

茲蓋伏遇神摛載玉,道契寢成。

隆孝養于兩宮,晨鐘長樂;
勤詢諮于三事,晝漏金華。

拓地軸以登皇,樹威稜于警異;
掩天紘而踐帝,開昌籙于元同。

謂太學為賢士所關,宜先藜照;
而註疏乃聖經之翼,當辨豕迷。

爰採葑菲之言,
特新剞劂之令。

假編繙以歲月,字字祛韓昶之訛,
極讎校于雌黃,人人取邢卲之適。

是以今編煥古,舊典增新。

鐫刻精明,照徹類西秦之鏡;
篇章煥發,導迷同指南之車。

編可謝韋,璧寧求魯。

經緯燦于掌上,損益具在目前。

博極萬殊,肯貽搦生勤學之誚;
深茲左癖,頓開墨守痼疾之疑。

窺星炳之素文,瞻巖高之英氣。

陰陶帝虎,徒嗟脫簡驚心;
璀璨珠璣,今喜新編觸手。

迴環展誦,昭哉龍馬呈祥;
反覆思維,恍矣聖賢對語。

金匱石室,光連璧水生輝;
芝檢蘭函,色映雲霞絢綵。

綜方冊而面命,何如遊市肆洛陽;
挈正印以耳提,不必瞻天球東壁。

蓋誠一王不刊之盛典,而萬世有賴之鴻編也。

臣等學類豹斑,才慚麟角。

鐸聲未能振魯,竽吹竊已混齊。

涉文字以來之書,粗能成誦;
乘斯文未墜之統,謂必可師。

卷帙恭成,函封敬進。

伏願元探畫前之旨,奧窺紙上之言。

畋索獵墳,得意于筌蹄之外;
含宮嚼徵,忘象于糟粕之中。

詩書禮樂致太平,民擊壤,士弦歌,堯鏡常輝于億載;
中正仁義立人極,下登三,上咸五,軒圖廣耀于八埏。

臣等無任。
云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20: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進十三經註疏疏》明·葉向高
竊惟聖賢垂訓,理道攸關書契,以還經籍漸備說天莫辨乎。《易》徵事無過於《書》,自三禮之脩明,極萬端之經緯,《詩》兼四始跡,既熄於東遷,傳列三家,文遂成乎。西狩博綜,取諸爾雅,道德要之孝經,他如鄒魯之宗傳一,皆皇王之心法,淵源既遠,後學各守其師承,流派滋分諸經漸繁乎。註疏世歷數代,義纂眾言雖一二習舛,承訛至來,絕經之誚然十九,參稽互訂,難泯譯經之功,誠為聖學階梯,足備經文羽翼,惟是濂洛關閩,群儒之集傳,若令甲而獨尊,遂令漢晉魏唐諸人之發明同稗官而幾廢,不知會文切理,宋儒已擷其精,若乃專門名家,前人實剖其祕,雖忘筌於得兔,可溯流而迷源,我皇上天縱聰明日新德業,左圖右史道術,綜乎古今,緯武經文,聲教翔乎華裔典學,斯可以蒞政,而造士莫要於尊經,故一道同風,諸不在六藝之科,勿令雜進,乃詮經證注,各勒成一家之學,必欲兼收,請自儒臣,適符帝意,遂命校梓於冑監,庶令流布於人寰,既次第以雕鑴,頗析亥魚之辨,隨陸續而進御,屢勤乙夜之觀第,緗素頗多而殺青未竟。絫楮萬二千葉,歷時十有一年,適愚臣叨貳乎辟雍喜完書告成於掌故,念經明於下士風正固,宜布在學宮而經明於上治本端,尤宜先之帝座,雖不必尋章摘句,下同呫嗶之勞,亦似當博取精收,仰冀聖明之助,惟燠寒而御,講如宵旰,以臨朝勿愛尺之璧而重寸之陰,開卷自知有益,非嗽藝之芳而味道之旨,力行不在多言,則聖訓賢詮無非廣廈細旃之委,潤而錦文緹帙,寧徒石渠天祿之侈,觀臣無任惓惓懇款之至。

【進十三經註疏疏】明·葉向高
竊惟聖賢垂訓,理道攸關。

書契以還,經籍漸備。

說天莫辨乎易,徵事無過於書。
自三禮之脩明,極萬端之經緯。

詩兼四始,跡既熄於東遷;
傳列三家,文遂成乎西狩。

博綜取諸爾雅,道德要之孝經。

他如鄒魯之宗傳,一皆皇王之心法。

淵源既遠,後學各守其師承;
流派滋分,諸經漸繁乎註疏。

世歷數代,義纂眾言。

雖一二習舛承訛,至來絕經之誚;
然十九參稽互訂,難泯譯經之功。

誠為聖學階梯,足備經文羽翼。

惟是濂洛關閩,群儒之集傳,若令甲而獨尊;
遂令漢晉魏唐,諸人之發明,同稗官而幾廢。

不知會文切理,宋儒已擷其精;
若乃專門名家,前人實剖其祕。

雖忘筌於得兔,可溯流而迷源。

我皇上
天縱聰明,日新德業。

左圖右史,道術綜乎古今;
緯武經文,聲教翔乎華裔。

典學斯可以蒞政,而造士莫要於尊經。

故一道同風,諸不在六藝之科,勿令雜進;
乃詮經證注,各勒成一家之學,必欲兼收。

請自儒臣,適符帝意。

遂命校梓於冑監,庶令流布於人寰。

既次第以雕鑴,頗析亥魚之辨;
隨陸續而進御,屢勤乙夜之觀。

第緗素頗多,而殺青未竟。

絫楮萬二千葉,歷時十有一年。

適愚臣叨貳乎辟雍,喜完書告成於掌故。

念經明於下士風正,固宜布在學宮;
而經明於上治本端,尤宜先之帝座。

雖不必尋章摘句,下同呫嗶之勞;
亦似當博取精收,仰冀聖明之助。

惟燠寒而御講,如宵旰以臨朝。

勿愛尺之璧,而重寸之陰,開卷自知有益;
非嗽藝之芳,而味道之旨,力行不在多言。

則聖訓賢詮,無非廣廈細旃之委潤;
而錦文緹帙,寧徒石渠天祿之侈觀。

臣無任,惓惓懇款之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16
贡献
6454
金钱
760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21: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經籍典第三百六十七卷讖緯部藝文
《正緯贊》梁·劉勰【四字齐言韵文】
滎河溫洛是孕圖緯神,寶藏用理隱文貴,世歷二漢,朱紫騰沸,芟夷譎詭,糅其雕蔚。

【正緯贊】梁·劉勰【文心雕龙的作者】
滎河溫洛,是孕圖緯。【滎河溫洛是孕圖緯神,】
神寶藏用,理隱文貴。【寶藏用理隱文貴,】
世歷二漢,朱紫騰沸。
芟夷譎詭,糅其雕蔚。

經籍典第三百七十七卷
漢書部藝文一
《漢書敘傳贊》後漢·班固
凡《漢書》敘帝皇列官司建侯王,準天地統陰陽,闡元極步三光,分州域別土疆,窮人理該萬方,緯六經綴道綱,總百氏贊,篇章函雅,故通古今正文字,惟學林。

【漢書敘傳贊】後漢·班固
凡漢書,敘帝皇。
列官司,建侯王。
準天地,統陰陽。
闡元極,步三光。
分州域,別土疆。
窮人理,該萬方。
緯六經,綴道綱。
總百氏,贊篇章。【總百氏贊,篇章函雅,】

函雅故,通古今。【故通古今正文字,】
正文字,惟學林。

經籍典第三百八十八卷唐書部藝文一
《謝修史表》唐·張說
臣某言伏奉,今月十六日,敕令臣在家修史,捧恩戴命,且喜且慚。臣服道儒門,策名昌運,掌綸四后,載筆三朝,階緣宿遇。登躡端揆撫丹心而無盡職青史,而鮮功自貽。官謗待罪私門反魯之感特深,藏周之望已絕。豈意特流天旨重緝簡書,雖才慚左丘,而時盛周漢,況復編堯舜之年事皆目睹,敘羲黃之德言匪傳聞,善志將訓於百王,實錄可貽於千古,國家之鴻業康哉。朽臣之至願畢矣。不勝天恩,難任之至,謹奉表附內侍尹鳳祥陳謝以聞。

【謝修史表】唐·張說
臣某言:伏奉今月十六日,敕令臣在家修史,捧恩戴命,且喜且慚。
臣服道儒門,策名昌運。
掌綸四后,載筆三朝。
階緣宿遇,登躡端揆。【登躡端揆撫丹心而無盡職青史,】
撫丹心而無盡,職青史而鮮功。【而鮮功自貽。】

自貽官謗,待罪私門。【官謗待罪私門反魯之感特深,】
反魯之感特深,藏周之望已絕。
豈意特流天旨,重緝簡書。【豈意特流天旨重緝簡書,】
雖才慚左丘,而時盛周漢。
況復編堯舜之年,事皆目睹;敘羲黃之德,言匪傳聞。
善志將訓於百王,實錄可貽於千古。
國家之鴻業,康哉;朽臣之至願,畢矣。
不勝天恩,難任之至。
謹奉表附內侍尹鳳祥,陳謝以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2 13: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