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汇江诗论

  [复制链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1-22 15: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谱》的可贵之处就在 近韵适当合并!保持了韵母的独立性和联贯性!

点评

新韵谱的失败之处恰恰就在于把并不相近的韵合并在一起; 新韵谱的失败之处恰恰就在于对于尾韵母不是用听来判断而是用视来判断; 新韵谱的失败之处恰恰就在于不知道平水和中华通韵的问题因此把他们的问题继承下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2 17: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7: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使者 发表于 2020-1-22 15:35
《新韵谱》的可贵之处就在 近韵适当合并!保持了韵母的独立性和联贯性!

新韵谱的失败之处恰恰就在于把并不相近的韵合并在一起;
新韵谱的失败之处恰恰就在于对于尾韵母不是用听来判断而是用视来判断;
新韵谱的失败之处恰恰就在于不知道平水和中华通韵的问题因此把他们的问题继承下来。
新韵谱的失败之处还在于编辑者或宣传者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因而不敢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
新韵谱解决不了诗韵的问题。因而最终逃不脱自愉自乐、劳而我功的结局。如果改弦易辙,自另当别论。

点评

新韵谱的成功与失败,不在于听与看的那个问题上,。而在于权威上。还是由时间和历史来决定吧!  发表于 2020-2-4 14: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07: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汇江还是汇江 于 2020-1-23 12:16 编辑

[tr][/tr]
普通话是什么?就是以汉语(方块字)为基础的,以北方口音为主要特征的中国话。普通话不是西化的结果,是白话文发展的结果。白话文也不是西化的结果,而是文言文改革的结果。
     文言文为什么要改革?因为它脱离了民众。文言文是士文化和文章文化。白话文是民众文化和日常文化?白话文为什么能打倒文言文?因为白话文也能写文章,因为士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说白话的。如果文化脱离了民众,脱离了现实,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没有生命力的文化是很容易被打倒的。新文化运动,并不是全民运动,而是少数知识分子(士)的反戈一击。如果还以那个一击即倒的文言文支撑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也会一击即倒。是少数(士)知识分子挽救了中国文化,是白话文挽救了中国文化。
      白话文其实还是汉语和汉字,根子未变,灵魂未变。白话文是土生土长、从民间生长起来并在中国广泛流行的中国语言。这个语言支撑着中国基本生活,只是没有支撑文章罢了。那时只有文章用的是文言。文言文是建立在中国字独立成义的基础上的。独立成义的汉字,具有奇妙的联通能力,这是白话文得以存在并得以发展的基础。白话文不是新文化。新文化运动,其实只是白话文占领文章这个领域的一次战役。白话文,文字依旧。在语法上有没有吸收西方的东西?我的看法,白话文语法也主要是在中国语言、中国文字自己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
      当时也有提出用拼音取代汉字的。如果实施了,那才是全盘西化。但这仅仅是当时一种说法。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表现在在一切外来思潮面前坚如磐石。白话文不是西化的结果,那普通话是不是西化的结果呢?更不是。普通话就是在众多的北方口(语)音中选取一个更优雅的口(语)音作为国音罢了。
      十里不同音,是语言、语音存在的基本特点。文字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础,语音繁杂是国家不统一的表征。秦以后,中国以统为主,以分为辅是不争的事实。历朝历代无法统一口音,是因为没有条件。新中国成立后,马上着手统一口(语)音,不仅是因为政权的威力,主要是因为政权的实力。全国统一教育是实现口音统一的基本条件。统一口音与统一文字的丰功伟绩是一样的。
      十里不同音,怎么统一?中国有八大语系。在八大语系中,北方方言占多半个中国,不以它为基础行吗?在北方方言中,北京一带的语音更优雅,当然就有了作为国音的条件。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当时的选择或决策是正确的。毛泽东不仅在政治、经济、社会上统一了中国,还在文化上统一了中国。毛功天大。
      中国文字是在实践中形成并统一的,中国语言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并最后走向统一的。这是基本逻辑。所谓西化的说法是没有根据也没有道理的。中国文字、中国语言、中国语音,在生长、成熟的过程中或者也吸取了一些外来营养,这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中国文化的根在中国文字,只要这个根不动摇,中国文化就不会动摇,一切变化就只是成长、完善、发展、进步。如果说真的有中国特色,那统一的文字、统一的语言、统一的语音,才是中国最重大、最基本的特色。在统一的文字、语言、语音这个基本环境中,中国再也不可能分裂。
      普通话是国家交流体系。国家交流体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地方交流体系。不可能消除那就让它继续存在,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只要你是中国人,姓张姓李无所谓。
      然而,诗歌是国家文化。韵书出了一代又一代,出了一个又一个。为什么?就是为了统一诗歌。为什么要统一诗歌?因为它是国家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本通行的韵书,是一个大缺陷。虽然也出了几本韵书,但都是学者的韵书,不是国家韵书。没有国家韵书,说明国家对诗理解不够,认识不够、重视不够。难道这不是一个缺陷吗?一件很好办的事,迟迟没有办,而且在办的时候又没有办好,实在不应该。普通话既是国语、国音,就应该有一部与之相适应的韵书。什么是适应?就是与新华字典不悖。凡悖者,不论是国家出的,还中个人出的,都不是合适的普通话韵书。











点评

“新韵谱”,就是“普通话韵谱”。即《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 “新韵谱”提取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十六个韵母作为十六韵部,(含一个儿化音部);按四声分为六十四韵,包括以《新华字典》为准的所有   发表于 2020-1-29 14:11
那个帖子误删就删了吧,兄不必自责。我也懒的再发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6 19: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副首版

律诗绝句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13
贡献
11717
金钱
14643
发表于 2020-1-26 19: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帖子误删就删了吧,兄不必自责。我也懒的再发了。

点评

谢谢兄弟,我对电脑及网站实在是不熟悉.本来是删自己发重的帖子,却删了主帖,而且不会恢复,实在对不起得很.兄弟能够谅解,非常感谢.再次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6 2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20: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雄关英风 发表于 2020-1-26 19:26
那个帖子误删就删了吧,兄不必自责。我也懒的再发了。

谢谢兄弟,我对电脑及网站实在是不熟悉.本来是删自己发重的帖子,却删了主帖,而且不会恢复,实在对不起得很.兄弟能够谅解,非常感谢.再次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1-27 11: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普及新韵而奋斗!

    新韵诗体,就是采用《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的传统诗词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它与旧体诗和新诗似是而非:似诗者不标律,似词者不挂牌,似曲者不拘调,似“新诗”但用韵,用新韵。可韵句尾,可韵句中(韵律节奏)。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四声,形随意合”。它每首行数不限,每行字数不限(但应力求精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形随意合,意尽形止。长可千言万语,有章有节,短可五七言四八句,一字千金。大可歌天地宇宙,万里长风;小可吟社会百态,微羽小虫。以普通话为本,四声韵入诗。不学鸟语怪腔,不忘祖宗;不纳淫秽污朽,不忘时代;剌恶赞善,激浊扬清。集传统之优于一身,拒晦涩虚玄而不妄。为时代主旋律挥毫,为四化建设展喉。以美化心灵、促文明进步为大任。
    “新韵诗”在青少年中普及,在二十一世纪振兴,是改革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民族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让我们为“新韵”鼓与呼。为“新韵”开山劈路,为“新韵”的发展、壮大、繁荣、普及而奋斗!(重阳JM)

点评

我可以"为“新韵”鼓与呼",虽然作用极其有限;但不能为你的新韵鼓与呼!因为它不科学. 说它不科学是因为它的十六韵,根本就不符合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实际,且对诗词创作有误导作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7 20:01
我可以"为“新韵”鼓与呼",虽然作用极其有限;但不能为你的新韵鼓与呼!因为它不科学. 说它不科学是因为它的十六韵,根本就不符合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实际,且对诗词创作有误导作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7 2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1-27 11: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重阳《新韵谱》好 !


文/李万修


    中国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中国诗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史,自古以来都是有韵律的,所以,“韵”是中国诗的重要标准,也是中国诗的独特标志。为了规范诗韵,历史上出现了多种韵书,如古韵书《平水韵》和后来的《词韵》及现代的《诗韵新编》《十三辙》《现代诗韵》《中华新韵府》等。古韵书早已不适应现代的需要,应当被淘汰。而现代出现的几种韵书却体例不一致,显得繁琐,混乱,多有不当之处。如其一,《诗韵新编》中二波韵含o,uo,三歌韵含e;《十三辙》中梭坡辙含e,o,uo;《现代诗韵》中的歌部又分歌韵含e,波韵含uo;《中华新韵府》中的波韵含o,uo,e 。显得繁杂,混乱。其二,它们的韵部名称(切韵)留有旧韵书的陈迹,选取同韵中的两个字为韵部,将同韵部中的各个不同声母的字混编在一起,且不分四声,没有统一的名目,显得繁杂,混乱。其三,有的韵书按声母表顺序排列,有的按拼音字母的顺序排列,有的尚不知是按什么顺序排列,显得繁琐,混乱。其四,有些韵书把近韵字合在一起,形成音韵含混,有失韵母的独立性。等等弊端,有待修正。另,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及简化汉字已推广使用半个世纪了,普通话及简化汉字的普及,使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影响深远。鉴于此,于1997年5月,重阳编著的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应运而生。
    重阳《新韵谱》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阳《新韵谱》是根据中国现代汉语拼音普通话韵母,确定为16韵部,它一反以韵部内的一两个字来标示韵部名称(切韵)的旧风,而是以韵母为韵部名称,做到了韵部名称的直接、简明、统一、联贯。
二.重阳《新韵谱》是以汉语拼音韵母的顺序,声母与韵母拼成字例,以《新华字典》为准,按四声选取常用简化汉字编排的,简便、清晰、实用。
三.重阳《新韵谱》近韵适当合并,保持了韵母的独立性和联贯性。
四.重阳《新韵谱》严格分韵,分四声,保持了声韵的清晰度和准确性,避免含混不清。
五.五.重阳《新韵谱》整体统编,分音清编,有条有理有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看就懂。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具有其它韵书尚不具备的诸多优点。所以说,还是重阳《新韵谱》好!  

  (欲知详情,网络搜索重阳〈新韵谱〉全文〉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20: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使者 发表于 2020-1-27 11:50
为普及新韵而奋斗!

    新韵诗体,就是采用《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的传统诗词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 ...

我可以"为“新韵”鼓与呼",虽然作用极其有限;但不能为你的新韵鼓与呼!因为它不科学.
说它不科学是因为它的十六韵,根本就不符合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实际,且对诗词创作有误导作用.

点评

“新韵谱”,就是“普通话韵谱”。即《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 “新韵谱”提取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十六个韵母作为十六韵部,(含一个儿化音部);按四声分为六十四韵,包括以《新华字典》为准的所有   发表于 2020-1-29 14: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20: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使者 发表于 2020-1-27 11:50
为普及新韵而奋斗!

    新韵诗体,就是采用《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的传统诗词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 ...

我可以"为“新韵”鼓与呼",虽然作用极其有限;但不能为你的新韵鼓与呼!因为它不科学.
说它不科学是因为它的十六韵,根本就不符合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实际,且对诗词创作有误导作用.

点评

“新韵谱”,就是“普通话韵谱”。即《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 “新韵谱”提取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十六个韵母作为十六韵部,(含一个儿化音部);按四声分为六十四韵,包括以《新华字典》为准的所有   发表于 2020-1-29 14: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1-28 09: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 韵 是 时 代 的 产 物  


简谈诗韵改革的原因

重阳JM/文


    为什么要进行诗韵改革?为什么要推行新韵?很简单,一句话:新韵是时代的产物。细说起来,大致有七个主要原因。
    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科学的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人们的思想感情顺着时代的潮流而迈进,语言和音韵必然发生变化。
    二,“平水韵”是八百多年前宋元时代的实际语言的产物,属当时的中原或北方语系,早已不适应现时代。确切地讲,“平水韵”经过八百多年的进化与演变,已演变成现代的中原或北方语系了,而中原或北方语系是现代普通话的基础。也可以这么说:现代普通话韵是古代平水韵演化的结果;古代平水韵是现代普通话韵的前身。因此,对“平水韵”不但是改革,而应是废止。
    三.“平水韵”的韵部有108部,字部混乱,令人无法辩别和记牢。现已失去了实用价值。
    四.“平水韵”把入声字的十七个韵都统统编入“入韵”。而现在普通话中入声字已消除,“平水韵”已是无现实意义的韵书。
    五.现代汉语拼音已推广和使用。“平水韵”等古韵的注音方式太陈旧,更不适应现时代。
    六,现在国家正推行普通话,力求现代语言的准确与统一。这正是现代标准语,人人皆用之,具有极大极广的普遍性和深刻鲜明的时代性。普通话韵即新韵的推广和使用,是国家法定的,是大势所趋,是顺理成章的。
    七.新韵不光指诗韵,而且还指诗体,是指新的诗体形式。
    新韵诗体是诗体演变过程中,即诗史发展到现代而自然形成的。所以说,新韵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是说明它,显现它,强调它,宣传和推广它,为它的发展扫除一些障碍,排除一些干扰,为它营造一个顺利发展的环境或氛围,让新韵更好的为现时代服务,让新韵成为中国诗史发展到现时代的一个明显特征或标志。
     2006.07.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3: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来源于诗心。诗心者,人性也。人之优于猿,主要在诗心之萌生,而不在其它。其它,即使有所作用,作用也若干。
启蒙诗心者,波也。波以其起伏和断续的物质性,契合了心对感觉的反映。于是有了诗,也就是节奏感和节奏性声音。然后有了语言和语言的传播。语言滥觞于诗。诗与人性同时诞生,同时成长。彼时,诗即乐,即言。诗的音乐性,是诗的命根子。
语言发展、成熟,然后分化为诗和言。其初始阶段,诗的作用大于言。诗是传播语言、流行语言、公众语言。而言只是私下语言、当面语言。由此可见,诗不仅是文化,而且是文化的根源。
文化与生产力同时诞生、同时成长;文化与生产关系同时诞生、同时成长。人终于成人。
人是人群。人群是诗的发源地、文化发源地。
诗从单音节起伏断续发展到双音节起伏断续;从单纯的起伏断续(不押韵)到规律性起伏断续(押韵),诗终于从原始诗转变为语言诗。一旦语言诗形成,就与语言实现了分道扬镳。到这时韵文与散文已经不再是一回事。诗歌仍以抒情为主,散文则以传意、说事为主。语言是人与猿人真正的分水岭。诗创造了语言,语言创造了人。当然,诗也是人性之花、是文化的第一朵鲜花。
语言是地域性的,族群性的。语言是共同地域、共同生产、生活的反映和纽带。这个纽带在不断断裂中改变并延续,慢慢形成部落语言、民族语言、国家语言。大语言是在吞并小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当然,大语言中也有小语言的成分。大语言对小语言的吞并是边吞并,边吸收。语言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文化发展史的缩影,就是人类发展史的缩影。
没有文字之前的语言,就是韵文和散文。韵文具有更强的传播力。韵文初始只是抒情,后来有了记事功能、言志的功能。
总之,诗催生了语言,传播了语言,完善了语言;对文化也具有催生、传播、完善的作用。
文化,催生、开发、提高了生产力。诗、语言、文化在人类发展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很多理论家不是这样分析问题,因此找不到语言、文化的根本性,只是把它们当作树梢来对待,结果是深究一步就不能自圆其说,结果是不知道什么是诗,甚至只把诗当作树叶来对待,真正成了诗的门外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1-28 14: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诗”(一)


重阳JM/文



    何谓“诗”?“诗”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诗是用韵律表达情意的文字。华语诗应该是中华民族的诗,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诗,它是由中华民族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演变过程而形成的特殊的概念化称谓,即中华诗词。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诗文化的象征,它只能在中华民族这一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文化传统中生存与发展。当然,它可以在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下,变化与完善。但它决不可能成为抛弃传统的断线风筝,也决不可能成为固步自封的古化石。这就是中华新韵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
    “中国新诗”是什么?“新”应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新”当指从“旧”脱胎而出的新生物。那么,真正的“中国新诗”当指中国传统诗创新发展、脱胎而出的新体诗。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就产生了“有韵白话诗”和“古体新诗”,那就是真正的“中国新诗”。那就是“新韵”的生发。
    中国引进了“西诗”,冲破了陈旧传统的束缚,让中国诗歌天地开朗了。“西诗”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是中国现实社会环境营造成的。被禁固的中国人民的心灵,开放了。特别是青年诗人们,张开了自由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于是乎,“西诗”象“西服”、“西医”一样,迅速占领了整个中国诗歌“市场”,在中国的大地上营造了一个空前的“西诗”大潮。然而,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西诗”没有象“西服”、“西医”那样给人们一个明确的称谓,而是强占了“新诗”这个名子,从而形成了一个谬误的混乱的概念:认为“新诗”就是中国诗。以致模糊了人们的眼睛,扭曲了人们的思维,毒害了人们的心灵。而且还被编入大、中、小各种学校的文学教科书,继续在毒害着青少年下一代。罪恶地构筑了一个迷宫怪圈,弥天大网,笼罩着整个中国诗坛。“新诗”这个时髦而混乱的名子,在全国千万种报刊、杂章、编著中漫天飞舞,已被诗大家们称之为“中国诗的主流”。而真正的“中国新诗”却被再次推向绝灭的边缘……。这不能不引起有良知的中华民族子民们的警惕和觉醒!从量变到质变啊!既然“新诗”这个名字已经变质,已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新诗,已成了“西诗”的代名词,况且那些西诗大家们死咬住“新诗”这个名子不放,那就由它去吧!由它去作个可怜的短命鬼吧!真正的中国新诗已经有了自己的更新更准确的名子:“新韵”。这个名子是任何外国诗所不能占用的,也是占用不了的。因为,“韵”是中华民族诗文化所特有独具的象征。这不能不让人意识到普及新韵是何等的迫切和重要!
普及“新韵”,为“新诗”正名,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呼唤,是历史的使命,是诗人的责任!
2000.11

点评

同音此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8 15: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5: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老干体诗
“老干体诗”是一种诗体或是一种诗风格。“老干体诗”既不是贬义词,也还是褒义词,而是一个表述性的中性词。
老干体不是一个陈词,而是一个新词。这个词来源于大批退休老干写诗这一社会现象。
老干部们原来是不写或很少写诗的,因此,他们的诗理论、诗基础并不坚实。但他们有热情,有正气,因此按照自己对诗的并不深刻的认识来写诗。他们写出来的诗,不是以意象为主,不是以意境为主,而是以气韵和意念为主。或者说,支撑他们写诗的不主要是形象思维,而主要是抽象思维。所以他们写出来的诗,几乎没有言外之意、辞外之旨。也就是直观可可解,没有余味,不耐回味。有的人用老干体来概括或描述这类诗、这种现象,于是就有了老干体诗这个(概念)词。这个词就是对一种现象的概括或描述,自然没有褒义也没有贬义,就是一个中性词。
诗是形象思维,是意象和意象逻辑,是意境和韵味。老干体诗是抽象思维,是概念和形式逻辑,是理念和气韵。这是两者的不同点,或者是两者的特点。
老干体诗与老干无关。有的老干不走干体之路,所以诗写得很诗而一点也不老干。诗与人是两个概念。
老干体概念出来之后,有的人用它来对照历史人物写的诗,发现有的诗也很老干。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个老干不老干的问题。这是个写诗时所用思维方式、表现方式的问题。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人,只要不用形象思维写诗,不用意象和意象逻辑表现感觉、感情、感悟、认识、思想、理念,写出来的诗都是老干体。老干体特别容易出现在诗词理论和实践不足的老干和初学与诗的外向型年青人身上,特别容易出现在想以诗人口吻说话、而不愿意借助形象说话的诗人身上。
如果只是站在诗的立场上说话,那老干体诗确实是一股诗的逆流。
然而,老干体诗和和写老干体诗的人,还是两个概念。写老干体诗的诗人,如果写诗时间长了,或被真诗熏染得久了,也就转换了思维方式,也就不写老干体诗了。写诗是一个缓慢进步的过程。起步于老干体诗不是羞耻。但以老干体诗为终极追求目标或以写出老干体诗为荣却不是光荣。
诗毕竟不是一个没有门坎的大门。诗与思维方式直接联系,具有很深的文化甚至人性根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5: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音此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04: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老干体诗(二)

古人似乎也有老干体诗。古人的老干体诗,无非来源于两个方面的诗诗词,其一曰豪放派诗词,其二曰顺口溜。这两个方面的诗词,确乎容易走入老干体诗。
豪放派诗词,因为诗人气太盛,所以有时觉得用形象说话说得不痛快,于是就甩开形象自己跳出来说话。当然,这是二流诗人。像苏轼、稼轩这样的一流诗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气不盛吗?也盛,但他们的办法是营造豪放的形象(或意象),使之承载自己的豪气豪情,而不是甩开形象自己干活。一流、二流毕竟不是一个档次。
顺口溜诗,注重的是韵律。因为他们把意象放在第二位,所以不免有时也会被韵律带进情和气直接告白的陷阱。律势已经摆在那时,诗人有时就得跟着走。对于不善把握者,自然难避免被带出轨。
既然古人就有老干体,显然老干体诗不是老干部的专利、专体,而是一个诗流派。这个诗流派的特点是让情志与形象分家而与诗人结合。
老干部为什么能创造出老干体?恐怕是由他们理性认识、感情浓度超过诗理论、诗艺感的实际情况决定的。较多这样的人一时间集中出现较多这样的诗,就形成了现象。有现象就会有人概括或命名。
老干体诗不是老干部的诗专体,而是不注重形象表达而注重情志告白者的专体。
老干体诗是诗的异化的或不成熟化的一种形态。或者说,就还不是真诗的形态。所以如此,问题的根子出在思维方式上。有人说人有两种思维方式,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还有人说人是三中思维方式,也不是再加上一个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就是没有思维过程,直接表现思维结果。恐怕老干体主要不是来源于抽象思维,而多数情况是来源于其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虽然是人本能的体现,来源于生命深处,但还是受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所左右。诗人因为经常在形象思维中运行,所以其直觉思维也就容易形象;老干部因为经常使用抽象思维,所以其直觉思维也容易抽象。豪放派、年青人、顺口溜,容易甩开形象,直接告白,恐怕也是这个道理。
结论是什么?结论是诗是抽象思维的产物。诗人必须有形象思维或经过形象思维的驯化。
诗源于情,无情则无诗。真正的诗人是有感了,情生了甚至情浓了,不写诗,而是首先寻找形象,然后把情感压缩进形象,形成意象。有了意象,然后写诗。写诗,虽然是抒情,但又不是抒情,而是写意象。什么是写意象?就是按照意象逻辑把意象排列组合起来。只有按照意象逻辑排列组合起来的意象,才能构成意境。有意境才是诗。什么是意象逻辑?就是世理(或事理)逻辑加感觉逻辑。世理或事理逻辑的要求是通,感觉逻辑的要求是顺和妙。
诗不是没有门坎的大门。老干体诗,说是诗,其实还在诗门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1-29 13: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韵使者 于 2020-1-29 14:06 编辑

老干体主要特点:

开始讲究格律
过去,由于“老干体”创作队伍素质较低,甚至不懂得诗词的基本知识,根本不怎么讲究格律,但凡八句的都标明是律诗,四句的都标明是绝句,长短句就标明某一词牌,显示出大无畏的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但后来发现这实在是无知的表现,所以发展至今,尤其国学的提倡,“老干体”创作队伍的进一步年轻化,“老干体”也开始注重格律了。那些讽刺“老干体”不讲格律的论调已经不合时宜了。保持关注时事传统关注时代发展,紧扣时代脉搏是我们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老干体”自产生以来就保持这一特色,当代“老干体 ”尤其如此,时刻关注党和政府的动态,进行歌颂,比如召开人大、政协会议,就肯定有胜利召开、圆满闭幕、意义重大的盛赞。像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反对台独等重大课题更是主要题材。但关注时事的诗词并非都是“老干体”,因为未必得“老干体”的精髓。“老干体”的精髓是什么呢?


紧扣时代主旋律

“老干体”诗词的立意一般来自党报的观点,上面说“一定要根治海河”,那就歌颂,上面改口说要保持生态环境,也随时可以换个说法;两岸问题,我们过去讲不允许美国干涉内政,台湾是我们自己的问题;现在对于这个问题政策更加开明和灵活,胡锦涛在纽约和美国总统布什会见时,提到了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老干体”面临此类尴尬是丝毫不觉得尴尬的,这种与时俱进的胸怀世之罕见。

语言乏味

“老干体”创作队伍多是些没什么文化的老干部,在词汇和诗歌技巧上是谈不上的,所以形成了“语言乏味、套话连篇”的独特艺术风格,保持至今。如

《庆祝十大在京召开》:
十大春雷响碧霄,震惊中外看春潮。
发言热烈如泉涌,策马腾飞逐浪高。
建树五年累硕果,浓香万里绽新苗。
小康社会期全面,再创辉煌赶比超!

这首诗就很有代表性。其实,“老干体”并不是不讲究修辞,反而是大用修辞,主要特色是怎么俗就怎么来,如上面的“春雷”、“春潮”、“硕果”、“新苗”等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观点陈腐

“老干体”的重要艺术特色还在于其千篇一律的表现手法的思想内容。开会没有不成功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决策没有不英明的,政策没有不拥护的,腐败总是少数的,反腐总是有力的……总之,“老干体”里没有鲜明的个性、独立的思想,都是和时代潮流融为一体的杰作。

气势宏大

“老干体”多用“千年”、“天下”、“九州”等狠词,以掩盖内容的贫乏。如“喜看飞船翔宇宙,欢呼跃马续征程”,又如“中西开发川原壮,上下廉明社稷清”等,都深得“老干体”的精要。

矛与盾共存

何为矛与盾。“老干体”从单纯的歌功颂德发展为歌功颂德与忧国忧民共存,这是由于大家对“老干体”歌功颂德的讽刺而促使“老干体”作者在题材领域的拓展。但“老干体”的忧国忧民也带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主要还是陈词滥调,如写下岗职工,就算民间疾苦,写警车开道,就是鱼肉百姓。摆脱时事诗的束缚“老干体”摆脱时事诗的束缚,进入更广阔的创作领域,但仍保留其独有的艺术风格。如写月就是思乡,写秋就是忧愁,写竹子就是高风亮节,写老头就是老骥伏枥,极少有求新的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31 10: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汴梁骚客商榷诗(一)

"惟有留有遗憾的作品才可能打上自己的印记,才是真实的,才能具有生命力,因为这是人性本身的不完美所决定的。"

此论也,不可谓错,也不可谓对。
总体而言,人性确实是不完美的。但人性是一个概括性描述,不是一个具体性描述;是一个总过程描述,不是一个具体时段描述。也就是说,人性也有完美的侧面,有完美的时段。而诗恰是人性某个侧面、某个时段的表现或反映。因为诗是即时性的,即感性的,并不是关于人性的全面总结和概括。
因此,诗可以是不完美的,但也可以是完美的。事实上也确实有完美的作品,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有这种情况。
诗不完美的根子不在或不主要在人性上。主要在文字与诗意的不贴切上,主要在格律与诗意的不贴切上,主要在意象的驾驭上,主要在意象构筑意境的过程中能力的不足上。与人性不能说没有关联,但把关联说成根本,显然并不深刻,并不全面。
因此,不完美在诗上留下的印记是遗憾,不是欣慰;真实虽然没有问题,但与生命力强弱没有必然比例关系。格律、文字不完美的诗,有的确实有生命力,但这样生命力不是来源于其不完美的方面,而是来源于其完美的另外方面。遗憾可以为诗打上遗憾的印记,完美也可以为诗打上完美的印记。
诗很复杂,很微妙,想简单说清是不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2-1 05: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汴梁骚客商榷诗(二)

"性情若酒,任由什么瓶子装去---只求合适,不要跟风。因为形式是个靠不住的东西---结果老是落入形式设的圈套,可叹!"

此论也,前半截是对的,也就是说这个总原则是对的。为性情演变出来的诗情诗意寻找一个合适的表达形式是对的,没有合适的表达形式,诗情诗意将无法表达,并无以存在。但其后半截却是不对的。一,因为没有弄清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所以否定了形式对于内容的重要性。内容和形式是什么关系?是互生互在、缺此无彼的关系。任何内容都必须存在于形式之中,任何形式都必须存在于内容之上。没有内容的形式不能存在,没有形式的内容无法存在。说形式是个靠不住的东西,基本上也就是说内容靠不住。如果形式靠不住,内容靠不住,那还能靠什么呢?二,形式不是圈套,而是内容存在的依据。打个比方吧。玻璃是玻璃的本质。玻璃必须存在于自己的形式之中。玻璃球是圆体玻璃这个玻璃内容的存在形式,玻璃方块是方体玻璃这个玻璃内容的存在形式。没有存在形式的玻璃,就没有了玻璃这个内容的存在。既无形式,又无内容,玻璃的本质也就没有了。
作者所以这样说,恐怕主要是对诗格律这种形式心多不满意的缘故吧。
诗是什么?诗是性情的表现或反映,是性情演绎出来的诗情诗意的表达。如果这个诗情诗意不能找到并存在于一个合适的诗形式之中,那它就不是诗。诗也就不存在了。
形式具有多样性。比如刚才说的玻璃,其形式确实具有多样性,可以是球体,可以是方等规则体,也可以是碎片等不规则体。有的形式具有相对多变性,有的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形式相对于内容来说其变化性要弱些。因为一切形式的变化都是基于内容的变化,没有内容的变化,就没有形式的变化。形式变化表达的是内容的变化。基本原理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诗情诗意来源于人的性情,人的性情是各不相同,千奇百怪的。性情演绎出诗情诗意的过程,不但是受各种内外因素激发和制约的,而且是具有即时性的。但诗形式就没有这么纷繁。三千年来,诗形式也不过是歌谣、楚辞、诗赋、古风、格律诗词曲、新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和新体诗的不规则言而已。诗形式来源于下列这样几个诗要素:意象、意境、意味;节奏、韵律、音乐性;比、兴、赋。这也就是说,诗形式被诗要素确定之后具有相对稳定性。
既然诗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那就不必怨恨它。因为它是诗不可或缺的构件。
诗格律是不是圈套?是。这个圈套仅有负作用吗?不是,它的正向作用远远大于其负面作用。中国格律使中国诗更具备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一千年来,我们的先人,为什么乐此不疲?因为他们享受着,因为他们不但自己享受还让后人享受着,享受着形式美。纯音乐是什么?主要是形式和形式美 。为什么人们喜欢它?因为它让人享受。中国诗格律的美有那些?一是节奏,二是抑扬顿错的旋律,三是押韵的音乐性,四是节奏、旋律、音乐性循环反复的有序性。这些东西构成了完善的形式美,当然也构成了较高的门坎。这是不是圈套?是,但却是一个美的圈套。在这样的圈套中打转虽然受到极大的制约,但也可获得极大的享受。打个比方吧,如同转九曲。小小一块平地,因为有那些桩竿的规划,所以形成了长长的、曲折的,回环往复的路,走在其中,美妙无比,乐趣无穷。九曲不是圈套吗?是一个美的圈套。
作者认为被形式约束是可叹的。有什么好叹的?你可以不去转九曲嘛。但如果你去转九曲,那就不要横冲直撞。只有不横冲直撞,才能享受其中的美。格律诗词曲也是如此,你喜欢它,你就享受它的美;你回避它,你就走别的路。但形式这个东西是不能否定的,因为它对于内容来说是太重要了。中国诗格律也是如此,它对中国诗是中国诗太重要了。中国诗格律是我们历代先人的伟大发现和创造,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2-1 09: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汴梁骚客商榷诗(三)

"倘若每处必按规则行笔,作品必然失去灵性---写诗是在捕捉艺术瞬间的灵性,而不是在写规则。"

按规则行笔必然失去灵性,说得太绝对了。说可能失去灵性比较合适,说有的人这样做可能会失去灵性比较合适。因为确实存在不必然失去灵性的情况,存在不失去灵性的人。
写诗是捕捉瞬间灵感是对的,但这与按规则写诗没有关系。灵感捕捉到了,就写诗。有的灵感适合进入规则,有 灵感不适合进入规则;高手容易把灵感压缩进规则,低手难以把灵感压缩进规则。不适合就别强来。不能说按格律写诗是写规则。因为规则早已形成,不用你去写。规则或格律如烈马,会骑可以跑得很快,不会骑可能摔断腿。不要声讨马,马没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2-1 14: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爱国之情溢于言表,我非常佩服。但有些观点还是不敢苟同。
一:梁启超们的方法可能不够科学,但出发点也无可非议。当时那种国况,不着急岂是爱国?着急而错,虽然是错,但可谅解。
二、不少国人崇洋媚外,不仅是梁启超们造成的,可能与后来的过度推崇也有关系。
三、一些外交官不敢表态、不会表态,到是事实。他们没有当兵的履历,没有与外国人对过阵,不知道仗怎么打。既没有战略眼光也没有战术手段,理正而词穷,显得有点可怜。不仅外交官,许多所谓学者,尤其如此,着实让人讨厌。
四、对西方的东西也不用天然排斥。有些东西还是可学的。关健是要有鉴别心、选择力。说到选择,就有个个人选择和国家选择的问题。我觉得在国家选择上,也没有完全做好。国家选择总是滞后,非要等到成了问题,才出面纠正,事倍功半。说点简单的吧,洋节泛滥、洋街遍布,然后纠正,劳民伤财。
五、中国文化绝大部分是好的优秀的,但也不是没有一点问题。也有个吸收精华,摒弃糟粕的问题。实际情况是也做得不够好。
六、“新韵与西方文化存有不容置疑的内在联系”。此观点未必正确。中国声韵是中国语音发展的结果,与西方文化的内存联系何在?新体诗到是学习了一些西方的东西,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是可以作为一个诗枝任其生长的。问题出在把它作为正宗上,问题出在让它喧宾夺主上。
七、“推出新韵事实上使得今人写的旧体诗与前人的在格式上失去一致,与前人保持连续性将不复存在,再假以时间必然导致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它完全失去兴趣,而全写新诗。”。此论更未必正确。一是所谓新韵并不影响所谓诗格式;二是新韵并不影响我们诗与前人诗的连续性;三是年青人不写旧体诗,只写新体诗的可能性是没有的。新体诗门坎低,学生诗程起步于此也没有什么奇怪。只要把旧体诗列入学校教学内容,绝大多数人,迟早还是会回到古体诗上。为什么?因为新体诗在形式上没有审美价值,而旧体诗具有形式、内容双重审美价值。即使在内容上,新体诗也有诸多缺陷。只要中国文字不倒,中国诗就不会倒,就永远是中国诗河之主流。我对此深信不疑。如果中国文字,中国诗经受不住这点考验,说明它真的应该被历史淘汰。中国文字,中国诗扎根于中国文化深处,扎根于中国人的灵魂和血脉深处,具有永远的生命力。你可能不相信这一点,但我深信不疑。
八、西方文化不可能吞并中国文化。它没有这个能力。日本侵略中国,虽逞于一时,但不能战胜中国,它没有这样的胃口,没有这样的能力。一只狼不可能吃掉一头大象,十只狼也不行。
九、有危机意识是对的,有有自信更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07: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新体诗

新体诗者,所谓新诗是也、西诗是也,也就是不用中国传统诗歌表述方式进行表述的自由体诗。它虽然寄托在中国文字身上,但却不是真正的中国诗,而是经过中国文字包装和改造的西诗。新不新?新。中不中?半中不中。
中国诗是中国人的专利,但诗不是中国人的专利。诗是人类的专利。因为诗是心灵的律动,灵性的文化,性情的表现,所以外国人也有诗。外国人的诗,根子扎外国人心中,这与中国人无异。外国人的诗,花开在自己的文化上,果结在自己的语言文字上,这也与中国人无异。异点在文化和语言文字的不同上。除了中国以外,其它国家(我说的是一切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的诗都是经过嫁接的二手诗。一切原始民族的文字,都是从象形符号开始的。那时他们早就有了自己的诗歌。但这个诗歌传统,只有中国传承下来了,而其它民族都被后来的拼音化中断了。他们在原始语言文字上生长出来的诗歌,因为没有了原始文字的支撑,所以只好嫁接到拼音语言上。嫁接所以能成活,是因为文字虽然改变了,但语言还在。还有一些民族的诗歌是直接嫁接到征服者、占领者的语言上的,这也是原始诗歌的中断,也是诗歌的嫁接。只有中国不是这样。中国语言文字是原始的,是原始语言文字的不断进化和成熟。中国诗,几千年来一脉相承。
较原始的外国诗,其实也是节奏,也有押韵,也有音乐性。中国诗的节奏叫音节,外国诗的节奏叫音步。外国也有格律诗,比如十四行诗等。其不押韵诗虽然已经是其诗歌之主流但却也是较后来兴起的诗。
一百多年前,中国人搞新文化运动,开始了诗歌改革。实际上也不是什么改革,而是学外国人写诗。有学惠特曼散写的,如郭沫若;有学外国格律的,如闻一多。经过发展,中国新体诗主流,最终还是走上了散写的道路。起始阶段确实也出了几个有名的诗人。他们有名,不是因为诗写得特别好,而是因为诗给人以新鲜感。那时的旧体诗,已经不吃香了,虽然还没有转入地下,但已退出正式舞台。为什么传承了几千年的旧体诗,会被并不成熟的新体诗冲垮?应该与当时的气候有关。当时的知识分子正在考虑国家救亡,且已经把国运不济归咎于文言文、旧体诗、孔孟之道。所以在当时打旧体诗就成了政治正确。这种情况延续到建国之后。建国后旧体诗彻底转入地下,正式退出文化舞台。其它戏都不能唱了,当然只能唱样板戏,于是新体诗横行天下。
新体诗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天然不协调,于是新体新开始不断探索新道路,一会明白、一会朦胧、一会现代、一会未来、一会印象、一会先锋、一会后现代、一会下半身,花样无穷,不断折腾。政府埋头搞经济建设,顾不上管文化,文化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新体诗的主要问题出在形式上,但却在内容上折腾,结果是始终也折腾不出什么让中国人喜欢的新花样。于是,旧体诗又悄然回归,并慢慢走上舞台。
从内容上看,新体诗与旧体寺,差别不是根本的。无非都是意象、意境。但在形式上新体诗却一无可取,没有一点审美价值。旧体诗是两条腿走路,新体诗是一条腿走路。一条腿走路是走不稳的。连走都走不稳,能走远吗?我的预判是走不远。会不会消失?也不会。毕竟也还有一条腿嘛。经过中国文字包装之后,新体诗也不是一无是处,中国人对其也有一定接受度。然而,它始终适应不了几千年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中国审美习惯。未来,它还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形式,但不会成为中国诗歌的主流。所以如此,不是因为中国人排外,而是因为它无法内化。
现在是两极分化,有的人对旧体诗坚决反对,有的人对新体诗咬牙切齿。现在是政府和文化部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诗歌上,中国恐怕还得有一段时间的真北朝时期。文化自信是对的,但文化自信应该建立在具体政策支撑的基础上。文化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国家的事;诗歌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国家的事。现在就是个人折腾。
新体诗是灌木,没有乔木的基因,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不必对它寄予厚望。一百多年来,新体诗也还算支撑了中国诗歌的表面天地,因此也不必对它口诛笔伐。
新体诗,有人叫它自由休,有人叫它新诗,有人叫他西方诗,都不是很合适。我觉得叫它新体诗就比较合适。近体诗是对格律诗的称谓,这样就与古诗、古风区别开了。用新体称谓所谓的新诗,也是为了与中国传统诗歌有所区别。以传统方式表现的中国传统诗歌称旧体诗也比较合适。新体诗,其实是无题诗。它的体是什么?只有一个分行是其共同特点,而分行又是所有诗歌的特点。然而,总得有个名称吧,所谓无题也是题是也。
文化和诗歌是发展的,也是沉淀的。经过沉淀之后,旧体诗将回归其合适的地位,新体也将回归其合适的地位。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在文化、诗歌发展和沉淀过程中文化部门应该怎么办?是袖手旁观?是参与其中?是进行主导?文化部门也许还没有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还有旅游这个关系收入、利益的当前任务需要全力考虑。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自信的具体的、长远的、系列(统)的文化政策来支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2-2 16: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韵使者 于 2020-2-2 16:12 编辑

新韵自由诗是中国新诗进化的未来


重阳JM/文


    世物是变化的,世物又是永恒的,物质不灭。世上没有不变的事物,万事万物都在发展中,都在变化中,都在进化中。但变与不变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变是对不变而言,不变是对变而言。所以,说变时,其中必有不变之因素在;说不变时,其中必有变之因素在。变是进化,不变是永恒。诗歌也一样。诗歌是与人类语言俱生俱存的,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共同发展变化至今的。但诗歌也有不变之因素在,那就是诗歌的永恒。这里只谈中国诗歌。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结集,是汉语文字诞生后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先祖们在千万年里由口头到文字的流传中积淀下来的记录。也是中国原始诗歌发展进化的一个结果,是中国诗歌发展进化中第一个由文字记录汇集的里程碑。在其后的发展进化中又有楚辞,汉赋,乐府,诗,词,曲等各个时期的里程碑,记录了中国诗歌进化中各个时期的不同面貌和特征。纵观中国诗歌进化的万年史,可以发现它有一根恒定的本质特征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节奏和韵律,那就是中国诗歌不变的永恒的本质所在。这就是中国诗歌之所以称为诗歌的根本,离开了这个根本就不会是中国诗歌。也就是说,中国诗歌进化的未来必定离不开这个根本。直言之,中国诗歌进化的未来必定是有韵之诗,新韵之诗。
    诗歌进化的基础是什么呢?有内部的基础和外部的基础。也就是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构成诗歌进化的基础。内因是诗歌自身形态的演变,外因是社会的需求和选择,这就是诗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谓诗歌的进化,主要是指诗歌形体的变化。中国诗史上已有的诗经,楚辞,汉赋,乐府,诗,词,曲等就是诗歌不同时期进化的不同结果。就是诗歌内因和外因的矛盾统一的斗争在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表现。它既有永恒的本质特征的遗传或继承,又有外部因素造成的进化变态。
    诗歌也是呈三极进化式的,这是自身的而不是外加的,更不是移植的。正如格律诗是固化守旧的一极,自由诗是自由无度的另一极。新韵自由诗则是两极相互斗争或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新生极,这就是新韵诗歌的突现,这就是中国诗歌进化的未来。而无韵诗是外诗移植,它没有中国诗歌永恒的传承基础,它不是诗,不在中国诗歌之列。
    由此可见:“中国当代诗坛,以韵为根,三足鼎立。无韵不成诗,旧韵需改革,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这个论断是附合进化论原理的,是科学的。
    2009.0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2-3 07: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汇江还是汇江 于 2020-2-3 07:24 编辑

与汴梁骚客商榷诗(四)

一、“中国新诗发展到今天----已形成----还有----形体。而近体诗----却还在格律中兜圈子。”

不能说新体诗一无是处,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新体诗没有任何形式审美价值,说它是分行散文也不为过。诗的节奏性、音乐性特征被它抛到了九霄云外。没有节奏性和音乐性的诗形式不是诗形式。近体诗为什么要在格律中兜圈子?不过是在坚持诗的节奏性、音乐性罢了,不过是在以诗坚持诗特性罢了。没有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还是中国人吗?

二、“近体诗和词是依韵依声而写而填的;今人写诗作词大多只是为了欣赏,只是为了品味诗词独有的魅力。”

如果“近体诗和诗词”确实有“独有的魅力”,那不是很好吗?那不是它的真正价值所在吗?为什么不去“品味”呢?难道要品味没有独有魅力的新体诗吗?是吃豆腐好还是吃豆腐渣好?

三、“自从诗和歌分离以后,格律中部分功能已经弱化和丧失。”

事实是自从诗和歌分离后,格律才产生的,格律的功能才强化的。诗歌史是有其秩序的。说反了。说反了,不仅是事实反了,而且是道理也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678

帖子

22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1
贡献
701
金钱
767
发表于 2020-2-3 08: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始诗,以其简单和浅显,不难实现直接授受。后来诗渐渐复杂、幽深起来,直接授受变得难了。作为诗人虽然还是三个阶段,但别人(读者)就需要通过诗的外在表现,反推或反求诗人情绪的诗化和诗人的情绪。直接共振变成了间接共振。有的诗,初看感觉不明显或无感,再看时逐渐有感,甚至最后拍案叫绝。就是这个道理。

过程中知人论世很重要,诗不那么复杂时就讲究这个,诗逐渐复杂以后,更应该讲究这个。可现如今,尤其是匠人朋友们,谁还讲究这个呢?

点评

没有一致,各在各的轨道上运行吧,这就是世界的基本现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3 09:01
救诗必先救韵;救韵必先救心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2-3 09: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救心者 发表于 2020-2-3 08:31
原始诗,以其简单和浅显,不难实现直接授受。后来诗渐渐复杂、幽深起来,直接授受变得难了。作为诗人虽然还 ...

没有一致,各在各的轨道上运行吧,这就是世界的基本现象.

点评

若真是各行其道,倒也相安无事。可鹊巢偏被斑鸠长期霸占着,口角、争执也便在所难免了。这也是世界的基本现象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3 09: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678

帖子

22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1
贡献
701
金钱
767
发表于 2020-2-3 09: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0-2-3 09:01
没有一致,各在各的轨道上运行吧,这就是世界的基本现象.

若真是各行其道,倒也相安无事。可鹊巢偏被斑鸠长期霸占着,口角、争执也便在所难免了。这也是世界的基本现象吧。

点评

也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3 11:57
救诗必先救韵;救韵必先救心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2-3 11: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救心者 发表于 2020-2-3 09:30
若真是各行其道,倒也相安无事。可鹊巢偏被斑鸠长期霸占着,口角、争执也便在所难免了。这也是世界的基本 ...

也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2-4 11: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汴梁骚客商榷诗(五)
"关注人性,描绘人性,是诗人的责任。"这是一个正确但不深入的论断。
正确是因为它说明了目标,不深入是因为它没有说明方法。
诗言志也好,诗抒情也好,都是说诗要写真实性情。这肯定是不错的。
问题是其实文学体裁也能写真实性情。虽然它们也写了真实性情,但写出来的却不是诗。
这些东西所以不是诗,是因为它们没有采用诗的形式因而没有表现为诗。
诗是一种形式,是一种不同于散文、小说、戏剧、论文的形式。既然形式是一种存在,是一种分别,就不能说“形式害死人”。形式既不害人,也不害内容。形式自主存在,并不主动找人来祸害。形式还是内容得以存在并表现的依据。
形式是一个总体规定性,诗格律是某种诗形式的具体规定性,没有形式的规定性,世界就没有分别。没有诗格律的具体规定性,就没有格律诗。诗格律是诗探索、诗实践的一种成果。是我们的先人,对诗规律的一种发现和总结。认可的人多了,遵循的人多了,就成了法则。法则也不主动找人不祸害。能不能新创造一种新的形式、格律、法则?能,放手去创造就是了。从创造出来到成为法则是需要时间确认的,是需要社会认可的。
诗写人性,诗要用诗的形式写人性。诗是什么?是意象、意境,是节奏、韵律。格律不过是意象、意境、节奏、韵律的一种规定性。它不要求每个人都遵循,因此也不用对它咬牙切齿、深恶痛绝。
诗形式是纯文化问题。纯文化问题,没有对错的分别,只有优劣的分别。诗韵就不是这样了。诗韵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就不仅是优劣问题了,就有了对错的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2-4 15: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谱”,就是“普通话韵谱”。即《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 “新韵谱”提取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十六个韵母作为十六韵部,(含一个儿化音部);按四声分为六十四韵,包括以《新华字典》为准的所有汉字。你说它不是合适的普通话韵书?如果你是皇帝,我也不跪!

点评

一样的,你说它没有瑕疵,我说它漏洞百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4 17: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2-4 17: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使者 发表于 2020-2-4 15:07
“新韵谱”,就是“普通话韵谱”。即《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 “新韵谱”提取普通话 ...

一样的,你说它没有瑕疵,我说它漏洞百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香港铜锣湾集团|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3-29 05: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