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汇江诗论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06: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2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汇江还是汇江 于 2020-1-27 07:06 编辑

有节奏的呼叫,是音乐,也是诗。诗与音乐同时产生。从这个角度看,诗就是音乐,音乐就是诗。这是最初的诗,最原始的诗。
原始的诗,催生了语言。有节奏的语言,已经从音乐中分离出来。变成了语言诗。语言诗是诗的第二个阶段。语言,有有节奏的,有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语言,就是言语。言语以表达思想为主,诗以抒发情绪为主。到此时,诗关于记事的功能也是其次要功能。
画,早于语言。语言借助画变成了文字。文字就是语言的符号化。语言有了符号之后,语义就固定下来。至此,文化就有了普及的条件。真正的文化,从语言开始,从文字普及开始。
文化一旦形成,民族性也随之形成。文化产生的物质条件是共同人群和共同地域。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域,形成不同文化。文化一旦形成,就成了这个人群的交流方式,也就成了其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就成了其生存和发展方式。文化的物质基础,除了这两条,还有就是人从猿、猿人那里继承下来的天性。所谓人的天性,实际就是其肉体与灵魂及其活力的表现。因此民族文化是有其特质的独特文化。文化不同,文化就会厮杀。于是由家族组成的部落之间就开始了以强凌弱的合并。合并不仅是人群合并,而且是文化的改造。只要文化不改造,人群就无法合并。从这个角度看,文化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暴力的过程。强势文化终于成为大部落的主体文化。文化不仅是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而且是部落存在的纽带。文化表现在生产过程中,表现为生产力;表现在生活过程中表现为生产关系;表现在部落发展和管理过程中表现为上层建筑。讨论人类发展问题,仅仅从生产力上找根源是不够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火车头。这个车头的动力是什么?是个人需求和共同文化。科技是文化。没有文化的生产力,不是生产力,因为根本没有形成生产力。社会问题的根源在生产力,生产力的根源在文化,文化的根源是诗。诗是什么?是人性。人性是什么?是觉醒和升华的兽性,即神性的兽性。人类问题远比想象的复杂,远比教科书复杂。
真正的诗比诗概念复杂且幽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07: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汇江还是汇江 于 2020-1-27 07:12 编辑

推演至此,似乎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原本意义上的诗不是后来(现在)意义上的诗。原本意义上的诗是文化和文化的源头,而后来意义上的诗却是文学的一个分枝。
二、现在的人类,其实就是原始人类的文化。在这里文化就是进化。化是演变、是升华。人,从文化开始,从诗开始。
三、原始人类或上古时期,文化的规模很小,甚至有点单一。诗是其源头和主体。
四、诗是人性及其表现。如果不是诗的熏染和推动,人类其实不是人类,还是猿人。如果不是猿人具有善于改造和进化的基因,就没有诗。诗与人是合一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五、诗的基本特点是节奏,乐的基本特点是节奏。初始时,诗乐一体。诗乐分离,起始于语言的出现,完成于文字的出现。
六、最原始的诗,就是有节奏的呼叫声。有节奏的呼叫声,主要是表达感情的,与记事无关。诗的根性就是抒情。记事是后来衍生出来的功能,言志是后来衍生出来的功能。
七、抒情是族群的交流方式,也是其维系方式。诗在原始时期发挥的作用,大得几乎无可替代。诗,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大脑是人的物质基础,诗是人的意识表现。原始人,其实就是诗化的猿人。
八、诗是生产力,诗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什么?就是生产产品的能力,诗是精神产品。生产力,可分为硬生产力和软生产力。硬生产力是人或人类向外做功的能力,软生产力是人或人类自我开化的能力。诗是人或人类自我开化的第一个结果。正是因为有了诗这第一粒火种,才有后来人类的冲天大火、燎原之势。
九、诗是人灵性的表现,是人的心灵律动。首先表现为节奏,其次表现为韵调,最后表现为意境。诗起始于审美,终结于审美。在这里,终结不是完蛋的意思,而是最高境界的意思。有无审美是人与动物最明显的界线。看看现在,既可以推理未来,也可以推理原始。写诗就是审美和表现审美结果;读诗就是通过接受审美结果再审美或在再审美过程中认识审美结果。整个审美过程也就是人类的全部历史。到不能或不想审美了,人类也就结束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原始动力,无非是繁殖、生存(活着)、审美。前两个动力是兽性,只有后一个动力是人性或灵性。
十、雪山是江河之滥觞,诗是文化之滥觞。缓缓溶雪虽不起眼,江河却汹涌澎湃、惊心动魄;原始诗虽不起眼,但文化却万里汪洋,深不见底。
十一、小看或轻视诗是因为不懂诗。没有诗性,就没有人性。诗,不仅是诗词,不仅是文学。诗开启的是人的文化,文化是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不同文化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行为、生活方式。不同的方式具有不同的结果。中国诗源远流长,中国人前途无量。
十二、现在的诗已经不是原始的诗,但现在诗必须保留并传承原始诗的基因。古代有诗教的传统和方式。诗教不仅是教诗写作,而是对人思维、行为、生活方式的训导,而是对人情愫的训导。现在放弃诗教是人素质教育的一个失误。技能教育当然重要,但人性教育更重要。越有文化的人或越被文化的人越文明。文明人优越于不文明人。文明的人才能创造文明的社会。全民向钱看,全民大倒退。不警醒,必自食其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09: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汇江还是汇江 于 2020-1-27 07:17 编辑

在对一个诗友的帖子回复时,谈了一些对诗的看法,贴在这里吧.
这些观点。理论上都是对的。理论和实践之间是有距离的。如同文字与诗意之间有距离一样。
1、主题思想。绝大多数诗没有问题,这是从政治正确性这个角度说的。若从思想性上来说,则有的积极,有的消极。有的个人,有的公众。这是个没有确定性的标准。虽是诗的标准之一,但却在诗艺术性之外。不能算作衡量诗的基本或主要条件。
2、逻辑思维。当然也是诗的一个标准。但一般情况也不会存在大问题,除非是不懂事理,写出悖物、悖理、悖情,悖常识的的句子。我觉得这个标准用意象逻辑来表述可能更合适。什么是意象逻辑?就是意象的排列组合顺序或秩序。这其中两个东西非常关键,一个是意象选择,另一个是意象排列。选择不好,或排列不好,诗就不好。
3、意境深浅。只要第二个问题解决好了,第三个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好了。
4、形式。对于格律诗来说,基本是就是格律。
5 、风格。风格不是诗的内容和形式,而是诗人性格、风度等在诗上的表现或反映。它体现或反映的是诗人而不是诗。或者也可以说是诗外在的风韵、气韵。
6、修辞典故。修辞运用得好,诗会生动、形象。典故运用得好诗会内涵丰富,意蕴储蓄。
7、句子组织。包含(6)的内容。另外就是字词搭配。字词搭配其实表现的就是文字功底或功夫。基本要求是通,最高要求是妙。出新是妙的手段之一,但前提是通。
8、引伸和遐想。实际上就是意境。诗须有意境。意境有深浅,有拙巧。意境是由上述诸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对诗理论要了解,掌握最好。但诗词理论不是诗。诗是诗人即时感觉、情绪、心志的化合或凝结。懂诗词理论的未必能写出好诗,不精通诗词理论的,只要有诗的感觉、有一定文字功夫,也能写出好诗。写诗是当下或当场实践,与理论抽象不是一回事。改诗是用诗词理论或诗的感觉,对诗进行审视,修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10: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汇江还是汇江 于 2020-1-27 07:20 编辑

这个帖子是我在另一论坛,对一个诗友帖子的回复.也表达了我对诗的一些理解,贴在这里吧.

美女呀,你这可是太为难人了。其实,我也说不清。
意境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言外之意,诗外之旨。
诗意就是诗的直观意思,是可以说清的。而诗的意境是说不清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吧。诗是一堆柴,诗意是其火焰,意境是其冒出的烟。火焰是有准确形状和边界的。烟是没有准确形状和边界的。
有的诗是木炭之火。几乎没有火焰,更没有烟;有的诗是干柴之火,有火焰也有烟,但烟不多;有的诗是湿柴之火,火焰不大,但烟很多。烟多是因为柴湿。
诗如何才能有意境?不要直白的表达情感,意愿,志向,观点。因为这样的东西一说就清,一清就死。把这些东西寄托在形象(包括景象、物象,情象、理象等)上,就是意象。让意象说话,诗就有了厚度和弹性。诗人自己说话,诗就没有弹性和厚度。诗一般是由意象组群构成,既然是意象组群,自然就有个意象之间的相互搭配问题。搭配也须巧妙。
搭配顺当且巧妙的意象,自然就有了活力。这个活力就是意境或就能产生意境。
我不知道我说清了没有,但我是尽力说且想说清的。这个话题太难了。
你可以反驳、可以继续或深入提问。也许在碰撞中,反而更容易说清问题。今天就说这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06: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汇江还是汇江 于 2020-1-27 07:27 编辑

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我也谈一点看法。
古人有藏诗十年的说法。意思就是诗不轻易示人。为什么?一是怕诗不成熟,二是怕人笑话。在古人看来,诗是最不容易写和写好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诗是以最少字数写最难事物。最少字数说的是体裁,最难事物说的是情志和感悟。说明文是写一个东西,论文是说一个道理,小说是写一个故事。这三样东西,相对来说都有具体内容和刚性边缘;这三种文体都没有字数限制和具体要求。因此只要通顺、有秩序、不啰嗦就行。当然能写得文采飞扬更好。诗是写情志和感悟的。情志和感悟是无形状、无边界的,是独一无二且没有参照系的。而诗又是特殊的体裁,又有许多具体要求。其它文章虽然也不好写,但诗更难。因为难,所以难写好;因为难写好,所以不敢轻易示人。
古人不把自己不成熟的诗轻易示人,恐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古人更爱面子。在古代,写诗是一项高雅活动,因此为高雅人士所为。古代,高雅人士不多。如果一个读书人(文人)写了一首诗,被一般老百姓笑话,那就太没有面子了。但在高雅人士之间,其实是不存在不轻易示人这种情况的,他们可以雅集,可以唱和,在这种场合,一般是不以旧作为主的。高雅人士之间可以比试机智,展示功力。
古人在集结自己诗的时候更是如此。因为这是对历史的交代,对自己的定位,往往十分慎重。记得陆游好像有一句“整日课残篇”的诗,说得就是重新认真审视旧作。我没有出版过诗集,但我整理过诗集。一年写的东西,五年整理不出来。每看一遍都有若干改动。写诗是写当时感觉,改诗是以现在的感觉考察原来的感觉,是以已经提高的认识,修正原有的认识,是以诗的规范来约束没有规范的情志和感悟,是以新的文字联通法来审视旧的文字联通。因此非常难,非常烧脑筋。改诗比写诗难十倍,虽然改动的字数也许不是太多,当然也有干脆推倒重来的。
诗是写出来的,还是改出来的?诗既是写出来的,又是改出来的。论贡献,写、改各五;论费心费力,写三改七。
现在人好把自己不成熟的诗先拿出来展示。这虽然是浮躁的表现,但也无可厚非。因为现在基本没有高雅人士与粗俗人士的阶级划分,大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现在在网上贴诗,实际上相当于古代高雅人士之间的诗互动。互联网实际上是大家的一个互动平台。没有谁笑话谁的问题。一是相互平等,二是隐姓埋名。有的是展示,有的是征求意见,有的是想在碰撞中受到自发性。这没有什么不好和不可以。相信如果有人集结或出版自己的诗集,一定会十分慎重的。
诗是灵性写作,因此一定要抓住感觉,乘兴写作;改诗是理性活动,因此诗写成之后,一定要以字理、诗理、事理、世理进行校核。感觉较成熟时不妨拿出来展示。没有展示,那来的红火和热闹,也就是没有氛围。感觉不太成熟时,就放一放,过几天或一段时间再改。当下改还是当下的感觉,放放再改,是另一种感觉。
结论是:一,现在不需要藏诗十年。二,如果出版,最好是藏诗十年。因为一出版就木已成舟,且不可能隐姓埋名。
还想说一下评诗。评诗是什么?就是以自己对诗的感觉和认识,评判、分析别人的诗。想评诗,首先是自己须有对诗的感觉和认识。其次是评诗要心平气和,抓住要点,有理有气据。一切恶意攻击都反映出评议者的心术不正,人品不端。虽然是隐姓埋名,但自己对自己总得交待过去吧。还有就是被评者,说你好,你也不用高兴,因为不值钱;说你不好,你也不用不高兴,因为不坏事。实际上评诗是一个很好的活动,评者可以教学相长,被评者可以受到启发,获得好处。在碰撞中发现,在碰撞中提高,好得很而不是糟得很。
诗人天生就是敏感的,但要把敏感这个优势用到对诗的感悟上,用到对事理的感悟上。评议别人的诗,就要准备迎接反评议。反评议就不是评议吗?你能评议人,人不能评议你?你是皇帝呀?人没有听你的,也许是你说的不对,也许是别人还没有认识到你的高度,这有什么关系?在评议别人时,你动了脑筋,你提高了一次,被别人反评议,你会反思,你又提高了一次,多好的事呀?不要动不动就恼羞成怒,急扯白脸,不要动不动就封人帖子,逐人出坛。争论可以很激烈,那是观点和理论在交锋,不要把观点和理论交锋变成性恶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09: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汇江还是汇江 于 2020-1-27 07:33 编辑

诗是什么?我们的古人说诗是志。志是什么?古人没有解释。这等于用一个模糊的东西解释一个模糊的东西。所以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问题可能出在古文上。中国古文,单字独立为意。如果用古文字来解释概念,必然是一连串的解释。这且不去说它。
志是什么?志者,士心也,实际上也就是人心的认识。古人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志之所之,我感觉就是人心感觉或认识到的东西,可以是事物,可以是感悟,可以是道理。总而言之,就是一种感动和感悟,一种意识或认识。在说文解字注里有这样一些话:“古文有志無識,小篆乃有識字。”“志,古文識。識,記也。”“志讀爲識。識,知也。今之識字,志韵與職韵分二解,而古不分二音,則二解義亦相通。古文作志,則志者,記也,知也。”由此可知,志就是感觉、知觉,感动、认识。
如果志是如此,那么用“诗者,志也。”来解释诗就等于没有解释。也就是说,诗什么都可以写,或什么写出来都是诗。这好像无理。其实这也许是更准确、深刻的认识。这当然是说内容。诗就就记知记识,记感觉,记感悟,记外物,记内心,等等。
叶嘉莹说,“诗就是你的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你心里面的思想、意念、感情的活动,你把你思想意念感情的活动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诗就是表现你内心的情感思想意念的活动,诗是言志的。”,她的说法是对的。
诗言志,被后来许多人,包括所谓学者,解释得小了。把一些本来也是言志的诗,划出了诗的范围。
诗其实就是什么也能写,但要有诗的形式。由此可以答出如下结论:内容不是诗的制约条件,而形式才是诗的制约条件。内容真的没有制约条件吗?也有的,那就是道德、法律、政治。
诗言志是一句古今流传的名言。对此应该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19: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嘉莹说"单音独体的语言促生了中国诗歌"。这个观点不能说错,但也不能说对。
我觉得应该这样说,单音独体的中国文字诞生了中国文字诗。
单音独体的中国文字,来源于有节奏且音节短促的中国语言。有节奏且音节短促的声音没有体,只是声,只是感觉。不论是声或感觉都无体。“单音独体”似乎改作单音短节或独节更合适。
在单音独节的语言里,就有相当一部分是诗。那时的诗就有了韵。没有韵不便于传唱。
简单说就是没有文字之前,就有了诗。而诗首先是节奏,其次是音韵。
有节奏和音韵的以宣泄和传达情感为主的诗,是那时的流行语言、公众语言。
有节奏和韵的诗语言来源于有节奏的呼叫声。有节奏的呼叫声还不是完善的语言,但已经是诗。
因此,中国诗反而是单音独节的中国语言的创造者。不是说,无节奏的呼叫声就不是语言,而是说在有节奏的呼叫声出现之前,无节奏的呼叫声还不是人的语言而是动物的叫声。到有了有节奏的呼叫声之后,人的语言才真正诞生。人的语言诞生之后,无节奏的语言,只有即时性,现场性,不是公众语言,没有流行性,因此对语言的发展、完善,作用远远小于有节奏的语言。
通过以上分析,我对叶嘉莹的论断是存疑的,是不同意的。
叶嘉莹是大学者,我不可能打倒她。但她的观点确实没有说服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289

帖子

72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13
贡献
1879
金钱
2650
发表于 2020-1-14 09: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探究源流和探究功用,切入点是不同的。

点评

说得对,谢谢  发表于 2020-1-14 1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9: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汇江还是汇江 于 2020-1-27 07:57 编辑

叶嘉莹说的两个字一个音节,两节音节,才有节奏是对的。但这说的是语言完善之后,特别是文字出现之后,特别是以北方语言为主体语言之后。
更原始些,不是两个字,而是两个声音。更更原始些,不是两个声音而是一个声音。
节奏是什么,是声音的起伏、断续。节奏的根在波。波的直观表现就是起伏和断续。
宇宙其实就是波的老家。地球上到处都是波。人就生活在波的世界之中。
波是声带和听觉存在的根据。许多动物都利用波,但都是在不自觉的利用。
节奏是人对声波的主动利用。就是这一利用,利用出了诗和乐,利用出了语言。
直立行走是人类诞生的客观标志,利用火、利用声音,制造工具是人类诞生的主观标志。
因此,不论是单声还是双声,只要断续、起伏就是节奏。就是音节。
单声节奏(也是音节),所承载的信息量少,双声节奏(也是音节)承载的信息量大。这是单声进化为双声的依据。
双声节奏是诗的飞跃,也是语言的飞跃。然后向间隔几个音节重复一个同样的声音进化。也就是出现了韵。节奏带来一重美,韵又带来一重美。
诗不是从两个字一个音节开始的,而是从一个字一个音节开始的。单音节是诗或语言的婴儿阶段,双音节是诗的幼儿阶段。有了韵,诗就成了一个活蹦乱跳的少儿。
我觉得诗从四字句,进化到五字句和后来的七字句,也应该从语言与音乐的结合上找根源,从中国语言进化的角度找根源,从审美发展的角度找根源。
为为什么诗没有继续进化或发展成九字句或更多字句?因为审美有个恰到好处的约束。如果一句诗字数太多了,韵就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了。
有诗友说,旧体诗写好了,应该转为写新体诗。新体诗、旧体诗,在内容上没有什么本质差别,都是意象、意境,但在形式上完全是两回事。新体诗在形式上没有审美要求,也没有审美价值;而旧体诗形式上的审美是其审美价值的另一条腿。也就是说从审美这个角度看,新体诗是一条腿,而旧体诗是两条腿。据此,我大胆推测一下,新体诗在中国走不远。当然,存在还是会存在的。
三言诗和四言诗,实际上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韵(也是一个音节),五言诗是两个音节一个韵,七言诗是三个音节一个韵。中国旧体诗把原始诗的基本基因:音节(节奏)和韵,继承下来,并进行了美化处理。
我认为叶先生“七言诗是从楚歌的题材变化而来”的论断是不正确的。
比如屈原的“入不言兮出不辞”,其音节应该是“入不言/兮/出不辞", 而不应该是“入不/言兮/出不/辞"。也就是说是三个音节而不是四个音节。三个音节,按照两个字一个音节的公式是出不来七个字的。
楚辞是楚语的作品,不是黄河语系的作品。两者的音节是不同的。否则,七言诗应该早于五言诗。而事实上是五言诗早于七言诗。后来的七言诗只是原来五言诗的扩展,也就是加了一个音节。
推测一下,一、当时北方是两个字一个音节,而南方并不是。二。”兮“字在当时发声时应该是一个长音。虽然南北方音节长短不同,但在节奏这个根本问题上却是一致的。五言诗就是北方土生土长的,就是两个音节变成三个音节。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诗发展的过程就是北方诗生长的过程。
所以这样,是因为秦的统一。如果是楚统一中国,可能中国文化是另一个样子。楚辞是很好的诗,楚语言应该也不差,但楚语终于还是没有成为主体性语言,楚辞也没有延续下去。
别人写文章都要参考文献,并列举出来,以证明有根有据。我声明,我的文章,没有参考任何文谳,因此,也许是胡说。我是用逻辑写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2: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汇江还是汇江 于 2020-1-15 09:03 编辑

诗,对于诗人来说就是写;对于读者来说就是赏。写诗有写诗之道;赏诗有赏诗之道。
写诗就是把情感、思想、感觉压缩进与之基本适应的形象,压缩进与之基本适应的文字。
赏诗就是在文字和形象中,发现诗人的感觉、情感、思想,并发现此外的价值。
诗人手里的诗,只包含文字、文字中的形象,形象中的意思或意蕴。
读者手里的诗,除了上述三者,还可能有诗人意外的东西。
读者手里的诗和诗人手下的诗,虽然是一首诗,但又不是一首诗。
读者手里的诗,有时等于,有时小于,有时大于诗人手下的诗。
诗人写诗是创作,读者读诗是再创造。
诗人不能说读者不懂诗,只能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读者不能说我已经掌握了诗人,只能说我掌握了诗。
所以这样,是因为文字特别是文字组合在意思上是很有弹性或伸缩空间的,形象(准确说应该叫意象)本身是很有弹性或伸缩空间的。形象有时还会有变幻性。
意象在诗人心中是没有变幻性的,但在读者心中是可能有的。可能会出现今天是这个感觉,明天是那个感觉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前人一个感觉,后人一个感觉的情况。
诗人和读者是有距离的。形象性越强的诗,这个距离就越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22: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汇江还是汇江 于 2020-1-27 08:04 编辑

叶嘉莹先生是同意“诗言志”这个说法或理论的。据此,我说以下三点:
一、词言志了没有?是不是诗?她说“词,是教给歌妓酒女去唱的,本来与言志没有关系,所以跟诗不一样”。我理解她说的“不一样”,不是说体式,而是说内容。她的意思是:词的内容不言志,因此不算诗。同时她又说“有的作者---也把自己的思想志意流露在里面了”。意思就是这样的词是“言志”的。既然言志,那当然又是诗了。她的结论是,“词是很微妙的一件事情”。怎么微妙?她说词“跟诗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又不算是诗了。总之是没有说清问题还多少有点自相矛盾。
二、诗词果真不同源吗?她说“词的起源跟诗的起源完全是两码事,不能够相提并论。”如果词来源于曲,诗来源于歌是对的,那诗词就是同源的。曲和歌基本上是一回事儿,只是产生的年代不同。词有曲,因而是歌曲,诗能唱,因此有音调儿。曲和调基本上是一回事儿。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歌谱,而诗和词则是歌词。因此叶先生的这个说法似乎也不通。除非她排除诗来源于歌。可是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歌词。据说再早点的“弹歌”也是歌词。如果她把诗的源头定在“诗言志”或“诗者,志之所之也”这个论断上,显然是没有找准源头。紧连着“诗言志”的就是“歌咏言”。“诗言志歌咏言”是什么意思?是诗写志向。歌唱感情吗?我觉得不是。我觉得它的意思就是把心中的志向写成诗,然后唱成歌。如果我说的对,那在早期,诗歌就是一体。如果她说得对,自然是诗歌两体,两者无关。真的无关吗?史实说不是这样的。
三、真正的文人词出现之前的词曲是不是诗?也就是言志了没有?那时的词曲确实是“歌妓酒女”唱的。但唱的或言的就不是志吗?也就是美女、爱情、相思、离别这些内容不在志的范畴吗?恐怕也不能这样说。我在前边已经谈论过志这个问题了,有诗友说,志就是心中所想,此言不错。如果志是这样的,那原来的词曲言的也是志,只不过粗俗、通俗,不高、不雅罢了。这也就是说叶先生“词不是在心为志的诗”的论断断也是不正确的。她一边说“古人有感情,发而为之,押韵的语言就是诗”,一边又说“词,是教给歌妓酒女去唱的,本来与言志没有关系”,自相矛盾。如何证明初始词曲没有感情?不押韵?不是发而为之?
由此,我的结论是诗词的分野不在内容上,而只是在体式上。
我是个不读书的人,我没有读过叶先生的原文。我的议论,是建立在三羊先生的转文上的。我相信三羊先生的转文应该没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06: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是古人关于诗的一段经典论述。
我对它的理解是:1、诗是志的表现;2、志是心的反映;3、心是情的器官、识的器官、理的器官。4、志就是心中之感之情之识之理,就是心的感觉和对感觉的升华,也就是心中所想。5、志表现出来就是言;6、言表现识和理并不艰难,但表现情和感却比较艰难;7、对于难表现的情和感,只好辅助以及抒情的语气;8、如果抒情的语气还表达得不满意,就用唱的方式来表现;9、如果唱还不尽兴,就进行舞蹈;10、诗是志的表达,但不是所有志的表达,而是志中涉情的那一部分志的表达;11、志是心中所想,表达有两种方式,一是言(也就是散文)表现识和理,二是诗(也就是韵文)表现情和感;12、诗是可唱的志,也就是歌。
由此也可见:一、说文人有志俗人无志是不通的;二、说诗不是来源于歌是不通的;三、说诗词不同源是不通的。由此也可见:说诗词同源是通的;说诗歌同源是通的;说诗词脱胎于乐是通的;说后来的诗词已经不是歌词也是通的;说诗词是关于情和感的志的表达或表现也是通的。
古人这段论述,也不是关于诗的真正源头的论述。只是关于语言成熟之后的诗的论述。诗的真正源头是人而不是志。诗催生了人,当然也催生了志,也催生了言,更催生了诗的成熟,也就是说,诗是人的初始表现或第一反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3: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世界观

我活着,我有感觉,有思维,我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
我是个宇宙乐观论者。我认为宇宙就是物质,就是物质在自己创造的时空中无休止的运动。宇宙因为没有诞生,所以没有死亡。现代科学说,宇宙起始于大爆炸。这个爆炸的宇宙其实不是终极宇宙,而是人类宇宙。从红移、膨胀确实可以反推出宇宙起始于大爆炸。问题:一是大爆炸没有发生前的那个物体叫不叫宇宙?如果它是一个存在,那它来源于何处?是怎么有的?二是它是怎么爆炸的?是不是外力造成的?如果是那它就不是终极宇宙,只是人类宇宙。如果不是外力造成的,那就只能承认宇宙是塌缩和膨胀循环进行,且膨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塌缩是一个瞬间行为。现在 宇宙为什么膨胀?是因为没有实现平衡。这就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一旦膨胀到不膨胀,实现了平衡,如果没有外力,如何打破这个平衡,实现塌缩?内部运行实现平衡之后,具有稳定力,没有外力参与,这个平衡将无法中断。如果这个平衡无法中断,那么就无法塌缩。这样一来,这个宇宙就死了。如果这个宇宙还想变化,不管是塌缩,还是继续膨胀,都必须靠外力来打破这个在内部已经实现的平衡。由此基本可以得出科学家说的宇宙不是终极宇宙而是人类宇宙的结论。由此基本可以得出科学家、诺贝尔得奖者,说的只不过是一部分人类宇宙的现象或真理。那么终极宇宙是什么呢?终极宇宙是由无数个人类宇宙构成的更大空间和更长时间。按照科学家的说法,人类宇宙的时间和空间是可以被物和力扭曲的,我不认为此论没有道理。但我认为终极宇宙的空间和时间不是这样的。我认为终极宇宙就是无限物质在不扩展也不缩小的空间和无始无终但不扭曲的时间中运动、发力,由一个形态演变到另一个形态并无休止的演变下去。不论宏观宇宙还是微观宇宙,其实基本构件很简单,就是物质,就是力,就是运动。物质是基础,是力之源;力是运动的依据,运动是力的表现。全部宇宙实际上就是物质、力和运动的三位一体。如果是这样,那么,宇宙就是乐观的。说宇宙乐观是因为宇宙不可能不存在。自己不能消灭自己,上帝也不能消灭它。上帝既没有创造宇宙,就不能消灭宇宙。宇宙是天生的,因而是天长地久的。但它是活着的天长地久。人,不可能知道它来于何方,去向何处。人之于宇宙,相当于一个氢原子之于银河系那样微不足道。用建立在实证和实验基础上的西方科学技术来解释宇宙是解释不了的,用古老的宗教来解释也解释不了。光电可以解释一部分人类宇宙,但力学(物理学)原理和哲学思维可以解释全部宇宙。但这样解释出来的宇宙是没用的宇宙。对于人来说,宇宙只是一道风景。风景是不用解释也解释不清的。
我是人类地球和人类的悲观论者。太阳系是人类的家乡,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太阳和地球,分为自然太阳和地球,人类太阳和地球。人类太阳是人类地球的组成部分;自然地球是自然太阳的组成部分。自然的太阳不会灭亡,只会转换形态;但人类的地球却会灭亡。人类地球实际上不是地球,而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人是生物,必须有一个适合自己生命存在的环境。比如太阳不再发光了,或地球上没有空气和水了,自然的太阳虽然没有灭亡,但人类的地球却灭亡了。没有了生存环境,人也就必须灭亡。现在有移民说,其实是幻想,说严重一点是自欺欺人。如果地球条件不行了,太阳系其它星球也就不行了。人类不可能走出太阳系。如果人类能走出太阳系,那人类就能控制宇宙,那人就不是人而是神。但神是不存在的。唯物主义就是承认物质的存在,并承认物质的决定性。意识是灯光,物质是灯和油(或电)。没有灯和油,灯光不可能存在。如果把地球比作人,那人就是地球的癌细胞。许多物种已经消失,其中有的是自然灭亡,相当数量是人为灭亡。人类不但已经灭亡了一些物种,人类还将自己灭亡自己。生存条件其实很脆弱,如果予以破坏,那就更脆弱。人类以发展的方式自杀。人类等不到人类地球完全灭亡就提前灭亡了。人类生存条件其实是一个水桶。既然是水桶,那当然只要抽掉其中一块板,它就不能盛水了。人类正在以发展的方式破坏这个桶上一块或几块木板。人对人类太阳的破坏程度比对人类地球和破坏程度之所以要小一些,是因为人类离太阳远而无能为力;如果人类有办法,人类也会坚定不移的对太阳进行破坏。为了发展还有什么事不能做呢?癌细胞是强大的,但却不是聪明的。它不觉醒的陶醉在自己的扩张力之中,但却不知道它的扩张能力是不能突破寄体的承受能力的。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已经想到了这些,但现在的人们却不去想这些。老子是想道理,现在人是做事情。只做事情,不想道理,也许能做一些对的事情,但做事情的概率也非常大。
我是人的无奈论者。人是无奈的。在自然面前无奈,在自己面前无奈。不知不觉花开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人很主动,主动是因为无奈。人无奈的站起来,无奈的说起来,无奈的干起来;无奈的生下来,无奈的长起来,无奈的老下去,无奈的死掉。无奈是发展的阻力,但也是进化的动力。有的无奈是可以消化的,如饥寒;有的无奈是无法突破的,如生死。人呵,就在无奈中继续前进吧。人是行者,行者必然死在路上。虽然聪明也是死,愚昧也是死,但还是聪明的死去好一些。聪明之死,起码在未死之前是文明的。文明的活着比愚昧的活着还是要好。飞机和高铁毕竟让我们走得快一点;望远镜和天眼毕竟让我们看得远一点;八大菜系毕竟让我们吃得美一点。我们的祖先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我们的祖先是合理的;我们也应该在提高自己的过程中改造自然,我们也是合理的。我们活着,我们就得吃饭、穿衣,我们就得尽可能吃得好一点,穿得暖一点。我们不可能侵占并据有外星人的家园,外星人也不会来抢占并继承我们的资产。我们是孤独的。我们应该自愉自乐。我们应该有一个藏身的窑洞。天生的窑洞是没有的,得自己动手去挖出来。但我们没有必要把窑洞挖得太大,我们不能还没有住进窑洞或刚刚住进去就被砸死。道是无形的,但道是冷漠和坚硬的。我们必须适应它。在道面前,我们也是无奈的。只有感觉并认识到无奈,我们才可能少碰壁、不被碰死。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有彩色的梦想,但我们也要有科学发展观。
我是诗的发展论者。诗创造了人,人应该活在诗之中。活在工具之中,不如活在诗之中。没有工具不行,没有工具我们什么也干不了,但仅有工具也不行,我们不能成为使用机器人的机器人。诗是人的天性和灵性。站在天性的舞台上施展灵性,人才是有内涵、有品味、有尊严的人。诗是升华或神化的意识,它虽然来源于物性和物欲,但已经没有了低级趣味。中国是诗的家园,中国人自有诗的基因。从诗经和楚辞之后,历朝历代都重视诗的发展,从来没有为诗发展设置障碍。诗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之一,非常有特色。诗教不仅是教如何写诗,而是教如何做人,如何审美。对于人来说做人很重要,审美很重要。会做人肯定是好人,能审美一定会文明。吃饱是必须而且应该的,吃饱之后穿衣服也是必须而且应该的。穿衣不仅是保暖,还是遮差。不知羞耻,与动物何异?炎黄子孙率先走上文明之路,诗功居伟;中华民族领先世界两千年,诗功居伟。在新文化运动中打诗,是个失误,是政治挂帅的结果,是表面化思维的表现。新中国建立之后,没有恢复诗的应有地位,是个迷误,是惯性思维的反映。新诗或自由体诗,是西方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不是汉语必须的形式。虽与白话文有一定贴合度,但在形式上没有审美价值,因而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古体诗特别是格律诗词,既可在内容上审美,又能在形式上审美,具有双重审美价值,还与汉语天然贴切,因此,要予以复兴并发扬光大。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关键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是扬长避短。国家需要思考这个问题,并有一个合适的政策或办法。七十年来,文化部门没有做好这个工作。现在做也还不晚,关键是认识,有了认识才有操作。中国已经强起来了,中国人也已经富起来了,中华民族应该更文明。文明是个过程,是个建设的过程,是个熏染的过程。中国人有领导世界的责任。领导者,既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没有高度和风度,高度和风度是自我建设起来的。这也是中国特色,特色就是不能太特也不能不特,特色是软实力。软实力不但表现为科技能力,还表现为文化能力。科技是刀刃,文化是刀背。没有刀背的刀刃,虽锋利但无力。现在相当多的中国人陷在逐利、逐权、逐名的泥潭中不能自拨。这些人不但自己在做人的台阶上不断倒退,还带坏了社会风气。执政党和中央政府要考虑这个问题,要下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打击不法暴发户,改教、兴诗都是不错的途径和选择。中国人已经以自立实现了自强,还要以自重实现自尊。只有前者就是还没有脱离土豪行列,而有了后者就是进入了贵族行列。
我是自相矛盾的吗?辩证法来源于自相矛盾。辩证法是一个科学的思维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09: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绿瘦转红肥,开心不皱眉。----首联,起。绿肥红瘦是春道,红肥绿瘦是秋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一种现象,就是一种心情。绿瘦红肥好,红肥绿瘦未必不好。
已成成与败,不是是和非。----颔联,承。成与败是事实,是和非是理论。有些东西是说不清的,但事实摆在那里,又不得不承认。在人的世界里,这也是常态。是抽象,是概括。
刺始腮边挂,鱼终水外飞。----颈联,转。转入形象。不上钩的鱼在水里自由自在,一旦上钩,就得换一个存在环境,命运在一瞬间就会改变。喻也、比也。象,非象。理在象中。咀嚼见味。
浮云遮旭日,隐士入柴扉。----尾联,合。理合于象:天象、人象、理象、道象。政治,生活、历史、现实,莫不如此。聪明人总有路走,换一条路也是路。失败是因为不适应。一旦适应,还是胜利者,只是勋章的颜色,质地不同罢了。
这确实不是一首没有含义的诗。但又确实不知所云。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解,各人所获,必不相同。在诗中找故事,有的能找到,有的找不到。如果在此诗中找故事,可以找许多。
诗是形象思维。形象是立体的。一个面不是一个体。一个体最少四个面。有的体竟不知其面几许。能找到一个面就是收获。能找到几个面就是几个收获。能找到一个体是全面收获。
我让大家看看此诗,绝无戏弄之意。如同锦瑟就是诗,但绝不是谜一样。不过是读了一首模糊但有弹性的诗而已,没有多少损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1-21 14: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是用韵律表达情意的文字。诗是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诗是韵文,无韵非诗.。

点评

此论正确. 敬请说明你之韵新与中华通韵的差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1 14: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4: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使者 发表于 2020-1-21 14:37
诗是用韵律表达情意的文字。诗是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诗是韵文,无韵非诗.。 ...

此论正确.
敬请说明你之韵新与中华通韵的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1-21 15: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韵使者 于 2020-1-21 15:42 编辑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0-1-21 14:42
此论正确.
敬请说明你之韵新与中华通韵的差别.



1
新韵时代旭光红(新韵)

国普教育矇少童,中华通韵施行中。
格侓平仄承传统,新诗无韵妄逞雄。
东方狮吼新韵好,诗国岂容糊涂翁!
自然四声普通话,新韵时代旭光红。
(重阳JM)

2
新韵时代普光照(新韵)

中华通韵施行了,又啊又啊又啊找。
同声混编不同音,诗国童子矇瞪了。
清楚明白新韵谱,三同清编就是好。
自然四声享自由,新韵时代普光照。
(重阳J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1-21 15: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通韵是同声混编。
新韵谱是三同清编。

点评

十六韵,真的不行,行不通.你编的是韵书,却又要让诗不押韵,不要说行,就是说也说不通. 还是把 e 与( ie Üe ) 分韵吧,歌与学与鞋真的不押韵;还是把衣与诗分韵吧.这两者也不押韵;最好 eng 与 ( ing )也分韵.这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1 2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21: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使者 发表于 2020-1-21 15:58
通韵是同声混编。
新韵谱是三同清编。

十六韵,真的不行,行不通.你编的是韵书,却又要让诗不押韵,不要说行,就是说也说不通.
还是把 e   与( ie  Üe )  分韵吧,歌与学与鞋真的不押韵;还是把衣与诗分韵吧.这两者也不押韵;最好    eng 与  ( ing )也分韵.这两者虽近,但还是分开更好.还有就是ua似也应a  ( ia )中分出来.这样就是二十韵.这也比平水的三十韵少多了.
须知:韵是听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也不是想出来的.你和中华通韵一样,就是看尾韵母.须知尾韵母是用为发音的,不是用来看的.
再琢琢磨磨吧,韵主要不是个清编/混编的问题,而是押韵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1-22 08: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重阳《新韵谱》好 !


文/李万修


    中国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中国诗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史,自古以来都是有韵律的,所以,“韵”是中国诗的重要标准,也是中国诗的独特标志。为了规范诗韵,历史上出现了多种韵书,如古韵书《平水韵》和后来的《词韵》及现代的《诗韵新编》《十三辙》《现代诗韵》《中华新韵府》等。古韵书早已不适应现代的需要,应当被淘汰。而现代出现的几种韵书却体例不一致,显得繁琐,混乱,多有不当之处。如其一,《诗韵新编》中二波韵含o,uo,三歌韵含e;《十三辙》中梭坡辙含e,o,uo;《现代诗韵》中的歌部又分歌韵含e,波韵含uo;《中华新韵府》中的波韵含o,uo,e 。显得繁杂,混乱。其二,它们的韵部名称(切韵)留有旧韵书的陈迹,选取同韵中的两个字为韵部,将同韵部中的各个不同声母的字混编在一起,且不分四声,没有统一的名目,显得繁杂,混乱。其三,有的韵书按声母表顺序排列,有的按拼音字母的顺序排列,有的尚不知是按什么顺序排列,显得繁琐,混乱。其四,有些韵书把近韵字合在一起,形成音韵含混,有失韵母的独立性。等等弊端,有待修正。另,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及简化汉字已推广使用半个世纪了,普通话及简化汉字的普及,使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影响深远。鉴于此,于1997年5月,重阳编著的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应运而生。
    重阳《新韵谱》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阳《新韵谱》是根据中国现代汉语拼音普通话韵母,确定为16韵部,它一反以韵部内的一两个字来标示韵部名称(切韵)的旧风,而是以韵母为韵部名称,做到了韵部名称的直接、简明、统一、联贯。
二.重阳《新韵谱》是以汉语拼音韵母的顺序,声母与韵母拼成字例,以《新华字典》为准,按四声选取常用简化汉字编排的,简便、清晰、实用。
三.重阳《新韵谱》近韵适当合并,保持了韵母的独立性和联贯性。
四.重阳《新韵谱》严格分韵,分四声,保持了声韵的清晰度和准确性,避免含混不清。
五.五.重阳《新韵谱》整体统编,分音清编,有条有理有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看就懂。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具有其它韵书尚不具备的诸多优点。所以说,还是重阳《新韵谱》好!  

  (欲知详情,网络搜索重阳〈新韵谱〉全文〉即可。)

点评

你的问题就出在第三条上.并韵不是不允许,而是不能不顾实际乱并,乱并就走上了平水的路子,就走上了中华通韵的路子,这正是他们的失败之处.教训是用来吸取的,经验是总结出来的,不总结/不吸取,怎么进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2 14: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4: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使者 发表于 2020-1-22 08:53
还是重阳《新韵谱》好 !

你的问题就出在第三条上.并韵不是不允许,而是不能不顾实际乱并,乱并就走上了平水的路子,就走上了中华通韵的路子,这正是他们的失败之处.教训是用来吸取的,经验是总结出来的,不总结/不吸取,怎么进步?

点评

《新韵谱》的可贵之处就在 近韵适当合并!保持了韵母的独立性和联贯性。  发表于 2020-1-22 15: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1-22 15: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谱》的可贵之处就在 近韵适当合并!保持了韵母的独立性和联贯性!

点评

新韵谱的失败之处恰恰就在于把并不相近的韵合并在一起; 新韵谱的失败之处恰恰就在于对于尾韵母不是用听来判断而是用视来判断; 新韵谱的失败之处恰恰就在于不知道平水和中华通韵的问题因此把他们的问题继承下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2 17: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7: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使者 发表于 2020-1-22 15:35
《新韵谱》的可贵之处就在 近韵适当合并!保持了韵母的独立性和联贯性!

新韵谱的失败之处恰恰就在于把并不相近的韵合并在一起;
新韵谱的失败之处恰恰就在于对于尾韵母不是用听来判断而是用视来判断;
新韵谱的失败之处恰恰就在于不知道平水和中华通韵的问题因此把他们的问题继承下来。
新韵谱的失败之处还在于编辑者或宣传者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因而不敢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
新韵谱解决不了诗韵的问题。因而最终逃不脱自愉自乐、劳而我功的结局。如果改弦易辙,自另当别论。

点评

新韵谱的成功与失败,不在于听与看的那个问题上,。而在于权威上。还是由时间和历史来决定吧!  发表于 2020-2-4 14: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07: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汇江还是汇江 于 2020-1-23 12:16 编辑

[tr][/tr]
普通话是什么?就是以汉语(方块字)为基础的,以北方口音为主要特征的中国话。普通话不是西化的结果,是白话文发展的结果。白话文也不是西化的结果,而是文言文改革的结果。
     文言文为什么要改革?因为它脱离了民众。文言文是士文化和文章文化。白话文是民众文化和日常文化?白话文为什么能打倒文言文?因为白话文也能写文章,因为士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说白话的。如果文化脱离了民众,脱离了现实,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没有生命力的文化是很容易被打倒的。新文化运动,并不是全民运动,而是少数知识分子(士)的反戈一击。如果还以那个一击即倒的文言文支撑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也会一击即倒。是少数(士)知识分子挽救了中国文化,是白话文挽救了中国文化。
      白话文其实还是汉语和汉字,根子未变,灵魂未变。白话文是土生土长、从民间生长起来并在中国广泛流行的中国语言。这个语言支撑着中国基本生活,只是没有支撑文章罢了。那时只有文章用的是文言。文言文是建立在中国字独立成义的基础上的。独立成义的汉字,具有奇妙的联通能力,这是白话文得以存在并得以发展的基础。白话文不是新文化。新文化运动,其实只是白话文占领文章这个领域的一次战役。白话文,文字依旧。在语法上有没有吸收西方的东西?我的看法,白话文语法也主要是在中国语言、中国文字自己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
      当时也有提出用拼音取代汉字的。如果实施了,那才是全盘西化。但这仅仅是当时一种说法。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表现在在一切外来思潮面前坚如磐石。白话文不是西化的结果,那普通话是不是西化的结果呢?更不是。普通话就是在众多的北方口(语)音中选取一个更优雅的口(语)音作为国音罢了。
      十里不同音,是语言、语音存在的基本特点。文字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础,语音繁杂是国家不统一的表征。秦以后,中国以统为主,以分为辅是不争的事实。历朝历代无法统一口音,是因为没有条件。新中国成立后,马上着手统一口(语)音,不仅是因为政权的威力,主要是因为政权的实力。全国统一教育是实现口音统一的基本条件。统一口音与统一文字的丰功伟绩是一样的。
      十里不同音,怎么统一?中国有八大语系。在八大语系中,北方方言占多半个中国,不以它为基础行吗?在北方方言中,北京一带的语音更优雅,当然就有了作为国音的条件。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当时的选择或决策是正确的。毛泽东不仅在政治、经济、社会上统一了中国,还在文化上统一了中国。毛功天大。
      中国文字是在实践中形成并统一的,中国语言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并最后走向统一的。这是基本逻辑。所谓西化的说法是没有根据也没有道理的。中国文字、中国语言、中国语音,在生长、成熟的过程中或者也吸取了一些外来营养,这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中国文化的根在中国文字,只要这个根不动摇,中国文化就不会动摇,一切变化就只是成长、完善、发展、进步。如果说真的有中国特色,那统一的文字、统一的语言、统一的语音,才是中国最重大、最基本的特色。在统一的文字、语言、语音这个基本环境中,中国再也不可能分裂。
      普通话是国家交流体系。国家交流体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地方交流体系。不可能消除那就让它继续存在,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只要你是中国人,姓张姓李无所谓。
      然而,诗歌是国家文化。韵书出了一代又一代,出了一个又一个。为什么?就是为了统一诗歌。为什么要统一诗歌?因为它是国家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本通行的韵书,是一个大缺陷。虽然也出了几本韵书,但都是学者的韵书,不是国家韵书。没有国家韵书,说明国家对诗理解不够,认识不够、重视不够。难道这不是一个缺陷吗?一件很好办的事,迟迟没有办,而且在办的时候又没有办好,实在不应该。普通话既是国语、国音,就应该有一部与之相适应的韵书。什么是适应?就是与新华字典不悖。凡悖者,不论是国家出的,还中个人出的,都不是合适的普通话韵书。











点评

“新韵谱”,就是“普通话韵谱”。即《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 “新韵谱”提取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十六个韵母作为十六韵部,(含一个儿化音部);按四声分为六十四韵,包括以《新华字典》为准的所有   发表于 2020-1-29 14:11
那个帖子误删就删了吧,兄不必自责。我也懒的再发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6 19: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副首版

律诗绝句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13
贡献
11717
金钱
14643
发表于 2020-1-26 19: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帖子误删就删了吧,兄不必自责。我也懒的再发了。

点评

谢谢兄弟,我对电脑及网站实在是不熟悉.本来是删自己发重的帖子,却删了主帖,而且不会恢复,实在对不起得很.兄弟能够谅解,非常感谢.再次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6 2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20: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雄关英风 发表于 2020-1-26 19:26
那个帖子误删就删了吧,兄不必自责。我也懒的再发了。

谢谢兄弟,我对电脑及网站实在是不熟悉.本来是删自己发重的帖子,却删了主帖,而且不会恢复,实在对不起得很.兄弟能够谅解,非常感谢.再次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1-27 11: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普及新韵而奋斗!

    新韵诗体,就是采用《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的传统诗词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它与旧体诗和新诗似是而非:似诗者不标律,似词者不挂牌,似曲者不拘调,似“新诗”但用韵,用新韵。可韵句尾,可韵句中(韵律节奏)。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四声,形随意合”。它每首行数不限,每行字数不限(但应力求精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形随意合,意尽形止。长可千言万语,有章有节,短可五七言四八句,一字千金。大可歌天地宇宙,万里长风;小可吟社会百态,微羽小虫。以普通话为本,四声韵入诗。不学鸟语怪腔,不忘祖宗;不纳淫秽污朽,不忘时代;剌恶赞善,激浊扬清。集传统之优于一身,拒晦涩虚玄而不妄。为时代主旋律挥毫,为四化建设展喉。以美化心灵、促文明进步为大任。
    “新韵诗”在青少年中普及,在二十一世纪振兴,是改革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民族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让我们为“新韵”鼓与呼。为“新韵”开山劈路,为“新韵”的发展、壮大、繁荣、普及而奋斗!(重阳JM)

点评

我可以"为“新韵”鼓与呼",虽然作用极其有限;但不能为你的新韵鼓与呼!因为它不科学. 说它不科学是因为它的十六韵,根本就不符合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实际,且对诗词创作有误导作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7 20:01
我可以"为“新韵”鼓与呼",虽然作用极其有限;但不能为你的新韵鼓与呼!因为它不科学. 说它不科学是因为它的十六韵,根本就不符合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实际,且对诗词创作有误导作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7 2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1-27 11: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重阳《新韵谱》好 !


文/李万修


    中国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中国诗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史,自古以来都是有韵律的,所以,“韵”是中国诗的重要标准,也是中国诗的独特标志。为了规范诗韵,历史上出现了多种韵书,如古韵书《平水韵》和后来的《词韵》及现代的《诗韵新编》《十三辙》《现代诗韵》《中华新韵府》等。古韵书早已不适应现代的需要,应当被淘汰。而现代出现的几种韵书却体例不一致,显得繁琐,混乱,多有不当之处。如其一,《诗韵新编》中二波韵含o,uo,三歌韵含e;《十三辙》中梭坡辙含e,o,uo;《现代诗韵》中的歌部又分歌韵含e,波韵含uo;《中华新韵府》中的波韵含o,uo,e 。显得繁杂,混乱。其二,它们的韵部名称(切韵)留有旧韵书的陈迹,选取同韵中的两个字为韵部,将同韵部中的各个不同声母的字混编在一起,且不分四声,没有统一的名目,显得繁杂,混乱。其三,有的韵书按声母表顺序排列,有的按拼音字母的顺序排列,有的尚不知是按什么顺序排列,显得繁琐,混乱。其四,有些韵书把近韵字合在一起,形成音韵含混,有失韵母的独立性。等等弊端,有待修正。另,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及简化汉字已推广使用半个世纪了,普通话及简化汉字的普及,使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影响深远。鉴于此,于1997年5月,重阳编著的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应运而生。
    重阳《新韵谱》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阳《新韵谱》是根据中国现代汉语拼音普通话韵母,确定为16韵部,它一反以韵部内的一两个字来标示韵部名称(切韵)的旧风,而是以韵母为韵部名称,做到了韵部名称的直接、简明、统一、联贯。
二.重阳《新韵谱》是以汉语拼音韵母的顺序,声母与韵母拼成字例,以《新华字典》为准,按四声选取常用简化汉字编排的,简便、清晰、实用。
三.重阳《新韵谱》近韵适当合并,保持了韵母的独立性和联贯性。
四.重阳《新韵谱》严格分韵,分四声,保持了声韵的清晰度和准确性,避免含混不清。
五.五.重阳《新韵谱》整体统编,分音清编,有条有理有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看就懂。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具有其它韵书尚不具备的诸多优点。所以说,还是重阳《新韵谱》好!  

  (欲知详情,网络搜索重阳〈新韵谱〉全文〉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20: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使者 发表于 2020-1-27 11:50
为普及新韵而奋斗!

    新韵诗体,就是采用《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的传统诗词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 ...

我可以"为“新韵”鼓与呼",虽然作用极其有限;但不能为你的新韵鼓与呼!因为它不科学.
说它不科学是因为它的十六韵,根本就不符合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实际,且对诗词创作有误导作用.

点评

“新韵谱”,就是“普通话韵谱”。即《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谱》,简称“新韵谱”。 “新韵谱”提取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十六个韵母作为十六韵部,(含一个儿化音部);按四声分为六十四韵,包括以《新华字典》为准的所有   发表于 2020-1-29 14: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3 21: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