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这套:全然不顾我的诘问,急顾左右而言他。如此刻意岔开话题,又怎会形成交集呢?
至于你的问题,我前边早已回答过了,但你偏偏视而不见,奈何?也罢,就再回答你一次:
就诗词交流而言,确读分为两种情况,一为作者确读,二为交流对象——读者确读。前者宜努力追求,不过你若年事已高,或属现代读书音尚未高度普及的偏远地区诗者抑或文盲半文盲,纵然无法确读,也无伤大雅,因为你的读者——包括潜在读者中总是有人能够确读的。后者则不然,你的读者或潜在读者中必须有人能够确读,如果你自己不能确读,他人同样无法确读,那就不成体统了,你的所谓中古平水韵诗作还不就是这样吗?
就我个人而言,现代读书音固然不能与央播\央视播音员\主持人相比,但是用于诗词交流和日常交流足矣,即便不是十分标准,也完全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的读书人群体中达成有效或基本有效交流之目的。
以《登鹳雀楼》为例,我就能像播音员或中小学语文教员一样确读为:
deng guan que lou
【tang】wang zhi huan
bai ri yi shan jin, huang he ru hai liu。
yu qiong qian li mu, geng shang yi ceng lou。
反观你呢,别的姑且不论,单说起句那个白字,现实各地类平水韵方言土语中有be\bə\bʌ\bie等多种读法,你根本就分不清哪个是中古平水韵所依托的唐宋正音,或许都不是也未可知。那么,假如王之涣这首《登鹳雀楼》是你的平水韵作品,你又是如何确读的呢?请当众示范一下何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