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精华629
注册时间2019-6-21
威望4920
金钱23905
贡献15666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威望- 4920 点
贡献- 15666 次
金钱- 23905 枚
  
|
发表于 2019-7-23 09: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泉空吟 于 2019-8-1 08:47 编辑
《庆金枝·又进大梁山》 作者:燕灵儿
隆冬长岭知。大梁冷,腊梅迟。山泉龙嘴少喧啸,瀑布几丝垂。
——上片尚有点山林气。何为山林气?古人说:“隐逸恬淡之诗,谓之山林气。”又说:“作山林气易”,就是说这个气要形成尚容易。“山林诗或失之野,野可犯,俗不可犯”。上片野可犯,下片则俗,俗得蓬头垢面,这个不可犯。如何会犯?山林气不能一气贯注,原因是笔弱,笔弱则力竭,力竭则不能一气呵成。因此,当你去读我们专版绝大部分喜欢写小令的写手,大多上片好一些,尚可一读,读至下片便如此《又进大梁山》一般。前几天,我在专版评帖,也读到这样的作品。我原本想不予一评,便简单评之:上片尚堪一读,下片粗俗。那位仁兄似乎老大不服。我在专版,久读这类帖子,我实也难忍,所谓不吐不快。故此,本次评论,亦不是专门为灵儿妹妹《又进大梁山》一阕而发,是为各位写手、包括版主,在诗词创作中,我们都来思考一下,认识一下何为小令,如何写小令……。
我不大写绝句、词的小令,有时某题材,想好作一篇律诗的,只要时间上给我充足,一写律诗,则见稿纸上好句多了而不愿意弃之不用,遂重新把原本做成的律句,去其格律,以符合歌行体的拗句,一写就变成古风了。所以我的古风通常是一韵到底,原因在此。此不是在自我欣赏,这是对灵儿妹妹说一种写诗词的方法。你要写什么,诗外功夫一定要去做。譬如:大梁山的自古及今的传说、古今诗人的吟咏、地理位置、历史故事要尽可能去收集,找来浏览一遍,加之你到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作品,这就是你有别于古人的、他人的性情。这样,你才能“满心而发,肆口而成”。古人的作品为什么好,他在语言优美的前提下,还有性情,这种性情,千古不衰,每人有每人的性情,每篇有不同之性情,这个就是能流传千古不衰的必要条件。现在写手大多最少的是性情。少了性情,可补;补什么?则是博闻强记。谈不上博闻强记,又不去收集相关资料,于是,愈写愈离题千里,遂将“村酿美,沁心脾。盘歌声里舞红旗,老寨展新姿”率意地组合成下片,没有很好料理。诗要随兴而发,才见到清逸之气,自写出性情。不要强作,没有强迫你交作业。写诗词,为了愉悦自己,你也得让别人读之愉悦。关于词的小令或者说短调怎么写、怎么选调、择声腔,以后有暇我再谈。我十分疑惑:为何论坛里写手把小令都去写政论或革命题材?你老写这种东东,不厌吗?广播、电视每天都是这些,你不必再去入诗入词去阐发了,社会不公、灾难频发、物价不稳等等诸如此类问题,在生活中已经让你透不过气来,你发泄于诗词中,必是狂躁。我们要远离这些东西,所谓美,只有与生活拉开距离,才会发现,这是至理名言。我也有写这类题材,至少我遵以古人提出的诗教:要“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另外,我们古人既主张有“诗言志”之功能,且有“诗缘情”之功能,即不仅为表现崇高之志,亦需抒发真挚之情。假如生活中找不到真挚之情,去诗词中找吧!
几年以前,我曾写过议论网络诗人创作的文章,在此摘录——
诗的写得进步,靠的是积累,这包括对各类知识:文史地理等,自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举凡文士才人,所毕生萃其精力而为之,莫非文学!其为类:有散有骈、有韵律;其为体:有文、有赋、有诗词歌曲,任举一端,皆是耗尽其人半生心血以求一当。所以,文学虽为公物,然宁独中国之古典文学,光经史子集此间四库,浩瀚似海,非修养至深至久,而不能得其全豹,仅窥其一斑而已。我以为,中国之古典文学实妨碍生事、阻塞普化,此当然非文学之本意。写诗填词,虽为雕虫末技,然欲写好,无非读书,我前有所言:“古人写诗,出乎性情,今人写诗,唯有靠强记博闻而已”。所以说:恶高美之文学者,不必为文学;揭简以易为倡导者,亦不足为文学。
延迎远客清霜化,村酿美,沁心脾。盘歌声里舞红旗,老寨展新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