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精华629
注册时间2019-6-21
威望4920
金钱23905
贡献15666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威望- 4920 点
贡献- 15666 次
金钱- 23905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9-8-7 13: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蝉联法,又称顶真、顶针、联珠格。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如《宝石花》一诗:“花瘦叶肥人赏叶,叶成花瓣得花名。名传宝石莲花掌,掌上无珠却有名。”四句之间皆用顶针,首尾蝉联 ,此或称为“首尾吟体”。
或同一句回环,如 “山外青山楼外楼”,亦为蝉联法。
或同一诗中两字用法意义不同,如毛泽东的《长征》诗,其实亦算用此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山)逶迤腾细浪(水),乌蒙磅礴走泥丸(山). 金沙水(又水)拍云崖(又山)暖,大渡桥横铁寒... ”。又如曹植《赠白马王彪》全诗七章,自第二章未句起:“我马玄以黄”,第三章之首句:“玄黄犹能进”,其下第四章到第七章的偶、奇章皆如此,此又称为“蝉联体”,这种各单元的蝉联,到了初盛唐时,诗人们吸收了六朝民歌的顶真手法,对七言歌行的发展起过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