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8|回复: 34

[律诗] 周末

[复制链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20
贡献
15666
金钱
239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5 15: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泉空吟 于 2019-8-6 19:35 编辑

可堪歌铗有鱼蔬,
更趁晚凉翻旧书。
绕舍溪流晓风淡,
当窗花叶夕轮疏。
寒蝉高树鸣长昼,
宿雨苍苔染半除。
五柳七松安敢植,
自怜寂寞子云居。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752

主题

889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484
贡献
8902
金钱
11116

巾帼诗人勋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9-8-5 16: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蔬、书、疏、算不算连韵,觉得读感不是很上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20
贡献
15666
金钱
239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16: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泉空吟 于 2019-8-5 18:20 编辑

全在一【六鱼】中,而且它是个不甚宽的韵,以为不可这么计较,如要论,“鱼蔬”两字,同韵在一句中,这是“挤韵”,但现代也不予计较了,而且古人亦有这种写法,如:宋人韩维《答和叔城东寻春》:“提携上樽酒,馔不过鱼蔬”,也是挤韵。律诗规矩颇多,我有时间再谈,呵呵,快下班了……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20
贡献
15666
金钱
239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18: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泉空吟 于 2019-8-5 18:41 编辑

但是“鱼蔬”是个同音词组,譬如:连绵、东风、艨艟、萧条、寥霄……,如此连用,皆不属挤韵。唯有“铗有鱼蔬”表红处,如用了鱼韵字,则算挤韵。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主题

296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516
贡献
3563
金钱
55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8-5 1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了。我也和天怡首版有同感,蔬、书、疏三个同音字,而且同调并且相连,读起来很影响美感。最好不这样处理。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20
贡献
15666
金钱
239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19: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泉空吟 于 2019-8-5 23:36 编辑

我们可看唐诗中一首“连韵”的七律:

刘长卿  七律  使次安陆寄友人

新年草色远萋,久客将归失路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

这等所谓“连韵”在唐诗中比比皆是。所谓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这一点,尤其在七绝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在此,恕我烦而不再举例。唐诗是近体诗的一座巅峰,而唐人为何不与忌讳呢?而且唐人姑且不忌讳,我们今人去太多忌讳它、束缚住自己干吗?加了一条锁链在跳舞了,再去无端加上一条锁链。如此,诗便是死了,活不了!作诗,要把死句做活即可。
我亦在另楼见得天怡老师与诗友谈起“连韵”问题,故而,今日也特做此“连韵”一诗,我完全有能力把同音字分而吟成。中午时分,先在本坛贴出上诗,我把同韵字分隔的。呵呵,我想自己不如干脆做个连音的习作,又删除主题,重做一番。并知道天怡老师必来一论。今日,趁此机会,我当说明七律所需讲究的几个规矩。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20
贡献
15666
金钱
239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20: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泉空吟 于 2019-8-5 20:20 编辑

在唐代近体诗诞生前,不得不提一下南朝梁沈约,此人是与我同乡,湖州人。他是梁朝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作为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需注意的是唐人在创立近体诗时,只是采用了沈约对格律上的部分主张。唐人以为:沈约所谓“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之弊病可以不必而论。如此,文字必受制约,情感必受其束缚,故舍弃之。所谓“连韵”即是声病,此出诸沈约“大韵”中。当初专指五律,与七律无涉。所谓“大韵”:“一韵之上,不得同于韵字”。唐人元稹是这么认为的:“此病不足累文,如能避者弥佳。若立字要切,于文调畅,不须避之”。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20
贡献
15666
金钱
239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泉空吟 于 2019-8-5 20:40 编辑

再说沈约的“小韵”,此亦所谓诗律“八病”之一。即五言诗两句中,除了本韵外,九字中不得有两字同韵(沈约的诗律八病,已阐述过即是针对五言律诗的。如果以七律而论:即两句十三字处),而叠韵字不限,所谓叠韵字,即现代汉语中所谓“连绵词”,上述在[地板]一楼已述,艨艟、萧条是也,缥缈、窈窕、徘徊等是也。而我在上楼拙作的首句中,想了半天,用了一个非连绵词,而是一个相对固定词组:“鱼蔬”。我想试探一下,有人会说这亦是声病,呵呵。倘若此,试问这等严苛,你还能做得了诗吗?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20
贡献
15666
金钱
239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20: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主张与唐人基本相同:此等“八病”:所谓平头、上尾、蜂腰、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之弊病可以不必而论!诗的格律在唐朝亦有顺序渐进过程,至盛唐大备。宋诗则绕开唐诗这座诗歌的巅峰,迂回而行,反唐诗而为之,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一派,除了陈与义以外,尚守律,词语生新,故意且常造拗句、押险韵,散文化倾向十分明显,不仅表现出奇崛瘦硬的风格,为不害句意,更有甚者连基本格律都不守,直至清末同光体(同治、光绪年间)亦不绝其流风余韵,此不赘述。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2

主题

889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484
贡献
8902
金钱
11116

巾帼诗人勋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9-8-5 21: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解释也不无道理,可不可以理解为以意为主。尤其对窄韵的处理,我个见啊,如参赛作品势必精准一些为好,否则评委会有争议,举旗难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20
贡献
15666
金钱
239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21: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泉空吟 于 2019-8-5 21:14 编辑

大家再来读一首杜甫的七律名篇《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十二侵],平声;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二肿],上声;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四寘],去声;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十一陌],入声。
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意四出句的句脚,平、上、去、入,此四声递用,此谓之避“上尾”,即四个出句平上去入俱全,此为理想之句式,古人作近体诗有此讲究。为何说杜甫“老节渐于律诗细”,他的多数律诗的出句之句脚皆能做到如此,大家不妨去找来老杜的律诗仔细一看。今人作诗,格律渐宽,对此,毋庸如此讲究,也没有谁会为之审音一番。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20
贡献
15666
金钱
239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21: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律诗的句子中所要求的节律之问题:一般律诗要求颈、颔两联中节律有所变化:七律如颔联作— —、— —、—、— —句式,颈联则需避之相同,可用:— —、— —、—、—、—;或— —、— —、— —、—句式,;五律颔联则为— —、— —、—,颈联则需避之相同,可用:— —、— 、— —,或— —、— 、—、—,反之亦然颈、颔二联反之亦然。
这样使诗歌朗诵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这个基本还得有此讲究,尽量做到,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20
贡献
15666
金钱
239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22: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泉空吟 于 2019-8-6 08:39 编辑

还有律诗中必须要论的与不必强轮之的是:
一、不可出韵,即押了非同一韵部的韵脚当论,除了创作杂体诗以外,比如孤雁出群格、孤雁入群格等等;
二、犯重字,则论,用蝉联法除外;
三、失粘对,折腰等杂体除外,当论;
四、一句之中一三可不论,五处还得论,二四六处分明,有拗则救,亦可对句救;
五、一联之中,出、对两句合掌要论;
五、对偶不工、偏枯要论;
六、犯孤平必论;
七、出句的三仄式,即一句之中尾三字皆仄,亦称“连三仄”、“三仄脚”须避,不强求;
八、对句尾三字为三平式,即“三平调”,不得不论;
九、四平头,又名犯平头。是作者极易犯而又极不易犯,即中二联四句相对,皆用平声,可不论;作杂体回文诗更是不必论;
十、中二联节律相同,亦无需论;
十一、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可不强论:
十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固定词组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之者。如:“先后、新鲜、慷慨、凄惨、光辉、天地、玲珑、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碍方可。如上述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当与之一论;
十三、重韵必论。亦称犯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
十四、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可论可不论;
十五、连韵,活句不死,当不必论;
十六、挤韵:就是一句中过多的使用了同韵母、同韵部的字,造成句读拗口,不害意,亦不必论;
十七、撞韵:就是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从一般角度上来讲,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容易造成诗读涩口,不宜如此,当不必论。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
,明月何时照我还。”且有重字,何必一论;
十八、用典使事,不必论,尤不必以掉书袋子而责之,作者或有难言之衷,自不必大白于天下。典故不难,今事难懂,最好与之注解或自注。

此总结十八条诗病,有可论可不论者,自待诸贤者进而厘正,且自参酌择用。

点评

谢谢首版高论,又给我们上了一课。看来,我们还是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啊。向您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8 16:04
龙泉兄,请再解释一下二,五。我不了解蝉联和偏枯。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7 13:15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0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93
贡献
14736
金钱
190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5 23: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中的讨论和龙泉兄的总结很重要。我提升一周吧,好使更多诗友看到。

点评

多谢兄长!所言“好使更多诗友看到”,尤其版主评诗时,当可参酌择用,不然,评诗不使人允惬,或途听道说,以讹传讹,标准不一,乱用“家法”,使创作者不知所措,无从下笔。此十八条标准非我所发见,乃是我总结古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5 23: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20
贡献
15666
金钱
239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23: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泉空吟 于 2019-8-5 23:17 编辑
旧时月色 发表于 2019-8-5 23:07
此帖中的讨论和龙泉兄的总结很重要。我提升一周吧,好使更多诗友看到。

多谢兄长,此颇合我意!所言“好使更多诗友看到”,尤其版主评诗时,当可参酌择用,有感于版主们评诗不使人允惬,或途听道说,以讹传讹,标准不一,乱用“家法”,使创作者不知所措,无从下笔。此十八条标准非我所发见,乃是我总结古人与今人之识见而成。

点评

是啊龙泉兄,看了您所总结的标准,就感到有了依据。赞成下面天怡兄所说的,放在一个醒目的地方才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6 11:11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2

主题

889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484
贡献
8902
金钱
11116

巾帼诗人勋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9-8-6 08: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诸如此类的放在【龙泉讲堂】里便于学习查找。建立【龙泉讲堂】这个栏目,主要目的也在于此。集中讲解、遇到具体问题特别意释,让诗友在不同层面接受知识,加深印象与记载。辛苦龙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8

主题

5609

帖子

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76
贡献
5659
金钱
7924

巾帼诗人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8-6 10: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整首诗格调闲适。读来熨贴。拜读各楼点评,长知识。欣赏学习了,个人也觉得无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0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93
贡献
14736
金钱
190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6 11: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空吟 发表于 2019-8-5 23:15
多谢兄长,此颇合我意!所言“好使更多诗友看到”,尤其版主评诗时,当可参酌择用,有感于版主们评诗不使 ...

是啊龙泉兄,看了您所总结的标准,就感到有了依据。赞成下面天怡兄所说的,放在一个醒目的地方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4653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龙江文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832
贡献
5991
金钱
1052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8-7 06: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学习! 我以为对初学格律诗词者,主要是看意境,格律上没大毛病就好,但在评论时指出来。也可以发消息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或可凝聚更多的业余爱好者,加以辅导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0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93
贡献
14736
金钱
190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7 13: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空吟 发表于 2019-8-5 22:40
还有律诗中必须要论的与不必强轮之的是:
一、不可出韵,即押了非同一韵部的韵脚当论,除了创作杂体诗以外 ...

龙泉兄,请再解释一下二,五。我不了解蝉联和偏枯。谢谢!

点评

偏枯,专指对偶上的问题。对偶不工,是词性的属对不合;偏枯,在医学上而言即“偏瘫”;在诗学上,要求对偶的一联出、对二句分咏两事,似联还断,偏瘫即指二句偏于一义一事,分而不均,失去平衡,亦属合掌范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7 13:52
蝉联法,又称顶真、顶针、联珠格。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如《宝石花》一诗:“花瘦叶肥人赏叶,叶成花瓣得花名。名传宝石莲花掌,掌上无珠却有名。”四句之间皆用顶针,首尾蝉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7 13: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20
贡献
15666
金钱
239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7 13: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时月色 发表于 2019-8-7 13:15
龙泉兄,请再解释一下二,五。我不了解蝉联和偏枯。谢谢!

蝉联法,又称顶真、顶针、联珠格。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如《宝石花》一诗:“花瘦叶肥人赏叶,叶成花瓣得花名。名传宝石莲花掌,掌上无珠却有名。”四句之间皆用顶针,首尾蝉联 ,此或称为“首尾吟体”。
或同一句回环,如 “山外青山楼外楼”,亦为蝉联法。
或同一诗中两字用法意义不同,如毛泽东的《长征》诗,其实亦算用此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只等闲。五岭(山)逶迤腾细浪(水),乌蒙磅礴走泥丸(山). 金沙水(又水)拍云崖(又山)暖,大渡桥横铁寒... ”。又如曹植《赠白马王彪》全诗七章,自第二章未句起:“我马玄以黄”,第三章之首句:“玄黄犹能进”,其下第四章到第七章的偶、奇章皆如此,此又称为“蝉联体”,这种各单元的蝉联,到了初盛唐时,诗人们吸收了六朝民歌的顶真手法,对七言歌行的发展起过作用。

点评

顶针续麻,懂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7 16:41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20
贡献
15666
金钱
239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7 13: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时月色 发表于 2019-8-7 13:15
龙泉兄,请再解释一下二,五。我不了解蝉联和偏枯。谢谢!

偏枯,专指对偶上的问题。对偶不工,是词性的属对不合;偏枯,在医学上而言即“偏瘫”;在诗学上,要求对偶的一联出、对二句分咏两事,似联还断,偏枯即指二句偏于同一义一事,分而不均,失去平衡,亦属合掌范畴。

点评

这个与合掌很相近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7 16:43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0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93
贡献
14736
金钱
190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7 16: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空吟 发表于 2019-8-7 13:38
蝉联法,又称顶真、顶针、联珠格。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如《宝石花》 ...

顶针续麻,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0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93
贡献
14736
金钱
190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7 16: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空吟 发表于 2019-8-7 13:52
偏枯,专指对偶上的问题。对偶不工,是词性的属对不合;偏枯,在医学上而言即“偏瘫”;在诗学上,要求对 ...

这个与合掌很相近啊?

点评

我再纠正一下关于偏枯,兄长所问,到家再翻阅了资料,重新定义一下。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谈律诗的对仗时指出:“对不属则偏枯”,即是对不属,非指二句偏于同一义一事,分而不均,失去平衡。 举个例子,孟浩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7 2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20
贡献
15666
金钱
239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7 22: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泉空吟 于 2019-8-8 01:12 编辑
旧时月色 发表于 2019-8-7 16:43
这个与合掌很相近啊?

我再纠正一下关于偏枯,兄长所问,到家再翻阅了资料,重新定义一下。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谈律诗的对仗时指出:“对不属则偏枯”,即是对不属,非指二句偏于同一义一事,分而不均,失去平衡。
举个例子,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青,从词性看,都是形容词;树/山,名词;绿树/青山,又是偏正词组,村边/郭外,都是名词加方位词,合/斜,则是动词。从词类看,绿/青,同属颜色对,树/山、村/郭,同属地理类,此上下二句间,对得可谓工切精严,又分咏两事。
王安石对此偏枯就说过一例子:“凡人作诗,不可泥于对属。如欧阳公作《泥滑滑》:‘画帘阴阴隔宫烛,禁漏杳杳深千门’ ‘千'字不可以对'宫字,若当时作'朱门',虽可以对,而句力便弱耳”(见《王直方诗话》)我以为,这是王安石对欧阳修的所谓为尊者护而已。当然,我以为绝不能因为宁可偏枯而不愿意损伤意境或诗势,而放弃对工整对偶的追求。属对偏枯毕竟是一种美中不足,只要力所能及,就应该予以避免。

点评

非常感谢龙泉兄!千,宫,属于偏枯,理解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8 00:01
龍嘯躍劍匣,令我擁吟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0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93
贡献
14736
金钱
1908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8 00: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旧时月色 于 2019-8-8 00:02 编辑
龙泉空吟 发表于 2019-8-7 22:20
我再纠正一下关于偏枯,兄长所问,到家再翻阅了资料,重新定义一下。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谈律诗的对仗 ...

非常感谢龙泉兄!千,宫,对不属,称为偏枯,理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主题

296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516
贡献
3563
金钱
55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8-8 16: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空吟 发表于 2019-8-5 22:40
还有律诗中必须要论的与不必强轮之的是:
一、不可出韵,即押了非同一韵部的韵脚当论,除了创作杂体诗以外 ...

谢谢首版高论,又给我们上了一课。看来,我们还是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啊。向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1166

帖子

40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159
金钱
1392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8-8 16: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感佩才思,品读点赞!祝福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0

帖子

9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8
贡献
244
金钱
339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8-10 10:3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主题

365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6
贡献
3888
金钱
5096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8-11 17: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律诗中必须要论的与不必强轮之的是:
一、不可出韵,即押了非同一韵部的韵脚当论,除了创作杂体诗以外,比如孤雁出群格、孤雁入群格等等;
二、犯重字,则论,用蝉联法除外;
三、失粘对,折腰等杂体除外,当论;
四、一句之中一三可不论,五处还得论,二四六处分明,有拗则救,亦可对句救;
五、一联之中,出、对两句合掌要论;
五、对偶不工、偏枯要论;
六、犯孤平必论;
七、出句的三仄式,即一句之中尾三字皆仄,亦称“连三仄”、“三仄脚”须避,不强求;
八、对句尾三字为三平式,即“三平调”,不得不论;
九、四平头,又名犯平头。是作者极易犯而又极不易犯,即中二联四句相对,皆用平声,可不论;作杂体回文诗更是不必论;
十、中二联节律相同,亦无需论;
十一、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可不强论:
十二、倒韵,连两字而成一固定词组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之者。如:“先后、新鲜、慷慨、凄惨、光辉、天地、玲珑、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碍方可。如上述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当与之一论;
十三、重韵必论。亦称犯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
十四、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可论可不论;
十五、连韵,活句不死,当不必论;
十六、挤韵:就是一句中过多的使用了同韵母、同韵部的字,造成句读拗口,不害意,亦不必论;
十七、撞韵:就是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从一般角度上来讲,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容易造成诗读涩口,不宜如此,当不必论。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且有重字,何必一论;
十八、用典使事,不必论,尤不必以掉书袋子而责之,作者或有难言之衷,自不必大白于天下。典故不难,今事难懂,最好与之注解或自注。

此总结十八条诗病,有可论可不论者,自待诸贤者进而厘正,且自参酌择用。
点评

点评

收藏学习,长知识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11 17: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8: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