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精华629
注册时间2019-6-21
威望4920
金钱23905
贡献15666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威望- 4920 点
贡献- 15666 次
金钱- 23905 枚
  
|
发表于 2019-7-21 14: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泉空吟 于 2019-7-21 14:56 编辑
上阕笔调慷慨但不激越,此手法也,亦是符合该调要求。所谓词有豪放、婉约之分,此关乎写手性情之外,亦是宋人所谓作词唯讲究“择声情”:我们不难发现,大凡“婉约派”词人常用《诉衷情》、《蝶恋花》、《临江仙》、《雨霖铃》之类宛转缠绵、凄咽清怨之调,而豪放派则常用《满江红》、《水调歌头》、《贺新郎》之类激越奔放、慷慨悲凉之调。原因就在于豪放派喜用的词牌以短句为主,且句中平仄声往往不是相间,此就等于阴阳不调和,此为一;二是大多以仄声收脚,并以押入声字为多,入声字读音短促,这样才能情与声会,取得“读之使人慷慨”之效果,故写旧体诗词,有人主张用新韵,要废弃入声字,这是在常识上的愚昧无知,对以诗词为主体的古代文学在根本上的肆意歪曲。倘若如此而为之,就将音韵美这一条中国诗词命脉中的主脉割裂而去。
化过功夫的或是多读过古人词的人,必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存在,也就能知道词为什么每一曲调都有固定形式,而这种特殊形式的存在,就在于说明它是经过音乐的陶冶,词的起源大家想必都已了解,此地不作赘述。因为词是由于我们古人最早时“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摘自《元氏长庆集》)。
《八声甘州 》一调,以平声字押韵,但宜写较为雄壮之事,但不必特别激越。我介绍一下此阕成调的背景。唐代甘州,即唐以前的为西凉州。唐代甘州为河西节度使所在地,《八声甘州 》前身叫《甘州子》,为唐朝边地所进之乐曲,而入教坊曲。王灼《碧鸡漫志》卷三:“《甘州》世不见,今仙吕调有曲破,有八声慢,有令,而中吕有象八声甘州,他宫调不见也。”也就是说:《八声甘州》即《甘州曲》之一种,所谓“八声”即八韵,属于慢曲子,故称“八声慢”。《八声甘州》为北宋初年依唐代《甘州曲》之一种所制之新声,柳永词为创调之作,正属仙吕调。关于仙吕调,我们毋庸去谈。为何前面所述“宜写较为雄壮之事,不必特别激越”。原因在于此调以四字和五字为主,但有两个八字句,后段继以用两个上三下四句法之七字句,用平声八韵,每韵脚均须连用两个平声字,因此形成了此调不急不慢,需平稳而音节响亮,结构要求匀称之特点。起句八字句最要处理好,必须有笼罩通篇之势,用领字最是要紧,宜用去声字,使句群之间关系清楚,联系紧密,意脉贯串,流转空灵而不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