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
1万
6万
论坛元老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7万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3-26 15:01 从三羊正文所引诗例及评语可看得出,古人用字极简而明了。一粘字,表示了今之替对粘三个方面。 1:替。二四 ...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3-26 20:01 1,一句之内的246位相邻平仄相同,如“仄仄平平仄平仄”,46位平平同,可谓“失粘”即“失律”,(谓之特拗 ...
547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3-26 20:10 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是一体。唐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 如老杜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这并非三羊杜撰。明指此为失粘。但此例也符合王力二三不同平仄即失粘也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3-26 20:05 2、南宋蔡正孙(1239—?)《诗林广记》的说法: 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营鱼龙窟,秀出羊 ...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3-26 20:10 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是一体。唐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 如老杜云:“摇落深知 ...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3-26 20:05 2、南宋蔡正孙(1239—?)《诗林广记》的说法: 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营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锦衣不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琼营”,营字失粘,疑当作“岛” 雨梦按,二四同平,失粘 3、清初王夫之(1619—1692)的说法: 又如杨用修警句云:“谁起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烽烟”。若谓“安”字失粘,更云“谁起东山谢太傅”,拖沓便不成响。足见凡言法者,皆非法也。 雨梦按;四六同平,特拗,失粘而合法也。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26 20:35 这里“失粘”,实际就是“失于粘律”之意,这里相粘是出律。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不用“失粘”,而用“失替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26 20:38 这里就是现在常用的“失粘”诗例: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失粘”(平仄不同)。这与12两例“失粘”(平 ...
三羊 发表于 2018-3-26 20:48 "失于粘律"的【粘】,是平仄的相同,还是不同?! "这里相粘"的【粘】,是平仄的相同,还是不同?!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26 20:53 “失粘”的两种情况: "失于粘律"的【粘】,是失于平仄的相同。因为此时“相同”是违律的。 "这里相粘"的 ...
三羊 发表于 2018-3-26 20:55 大唐的科举为何有【折腰体】?也即王力的所谓【失粘】!
三羊 发表于 2018-3-26 21:09 宋人魏庆之(1237—1240年在世)《诗人玉屑》的说法: 江左体:引韵便失粘,既失粘,则若不拘声律;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26 20:58 已对你说过多次:唐试帖诗不是标准的近体诗,别总拿试帖诗为例说事。唐试帖诗里也有古风。不长记性!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26 21:13 如此不虚心,再有十年你还弄不清~~~~~~~
三羊 发表于 2018-3-27 07:01 从宋朝的魏庆之和蔡正孙,到清朝的王夫之和赵执信,声律术语【粘】的具体说法或实际用法,都是:平仄不同,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27 08:06 无理谩骂先贤是这羊的老毛病!多年前牠就写顺口溜谩骂王渔洋赵执信“甥舅拉帮套”。无理攻击孤平说,拗救论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27 08:33 只把你看作个笑料可也~~
三羊 发表于 2018-3-27 13:54 你的良心,大大的没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中坚诗友勋章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管理员
敬业首版勋章
|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0 10: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