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精华1
注册时间2017-11-4
威望472
金钱5821
贡献5189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威望- 472 点
贡献- 5189 次
金钱- 5821 枚
|
发表于 2018-2-28 16:35: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静荷菲 发表于 2018-2-28 13:16
非常认同诗姐对这一句诗的解析~~~~~~
荷菲以为,此诗的基调是以景寄情,若能完全不带个人观感,喻情 ...
《高昌古城》作者:格那丁
四望唯遗垒,//四望/唯/遗/垒,有人说"垒"与"故城"叠"。"垒"是此时特写,"城"是昔时景象。承句是对起句的补充说明。比如说万里长城完好或破败都可以是垒,却绝对不是诗中的所写的这种"城"。
故城今隐沦。//没毛病。好在"故"与"今"。这个承是是真正做到了承上启下。
不知风起处,//不知,是用得非常好非常微妙的一个词。作者身处其中,举目四望,多少感慨、怅惘、思考与疑问,尽在"不知"中。这个"风",从那时来,从此时来,从身外来,从脑海(思维)来,从心底(情感)来,不是不知风向,而是太过沉入前面所说的那些情绪之中所产生的幽缈、恍惚之感。
满地动沙尘。//画面感强。苍凉萧瑟的画面之后,隐去(其实也是凸显)了一个此时感觉孤独的人和一座过去充满生机的城。四句丝丝入扣衔接无痕互为照应。
水静荷菲探讨版
天际几遗垒,孤城昨隐沦。
一时风起处,满地动沙尘。
与原作相比,诗兄此诗是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和口吻,清醒客观略显疏离。不坏,也不算好。个人觉得得体、清晰、准确、有说服力(这四条写作标准记不清是谁说过的了)不应该是诗的标准。诗,也许可以奔放、含蓄、朦胧、有感染力。
当然啦,以上只是个见,只对我个人有绝对说服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