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63|回复: 137

填词求是 (一)词句可依诗法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10-22 04: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填词求是
(一)词句可依诗法
    今人填词,平仄谨依词谱,不敢作非分之想。加之各种检测工具,亦推波助澜,必指出某处某处出律,一何误也。其实词谱亦如诗谱,只是多未标明可平可仄处,其变化完全可依诗法。
    《钦定词谱》凡例第十一条说得明白:“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谱,…”只怪大家未曾细看凡例,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
凡例第十一条也未专指五言、七言,似可推而广之。则词中句法只要符合诗法,即未出律。
《钦定词谱》误就误在既提出,则应在谱上标示。且有些所谓孤调,因无他词可校,概依原创定谱,无一字可平可仄,害得许多人误入歧途,又平添这段笔墨官司。
雨梦鉴此,倒是希望有权威的组织,组织专家,重修词谱并于网上发表,广泛征求识者意见,最终确定方好。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04: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10-22 04:57 编辑

转来旧文。
近人填词,多谨依词谱,然古人未如是也。我也引喝火令一词作了阐述。古无词谱,唐宋人词多依范词填写,然时有在字句上添损,致有多体,或句式全异,致七言六中如鹧鸪天首句者,又有孤例时,致谱无一字可平仄。今人谨依固然好,然符合诗律者,似不必强求。观近现代谱可知,多未依钦谱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0-22 09: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词律可依诗律,严格说来,很多词律可依诗律去分析和填制,词律源于诗律,我也持同样的观点

词律中有些是特例,当须留意,如仄平平仄和平仄仄平,如喝火令中的‘舞时歌处’和‘烟水数年’,王力好象只列举了仄平平仄一种

点评

此两例为五言句去掉最后一字。(仄平平仄仄及仄平平平仄仄,)均属孤平拗救形式。平仄仄平亦是孤仄孤平互救句式,在词之定句中,用得特别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12: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7-10-22 11: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词律本源于词曲。

点评

词,诗之余也,即由诗发展而来。源于曲未免穿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12: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2: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0-22 09:25
词律可依诗律,严格说来,很多词律可依诗律去分析和填制,词律源于诗律,我也持同样的观点

词律中有些是特 ...

此两例为五言句去掉最后一字。(仄平平仄仄及仄平平平仄仄,)均属孤平拗救形式。平仄仄平亦是孤仄孤平互救句式,在词之定句中,用得特别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2: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10-22 11:38
词律本源于词曲。

词,诗之余也,即由诗发展而来。源于曲未免穿越。

点评

词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合乐歌唱。 在诗的格律形成以前,就有了 词。 清潭献《复堂词话·复堂词录叙》说:“词为诗余,非徒诗之余,而乐府之余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说:“词也者,乐府之变调,风骚之流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1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7-10-22 16: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7-10-22 16:11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10-22 12:46
词,诗之余也,即由诗发展而来。源于曲未免穿越。

词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合乐歌唱。  
如《菩萨蛮》、《西江月》、《浪淘沙》、《蝶恋花》、《水调歌头》等词,最初是给唐教坊原有的曲调配上词而后成为词牌的。
从这观点来看的话,在诗的格律形成以前,就有了 词。


清潭献《复堂词话·复堂词录叙》说:“词为诗余,非徒诗之余,而乐府之余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说:“词也者,乐府之变调,风骚之流派也。”
清陆蓥《问花楼词话·原始》说:“愚见词虽小道,滥觞乐府,具体齐梁,历三唐五季,至宋乃集其大成。”


点评

诗亦入乐府,旗亭之会,清平之调皆入乐盛事也。阳关之曲,水调之歌,竹枝杨柳之词,莫不合乐且入词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1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6: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10-22 16:00
词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合乐歌唱。  在诗的格律形成以前,就有了 词。

清潭献《复堂词话·复堂词录叙》说: ...

诗亦入乐府,旗亭之会,清平之调皆入乐盛事也。阳关之曲,水调之歌,竹枝杨柳之词,莫不合乐且入词府。

点评

古风是 入乐的,诗歌是夫妻,格律诗不入乐,是诗与歌分居与离婚。于是又来了个词和曲,让诗与歌又同居复婚了。诗亦入乐府,则看什么诗,古风乐府诗入乐府,格律诗是不入乐府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16: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6: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詞為詩余,非徒詩之余,而樂府之余也。 」此言不光(非徒)继承诗体,亦光大诗之合乐而歌二大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6: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昔人謂詞為詩余,是說猶未竟也。 詞當為詩歌騷賦之余。 詩賦至中唐,已登峰造極,故詞之興起,其勢然也!是非剩餘之余,而乃辭章之精粹,韻語之精華。 至其體物傳神之妙,抒懷言情之微,詞為之最。 張炎《詞源》謂:「詞以協音為先,音者何?譜是也。 古人按律制譜,以詞定聲,故曰詞。 」(張惠言《詞選序》,後同)沈括《夢溪筆談》謂:「古樂府皆有聲有詞,連續求之,如曰‘賀賀賀’、‘何何何’之類,皆和聲也。 今管弦中纏聲,亦其遺法也。 唐人乃以詞填入曲中,不復用和聲。 」朱熹雲:「古來樂府只是詩,中間卻添了許多泛聲。 後人怕失了那泛聲,逐一添個實字,遂成長短句,今曲子便是。 」(《朱子語錄》,後同)唐之《藝文志》經部樂類崔令欽《教坊記》羅列曲調之名,凡三百三十有五,後詞家所填小令如《浪淘沙》、《南歌子》,長調如《蘭陵王》等,其名俱在。 今之《菩薩蠻》、《憶秦娥》、《望江南》、《長相思》諸調,本唐人之詩。 王灼《碧雞漫志》雲:「唐時古意亦未全喪,《竹枝》、《浪淘沙》、《拋球樂》、《楊柳枝》乃詩中絕句,而定為歌曲,故李太白《清平樂》三章皆絕句,元、白諸詩,亦為知音協律者作歌。 」故唐人之曲調,即詩歌也。  唐自大中以後,詩衰而倚聲作,至溫庭筠始有專集《握蘭》、《金荃》。 專以長短句彙集成編者,始自五代趙崇祚之《花間集》,其後宋之《尊前集》及《草堂》、《花庵》、《樂府雅詞》、《絕妙好詞》相繼以詞選出現,依調填詞,詞學大盛。 王安石謂:「古之歌者,皆先為調後有聲,故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如今先撰腔子後填詞,卻是‘永依聲’也。 」(趙令時《侯鯖錄》引)當時之所以稱為曲子、樂府、樂章、笛、譜、琴趣,有從聲樂而名,有從器樂而名,其曰詩余、長短句,又從體制篇章而名,是從聲樂、器樂而名在先,從體制、篇章而名在後。 綜合二者為一謂之「詞」者,當以《樂府雅詞》為以詞名集這始。  北宋晏殊《浣溪沙》之「一曲新詞酒一杯」,南宋辛棄疾《醜奴兒》之「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詞之命名,逐漸為詞家所公認。 從而創調日多,倚聲日繁,而詞運蒸蒸日上。 溯其淵源,起于中唐,興于五代,至宋而止于極!尋章摘句,無非詩歌騷賦之余聲,減字偷聲,亦是宮商角徵之遺響。 大晟母音,唱和朝野。 「古者詩與樂合,而後世詩與樂分;古人緣詩而作樂,後人倚調以填詞。 古今若是其不同,而鐘律宮商這理,未嘗有異也。 」(方成培《香研居詞麈》,後同)按律填詞,故曰「詞」,先作詞而後協律,是自度曲。  
詞自興起至繁盛,後世嘗推闡其誼雲:「夫論文學之始者,厥為風謠,風謠之興,必資三者,一曰歌辭,二曰音樂,三曰舞蹈。 歌辭以宣其情,音樂以象其聲,舞蹈以表其容,三者協和而後文之為藝也始精,其古人也始力。 泛觀往古眾制,惟樂府為能兼之;而詞者,樂府之正傳,有其長而通其變也。 故能發人情之秘奧,通眾理之精微,濟詩歌之絕運,開戲曲這先河,可謂兼包眾美者矣。 」(劉永濟《詞論》,後同)

点评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问:先生所举的“喝火令”例, 有多少句符合 135不论的诗格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16: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7-10-22 16: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10-22 16:16
昔人謂詞為詩余,是說猶未竟也。 詞當為詩歌騷賦之余。 詩賦至中唐,已登峰造極,故詞之興起,其勢然也!是 ...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问:先生所举的“喝火令”例, 有多少句符合 135不论的诗格律?

点评

今查旧文,搜韵所搜集的该词50首,只有现代名家的一首全合钦谱。一字不合一首,二字不合二首,其它从三至八字不合者为多。可参看拙文喝火令之三,填词求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20:00
我们探讨问题一要符合历史,二要符合实际。诗和词是不一样的,文体不同,规定不同,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能把诗的135不论搬到词中来。先生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18:44
莫名共其妙的诘问。我反问,一首诗中又有多少句不合正格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1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2 16: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既对又不对。钦定词谱在135不论之类的字上都已用符号标示出来了,就不必再别出己意去改动了。当然你要改动,是你的权力,但不能把你的改动意愿强加于人

点评

不合词之实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18: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2 16: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10-22 16:36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10-22 16:07
诗亦入乐府,旗亭之会,清平之调皆入乐盛事也。阳关之曲,水调之歌,竹枝杨柳之词,莫不合乐且入词府。 ...

古风是 入乐的,诗歌是夫妻,格律诗不入乐,是诗与歌分居与离婚。于是又来了个词和曲,让诗与歌又同居复婚了,「詞為詩余,非徒詩之余,而樂府之余也。 」。诗亦入乐府,则看什么诗,古风乐府诗入乐府,格律诗是不入乐府的

点评

不敢苟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1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8: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22 16:34
古风是 入乐的,诗歌是夫妻,格律诗不入乐,是诗与歌分居与离婚。于是又来了个词和曲,让诗与歌又同居复婚 ...

不敢苟同

点评

O(∩_∩)O哈!不需要你苟同  发表于 2017-10-22 18: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8: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22 16:28
既对又不对。钦定词谱在135不论之类的字上都已用符号标示出来了,就不必再别出己意去改动了。当然你要改动 ...

不合词之实况。

点评

后代诸家何必编谱?如龙榆生先生之【唐宋词词谱】。编谱凭什么于13处与钦谱不合?依诗谱也。是合凡例精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20:26
合不合翻开钦定词谱不就一清二白了?  发表于 2017-10-22 18: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8: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10-22 16:22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问:先生所举的“喝火令”例, 有多少句符合 135不论的诗格律? ...

莫名共其妙的诘问。我反问,一首诗中又有多少句不合正格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2 18: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10-22 16:22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问:先生所举的“喝火令”例, 有多少句符合 135不论的诗格律? ...

我们探讨问题一要符合历史,二要符合实际。诗和词是不一样的,文体不同,规定不同,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能把诗的135不论搬到词中来。先生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

点评

你根本就没研究过,不然为何说出这样一不合史,二不符实际的话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20:29
此说不合钦定词谱凡例,也不合词之实况。我逐篇分析过喝火令一词。清至近代名家全合谱者唯有四首,不足百分之八。至于每首有多少于135不合者我都分篇指出。我沁园春一词有一字在三字句因其为四字熟语,不好更改,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1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9: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22 18:44
我们探讨问题一要符合历史,二要符合实际。诗和词是不一样的,文体不同,规定不同,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

此说不合钦定词谱凡例,也不合词之实况。我逐篇分析过喝火令一词。清至近代名家全合谱者唯有四首,不足百分之八。至于每首有多少于135不合者我都分篇指出。我沁园春一词有一字在三字句因其为四字熟语,不好更改,已作说明。而喝火令词远大于我,你却认为可以不计较?难道不能证实前人于135处可.依诗而不拘泥于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0: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10-22 16:22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问:先生所举的“喝火令”例, 有多少句符合 135不论的诗格律? ...

今查旧文,搜韵所搜集的该词50首,只有现代名家的一首全合钦谱。一字不合一首,二字不合二首,其它从三至八字不合者为多。可参看拙文喝火令之三,填词求是。

点评

昨天查过先生的十来首清词。不算出韵,增减字词。 1,3字不按《喝火令》词牌的占多数,平均一首约在3字前后。这能说是按135不论填词吗? 在整体上是按《喝火令》所安排的平仄格式来写。有一字两字不合的离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3 06: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0: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可去查一下钦谱的孤调,其无一字可平可仄处前人有多少依谱的?不足百分之五也。今人之固执,乃光看谱而不知凡例也。凡例者,今可释成"填词须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0: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唐宋词格律一书的说明
此書本為龍榆生先生授課講義,所收詞牌並不完整,某些較流行之詞牌亦未收入。 詞牌平仄出入亦有可商榷之處,請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留意。
電子版收入原書所有例詞。 此外,在每個詞牌網頁中列出《唐宋名家詞選》具有相同詞牌名稱的作品,以便參考。
參考《詞選》中的例詞可知,某些詞牌並非如《格律》中固定平仄。 某些位置上的字,平仄實際上可以變通(如憶餘杭、謁金門等等)。 可變通之字一般處於句中一、三、五等非押韻字。 如句式為一字帶後面多字(上一下三、上一下四等),則變通之字多為句中第二、四字。 宋詞平仄實受格律詩影響甚大,故「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避孤平」等格律詩原則,在處理詞牌平仄出入時,亦有一定參考價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0: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代诸家何必编谱?如龙榆生先生之【唐宋词词谱】。编谱凭什么于13处与钦谱不合?依诗谱也。是合凡例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0: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22 18:44
我们探讨问题一要符合历史,二要符合实际。诗和词是不一样的,文体不同,规定不同,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

你根本就没研究过,不然为何说出这样一不合史,二不符实际的话来。

点评

我没研究过,而且是根本,你都知道?我无话可说了  发表于 2017-10-23 05: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0: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查过多少孤调,后人填词,合钦谱者罕见,且不光是135处,且有增字夺句情况。喝火令即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0: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人倒是多循规蹈句者,何哉?不读凡例故也,故不知变通而不敢越雷池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0: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從這觀點來看的話,在詩的格律形成以前,就有了 詞。
这个有点想当然了。李白之忆秦娥,菩薩蛮词被后人誉为百代词家之祖,而事实上在初唐已形成格律诗了。而李白词还疑伪作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0: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10-22 21:01 编辑

龙榆生唐宋词词谱
【長相思、雙紅豆】
又名《雙紅豆》。 唐教坊曲。 雙調小令。 三十六字,前後片各三平韻,一疊韻。

【定格】
中中平,〖中平〗。
仄平平仄平,仄平。
中中平,〖中平〗。
仄平平仄平,仄平。

钦定词谱

長相思 唐教坊曲名。 林逋詞有“吳山青”句,名《吳山青》。 張輯詞有“江南山漸青”句,名《山漸青》。 王行詞名《青山相送迎》。 《樂府雅詞》名《長相思令》,又名《相思令》。

長相思 雙調三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一疊韻 白居易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頭 吳山點點愁
中中平韻仄中平疊平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仄平韻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歸時方始休 月明人倚樓
仄平平韻中平平疊仄仄平平平仄平韻仄平平仄平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1: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龍榆生(1902-1966),名沐勳,晚年以字行,號忍寒。 1902年4月26日出生於江西萬載,1966年11月18日病逝于上海,曾任暨南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龍榆生的詞學成就與夏承燾、唐圭璋並稱,是20世紀最負盛名的詞學大師之一。 主編過《詞學季刊》。 編著有《風雨龍吟室詞》、《唐宋名家詞選》、《近三百年名家詞選》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7-10-23 06: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7-10-23 06:45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10-22 20:00
今查旧文,搜韵所搜集的该词50首,只有现代名家的一首全合钦谱。一字不合一首,二字不合二首,其它从三至 ...
  昨天查过先生的十来首清词。不算出韵,增减字词。
   1,3字不按《喝火令》词牌的占多数,平均一首约在2字前后。这能说是按135不论填词吗?
在整体上是按《喝火令》所安排的平仄格式来写。有一字两字不合的离谱,但就非是按离谱的格式来写。即无法说明就是按 135不论的诗法来写。   

   这是一个整体与特殊的问题,整体是包含了特殊,特殊的并不代表了整体。
   何况,词是重在有历史的代表性。即使清人把《喝火令》词改得天花乱坠,也不能代表是《喝火令》词牌。词在诗的格律式形成之前就有。

   就算格律诗,在几十万首诗中,要找出任何种特殊格式,都非难事。但这并非就可以证明近体诗的平仄格律格式,就有这么一种特殊格式的格律。


  我要说的是:《喝火令》词牌,词句要按《喝火令》所安排的平仄格式来填写,而非按诗的135不论的诗法来填写。


点评

我在喝火令试析三的旧文中已明确统计。搜韵网所搜集的五十首清至现代词,只有一首近代人词完全依钦谱。即所占比例为百分之二。其在一三五处与欽谱不合者少则一字,多则十一字。未作平均统计,估计平均值在四字以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3 06: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06: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10-23 06:13
昨天查过先生的十来首清词。不算出韵,增减字词。
   1,3字不按《喝火令》词牌的占多数,平均一首约在2字 ...

我在喝火令试析三的旧文中已明确统计。搜韵网所搜集的五十首清至现代词,只有一首近代人词完全依钦谱。即所占比例为百分之二。其在一三五处与欽谱不合者少则一字,多则十一字。未作平均统计,估计平均值在四字以上。其它变体情况可参看拙文。

点评

按先生的《喝火令》试析三的旧文的明确统计。 《喝火令》词牌的平仄格式是如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3 06: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8: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