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43|回复: 138

子虚乌有的“二五大唐律”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7 14: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11-11 22:15 编辑

  子虚乌有的“二五大唐律”
   三羊根据元兢对沈约“蜂腰”的解释,发明了一种所谓“二五大唐律”----说唐近体诗律是五言诗句中二五两字不能同上同去同入----是荒谬可笑的。理由如下:
   在确定格律诗格律的进程中,南朝的沈约老先生居功至伟。他最先说:“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尤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使可言文。”(沈约《宋书•谢灵运传》)
沈约这段话的要义有:
一、首次提出写文章(言文)也要遵守“律吕”(即声律标准)的概念;
二、律吕最重要的是“宫羽相变”“低昂互节”“前有浮声后须切响”---首次提出对立的两面,即后来的平仄二元化的概念;
三、其次是要讲究“五色相宣,八音协畅”,对四声的运用要尽善尽美。
    根据这一原则,产生了“回忌八病之说”,最重要的是前四病。
1, 平头:两句五言诗句第一第二两字不同声;
2, 上尾:两句五言诗句句尾字不同声;
3, 蜂腰:一句五言诗句内第二第五两字不同声;
4, 鹤膝:一首五言诗中单数句的尾字不同声。
    其中“蜂腰” 比较复杂。它不仅限制了对句内特殊位置的字音之间的关系,而且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揭示了律句的对语法结构的要求:上二下三。即每句诗句由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两个词组组成:前面词组2个字,后面词组3个字。例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而不是“富贵者/称贤”这种结构。这成为后来的唐近体诗格律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由此却推导出“蜂腰”的规定。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刘(善经)氏说:“此一句中之上尾”。沈(约)氏曰:“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到了初唐,元兢又说:“(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于是有人说五言诗句中二五两字“不可同上同去同入”----并谓之唐近体诗诗律“二五交替大唐律”。其荒唐是很明显的:
1,如果说“平头”“上尾”“鹤膝”是关乎全篇的诗病,那么“蜂腰”只是关乎一句内的声病,显然其重要性是不对等的,即句内声律重要性应居于次席。
2,句内声律变化应该照沈约“前有浮声后有切响”总则来处理,这就是刘滔的:“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可见二四字的声调变化是要比二五两字更重要的。
3,永明体中诞生的大量律句中有两种律句后来成为律诗标准律句:
轻香幸自通。披衿待蕙风。衔光似烛龙。---平平仄仄平
缓步遵莓渚,鸟去能传响,置酒高堂上。---仄仄平平仄
  ----等于说这两种句型很大可能是病句,若仅依靠三个仄声之区别,有些字词就不能用,未免舍本求末。事实上永明诗人并没有刻意避忌“蜂腰”。因为三个仄声中有2个同声的几率只有三分之一,所以顺其自然就有三分之二的几率不同声,刻意避忌蜂腰是没有必要的。
4,句尾字是韵脚,其平仄主要由全诗韵律决定,再限制该句中第二字的声调是没有意义的。比如: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其二十三 庾信            
     今朝好风日。园苑足芳菲。竹动蝉争散。莲摇鱼暂飞。
     面红新着酒。风晚细吹衣。跂石多时望。莲船始复归。
      ---八句中二五同声句四句(同平二,同仄二),占二分之一。若按二五不能同平同仄,会有这样大的比例的病句吗?
5,即使按照元兢之说,仅规定二五不同上去入为律,那么只能限制五律中2句(1/4)句型,且只有三分之一的几率会二五同仄声(1/3),所以该律法只对五律1/4 ×1/3=1/12的句子起限制作用,而11/12的绝大多数情况不起作用。这样无用的律法有何用?
   
    可见,所谓“二五大唐律”,是荒谬无用的,也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有“句中平仄两两交替”才可以算律诗的声律,才是符合近体诗格律的。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7-9-7 18: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19
发表于 2017-9-7 19: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9-7 20:04 编辑

子虚乌有的“二五大唐律”

   三羊根据元兢对沈约“蜂腰”的解释,发明了一种所谓“二五大唐律”----说唐近体诗律是五言诗句中二五两字不能同上同去同入----是荒谬可笑的。理由如下:

    在确定格律诗格律的进程中,南朝的沈约老先生居功至伟。他最先说:“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尤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使可言文。”(沈约《宋书•谢灵运传》)

沈约这段话的要义有:
一、首次提出写文章(言文)也要遵守“律吕”(即标准)的概念;
二、律吕最重要的是“宫羽相变”“低昂互节”“前有浮声后须切响”---首次提出对立的两面,即后来的平仄二元化的概念;
三、其次是要讲究“五色相宣,八音协畅”,对四声的运用要尽善尽美。

三羊质疑:第一条,等于废话;第二条解读【前有浮声后须切响】,是平仄律。为何第三条,又说【四声的运用】呢?岂不是自相矛盾的前言不搭后语?!

    根据这一原则,产生了“回忌八病之说”,最重要的是前四病。
1,平头:两句五言诗句第一第二两字不同声;
2,上尾:两句五言诗句句尾字不同声;
3,蜂腰:一句五言诗句内第二第五两字不同声;
4,鹤膝:一首五言诗中单数句的尾字不同声。

    其中“蜂腰” 比较复杂。它不仅限制了对句内特殊位置的字音之间的关系,而且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揭示了律句的对语法结构的要求:上二下三。即每句诗句有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词组组成,前面词组2个字,后面词组3个字。例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而不是“富贵者/称贤”这种结构。这成为后来的唐近体诗格律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羊质疑:沈约的【头尾腰膝】四规则,是四声律,还是平仄律?你的下文,刘善经谈的是四声律,还是平仄律?

    但由此却推导出“蜂腰”的规定。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刘(善经)氏说:“此一句中之上尾”。沈(约)氏曰:“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到了初唐,元兢又说:“(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于是有人说五言诗句中二五两字“不可同上同去同入”----并谓之唐近体诗诗律“二五交替大唐律”。其荒唐是很明显的:

1,如果说“平头”“上尾”“鹤膝”是关乎全篇的诗病,那么“蜂腰”只是关乎一句内的声病,显然其重要性是不对等的,即句内声律重要性应居于次席。

三羊质疑:律句是律诗的基础,没有律句就没有格律诗!这个问题,你的确本末倒置了!

2,句内声律变化应该照沈约“前有浮声后有切响”总则来处理,这就是刘滔的:“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可见二四字的声调变化是要比二五两字更重要的。

三羊质疑:从声调的分布来说,二四交替肯定好于二五交替。二五交替,有可能出现四连声;二四交替,从法度上封杀了四连声,最多就是出现句首或句尾的三连声。二四交替虽然优越,终因苦于【世无的目】而未被使用。永明体中存在大量的24同声句,就是明证!

3,永明体中诞生的大量律句中有两种律句后来成为律诗标准律句:

轻香幸自通。披衿待蕙风。衔光似烛龙。---平平仄仄平
缓步遵莓渚,鸟去能传响,置酒高堂上。---仄仄平平仄

----等于说这两种句型很大可能是病句,若仅依靠三个仄声之区别,有些字词就不能用,未免舍本求末。事实上永明诗人并没有刻意避忌蜂腰。因为三个仄声中有2个同声的几率只有三分之一,所以顺其自然就有三分之二的几率不同声,所以刻意避忌蜂腰是没有必要的。

三羊质疑:违反【头尾腰膝】规矩的,就不是永明体,这个问题,没有回旋的余地!

4,句尾字是韵脚,其平仄主要由全诗韵律决定,再限制该句中第二字的声调是没有意义的。比如: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其二十三     庾信            
今朝好风日。园苑足芳菲。竹动蝉争散。莲摇鱼暂飞。
面红新着酒。风晚细吹衣。跂石多时望。莲船始复归。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八句中二五同声句四句(同平二,同仄二),占二分之一。若按二五不能同平同仄,会有这样大的比例的病句吗?

三羊质疑:韵脚句的声调,是四声律不是平仄律,何来【平仄主要由全诗韵律决定】之说?

5,即使按照元兢之说,仅规定二五不同上去入为律,那么只能限制五律中2句(1/4)句型,且只有三分之一的几率会二五同仄声(1/3),所以该律法只对五律1/4 ×1/3=1/12的句子起限制作用,而11/12的绝大多数情况不起作用。这样无用的律法有何用?

三羊质疑:【二五俩字,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去、入】,贯穿永明体或唐近体整个诗篇的每一句子,何来【1/4】之说?

    可见,所谓“二五大唐律”,是荒谬无用的,也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有“句中平仄两两交替”才可以算律诗的声律,才是符合近体诗格律的。

文镜秘府,害人不浅。

三羊质疑:【24平仄律】,显然优于【25四声律】,非常可惜的是唐朝时期的声律理论观念,别说萌芽,连育苗的蛛丝马迹也没有。认为唐近体的格律是【24平仄律】,纯属就是无中生有的捕风捉影的胡编乱造。《文镜秘府论》,是唐近体声律的集大成者,何来【害人不浅】之说?没有元兢《文镜秘府论》,我们如何知道,声律术语【粘对】的原始正版,是元兢的【换头术】理论呢?你针叶林,纯粹就是数典忘祖!

总而言之,探索与研究唐近体的声律问题,不依据唐人说,依据清人说、依据王力说、依据启功说……,不是【数典忘祖】,也属【忘恩负义】。

点评

三羊质疑:【24平仄律】,显然优于【25四声律】,非常可惜的是唐朝时期的声律理论观念,别说萌芽,连育苗的蛛丝马迹也没有。认为唐近体的格律是【24平仄律】,纯属就是无中生有的捕风捉影的胡编乱造。《文镜秘府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9 06:09
三羊质疑:第一条,等于废话;第二条解读【前有浮声后须切响】,是平仄律。为何第三条,又说【四声的运用】呢?岂不是自相矛盾的前言不搭后语?! ----前后顺序说明第三条是次要的修辞意义。是说在讲究平仄前提下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6:50
编辑原因:字号太大(5号),浪费版面,影响观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9: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9: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7 19:54
子虚乌有的“二五大唐律”

   三羊根据元兢对沈约“蜂腰”的解释,发明了一种所谓“二五大唐律”----说唐 ...

编辑原因:字号太大(5号),浪费版面,影响观瞻。

点评

视力的问题,改小一点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2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19
发表于 2017-9-7 19: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吾闽 发表于 2017-9-7 18:07
文镜秘府,害人不浅

楼主的说法,纯属搞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19
发表于 2017-9-7 20: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提及,楼主的文章,观点正确与否暂且不管,只是一篇学术帖子!
从态度来看,较前进步大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19
发表于 2017-9-7 20: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7 19:58
编辑原因:字号太大(5号),浪费版面,影响观瞻。

视力的问题,改小一点好了!

点评

这篇文章目的之一是促使三羊一类人能自我反省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2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20: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7 20:03
视力的问题,改小一点好了!

这篇文章目的之一是促使三羊一类人能自我反省一下~

点评

老毛病,又犯了,讨厌的很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2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19
发表于 2017-9-7 20: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7 20:16
这篇文章目的之一是促使三羊一类人能自我反省一下~

老毛病,又犯了,讨厌的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30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95
贡献
3675
金钱
576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8 03: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平心静气的切磋诗道,评诗与做人是相通的嘛   0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04: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9-8 04:08 编辑
吾闽 发表于 2017-9-7 18:07
文镜秘府,害人不浅

这二五律发明权其实是何伟棠的。何伟棠最大的误区是他的永明体节奏说。他认为永明体诗句因“上二下三”而应分成“两个节拍”----这是违背蜂腰病制定者的原义的。蜂腰只是指二五二字不同声,并未涉及节奏。何伟棠是武断,三羊是盲目跟风(三羊是凡是与王力相左的观点就同意)。

点评

你的楼主贴题目《子虚乌有的“二五律大唐律” 》,怎么又有【二五律发明权其实是何伟棠】的说法?这是典型的自相矛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5:07
上二下三,就是一个节奏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何伟棠没有任何错误! 又何来【违背蜂腰病制定者的原义】之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4:44
针叶林你说【二五律发明权其实是何伟棠的】,三羊认为不对。 沈约蜂腰的原始版,是四不可:不可同【平、上、去、入】。 元兢蜂腰的修订版,是一可三不可: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去、入】 何伟棠,只是粗疏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4: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19
发表于 2017-9-8 04: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8 04:32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8 04:02
这二五律发明权其实是何伟棠的。

针叶林你说【二五律发明权其实是何伟棠的】,三羊认为不对。

沈约蜂腰的原始版,是四不可:不可同【平、上、去、入】。
元兢蜂腰的修订版,是一可三不可:可同【平】,不可同【上、去、入】

何伟棠,只是粗疏解读【沈约的原始版】,并未深入理解【元兢的修订版】!因此,何伟棠解读的永明体声律,因为存在着重大的漏洞,而未能达到全面的至善至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19
发表于 2017-9-8 04: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8 04:49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8 04:02
这二五律发明权其实是何伟棠的。何伟棠最大的误区是他的永明体节奏说。他认为永明体诗句因“上二下三”而应分成“两个节拍”----这是违背蜂腰病制定者的原义的。蜂腰只是指二五二字不同声,并未涉及节奏。何伟棠是武断,三羊是盲目跟风(三羊是凡是与王力相左的观点就同意)。

上二下三,就是一个节奏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何伟棠没有任何错误!
又何来【违背蜂腰病制定者的原义】之说?!蜂腰,就是在【上二下三】节奏上的调声法,25俩字,就是【上二】和【下三】两个节奏的节点。〇⊙——〇〇⊙

点评

两句诗的句末字而已,和节奏有何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19
发表于 2017-9-8 04: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8 05:03 编辑

三、 其次是要讲究“五色相宣,八音协畅”,对四声的运用要尽善尽美。
根据这一原则,产生了“回忌八病之说”,最重要的是前四病。
1,平头:两句五言诗句第一第二两字不同声;
2,上尾:两句五言诗句句尾字不同声;
3,蜂腰:一句五言诗句内第二第五两字不同声;
4,鹤膝:一首五言诗中单数句的尾字不同声。
   其中“蜂腰” 比较复杂。它不仅限制了对句内特殊位置的字音之间的关系,而且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揭示了律句的对语法结构的要求:上二下三。即每句诗句有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词组组成,前面词组2个字,后面词组3个字。例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而不是“富贵者/称贤”这种结构。这成为后来的唐近体诗格律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上是针叶林楼主贴的片段

【前面词组2个字,后面词组3个字】,如此说法,是片面的错误。上二或下三的节奏,并不一定就是【词组】语法意义单位!上二或下三,是【词组意义】单位的是多数,不是【词组意义】单位的是少数,例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意义单位是:1——3——1
节奏单位是:2——3





点评

八病,只是前后句尾字音调的变化,和节奏无关。何伟棠是过度解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6: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19
发表于 2017-9-8 05: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8 05:12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8 04:02
这二五律发明权其实是何伟棠的。何伟棠最大的误区是他的永明体节奏说。他认为永明体诗句因“上二下三”而 ...

你的楼主贴题目《子虚乌有的“二五律大唐律” 》,怎么又有【二五律发明权其实是何伟棠】的说法?这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小沈阳所演小品《不差钱》中的著名台词:你说,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二五律,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点评

何伟棠和你的“二五律”都是子虚乌有!因为都是建立在节奏至上的理论。而节奏在八病中是不存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6: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06: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8 04:44
上二下三,就是一个节奏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何伟棠没有任何错误!
又何来【违背蜂腰病制定者的原义】之 ...

两句诗的句末字而已,和节奏有何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06: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8 04:59
三、 其次是要讲究“五色相宣,八音协畅”,对四声的运用要尽善尽美。
根据这一原则,产生了“回忌八病之说 ...

八病,只是前后句尾字音调的变化,和节奏无关。何伟棠是过度解读。

点评

你只要说【平头、上尾、鹤膝、蜂腰】就行了,误传的所谓八病的后四病,当然与上二下三的节奏无关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6: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06: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9-8 06:14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8 05:07
你的楼主贴题目《子虚乌有的“二五律大唐律” 》,怎么又有【二五律发明权其实是何伟棠】的说法?这是典型 ...

何伟棠和你的“二五律”都是子虚乌有!因为都是建立在节奏至上的理论。而节奏在八病中是不存在的。http://www.hksc888.com/thread-737399-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19
发表于 2017-9-8 06: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8 06:15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8 06:09
八病,只是前后句尾字音调的变化,和节奏无关。何伟棠是过度解读。

研究声律,你只要说【平头、上尾、鹤膝、蜂腰】就行了,误传的所谓八病的后四病,当然与上二下三的节奏无关了!
八病的前四病,与上二下三的节奏,是息息相关的。

点评

【平头、上尾、鹤膝、蜂腰】都是无关节奏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6: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06: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8 06:13
你只要说【平头、上尾、鹤膝、蜂腰】就行了,误传的所谓八病的后四病,当然与上二下三的节奏无关了! ...

【平头、上尾、鹤膝、蜂腰】都是无关节奏的。

点评

25俩字,2是上二的节奏点,5还下三的节奏点。 怎么与节奏无关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6: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0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所以产生误读,都没有认真阅读文镜秘府论有关章节的文字。人家说的很清楚,蜂腰病不仅针对诗,对“赋颂”也是实用的。而赋颂的句子不一定是五个字。所以蜂腰说的和句子长短无关,即和节奏无关。

点评

你们所以产生误读,都没有认真阅读文镜秘府论有关章节的文字。人家说的很清楚,蜂腰病不仅针对诗,对“赋颂”也是实用的。而赋颂的句子不一定是五个字。所以蜂腰说的和句子长短无关,即和节奏无关。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7: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19
发表于 2017-9-8 06: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8 06:15
【平头、上尾、鹤膝、蜂腰】都是无关节奏的。

25俩字,2是上二的节奏点,5还下三的节奏点。
怎么与节奏无关呢?

点评

先有节奏的划分,后有节点或声点的确定! 没有节奏的划分,则没有节点的确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6:29
什么“节点”?是沈约说的,还是元兢说的?只是你听何伟棠说的吧?这不过是偷换概念不断演绎的结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6: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06: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8 06:23
25俩字,2是上二的节奏点,5还下三的节奏点。
怎么与节奏无关呢?

什么“节点”?是沈约说的,还是元兢说的?只是你听何伟棠说的吧?这不过是偷换概念不断演绎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19
发表于 2017-9-8 06: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8 06:23
25俩字,2是上二的节奏点,5还下三的节奏点。
怎么与节奏无关呢?

先有节奏的划分,后有节点或声点的确定!
没有节奏的划分,则没有节点的确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06: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诗歌和赋颂,句子长短是不一样的。有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等等。但有个共同特征只是用韵。沈约重视的只是前后句子的音韵搭配要有抑扬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06: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7 19:54
子虚乌有的“二五大唐律”

   三羊根据元兢对沈约“蜂腰”的解释,发明了一种所谓“二五大唐律”----说唐 ...

三羊质疑:第一条,等于废话;第二条解读【前有浮声后须切响】,是平仄律。为何第三条,又说【四声的运用】呢?岂不是自相矛盾的前言不搭后语?!

----前后顺序说明第三条是次要的修辞意义。是说在讲究平仄前提下也要注意四声运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19
发表于 2017-9-8 07: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8 06:20
你们所以产生误读,都没有认真阅读文镜秘府论有关章节的文字。人家说的很清楚,蜂腰病不仅针对诗,对“赋颂”也是实用的。而赋颂的句子不一定是五个字。所以蜂腰说的和句子长短无关,即和节奏无关。

蜂腰,是一句之中顿间节点的交替理论。他不但广泛适用于【上二下三】、【上二下四】、【上三下三】、【上三下二】的两个节奏的句子,他还适用于【上二中二下三】、【上三中二下二】的两个节奏的句子。在:
【上二下三】节奏里,25四声不交替的,叫【犯蜂腰】,25同平除外。
【上二下四】节奏里,24四声不交替的,也加叫【犯蜂腰】。
【上三下三】节奏里,36四声不交替的,也叫【犯蜂腰。
【上三下二】节奏里,35四声不交替的,也叫【犯蜂腰】。

当然,蜂腰的命名,来源于【上二下三】的诗句节奏,这是不可否认的!
虽然【句子字数多少的不同】和【节点交替的位置不同】,浮声切响的声调交替原理,却是相通的。可见《文镜秘府论》里的记载的《文十病得失》,既有理论,又有实例。

点评

你先解释一下:蜂腰 为什么同平不是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7: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07: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8 07:11
蜂腰,是一句之中顿间节点的交替理论。他不但广泛适用于【上二下三】、【上二下四】、【上三下三】、【上 ...

你先解释一下:蜂腰  为什么同平不是病。

点评

这就是唐朝的声律观念问题了,三羊也知道,蜂腰的25同平不是病,的确违反沈约的声调浮切法。但是,25同平不是病,唐朝的声律,就是这样认为并规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7: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19
发表于 2017-9-8 07: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8 07:39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8 07:20
你先解释一下:蜂腰  为什么同平不是病。

这就是唐朝的声律观念问题了,三羊也知道,蜂腰的25同平不是病,的确违反沈约的声调浮切法。但是,25同平不是病,唐朝的声律,就是这样认为并规定的。唐朝的声律,不但【25】不是病,五言诗句同平不是病的还有:
【16】、【23】、【34】、【38】等,同上同去同入是病,同平不是病。

点评

唐朝的声律,就是这样认为并规定的。 ------规定在哪儿?说说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2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20: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8 07:35
这就是唐朝的声律观念问题了,三羊也知道,蜂腰的25同平不是病,的确违反沈约的声调浮切法。但是,25同平 ...

唐朝的声律,就是这样认为并规定的。

------规定在哪儿?说说看~

点评

唐朝声律理论观,同平非病是特权 【16】俩字,同平不为病: 元兢《诗髓脑》: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 【25】俩字,同平不为病: 元兢《诗髓脑》:第二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 【23】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9 04:06
文镜秘府论理有记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2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5 13: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