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潭州雨梦

唐人试贴诗不避拗句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7 10: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7 09:23
是你糊涂,32种句式我都标明.王力孤平是狭意的,不足取。依其诗论,关于特拗句首字不用仄,他就避而不谈 ...

你要听得进人劝,所谓旁观者清。我多次讲你的研究路子有问题,希望你冷静。在你当前这种情况下,我不大会同你交流的,正如我对三羊也是如此。现在只能表示对你们的友好,对你们勤奋的赞扬。

点评

.己所欲不必強求于人。 说穿了,你那一套我认为不足取。不谈正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0: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0: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7 10:11
你要听得进人劝,所谓旁观者清。我多次讲你的研究路子有问题,希望你冷静。在你当前这种情况下,我不大会 ...

.己所欲不必強求于人。 说穿了,你那一套我认为不足取。不谈正好。

点评

正是,我们回避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0: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7 10: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7 09:57
这恐怕是你理解上的偏差吧

人为的避忌,定体定律也好,人为的避忌也罢,哪个不是人为的呢。

你也可学学王力及诸大家,通过大量的考证分析统计演绎,然后归纳总结再看看人家说的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我研究的重点不在此,来这的目的只是补补格律方面的欠缺,资料归纳方面有潭板的足够了。专家学者们的各种说法,经过比较,我已心中有数,补课目的基本已完成,已形成了自己系统的系列,不会轻易为人所动了。不久将转移到律诗绝句栏去进行我原来的研究。

点评

术业有专攻,首先预祝你成功。 三人行必有我师,理性的讨论是有益的,观点无论对错,通过交流都会有所感悟有所得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7 10: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7 09:25
怎么是梦话?
永明体,难道不是格律诗!

不是

点评

声律进入文体,这种文体就是格律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7 10: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7 09:26
王力孤平处在1字,小拗乎?特拗处在4字,大拗乎?王力都不说“小拗管135,大拗管246” ...

我说“小拗管135,大拗管2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7 10: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7 10:20
你也可学学王力及诸大家,通过大量的考证分析统计演绎,然后归纳总结再看看人家说的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 ...

术业有专攻,首先预祝你成功。

三人行必有我师,理性的讨论是有益的,观点无论对错,通过交流都会有所感悟有所得益

点评

你值得一交,能够交流。有些人我只能感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7 10: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7 09:40
假如真的存在拗救,那么拗救的目的是平衡平仄,“平衡平仄”说得不错。本句拗救能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大家 ...

假如真的存在拗救,那么拗救的目的是平衡平仄,“平衡平仄”说得不错。本句拗救能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大家没有异议。下句救上句,能达到目的吗?
---------下句救上句,不能达到目的吗?别忘了其一是平衡平仄,其二是稳顺声势--------别想当然,根本做不到

顶多能调整奇字平仄,甚至只能调整五言中第三字的平仄。我们知道平仄的关键在音部上,音步的关键在24上,上句大拗,下句用小拗救,能救出24吗?

-------不是救出上句的24,是平衡了平仄,稳顺了声势-------246分明,上句已不分明,你怎么救,不要被背得滚瓜烂熟的条例迷惑


用大拗救,倒是上下句平仄协调了,却出现了两个大拗句,本来拗救为救病,结果越救越病。不如不管什么拗救,只说上下句都是大拗句,或说都是古风句,不是更好吗,更能说明古风式的格律诗
-------------上拗用下拗救的说法是一家之言吧--------理论研究的目的是看这种理论是不是合理,而不是有多少人赞成,有多少权威在鼓吹,古代有多少文章是这么说的,陷在这些当中,一事无成
假如我按你们的思维办事,我的杂体研究就不可能取得成就

点评

我的思维习惯是惯于从原理上去看问题,有一点跟你是一样的,独立思考,不会人云亦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0: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7 10: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7 09:28
你有唐朝近体诗单句律化的【24平仄律】的依据吗?
你没有依据,为何作为证据呢?
...

所以我说你不懂辩证法,自己去想什么环节出问题吧

点评

堂堂正正的辩证法,不是捕风捉影的诡辩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0: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7 10: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7 10:19
.己所欲不必強求于人。 说穿了,你那一套我认为不足取。不谈正好。

正是,我们回避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7 10: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7 10:28
术业有专攻,首先预祝你成功。

三人行必有我师,理性的讨论是有益的,观点无论对错,通过交流都会有所感 ...

你值得一交,能够交流。有些人我只能感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7 10: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7 10:30
假如真的存在拗救,那么拗救的目的是平衡平仄,“平衡平仄”说得不错。本句拗救能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大家 ...

我的思维习惯是惯于从原理上去看问题,有一点跟你是一样的,独立思考,不会人云亦云

点评

"独立思考,不会人云亦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7 10: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7 10:41
我的思维习惯是惯于从原理上去看问题,有一点跟你是一样的,独立思考,不会人云亦云 ...

"独立思考,不会人云亦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7 10: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声律进入文体,这种文体就是格律体!

点评

没有声律进入的文体,不是格律体。你见过或听说过没有声律的格律体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1:26
不是  发表于 2017-9-7 1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7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7 10:32
所以我说你不懂辩证法,自己去想什么环节出问题吧

堂堂正正的辩证法,不是捕风捉影的诡辩术!

点评

不去想自己什么环节出问题,却说别人是捕风捉影的诡辩术,怪不得三羊永远是瘦三羊,长不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1: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7 11: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7 10:54
声律进入文体,这种文体就是格律体!

没有声律进入的文体,不是格律体。你见过或听说过没有声律的格律体吗?

点评

你见过或听说过没有声律的古风体吗?你见过或听说过没有声律的打油体吗?你见过或听说过没有声律的杂体诗吗?你见过或听说过没有声律的回文体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1: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7 11: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7 11:26
没有声律进入的文体,不是格律体。你见过或听说过没有声律的格律体吗? ...

你见过或听说过没有声律的古风体吗?你见过或听说过没有声律的打油体吗?你见过或听说过没有声律的杂体诗吗?你见过或听说过没有声律的回文体吗?

点评

你所说的这些,格律诗的范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7: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7 11: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7 10:56
堂堂正正的辩证法,不是捕风捉影的诡辩术!

不去想自己什么环节出问题,却说别人是捕风捉影的诡辩术,怪不得三羊永远是瘦三羊,长不肥的

点评

三羊有理有据,错在何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7: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7-9-7 14: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7 09:57
这恐怕是你理解上的偏差吧

人为的避忌,定体定律也好,人为的避忌也罢,哪个不是人为的呢。

   许传刚  说的没偏差,是这样。有这个认识,应是有大量的分析(是否在大家水平那是别论)。

   近体诗的平仄诗式以其说“人为”,倒不如说是一种规律来得合理。一种规律的话,早晚都会出现。如祖率3.1415,即使他没发现早晚也会有他人发现。规律性是主要的动力,是必然。人为是副动力,在其早晚。

点评

哈哈,我只说人为的“避忌”,不说其他。任何规律的制订,当然也是人为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5: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7 15: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7 14:50
许传刚  说的没偏差,是这样。有这个认识,应是有大量的分析(是否在大家水平那是别论)。

   近体诗 ...

哈哈,我只说人为的“避忌”,不说其他。任何规律的制订,当然也是人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7-9-7 15: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7-9-7 16:25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7 07:33
古今诗谱五言中,三字处无一标可平可仄。一字处只有两处可标。平平仄仄平无一谱标,中仄平平仄为王力谱, ...

  大家都不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地方,潭州雨梦 先生是注意到了。 仅此一点就值赞一句。    古今诗谱五言中,三字处无一“标可平可仄”,这是没错。但我并非指这一层意思。

   五言的平仄格式,并非是那位先贤随意的平仄堆叠而成,而是因为它是因某一种理由而必然出现。是一种什么理由呢?就是人们所追求诗的声韵结构美,平仄结构,对句相对,联句相粘,24对换。 这就是平仄诗式之母,平仄诗式由此而产生。

   如果,先生诗承认这一点的话,我的话是这样说的:

   古今标准五言平仄诗谱,第三字,(包括第五字)处,无论是 平或仄,都无法既相对,又相粘。

    这就是近体诗平仄诗式的与生俱有之性质。如人之男女性质。  


      先生以为如何?  


   

点评

还有两种标准谱式三五字既不对又不粘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9:21
联之间句式不一的必然现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8: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7 17: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7 11:36
你见过或听说过没有声律的古风体吗?你见过或听说过没有声律的打油体吗?你见过或听说过没有声律的杂体诗 ...

你所说的这些,格律诗的范畴!

点评

乱说。羊兄弟,花点时间认真看点东西,多做些比较,回慢慢清晰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7: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7 17: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7 17:28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7 17:23
你所说的这些,格律诗的范畴!

乱说。羊兄弟,花点时间认真看点东西,多做些比较,别急着与人辩论,会慢慢理性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7 17: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7 11:39
不去想自己什么环节出问题,却说别人是捕风捉影的诡辩术,怪不得三羊永远是瘦三羊,长不肥的 ...

三羊有理有据,错在何处“”

点评

很多东西当面谈效果好,在网上太费事了,有的也不好说,算了吧,朋友一场,点到为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17: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7 17: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7 17:28
三羊有理有据,错在何处“”

很多东西当面谈效果好,在网上太费事了,有的也不好说,算了吧,朋友一场,点到为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8: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7 15:19
大家都不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地方,潭州雨梦 先生是注意到了。 仅此一点就值赞一句。    古今诗谱五言中, ...

联之间句式不一的必然现象。

点评

不限于联间, 五言七言四句的近体诗平仄诗式,四句句式,全不一样。 先生既然对 我110#贴: “ 古今标准五言平仄诗谱,第三字,(包括第五字)处,无论是 平或仄,都无法既相对,又相粘。 这就是近体诗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20: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9: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7 15:19
大家都不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地方,潭州雨梦 先生是注意到了。 仅此一点就值赞一句。    古今诗谱五言中, ...

还有两种标准谱式三五字既不对又不粘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7-9-7 20: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7 18:11
联之间句式不一的必然现象。

    不限于联间, 五言七言四句的近体诗平仄诗式,四句句式,全不一样。

先生既然对 我110#贴:
  “ 古今标准五言平仄诗谱,第三字,(包括第五字)处,无论是 平或仄,都无法既相对,又相粘。
    这就是近体诗平仄诗式的与生俱有之性质。如人之男女性质。  ”        

说法  无异议。

那么,是否是同意 我在65#贴。
  “ 近体诗之平仄格式,与生俱有的就是 135不论,246分明。而非来之某歌诀。此乃近体诗之平仄格式之性质。如人之男女性质。
    近体诗之五言平仄格式,本身第3字就无法论,故只能不论。既然是不论,何来“叫做拗”?”

的说法?

点评

一三五不论,句内将失对,联间将失粘,是非正格也。拿男女来比,是瞎比。至于“  近体诗之五言平仄格式,本身第3字就无法论,故只能不论。既然是不论,何来“叫做拗?的说法?”是瞎扯。论诗,首先得承认四式平仄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7 2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21: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7 20:56
不限于联间, 五言七言四句的近体诗平仄诗式,四句句式,全不一样。

先生既然对 我110#贴:

一三五不论,句内将失对,联间将失粘,是非正格也。拿男女来比,是瞎比。至于“  近体诗之五言平仄格式,本身第3字就无法论,故只能不论。既然是不论,何来“叫做拗?的说法?”是瞎扯。论诗,首先得承认四式平仄布置为音韵艺术最高形式及其权威性。否则不必论近体诗。

点评

潭州雨梦 说:"首先得承认四式平仄布置为音韵艺术最高形式及其权威性。否则不必论近体诗。" 回:问1)说得很好,既然不同意“平仄结构,对句相对,联句相粘,24对换。 这就是平仄诗式之母,” 这不权威性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6: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21: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限于联间, 五言七言四句的近体诗平仄诗式,四句句式,全不一样。
理所当然,全一样连古风都算不上,喊口号而已!

点评

回:是“理所当然”。 为何这样“理所当然”的四句句式,全不一样的常理,潭州雨梦 先生仅说,“联之间句式不一"? 是一时的忽略?---那倒是可以谅解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06: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7-9-8 06: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7-9-8 07:02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7 21:22
一三五不论,句内将失对,联间将失粘,是非正格也。拿男女来比,是瞎比。至于“  近体诗之五言平仄格式 ...

潭州雨梦 前贴:
一三五不论,句内将失对,联间将失粘,是非正格也。拿男女来比,是瞎比。至于“  近体诗之五言平仄格式,本身第3字就无法论,故只能不论。既然是不论,何来“叫做拗?的说法?”是瞎扯。论诗,首先得承认四式平仄布置为音韵艺术最高形式及其权威性。否则不必论近体诗。
----------
潭州雨梦 说:"首先得承认四式平仄布置为音韵艺术最高形式及其权威性。否则不必论近体诗。"

回:问1)说得很好,先生不同意“平仄结构,对句相对,联句相粘,24对换。 这就是平仄诗式之母,”  是具权威性吗?
      如是,那就请 潭州雨梦 说一说,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音韵艺术最高形式,在哪里?

      问2)应试诗里的拗句,在 潭州雨梦看来,是一首严格合格的律诗呢?还是不合格的“非正格"律诗?  

      男女之比,是打算说,人有男女,如律诗之有135,和246。男和女同是人,人由男女构成,律诗由135,和246律构成,同时是律诗,是与生俱有的性质,这是有应试示例可证。  先生如不接受,那就先放下,以后再谈。



    顺便问一下,先生应知道《作文大体》里有平仄诗式吧,不妨的话,提出来看看。





点评

我何时发表不同意诗式之母的说法?.律诗要素为平仄对粘联韵。平仄两两相替。联内平仄相对。联间平仄相粘。颔颈联以对仗为宜,平韵为正体。这就是我对近体要素的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18:52
正格体诗只用六句,清人用七句。唐应试帖多有不合律的拗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18:45
作文大体我作析文。与孙文大同小异。可参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18:43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8: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