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潭州雨梦

五言句式总例(修订版)

[复制链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17: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理论,不能忘了文镜秘府论,其中就有对第一字平仄的说法。第一字不论,(孤平除外)唐人就是如此,何来拗律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17: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8-9 18:41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9:00
实是奇怪。不合正格,即为拗句,小拗是极其轻微的拗,可救不可救可入诗,但不能否认它是拗句的形式。清朝 ...


呵呵。我想弱弱的问下,清朝应试诗有“平仄平平仄”句式不入律诗之说吗。望能提供点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17: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8-9 18:44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9:07
“仄平仄平仄”句式,并非大忌,与一般出句大拗相仿,只是不能救罢了。//谬也,古人有救之法 ...


呵呵。你如果一定要说是救,是很勉强的,人们不怎么会接受。我在“仄平仄仄仄”句式中讲到:有说可用“平仄仄平平”救的。“仄平仄平仄”句式的救,自然也是这样。你不妨用杜诗五律比较下,对“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句式,救或不救的比例是一样的,这也足以说明,你所说的救,在杜诗五律中,就是根本不存在的。
传统上的拗救,只是用对句的三字拗来救出句的三或四字的拗。

点评

古人论诗巳就此下定论,不再讨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7: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17: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9:09
出句连平大拗“中平平平仄”,//谬也,非大拗,乃非律句,即古诗句。用在近体,病句也。有此两句则算古风 ...

大忌之句,难道不拗?我即将拗句分为不忌、宜忌和大忌,那么大忌之句,又岂能不是必须规避之句。

点评

当然你个人要称其为大拗也无不可,只是有人会认为概念混淆,刚刚与你相同,把大拗句与古诗句统称大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8:04
专用名词大拗,小拗,特拗已作可为律诗可接受的拗句。而非律句(古诗句)属不为律诗所接受的拗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7: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17: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9:31
一.
仄仄平平仄
此句式称作仄起仄收句。解镫式句型(221),可演变成下列八式:

对于五言,我按起收式,每种句型再分为八个句式,共32个句式的。对于诗律,我最认可的是“要用唐人作品的实际来检验”。凡与唐人作品实际有违的,如你的孤仄论、孤平他救论,你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可以的,但想让他人接受,确实是缺少唐人作品的实际来支撑的呢。我所说的支撑,是占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7: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17:49
大忌之句,难道不拗?我即将拗句分为不忌、宜忌和大忌,那么大忌之句,又岂能不是必须规避之句。 ...

专用名词大拗,小拗,特拗已作可为律诗可接受的拗句。而非律句(古诗句)属不为律诗所接受的拗句。

点评

凡是大忌之句,都是必须规避,故才说是非律呢。如果不是必须规避,那么哪来的非律句之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17: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9:43
你的分析法是错误旳。
【如拗救句“仄平平仄平”,在杜诗中的实际占比也只有0.7%,但人们还是认可的。】
...

我这里所举,只是给出个对拗句划分不忌、宜忌、大忌的一个标准罢了。至于他人用该句的占比如果更高些,那岂不是更能说明,对“仄平平仄平”句式的认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7: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17:41
呵呵。你如果一定要说是救,是很勉强的,人们不怎么会接受。我在“仄平仄仄仄”句式中讲到:有说可用“平 ...

古人论诗巳就此下定论,不再讨论。

点评

这个说法我也知道,不然我何以有“有说的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18: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9:59
你的统计方法也是错误的
1.应不怕麻烦统计杜甫的全部五律,别人才无可指责你为了你的论点成立而在有意规 ...


我已经比对了129首。况且你已经全部比对了,就用你的比对结果,还不是一样?当然,我也可以继续比对下去的。只是化的时间更多些吧,但结论不会相差太大。

点评

反正不能以偏概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9: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8: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17:49
大忌之句,难道不拗?我即将拗句分为不忌、宜忌和大忌,那么大忌之句,又岂能不是必须规避之句。 ...

当然你个人要称其为大拗也无不可,只是有人会认为概念混淆,刚刚与你相同,把大拗句与古诗句统称大拗。

点评

我们首先要弄清为何称为非律句,那是因为必须规避的吧。为何要规避,大忌之句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8: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18: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10:21
衡量是否大忌首先应从格律上分析,得出其为大忌或不忌则要看它在诗中所占比例。
如特拗句平平/仄/平仄从 ...

格律是如何来的,现在能看到的,较早的有文镜秘府论,其中也可看出格律句式的端倪。平仄平平仄,律句也。

点评

已明确阐述,不合标律句的均为拗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9: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18: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17:56
专用名词大拗,小拗,特拗已作可为律诗可接受的拗句。而非律句(古诗句)属不为律诗所接受的拗句。 ...

凡是大忌之句,都是必须规避,故才说是非律呢。如果不是必须规避,那么哪来的非律句之说。

点评

非也。见王力诗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8: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18: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17:58
古人论诗巳就此下定论,不再讨论。

这个说法我也知道,不然我何以有“有说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18: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18:04
当然你个人要称其为大拗也无不可,只是有人会认为概念混淆,刚刚与你相同,把大拗句与古诗句统称大拗。 ...

我们首先要弄清为何称为非律句,那是因为必须规避的吧。为何要规避,大忌之句也。

点评

大拗已成专用名词,不能与非律句混淆。诗句分为律句和拗句,拗句分1.小拗 2.大拗3.特拗 4.古诗句(非律句)。 大拗句可救,救后仍律,末救者,病句也。非律句不可救,原则上不能入律,有一句称古风诗律诗,有两句则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8: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8: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18:07
凡是大忌之句,都是必须规避,故才说是非律呢。如果不是必须规避,那么哪来的非律句之说。 ...

非也。见王力诗论。

点评

我的诗律观点,第一次看的就是王力的诗词格律,99年时看了涂宗涛的诗词曲格律纲要,又因涂氏之说中提到文镜秘府论和声调谱,故又参看了这两者。对诗律言,我最信服的就是:诗律理论要用唐人作品的实际来检验。故我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8: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18:09
我们首先要弄清为何称为非律句,那是因为必须规避的吧。为何要规避,大忌之句也。 ...

大拗已成专用名词,不能与非律句混淆。诗句分为律句和拗句,拗句分1.小拗
2.大拗3.特拗
4.古诗句(非律句)。
大拗句可救,救后仍律,末救者,病句也。非律句不可救,原则上不能入律,有一句称古风诗律诗,有两句则为古风诗。

点评

大拗的概念,我在律诗平仄小议中说得很明白。五言二四两字处平仄有违,即为大拗。特拗句,不过是大拗句中的一个特殊句式罢了——因唐人用的多,视为合律,故又称准律句。又对于两个拗救句式,我也提出,是视同准律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2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9: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18:05
格律是如何来的,现在能看到的,较早的有文镜秘府论,其中也可看出格律句式的端倪。平仄平平仄,律句也。 ...

已明确阐述,不合标律句的均为拗句。

点评

标律句只有四句,按你之说,岂非只要不是标律句,都是拗句不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9: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9: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18:00
我已经比对了129首。况且你已经全部比对了,就用你的比对结果,还不是一样?当然,我也可以继续比对下去 ...

反正不能以偏概全。

点评

其实,你早就有32句式的句数和占比。你不妨看看,仄仄平平仄和平仄平平仄的句数和占比。诗律理论,岂能离开数据事实来说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9: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19: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8-9 19:49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18:50
非也。见王力诗论。


我的诗律观点,第一次看的就是王力的诗词格律,99年时看了涂宗涛的诗词曲格律纲要,又因涂氏之说中提到文镜秘府论和声调谱,故又参看了这两者。对诗律言,我最信服的就是:诗律理论要用唐人作品的实际来检验。故我对句式占比特别看重。涂氏之说的好处,是有个标杆可以让人信服:如孤平句占比极小,故可认定,就是有,也只当是个例外。从杜诗五律言,也是一百多首当中才有那么一句的吧,这个你已经比对过了,是最有发言权的。我已经比对100多首了,只要多化点时间,也是可以比对出来,但结论估计不会有什么不同。
我的诗律观点,基于王力,但不是完全接受王氏之说。对涂宗涛之说,我也有否定的内容,就是按按唐人作品的实际来否定的。但无论正确与否,至少我做到了自圆其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19: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19:01
已明确阐述,不合标律句的均为拗句。

标律句只有四句,按你之说,岂非只要不是标律句,都是拗句不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19: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19:04
反正不能以偏概全。

其实,你早就有32句式的句数和占比。你不妨看看,仄仄平平仄和平仄平平仄的句数和占比。诗律理论,岂能离开数据事实来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20: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8-9 20:15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18:59
大拗已成专用名词,不能与非律句混淆。诗句分为律句和拗句,拗句分1.小拗
2.大拗3.特拗
4.古诗句(非律句) ...


大拗的概念,我在律诗平仄小议中说得很明白。五言二四两字处平仄有违,即为大拗。特拗句,不过是大拗句中的一个特殊句式罢了——因唐人用的多,视为合律,故又称准律句。又对于两个拗救句式,我也提出,是视为准律用的。三平尾,虽是形式小拗,但因必须规避,故分离出来,视为大忌,不再说是小拗的了。在我的诗律观中,大忌之句式十三个:仄收连平大拗两个(中平平平仄),孤平句一个仄平仄仄平,三平尾句式两个(中仄平平平),平收大拗句式八个(中仄中仄平,中平中平平)。这十三个句式,不就是你所指的非律之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13: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