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潭州雨梦

五言句式总例(修订版)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7: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7:00
除四个标律句外,其它统统是拗句(广义)

声律,只有合律或出律的两分法,没有似是而非【拗句】说!
拗句说,完全就是非驴非马、黑白不分、是非不明的骑墙论

点评

呵,三羊自是洋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07: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7:00
除四个标律句外,其它统统是拗句(广义)

平仄交替,第一字的要求并不严,(除孤平句外)平仄自然可以不论的。当然,潭版的两两交替,也是更为理想的说法。——但实际存在的情形,我们还是应该作出解释的。

点评

哪就是拗律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07: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8-9 07:32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6:58
咋漏了,小拗句也。


将一个完全与标律句同等用的句式,视为小拗来解释,是很不确当的。
在文镜秘府论中,就有两两交替,第一字可以不忌的观点。潭版不妨在这点上,将观点放开一些。
对于曲律,我就用自己的比对,否定了涂宗涛对某曲牌的定律。即曲律要用元人作品来检验。

点评

实是奇怪。不合正格,即为拗句,小拗是极其轻微的拗,可救不可救可入诗,但不能否认它是拗句的形式。清朝应试诗即明确规定其不可入诗,若入则名落孙山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07: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7:03
我是认定有拗必救才是音韵艺术的最高体现,不追求自可乱写。

拗而有救,是理想状况,这个我并不否认。但拗而不救,也是存在的。故我将拗句分为不忌,如平平仄仄仄;宜忌,如中仄中仄仄(也包括仄平仄平仄);大忌,如中平平平仄,特别是平收拗句(包括孤平、三平尾、中平中平平,中仄中仄平)。将忌句按忌的程度来划分,应该是可行的。

点评

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不强求同。拗而不救,并非绝无,就如时有犯法者,必竞是一小撮,不足影响大趋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8: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8: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07:31
拗而有救,是理想状况,这个我并不否认。但拗而不救,也是存在的。故我将拗句分为不忌,如平平仄仄仄;宜 ...

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不强求同。拗而不救,并非绝无,就如时有犯法者,必竞是一小撮,不足影响大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9: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07:25
将一个完全与标律句同等用的句式,视为小拗来解释,是很不确当的。
在文镜秘府论中,就有两两交替,第一 ...

实是奇怪。不合正格,即为拗句,小拗是极其轻微的拗,可救不可救可入诗,但不能否认它是拗句的形式。清朝应试诗即明确规定其不可入诗,若入则名落孙山也。

点评

呵呵。我想弱弱的问下,清朝就试诗有“平仄平平仄”句式不入律诗之说吗。望能提供点资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7: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9: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07:09
平仄交替,第一字的要求并不严,(除孤平句外)平仄自然可以不论的。当然,潭版的两两交替,也是更为理想 ...

哪就是拗律也

点评

诗词理论,不能忘了文镜秘府论,其中就有对第一字平仄的说法。第一字不论,(孤平除外)唐人就是如此,何来拗律之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7: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9: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9 07:07
声律,只有合律或出律的两分法,没有似是而非【拗句】说!
拗句说,完全就是非驴非马、黑白不分、是非不 ...

呵,三羊自是洋论。

点评

准律句,又叫似律句。难道似律句,就是似交替似不交替、似分明似不分明的意思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9: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9 07:01
怎么,你是否又感到理亏的压力了?!

你是洋理,自是别具一格。我们道不同,无讨论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9: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8 21:17
“仄平仄平仄”句式,并非大忌,与一般出句大拗相仿,只是不能救罢了。但出句连平大拗“中平平平仄”,在 ...

“仄平仄平仄”句式,并非大忌,与一般出句大拗相仿,只是不能救罢了。//谬也,古人有救之法

点评

呵呵。你如果一定要说是救,也能勉强通过,只是人们不怎么会接受。我在“仄平仄仄仄”句式中讲到:有说可用“平仄仄平平”救的。“仄平仄平仄”句式的救,自然也是这样。 传统上的拗救,说的是用对句的三字拗来救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7: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9: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9:03
呵,三羊自是洋论。

准律句,又叫似律句。难道似律句,就是似交替似不交替、似分明似不分明的意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9: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8 21:17
“仄平仄平仄”句式,并非大忌,与一般出句大拗相仿,只是不能救罢了。但出句连平大拗“中平平平仄”,在 ...

出句连平大拗“中平平平仄”,//谬也,非大拗,乃非律句,即古诗句。用在近体,病句也。有此两句则算古风诗

点评

大忌之句,难道不拗?我即将拗句分为不忌、宜忌和大忌,那么大忌之句,又岂能不是必须规避之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7: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9: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8 22:38
不同的规则,不同的标准!

你若混而一谈,则是鬼话了

点评

已经给你讲明,两种规则,不可【混而一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9: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9 06:32
你所谓的【平仄两两相替】,是否就是【两平】与【两仄】的交替?

基本知识,不答

点评

基本知识,你也不一定解释的准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9: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9:11
你若混而一谈,则是鬼话了

已经给你讲明,两种规则,不可【混而一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9: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知识,你也不一定解释的准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9: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6:50
。准字理解误矣。

以此为准,准绳等准字用法,难道比等还远律,等,相似也

点评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相似与拗句一样,也是无头无须糊涂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9: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9 06:55
二五蜂腰法,就是:25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四、蜂腰。(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 ...

只是修辞上的毛病,非格律丄的病,老扯它废话也

点评

你说修辞,他就是修辞吗? 沈约的【平头、上尾、鹤膝、蜂腰】,是修辞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9: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9:20
只是修辞上的毛病,非格律丄的病,老扯它废话也

你说修辞,他就是修辞吗?
沈约的【平头、上尾、鹤膝、蜂腰】,是修辞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9: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9 07:00
被唐人诗论大家高度赞扬为【声律宛态,无出其右】佼佼者,竟然一句【古风诗】,岂能不了了之?!

眘虚诗 ...

春江花月夜,盖全唐之诗,亦是古风也。难道要将充满古诗句的诗硬充近体。古风并非说它不是好诗。

点评

这个三羊明白,既不能将古风说成律诗,也不能将律诗说成古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9: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7:00
除四个标律句外,其它统统是拗句(广义)

先把拗句的定义搞明白再说

点评

句子,只有有律句和非律句之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9: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7:00
除四个标律句外,其它统统是拗句(广义)

看来三羊寡闻了

点评

不是寡闻,而是觉得【寡闻】的不讲逻辑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9: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9:17
以此为准,准绳等准字用法,难道比等还远律,等,相似也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相似与拗句一样,也是无头无须糊涂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9: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06:28
即然有标律,那就说明还有标律之外的律句。我将律句分为标律、等律以及准律,划分是清晰的。等律者,等同 ...

一.
仄仄平平仄
此句式称作仄起仄收句。解镫式句型(221),可演变成下列八式:
1.标律句。仄仄平平仄/好雨知时节--正格
2.小拗句。平仄平平仄/诗罢闻吴咏--单仄句
看清楚了再说

点评

对于五言,我按起收式,每种句型再分为八个句式,共32个句式的。对于诗律,我最认可的是“要用唐人作品的实际来检验”。凡与唐人作品实际有违的,如你的孤仄论、孤平他救论,你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可以的,但想让他人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7: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9: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9:24
春江花月夜,盖全唐之诗,亦是古风也。难道要将充满古诗句的诗硬充近体。古风并非说它不是好诗。 ...

这个三羊明白,既不能将古风说成律诗,也不能将律诗说成古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9: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9:25
先把拗句的定义搞明白再说

句子,只有有律句和非律句之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9: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寡闻,而是觉得【拗句】的不讲逻辑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9: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06:13
出句大拗,无论能救与否,其实都是忌的。只是忌的程度有别。我是分为宜忌(最好是避)、大忌(必须规避) ...

你的分析法是错误旳。
【如拗救句“仄平平仄平”,在杜诗中的实际占比也只有0.7%,但人们还是认可的。】
这只能证明杜甫不喜欢这种句式。倘若杜诗一句孤平拗救句“仄平平仄平”也没有,是否证明孤平拗救句为非律句或大忌呢?
正确的比对它应与孤平句比较,证明救与不救谁合理。
正确的衡量应是孤平句的所占比例,才是确定其当忌不当忌

点评

我这里所举,只是给出个对拗句划分不忌、宜忌、大忌的一个标准罢了。至于他人用该句的占比如果更高些,那岂不是更能说明,对“仄平平仄平”句式的认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7: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9: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06:13
出句大拗,无论能救与否,其实都是忌的。只是忌的程度有别。我是分为宜忌(最好是避)、大忌(必须规避) ...

你的统计方法也是错误的
1.应不怕麻烦统计杜甫的全部五律,别人才无可指责你为了你的论点成立而在有意规避反证而挑三选四
2.小于0.2%时,视为大忌(即约平均100首律诗中,也就只能找到那么一句的)。
这是错误的分析引起错误的结论。100首律诗中,若找到一句。其比例为1/200,为什么是200,因为造成任何一种拗句,应与其正格相比。如仄平仄仄平,其正格为平平仄仄平,五律因首句不入韵为绝大多数而定为正格,故平平仄仄平只有200句,200句中有一句则为0.5%,不会小于0.2%。
3.选例太少则结论正确与否偏离则大。如某人只有十首五律,若有一句其比例会大至5%

点评

我已经比对了129首。况且你已经全部比对了,就用你的比对结果,还不是一样?当然,我也可以继续比对下去的。只是化的时间更多些。但结论不会相差太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8: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0: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06:13
出句大拗,无论能救与否,其实都是忌的。只是忌的程度有别。我是分为宜忌(最好是避)、大忌(必须规避) ...

衡量是否大忌首先应从格律上分析,得出其为大忌或不忌则要看它在诗中所占比例。
如特拗句平平/仄/平仄从格律上分析,1.第三音节为孤仄,2.失替,3.又无拗救法。一句中两犯病当属大忌,但其在平平平仄仄句式上高达30%,这么高的比例,只有傻子才不承认它是格律诗句
而与此相反的句式仄仄/平/仄平从格律上分析,1.第三音节为孤平,2.失替,3.又无拗救法。一句中两犯病当属大忌,由亍其在唐平韵近体诗中数不出20句(乱估计,找得到20-300句的可反击,为什么是300句呢,因为三平尾有接近300句尚称大忌)而全唐有仄仄仄平平句式五万多句,故其所占比例为20/50000为万分之四。救孤平比救孤仄更为人所能接受,然其数量太少不定大拗而定为古诗句。

点评

格律是如何来的,现在能看到的,较早的有文镜秘府论,其中也可看出格律句式的端倪。平仄平平仄,律句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13: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