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潭州雨梦

五言句式总例(修订版)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8 22: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8 21:01
不要屙尿擤鼻子,两头捏了!

我们总不能把唐朝没有的理论,硬说成就是有、就是有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8 22: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平仄平仄,
符合唐律【25四声法】。并不符合【24平仄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5: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反对格律有二五四声法。你可去找同意二五法的交流。

点评

你反对也好,你拥护也罢,都不能改变唐近体声律二五四声法的实况! 莫说你不承认,就连享受国家专项资金的、研究《文镜秘府论》的专家卢盛江,同样不理解! 从刘眘虚11首诗篇,看盛唐近体诗的声律 今人卢盛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5: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8 21:30
“平仄平平仄”句式用的与“仄仄平平仄”句式差不多,故“平仄平平仄”句式,应该视为等律句。律句有标律 ...

不符合平仄两两相替的就是拗句

点评

你所谓的【平仄两两相替】,是否就是【两平】与【两仄】的交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32
虽然有此说,但理论总是要与实际相符才好。如特拗句,人们可以用准律来理解,那么对于用的更多的“平仄平平仄”,他实际是与标律句仄仄平平仄,完全的等同的用了(比例约是4比6),称他为等律句有何不可?在这点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5: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8-9 06:10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8 21:30
“平仄平平仄”句式用的与“仄仄平平仄”句式差不多,故“平仄平平仄”句式,应该视为等律句。律句有标律 ...

你可以坚持你的淮律句说法,要么都是小拗句,要么都是等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5: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8 21:17
“仄平仄平仄”句式,并非大忌,与一般出句大拗相仿,只是不能救罢了。但出句连平大拗“中平平平仄”,在 ...

古人明确称此为极拗,为什么呢,我已阐述得很清楚。四种句式的论文我己发在诗词吾爰。王力反对,林省三也明确反对,对于启功来说,这是标准的二仄夹平,两平夹仄的孤仄孤平句。

点评

出句大拗,无论能救与否,其实都是忌的。只是忌的程度有别。我是分为宜忌(最好是避)、大忌(必须规避)的。在杜诗五律中,除了特拗句式外,我将句式占总句数比高于0.5%时(相当于25首五律中出现一句),视为不忌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05: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5:24
不符合平仄两两相替的就是拗句

虽然有此说,但理论总是要与实际相符才好。如特拗句,人们可以用准律来理解,那么对于用的更多的“平仄平平仄”,他实际是与标律句仄仄平平仄,完全的等同的用了(比例约是4比6),称他为等律句有何不可?在这点上,我的观点是不妨开放一点,以唐人作品来检验为好。用前人作品实际来检验,这是涂宗涛的话,我就用这个否定涂的某些观点。

点评

你这是玩字面上的功夫。等律句者,等同于律句,自己已承认其非为律句了。不是律句即是拗句,只因用得多,我们称他为小拗句是准确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6: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05:56
虽然有此说,但理论总是要与实际相符才好。如特拗句,人们可以用准律来理解,那么对于用的更多的“平仄平 ...

你这是玩字面上的功夫。等律句者,等同于律句,自己已承认其非为律句了。不是律句即是拗句,只因用得多,我们称他为小拗句是准确的。

点评

等律句,即等同于标律句。这可不拗呢。而准律句,倒是存在拗的,如特拗句和两个拗救句,我是看作为准律的。故也视为合律之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17
你说他是等律句未尝不可,这表明他是拗句而不是律句,但用得多,我们可以把他看得和律句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6: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6:03
你这是玩字面上的功夫。等律句者,等同于律句,自己已承认其非为律句了。不是律句即是拗句,只因用得多, ...

你说他是等律句未尝不可,这表明他是拗句而不是律句,但用得多,我们可以把他看得和律句一样。

点评

即然有标律,那就说明还有标律之外的律句。我将律句分为标律、等律以及准律,划分是清晰的。等律者,等同于标律,不认为是拗。而准律者,只是准允着用,拗是存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06: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5:34
古人明确称此为极拗,为什么呢,我已阐述得很清楚。四种句式的论文我己发在诗词吾爰。王力反对,林省三也 ...

出句大拗,无论能救与否,其实都是忌的。只是忌的程度有别。我是分为宜忌(最好是避)、大忌(必须规避)的。在杜诗五律中,除了特拗句式外,我将句式占总句数比高于0.5%时(相当于25首五律中出现一句),视为不忌的,如拗救句“仄平平仄平”,在杜诗中的实际占比也只有0.7%,但人们还是认可的。当句式占比小于0.2%时,视为大忌(即约平均100首律诗中,也就只能找到那么一句的)。当句式占比小于0.5%时,是视作宜忌的,这与大忌还是有程度上的区别。问好潭版。

点评

衡量是否大忌首先应从格律上分析,得出其为大忌或不忌则要看它在诗中所占比例。 如特拗句平平/仄/平仄从格律上分析,1.第三音节为孤仄,2.失替,3.又无拗救法。一句中两犯病当属大忌,但其在平平平仄仄句式上高达30%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10:21
你的统计方法也是错误的 1.应不怕麻烦统计杜甫的全部五律,别人才无可指责你为了你的论点成立而在有意规避反证而挑三选四 2.小于0.2%时,视为大忌(即约平均100首律诗中,也就只能找到那么一句的)。 这是错误的分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59
你的分析法是错误旳。 【如拗救句“仄平平仄平”,在杜诗中的实际占比也只有0.7%,但人们还是认可的。】 这只能证明杜甫不喜欢这种句式。倘若杜诗一句孤平拗救句“仄平平仄平”也没有,是否证明孤平拗救句为非律句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43
我是认定有拗必救才是音韵艺术的最高体现,不追求自可乱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7: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06: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8-9 06:22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6:03
你这是玩字面上的功夫。等律句者,等同于律句,自己已承认其非为律句了。不是律句即是拗句,只因用得多, ...


等律句,即等同于标律句。这可不拗呢。律句者,包括标律句和等律句,并非只有标律句。将律句分为标律和等律,只是为分了方便句式理解而已。而准律句,确是存在拗的,如特拗句和两个拗救句,我是看作为准律的。准者,准允之意,故可将准律句也视作合律之句。

点评

先不说【等律句】、【准律句】,这些唐人没有后人杜撰的假冒伪劣说辞,在下三羊,只是问问,你或谭版或针板王力或启功或林正三等诸位大侠们,所说的所谓【标准律句】,从何而来,依据何人何种理论而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6: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8-9 06:29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5:21
本人反对格律有二五四声法。你可去找同意二五法的交流。

你反对也好,你拥护也罢,都不能改变唐近体声律二五四声法的实况!
莫说你不承认,就连享受国家专项研究资金的、《文镜秘府论》专家卢盛江,同样不理解!

从刘眘虚11首诗篇,看盛唐近体诗的声律

    今人卢盛江说,《河岳英灵集》选诗人24家,以“声律宛态”给予高度评价,刘昚虚是唯一的一个。但奇怪的是,《河岳英灵集》选入刘昚虚诗共11首,虽其中也有一些律句,却没有一首完全合于近体诗律。大量的是三平声、四平声,乃至五平声,或四仄声、五仄声。至于其他的二、四同声,则更为普遍。所选刘昚虚的诗句,普遍而严重地违背了近体诗律,为什么却说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呢?————卢盛江《殷璠声律说释疑》

    唐人殷璠说,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十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

    网络小三羊说,今人的声律观,为何与唐人格格不入,其道理,就在于唐近体,讲究的是【25四声律】,并非讲究【24平仄律】!

【1】海上诗送薛文学归东海
何处归且远,送君东悠悠。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旷望絶国所,微茫天际愁。有时近仙境,不定若梦游。
或见青色古,孤山百里秋。前心方杳眇,此路劳夷犹。
离别惜吾道,风波敬皇休。春浮花气远,思逐海水流。
日莫骊歌后,永怀空沧洲。

平上平仄去?仄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去仄仄上?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通入仄平去?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仄入平平上?仄平平平平?

【2】送东林廉上人还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入渐微。日莫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常为垆峰意,况与逺公违。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会寻名山去,岂复无清机。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入平平去?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去平仄入?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3】送韩平兼寄郭微
上客夜相过,小童能沽酒。即为临水处,正值归雁后。
前路望乡山,近家见门柳。到时春未莫,风景自应有。
余忆东州人,经年别来久。殷勤为传语,日夕念携手。
兼问前寄书,书中复达否。

仄仄仄平通?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通仄平仄仄?
平仄通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通平仄平仄?通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通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

【4】寄阎防
青冥南山口,君与缁锡邻。深路入古寺,乱花随莫春。
纷纷对寂寞,往往落衣巾。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
晩心复南望,山逺情独亲。应以修往业,亦惟立此身。
深林度空夜,烟月锁清真。莫叹文明日,弥年从隠沦。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入仄仄去?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入平仄上?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上平仄入?仄平仄仄平?
通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去平平入?通平平仄平?

【5】莫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晩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通平通?
平入仄仄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
平入仄平上?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6】寄江滔求孟六遗文
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
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相如有遗草,为一问家人。

平去平平入?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入平仄去?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7】浔阳陶氏别业
陶家习先隠,种柳长江边。朝夕浔阳县,白衣来几年。
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
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

平平仄平仄?通仄平平平?平入平平去?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上仄平去?仄平平平平?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上仄仄去?平平平平平?

【8】登庐山峰顶寺
孤峰临万象,秋气何髙清。庭际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门二缁叟,振锡闻幽声。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
徒知真机静,尚与爱网并。方首金门路,未遑参道情。

平平通仄仄?平仄平平平?通去平仄入?平平平平平?
平平仄平仄?通仄平平平?平上仄平去?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上平平去?仄平平仄平?

【9】寻东溪还湖中作
出山更回首,日莫清溪深。东岭新别处,数猿叫空林。
昔游有初迹,此路还独寻。幽兴方在往,归怀复为今。
云峰劳前意,湖水成逺心。望望已超越,坐鸣舟中琴。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上平仄去?仄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去平仄上?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去仄平入?仄平平平平?

【10】越中问海客
风雨沧洲莫,一帆今始归。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谁念去时逺,人经此路稀。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

平上平平入?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去仄平上?仄平平仄平?平平通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去仄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通?
平上平仄入?仄平平仄平?通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11】江南曲
美人何荡瀁,湖上风日长。玉手欲有赠,裴徊双明珰。
歌声随緑水,怨气起青阳。日莫还家望,云波横洞房。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上仄仄去?平平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仄入平平去?平平通仄平?

点评

古风诗来扯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06: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8-9 06:47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6:07
你说他是等律句未尝不可,这表明他是拗句而不是律句,但用得多,我们可以把他看得和律句一样。 ...


即然有标律,那就说明还有标律之外的律句。我将律句分为标律、等律以及准律,划分是清晰的。等律者,等同于标律,不认为是拗。而准律者,只是准允着用,拗是存在的。

又:潭版的律句划分,看似严谨,但却漏掉了与标律句等同用的“平仄平平仄”句式,岂不有憾?

我最赞同的:任何诗律理论,都应该用唐人的作品实际来检验。对此,就是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本人,我也可用这个来否定他的某些观点。(如对仄平仄仄仄句,他认为不忌。而我经过比对,却也是宜忌的——虽然不是大忌)

点评

一. 仄仄平平仄 此句式称作仄起仄收句。解镫式句型(221),可演变成下列八式: 1.标律句。仄仄平平仄/好雨知时节--正格 2.小拗句。平仄平平仄/诗罢闻吴咏--单仄句 看清楚了再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31
除四个标律句外,其它统统是拗句(广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7:00
咋漏了,小拗句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58
。准字理解误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50
你的【即然有标律】,也是既然的捕风捉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6: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5:24
不符合平仄两两相替的就是拗句

你所谓的【平仄两两相替】,是否就是【两平】与【两仄】的交替?

点评

基本知识,不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6: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06:17
等律句,即等同于标律句。这可不拗呢。律句者,包括标律句和等律句,并非只有标律句。将律句分为标律和等 ...

先不说【等律句】、【准律句】,这些唐人没有后人杜撰的假冒伪劣说辞,在下三羊,只是问问,你或谭版或针板王力或启功或林正三等诸位大侠们,所说的所谓【标准律句】,从何而来,依据何人何种理论而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6: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06:28
即然有标律,那就说明还有标律之外的律句。我将律句分为标律、等律以及准律,划分是清晰的。等律者,等同 ...

你的【即然有标律】,也是既然的捕风捉影!

点评

你赢了,你无所不胜,你赢得是有的是时间与人纠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49
你那二五大法唐人哪处提起?口口声声失替印即非律,又云要看同上同去同入又自打嘴巴!搞清了再说不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6: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8-9 06:47 编辑

理论的东西,不是主观的【想当然】!理论的东西,也不是党的纪律【少数服从多数】

点评

疯人院做想法都很独特,都很个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6: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9 06:43
你的【即然有标律】,也是既然的捕风捉影!

你那二五大法唐人哪处提起?口口声声失替印即非律,又云要看同上同去同入又自打嘴巴!搞清了再说不迟!

点评

二五蜂腰法,就是:25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四、蜂腰。(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彫饰。”)“君”与“甘”非为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06: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9 06:43
你的【即然有标律】,也是既然的捕风捉影!

你赢了,你无所不胜,你赢得是有的是时间与人纠緾。

点评

是否又要耍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7: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6: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06:28
即然有标律,那就说明还有标律之外的律句。我将律句分为标律、等律以及准律,划分是清晰的。等律者,等同 ...

。准字理解误矣。

点评

以此为准,准绳等准字用法,难道比等还远律,等,相似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17
准律,我的用法与你有所不同。故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你是将律句只划分为标律和准律的,而我因为引入了等律的概念,故准律只能是用于“拗而仍律”之句(即特拗句式和两个拗救句式)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6: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6: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9 06:26
你反对也好,你拥护也罢,都不能改变唐近体声律二五四声法的实况!
莫说你不承认,就连享受国家专项研究资 ...

古风诗来扯什么!

点评

被唐人诗论大家高度赞扬为【声律宛态,无出其右】佼佼者,竟然一句【古风诗】,岂能不了了之?! 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十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7: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8-9 06:56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6:48
你那二五大法唐人哪处提起?口口声声失替印即非律,又云要看同上同去同入又自打嘴巴!搞清了再说不迟! ...

二五蜂腰法,就是:25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四、蜂腰。(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彫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

点评

只是修辞上的毛病,非格律丄的病,老扯它废话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6: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8-9 06:45
理论的东西,不是主观的【想当然】!理论的东西,也不是党的纪律【少数服从多数】
...

疯人院做想法都很独特,都很个人。

点评

怎么,你是否又感到理亏的压力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6: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06:28
即然有标律,那就说明还有标律之外的律句。我将律句分为标律、等律以及准律,划分是清晰的。等律者,等同 ...

咋漏了,小拗句也。

点评

将一个完全与标律句同等用的句式,视为小拗来解释,是很不确当的。 在文镜秘府论中,就有两两交替,第一字可以不忌的观点。潭版不妨在这点上,将观点放开一些。 对于曲律,我就用自己的比对,否定了涂宗涛对某曲版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7: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9 06: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6:50
。准字理解误矣。

准律,我的用法与你有所不同。故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你是将律句只划分为标律和准律的,而我因为引入了等律的概念,故准律只能是用于“拗而仍律”之句(即特拗句式和两个拗救句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7: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6:53
古风诗来扯什么!

被唐人诗论大家高度赞扬为【声律宛态,无出其右】佼佼者,竟然一句【古风诗】,岂能不了了之?!

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十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

点评

春江花月夜,盖全唐之诗,亦是古风也。难道要将充满古诗句的诗硬充近体。古风并非说它不是好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7: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06:28
即然有标律,那就说明还有标律之外的律句。我将律句分为标律、等律以及准律,划分是清晰的。等律者,等同 ...

除四个标律句外,其它统统是拗句(广义)

点评

看来三羊寡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26
先把拗句的定义搞明白再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25
平仄交替,第一字的要求并不严,(除孤平句外)平仄自然可以不论的。当然,潭版的两两交替,也是更为理想的说法。——但实际存在的情形,我们还是应该作出解释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7:09
声律,只有合律或出律的两分法,没有似是而非【拗句】说! 拗句说,完全就是非驴非马、黑白不分、是非不明的骑墙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7: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7: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8-9 06:56
疯人院做想法都很独特,都很个人。

怎么,你是否又感到理亏的压力了?!

点评

你是洋理,自是别具一格。我们道不同,无讨论必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9: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8-9 07: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06:49
你赢了,你无所不胜,你赢得是有的是时间与人纠緾。

是否又要耍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07: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8-9 06:13
出句大拗,无论能救与否,其实都是忌的。只是忌的程度有别。我是分为宜忌(最好是避)、大忌(必须规避) ...

我是认定有拗必救才是音韵艺术的最高体现,不追求自可乱写。

点评

拗而有救,是理想状况,这个我并不否认。但拗而不救,也是存在的。故我将拗句分为不忌,如平平仄仄仄;宜忌,如中仄中仄仄(也包括仄平仄平仄);大忌,如中平平平仄,特别是平收拗句(包括孤平、三平尾、中平中平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9 07: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13: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