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大环境决定了写诗用什么韵 唐尧
用什么韵写诗,取决于当时的语言大环境。当代中国,语言大环境是什么呢?是什么语言呢?毫无疑义--普通话。普通话不但是我国的官方语言,我国面向全球的华语广播,也是普通话。在广大人民群众相互交流和交谈中,使用普通话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没有任何方言可以与普通话比肩。
因此,当代我国的语言大环境就是普通话。在这个语境中,写作中华传统诗,要以普通话声韵为主。平水韵等古韵为辅。(以个人的喜好可以使用)双轨制并没有反映我国语言大环境下产生的普通话声韵,是不切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普通话声韵以平仄四声为声调,以韵母相同为正韵,韵腹相同为辅韵,以备在正韵不能精准、贴切表达诗的意境的情况下使用。
唐朝产生了很多中华传统诗的名篇佳作,它的韵--唐韵产生于唐朝时代的语言大环境(有人说是平水韵的前身,这种说法是很牵强的。平水韵有平水韵的语言大环境,平水韵语言大环境下产生的平水韵,能适用于当代中国的普通话语言大环境吗?)。这个语言大环境以洛阳、长安为中心。在唐时,这些诗的韵大多是(如果用拼音来表达的话)韵母相同的。只有韵母相同押的韵,才最谐和、悦耳、动听。
综上所述,制定一部以《新华字典》为依据的《新华韵典》,是时候了。以结束当代中国在创作传统诗方面用韵的混乱局面。
怎样用《新华字(词)典》写中华传统格律诗 写中华传统格律诗,首先碰到的是平声和仄声,也就是讲按格律的格式,用平声的地方不能用仄声,用仄声的地方不能用平声。(用一三变通规则除外)《新华字(词)典》里拼音字母上面有声调符号,左下撇和横杆是平声,勾子和右下撇是仄声,要写格律诗用平仄声就按这种符号去认定就是了。还有一个是押韵问题,韵母相同的绝大多数肯定是同韵的,(如果不懂得字母拼音的话,就找符号)如山(ān)、间(ān)、颜(án),都是韵母相同的,如用的话肯定合韵,不存在出韵的问题。(韵母同而声调读音不同的字是存在的,如果碰到的话可以不用,一般来讲,韵母同,读音不同,这种字在写格律诗一般用不到。常用的押韵的字实际上是不多的)如果在同韵母里找不到合适的字,就找韵腹同,韵头或韵尾不同的字,来押。但必须注明该诗是古绝或古律,因这种字读起来不是很合韵、谐和。如果不注明,会造成误导读者和导致读者误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