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潭州雨梦

王安石五言律诗(175 首)析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2: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3 09:52
其实我们只要细细地品味下赵的观点,也能看出微妙来的。赵对出句失平拗时,总是说对句的第三字需用平字, ...

规避四连平吧。特别是其第三字只有用仄了,//这不明明是救吗?!

点评

规避比救字要严厉的多。救还能有不救的,但规避,则是必需的。 再如对出句的拗,只说救,但还未用到“断断”这个语气上——规避的重要性是胜于救的。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3: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2: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3 09:46
许先生在他的大拗无法救中讲到这个,即讲到三救四的,又讲是四救三的。遥握。 ...

这只是两派的观点,依互救观看,三救四,四救三是事实。所谓拗救指将本音节平仄调整后成拗音节(孤平或孤仄)去救上或下音节的孤平或孤仄,实为互救。必先弄懂拗救这个名词。

点评

对于特拗句,我个人的观点还是第三字用仄,本意不是救四字的平,而是为了规避四连平现象,以及符合唐人常用的“平平仄平仄”这一定格句式。对于特拗句,我是当作“唐人多用,已成定例”来理解的。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3: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2: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3 09:46
许先生在他的大拗无法救中讲到这个,即讲到三救四的,又讲是四救三的。遥握。 ...

许先生拗救观不敢恭唯。

点评

谢谢。我虽然否定“救了就是合律,不救就不合律”这点,但对于救以及如何救还是略知一二的。我与许先生以及老金说过:要想否定拗救论,首先得自己懂得拗救。我与你观点虽有所不同,但对于格律的严谨,却是一致的,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3: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2: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3 09:45
谢谢。仄仄平平仄句,其第一字是可以不论的。在律诗中也是常见。故将平仄平平仄句等同于律句看是可以的。 ...

如是为低标准要求。受一三不论之惑也。你可去了解一下换头论,双换头为最好。

点评

注意,双换头是韵律最高境界,平平换仄仄,仄仄换平平,平仄换仄平(平仄平平仄,下句双换头成仄平仄仄平,即孤平他救法),仄平换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亦为孤平他救法)。单换头只能同平,不能同仄,如仄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7:49
在换头论中,其第一字的重要性,也是不如第二字的。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3: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2: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3 09:56
特拗句并非已救句,而是一个已成定格句。赵氏对该句只强调第三字用平,但并无一个救字。救只用于对上句第 ...

赵执信如是说:
行人碧溪渡【拗句○第四字拗平,第三字断断用仄,.不论者非
1.指明是拗句,
2.指明四字拗平
3.強调三字断断用仄
这不是四拗三救吗!古人语精准之至,难道一定要用个救字方为救?笑话!

点评

这断断就不能认为是规辟四连平吗?况且只有第三字用仄,才能符合特拗句的情形。拗救理论是后人总结出来的,还是唐时就有?如果是后人总结的,那么是否可用唐人律诗中,如果四连平现象也是极少视为禁忌呢?况且用规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3: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2: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3 09:52
其实我们只要细细地品味下赵的观点,也能看出微妙来的。赵对出句失平拗时,总是说对句的第三字需用平字, ...

茧蠺初【宜仄而平○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引丝
雨梦按:初为第三字,第三字本不论,但第一字仄使“茧蚕”为孤平音节,故第三字必平。此强调孤平拗救也
。。。。。。
雨梦今按:连孤平拗救句赵氏也只言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何曾提到救字。论文应举例,怎可信口开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3: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3 09:46
许先生在他的大拗无法救中讲到这个,即讲到三救四的,又讲是四救三的。遥握。 ...

许先生胡说!王力大拗必救出自赵氏诗论:

苒苒迹始去【五字俱仄○中有入声字妙】,
雨梦按:五连仄句,上上入上去,中间用一入声字将连上声隔开,这个入声用得好。(不然成拗口令了。)
。。。
悠悠心【此字必平救上句】所期【此必不可不救,因上句第三、第四字皆当平而反仄,必以此第三字平声救之,否则落调矣。上句仄仄平仄仄亦同】。
雨梦按:此句强调五连仄的大拗句式,及仄仄平仄仄的大拗句式一定要在下句改第三字,即由仄改平进行补救,否则大拗未救均为落调(出律的病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3: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3 09:46
许先生在他的大拗无法救中讲到这个,即讲到三救四的,又讲是四救三的。遥握。 ...

大拗句之名由王力始创,专指中仄中仄仄句式。
三救四戓四救三句式称为拗句的特殊形式,或称特定拗句,特拗句。
许氏连名词都未搞明白,其论自然一塌糊塗。

点评

他将主要时间用在奇诗研究上了,对诗律或许看的不够多吧。还是请潭版理解他一些吧。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3: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3: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12:53
赵执信如是说:
行人碧溪渡【拗句○第四字拗平,第三字断断用仄,.不论者非】
1.指明是拗句,

这断断就不能认为是规辟四连平吗?况且只有第三字用仄,才能符合特拗句的情形。拗救理论是后人总结出来的,还是唐时就有?如果是后人总结的,那么是否可用唐人律诗中,如果四连平现象也是极少视为禁忌呢?况且用规避,则是比所谓的救还要用词严厉的吧。这也是为何要用断断的原因!但这绝非是救第四字的平,而是规避四连平以及让该句能够符合唐人多用这一定格句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3: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12:44
如是为低标准要求。受一三不论之惑也。你可去了解一下换头论,双换头为最好。 ...

在换头论中,其第一字的重要性,也是不如第二字的。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3: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12:41
许先生拗救观不敢恭唯。

谢谢。我虽然否定“救了就是合律,不救就不合律”这点,但对于救以及如何救还是略知一二的。我与许先生以及老金说过:要想否定拗救论,首先得自己懂得拗救。我与你观点虽有所不同,但对于格律的严谨,却是一致的,就当是殊途同归吗。遥握。

点评

对于拗救不论是毫无理论根据的。他仅以古人有拗而不救者,并以此为口实,遍查近体,非律句还多也,能以此证明非律句合律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4: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3: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12:39
这只是两派的观点,依互救观看,三救四,四救三是事实。所谓拗救指将本音节平仄调整后成拗音节(孤平或孤 ...

对于特拗句,我个人的观点还是第三字用仄,本意不是救四字的平,而是为了规避四连平现象,以及符合唐人常用的“平平仄平仄”这一定格句式。对于特拗句,我是当作“唐人多用,已成定例”来理解的。遥握。

点评

规避四连平为何不以不变应万变呢?应老老实实按标律句写。既然第四字拗平而不可改的情况下,三字拗仄为唯一可救之举。因平平平平仄下句也无法救。为规避必然采取救的措施。规避仅为要求,救才是实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4: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3: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12:31
规避四连平吧。特别是其第三字只有用仄了,//这不明明是救吗?!

规避比救字要严厉的多。救还能有不救的,但规避,则是必需的。
再如对出句的拗,只说救,但还未用到“断断”这个语气上——规避的重要性是胜于救的。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3: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12:28
按赵氏的观点,是救后才合律,不将原三字由平改仄是错误的,你咋转不过弯呢?平平平仄仄仄,若第四字拗平 ...

在唐人律诗中,孤仄现象本就多的,就是杜诗,对“仄平仄仄仄”,也是不忌的。遥握。

点评

高标准要求与低标准要求之别也。古人对孤仄比较宽容。但从两两替换原则及标谱而言,均拗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4: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3: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12:21
若不救为平平平平仄是为拗而不律。救后成平平仄平仄,是救后才合律

在这里,我说是规避,你说是救,虽然说法不同,但结果也还是一样。只是我的观点,比你的救说更加强调吧。规避比救说的用词还要严厉一些。遥握。

点评

赵氏不言救,却用的是断断二字,更为斩钉切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4: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3: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12:18
孤仄句来救上句失平//此即互救也

潭版此说,现行情况下,能认同的不多。遥握。

点评

拗救即是如此,以孤平救孤仄,反过来亦以孤仄救孤平,皆补足平仄是也。三救四论为单平改仄救孤仄,四救三论即以孤仄补平不足。三四互补,亦可说三四互救,保持原句数平仄数不变。是为拗救也。很多人知此,但不知此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3: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3: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13:12
大拗句之名由王力始创,专指中仄中仄仄句式。
三救四戓四救三句式称为拗句的特殊形式,或称特定拗句,特 ...

他将主要时间用在奇诗研究上了,对诗律或许看的不够多吧。还是请潭版理解他一些吧。遥握。

点评

这是学术研讨,锱铢必纠,何来人情理解! 路过,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4: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3: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3 13:44
潭版此说,现行情况下,能认同的不多。遥握。

拗救即是如此,以孤平救孤仄,反过来亦以孤仄救孤平,皆补足平仄是也。三救四论为单平改仄救孤仄,四救三论即以孤仄补平不足。三四互补,亦可说三四互救,保持原句数平仄数不变。是为拗救也。很多人知此,但不知此互救理论。说此,王力诗论似未上此高度。

点评

谢谢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以备一说。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4: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4: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3 13:38
在唐人律诗中,孤仄现象本就多的,就是杜诗,对“仄平仄仄仄”,也是不忌的。遥握。 ...

高标准要求与低标准要求之别也。古人对孤仄比较宽容。但从两两替换原则及标谱而言,均拗也。

点评

此说合理。我将平仄平平仄也作为等律句,是从唐人律诗实际情形来说的——即唐人不忌。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4: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4: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3 13:41
在这里,我说是规避,你说是救,虽然说法不同,但结果也还是一样。只是我的观点,比你的救说更加强调吧。 ...

赵氏不言救,却用的是断断二字,更为斩钉切铁。

点评

不言救,却用断断两字,其强调性是远胜于救的。我的观点是,用规避更能说明断断两字的含意。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4:17
其实,对于孤平自救一说,我也是不很认同的。 我的观点,孤平即然作为禁忌之句,也就是必需规避的吧。所以,用规避一词,比用第三字救说,还是更好或更准确一些。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4: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4: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13:59
拗救即是如此,以孤平救孤仄,反过来亦以孤仄救孤平,皆补足平仄是也。三救四论为单平改仄救孤仄,四救三 ...

谢谢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以备一说。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4: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3 13:32
对于特拗句,我个人的观点还是第三字用仄,本意不是救四字的平,而是为了规避四连平现象,以及符合唐人常 ...

规避四连平为何不以不变应万变呢?应老老实实按标律句写。既然第四字拗平而不可改的情况下,三字拗仄为唯一可救之举。因平平平平仄下句也无法救。为规避必然采取救的措施。规避仅为要求,救才是实践,

点评

那是写不来诗的人的诳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4:58
对特拗句用三救四说,是较难让人理解的。如许先生以及有提出“写诗是先写第四字的吗”反问的,再包括持拗救说的大眼怪等人,对特拗句的救说都是不认同的。然与我观点却能高度的一致。即特拗句不存在救说——就是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4: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4: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14:06
赵氏不言救,却用的是断断二字,更为斩钉切铁。

其实,对于孤平自救一说,我也是不很认同的。
我的观点,孤平即然作为禁忌之句,也就是必需规避的吧。所以,用规避一词,比用第三字救说,还是更好或更准确一些。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4: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14:06
赵氏不言救,却用的是断断二字,更为斩钉切铁。

不言救,却用断断两字,其强调性是远胜于救的。我的观点是,用规避更能说明断断两字的含意。遥握。

点评

救诗界通用语,用规避未免标新立异,只是玩弄字面上的功夫,非关理论的创新。诗界大多还是认可拗救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5:04
我作联多写韵句,再考虑对出句也。特别是步韵和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4: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3 13:27
谢谢。我虽然否定“救了就是合律,不救就不合律”这点,但对于救以及如何救还是略知一二的。我与许先生以 ...

对于拗救不论是毫无理论根据的。他仅以古人有拗而不救者,并以此为口实,遍查近体,非律句还多也,能以此证明非律句合律吗?

点评

对于救,我是从调声上来理解的。所以我不会否定他人的救。我否定的只是“救了就是合律,不救就不合律”这点——用对大拗句容忍限度来判断是否是律诗。从杜甫、王安石的大拗句救的情况看,我自己的观点也是认同以救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4: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4: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14:04
高标准要求与低标准要求之别也。古人对孤仄比较宽容。但从两两替换原则及标谱而言,均拗也。 ...

此说合理。我将平仄平平仄也作为等律句,是从唐人律诗实际情形来说的——即唐人不忌。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4: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梦论诗持字字必论观点。

点评

杜诗的五言律诗中,就有“仄平仄仄仄”式19句——这与赵氏的“第三字仄,第一字必平”并不相合。遥握。 对于“仄仄平平仄”句,其第一字不论的,在杜诗中就是如此。我在搜韵网搜杜甫五律诗,在前三首中,就发现两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2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4: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14:19
对于拗救不论是毫无理论根据的。他仅以古人有拗而不救者,并以此为口实,遍查近体,非律句还多也,能以此 ...

对于救,我是从调声上来理解的。所以我不会否定他人的救。我否定的只是“救了就是合律,不救就不合律”这点——用对大拗句容忍限度来判断是否是律诗。从杜甫、王安石的大拗句救的情况看,我自己的观点也是认同以救为好的。遥握。

点评

调声即调平仄,调平仄即为合声韵,合声韵即为合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5: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4: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6-3 14:46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14:13
规避四连平为何不以不变应万变呢?应老老实实按标律句写。既然第四字拗平而不可改的情况下,三字拗仄为唯 ...


对特拗句用三救四说,是较难让人理解的。如许先生以及有提出“写诗是先写第四字的吗”反问的,再包括持拗救说的大眼怪等人,对特拗句的救说都是不认同的。然与我的观点却能高度一致。即特拗句不存在救说——就是一个唐人常用定格句式(准同于平平平仄仄句式),赵氏有言,特拗句与其对句“中仄仄平平”是不对而实对(即对特拗句第四字的平字,在解释上是按仄字来理解的)。从让人接受来讲,用“规避”是更好的用词,况且也比救说显得更加决断些。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0

帖子

1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370
金钱
605
发表于 2017-6-3 14: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3 13:51
他将主要时间用在奇诗研究上了,对诗律或许看的不够多吧。还是请潭版理解他一些吧。遥握。 ...

这是学术研讨,锱铢必纠,何来人情理解!

路过,学习!

点评

谢谢。我是指在理解上有不同观点的,往往容易在用词上过火。我的说法,只是委婉说法罢了。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14: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