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针叶林

仄韵诗应归于古风的理由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0: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15 20:07
我读王力的书,发觉拗救论不能自圆其说,故放弃了。改从对拗句的容忍限度上理解。我读王力的书,也没有全 ...

你说的是:平平仄平仄 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5 20: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5 20:19
你看到,难说一定读懂!
第一问:你承认换头是元兢的吗?

这是调声,不是格律。亦不是分类。就如你说的25不同声的蜂腰,是文病。与声律无关。

点评

文病,声病、犯病、出律、诗律等,说法不同意思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15 20: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5 20:27
你说的是:平平仄平仄 吗?

呵呵。这是特拗句,你不懂吗?为何还要拿了来?

点评

不是不懂,近体诗里存在以下四种句子: 二四同声仄脚句:〇平仄平仄、〇仄〇仄仄 二四同声平脚句:〇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拗救谬论的大师们, 只能哄弄【二四同声仄脚句】,从来不管【二四同声平脚句】! 退一步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0:45
24不就交替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0: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审讯的又来了!
三羊坦白:
白氏文集第十八卷 律诗,五言,七言,自两韵至三十韵,凡一百首

点评

那我问问你,下面这首诗是不是白氏文集十八卷记注: 城下巴江水, 春来似麴尘. 软沙如渭曲, 斜岸忆天津. 影蘸新黄柳, 香浮小白苹. 临流搔首坐, 惆怅为何人? 下字与水字是不是上声。你在逗我玩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0: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0: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15 20:30
呵呵。这是特拗句,你不懂吗?为何还要拿了来?

24不就交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0: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5 20:30
这是调声,不是格律。亦不是分类。就如你说的25不同声的蜂腰,是文病。与声律无关。 ...

文病,声病、犯病、出律、诗律等,说法不同意思一样!

点评

你这个说法与试律诗一样。你就是因为认为试律诗就是唯一考近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5 20: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5 20:34
审讯的又来了!
三羊坦白:
白氏文集第十八卷 律诗,五言,七言,自两韵至三十韵,凡一百首 ...

那我问问你,下面这首诗是不是白氏文集十八卷记注:

城下巴江水, 春来似麴尘.
软沙如渭曲, 斜岸忆天津.
影蘸新黄柳, 香浮小白苹.
临流搔首坐, 惆怅为何人?

下字与水字是不是上声。你在逗我玩吧。。。。

点评

逗你玩,是你乐意! 城下【上】巴江水【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15 20: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15 20:45 编辑

呵呵。已经承认拗了,干吗还要以二四交替来理解?这句的特殊性在于用的人多!在平仄粘对的理解上,视同于:平平平仄仄。即承认拗,又作准律句用,故称特拗!不要再做三字求四字或四字救三字解释的蠢事了。遥握。

点评

24交替,平平仄平仄,承认拗,就应为承认失律! 你能解释为:既交替又不交替吗?针对【24交替】的说法 你能解释为:似交替似不交替吗?针对【似律句】的说法 你能解释为:准交替不准交替吗?针对【准律句】的说法 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0: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15 20:30
呵呵。这是特拗句,你不懂吗?为何还要拿了来?

不是不懂,近体诗里存在以下四种句子:
二四同声仄脚句:〇平仄平仄、〇仄〇仄仄
二四同声平脚句:〇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拗救谬论的大师们,
只能哄弄【二四同声仄脚句】,从来不管【二四同声平脚句】!
退一步讲,即便拗救谬论成立,也是属于【半拉子】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15 20: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15 20:50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5 20:45
不是不懂,近体诗里存在以下四种句子:
二四同声仄脚句:〇平仄平仄、〇仄〇仄仄
二四同声平脚句:〇仄平 ...

呵呵。特拗句的首字必用平声,即平平仄平仄,它是大拗句中的一个特珠句,在平仄粘对的解释上,视同律句平平平仄仄。其它二四同声句式,皆称大拗句。

点评

【特拗句的首字必用平声】,唐朝状元可不听王力这一套! 8、 唐贞元十二年(796)李程 状元殿试帖《春台晴望》 曲台送春目,景物丽新晴。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 静看迟日上,闲爱野云平。风慢游丝转,天开远水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09
王力为何视而不见、见而无法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0: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5 20:42
那我问问你,下面这首诗是不是白氏文集十八卷记注:

城下巴江水, 春来似麴尘.

逗你玩,是你乐意!

城下【上】巴江水【去】

点评

虽然我没有去查,但常用字我还是记得的。水字在上声四纸。下字作名词时,是上声马部。 你说水字是去声,不妨在说说在什么韵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5 20: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5 20:36
文病,声病、犯病、出律、诗律等,说法不同意思一样!

你这个说法与试律诗一样。你就是因为认为试律诗就是唯一考近体诗。

点评

试律诗的格律标准,是唯一被官方认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5 20: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5 20:48
逗你玩,是你乐意!

城下【上】巴江水【去】

虽然我没有去查,但常用字我还是记得的。水字在上声四纸。下字作名词时,是上声马部。
你说水字是去声,不妨再说说在什么韵部

点评

康熙字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0: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15 20:43
呵呵。已经承认拗了,干吗还要以二四交替来理解?这句的特殊性在于用的人多!在平仄粘对的理解上,视同于 ...

24交替,平平仄平仄,承认拗,就应为承认失律!
你能解释为:既交替又不交替吗?针对【24交替】的说法
你能解释为:似交替似不交替吗?针对【似律句】的说法
你能解释为:准交替不准交替吗?针对【准律句】的说法
你能解释为:特交替不特交替吗?针对【特拗句】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0: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5 20:53
虽然我没有去查,但常用字我还是记得的。水字在上声四纸。下字作名词时,是上声马部。
你说水字是去声,不 ...

康熙字典

点评

水:《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稅上聲。《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15 20: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5 20:55
24交替,平平仄平仄,承认拗,就应为承认失律!
你能解释为:既交替又不交替吗?针对【24交替】的说法
你 ...

失不失律不是由你一个说的!大家认同了,就不能说特拗句出律。你干吗连特、拗两字都不明白呢。

点评

拗,你给三羊明白一下!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5 21: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稅上聲。《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又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又《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又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又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二水之中。見《前漢·地理志》。
又黑水,國名,卽韐。
又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又姓。
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又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又《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我倒想知道那里说去声?这个我倒想了解一下,看看什么情况下是去声。

点评

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1: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15 20:47
呵呵。特拗句的首字必用平声,即平平仄平仄,它是大拗句中的一个特珠句,在平仄粘对的解释上,视同律句平 ...

王力为何视而不见、见而无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1: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5 20:48
你这个说法与试律诗一样。你就是因为认为试律诗就是唯一考近体诗。

试律诗的格律标准,是唯一被官方认定的!

点评

然而通用性很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1: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15 20:59
失不失律不是由你一个说的!大家认同了,就不能说特拗句出律。你干吗连特、拗两字都不明白呢。 ...

拗,你给三羊明白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1: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15 20:47
呵呵。特拗句的首字必用平声,即平平仄平仄,它是大拗句中的一个特珠句,在平仄粘对的解释上,视同律句平 ...

【特拗句的首字必用平声】,唐朝状元可不听王力这一套!
8、
唐贞元十二年(796)李程 状元殿试帖《春台晴望》
曲台送春目,景物丽新晴。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
静看迟日上,闲爱野云平。风慢游丝转,天开远水明。
登高尘虑息,观徼道心清。更有迁乔意,翩翩出谷莺。

仄平仄平入?仄仄仄平平?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上?平仄仄平平?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入?平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曲台送春目,仄平仄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5 21: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5 21:04
试律诗的格律标准,是唯一被官方认定的!

然而通用性很小

点评

声律的探索或研究,千万不要忘记:声律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是在发展意识中的继承;发展,是继承实际中的发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18
【然而通用性很小】,现在当然不用了! 但是,唐朝就是这个样子的! 唐朝的四声调二五,是明朝的平仄调二四的过渡阶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1: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5 21:01
水:《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稅上聲。《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流,中有微 ...

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

点评

这个巴江水,你读巴江坠吗,还是读巴江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1: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通用性很小】,现在当然不用了!
但是,唐朝就是这个样子的!
唐朝的四声调二五,是明朝的平仄调二四的过渡阶段!

点评

所以我不认同唐宋于声律的某些理论,明清就成熟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5 21: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5 21:10
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

这个巴江水,你读巴江坠吗,还是读巴江税?

点评

这个在下就不知道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1: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声律的探索或研究,千万不要忘记:声律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是在发展意识中的继承;发展,是继承实际中的发展。

点评

这点我认同。问题是你的25不同声,经过宋元明清,现近代暂不说,这一千多年,问谁做到了?谁会去刻意去避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1: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15 21:23 编辑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5 21:17
这个巴江水,你读巴江坠吗,还是读巴江税?

这个在下就不知道了!比如,眼观六路,古人大概读眼观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5 21: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5 21:14
【然而通用性很小】,现在当然不用了!
但是,唐朝就是这个样子的!
唐朝的四声调二五,是明朝的平仄调二 ...

所以我不认同唐宋于声律的某些理论,明清就成熟多了。

点评

过渡阶段的理论,肯定不及终极理论大道至简的明朝真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了! 沈约的不及元兢,元兢的不及真空!这就是声律循序渐进的事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15 21: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5 21:20
所以我不认同唐宋于声律的某些理论,明清就成熟多了。

过渡阶段的理论,肯定不及终极理论大道至简的明朝真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了!

沈约的不及元兢,元兢的不及真空!这就是声律循序渐进的事实!

点评

释真空我只读过他的歌诀。没看过他对25同不同声的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5 21: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5 21:18
声律的探索或研究,千万不要忘记:声律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是在发展意识中的继承;发展,是继承实际中 ...

这点我认同。问题是你的25不同声,经过宋元明清,现近代暂不说,这一千多年,问谁做到了?谁会去刻意去避忌?

点评

这是元兢的,不是三羊的啊! 唐诗宋词的句子,都是讲四声,并非讲平仄。 晚唐贞元十二年(796),李程状元试律诗《春台晴望》和《试律赋》,都是讲四声,并非讲平仄。 晚唐贞元十二年(796)李程 状元试律诗《春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5: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